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化2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古灵山游记今年暑假,我很荣幸地被高中英语老师到古灵山一游。

早前就听说过了古灵山风景很是优美,假期一去,果真让我大开眼界,不虚此行。

现在,大家一起跟着我的脚步来欣赏一下古灵山的旅游文化吧。

据我所知,古灵山景区位于淇县(朝歌,纣王皇都)城西15公里处,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佳文化旅游景区;是女娲修真处、纣王降香处、《封神榜》故事发生地。

走进古灵山,到处都是奇异的景色。

观赏之余,老师还不忘给我讲解一下关于古灵山的文化。

据老师所说,主题文化是女娲文化和殷商文化。

主要由六大游览版块组成:纣王降香处——女娲宫主景区,纣王采暖行宫——朝阳寺,纣王避暑行宫——清凉庵,清代古民居石头城——凉水泉,天下第一铜顶,佛教圣地——灵光阁,现存有主要景点有:女娲宫、女娲峰、女娲池、太公湖、玉带河、醒目泉、古佛洞、补天阁、灵峰、财神沟、龙潭峡等2百余处,自古就有“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的美誉。

古灵山自古就是群仙聚汇的风水宝地,始建于殷商时期,是封神榜故事发生地,人祖女娲修真处。

南北朝梁普通年间,由曾出任京城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四十年的著名高僧、朝歌人法上在此修行。

唐永微六年,高宗皇上曾特召灵山寺长老法一到长安垂询佛事,唐开元年间,灵山寺又得以重修。

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500余亩,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

寺西侧有女娲宫,相传是纣王降香的地方。

明代嘉靖年间淇县县令于慧题写了灵山十景:“危岩少进,群峰耸翠,列柿流丹,一经蓬壶,半岩风雨,九天鸣佩,巨崖走蛟,双剑横秋,东海龙吟,西山虎啸”。

明崇祯时监察御史孙徵兰摩崖题诗曰:“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

怎么样,各位,是不是很惊叹于古灵山的美景。

别着急,这都还只是前菜呢,正餐还得听我慢慢道来。

古灵山主要由女娲峰、古佛洞、女娲宫、玉带河、黑龙潭、大佛殿、观音洞、卧虎洞、清凉奄、朝阳寺等60多个景点组成。

雄浑秀丽的山水景色与千年古迹、优美传说融为一体,构成了这一独特的旅游胜地,是人们观光、朝拜、探险的好地方。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需要注意: (一)对于旅游文化的研究必须以对一般文化 的研究为基础,离开了一般文化,旅游文 化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二)旅游文化是就一般文化与旅游主体—— 游客的旅游活动联系最密切的角度开辟研 究领域的,不能脱离旅游的实际谈论旅游 文化。 (三)旅游文化不是对一般文化的简单援引, 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繁荣。反过 来,旅游文化的研究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 了一般文化的内容。
(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二)促进国际交流,增加友好情谊。 (三)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改善国际 形象。 (四)加快改革步伐,增进居民开放意识。 (五) 推动国家和政府对旅游文化遗产的开发、 利用和保护
第四节
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方向
(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 (二)单一的、封闭的文化体系向多样的、开放 的文化体系发展 (三)让游客由静态观赏到亲身参与 (四)满足游客由对异域文化的浅层了解到深层 认知的需要

最早把“旅”和“游”二字连用是南朝梁 诗人沈约的《悲哉行》: 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徐光旦垂彩, 和露晓凝津。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蘋。 一朝阻旧国,万里隔良辰。
《送姚孙还河中》 唐·韦应物 上国旅游罢,故园生事微。 风尘满路起,行人何处归。 留思旁树饮,惜别暮春晖。 几日投关郡,河山对掩扉。
《宿桐庐馆同崔存度醉后作》 唐·白居易 江海漂漂共旅游, 一樽相劝散穷愁。 夜深醒后愁还在, 雨滴梧桐山馆秋。
2、关于“旅游”的概念
在世界范围内,学术界目前对“旅游”的解释有十 几种,综合起来,又都侧重于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强调动机。认为旅游活动“在于消遣、 休息或为了丰富其经历和文化教养”。 第二,突出时间。认为旅游是“旅客在某个国 家逗留时间至少超过二十四小时”的旅行活动。 第三,重视空间。认为旅游是“离开定居地点 到较远的地方逗留”。

《中国旅游文化》期末复习试题2含答案

《中国旅游文化》期末复习试题2含答案

中国旅游文化试题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1.我国第一个封建制国家是___________建立的___________王朝。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___________ 即位后使用的“建元”。

3.四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称,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4.李春设计建造的___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5.“天人合一”和追求自然,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有着鲜明的个性的艺术风格,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造园艺术,___________;二、分隔空间,___________、;三、园林建筑,__________;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6.中国古典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

7.中国佛教包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体系,佛教诞生在___________,发扬光大却在中国。

8.“五斗米”道奉____________为教主,以____________为其主要经典。

9.我国的四大名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蜀绣。

10.中国茶道有“四谛”,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福建的___________、江西的___________、湖南的___________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二、单选题(20分,每小题1分)1.从旅游的三大基本要素出发,将旅游文化划分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

A、媒体B、资源C、客体D、企业2.“建安”是属于帝王的什么号()。

A、庙号B、年号C、谥号D、尊号3.名与字在意义上往往是相关联的,下列哪个是表示反义的关系()。

A、屈原名平字原B、诸葛亮字孔明C、韩愈字退之D、关羽字云长4.中国古代五行论中,下列匹配正确的是()。

第二章 旅游文化

第二章  旅游文化
继黄帝之后,尧、舜、禹个个都是旅游爱好者。尧去西方 拜见西王母,此后到西方拜见西王母成为华夏帝王的西游情结, 只要有可能都做昆仑游。
舜死于“巡狩”南方,最终死于苍梧之野。其妻娥皇、女 英闻讯循迹寻夫,也身投潇湘。湘妃竹。
夏朝女以太康是历史上第一个因游玩而丧国的,整天耽于 游猎。继位两年后一天,他带着宠妃和亲信去游猎,竟然一去十 旬不归,不知去向,朝野为之一片混乱。后弈乘机造反,夺取政 权。
最后,山水比德说为旅游活动在人生中的崇高地 位的形成奠定了哲学和美学的基础。两千多年来, 中国人几乎无不受孔子这两句话的影响,到大自 然中去旅游赏美,美化心灵与激发艺术灵感。由 孔子所总结的欣赏自然美的传统,代代相续,流 传至今。欣赏,能得到美的巨大感染力,它能陶 冶性情,净化心灵,使人忘忧去烦,消除杂念, 到达纯净自由的精神境界。构成了“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游历名山大川,承天地之灵气,接 山水之精华的思想,是中国旅游文化的一大特色。
1.以形媚道、澄怀味象的审美情趣的提高;
——儒家的山水比德说只注重自然美的社会属性,而忽 视了其自然属性,对自然美本身所具有的线条、形体、 色彩、气韵等美学内容,缺乏应有的关照。而以形媚道 则确认自然界存在的形式美。
山水比德说的意义
一方面反映了儒家重人伦的色彩,自然的美要经过 “人化”之后,要体现出一种伦理关系上的德,才 具有美的价值,带有一种牵强附会的感觉。
另一方面,又反映出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山水比 德说将人类对大自然的恐惧转化为人类可以理解的 知己力量,将大自然从神秘异己变为理解亲和,表 明人的山水意识已经从神的羁缚中解放出来,因而 进入了人类与山水融合的新时代。
尚古观——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为文化遗产和文物 遗迹的保存立下了汗马功劳。尚故意识对后世的影 响:评价旅游景点越古越好;杜撰名胜,抬高身价; 沿波讨源,重视古人古事的介绍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海南军坡节的地域内涵一、海南军坡节的历史来源㈠、军坡节的历史来源军坡节被称为海南人的庙会,大年过后,农历二月到三月之间便是海南人闹军坡的时节。

军坡,也叫军期,海南民间称之为“闹军坡”、“发军坡”、“吃军坡”、“行军期”等。

这个由民间自发兴起的传统节日相传已有1300年历史,起源一般都认为是以纪念冼夫人为主。

㈡、冼夫人对海南历史的贡献冼夫人(公元513-602年)原籍并非海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高凉郡(郡治在今日阳江县西)内越旗大姓冼氏人。

冼氏世为越族首领。

冼夫人自幼聪敏过人,在父母家时勤学经书,苦练武艺。

长大后有智谋,懂军事,在多次平叛乱中战功卓绝,威望甚高。

公元569年(陈,宝帝太建元年),她率兵平定了广州刺史、轻车将军欧阳纥的叛乱后,当时广东的西南地方、雷州半岛和海南岛都是归她管辖之下。

冼夫人在辖治海南期间,建置崖州,愎复海南与中原的联系,平定海南叛兵匪贼,使得海南地方安定,百姓乐业。

她大胆改革,奋力图强,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

一是她从大陆组织移民来开发海南,这些移民上岛后,把当地岭南和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如推行牛耕、兴修水利、选育良种、制肥施肥、田间管理等传授给海南人民,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二是亲自副食儋县百姓,迁移县城到离海较远的东南方,避免了水患为害,使人民安居乐业。

三是她倡导垦殖,无偿地向农民提供种苗、种子,又设法向人民传授纺织、制衣技术,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

四是她的丈夫冯宝在海南组织人民办学,还把医疗知识传授给人民,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学识以及寿命。

是建庙奉祀最多的历史人物,而且很为神化。

海南人民群众称谓她为冼夫人、冼太夫人、谯国夫人、诚敬夫人、圣母娘娘、郡主夫人、懿美夫人等,她成了海南群众心目中的神灵偶像。

周恩来总理称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2000年,江泽民总书记在高州视察冼太庙时,赞誉冼夫人是“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指示要发扬冼夫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①㈢、军坡节与“公期”和“婆期”的关系海南的军坡节一般分为“公期”和“婆期”,指的是公祖或婆祖的生日,主要是祭祀先祖和历史人物。

第二章 中国旅游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  中国旅游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被风吹引而去,终莫能至”。
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形成期
公元前215年,出游东北的燕赵大地; 公元前210年,第五次出游,行程5000多公里。
汉武帝的巡游: 有据可查的巡游30次,大规模的4次。 秦皇汉武的巡游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弊多于利, 但它对交流经济、文化、观风知俗、了解民情, 特别是发展道路和旅游事业,开发名山大川旅游 资源等,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嵇康: 竹林七贤核心人物,玄游家、文学家。 据《晋书·嵇康传》记载,他“长好老庄”;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采药游山泽,会 其得意,忽焉忘返。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 为神”。
阮咸:阮籍侄子,音乐家。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勃兴期
山涛:竹林七贤中最年长的一位。 向秀:玄学的完成者。 刘伶:中国第一酒狂。 王戎:竹林七贤中的小字辈。
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形成期
中国第一酒狂、“竹林七贤” 之一刘伶:
上联:猛虎一杯山中醉 下联:蛟龙两盅海底眠 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 夏商周帝王的游猎活动 田猎—囿—游猎场
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形成期
《穆天子传》:先秦最具代表性的游记文学作品, 也是先秦帝王的第一部旅游史。
王国维认为,有境界者则自成高格,游人的情意 和山水的物境,只要两者水乳交融,即使足不出 户,纵或晚上做梦,也能形成一种游境。
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形成期
庄子的旅游思想: 环绕“道”的氛围,追求时髦和奇特,富于幻想, 轻视传统,喜爱冒险,强烈要求变化,憧憬人迹 未至、稀奇古怪的旅游胜地。
先秦时代,旅游概念逐步明晰,主要建立了以儒 家为代表的“比德说”、道家为代表的“逍遥游” 旅游思想理论,儒家、道家崇尚自然美的审美传 统对后代旅游活动和旅游思想理论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无论孔子或庄子都是中国旅游文化思想史 上的拓荒者,他们的旅游思想都是中国旅游思想 宝库中弥足珍贵的财富。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文化遗产与旅游产品(二)——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创新设计的意象视角初探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文化遗产与旅游产品(二)——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创新设计的意象视角初探

口 程遂营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民休闲产品开发
面 , 完型心 理 学” 诉 我 们 , 类 身 心 总是 具 有 一 “ 告 人
种 追 求 完 满 的 倾 向 , 力 想 通 过 当下 自 己的 努 力 , 竭 补
文 化 遗 产 旅 游 产 品 创 新 设 计 的意 象视 角初 探
庄 志 民
得 到 “ 遥 ” 逍 。
历经 磨 难 而 开始 踏 上 坦 途 的人 类社 会 , 实 是 其 建 立在支 离破 碎 的历 史 记 忆 和 具 象 遗 迹 基 础 之 上
的。这 一 点 , 我们从 世界 性 的文 化 巡 游 过 程 中可 以 强 烈地 感 受到 : 夏 的圆 明园废墟 、 及 的卢 克 索神 华 埃 庙 以及 置放 在 法 国卢浮 宫 内的 断臂 维 纳斯 …… 太 多 太 多现 实 的历史 图景 在 无 声地 向 我们 吟唱 , 人 所 古 创 造 的璀 璨 文化 流传 至今 的 , 往是 一 种残缺 5期
月 刊
边 的雷 峰塔 ; 的遗 迹地 原 真 的历 史 文 物 已经荡 然 有
无存 , 干脆 从历 史 文 献 中发 掘 线 索 , 重新 设 计 , 成 形
( 者为该校旅游文化创意设计研究室主任 , 授 ; 作 教 收稿
日期 :0 0— 3—1 ) 21 0 6
辈所 见永 远 只 能 是 祖 宗 留下 的“ 拆碎 不 成 片 断”的
“ 宝楼 台” 一方面 , 史遗 产 并 不 具 有原 真 意义 七 。 历 上 的完整 性 , 不论 其 表 象 , 是 内蕴 的意 义 ; 一 方 还 另
建筑 , 如安 徽风 阳 中都 城现 在 可供 游客 观 览的鼓 楼 ; 有 的则保存 部 分遗 迹 , 在原 址 重构 新 品, 如杭 州 西湖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四章“旅游民俗文化”,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以及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

3.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

难点: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地民俗活动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民俗文化。

2. 讲解新课(1)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通过讲解民俗文化的定义,使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

结合实例讲解民俗文化的特点,如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

(2)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分析民俗文化对旅游的吸引力,以及民俗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3)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介绍我国各地民俗文化的特点,如北京的四合院、广东的舞龙、四川的变脸等。

(4)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

3.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并分析其地域特色。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关于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的一道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文化2. 内容:(1)民俗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3)我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4)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民俗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2)举例说明我国两个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并分析其地域特色。

(3)谈谈你对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游文化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现代旅游的三大基本要素有()()()
2、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表现在自然山水的()()()()()等方面。

3、凿于唐代的(),为我国最大的佛教石雕像。

4、中国茶文化的基本特征有()()()()()()
5、中国酒文化的特点有()()()()()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文化
2、旅游主体文化
3、酒文化
三、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旅游文化的结构是怎样划分的?
2、以北京故宫为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对宫殿建筑的影响。

3、中国的饮食文化观有哪些?
4、中国茶文化的基本结构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四、分析与论述(第一小题20分,第二小题15分,共35分)
1、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有哪些?(20分)
2、旅游业的发展会对旅游接待地产生哪些影响?这些影响所造成的旅游接待地和旅游客源地差异
的缩小是否会降低旅游接待地的旅游价值?怎样对待旅游接待地的差异性?请谈谈你的看法。

(15分)
答案
一、填空。

(每空0.5分,共10分)
1、旅游客体、旅游主体、旅游介体。

(1.5分)
2、形象美、色彩美、静态美和动态美、朦胧美、音响美。

(2.5分)
3、乐山大佛(0.5分)
4、历史性、民族性、地区性、广泛性、国际性、时代性。

(3分)
5、历史源远流长,讲求色、香、味,社会化和政治化,注重酒礼和酒德,与中国文学水乳交融。

(2.5
分)
二、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15分)
1、文化:文化应当是指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或地域特色的语言文字、思维
特征、社会心理、传统道德、法律精神、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精神与物质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及其表现。

(5分)
2、旅游主体文化:是涉及到旅游的与旅游者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有关的文化。

它包括
旅游者的政治主张、思想和信仰、旅游者的旅游动因、旅游者的居住地的文化形态、旅游者的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旅游者的职业、旅游者的心理、性格和爱好、旅游者的生活方式等。

(5分) 3、酒文化:酒文化是指围绕着酒这个中心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技艺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
的和行为的现象的总和。

有关酒的起源、生产、流通和消费,特别是它的社会文化功能,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所形成的一切现象,都属于酒文化的范畴。

(5分)
三、简答。

(每题10分,共40分)
1、旅游文化按现代旅游的三大基本要素分,可分为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主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
(3分)按照文化的结构模式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3分)按照旅游文化的主体和旅游交换的过程分,可分为旅游消费文化和旅游经营文化。

(4分)
2、(1)礼制的最高体现。

①从整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来看,代表封建皇权的主要建筑都集中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2分)②在建筑的安置上,级别、高度、规模有很大差别。

(2分)③就三大殿本身来看,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又有很大差别。

(2分)
(2)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

①阴阳五行说的影响。

在数字上以奇数“九”、“五”为吉,九五是至尊的数字代表。

(2分)②儒家文化的影响。

(2分) 3、中国的饮食文化观有:(1)医食合一(2分)(2)饮食养生(2分)(3)养助益充(2分)(4)孔
孟食道(2分)(5)畅神悦情(2分) 4、基本结构:(1)茶文化的物质层次(2分)(2)茶文化的制度层次(2分)(3)茶文化的精神层次
(2分)影响:(1)有助于调整人际关系,缓解人的精神压力,平衡人的心态。

(2分)(2)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分)
四、分析与论述
1、(1)自然天成(3分)(2)南秀北雄(3分)(3)妙在含蓄(3分)(4)小中见大(3分)(5)诗情画意(4分)(6)情景交融(4分)
2、本题没有标准答案,属于学生自由发挥的题目,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逻辑上论述的合理性具体给分。

(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