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外交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斯在意条大义约林:上出签席促字签进。字经这仪济是式新。的中周恢国恩复与来外总与国理发签兼展订外,的长第代打一表破个中帝条国约政。府 国主义的封锁与孤立,巩固中苏团结。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 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 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 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一 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略而处于战争状 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 助。”
• A.求同存异方针 • B.平等互惠原则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多边外交策略
“求同存异”的内涵:
同: (1)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 侵略; (2)共同的任务:都面临民族独立、发 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外交基本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中 初期外交成就:

初 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
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
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地注意。中国人
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
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
应该是
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 7.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进一步阐述 的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
②形成了“万隆精神”。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 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 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 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 显然是存在的。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堂小结:
另起炉灶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新 交政策 中 一边倒 国 初期外交成就: 初 1、同苏联等国家建交 期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外交政策成熟) 的 外 3、参加日内瓦会议 走向国际舞台 交 4、参加万隆会议
二、开拓外交新局面
1. 同苏联等国建交 2. 和平共处五项提出 3. 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日内瓦会议
特点
目的
中国作用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 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提出合理建议,推动印度支那问 题的解决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建国——50年代中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
《南京条约》签订
《马关条约》签订
《辛丑条约》签订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外交 政策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国际形势:
二 战后世界形势图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最突出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 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一边倒”
倒向社会主义阵 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 致处于孤立地位
①中国当时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
1.两大阵营的对立 2.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 对政策。
②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
3.苏联对中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援助;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 盲目地顺从苏联,二者并不矛盾。
1949.10—1950.10 (第一次建交高潮)
• 苏联 • 阿尔巴尼亚 • 保加利亚 • 越南 • 罗马尼亚 • 印度 • 匈牙利 • 瑞典 • 朝鲜 • 丹麦 1.17个国家 • 捷克斯洛伐克 • 缅甸 • 波兰 2.大多数国家为人民民主国家 • 瑞士 • 蒙古 • 芬兰 • 民主德国 充分体现“一边倒”外交原则发挥的作用

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

8、重大外交活动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积极倡导和实行裁 军;全面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 2000年9月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 千年首脑会议,会议期间,在中国的倡议下,联合 国安理会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 脑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会晤;为积极建立国际政治 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1)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 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 2)1955年周恩来参加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参加的亚 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同”: A.历史遭遇:与会各国在近代大都有着被殖民主义奴役 和掠夺的共同遭遇; B.目标任务: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 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 “异”: A.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B.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3)“万隆精神”: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 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 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誉为“万隆精神”。
新中国的四次建交高潮
时间 国家类型 指导方 针 原因 影响
中国坚定地站 20世纪50年 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 在社会主义阵营一 主要是苏联、 代 “一边 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 边,从而使新中国 东欧等社会 (新中国成 倒” 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 在保卫胜利果实、 主义国家 立初) 取外交上孤立的政策 维护独立与主权斗 争中不致于孤立 和平共 20世纪50年 处五项 主要是亚非 代 原则、 拉新兴民族 中期至60年 “求同 独立国家 代末 存异” 方针 美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 中国本着和平 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 共处五项原则与20 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 多个国家建交,大 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 大改善了中国在国 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 际上的处境,提高 立。 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15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15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15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课题2与时俱进开创外交新局面——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激烈斗争。

2.内容(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

(3)“一边倒”: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成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原因: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经过(1)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2)1954年,中、印、缅一致同意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双方关系的基本原则。

3.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1)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结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3)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2.万隆会议(1)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

(2)结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构图解史]“一边倒”外交方针信息提取:“一边倒”说明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获得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支持。

这是新中国在严峻国际形势下的外交选择。

[构图解史]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我国建交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信息提取:图示反映与中国建交的大多数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西欧国家,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受意识形态影响,奉行“一边倒”政策。

[概念阐释]“求同存异”方针(1)“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曾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之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之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新中国自成立之初便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国之初,毛主席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形象地概括为:
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新中国政府旗帜鲜明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 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中国政府代表团乘专列前往莫斯科访问 1950年1月,周恩来抵达莫斯科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2月,中印双方就西藏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提 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 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在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 互利
从此,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的基 本原则
走向国际舞台
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日内瓦以解决 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重要的国 际会议
1955年4月,万隆会议召开,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 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在会上,周恩来鲜明的提出了“求同存异” 的方针,受到了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与拥护,会议最终通过了 《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 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 好合作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新中国外交方针

新中国外交方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方针1、国际背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帝国主义封锁包围新中国。

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基本方针:①“另起炉灶”含义: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作用: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②“一边倒”含义: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作用:使新中国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取消其特权。

作用:巩固独立与主权。

练习:1、1949年周恩来致信细甸外长伊蒙,表示在缅甸与国民党政府断绝关系之后,中国“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缅甸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1月4日,周恩来致函印度总理尼赫鲁,也表达了完全相同的建交意愿和原则。

这表明A.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B. 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中、缅、印三国外交形势类似D. 中国外交以周边国家为主要对象A2.(2020·淮南二模)1948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多次强调: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和平共处。

这表明我国外交()A.始终坚持不结盟原则B.走出美苏冷战的阴影C.因形势的变化而调整D.已经打开全新的局面解析:选C。

3.1952年4月,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这一外交思想()A.突破了“一边倒”外交方针B.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D.促成全方位多边外交局面答案:C4.(2020·兰州二模)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更多的国家,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摆脱了被孤立的状态,改变了周边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敌对立场。

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是

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是

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了三大外交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这是随着人民革命的节节胜利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另起炉灶”,是指新中国不会承认和继承南京国民府的外交关系,与外国的国家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重新建立。

从1948年2月至1949年4月,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外交工作的指示,其中主要有:第一,保护外侨及其国家代表机关。

第二,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

“凡属被国民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但应予以切实保护。

”第三,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

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

”《共同纲领》第56条规定:“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说与外国(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就是清除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特权和影响后,再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1949年1、2月间,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见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的谈话中首先提出这个主张。

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进一步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

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

”“一边倒”,就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相对抗的格局,美帝国主义坚持与中国共产党为敌,在解放战争时期扶蒋,也由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发展前途,决定了未来的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外交成就1 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17国建交, 同苏联等17国建交, 17国建交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950)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 1949年12月 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另起炉灶” 关系, “关系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先清除帝国主义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 屋子再请客”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屋子再请客”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一边倒” 一边倒” 坚定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 阵营一边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经济封锁、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经济封锁、政治孤 军事包围; 立、军事包围;苏联支持新中国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2、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原
因 : 从 国 家 利 益 出 发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 (根本原则) 外交 :
新中国三大外交方针(毛泽东) 新中国三大外交方针(毛泽东)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 材料二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 受到, 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 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 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 和对立。 和对立。” 材料二:“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材料二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 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讲话 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讲话 2.根据材料二和课文, 求同” 2.根据材料二和课文,“求同”和“存异”分别指什 根据材料二和课文 存异” 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方针:1、“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政府签定的 一切屈辱的不平等条约。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除帝国主 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然后再考虑与 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一边倒”即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 一边
4、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原因:1、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 立自主的外交,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2、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 对新中国采取封锁、包围和敌视的政策。3、新中国成立时, 社会主义已经形成一个世界体系。欧洲、亚洲建立起许多人民 民主的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人民的 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 赢得了民族独立。所有这些都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 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4、自遵义会议以来,中国共产党 政治上日趋成熟,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 体国情想结合,走自己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历史的必然。 5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要彻底 的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清除帝国主义的在华 残余势力,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保障本国独立、自 由和领土完整,就必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四、特征
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
外交政策的制定 1949
同17国建交 1949——1950
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3
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参加万隆会议(1955)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B、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两极格局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阅读下列材料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起都曾受过,并且
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 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 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 恐慌,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 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时间: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
二战后的

新格局 国际环境
中 国
国际关系最 突出的特点


基本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方针
重大成就
一、国际环境
首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其次:社会主义越出了一个国家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 第三: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纷纷摆脱殖民枷锁,
赢得民族独立 第四: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
(左一)和美国总统克林顿(左二)出席了会议。
二、外交政策
二、外交政策

第一、另起炉灶


第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的 外
第三、一边倒


第四、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三、开拓外交新局面
外交孤立政策: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 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
外交成就:
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回答: 1、亚非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2、“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存异”又指的是什么? 共同的经历,即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同时 希望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存异指各国可采取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策
3、会议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6、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日内瓦会议 D 万隆会议
7、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 包括(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2)维护民族独立, 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1)(2)(3)(4) B、(1)(2)(4) C、(1)(2)(3) D、(2)(3)(4)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 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 (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 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 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 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胎牛血清是一种性状、外观 浅黄色澄清、无溶血、无异物稍粘稠液体。胎牛血清应取自剖腹产的胎牛;新牛血清取自 出生24小时之内的新生牛;小牛血清取自出生10-30天的小牛。 显然,胎牛血清是品质最高的,因为胎牛还未接触外界,血清中所含的抗体、补体等对细胞有害的成分最少。 Sigma胎牛血清 /xueqing/Sigma-xueqing.html Sigma胎牛血清 wld39xoy 血清是由血浆去除纤维蛋白而形成的一种很复杂的混合物,其组成成份虽大部分已知,但还有一部分尚不清楚,且血清 组成及含量常随供血动物的性别、年龄、生理条件和营养条件不同而异。血清中含有各种血浆蛋白、多肽、脂肪、碳水 化合物、生长因子、激素、无机物等,这些物质对促进细胞生长或抑制生长活性是达到生理平衡的。
8、日内瓦会议分两个阶段举行,第一个阶段讨论朝鲜问题,第 二个阶段讨论印度支那问题,在中国代表团的积极推动下 A 两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B 两个问题都没有解决 C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D 解决了第二个问题
9、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亚非会议②日内瓦会议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④与苏联建交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②①
一步。”“嗯。”纪雪舟点点头,便带着纪雪芙、木月、初月三人一同上街了。 第004章 绝非池中物雪城中街道两旁 开满了玉兰花,微风拂过夹杂着淡淡花香飘落几片花瓣,落在街道上,行人的肩膀上,小贩的摊铺上,赏花赏景更赏人。 话说这时国师趁着城门大开寻路来到城主府,原是和预想的一样被拦在府外,但他交出虎皮璎珞,立马府丁请进定安堂, 也就是雪城老太爷纪莫生的房里,一个时辰未出。纪雪舟和纪雪芙一行人穿过繁华的东市,来到了西市。西市不如东市 商人多,但却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都是贩卖文房四宝或才艺或画作之地。四人正看得饶有兴趣之时,眼前却出现了一 群莺莺燕燕,见到纪雪舟便挤开了纪雪芙,分开挎着纪雪舟的胳膊,搂着他的腰,扶进了天香楼。与其说扶不如说架着 进去更加贴切,初月和木月倒是比纪雪芙显得更加着急。“60,少爷这……”“稍安勿躁,天香楼是何地?为何从前从 未见过?”“应该是近日新开的处所吧。”“我雪城一向禁止开烟花柳巷这种伤风败俗之所,想来这个天香楼能开这么 多天定然是不简单的去处,并非是俗气之地。”纪雪芙眼睛眯成一条缝思虑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进去看看。“走,跟 进去查看个究竟。”“是,60。”纪雪芙带着木月初月大摇大摆进了天香楼竟无人阻拦,只见纪雪舟被架进天字一号房 间,正欲上楼时,被楼口小厮拦住。“我们天香楼规矩,一般文人墨客只得在一楼活动,二楼则是招揽绝非的才子佳人, 规矩不得破,若是想上楼,还是请60守规矩。”“大胆,你敢拦着我们60的去路?”“在下自是不敢,不过来者是客, 来我天香楼就要守我天香楼的规矩,不然,只能得罪了。”“你……”“木月,不得无礼。既如此,我就献丑 了。”“60有什么需求尽管说,墨宝一类自然供应不缺。”“很好,我要两张三尺三的大宣,和一支4尺的大毛笔,能 做到吗?”“这……,姑娘稍等,容我回禀少主。”片刻后,房里走出一个红衣妖艳少年,额前一缕秀发挡住半边脸, 却挡不住他的风情气质,浑然天成。红衣竟如此适合他。“60既然有如此要求,在下定当满足。”话音刚落,红衣男子 一个飞身就不在刚才站立的地方,只听得拔剑的声音,天香楼的紫色帐幔从两边掉落平铺在地上,不多不少,正好三尺 三。他又飞身回到所站之地。“不知道姑娘可否满意?”“很好,不知我这四尺毛笔怎么解决?”“很简单。”红衣男 顿了顿又说:“把我们清洗地板的新地布和扫帚一起拿来。”“是。”不一会东西拿来,只见红衣男把地步一条条的撕 扯下来绑在扫帚上,竟有几分大毛笔的模样,纪雪芙也是很佩服此人的想象力的。“姑娘,这东西都有了,小店简陋, 还望姑娘不吝赐教。”“过奖。”纪雪芙从小厮
3、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自自主的是
A “另起炉灶” B 团结世界人民
C “一边倒”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 A 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B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 站在亚非拉美被压迫民族一边 D 站在苏联一边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社会主义阵营
对立 斗争
资本主义阵营
由中国倡议的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会议在纽约 190举1年行9。月这7日是八自国联联合军国占成领立北以京来后第,一帝次国举主行义安列理强会英常、任俄理、事德国、 法、首美脑、会日议、。意中、华奥人、民比共、和西国、主荷席等江1泽1国民强(迫中清)政、府法签国定总了统空希前 屈辱拉的克《(辛右丑二条)约、》俄,罗使斯中总国统完普全京沦(为右半一封)建、半英殖国民首地相社布会莱。尔
2、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 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这里的经验包括:(1)帝国主义 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2)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3) 苏联是中国人民的盟友(4)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一概联合斗争。 A、 A、(1)(2) B、(2)(3) C、(1)(3) D、(2)(4)
为什么首先与苏联建交
美国与一系列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 不与中国建交 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愿同中国建交并互派大使 为了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