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化(最全)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文化知识点

中国旅游文化知识点

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总论之间相互碰撞1、旅游文化的概念:旅游文化是旅游主题、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之间相互碰撞、作用而产生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2、文化的层次结构:文化有三个不同的要素和层面构成:一是文化的物质要素和物质层面,即通常所说的物质文化;二是文化行为要素和行为方式,即通常所说的行为文化;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和精神层面,即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3、文化与旅游的关系:1、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与“文化”并蒂连生2、中国文化孕育了旅游3、中国旅游启动着中国文化的创造4、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1)综合性,即形态的多样性和消费的广泛性(2)传承性,即旅游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和演进性(3)民族性,即旅游文化的民族特征(4)地域性,即旅游文化具有的地方特色(5)时代性,即旅游主题文化子系统具有时代性特征第二章中国旅游历史文化5、细碎知识点:①三皇五帝:伏羲、神农、女娲后世称为三皇;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di ku)、尧、舜为五帝②四书五经: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③姓氏的作用:姓的作用是“别婚姻”,即识别、区分氏族,实行族外婚,起源于母系氏族氏的作用在于“明贵贱”,起源于父系氏族④科举制度: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殿试前三名称谓状元、榜眼、探花)⑤天干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合称干支,可配为六十对,所以六十年一个甲子⑥帝王的号:谥号: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庙号:帝王死后,继位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尊号:封建社会对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扬性的称号年号: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年号陵号:封建帝王陵寝的名称⑦古代把每月初一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大月十五、小月十六叫“望”注:其他的如名、字、号、十二生肖等内容看书,以上内容结合书学习第三章中国建筑文化6、中国建筑文化的特点:(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拥有完整的木架结构,主要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2)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3)中国古建筑造型优美(4)中国古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的协调7、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表现在:1、使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突出的特点之一, 2、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3、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8、宫殿的布局:1、严格的中轴对称;2、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3、前寝后殿9、宫殿外陈设:1、华表;2、石狮,有辟邪的作用,三王狮(狮子所蹲之石刻着鸟中之王凤凰和花中之王牡丹);3、日晷;4、嘉量;5、吉祥缸、6、鼎式香炉;7、铜龟铜鹤10、北京四合院:是北方院落式住宅的代表,最基本的四合院是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11、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的表现:1)敬天祭祖的礼制思想,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思想,以家长为中心的家族思想在建筑中得到充分的反映;2)中国古代建筑重在以平面结构为特色;3)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要特点,并辅以砖瓦12、古建筑中的封建迷信思想:1)螭吻(chi wen),龙的九子之一;2)仙人走兽(走兽指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an ni)、獬豸(xie zhi)等;3)四灵(龙、凤、麒麟、龟);4)四方之神(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代表东南西北);5)石人石马(主要是起仪仗、驱魔、保卫的作用)6)吉祥寓意图案13、古代房顶的类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级别: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演攒尖顶、单檐庑殿顶~~~第四章中国园林文化14、中国园林的定义:中国园林是为游览观赏、起居理事、读书养性等而建的,包括山、水、石、动植物与厅、堂、馆、榭、轩、楼、台、阁、亭、路、桥等各种建筑物的综合建筑群。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教案:《中国旅游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主要涵盖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概述”和第二章“各地区旅游文化”两部分。

第一章主要介绍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

第二章分别介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旅游文化特色,包括著名的旅游景点、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2. 使学生熟悉各地区旅游文化的特色,提高对旅游文化的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各地区旅游文化特色的理解和把握;2. 教学重点: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为例,引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导入新课;2. 讲解:分别讲解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重点突出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特点,以及各地区旅游文化的特色;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取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并分享给其他小组;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中国旅游文化一、基本概念1. 定义2. 分类二、发展历程1. 古代旅游2. 近现代旅游3. 当代旅游三、特点1. 地域性2. 多样性3. 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举例说明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作业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活动,如参观本地旅游景点,深入了解旅游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各地区旅游文化特色的理解和把握,学生需要对不同地区的旅游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完整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完整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三章“旅游资源与文化”,详细内容为:3.1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3.2节“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3.3节“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及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的认识,提高文化素养。

3. 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旅游资源的特点。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的分类,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著名旅游景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引出本节课主题。

教学活动:学生观看图片,思考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2. 新课导入1)讲解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学生笔记。

2)分析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地图,学生标注我国旅游资源分布。

3. 例题讲解以长城为例,分析其作为旅游资源的特点及文化价值。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学生思考。

4.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著名旅游景点的特点及文化价值。

教学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5. 小结教学活动:学生发言,教师补充。

六、板书设计1. 旅游资源与文化1.1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1.2 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1.3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你家乡的一个旅游景点,阐述其特点及文化价值。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2. 课后拓展:搜集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信息,了解其文化背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及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提高了对中国旅游文化的认识。

课后反思: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

旅游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旅游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旅游文化包括哪些方面旅游文化是指旅游活动中体现出的地方特色、风俗习惯、历史传统、文艺作品以及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内容。

它可以分为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两个方面。

一、自然文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环境: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状况等。

例如,海洋旅游地的海岸线、海洋生态系统等。

2.生物多样性:旅游地的植物和动物物种的多样性,例如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景点。

3.自然景观:旅游地的自然美景,例如山川湖泊、河流、瀑布等自然地貌景观。

4.自然资源:旅游地的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例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

二、人文文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文化:旅游地的历史沿革、历史遗迹、古建筑等。

例如,长城、故宫等历史文化遗址。

2.民俗文化:旅游地的民间传统、节日习俗等。

例如中国的春节习俗、西方的圣诞节习俗等。

3.文学艺术:旅游地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

例如文学名著、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

4.教育科学:旅游地的教育和科学成果,例如大学、研究机构等。

5.哲学宗教:旅游地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

例如印度的佛教、希腊的哲学等。

6.饮食文化:旅游地的传统饮食文化,例如中国的四川菜、法国的美食等。

7.传统工艺:旅游地的传统手工艺和工艺品,例如中国的丝绸、印度的手工艺品等。

旅游文化的重要性在于为游客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当地文化的机会,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认知,增加了旅游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旅游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是保持旅游地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关键。

因此,各国各地都在加强对旅游文化的保护和挖掘,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截至2024年,我国共拥有世界遗产59项,其中文化遗产40项,自然遗产15项,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项。

以下是中国59项世界遗产的名单:文化遗产(40项)1、明清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3、莫高窟4、周口店北京人遗址5、长城6、武当山古建筑群7、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含罗布林卡和大昭寺)8、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9、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10、庐山国家公园11、平遥古城12、苏州古典园林13、丽江古城14、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15、北京皇家祭坛-天坛16、大足石刻17、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18、明清皇家陵寝19、龙门石窟20、青城山-都江堰21、云冈石窟22、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3、澳门历史城区24、殷墟25、开平碉楼与村落26、福建土楼27、五台山28、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9、杭州西湖文化景观30、元上都遗址31、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32、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33、大运河34、土司遗址35、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36、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37、良渚古城遗址38、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39、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40、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自然遗产(15项)41、黄龙风景名胜区4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43、武陵源风景名胜区44、云南三江井流保护区45、梵净山46、四川大熊猫栖息地47、中国南方喀斯特48、三清山国家公园49、中国丹霞50、澄江化石遗址51、新疆天山52、湖北神农架53、青海可可西里54、黄(渤)海候乌栖息地(第一期、第二期)55、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56、泰山57、黄山58、峨眉山-乐山大佛59、武夷山。

《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
重点和难点解析
1.导入阶段的图片展示与学生的分享。
2.知识讲解中实际案例的结合。
3.实践情景引入中家乡旅游文化的讨论与分析。
4.例题讲解中长城的开发与保护措施的探讨。
5.随堂练习中宣传册的设计指导。
6.作业设计中主题短文的撰写与旅游资源分析。
一、导入阶段的图片展示与学生的分享
图片展示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如故宫、长城、兵马俑等,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引发他们对旅游文化的兴趣。学生分享游览经历时,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答案要求:围绕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意义、开发与保护等方面展开,不少于500字。
2.作业题目:分析家乡的一处旅游资源,提出开发与保护的措施。
答案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旅游活动,深入了解中国旅游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关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为家乡的旅游事业贡献力量。
2.使学生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特点,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参与旅游资源开发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
重点: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3.实践情景引入:以“家乡的旅游文化”为主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乡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
过程细节: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补充。
4.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开发与保护文化旅游资源,以长城为例,分析其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及措施。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完整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完整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四章“江南水乡之旅”,详细内容涉及第一节“江南水乡概述”和第二节“苏州园林赏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历史背景,以及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和旅游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江南水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特点,理解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和旅游价值。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特点及其旅游价值。

2. 教学重点:江南水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特点,以及苏州园林的赏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苏州园林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江南水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特点。

3.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江南水乡的地理特征和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进行案例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苏州园林的旅游价值,准备进行课堂展示。

5. 课堂展示: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江南水乡景点的旅游价值。

六、板书设计1. 江南水乡概述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历史背景2. 苏州园林赏析造园艺术特点旅游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杭州西湖的旅游价值。

2. 答案要点:自然景观:湖光山色、园林建筑、历史文化等;人文景观:诗词、传说、民俗等;旅游资源:观光、度假、文化体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了学生对江南水乡和苏州园林的认知。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了解其他地区的旅游文化,提高对我国旅游资源的认识。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带你游览我国56项世界遗产(请收藏)孩子们能用到,你也可以了解

带你游览我国56项世界遗产(请收藏)孩子们能用到,你也可以了解

带你游览我国56项世界遗产(请收藏)孩子们能用到,你也可以了解1、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

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3、莫高窟(坐落在甘肃省敦煌市,是以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三者合一的文化遗存)4、泰山(气势雄伟自古就有神山、圣山、“五岳独尊”的称誉)5、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一块碎骨片,开启“北京人”百年传奇,万年周口店,浓缩人类文明前世今生)6、长城(历经两千多年持续营造涵盖春秋战国、秦、汉、唐、明等12个历史时期)7、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阿戈麦斯8、黄龙风景名胜区(以地表钙华景观为主景,以罕见的岩溶地貌蜚声中外,被誉为“人间瑶池”)8、黄龙风景名胜区(以地表钙华景观为主景,以罕见的岩溶地貌蜚声中外,被誉为“人间瑶池”)9、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九寨归来不看水”,100多个海子各具特色,随着光照、季节变化,呈现不同的色调与水韵)10、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奇峰三千、秀水八百”造型之巧,意境之美,堪称大自然的“大手笔”)11、武当山古建筑群(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12、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座落在海拔3700米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13、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世界现存最大皇家园林,占地564万平方米,融南秀北雄于一体、集全国名胜于一园)14、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今天已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15、庐山国家公园(庐山屹立在长江、鄱阳湖交汇处“雄、奇、险、秀”给人一种高大、旷达的崇高美感。

16、峨眉山—乐山大佛(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乐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东麓,通高70余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17、平遥古城(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18、苏州古典园林(中国园林的典型代表: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4/11
12
总之,中国古代的旅游,根据旅游目的的不 同,旅游的形式和内容也有相应的变化。自古 以来,在我国民族文化观念中,一直把“读万 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读书人的一种期求,并 将“行万里路”与探求知识、追求真理的志向 紧紧地联系起来,成为古代旅游活动产生的巨 大动力。
2021/4/11
得人们的旅游需求日益高涨, 旅游业得到了蓬
勃的发展。
2021/4/11
21
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火车组织了570人,从莱 斯特到拉夫巴勒去参加戒酒大会,当日往返,全程24英里, 经库克联系,往返车票每人一先令。这次活动的特点是:
参加 者来 自各 行各 业
组织方 式同现 代旅行 社组织 的旅游 团的情 况基本 相似
十五六世纪,在欧洲对外扩张和寻找香料、黄金的大航海” 活动,科学考察和探险旅游极为盛行。
“地理大发现”对旅游活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理大发现是指15~17世纪(又称大航海时代,即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航海 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
2021/4/11
10
2、我国古代旅游活动主要有:
(1)“宸游”或称“巡游”—指帝王及皇室成员外出巡幸天 下。如秦始皇七次出巡,周游列国。
2021/4/11
8
(一)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19世纪40年代以前
184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古代旅行阶段 近代旅游阶段 现代旅游阶段
2021/4/11
9
1、外国旅游受宗教、贸易及“地理大发现”的推动
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和其后的罗马帝国的兴起,促进了 人们的旅行活动。
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帝国盛行到圣地——麦加的活动, 对旅游活动起促进作用。13世纪以来,贸易的发展使旅游 活动更加频繁起来。
其规模 在当时 是空前 的
因此,这次活动是划分古代旅行活动与现代旅游活动的标志。
2021/4/11
22
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于7月5日组织了一批 540人的旅游团从莱斯特到拉夫巴勒参加禁酒大会,每人 收取票费1先令,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团队包价旅游。2021/4/11源自19古代驿站与车马:
2021/4/11
20
旅游,真正的大规模的国际旅游产生于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经
历了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和增长时期 ,国际环
境的相对稳定、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和
消费观念的改变、交通运输业的发达, 人们收
入的大幅提高,带薪休假的产生和兴起 ,这些使
13
帝王巡游
2021/4/11
14
古代文人漫游
湖与元气运, 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 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 乌宿芦花里。 少妇棹轻舟, 歌声人流水。
——李白·《游高淳丹阳湖 》
2021/4/11
15
宗教旅行:唐僧西天取经
2021/4/11
16
公务旅行:郑和下西洋
2021/4/11
17
中国旅游文化
2021/4/11
1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旅游文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 了解我国旅游文化底蕴和民族特性,清楚它们的 价值和魅力之所在。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 专业素养和鉴赏识别能力。
2021/4/11
2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1.理论教学 重点进行基础理论教学,保证学生有扎实的旅游 文化的理论功底。理论教学不局限在教材范围内, 要有一定的扩展和链接。
(2)“宦游”—是指士大夫阶层沉浮宦海,远途离任、赴 任过程中的旅游活动。如宋代诗人陆游从浙江赴四川任职, 路途记载所历的名山胜水。写成《入蜀记》,开我国日记体 游记之先例。
(3)、“漫游”又称“壮游”—指文人学士游历四方,探 奇览胜。如司马迁在20余年中游程万里,足迹遍及长城内外, 大江南北,“纵观山川形势,考察风光,访问古迹,采集传 说”,撰成传世名著《史记》。
郑和七宝宝船
2021/4/11
18
2005年4月29日和5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连战和宋 楚瑜进行了历史性会见并互赠了礼物。胡锦涛总书记赠送国民党 大陆访问团和亲民党大陆访问团同一珍贵礼品“郑和七宝宝船”。 这一极富象征意味的礼物引起广泛关注和评论
郑和七宝宝船”以郑和大号帅船复原模形为基础,按628倍比例 缩小,整体材质为纯银和黄金,并在船体相关部位镶嵌天然钻石 等七种名贵珠宝;船长200厘米、高160厘米、宽81厘米,由 218个部件组成;九桅十二帆,船头图案为兽面,船尾图案为雄 鹰和太阳;底座为海浪和合金铸银,海浪的浪尖镶嵌着天然珍珠, 匠心独运,工艺精湛。
2021/4/11
11
(4)“云游”—指宗教僧、道外出化缘或传教, 行踪不定,遍及四方。如东晋僧人法显,为了到 印度学佛求法,陆去海返。游历了印度、南亚和 东南亚30余国,回国后,写出了《佛国经》这部 千古不朽的名著。
(5)“周游”—是指哲人与政客四处宣扬自己的 政治主张或道德理念。如春秋战国时期,许多代 表不同阶层的思想家、理论家带领门徒周游各国, 宣传自己的政见,以求重用等。
2021/4/11
3
2.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和实例教学相结合。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观看VCD和课堂讨论。
2021/4/11
4
四、参考书目
1、甄尽忠:《中国旅游文化》,郑州大学出版社,郑州, 2002。
2、黄成林:《旅游文化》,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徽, 2006。
3、《旅游文化学》、章海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4、《旅游文化概论》、方志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1/4/11
5
第一章 旅游与文化
第一节 旅游概述 第二节 文化的定义、性质及包含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与文化 第四节 中国旅游文化
2021/4/11
6
第一节 旅游概述
一、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二、旅游业
2021/4/11
7
一、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一) 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二) 旅游的概念 (三)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七宝”在中国传统经典中统指纯真的珠宝,是珠宝财富的总称。 由于分布218个船体部件并镶嵌七宝,工艺要求镶配过程均为手 工制作;七宝含意深远,寄寓了人们向往坚贞永恒(钻石)、红 运吉祥(红宝石)、幸福平安(蓝宝石)、青春永驻(玛瑙)、 仁慈聪慧(橄榄石)、忠诚纯朴(石榴石)、富足长寿(珍珠) 的美好愿望。宝船制作以首尊金银珠宝船模、首尊七宝吉祥船模、 首尊郑和七宝船模等三项世界独创,赋予其极高的工艺创新、民 俗文化和历史文物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