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指南)创业团队文献整理与评析
(创业指南)创业教育文献整理

(创业指南)创业教育文献整理创业教育文献整理和分析指导老师:温肇东教授学生:王涤鸿学号:89359009本文整理和创业教育关联文献且作壹分析比对,共分为俩大部分。
第壹部份为文献的摘要整理,第二部分为文献的整理和分析。
中小企业和创业精神(SmallBusinessManagementandEntrepreneurship)对美国的经济和社会良好的发展有关键性的重要性,因此这壹份方案对中小企业和创业精神的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作关联研究调查,分别为Courses、academicprograms、seminarsandworkshops。
这份方案结果指出美国的大学院校于提供这些中小企业和创业精神方面的课程方面有戏剧性的改变。
从1979~1986年间,中小企业和创业精神的课程成长迅速,且蓬勃发展。
同时这种趋势也能够于教授的研究论文上见见,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此领域来研究。
所以作者觉得中小企业和创业精神方面的课程发展,未来将需要学校的教育者去发展新的或整合以存于的理论来教导这些课程。
于这份方案中最后建议未来研究方向为下:是否这种趋势是全球的?是因为教育者或管理者的支持吗?或是市场的需求呢?这些均值得后来的人去作个探讨。
壹、前言于创业家精神这块田野的研究正以令人不可思议的速度成长,远远超过过去20年的发展,这些证据于壹些赋予的职位、学术组织、杂志和公共刊物里均能够明显的见到。
于壹份对美国全国大专院校(232个)超过10000个学生的电话调查中,引导且决定了教育课程的发展和广度要聚焦于创业家精神。
二、目标这份研究代表了由大学创业家组织(ACE)所发起的对美国主要大学院校的创业教育的每年的评论。
因为创业家精神是组织使命中的壹个关键要素,这个由过去的研究者们所努力的计画,其主要目标是让对创业教育的数量和品质进行评估变为可能。
这个课程的主要三个目标为:(1)于不同的机构中散布学校课程的深度;(2)对至少壹个学术社群的部门对创业教育的广度得到精确的评估;(3)创造和发展壹个可行的数据库以供学生和研究者进行更深入的学术研究。
创业团队文献的分析与汇报

创业团队文献回忆指导老师:温肇东教授学生:王柏胜学号:89359001本报告共分四节,要紧探讨过去学者在「组织形成」、「团队」、「创业团队」等三方面的研究文献,并做一些简单的整理,分类排序,一来方便本研究以后个案观看时能有理论基础的补助,二来能辅助本研究以后研究之进展。
第一節组织形成由于本报告拟对创业团队相关文献有一清晰的回忆,然创业即代表着创立一个新的组织,故在本节先对组织相关理论做一回溯。
组织产生是透过一群有“特不明白合作目的”的个人集合而成(Bernard,1962, p.114)。
组织产生的理论,能够分为三个要紧的讲法:State Conceptual Frameworks、Population Ecology Conceptual Frameworks、Stage Conceptual Frameworks。
State把任一时点组织的存在视为一种动态均衡(Dynamic Equilibrium)(Starbuck, 1965; Hedberg, Nystrom, & Starbuck, 1976; Miller & Friesen, 1980a, 1980b; Tichy, 1980; Rhenman, 1973; Normann, 1977)。
State学派认为组织形成是一个活动的发生,而不是生命周期的一部份。
相反的,Population Ecology学派专门清晰的把团队和环境区隔开来,是一种比较巨观的分析(McKelvey, 1982; Stinchcombe, 1965; Pennings, 1982)。
然而那个模型也能够套用到个不组织。
Stage学派则是把组织产生视为一个演化的过程,每一个过程之间存在着一连串的转换,而非一些随机的事件发生(Mintzberg, 1984; Lippitt & Schmidt, 1967; Greiner, 1972; Katz & Kahn, 1978; Vozikis & Glueck, 1980; Tibbits, 1979; Churchill & Lewis, 1983; McGivern, 1978)。
创业团队文献的整理与评析

创业团队文献的整理与评析创业团队文献整理与评析随着创新和创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团队和学者开始关注创业团队的形成、发展和绩效等问题。
本文将对相关的创业团队文献进行整理和评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创业团队的关键要素和成功之道。
一、创业团队形成和发展1. 文献:Krueger, N.F., Reilly, M.D. and Carsrud, A.L. (2000) "Competing Model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5(5-6): 411-432.评析: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创业意向的不同模型,指出了其中的竞争模型。
研究发现,创业团队的形成和发展中,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对团队的成功至关重要。
这篇文献提供了有益的信息,为创业团队的组建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2. 文献:Shane, S. and Cable, D. (2002) "Network Ties, Reputation, and the Financing of New Ventures." Management Science, 48(3): 364-381.评析:这篇文章研究了创业团队的融资问题,特别关注网络关系和声誉对新创企业融资的影响。
研究发现,网络关系和良好的声誉可以促进创业团队的融资,这对于创业团队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这篇文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创业团队的融资策略提供了参考。
二、创业团队的绩效和成功1. 文献:Baron, R.A. and Tang, J. (2011)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s in Firm-Level Innovation: Joint Effects of Positive Affect, Crea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Dynamism."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6(1): 49-60.评析:这篇文章研究了创业团队对企业创新的作用,聚焦于积极情绪、创造力和环境动态性对创业团队绩效的共同影响。
创业团队文献综述及比较研究

1 9 7 5 年, 一篇名为《 创业团队是美 国的梦想还是噩 终形成统一 的概念 。 梦? 》 在美 国一个期 刊上 发表 , 从 而揭 开 了学术 界 的众 1 . 1 国外 的 研 究 多学者关于创业 团队 的广 泛讨论 。十年 之后 , 当学者 目前 , 国外学者基于创业 团队 的不 同研究角度 , 其 们发现创业团队实际上是一种 可 以整合更多 的资源 的 定 义 主要 可 分 为 以下 两类 : 创业形态时 , 创业团队的研究受 到越来越多 的关注 。 ( 1 ) 从所 有权 的角度 : 最初 , K a mm 和 Nu r i c k在 定
义创业 团队的概念 时 , 就强 调 了所有 权 的问题 。G a r t — n e r 则 是在 Ka mm 等人 的基 础 上 , 认 为 创业 团 队除 了 创业团队的概念最初是在 团队的基础上 发展而来 的, 尽管取得 了一定 的研 究成果 但 由于理 论界 的研究 上述 人员之外 还 应 当包 括一 些对 公 司 的发展 战略 产 而 这 些 人 可 能 是 拥 有 一 定 股 权 的 投 资 时间 尚短 , 在很 多问题 上还不 能达成一致 , 因而没能最 生 影 响 的 人 ,
参 考 文 献
[ 1 ] 草根 阶 层  ̄ E B / O L ] . 百 度 百科 h t t p : / / b a i k e . b a i d u . c o n r / v i e w /
1 0 2 7 0 9 5 . h t r n .
1 - 2 ]浙江大 学学报 : 人文社会 科
创业团队文献的分析与总结

创业团队文献的分析与总结创业团队文献分析与总结引言:随着创业热潮的兴起,创业团队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创业团队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创业项目的发展和成果的实现。
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总结了创业团队的关键因素以及成功的要素,以供创业者参考和借鉴。
一、创业团队的关键因素1. 去中心化的领导结构创业团队中的领导结构对于团队的协作和沟通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去中心化的领导结构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促进团队的创新和发展。
2. 多样化的团队成员多样性是创业团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团队成员的多样性包括专业背景、经验、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研究表明,多样化的团队成员能够提供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团队的创新和决策质量的提高。
3. 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创业团队的成员之间需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以便更好地合作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研究表明,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能够提高团队的效能和创新能力,促进团队的发展和成功。
4. 高度的动机和承诺高度的动机和承诺是创业团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团队成员需要具备足够的动机和承诺来克服困难和挑战,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行动。
研究表明,高度的动机和承诺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和创造力,促进团队的创新和发展。
二、创业团队的成功要素1. 创新能力创业团队的创新能力是其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创新能力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研究表明,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的创业团队能够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商业成功。
2. 资源整合能力创业团队需要具备良好的资源整合能力,以便从外部获取所需的资源和支持。
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的资源。
研究表明,具有较高资源整合能力的创业团队能够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并获得竞争优势。
3. 市场洞察力和敏锐度市场洞察力和敏锐度是创业团队成功的重要要素之一。
团队成员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分析和把握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创业计划书团队分析怎么写

创业计划书团队分析怎么写一、团队成员介绍在创业计划书的团队分析部分,首先需要对团队成员进行介绍。
团队成员的背景、教育经历、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信息都需要在这一部分进行详细的描述。
团队成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创业项目的成功与否,因此在团队成员介绍部分需要着重突出每位成员的优势和特长,对于团队中的核心成员更需要进行深入分析。
二、团队构成团队构成是指团队中各个成员之间的角色分配和协作关系。
在团队分析中,需要明确团队中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并且描述他们之间的合作模式和沟通方式。
团队构成还需要涉及到团队的管理层次和决策机制,团队中是否存在明确的领导者,以及如何处理决策的过程和冲突的解决方式等。
三、团队优势团队优势是指团队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优势之处。
在团队分析中,需要强调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团队之间的默契和协作能力、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敏感度等方面的优势。
团队的优势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技术方面的专长、市场方面的洞察力、团队之间的默契和信任等,这些优势都可以通过团队分析来展现。
四、团队发展计划团队发展计划是指团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团队分析中,需要明确团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发展计划和策略。
团队发展计划需要考虑到团队成员的成长和发展,以及团队整体的战略规划和组织调整等方面的问题。
团队发展计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团队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确保团队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增长。
五、团队风险分析团队风险分析是指团队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在团队分析中,需要对团队面临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团队合作风险等。
团队风险分析需要考虑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变化因素,确保团队能够在面临风险的情况下及时应对和调整方向。
团队风险分析还需要与团队的发展计划结合起来,以确保团队在风险面前能够保持稳定和发展。
六、团队未来展望团队未来展望是指团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前景和展望。
创业团队文献综述及比较研究

创业团队文献综述及比较研究作者:刘丽媛郭新宝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5年第23期摘要:由于创业团队在创业过程中可以有效实现成员间的知识共享,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因而逐步成为创业领域的研究热点。
从创业团队的概念、创业团队异质性、团队冲突以及合法性等几个角度对国内外创业团队的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当前国内外创业团队研究现状,指出国内创业团队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展望。
关键词:创业团队;异质性;团队冲突;合法性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40136031975年,一篇名为《创业团队是美国的梦想还是噩梦?》在美国一个期刊上发表,从而揭开了学术界的众多学者关于创业团队的广泛讨论。
十年之后,当学者们发现创业团队实际上是一种可以整合更多的资源的创业形态时,创业团队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创业团队的概念创业团队的概念最初是在团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理论界的研究时间尚短,在很多问题上还不能达成一致,因而没能最终形成统一的概念。
1.1国外的研究目前,国外学者基于创业团队的不同研究角度,其定义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1)从所有权的角度:最初,Kamm和Nurick在定义创业团队的概念时,就强调了所有权的问题。
Gartner则是在Kamm等人的基础上,认为创业团队除了上述人员之外还应当包括一些对公司的发展战略产生影响的人,而这些人可能是拥有一定股权的投资者。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Cooney将创业团队的定义进一步修正,强调了创业团队成员应当是那些企业发展中有重大财务利益的人,通过重大强调财务利益的所有权将一些投资很少的成员排除在创业团队之外。
(2)从参与时间长短的角度:Chandler等肯定了创业团队成员的股权所有权的基础上对参与时间的长短做出了初步的界定,最晚也要在公司创立后运营的头两年加入公司,这样才能算是该公司的创业团队。
创业教育文献整理与分析

创业教育文献整理与分析创业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创新和创业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政府开始注重培养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学者对创业教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一些重要的文献涵盖了创业教育的定义、目标、方法和效果等方面。
本文将对创业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了解当前创业教育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一、创业教育的定义与目标创业教育具有多重含义,学者和实践者在不同背景和领域内对创业教育的定义有所不同。
但总的来说,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实际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
很多学者强调,创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例如,教育学家彼得·格伦·罗宾逊(Peter Glen Robinson)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和发展个人潜能的教育活动。
他认为,创业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心态和能力。
创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成为创业者,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职场环境。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勇于尝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业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创业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包括课程设计、实践经验和支持体系等方面。
在课程设计方面,创业教育通常强调实践和实际操作。
学生通过参与创业项目、团队合作和模拟演练等活动,培养创业思维和能力。
例如,文学家布莱恩·艾波尔(Brian Epstein)在他的著作《创新的语法》中强调,创业教育应该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此外,一些学者还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支持体系。
创业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实际的支持,包括指导、资源和网络等方面的帮助。
学校和企业应该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
例如,密歇根大学的迈克·马特利迪(Mike Mattilidi)在他的研究中指出,学校应该通过提供咨询和指导等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创业初期面临的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业团队文献整理与评析政大科管所博士班詹子莹指导老师温肇东目录壹理论发展背景与缘起 (2)贰创业团队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3)参创业团队理论之相关文献评析 (5)3-1创业团队的研究构面与研究议题归纳3-2创业团队的决策程序3-3创业团队的构成3-4创业团队的功能与稳定3-5创业团队的绩效肆理论特色与研究方法 (10)4-1理论特色借用其它领域的理论来说明问题点4-2研究方法研究构面国内创业团队的研究现况研究方法的批评研究方法的困难--操作性衡量诘语 (14)文献 (15)摘要本文主要在于整理并评析创业理论中的创业团队研究的发展概况。
首先,本文对创业团队研究的发展缘起以及目前研究的现况做个重点扼要的说明,并解释它对创业理论的意含与贡献,其次,则是将创业团队理论之相关文献评析做一重点回顾,尤其是创业团队的研究构面与相关研究议题等归纳,用以展现创业团队被研究者所观察的不同面向,最后则是对目前创业团队理论发展的情况以及矛盾点提出讨论,尤其是在研究方法上的瓶颈有较长篇幅的讨论,在在显示出目前创业团队理论未来发展的机会与瓶颈。
关键词New Venture Team(NVT) 、Entrepreneurial Team个人创业家的迷思(the myth of lone entrepreneur)到创业团队的研究很多文献和实证研究多着重于个人创业家的人格特质和行为。
将创业视为单一创业家的活动,藉由成功创业家的身上找出一些特定且具代表性的人格特质和行为的研究,来预测一个人未来是否是成功的创业家以及企业创业绩效,然而,最近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成功的创业家并无共通的特色,此外,创业团队比个人创业家更能解释创业绩效,于此,在80代末期,创业团队开始成为研究者的焦点而非个人英雄创业家。
除此之外,创业团队之所以得到研究者的注意,其实得力于当时相关背景的推波助澜:一是当时高阶管理团队已经成为策略管理研究中的一项有趣的研究主题,这领域的研究刺激了创业团队研究的发展和理论的借用;二是当时美国因应日本的威胁所提倡的「合作式的创业精神(collective entrepreneur)」解决国家竞争力的途径,如Robert Reich(1987)”Team as hero”一文中所提及的「经济的成功来自于具有天份、热情和共识的团队所创造,而非透过个人英雄创业家的迷思」,尤其是80 年代末期,策略理论已有明显重大的改变,代之而起的是以合作为基调的策略联盟或合作网络,因此团队的概念渐成为焦点。
最后,不可忽略的是当时高科技创业的蓬勃兴起,其中发现团队创业是当时的现象,而过去国内外有关创业团队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是由于过去创业团队在一般的创业过程中不易显出其重要性,然而高科技产业的创业过程中创业团队的重要性较容易被突显出来,这主要跟高科技产业的产业特性有关,在高科技创业的历程中,由于所需的技术能力往往单凭创业者一个人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各种不同技术的人员才能拥有足够的技能能力,且是因应激烈环境的方法,因此在创业的初期通常是以创业团队的形式,以两个以上的成员共同创业,因此,创业团队对高科技创业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创业团队研究概况创业团队在创业的研究方面仍属于新的领域。
创业团队的研究数量稀少且缺乏严谨深入的实证研究。
很多证据都显示,一个优良的创业团队是创业成功与失败的企业中最大的因素,然而创业团队的研究并没有因为它的普及性以及它对创业成功绩效的影响而得到学者们的青睐。
Bettenhausen(1991)分析1986-1990五年来关于团体和团队工作相关的文章,发现对于创业团队成员的主题缺乏实证研究。
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提到尽管知道创投业者对创业团队的重视,但关于此议题的研究却很匮乏。
虽然有一些关于创业团队的研究文献,但整体说来数量很少,很少人对创业团队的组成和维护多加着墨,且多大是轶事趣闻,缺乏理论的基础,因此需要系统性、描述性的研究去定义创业团队受哪些构面所影响,以及组合创业团队所需的成本与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此外,很少用深度实证研究来探讨创业团队的动力学。
之所以数量稀少的原因,可能是: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认为原因之一是可能是研究者大多认为个人创业和团队创业之间并没有差异。
Waton,Ponthieu和Critell(1995)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1.创业团队的研究较难吸引到研究参与者的注意2.关于小团体的研究单位大多是本质上是学术趋向或是关于治疗团体,很少被有应用商业背景的研究单位投入3.创业和创业精神的研究是多面向的,复杂而崎异。
产生新事业的创新是每个企业所强调的,经营和产品团队之创业和创业精神的活动是属于重要的研究领域,例如跨功能团队的运作,其所着重的要点在于大公司的内部创业,但却很少触及小企业的创业团队。
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认为创业团队研究的目标在于:1.强调创业研究领域中创业团队研究的缺口2.帮助创业团队的组成和管理,避免和克服其中的困难和障碍2-1创业团队的定义和概况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首先先对创业团队做了以下的定义「创业团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参与创立的过程并投入相同比例的资金」。
这定义着重于创业团队的创建和所有权的两大特性。
但是由国内高科技创业的过程来看,创业团队成员彼此之间出资的比率由于个人经济状况的差异并不相同,因此依据我国的产业环境状况,郭洮村(1998)对于创业团队的定义稍做修正「创业团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参与创立的过程并投入的资金」。
Ensley&Banks(1992)和Gartner, Shaver, Gatewood &Katz(1994)延伸了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对创业团队的定义「包含了对策略选择有直接影响的个人」,也就是说董事会尤其是占有一定股权的创投业者皆包含其定义之中。
综上所述,只要符合上述三项要件中的其中两项即可被认定为创业团队的一份子。
其它的说法,诸如:Ronstant(1984)认为这些创业团队的成员多是在公司属于pre-star-up阶段时所加入的,而且是在公司有能力推出产品或服务之前就加入公司了。
由于创业团队并不总是在创建时点中就达到完整的程度,因此Chandler & Hanks(1998)认为创始人指的是在公司头两年加入创业团队。
Bollinger,Hope和Utterback(1983)发现高科技产业的创业团队具有下列共通性:1.创业团队往往是2~5人的团队组合,而非个人式的创业2.创业团队创业前的经验能迅速且高度的移转至新的事业3.创业团队以专业技术为取才之标准Bruno和Tyebjee(1985)发现美国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其创业团队一般有以下特质:1.大部分创业团队在某些重要的职能领域上严重欠缺经验,尤其以财务机能为最2.对工程方面很有经验,对于行销方面的机能也具有普通或专精的经验3.一般是2~4人的团队组合由此可知,高科技公司的创业者往往是2-5人(Bollinger &Hope&Utterback ;1983)或2-4人(Bruno& Tyebjee ;1985)的团队组合,藉由团队的通力合作,以创造公司的成功。
2-2创业团队的重要性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认为创业团队对于研究者和创业家的重要性在于创业团队的普及性以及它对公司创业绩效的影响。
在普及性方面的研究实证包括:Obermayer(1980)对波士顿、旧金山和密尔瓦基等地区的33家成功的高科技公司所作的定性分析,发现其中有23家的公司是由创业团队的方式来创业。
Tech,Tarpley和Schwartz(1986)对237家的个人计算机软件创业者所作的研究发现,其中只有68个个案是属于个人创业者的形式,超过三分之二的厂商有两个或多个合伙人。
Cooper(1973)对60年代和70年代的高科技创业者的调查发现,在Austin的高科技厂商中的48%、在Palo Alto的高科技厂商中的61%、和955家位于不同地理区位的厂商中的59%都是由两至三人的团队方式来创业的。
Roure(1986)对36家新创事业的调查发现其中的31家是由团队形式来创业。
虽然诸多学者提出因为高科技创业因为需要技能互补才得以成功故多以团队的形式来创业,而实证也证明此事实,但是DeCarol&Lyons(1979)对122家女性创业,其中只有少数几家是高科技企业所作的调查,发现其中38%是属于合伙创业。
1983年也曾对25家成长最快的小企业的调查,发现有将近一半是由两个或多人一起合伙创业,而这些企业都并不是属于所谓的高科技产业。
所以,即使是低科技领域的创业,团队、合伙的创业形式仍然是常见的状况。
因此,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认为不管是地理位置的所在、产业的性质、创业人的性别的差异,新创事业明显地多由创业团队的形式来创业。
创业团队对公司创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尤其是对获利率、存活率、成长潜力的影响。
很多证据都显示,一个优良的创业团队是创业成功与失败的企业中最大的不;一个新创事业的成长潜力与他创业团队的优劣有着很强的关连。
研究结果包括:Virany & Tushman(1986)追踪成立已12年之久的迷你计算机厂商发现经营绩效高低厂商的差别高阶管理团队的诸多特性,例如产业经验、创始人就是CEO、内部雇用、管理所有权的有无。
很多研究报告都显示,创业投资公司都认为创业团队在创业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
针对创投业者的调查,将近有一半没有成功的投资案是因为创业团队的关系。
Cooper和Bruno(1977)发现80%的高成长的企业大多以两人以上的创业团队创业,而无法继续生存的企业则较少以团队的方式创业。
Timmons(1979)观察到个人创业家很难建立每年百万(million-dollars-plus)的新创企业。
Obermayer(1980)发现在他的研究样本中,10个个人创业中只有3个达到每年6百万营业额或更多规模的企业,然而在23家以创业团队创业的企业中有16家企业达到上述的成长规模。
Teach(1986)提出创业团队的大小对于厂商的成功相当重要,且平均来说,创业团队比个人创业来的成功。
1988年Venture杂志对100家在IPO前三年表现最好的企业做调查,发现其中有56%是创业团队创业,且团队成员都还在,其余的44%不是由个人创业就是只剩下一个团队成员,T-test发现创业团队比非团队创业来的成功,包括在股价的表现,尽管在营收、净利并未达到显著差异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