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学——健康信念模式

合集下载

健康教育学考点

健康教育学考点

健康教育学考点健康教育学:是一门以健康相关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和艺术。

健康教育:把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变为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过程。

是有计划地应用循证的教学原理与技术,为学习者提供获取科学的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作出有益于健康的决定和有效且成功地执行有益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的过程。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健康的四大影响因素: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卫生服务,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

健康素养:是在进行与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有关的日常活动时,获取、理解、评价和应用健康信息来作出健康相关决定以维持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动机和能力。

健康促进:增加人们对健康及其决定因素的控制能力,从而促进健康的过程。

《渥太华宣言》指出健康促进的五大行动领域: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2.营造支持性环境3.强化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健康促进的3项基本策略:1.倡导2.增强能力3.协调社会动员是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

健康素养是健康促进的产物(资产)。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的转变。

行为:是指在内外环境刺激下有机体为适应环境所产生的反应。

行为的五个要素行为:行为主体—人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方法和所应用的工具。

行为结果--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影响人类行为区别于其他动物行为的主要特点是既具有生物性,又具有社会性。

健康行为:广义上指人体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健康状态下的行为模式。

本质上是指个体健康相关行为中有益于健康的行为部分。

健康相关行为: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周围环境互动后产生的行为反应,会直接或间接地与个体本事的健康、疾病有关联,或与他人的健康、疾病有关联,这些对健康有影响的行为即为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信念模式:1.感知疾病的威胁(易感性和严重性)2.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行为评价)3.自我效能4.社会人口学因素5.提示因素(行动线索)健康信念的核心概念是:感知。

(健康管理师)第六章-健康教育基础

(健康管理师)第六章-健康教育基础

第六章-健康教育学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述1、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促进1)概念: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

2)健康促进涉及 5 个主要活动领域:念,就会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

2)健康信念模式认为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与下列因素有关:感知疾病的威胁、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自我效能、提示因素、社会人口学因素3、自我效能的1)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组织、执行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 年提出来的。

2)自我效能可以通过以下4 种途径产生和提高:自己成功完成过某行为、他人间接的经验、口头劝说、情感激发。

4、行为改变的 5 个阶段: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把行为转变分为 5 各阶段,对于成瘾行为来说,还有第 6 个阶段及终止阶段。

(1)没有打算阶段;(2)打算阶段;(3)准备阶段;(4)行动阶段;(5)维持阶段;(6)终止阶段。

三、健康传播1、人际传播1)概念:人际传播也成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以泪交流活动。

这类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如动作、手势、表情、信号(包括文字和符号)等。

人际传播可以分成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三种形式。

2)人际交流的特点:(1)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2)就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3)由于人际传播中的反馈及时,所以双方的交流也就容易充分;(4)相对大众而言,人际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少;覆盖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

健康教育学第三章行为改变理论(20120915)

健康教育学第三章行为改变理论(20120915)

2019/9/13
潘建平文档
16
行为改变阶段模式将行为的改变分成五个阶段,但对象
的行为变化并不总是在这五个阶段间单向移动(图3—3),而是
可以从任何一个阶段退回到一个早前的阶段。
2019变阶段理论
我从来没
想过戒烟 从未 想
我知道吸烟 有害健康, 但是我不想
戒烟
我准备明 天戒烟!
2019/9/13
潘建平文档
8
“认知不协调”
人们从接受知识到改变行为是一个非常
复杂的过程,知、信、行三者间的联系并不
一定导致必然的行为反应。
人们掌握了某种知识,有可能不按照它
去行动:知识与行为有不一致的情况,即
“认知不协调”。
2019/9/13
潘建平文档
9
“认知不协调”
例如,许多人明知吸烟有害,且 明确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吸烟, 但自己仍坚持吸烟。
是目前用以解释和指导干预健 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
2019/9/13
潘建平文档
12
健康信念模式的基本内容
• 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人们要接受医生的建议而采取某种有益健 康的行为或放弃某种危害健康的行为,需要具有以下几方面 的认识:
1.知觉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并进一步认识到问题 的严重性;
2.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的结果的估计,包括认识到该行为 可能带来的好处,同时也认识到采取行动可能遇到的困难;
我已经三天 没有吸烟了
哈!
恭喜你, 3年没有 吸烟了, 太棒了
没有认识
2019/9/13
思考
准备
行动
潘建平文档
持续
18
二、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
(一)主要概念

《健康教育学》人卫第3版-教学大纲

《健康教育学》人卫第3版-教学大纲

《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一、课程简介略二、教学教材1、选用教科书:《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

2、辅助参考书目:《健康教育学》案例版郑振佺,霍建勋主编.科学出版社.2016年7月三、学时分配内容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健康行为 2第三章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 2第四章健康信念模式 1第五章阶段变化理论 1第六章社会认知理论 1第七章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 1第八章社区与组织机构改变理论 1第九章创新扩散理论 1第十一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设计、4实施与评估第十二章健康传播方法与技术 2合计18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2、行为与健康及学习健康教育学的意义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4、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历史发展【教学目标】1、掌握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

2、熟悉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学与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健康促进5大行动领域与3大策略的关系。

3、了解“健康选择”和“使健康选择成为既方便又实惠选择”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意义,以及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的历史和展望。

【重点】1、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的概念;2、理解如下几种关系: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

【难点】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以及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关系。

第二章健康行为【教学内容】1、行为与人类行为概述2、健康行为及其健康相关行为3、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4、健康行为生态学模型与行为干预的策略【教学目标】1、掌握行为、健康行为、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以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分类、主要特点和内容。

健康教育学重点

健康教育学重点

健康教育学一、绪论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2、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P3)①急性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威胁所造成的突发事件;②慢性、持续性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威胁;③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④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3、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WHO提出的人类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一级预防的基本原则。

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三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

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

二、健康相关行为(P50)健康相关行为是研究健康相关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行为。

1、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健康行为、危险行为。

健康行为:朝向健康或被健康结果所强化的行为,客观有益于个体与群体的健康。

包括:基本健康行为、预警行为、保健行为、避开环境危害、戒除不良嗜好。

危险行为: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

包括: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致病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

2、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行为的特点:①潜伏期长;②特异性差;③协同作用强;④变异性大;⑤广泛性存在。

3、动机冲突的类型及举例:A、双趋式冲突: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同时有两个并存的目标。

(鱼与熊掌、健康与吸烟的“乐趣”);B、双避式冲突: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的时间发生,个体想避免,但迫于无奈不可能两件事都避开(前有悬崖,后又追兵、前怕虎,后怕狼、高血压病人,怕天天吃药,又怕脑卒中等严重后果);C、趋避式冲突:统一目标对于某个体,既可以满足某种需要,有可能造成某种威胁。

健康教育学行为改变理论

健康教育学行为改变理论

02.05.2020
潘建平文档
24
7.忧患意识
(critical consciousness)
➢指社区成员共同认识到社区的问题及其后 果,希望改变现状并准备行动。创造社区 成员的忧患意识是授权的基础,对社区的 发展至关重要,这是基于对自身需求和现 实问题的认识的行为动力。
02.05.2020
潘建平文档
知信行模式将人们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 及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知一信一行(KAP)
“知” 是知识和学习,是基础; “信” 是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是动力; “行” 指的是行动,是目标。
02.05.2020
潘建平文档
5
知识,是行为的基础,通过学习改变原有
目标,消除过去旧观念的影响,重新学习获取
我已经三天 没有吸烟了
哈!
恭喜你, 3年没有 吸烟了, 太棒了
没有认识
02.05.2020
思考
准备
行动
潘建平文档
持续
18
二、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
(一)主要概念
1.社区
通常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至少包
括以下要素:人口、一定的区域(地理)、经济活
动与共同利益(经济)、较密切的社
“喂养”方式开展社区活动,而应使社区成员以主人翁身 份共同来关心社区的问题、主动分担职责、最终解决问题; 这需要在平等基础上提高社区成员的意识、增强自身能力、 自我帮助、实现社区变化。这是社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 活动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
02.05.2020
潘建平文档
22
5.社区参与
《阿拉木图宣言》赋予社区组织和社区参与以公
02.05.2020

《健康教育学》人卫第3版教案

《健康教育学》人卫第3版教案

健康教育学教案授课学期:授课地点:授课对象:授课教师:第一讲教案课程名称健康教育学课程类型考查课教学内容第一讲绪论教学对象教学时数2学时任课教师教学时间年月日第节教学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

熟悉: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学与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健康促进5大行动领域与3大策略的关系。

了解:“健康选择”和“使健康选择成为既方便又实惠选择”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意义,以及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的历史和展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的概念。

理解如下几种关系: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

难点: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以及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为主,进行课程导入,中间适当穿插案例、图片,结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引入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教学图片教材《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参考资料[1]郑振佺,霍建勋主编.《健康教育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2016年7月[2]甄铁梅,贾玉梅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3]陶芳标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板书提纲第一讲绪论1、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2、行为与健康及学习健康教育学的意义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4、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历史发展教学步骤✧步骤一:课程导入:15min由数据和案例说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入到本课程内容。

总体说明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课程性质,考核方案等。

✧步骤二:教学内容讲授:60min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一、健康教育学的定义二、健康教育学研究范围第二节行为与健康及学习健康教育学的意义一、行为与健康二、健康教育学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的作用第三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一、健康教育的概念二、健康促进的概念第四节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历史发展一、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的兴起二、卫生宣教与爱国卫生运动时期三、健康教育学科的建立与网络初步形成时期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时期五、展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建设“健康中国”的作用✧步骤三:组织学生讨论:15min以讨论方式理解“健康教育目的是让人们做出有益于健康的选择”,而“健康促进是使健康选择成为每个人既方便又实惠的选择”。

健康教育学

健康教育学

健康教育学:研究如何通过教育的手段,对人们进行健康知识的培训等,以便使人们能够真正领会健康含义的科学。

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

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促进: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

健康社会作用:1、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首要措施。

2、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3、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

4、提高大众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

亚健康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两者之间的一种状态,即肌体内出现某些功能紊乱,但未影响到行使社会功能,主观上有不适感觉。

它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身体、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影响健康的四个主要因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1、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教育2、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和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社区和群众的参与是巩固健康发展的基础4、与健康教育相比,健康促进融客观的支持与主观的参与于一体。

影响健康的因素1.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是指因自身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如糖尿病、2、环境因素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强调健康、环境与人类发展问题不可分割。

(1)自然环境保持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对维护、促进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职业等,3、生物学因素遗传——遗传还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4.卫生医疗服务指社会卫生医疗设施和制度的完善状况。

健康促进计划:是一个组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预测和决策,提出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到达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途径等所要活动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