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模式

合集下载

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610011摘要: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对医疗设备从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良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医疗机构的绩效,并合理利用资源。

方法:本论文从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意义、主要内容、关键环节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

结论:旨在为医疗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管理医疗设备作为现代医疗活动的重要工具,其安全和有效的使用对患者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1]。

良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合理配置和管理设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事故风险和经济成本。

一、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意义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在医疗设备的整个从采购到使用期间,直至报废,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管理手段,对设备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实现设备的高效使用、延长设备寿命、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全面管理医疗设备的生命周期,能够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避免意外故障,提升医疗诊疗准确性和安全性。

节约资金成本:合理规划设备采购、验收、维护等环节,避免重复投入和浪费,降低设备维修和更换的成本,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保障设备合规和合法性:通过设备的全面管理,确保设备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提升医疗机构的合规水平。

二、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内容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需求管理、采购验收、安装培训、维护保养、报废更新和设备管理信息化[3]。

需求管理:分析和明确医疗机构的需求,制定采购计划,确保设备的选择和配置符合实际需求。

采购验收:参与设备的采购过程,对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质量符合要求。

安装培训:协助设备安装和调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操作培训,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维护保养:制定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进行定期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性能和安全状况。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17期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董 燕(云南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106)摘 要:随着科技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的整体提升,很多大型的医疗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使得医疗设备及医疗器械越来越多,管理越来越复杂,设备管理的工作量不断上升。

当前,为响应号召,医疗器械监督部门及卫生监督部门进行了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并对管理模型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本文旨在针对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现状提出具体的信息化智慧管理平台方案。

关键词: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1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目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包括实时监控医疗设备生命周期过程,实现医疗设备档案数字化、医疗设备维护管理和医疗设备质控管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最终目的即达到设备在其生命周期内费用最少,并且综合效益最高的目标。

1.2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现状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整个过程包括了采购执行、设备建账、设备维修、计量管理、质控管理,以及设备报废等环节。

目前,手工记录管理是大多数的医院对医疗设备管理采用的方式,即使有些医院采用了信息化的管理,也只是各自完成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的某个阶段的工作,比如采购部门与设备管理部门数据信息不互通,资产管理部门与设备管理部门在设备验收报废变动的信息上,导致帐物不符。

各部门相互独立导致调取设备信息必须通过所有部门联合查询,增加了工作量,也给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医疗设备使用过程的维修、计量、日常维护保养和质控数据很难统计,使用部门在采购或报废做决策时缺少依据,容易产生管理上的漏洞。

因此,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智慧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唯一性标识,为医疗设备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实时监测医疗设备状态和效益,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保障。

2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面临的问题2.1医护人员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意识认识不充分目前在各类医疗设备质量管控中,尚未投入较大精力。

设备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设备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设备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设备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设备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是指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优化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而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性措施。

这个解决方案涵盖了设备的设计、采购、维护、保养、升级和报废等各个环节,旨在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运作,实现设备的最大化价值和最小化损失。

在现代企业中,设备是生产的重要基础,对于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设备,使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发挥出最大价值,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设备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以整体管理思维为基础,通过系统规划和综合考虑,对设备的生命周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优化。

在设备设计阶段,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设计出更具竞争力和节能环保的设备;在采购阶段,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成本的控制和质量的保障;在维护和保养阶段,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系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设备升级和报废阶段,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和资源回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通过设备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企业可以实现设备的最大化价值和最小化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
对于企业而言,建立并实施设备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医院的设备管理,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及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全部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维护和修理以及淘汰和报废等全过程管理。

第三条定义1.医疗设备:指用于医疗、防备、诊断、治疗、病情监测等医疗器械,以及与之配套的软件、附件、设备等。

2.生命周期:医疗设备自采购开始,经过引进、验收、使用、维护、维护和修理、淘汰和报废的全过程。

第二章采购管理第四条采购程序1.本院的医疗设备采购应严格依照招标、比选等程序进行,确保公开透亮。

2.采购人员应依照采购管理制度,履行合同签订、验收等手续,确保采购的设备符合质量要求。

第五条供应商管理1.本院应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对供应商进行备案管理,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2.采购人员在选择供应商时,应充分考虑其资质、信誉、售后服务等因素。

1.采购的医疗设备应在到货后,立刻进行验收。

2.验收人员应依照验收标准和技术规范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第三章使用管理第七条保管与登记1.全部医疗设备应统一放置在特地的仓库中,并依照设备类别、型号等信息进行编号和登记管理。

2.设备管理员应对设备进行定期盘点,并将结果记录在设备管理登记表中。

第八条设备调配1.设备使用前,应由设备管理员和科室负责人共同确定使用责任人,并进行设备调配。

2.设备使用责任人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维护要求。

第九条日常维护1.设备使用责任人应依照设备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日常维护,包含设备的清洁、消毒、保养等。

2.设备使用责任人应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异常,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条设备维护和修理与保养1.设备显现故障时,设备使用责任人应立刻报修,并由设备维护和修理人员进行维护和修理。

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管理策略

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管理策略

环保处理
对于无法再利用的医疗器械,应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安全处理 ,如通过破碎、焚烧等方式,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 成危害。
法规遵从与监管要求
法规遵从
在医疗器械的报废阶段,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规和政策,确保回收和处理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监管要求
相关监管部门应对医疗器械的报废阶段进行全程监管,确保回收和处理过程符合法规和政策要求,保障公众健康 和环境安全。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定期公布医疗器械报废管理的相关信息,提高公众对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管理的 认知度和参与度。
引入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认证,如ISO 13485等,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加强质量监管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供应链整合与库存管理
优化供应商选择和管理,确保原 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和供应稳定
性。
实施供应链协同和集成化管理, 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制度,合理 设置库存水平,避免库存积压和
05
使用阶段管理策略
用户培训与操作指导
提供详细的使用手册和操作指 南,确保用户能够正确、安全 地使用医疗器械。
定期组织用户培训,提高用户 对医疗器械的认知和操作水平 ,减少误操作带来的风险。
建立用户咨询平台,为用户在 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及 时的解答和帮助。
维修保养服务与技术支持
建立健全的维修保养服务体系, 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维护保养,
阶段划分
通常包括研发与设计、生产与质量控 制、销售与市场营销、使用与维护以 及报废与回收五个阶段。
医疗器械特点与挑战
特点
高技术含量、多样性、复杂性和 高风险性。
挑战
技术更新迅速、法规政策不断调 整、市场竞争激烈、使用安全与 有效性要求严格。

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

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

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1. 引言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是指从设备选购、安装、使用到维修、升级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

有效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本文将详细介绍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

2. 设备选购管理在设备选购阶段,应充分考虑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质量、价格等因素,确保选购的设备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2.1 需求分析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明确设备的功能、性能、质量等要求。

2.2 市场调研对市场上的设备供应商进行调研,了解设备供应商的信誉、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情况。

2.3 设备选型根据需求分析和市场调研的结果,选择适合的设备。

2.4 采购谈判与设备供应商进行采购谈判,确定设备的采购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等事项。

3. 设备安装与调试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应确保设备安装稳定,调试到位。

3.1 安装计划制定详细的设备安装计划,包括安装时间、人员、工具等。

3.2 安装过程管理监督设备安装过程,确保安装质量。

3.3 设备调试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性能达到预期。

3.4 验收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设备满足生产需求。

4. 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设备使用与维护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应制定合理的设备使用与维护制度。

4.1 设备使用培训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能。

4.2 设备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设备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4.3 设备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包括维护时间、内容、人员等。

4.4 设备维护执行按照维护计划执行设备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5. 设备升级与维修管理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可能需要升级以满足生产需求,同时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故障,需要进行维修。

5.1 设备升级评估对设备升级的必要性进行评估,确定升级方案。

医疗设备的生命周期管理

医疗设备的生命周期管理

医疗设备的生命周期管理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不同种类的医疗设备拥有不同的使用寿命,而这些设备的使用寿命是怎样确定的呢?通常情况下,医疗设备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研发阶段、生产制造阶段、销售和分销阶段、使用和维护阶段以及报废处理阶段。

在每个阶段中,医疗设备都需要不同的管理措施来保障其安全和有效运行,这就是医疗设备的生命周期管理。

研发阶段医疗设备的生命周期管理始于研发阶段。

在这个阶段,医疗设备的功能设计、原型制作、产品测试等过程都需要进行管理。

研发团队需要严格遵守有关医疗设备的法规标准,并进行充分的技术评估和质量控制。

如果在研发阶段出现质量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将会对后续生产制造和使用维护等阶段造成不良影响。

生产制造阶段生产制造阶段是医疗设备的第二个阶段,这时医疗设备的规模化生产开始。

为了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质量,生产厂家需要实施科学的生产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程序,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控制、产品成品检验等。

这些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品质,从而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健性。

销售和分销阶段销售和分销阶段是医疗设备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生产商首先需要寻找适合的渠道和销售方式,确保产品能够更好地被患者和医生认知和利用。

其次需要向用户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生产商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对销售代理商、经销商以及终端用户的使用进行监管和管理,保障医疗设备能够安全、有效的使用。

使用和维护阶段使用和维护阶段是医疗设备的第四个阶段,这时医疗设备已经交付到用户手中,用户需要对设备进行使用和维护。

用户可以根据设备说明书进行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设备保养和维护,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并按照设备使用的规定使用于定期更换耗材和配件。

同时,还需要注意医疗设备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数据泄露或个人隐私被侵犯。

报废处理阶段医疗设备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报废处理阶段。

后疫情时代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探究

后疫情时代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探究

后疫情时代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探究摘要:在新冠疫情防疫工作日趋常态化大背景下,医院管理的要求和医院的医疗设备标准继续改善,以往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与此同时,不断发展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物联网技术,使得应用于医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越来越多,医疗设备管理精准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全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的管理更加顺畅,在医疗诊疗辅助工作中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全生命周期;预防性维护;质量控制Summa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ormalization of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work of the COVID-19, the requirements of hospital management and the standards of medical equipment in hospitals continue to improve, and the previous management model can no longer meet the actual need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life cycle management models applied to hospitals, and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is more precise and informatized. The management is smoother, and i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auxiliary work of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words: med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complete life cycle; preventive maintenance; quality control医院对医疗设备的管理,长期以前期采购工作为重视对象,而轻视中后期使用过程的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模式
作者:曲玲玲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33期
摘要:医疗设备作为目前影响临床医疗质量和水平的主要因素,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实现对医疗设备的有效管理,为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保障,逐渐成为了研究学者所重点关注的内容。

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是指从设备的采购阶段,直到设备后期日常维护,均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其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为医疗设备的生命周期延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基于此,本研究将针对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模式进行探讨,以此来为我国医疗产业的管理水平提升提供理论性支持。

关键词: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7.39;R197.3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前言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使医疗事业单位不得不通过医疗水平的提升来促进日后的健康发展。

医疗设备运行、管理水平作为目前衡量医疗水平的主要因素,只有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积极维护,才能确保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稳定性,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医疗产业中的核心设备管理模式,其通过对各个阶段的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从根本上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周期,为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医疗设备采购阶段的管理
(一)建立有效的招标制度
在医疗机构内,其所使用的医疗设备既包括大型设备,也包括小型设备,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医疗机构需要大批量购置医疗设备,这就要求医疗机构可以在医疗设备采购阶段中,建立有效的招标制度,从而实现对医疗设备的有效管理[1]。

首先,应当对招标制度进行明确,严格明确所购进医疗设备的基本参数、采购数量以及产品的售后服务等;其次,医疗机构可以采用组织招标的方式,将招标采购组织的成员分为不同的组别,分别进行评标、监标以及唱标的工作,重点检查投标单位是否有不符合资质的情况出现,或通过价格的反复比对,为医疗机构争取更大的效益。

(二)加强对签订合同的管理
在采购的过程,合同签订是最后的一个流程,同时也是采购阶段最主要的环节。

一方面,医疗机构应该确保合同内容的完善,尤其是针对医疗设备的售后服务问题,只有保证合同内容的完整性,才能实现对合同双方基本权益的积极保障。

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应该对医疗设备的质量作出要求,确保招标企业所提供的设备符合医疗机构的日常使用,同时避免指令性采购事件的发生,避免徇私舞弊现象的出现,确保采购阶段的公平、公正以及公开化。

二、医疗设备使用阶段的管理
(一)建立健全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模式
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模式建立是目前有效实现对医疗设备使用阶段管理的主要方式[2]。

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及时对设备的基本参数以及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以此来为日后的维修等工作提供原始的资料;其次,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在此过程中,应当叮嘱工作人员确保存档数据资料的完整,包括数量、所在位置等,确保内容详实,并做好对档案的保管,未经允许不得外借,避免重要资料的流失。

最后,及时对档案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尤其是针对在设备维修以及检测时的基本情况,应当进行明确的记录,并做好存档工作。

除此之外,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还应当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及时了解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此来提高设备的使用周期。

(二)实现对医疗设备使用率的有效控制
只有实现对医疗设备使用率的有效控制,才能发挥出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作用[3]。

一方面,应当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统计,避免由于设备操作不当或使用过度,使设备长期处于疲劳的状态,加大了对设备的磨损,不利于其使用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应当制定医疗设备使用、操作流程规范制度,通过相关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加强对日常工作中的合理监督,避免出现操作不当等问题,并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设备的了解程度,延长医疗设备的寿命。

(三)加强对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
首先,应当对医疗机构内现有的报废手续以及凭证传递制度等进行完善,严格明确并规范采购以及管理、使用等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各个科室内医疗设备使用率稳定提升。

针对各科室内的设备利用情况,应当做好详细的记录,避免医院资产流失。

其次,针对院内的大型医疗设备,应当建立使用登记制度,包括每月所检查的人次以及日常的运转情况、消耗情况等。

针对各个科室内所记录的设备信息,定期由相关人员进行统计和总结,实现对设备使用情况的合理分析。

三、医疗设备的维修和护理管理
针对医疗结构而言,只有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管理,才能减少其在日常中出现故障的次数,避免其对医院的日常治疗工作产生阻碍。

首先,医疗机构应当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并定期安排设备维修人员参加相关的培训,或安排其到厂家学习有关设备的维修以及养护知识。

其次,加强对院内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维修技术人员综合水平的提升,以此来实现对医疗设备的有效维修和护理。

最后,提高日常工作中对设备的维护重视程度,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转,并建立分级保养制度,一旦设备出现问题,立即予以维修,确保其并无其他故障之后,方可继续运行使用。

除此之外,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设备的维修保养登记档案,及时对设备进行巡查,并根据相关记录对设备进行针对性的维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包括医疗设备采购阶段的管理、医疗设备使用阶段的管理以及医疗设备的维修和护理管理三方面,只有确保对其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管理,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延长其使用寿命,才能为临床医疗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苏鹏,钟建平.支持全生命周期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4,11(02):145-148.
[2]陈培昕,王威,徐富强,等.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费用管理方法设计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5,4(08):143-145.
[3]高峰,刘志友,张胜,等.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维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2016,9(02):155-1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