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郁论治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中医辨证效验方

乳腺增生中医辨证效验方乳腺增生中医辨证效验方西医:乳腺增生病是指乳腺导管、乳腺小叶、腺泡上皮、纤维组织的单项或多项良性增生。
以周期性加重的乳房胀痛和多发性乳房肿块为主要临床特点。
本病较为常见,国内报道其发病率在10%左右,且多发于30~50岁妇女,男子亦有发生。
本病原因迄今尚未明确,目前主要认为与人体的内分泌功能紊乱,特别是与妇女的卵巢功能失调有关。
鉴于本病癌变的危险性比健康妇女高1.4~2.5倍,尤其是囊性增生恶变率平均为10%,1978年我国已将此病列为乳癌前期病变。
由于现代西医学缺乏有效的疗法,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已成为中医学工作者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根据本病临症表现,应属于中医“乳癖”、“乳疠”、“乳核”等病症相当。
早在《中藏经》中就已有了“乳癖”病名的记载。
在明清时期有关“乳癖”的论述渐趋详细,如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描述说:“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对本病之观察甚为细致,且已发现本病发生与七情之变化密切相关。
在清代邹岳所撰《外科真谛》书中进一步指出:“乳癖,……年少气盛,患一、二载者可消散,若老年气衰,患经数载者不治,宜节饮食,息恼怒,庶免乳癌之变。
”说明对本病的发病年龄及预后已有所认识。
病因病机: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乳房为阳明经脉之所过,乳头为厥阴之气所贯,因此本病发生主要与肝、胃、冲、任等经脉关系密切,其病因与七情郁结,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偏嗜,房劳过度等因素有关。
(1)肝气郁结:思虑忧愁,郁郁寡欢,隐事曲折,难以排遣。
郁怒伤肝,木失条达,肝气所乘,肆虐侮土。
脾为阴土,思虑伤脾,又被木克,以致运化失职,水湿内困,聚而成痰,痰气内结,凝滞成块。
(2)阴虚火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液,若因房劳过度,以致肾精虚怯,肝失所养,或因“年过四十,阴气自半”,或嗜食炙膊煎炒之品,或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火灼津液,炼聚成痰,阻塞乳络而致凝块。
(3)冲任失调:冲为血海,隶属于肝肾,任脉主一身之阴脉,若禀赋素弱,血海空虚,或恚怒伤肝,肝失条达,下扰血海,或因年老肾虚,任脉不固,以致冲任失调,经水循行紊乱,气血相乖,结于乳络而成乳癖。
中医内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doi:10. 3969 / j. issn. 1008 - 8849. 2021. 08. 025
[中图分类号] R655.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8849(2021)08 - 0903 - 05
乳腺增生病( hyperplasia diseases of breastꎬHD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1 Marꎬ 30(8)
903
中医内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陈诗雨ꎬ王 群ꎬ缪 霓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ꎬ上海 200021)
散结ꎬ健脾养血、行气散结ꎬ疏肝健脾ꎬ理气通络ꎮ
最高ꎬ两药一温一凉、一散一收ꎬ养血和血ꎬ柔肝缓
4 临床治疗
急ꎬ可成为治疗乳癖病之要药ꎮ 裴正学教授结合自
4 1 周期疗法 根据月经周期治疗又称周期疗法ꎬ
身多年经验认为女子以肝为先ꎬ故该病重责于肝ꎬ肝
是中医治疗妇科疾病一种常用手段ꎮ 目前ꎬ运用该
主疏泄ꎬ若失条达则肝郁气滞ꎬ久而痰凝内生ꎬ阻滞
905
于肾阳不足导致的冲任失调型乳癖灵活运用二仙汤
仁、红花、香附、王不留行、鳖甲、穿山甲等) 对于改
加减方( 以仙茅、淫羊藿、鹿角霜加味) 治疗ꎬ可取得
善气滞血瘀型该病有良好疗效ꎮ 对于痰瘀凝结型患
ꎮ 王国斌教授认为乳癖虚证多因素体
者ꎬ可以从肝脾胃入手ꎬ用药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瘀
阳虚、气血亏虚所致ꎬ故治疗上应以阳和通腠、温补
实践ꎬ总结疾病特点ꎬ为临床提供了治疗本病的宝贵
乳腺增生是什么引起的?是怎么回事

乳腺增生是什么引起的?是怎么回事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日新月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患有乳腺增生的患者越来越多,且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有些肥胖的男患者也会存在患有乳腺增生的情况,令患者十分痛苦,严重者甚至会癌变最终导致死亡。
且随着新时代竞争压力越发趋于年轻化及熬夜过度,乳腺增生年轻化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尤其是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因此了解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才能便于治疗乳腺增生症状,同时由于乳腺增生到目前为止除了手术基本没有找到根治方法,就乳腺增生的主要诱因、症状及治疗方法几方面进行阐述。
1.主要诱因乳腺增生的主要诱因有三点,概率由多到少分别是精神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不合理,占35%、25%和20%的概率。
首先,是精神因素的刺激,人体是复杂而多变的,心里和精神方面的低沉因素会使得身体内的激素环境产生极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往往是更坏的变化,影响了内分泌系统,最终可能导致激素分泌失常进而患有乳腺增生。
其次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受到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导致现代很多人都是变成了“夜猫子”,充分利用压缩仅剩的睡眠时间,造成体内激素和内分泌的失衡进而患上乳腺增生。
最后就是饮食的不合理因素,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很多中老年及年轻人都处于糖分和脂肪含量摄入过量的状态,但是为了缓解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不开心,很多人还是选择了吃糖或是摄入咖啡因含量过高的食品,殊不知这类食品有助于破坏人体新陈代谢及紊乱人体激素水平,最终导致乳腺增生。
2.症状表现1.乳腺增生的常见临床表现(1)乳房疼痛乳房疼痛类型通常是自身的一个或两个乳房胀痛或乳房刺痛,不过只累及一个乳房的症状患者概率偏多一些,一旦痛起来轻微的触碰也会造成强烈的痛感,甚至影响患者本身的生活。
乳房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乳房肿块的地方或者是周围,还存在患者胸部或是肩背部位疼痛。
不过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表现是乳头或乳头周围的疼痛或痒,经期前几天乳房疼痛会比平常要剧烈或是提前几天开始疼痛,经期过后这种症状就明显减轻或是消失,同时乳房疼痛还会随着情绪波动起伏不定,这是乳腺增生的主要表现。
乳癖(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论治

乳癖一、概念与特点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特点: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
本病好发于25~45岁的中青年妇女,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二、病因病机多由于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气血凝结乳络;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气滞痰凝瘀血结聚形成肿块。
或因冲任失调,使气血瘀滞,或阳虚痰湿内结,经脉阻塞而致乳房结块、疼痛、月经不调。
三、临床表现好发年龄为25~45岁。
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常在月经前加剧,经后疼痛减轻,或疼痛随情绪波动而变化,痛甚者不可触碰,行走或活动时也有乳痛。
乳痛主要以乳房肿块处为甚,常涉及胸胁部或肩背部。
有些患者还可伴有乳头疼痛和作痒,乳痛重者影响工作或生活。
乳房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也可见于其他象限。
肿块的质地中等或质硬不坚,表面光滑或颗粒状,活动度好,大多伴有压痛。
肿块的大小不一,直径一般在1~2cm左右,大者可超过3cm。
肿块的形态常可分为片块型、结节型、混合型、弥漫型等数种类型。
1.片块型:肿块呈厚薄不等的片块状,圆盘状或长圆形,数目不一,质地中等或有韧性,边界清,活动度良好。
2.结节型:肿块呈扁平或串珠状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质地中等或偏硬。
活动度好。
亦可见肿块呈米粒或砂粒样结节。
3.混合型:有结节、条索、片块、砂粒样等多种形态肿块混合存在者。
4.弥漫型:肿块分布超过乳房三个象限以上者。
乳房肿块可于经前期增大变硬,经后稍见缩小变软。
个别患者还可件有乳头溢液呈白色或黄绿色,或呈浆液状。
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可同时出现,也可先后出现,或以乳痛为主,或以乳房肿块为主。
患者常伴有月经失调、心烦易怒等症状。
四、辨证论治1.肝郁痰凝证辨证要点: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苔薄黄,脉弦滑。
女性乳腺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女性乳腺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诸多困扰。
中医在诊治乳腺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乳腺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冲任失调等。
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来看,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瘤等。
乳腺增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
中医将其分为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冲任失调型等不同证型。
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往往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乳房胀痛且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太息等症状。
治疗上以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为主,常用方剂如逍遥散加减。
痰瘀互结型的患者,乳房肿块质地较硬,伴有刺痛,舌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腻。
治疗需活血化瘀、祛痰软坚,可选用失笑散合二陈汤加减。
冲任失调型的患者,多表现为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减轻,伴有腰酸乏力、月经失调等。
治疗以调摄冲任为主,方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乳腺炎在中医中称为“乳痈”,多因乳汁淤积、肝郁胃热或外感邪毒所致。
初期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皮色微红或不红,乳汁排泄不畅,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
此时应以通乳消肿、清热解毒为治则,可用瓜蒌牛蒡汤加减。
若病情发展,乳房肿块增大,疼痛加剧,高热不退,可能形成脓肿,此时则需切开排脓,并配合清热解毒、托里透脓的中药治疗。
乳腺纤维瘤在中医属于“乳核”范畴。
多由肝气郁结、血瘀痰凝所致。
患者乳房内可触及单个或多个肿块,质地坚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一般无明显疼痛。
治疗以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为主,可选用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除了上述的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中医在治疗乳腺疾病时还注重整体调理。
情志因素在乳腺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现代女性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志不畅则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结于乳络而发病。
因此,保持心情舒畅对于预防和治疗乳腺疾病至关重要。
饮食方面,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之品,以防内生痰湿,阻滞乳络。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45例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45例壮医经筋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调理筋脉,疏通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疏肝消癖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以疏肝解郁,行气消癖为主治功能,主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型疾病。
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大部分患者都是肝郁气滞型,因此采用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选取45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采用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
经过治疗,患者的乳腺增生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以下是本研究的具体内容。
一、选取对象本研究选取了45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在35岁至55岁之间,均为女性。
患者均有乳房胀痛、结节、乳房胀块、乳房胀痛等典型症状,符合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的诊断标准。
二、治疗方法采用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进行治疗。
具体方法为,采用经筋疗法进行穴位按摩和推拿,疏通气血,调理筋脉;同时服用疏肝消癖散进行内服调理,疏肝解郁,行气消癖。
治疗周期为3个月。
三、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乳腺增生症状变化,包括乳房胀痛的程度、是否有结节、乳房胀块的大小等,以评估疗效。
四、观察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发现45例患者的乳腺增生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乳房胀痛的程度减轻了,有结节的患者结节的大小也有所减小,乳房胀块的大小也明显减小。
总体上来说,患者的乳腺增生症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五、结论壮医经筋疗法联合疏肝消癖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乳腺增生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乳腺增生症状有哪些 乳腺增生症状及治疗方法

乳腺增生病症有哪些乳腺增生病症及治疗方法乳腺增生病症在不同年龄组有不同特点,未婚女性、已婚未育、尚未哺乳的妇女,其主要病症为乳腺胀痛,可同时累及双侧,但多以一侧偏重。
月经前乳腺胀痛明显,月经过后即见减轻并逐渐停止,下次月经来前疼痛再度出现,整个乳房有弥漫性结节感,并伴有触痛。
35岁以后妇女主要病症是乳腺肿块,乳疼和触痛较轻,且与月经周期无关。
用手触摸乳房可摸到大小不等、扁圆形或不规那么形、质地柔韧的结节,边界不清楚,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
45岁以后常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囊性肿物,边界清楚,多伴有钝疼、胀痛或烧灼感。
绝经后妇女乳房腺体萎缩,囊性病变更为突出。
乳房疼痛的严重程度与结节的有无及范围无相关性,疼痛可向腋下、肩背部放散。
少数患者可伴发乳头溢液。
由于病因来自身体内分泌功能紊乱,故除乳房方面的病症外同时还可出现月经不规律,脾气不好,爱着急爱生气、爱出汗等病症。
乳腺增生治疗方法乳腺增生症是由于身体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的,乳房疼痛轻者,可调节心理,缓冲压力,疼痛重者推荐中医中药治疗,定期复查。
1.心理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发生往往与劳累、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压力过重有关。
治疗乳腺增生症首先就是要舒缓生活和工作压力,消除烦恼,心情舒畅,心态平和,病症就可以缓解。
2.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症始于肝郁,而后血瘀痰凝成块,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柴胡、白芍、香附、橘叶、丹参、地龙为中医处方中的常用药。
有些患者还可服用中成药,如:散结灵、乳块消、乳宁、乳康片、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加味逍遥散)等。
在除外乳腺恶性肿瘤的前提下还可试用中医外治疗法,如:中药乳罩、针灸、按摩等。
3.西药治疗可采用激素类药物、碘制剂及三苯氧胺,可以缓解疼痛,因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做首选。
维生素A、B6、E也有调节性激素的作用,可作为乳腺增生症的辅助用药。
4.手术治疗乳腺增生症因内分泌代谢失衡所致,本身没有手术适应证,临床上遇到个别与乳腺癌不易鉴别的乳腺结节,亦可采用手术切除,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总结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总结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增生在女性中日益普遍。
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是由气滞血瘀、肝郁化热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重要方法。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医生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对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乳腺增生的辨证类型1.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胀痛、乳块明显、经前加重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当归、红花等,同时可运用针灸疗法,如血分通经、气分升降等。
2. 肝郁化热型肝郁化热型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胀痛、乳块不明显、情绪焦躁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清热解郁的中药,如丹参、柴胡等,同时可运用耳针疗法,如祛火降压等。
3. 气滞湿阻型气滞湿阻型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沉重、乳块较软、不适加重于下半月经期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理气利湿的中药,如香附、苍术等,同时可运用艾灸疗法,如温经散寒等。
4. 脾虚湿困型脾虚湿困型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疼痛无块、舌苔厚腻、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健脾祛湿的中药,如党参、茯苓等,同时可运用推拿疗法,如脾胃调气等。
二、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1. 综合调理中医治疗乳腺增生强调整体调理,不仅要针对乳腺病变进行治疗,还要注重调节患者的情绪、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
例如建议患者避免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等有利于病情恶化的因素,同时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2. 中药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郁、理气利湿、健脾祛湿等功效的中药。
通常在方剂中配伍使用多种中药,以增强疗效。
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避免药物滥用或中断治疗。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舒缓乳腺疼痛、改善乳房组织的血液循环等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 江 中医 杂 志 2 1 年 8月 第 4 02 7卷 第 8 期
腰 酸乏 力 ,经 量 少 而色 淡 ,或 闭经 ,或不 孕 ,舌 质 淡 红 、苔 白 ,脉 弦 细 。治 则 调 理 冲 任 、温 阳化 痰 。 方 药 :仙 茅 、淫羊藿 、当归 、巴 戟天 、知母 、黄 柏 、川 芎 、白芍 、党 参 、白术 、茯苓 、熟地 黄 、黄芪 各 1 g 5, 肉桂 、贝母 、天 花 粉 各 l g O ,炙 甘 草 6 。方 中 仙 茅 、 g 淫羊 藿 、巴戟 天温补 肾阳、填精 补血 ,知母 、黄柏 、熟 地 黄 、当归滋补 肾阴 、育 阴潜 阳 ,两者 阴阳互 补 ,沟通
芍 、香 附 、莪术 各 1 g 5 ,乳 香 、没 药各 6 ,丹 参 、海 g 藻 、木香 、红 花 、牡 蛎 各 1 g 2 。方 中 当 归 、延 胡 索 、 川 楝 子 、香 附 、木 香 行 气 解 郁 而 疏 肝 ;赤 芍 、莪 术 、 I 丹参 、红 花 、乳 香 、没 药 活 血化 瘀 而养 血 ;海 藻 、牡 蛎 软坚散 结而 止痛 。全方 相 互 配 合 ,使 血 活气 行 、瘀
随症加减 :血瘀甚 者加 参 三七 、炮 三 甲 ;兼 气 血 不 足 者 加党参 、熟 地 、制 首 乌 ;气滞 甚 者加 沉 香 片 、制 香
藻 、昆布消 肿散 结 ,软 坚止 痛 。诸 药 合用 ,使 痰 祛 新 生 ,气 行络 通 ,结散痛 止 ,则乳 痛 自平 。
2 4 活 血 化 瘀 、 软 坚 止 痛 :乳 房 肿 块 形 状 不 一 , 同 .
胀 满疼痛 ,症 状时轻 时剧 ,疼 痛 时隐 时 现 ,这 和乳 癖
的临床 表现基 本一 致 。
神紧 张或 突然 受 到剧 烈 的精 神 刺 激 ,导 致 肝 失 疏 泄 , 乳络 失畅 ,引起 双乳 胀 痛 ,久 而 久 之则 无 形 之 气滞 化
为有形 之 结 凝 结 成 块 。大 多 因情 志 不 畅 ,肝 气 郁 结 ,
4 体 会
乳腺 增生症 的发病 因素 , 中医学 认 为 多 因思 虑 伤
脾 ,郁怒 伤 肝 ,以 致 肝 郁 气 滞 ,肝 脾 失 调 、气 滞 血 瘀 、痰凝 聚结 成核 。现代 医学 也 认 为精 神 因素对 内分
泌 功能有 一定 影 响 ,而且 还 认 为 ,本 病 的 发 生 ,主 要 是 卵巢 孕激 素水平 低 下 ,雌激 素 水平 相 对 过 高而 引 起 乳 腺主 质和 间质不 同程 度 的增 生所 致 。对 于本 病 立 足 于 肝气郁 滞 、冲任 失 调 为病 之 本 ,在治 疗 上 应 以理 气 调 冲任 为主 ,辅 以 活血 消瘀 ,软 坚散 结 之 品 ,如 :柴 胡 、香 附 、郁金 疏肝 理 气 ,川 芎 、丹参 活 血 化瘀 、蚤 休 、元 胡 、牡蛎 软坚 散 结 ,化瘀 止 痛 ,杭 自芍柔 肝 止 痛 ,菟 丝子 调摄 冲任 ,生 山楂 、生 麦 芽 可 抑制 雌 激 素
关 键 词 颈 源 性 眩 晕 血 府 逐 瘀 汤 颈 部 按 捏
血 府逐瘀 汤加 减 治疗颈 源性 眩晕
路 豪
浙 江 省 嘉 善 县 第 二 人 民 医院 浙 江 嘉 善 3 4 0 1 12
冲任二脉 ;川 芎滋养心肝 ,以理血分之气 ;贝母 开痰气
之郁 结 ;肉桂 、天花粉 以温 阳化 痰 。本方配伍 方法 ,属 于阴 中求 阳 ,阳中求 阴 ,以达到调理 冲任 之 目的。
经 ,乳 头为 足厥 阴肝经 所 属 ,如 长期 压 抑 、焦 虑 、精
中均有 “ ” 的记 载 。 《 问 ・ 常 政 大论 》 “ 痞 素 五 : 备化 之 纪 ,… …其病痞 ” ,又 云 : “ 监之 纪 ,… …其 病 留 卑 满痞 塞 。 伤 寒论 》第 1 1 : “ ”《 3条 病发 于 阳 而反 下之 , 热 入 因作 结 胸 ,病 发 于 阴 而 反 下 之 ,因 作 痞 也 。 痞 ” 者 癖也 ,痞 是形容 气机 不 畅 ,在 人体 任 何 部位 出现 的
《 外科 真淦 》中云 : “ 乳癖 乳 房 结 核 坚 硬 ,始 如 钱 大 , 渐 大如桃 、如 卵 ,皮 色如 常 ,遇 寒作 痛 。总 由形 寒 饮
冷 ,加 以气郁 痰 饮 流 入 胃络 ,积 聚 不 散 所 致 ” 。乳 房 为 足 阳明 胃经 所属 ,足 阳明 胃经 为 多气 多 血 之地 ,若 饮食 内伤 ,阳明经 的气 血搏 结 不 畅 而成 瘀 ,人 体之 水
《 帝 内经 》记 载 :“ 子 乳 头属 肝 ,乳 房 属 胃。 黄 女 ”
这 就 是 说 乳 房 的 问 题 是 属 于 肝 和 胃 的 , 尤 其 是 肝 气 的
郁 结是导 致 乳 腺炎 和 乳 腺增 生 的重 要 原 因 。 《 枢 ・ 灵
经 脉 》 云 :“ … 肝 足 厥 阴 之 脉 ,起 于 大 趾 丛 毛 之 际 , …
色不 变 ,其核 随喜怒 消 长” 。 1 2 痰浊凝 聚是 乳 腺 增 生 的 重要 因素 :邹 伍 峰 在 其 .
尤 其 当归之 芳香可 以行气 ,味甘 可 以缓 急 ,更 是 肝 郁 血 虚之 要药 ;白术 、茯苓 健 脾 除 湿 ,使 运 化 有权 ,气
血 有 源 ;香 附 、郁 金 助 疏肝 解郁 之效 ;白芥 子 、天 葵 草行气 滞 、除痰 湿 、消 结块 ;全 蝎 散 结止 痛 ;甘 草 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上贯 隔 ,布胁 肋 。 ”说 明肝 经 的分 支 均 通过 乳 房 ,
明代 陈 实功在 其 《 科 正 宗 》 中将 本 病 的 命 名 、 外
肝 经气血 对乳 房都有 滋养 作用 。 临 床特征 及病 因病 机 ,作 了较详 尽 的论 述 ,指 出 “ 乳 癖乃 乳 中结核 ,形 如 丸 卵 ,或坠 重 作痛 ,或不 痛 ,皮
剂 ,水 煎 2汁 约 4 0 ,分 2次 服 。 1 0 ml 0天 为 1疗 程 。
或 圆或扁 ,分散 于乳 房 ,伴 胸 闷恶 心 ,纳 谷不 馨 ,月
经 常愆后 而至 ,白带 量 多如 注 ,舌 淡 、苔 白腻 ,脉 弦 滑 。此 证 多 见 于 肥 胖 之 人 。 治 则 化 痰 散 结 ,行 气 软 坚 。方 药 :苍 术 、天南 星 、天竺 黄 、柴 胡 、 白芥 子 各 6 ,夏 枯草 、天 门冬 、瓜蒌 皮 、丝 瓜 络各 3 g g 0 ,香 附 、 青 皮 、陈皮 、海 藻 、昆布各 l g O 。方 中苍 术 、天 南 星 、 天 竺黄 、 白芥 子 化 痰 宽 胸 ,快 膈 消 痰 ;柴 胡 、夏 枯 草 、天 门 冬 、瓜 蒌 皮 理 气 散 结 ,顺 气 降 逆 ;丝 瓜 络 、 香 附 、青皮 、陈皮 开 痰气 之 郁 结 ,疏 气滞 之 阻塞 ;海
I 1 肝 郁是 乳腺 增 生 的主 因 :乳 癖 之 名 始见 冠 名 于 . 华佗的 《 中藏 经 》 。乳 癖 亦 属 于 中 医 文 献 “ ” 的广 癖 义 范畴 。 “ ” 同 义 于 “ ” 《 癖 痞 。 内经 》及 《 寒 论 》 伤
而成 。 ”情 志 内伤 多 先 伤 气 ,最 易 伤 肝 ,肝 脉 络 予 肝
气 补 中 、缓 肝 之 急 。诸 药 合 用 ,使 肝 气 舒 、痰 浊 除 、
结 块散 ,气 机宣 畅 ,则 肝气郁 结诸 症 可除 。 2 2 调 理 冲任 , 固 冲 养 肝 :乳 房 肿 块 多 为 结 节 状 , . 立 体感 强 ,中等 硬 度 ,活动 ,表 面 光 滑或 不 平 ,边 界 清楚 ,肿 块 大 小 多 在 0 3 0 5 m,伴 有 月 经 不 调 , . ~ .c
2 3 化 痰 散 结 , 行 气 软 坚 :乳 房 肿 块 形 状 不 规 则 , . 血府 逐瘀汤 出 自 《 林 改错 》 具有 活血 祛瘀 、 医 , 行 气 止 痛 功 能 。 主 治 胸 中 血 瘀 、 血 行 不 畅 ,诊 见 头
痛 ,胸 痛 日久不 愈或 呃逆 日久 不止 ,或 内热 烦 闷、心 悸失 眠 、傍 晚 潮 热 等 症 。笔 者 从 2 0 0 3年 开 始 ,采 用 血府逐 瘀 加减 汤配合 颈 部按 捏 治疗 颈 源 性 眩晕 6 8例 , 疗效 满意 。 血 府 逐 瘀 加 减 汤 组 成 :生 当 归 、生 地 黄 、川 牛 膝 、桃仁 各 1 g 2 ,枳 壳 、天 麻 、炒 川 芎 、柴 胡各 l g I O, 炙 黄芪 、葛 根 各 3 g 0 ,红 花 6 ,炙 甘 草 5 。每 日 1 g g
瘀停 滞于乳 房 ,即可 成乳癖 。若思虑 疲 劳 ,长 期工 作 、
生活 压力 ,身体 透支 至使 肝 脾不 和 ,脾 虚生 湿 ,肝 郁 气滞 ,气 与湿 而致 血瘀 ;思虑 伤 脾 ,脾运 失 司 ,痰 浊 内生 ,痰浊 与血 瘀互 结 ,阻于 乳 络 而结 成 乳 癖 ,每 遇
思 虑伤 脾 ,脾失 健 运 ,痰湿 内生 ,痰气 互 结 ,气 血瘀
化 结 消 而 肝 郁 亦 解 ,诸 症 自消 。 3 典 型 病 例
蚤休各 2 g 0 。开 水 煎 服 ,每 剂 煎 服 2日。服 药 1 0剂
后 ,两 乳 疼 痛 减 轻 , 肿 块 明 显 缩 小 ,守 上 方 再 服 1 0
剂 ,双侧 乳房肿 块及 疼痛 均 消失 ,随访 2年余 未发 。
重 ,以局 部有酸胀 感 能承受 为度 ,每 日 2次 。
收 稿 日期 2 1 - 5 0 0 20 — 8
明显 ,胸 闷 不 舒 ,月 经 每 多 过 期 ,经 色 紫 黑 或 夹 瘀 块 ,多有 痛 经 史 ,舌 质 微 紫 ,脉 细 涩 。治 则 活 血 化
瘀 、软坚 止 痛 。方 药 :当 归 、延 胡 索 、川 楝 子 、赤
滞 而成 。或 因 冲任失 调 ,阴虚 痰 浊凝 结 所 致 。临 床从 郁 人手 ,每 每取得 良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