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产业集聚与小城镇空间的互动演变——以福建南安南部三镇石材产业集聚区为例
南安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综合试点方案

附件2南安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综合试点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中小城市和城镇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南安市水头、官桥和石井沿海三镇一体联动、融合发展优势,助推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培育新型小城市,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三镇一城、产城融合”为目标,以加快推进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为着力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统筹推进南安沿海三镇产业升级、空间优化、项目建设和体制创新,逐步实现全域基础设施一体化、产城发展集约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辐射效应的新型小城市,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至2015年,形成沿海三镇全域一城的空间发展格局,城镇建成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人口达50万人,城镇化率达65%,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产业转型成效明显,石材产业集群产值达700亿元。
至2018年,沿海三镇产城融合规模效应不断突显,城镇建成区面积达70平方公里,人口达60万人,城镇化率达70%。
产业优势加快提升,石材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配套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建成与厦漳泉大都市区相融合的区域发展框架。
至2020年,形成统筹沿海三镇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城镇建成区面积达81.6平方公里,人口达68万人,城镇化率达75%。
产业集群高度聚集,石材产业达到国际领军地位,石材产业集群产值达1200亿元以上。
沿海三镇城镇空间利用、布局形态明显优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明显提升,城镇功能配套明显增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生态宜居、产城融合、享誉世界的国际石材之都。
二、主要任务(一)融合三镇规划,加快产城一体步伐1.推进“多规合一”联动按照“三镇一城、产城融合”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南翼新城(南安沿海三镇)总体发展规划。
探索突破镇域限制编制重点片区单元控规或分区规划,完善三镇一城规划体系。
南安石材产业情况汇报

南安石材产业情况汇报南安市位于福建省,是中国著名的石材加工和出口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石材产业集聚区之一。
南安石材产业以其丰富的石材资源、完善的产业链和优越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石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南安石材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汇报,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首先,南安市拥有丰富的石材资源。
全市境内分布着大量的花岗岩、大理石、石灰岩等石材资源,其中以花岗岩资源最为丰富。
这些石材资源在南安市的开发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南安石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南安市拥有完善的石材产业链。
从石材开采、加工到销售出口,南安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市内拥有大量的石材加工企业,涵盖了石材开采、切割、加工、设计等环节,形成了一条龙的产业链,为南安石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再次,南安市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南安市毗邻厦门,交通便利,且靠近台湾海峡,便于与海外市场进行贸易往来。
这为南安石材产品的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南安石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的来看,南安石材产业具有丰富的资源、完善的产业链和优越的区位优势,为南安石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也需要看到,南安石材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环保压力加大等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应对。
为了进一步推动南安石材产业的发展,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南安石材产业向高端化、国际化发展。
同时,也要加强环保治理,推动绿色石材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综上所述,南安石材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克服困难,推动南安石材产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南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石材产业发展纪实

口石材品种100余种,花岗岩、大理石、大规格板、 条形板、异形板、薄型材、超薄型复合板、石雕、 各式工艺品及机械设备、刀具磨料等一应俱全,日 均直接交易额350万元以上,间接交易额500万元以 上。“闽南荒料
市场”占地20万平方米,配置30吨大型行吊20部, 日设计吞吐量达千吨以上,年交易额达到50亿元以 上,成为全国经营规模最大、花色品种最齐全的石 材荒料市场。现状目前,全镇共有石材企业1000多 家,拥有先进
动了把该区域朝集石材产品展示、交易、信息交流、 商务、培训、研发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石材商务中心 发展。水头镇以展览中心为载体,积极探索管理模 式,经常组织举办各种展销活动,创新展览模式, 丰富会展内涵。其中,一
年一度的国际石材博览会就是水头镇“以石会友” 的最好时机。截至目前,国际石材博览会已经在水 头成功举办了八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地 提高了水头“中国石材城”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点石成金”的南安水头镇起
长陈荣耀,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从土耳其运输原料 走厦门港过来,费用甚至比从湖南南山到水头还便 宜。因为从湖南南山到水头,走的是公路或者铁路, 运费贵,运输每立方米石料最低也要千元;而前者通 过海上运输,成本最贵
不超过500元。正是依托厦门港的优势,总部在深圳 的康利石材有限责任公司把分厂选在水头。“同时 还看中水头成熟的石材市场和上、中、下游产业链, 以及全国的影响力。正是两者互相结合,企业发展 空间很大。”该公司
射,大大地加速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 技术流在水头的涌动,吸引了众多石材界精英入驻 水头投资建设,带动了石材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 全省最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为将水头打造成为世界 级石材中心,水头镇积极完
善以水头石材展览中心为核心的周边配套项目建设, 同时加快石材中心商务区建设。此外,石材精品中 心、石材培训与研究中心、中国大理石批发中心、 中闽石材商城、高时石材物流保税中心、东方五洲 大酒店等项目的建设,推
加速南安石材整合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南安出台石材产业十二条新政构建“五大”新格局

在 石 材 产 业 技 术研 发方 面 ,提 出 每年 安 排 10 0 万
元设立石材产业技术研发专项经费 ,支持石材企业联
展示为一体 的大集团;打造石材大产业 ,力争N2 1 合高校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建立重点实 o5 年 ,石材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0 0亿元以上 ,年均增长 验 室 、工 程技 术 研究 中心 和行 业 技术 开 发 中心 等 科技 1%以上 ,规模以上总产值超过4 0 7 3亿元 ;打造石材大 创新平 台等。同时 ,积极筹建石材学 院,培养石材产 品牌 ,力争  ̄2 1年 ,新增国家级品牌3 5 ,进一 品研 发 设 计 、建 筑装 饰 创 意设 计 、石 材 生 产 和 营销 等 ] 10 5 ~枚
按 1%的 税 率征 收企 业 所得 税 。石 材企 业 一 个 纳税 年 集体影 响力 的举 动 ,为一 些 中型企业减 少 了建立 品牌 的 5 度 内 ,企 业 技 术 转 让 所 得不 超 过5 0 元 的部 分 ,免 时间和精力 , 0万 但同时这也是个互相作用的过程 , 将来还 征 企 业 所 得 税 ;超 过 5 0 0 万元 的 部分 ,减 半 征 收企 业 需要企业 共 同来 培育这个 品牌 。因此 ,未来对于石 材企
合并改建为一个企业 ,且原投资主体存续 的 ,对其合 契税 。石材企业改制重组过程 中,同一投 资主体 内部
推 动 “ 产 业 ” 的 “ 循 环 ” ; ( )完 善 “ 产 并后 的企 业 承受 原合 并 各方 的土 地 、房 屋权 属 ,免征 大 大 八 大 业 ” 的 “ 链 条 ” ; (九 )打 造 石 材 企 业 品 牌 ; 长
20 0 亿元大关的南安石材产业在市场 的博击 中正在捕 将南安 打造成为具 有 国际竞争力 和 国际影 响力 的国
从南安看石材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必要性

走出去开展境外营销网络建设和境外加工贸易等跨国经 营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 过直销、分销或境外加工生产等途径,实现与终端
市场近距离甚至零距离的接触,不但可以减少中间环节, 有效拉动产品出口,而且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转变 贸易的增长方式。但同时也存在异国投资外在可
变因素增加,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这实际上 是面临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孰高孰低的抉择。如果境外 投资的边际收益大于或等于边际成本,那么企业的
安石材企业已经面临着经营成本不断上涨的困扰。随着 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长,石材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 化。市场经营秩序的不规范,造成了整个行业热衷
于打价格战,一边是价格人为地被压低,一边却是人工 成本、国内油价等“涨”声不断,腹背受敌,使石材企 业处境艰难。据南安市石业协会测算,人民币升值
、出口退税取消、进口增值税以及运费涨价等因素将使 石材生产成本增加30%以上。二、“走出去”渐成南安石 材企业发展的新路径与贸易进入的方式相比,
境外投资就具备了可行性,反之,则需要三思而行。在 面临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和贸易困境的情况下,南安石材 企业逐渐选择“走出去”作为企业实现柳暗花明的
突围路径。对目前已经在外投资设立的13家境外企业分 析可以看出,当前南安石材企业对外投资呈现出以下几 个特点:一是境外加工贸易成为跨国经营的主流
方式。这13家境外企业中有8家从事境外加工贸易业务。 即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结合南安石材企业拥有的技 术和管理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当地进行就地取
持续走高,截止11月底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已超过5%。 市场预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年内跌至7.80基本没有悬念。 更为直接的冲击来自今年9月15
日国家出台取消部分石材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该政策 将对初加工的石材产品出口取消六个百分点的退税。据 业内推算,取消出口退税意味着每出口1美元将增
关于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试点进展情况汇报

南安市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南安市发展和改革局(2017年5月25日)2015年2月,南安市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试点方案获省政府批复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方案要求,积极先行先试,加快沿海三镇产城融合试点工作。
沿海三镇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步伐加快,2016年末,官桥、水头、石井等沿海三镇户籍人口总数30.3万人,城镇人口数16.83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5.56%(全市53.2%);完成工商税收合计17.99亿元,占全市各乡镇(街道)税收实绩的29.89%,发挥南安经济龙头支撑作用。
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成效和举措(一)试点推进强化组织协调、形成合力。
一是加强试点工作统筹协调,成立南安市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指挥部由指挥部办公室、规划建设工作组、产业提升工作组、土地利用工作组、融资创新工作利用组、政务改革工作组等“一办五组”组成,统筹组织实施沿海三镇产城联动发展工作。
二是明确试点工作重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试点工作作出指导,分管试点工作市领导围绕省试点方案要求,研究贯彻落实省级试点方案的意见和举措。
2015年出台《南安市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综合试点的实施意见》(南委办〔2015〕57号),明列近期重点推进项目(事项)55个;2016年制定《南安市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南政文〔2016〕222号),分年度化解工作任务,策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确保试点改革任务推动落实。
(二)产城规划注重融合对接、全域推开。
一是全域规划逐步实施,注重发挥海港、空港、陆港优势,以“三湾联动、对接厦门”为方向,按照三镇一城、产城融合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南翼新城(南安组团)总体规划,推进南翼新城规划与厦门、晋江融合规划,完成南翼新城(南安组团)总规纲要,加快打造“三港一体”现代化滨海城市。
二是“多规合一”试点深入推进,以水头镇为全市“多规合一”试点之一,完成试点区控规“一张图”拼接等,加快划定“生态控制线”、“城镇增长边界”。
南安石材产业的气魄_产业升级铸就石材业强者地位

[]特别关注TEBIEGUANZHU南安石材产业的气魄———产业升级铸就石材业强者地位□本刊记者马端山/文在素有“中国建材之乡”美誉的南安,石材业是其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
据统计,南安现有石材企业1500多家,石材产量占全国的50%,石材产品占全国70%的市场份额。
数据的背后是南安石材产业实实在在的硬实力。
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石材循环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南安石材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据悉,2010年6月11日,南安水头总体规划(2010年~2030年)通过专家评审,南安水头将规划成国际石材总部基地。
34福建质量管理石材循环经济见成效长期以来,由于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南安石材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水、石粉、石渣、边角废料,环境污染曾让南安人深受其苦。
为破除困境,南安石材人不断寻求产业升级之路。
据介绍,近年来,通过实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发展战略,南安石材业不断获得突破,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南安石材业的救赎之路。
早在2005年,南安市部分政协委员即提交《关于对石粉开发利用、变废为宝的扶持力度》建议案,并促成每年100万元的石粉、碎石综合利用发展专项基金,将循环经济推到前台。
5年来,南安石材业通过综合利用石粉、碎石,有效处理生产污水,变废为宝,促进石材加工业不断走向可持续发展。
据南安市政府发布的数据表明,目前,南安市拥有石粉碎石综合利用企业13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1家,年产值达15.6亿元,石粉综合利用率65%,碎石利用率90%以上,石粉、碎石综合利用率可达75%,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材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基地。
2009年第十届中国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上,首次设立了石材产业循环经济展示区,集中展示了南安石材企业通过加大技改力度,变废为宝的成果。
同时,南安市各级政府也确立了石材业综合整治目标。
以水头镇为例,其整治目标是到2010年底,石材加工企业均进入加工集中区统一管理,做到废水集中处理并实现“零排放”;废料和废渣等固体废物统一清运、集中规范处置;碎石综合利用率达到95%,石粉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矿山生态环境逐步恢复,水环境明显改善并符合生态功能区要求。
南安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综合试点方案

附件2南安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综合试点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中小城市和城镇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南安市水头、官桥和石井沿海三镇一体联动、融合发展优势,助推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培育新型小城市,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三镇一城、产城融合”为目标,以加快推进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为着力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统筹推进南安沿海三镇产业升级、空间优化、项目建设和体制创新,逐步实现全域基础设施一体化、产城发展集约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辐射效应的新型小城市,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至2015年,形成沿海三镇全域一城的空间发展格局,城镇建成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人口达50万人,城镇化率达65%,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产业转型成效明显,石材产业集群产值达700亿元。
至2018年,沿海三镇产城融合规模效应不断突显,城镇建成区面积达70平方公里,人口达60万人,城镇化率达70%。
产业优势加快提升,石材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配套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建成与厦漳泉大都市区相融合的区域发展框架。
至2020年,形成统筹沿海三镇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城镇建成区面积达81.6平方公里,人口达68万人,城镇化率达75%。
产业集群高度聚集,石材产业达到国际领军地位,石材产业集群产值达1200亿元以上。
沿海三镇城镇空间利用、布局形态明显优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明显提升,城镇功能配套明显增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生态宜居、产城融合、享誉世界的国际石材之都。
二、主要任务(一)融合三镇规划,加快产城一体步伐1.推进“多规合一”联动按照“三镇一城、产城融合”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南翼新城(南安沿海三镇)总体发展规划。
探索突破镇域限制编制重点片区单元控规或分区规划,完善三镇一城规划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