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王卜庄镇初级中学下学期初中八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人教版)(含答案)(超经典)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人教版)(含答案)(超经典)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人教版)(含答案)(超经典)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九一八事变D. 中共二大的召开答案:B2. 以下哪个国家没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A. 德国B. 日本C. 英国D. 美国答案:C3. 哪一次战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A. 抗日战争的胜利B. 鸦片战争的结束C. 解放战争的胜利D. 第一次国共内战的结束答案:C第二部分:填空题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哪里宣告成立?答案:天安门广场5. 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地是__北京__。

第三部分:简答题6. 请简单描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

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包括反帝反封建和反对蒋介石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被动地位到主动地位的转变。

第四部分:论述题7. 请论述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这场战争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企图,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同时,抗战也成为中国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基础,促进了国共两党的统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第五部分:解答题8. 请解答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答案: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经济发展的滞后、改革的阻力以及对外交往的限制等。

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国防和外交政策的调整等。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初二历史期末考试卷

初二历史期末考试卷

初二历史期末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的第一个封建王朝?A. 秦朝B. 商朝C. 汉朝D. 唐朝2. 下列哪位皇帝是秦始皇的儿子?A. 刘邦B. 孝文帝C. 汉武帝D. 秦二世3.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家?A. 孔子B. 庄子C. 孙中山D. 祖冲之4.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工业化时期?A. 三国时期的统一B. 清朝结束的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的爆发D. 新中国成立的建国大典5. 1895年发生的甲午战争导致了以下哪个国家的独立?A. 朝鲜B. 日本C. 俄国D. 法国二、判断题(对的写“√”,错的写“×”)6. 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光荣抗战。

(×)7. 社会主义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化。

(×)8.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被誉为“卧龙”。

(√)9.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起点,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取得了台湾的归属权。

(×)三、简答题11.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代表性文物,你知道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吗?简要描述一下。

(简述制作过程)12. 请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一下“一国两制”政策是什么意思。

(说明该政策的原则)13. 什么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描述丝绸之路的影响)四、论述题14. 请阐述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历史渊源和特色。

(详细解释西安的历史)15.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在哪里?请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结合历史,说明复兴的关键)五、综合题16. 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的看法,并说明他/她对中国历史和现代建设的影响。

(选取一个人物作为案例,分析其贡献)17. 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封建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有哪些?请详细谈论。

初二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二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安史之乱B. 黄巢起义C. 五代十国D. 宋朝建立2. 宋朝的都城是?A. 长安B. 洛阳C. 开封D. 杭州3. 元朝建立于哪一年?A. 1271年B. 1276年C. 1368年D. 1279年4. 明朝的创立者是?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元璋D. 朱元璋5. 清朝的都城是?A. 北京B. 南京C. 杭州D. 开封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

()2.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的朝代。

()3.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

()4.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朝代。

()5.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王朝。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唐朝的创立者是______。

2. 宋朝的都城是______。

3. 元朝的创立者是______。

4. 明朝的都城是______。

5. 清朝的创立者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唐朝的建立过程。

2. 简述宋朝的政治制度。

3. 简述元朝的统治措施。

4. 简述明朝的经济发展。

5. 简述清朝的对外关系。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列举唐朝的三个著名皇帝,并简述他们的主要成就。

2. 请列举宋朝的三个著名科学家,并简述他们的主要成就。

3. 请列举元朝的三个著名文化人物,并简述他们的主要成就。

4. 请列举明朝的三个著名思想家,并简述他们的主要成就。

5. 请列举清朝的三个著名政治家,并简述他们的主要成就。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唐朝的繁荣原因及其影响。

2. 分析宋朝的科技发展及其影响。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你设计一个关于唐朝的展览,包括展览的主题、内容、展品等。

2. 请你设计一个关于宋朝的科技展览,包括展览的主题、内容、展品等。

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关于唐朝的历史教学活动,包括活动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方式。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本文档包含了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

A. 火药、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B. 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C. 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D.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答案:A2. 长城是中国古代修筑的防御工事,其中最著名的是()。

A. 万里长城B. 西安城墙C. 平遥古城墙D. 韶山红旗渠答案:A3. 以下哪位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A. 孔子B. 孟子C. 墨子D. 庄子答案:A...第二部分: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选拔官员的制度,起源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延续到清朝结束。

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以确保官员的能力和品德。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涵盖经义、诗词、文章等。

科举制度为普通人提供了一种通过努力研究可以改变自身命运的途径,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请简要介绍中国的汉字文化。

答案:汉字是中国的文字系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汉字是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的结合,每个汉字代表着一个独特的意义。

汉字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汉字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有重要意义,它也是中文的基础。

近年来,汉字也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了国际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

...请根据需要继续完善考题和答案。

第三部分:解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以不少于200字的篇幅,简要介绍中国的丝绸之路。

...请根据需要继续完善解答题内容。

答案解析请根据需要在此部分提供选择题的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请根据需要在此部分提供问答题和解答题的参考答案。

---希望以上内容符合您对于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题的要求。

如需进一步完善,请及时告知。

天津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B卷

天津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B卷

天津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B卷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曾经感动了无数中华儿女,也是见证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反映的历史史实是()A . 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了民主共和B . 中国人民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实现了民族解放C . 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当家做主D . 中国人民从温饱奔向小康,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2. (2分)“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册”。

“这个伟大的事件”是()A . 中国共产党成立B . 秋收起义C . 南昌起义D . 井冈山会师3. (2分)下列选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的是()A .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B .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C . 以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D . 开展土地改革4. (2分)解读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出现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行B . 三大改造的完成C . 苏联的经济援助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5. (2分)“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A . 吴晗写《海瑞罢官》B . 中共中央发表《五一六通知》C . 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D . 毛泽东写《炮打司令部》大字报6. (2分)学习历史要关注事件之间的联系。

下表各组中两事件之间存在密切历史关联的有()A . ①③B . ①④C . ②③D . ②④7. (2分)我党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一项创举是()A . 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B . 组织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D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的政策8. (2分)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

八下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八下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八下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B. 统一了度量衡C. 统一了货币D. 统一了文字答案:A2. 唐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是为了()A. 选拔人才B. 巩固皇权C. 增加税收D. 扩大疆域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宣扬国威B. 寻求贸易C. 寻找新大陆D. 传播文化答案:A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是为了()A. 减轻农民负担B. 增加国家税收C. 改革土地制度D. 促进商业发展答案:A5.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6. 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是()A. 军事工业B. 文化教育C. 交通建设D. 农业发展答案:A7. 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明定国是诏》是为了()A. 进行政治改革B. 进行经济改革C. 进行文化改革D. 进行军事改革答案:A8.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A.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B. 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C. 民主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主主义答案:A9.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议B. 国内经济危机C. 国内政治腐败D. 国内文化运动答案:A1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主要指挥官是()A. 张自忠B. 李宗仁C. 张学良D. 蒋介石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全国的货币,这种货币被称为________。

答案:半两钱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设立,使得________得以进入官场。

答案:平民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使得农民的负担________。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事件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A. 萨拉热窝事件B. 巴尔干危机C. 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被刺杀D. 德国对俄国的宣战2. 以下哪位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维新派领袖?A. 康有为B. 梁启超C. 严复D. 所有选项都对3. 以下哪个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正式结束?A. 《凡尔赛条约》B. 《圣日耳曼条约》C. 《特里亚农条约》D. 《塞夫斯条约》4. 以下哪个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运动?A. 戊戌变法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北伐战争5. 以下哪个是苏联在斯大林时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政治运动?A. 大清洗B. 农业集体化C. 工业国有化D. 所有选项都对二、判断题1.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14年爆发的。

(√)2. 辛亥革命成功后,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3. 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政党,成立于1919年。

(√)4. 日本侵华战争是从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的。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1939年爆发的。

(√)三、填空题1.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运动是______。

2. 1917年,俄国爆发了______,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3.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______。

5. 联合国是在______年成立的。

四、简答题1. 请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

2.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意义。

3. 请简述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

4. 请简述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

5. 请简述联合国的主要宗旨。

五、应用题1. 请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 请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 请分析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经济发展的影响。

4. 请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5. 请分析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初二历史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1. 下列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A. 苏联B. 中国C. 法国D. 美国答案:A2. 以下哪位是中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的作者?A. 施耐庵B. 曹雪芹C. 吴承恩D. 罗贯中答案:B3. 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五四运动”是指哪一年的爱国运动?A. 1905年B. 1911年C. 1919年D. 1949年答案:C4.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答案:D5. 以下哪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分裂成两个国家?A. 苏联B. 德国C. 日本D. 意大利答案:B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 第一个世界大战爆发于( 1914 )年。

答案:19142. 中国的国庆日是每年的( 10月1日)。

答案:10月1日3.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共产主义)的创立者。

答案:共产主义4.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造纸术)。

答案:造纸术5. 中国古代的长城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而修建的。

答案:防御外敌入侵三、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考试内容包括经义、经史、经传等科目。

通过考试合格后,可以进入官府任职。

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得人才可以通过考试而不受出身和财富的限制,提高了社会的流动性。

2. 请简述一下二战的起因和结果。

答案:二战起因于德国的侵略行为和国际局势的紧张。

德国入侵波兰后,引发了战争的爆发。

结果是盟军最终在1945年战胜轴心国,德国和日本签订投降协议。

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关系格局由此进入了冷战时期。

3.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答案: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的一项重大政策。

它的目的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资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八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建国后,民主法制曾一度遭到巨大破坏,这主要发生在()
A.解放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4.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的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A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讨论 B. 两个凡是的大讨论
C.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改革开放理论的讨论
5.最早奏响“包产到户”乐章的农民是()
A.温州农民
B.珠江三角洲农民
C.安徽凤阳农民
D.江浙沿海地区农民
6.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响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开
C.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在全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
A沿海开放城市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内地开放城市 D经济特区
8.春联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抗美援朝万民一心,保家卫国众志成城②大跃进一日千里,总路线光芒万丈
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9.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曾经说过:“特区是个窗口。

”对“窗口”的正确理解是()
①技术的窗口②知识的窗口③管理的窗口④对外开放的窗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在()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11.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是()
A.一个中国原则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直接“三通”
12.“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
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江泽民
13.1971年7月9日,一架从巴基斯坦卡拉奇起飞向西飞行的美国专机,在空中突然掉头直飞中国,开始了神秘的“破冰之旅”,你可以猜到飞机上有美国的重要人物:()
A.基辛格
B.尼克松
C.布什
D.卡特
14.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曾冰冻20多年,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其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的变化 B.双方国家利益的需要
C.民间交往的促进 D.两国领导人的努力
15.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下列不属于“三度”的是()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取得积极效果 B.美国总统访华,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C.日本首相访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权利
16.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

这是基于()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7.奥本海默是美国原子弹设计领导人,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

中国的“奥本海默”是()
A.杨振宁 B.钱学森 C.邓稼先 D.李政道
18.中国古代就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的说法,今天已经通过下列哪项成果变成了现实?()
A .电视 B. 报纸 C. 书本 D. 计算机网络
19.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A.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新中国的国防建设C.近代的科技和文化 D.现代的社会生活
20.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爱好和平,但仍然要研制原子弹,主要是为了()
A.准备世界核战争的到来
B.打击美国的对台政策
C.加强我国的军事力量,还击帝国主义核进攻
D.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
21.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以下贯彻了邓小平此种理论的举措有()
①实施863计划②启动“安居工程”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④颁布《义务教育法》⑤“科教兴国”战略⑥发展高等教育⑦“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A.①②③④⑦ B.①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⑦ D.①③④⑤⑥
22.“863计划”的提出与实施主要是为了()
A.发展特色农业,解决吃饭问题 B.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
C.发展交通运输,提高运行速度 D.发展军事工业,实现国防现代化
23.文艺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1956年我党提出的文学艺术创作方针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推陈出新,百花齐放
C.创作自由,百家争鸣 D.百花齐放,创作自由
24.“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A.破旧不堪,衣不蔽体 B.灰色中山服或蓝色国防服,千篇一律
C.西装革履,风度翩翩 D.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下列各项能反映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是()
①持证上岗、公开招聘②就业渠道拓宽③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④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
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曲折复杂。

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但20世纪70年代,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目前,中日两国关系总体保持良好势头。

去年5月22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并与日本首相菅直人举行了会谈。

请回答:
(1)20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关系出现了什么变化?(4分)
(2)日本在《联合声明》中表示,对过去侵华的罪行深刻反省。

中日建交40多年以来,日本恪守《联合声明》的精神了吗?请至少举两例说明?(6分)
(3)综合所述,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呼吁海峡两岸尽早实现通航、通邮、通商发展贸易,互通有无。

材料二:国台办交流局局长戴肖峰在就两岸交流20年发展情况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20年来,两岸交流和人员往来从无到有、由暗到明,从小到大、由浅入深,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据统计,截至2007年9月底,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达4583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累计超过156万人次;常住大陆的台胞近40万人,定居大陆的台胞1.8万余人,两岸通婚约27万对。

预计到2007年底,台湾居民来大陆历年累计人次将达
到台湾总人口数2300万的两倍以上,即超过4600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将达到160万人次。

——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说《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体现在材料二中的哪些相关内容?(6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我国已经具备了哪些有利因素?(说出两点即可)(3分)
28.我国奉行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世界和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大的积极作用。

回答:
(1)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4分)
(2)简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对外关系取得的显著成就(4分)
(3)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活动的具体事例(2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材料二:“必须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

”这两句话是江泽民分别在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上作的报告内容。

(1)材料一是由谁提出的?(2分)
(2)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为了保证学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于哪一年颁布实施了哪一法律文件?(2分)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又实施了哪一教育发展战略?这个战略的奠基工程是什么?(4分)
(4)国家实施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为宗旨的工程的名称是什么?(2分)
(2)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分)1972年,中日建交(1分)
1979年,中美建交(1分)
(所举其他事例,只要真实、符合题意要求,均可得1分,但本问最后得分为4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