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4年中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2014浙江杭州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4浙江杭州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4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含答案)语文一(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亵渎(xiè)怂恿(cóng)梦寐以求(mèi)B.哂笑(xī)收敛(liǎn)怏怏不乐(yàng)C.苋菜(xiàn)涟漪(yī)五行缺土(háng)D.吊唁(yàn)畚箕(jī)颔首低眉(hàn)答案:考察字音,选DA、怂恿(sǒng )意为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事,本是个中性的词,现在多用于贬义。

B、哂笑(shěn )意思有两个:①.讥笑,有嘲讽的意思②.微笑。

怏怏不乐(yāng)意思: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

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C、五行(xíng)缺土。

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A.端详悲怆迫不及待孤立无援B.潦草倔强语无纶次慷慨淋漓C.宣泄诓骗戛然而止缩手无策D.真缔青睐惊慌失措锐不可当答案:考察字形,选AB、语无伦次:伦次:条理。

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C、束手无策:束:约束,捆绑。

策:办法。

好像手被束缚住了,无法解脱。

后泛指对遇到的麻烦没有办法解决,一筹莫展。

D、真谛:谛,道理。

意思为:①真实的道理或意义。

②最佳答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雨后的青山湖如出浴美人,舟行寂寥的湖面,游人沉湎于氤氲的云气中,如梦如幻,喜不自胜。

B.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有将其融入到集体之中,才有可能发挥出更为强大的能量。

C.像我这样极为普通的芸芸众生的人,也许不能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但也可以使生命熠熠闪光。

D.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游刃有余。

答案:考察词语的运用,选BA选项中,“沉湎”比喻潜心于某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维活动中,深深迷恋着,无法自拔。

多形容陷入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自拔,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浙江省杭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杭州二中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或多选均不给分)1.下图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示意图,以下选项是关于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其中最为适当A.周天子为晋国大宗,晋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齐国国君是齐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燕国国君则是燕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燕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2.阅读下表,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①中国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②日军实行以华治华的方针③日本企图吞并整个中国④日军由北向南推进控制大半个中国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3.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

右图是该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4.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5. 美国中央情报局从1958年开始评估中苏关系的发展趋势,每年一个评估报告。

其中1958年的评估报告认为,中苏的同盟是不可能破裂的。

原因有三,一是中苏意识形态一致,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政治目标一样,都要走向共产主义;三是敌人一样,都是美国人。

这表明该报告:A.忽视了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矛盾 B.忽视了中苏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C.正确预见了中苏关系发展的走向 D.正确指出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6.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伯里克利的一段话:“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是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还找到了下面的图片。

2014年浙江省义乌中考真题历史

2014年浙江省义乌中考真题历史

2014年浙江省义乌中考真题历史试卷 I说明:本卷有1大题,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请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相对应的小方框涂黑、涂满。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改进并推广了棉纺织技术,使松江地区成为“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中心的历史人物是()A.蔡伦B.毕升C.王祯D.黄道婆解析:此题考査的是推进松江地区棉纺织技术发展的重要人物。

此题难度不太,是考察学生对课本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

“松江府衣被天下,黄道婆功泽九州”。

松江有衣被天下美称,首先要归功于黄道婆。

黄道婆进行一次重要的纺技革新,实属一场伟大的革命创举。

她将木棉良种及自己掌握的先进纺织技术奉献给松江府黎民。

黄道婆还进行了重要的紡织技术革新,发明轧籽机,创制了三绽纺车,改进了松花弹弓,传授了织锦技艺,使纺织功效提高数倍。

因此到了明代,松江博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

故此题选择答案D。

答案:D12.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汉以来的中央政府都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以下朝代与其采取的措施对应正确的是()A.汉朝——大规模修筑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B.唐朝——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C.宋朝——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D.元朝——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解析:此题考査的是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相关史实。

自秦朝中国每个封建王朝,都会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采取一系列措施。

这道题考察的是学生对相关相似史实的辨析识记能力。

大规模修筑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是秦朝而不是汉朝,A不正确;唐朝设立的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而不是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B不正确;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是明朝,不是宋朝,C不正确。

元朝时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D是正确的。

此题选择答案D。

答案:D13.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终结于()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解析:此题考査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

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14 页)语文试卷 第 2页(共 8 页)绝密★启用前浙江省杭州市 2014年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语文--------------- C --.--像---我-这样极为普通的芸芸.众.生.. 的人,也许不能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但也可以 题 使生命熠熠闪光。

D. 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游刃有余。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无A. 《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庄子》属于道家经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B. 《桃花源记》借虚构的故事寄托社会理想,《五柳先生传》用传记的形式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这两篇文章都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效 ----------- C --.--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母亲》中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而学者胡适在《我的母亲》中通过回忆母亲的教子方式来体现。

D. 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 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 在保留现有水源的基础上,杭州将逐步形成以千岛湖为主,钱塘江、东苕溪为辅 的多水源供水,从而提高居民的饮水品质。

B. 如何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人口增长速度,保持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平衡, 这是摆在一些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

C. 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 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D. 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 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做四小题)( 4分)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浙江省杭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浙江省杭州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杭州二中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或多选均不给分)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西周分封的主体是A.异姓亲族 B.同姓亲族 C.功臣 D.先代贵族2.君权与相权矛盾是古代中国中央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

下列各项中体现这对矛盾的史实包括①秦代设郡县以分割相权②汉代“内朝”的形成③唐代“三省”的设置④宋代“参知政事”的增设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国讳:指举国臣民,甚至包括皇帝本人,都必须遵循的避讳。

本指皇帝本人及其父祖名字,故又称君讳、公讳。

后来扩大,讳及皇后及其父祖的名字、皇帝的字、前代年号、帝后谥号、皇帝陵名、皇帝生肖等等。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B.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C.重视血缘的强烈观念D.皇权至上,皇帝独裁4.如果你是唐初的一位宰相,那么与你共事的其他宰相至少有A.没有 B.一个 C.两个 D.三个5.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6.右图是清军机处值房,下列各项中对军机处职能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是代替宰相职能的工作班子B.是监察各级大臣的机构C.相当于唐代三省合一的机构D.是皇帝的机要秘书班子7. 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

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14年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A.“怂”应读sǒnɡ;B.“哂”应读shěn;C.“行”应读xínɡ。

做此类题时,一定要注意积累。

2.【答案】A【解析】B.“语无纶次”应写作“语无伦次”。

C.“缩手无策”应写作“束手无策”。

D.“真缔”应写作“真谛”。

做此类题时,应注意根据词语的意思来识记词语。

3.【答案】B【解析】A.沉湎:沉溺。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沉醉”。

B.终究:毕竟,终归。

C.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此处“芸芸众生”与“普通”语意重复。

D.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答案】D【解析】D.《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

5.【答案】C【解析】A.成分残缺,应在“多水源供水”后加“的格局”。

B.搭配不当,“减少人口增长速度”动宾搭配不当,应将“减少”改为“减缓”。

D.句式杂糅,应删掉“为基础”。

做此类题时,应注意分析病因。

6.【答案】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②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⑤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7.【答案】(1)①“召见”改为“接见”“接待”等;②“独特的研究视角”改为“研究视角独特”;③“故宫博物院”后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2)法国考古学家H教授将于本月16日上午九时在市文化宫报告厅作关于文物收藏的讲座。

8.【答案】(1)①2013年较2012年,人均阅读量有所增加(或:纸质图书阅读量高于电子书阅读量)。

②2013年较2012年,手机阅读时间增加,而纸质阅读时间减少(或:人均手机阅读时间长于纸质阅读时间)。

(2)示例一:认同毕淑敏的阅读观,因为阅读名著更能提升素养,启发我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深人思考。

示例二:认同汪曾祺的阅读观,因为阅读杂书可以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丰富知识,广泛认识世界。

2014年杭州杭州中考真题和答案

2014年杭州杭州中考真题和答案

2014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科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8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4.考试结束后,试题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 O:16 Na:23 S:32 Cu:64 Ba:137)试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液氧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A.混合物变为纯净物B.分子间的空隙增大C.化学性质发生变化D.分子总数增加2.以下几种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 B.将NaCl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C.加碱研磨后闻气味鉴别铵态氮肥D.分离溶液中析出的KNO3晶体3.下列选项最符合右图图意的是()A.生物群落B.食物网C.生态系统的碳循环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第3题第4题第5题4.与右图所示生物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物是一种杆状细菌B.在生态系统中,该生物属于生产者C.该生物依靠呼吸作用贮存能量D.该生物有细胞核5.如图所示,甲乙两小磁针在一根磁铁附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小磁针左端是S极,乙小磁针左端是N极B.甲小磁针左端是N极,乙小磁针左端也是N极C.甲小磁针左端是S极,乙小磁针左端也是S极D.甲小磁针左端是N极,乙小磁针左端是S极6.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某些电子集成电路常用黄金镀膜。

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英语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英语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英语试卷 第1页(共28页)英语试卷 第2页(共28页)绝密★启用前 浙江省杭州市2014年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英 语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Ⅰ. 听力部分(25分)一、听短对话,回答问题(共5小题,计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 、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woman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 A. Meat.B. Hamburgers.C. Fruit. 2. What is the woman ’s last name? A. Jackson. B. Brown. C. Angela. 3. How does the woman go to school?A. On foot.B. By car.C. By bike. 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 At a bank.B. In a shop.C. At a ticket office. 5. When is the art festival? A. On April 22nd.B. On May 4th.C. On June 3rd.二、听较长对话,回答问题(共6小题,计12分)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至第8三个小题。

6. Who went to Sanya for winter holiday? A. Tina ’s friends. B. Tina ’s family. C. Tina ’s teachers. 7. How was the weather there?A. It was cold.B. It was cool.C. It was warm. 8. What did the woman speaker think of the trip?A. It was long.B. It was great.C. It was tiring.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9至11三个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杭州市2014年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某同学在听课笔记中有如图记录,这段文字反映的史实是()
A.秦孝公打出“尊王攘夷”旗号
B.秦孝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C.商鞅宣布承认土地私有
D.商鞅最早提出使用牛耕
2.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因果配搭,不正确的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各民族融合的步伐
B.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
C.启蒙运动——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形成了东西方对峙格局
3.有学者在评价某不平等条约时说:“这完全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向帝国主义列强立下的一纸卖身契。

”从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这一条约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在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这里的“简短一章”主要是指()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宗教改革 D.工业革命
5.标语是指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口号,具有宣传和鼓动作用,许多标语往往还是历史的见证。

下列四则标语能见证我国抗日战争历史的有()
①②③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某校九(1)班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以下结论: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当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他们探究的“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7.(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被称为“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

他的一生充满智慧和奋斗,他抛家别业,投身争取民族独立的战场,引领北美人民度过了艰苦创业的年代,谱写出壮丽的历史篇章。

材料二中山陵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

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中国传统观念,又符合孙中山的气概和精神。

——摘编自《孙中山陵寝设计的背后秘密》(1)简要回答华盛顿被视为“第一人”的原因。

(3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唤起民众”的主要表现。

(3分)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华盛顿和孙中山的共同追求。

(2分)
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的香港被誉为“东方明珠”,随着香港与内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香港经济更加繁荣,战线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香港的过去却经历着悲苦,1841年初英军武装占领香港岛,之后,英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步步将香港掠为殖民地。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3分)
国的?“天才创造”又是指什么?(2分)
2014年中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某同学在听课笔记中有如图记录,这段文字反映的史实是()C
A.秦孝公打出“尊王攘夷”旗号
B.秦孝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C.商鞅宣布承认土地私有
D.商鞅最早提出使用牛耕
2.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因果配搭,不正确的是()C
A.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各民族融合的步伐
B.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
C.启蒙运动——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形成了东西方对峙格局
3.有学者在评价某不平等条约时说:“这完全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向帝国主义列强立下的一纸卖身契。

”从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这一条约指的是()D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在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这里的“简短一章”主要是指()D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宗教改革 D.工业革命
5.标语是指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口号,具有宣传和鼓动作用,许多标语往往还是历史的见证。

下列四则标语能见证我国抗日战争历史的有()C
①②③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某校九(1)班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以下结论: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当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他们探究的“这次会议”是()D
A.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7.(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被称为“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

他的一生充满智慧和奋斗,他抛家别业,投身争取民族独立的战场,引领北美人民度过了艰苦创业的年代,谱写出壮丽的历史篇章。

材料二中山陵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

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中国传统观念,又符合孙中山的气概和精神。

——摘编自《孙中山陵寝设计的背后秘密》(1)简要回答华盛顿被视为“第一人”的原因。

(3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唤起民众”的主要表现。

(3分)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华盛顿和孙中山的共同追求。

(2分)
7.(1)因为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独立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开启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被誉为“美国国父”。

(2)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都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人民自由和民主等。

(有理即可)
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的香港被誉为“东方明珠”,随着香港与内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香港经济更加繁荣,战线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香港的过去却经历着悲苦,1841年初英军武装占领香港岛,之后,英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步步将香港掠为殖民地。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3分)
国的?“天才创造”又是指什么?(2分)
8.(1)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侵占的区域:九龙司地方一区;危害: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造成香港与中国大陆分离。

(2)1997年;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