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3课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开疆拓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对外交流的形式、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基本情况,认识到这些活动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具体内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和深化。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历史的因果关系和影响有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开疆拓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对外交流的形式、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因果关系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于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基本情况。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分析开疆拓土和对外交流的因果关系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地图、文字等资料。
3.参考资料:教师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和解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对外交流。
然后引入本课的标题《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复习PPT课件1 北师大版

比较辩别
秦始皇
措施 目的 方式 结果
汉武帝
“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破坏、粗暴
加速秦的灭亡
排斥、温和
巩固了封建统治
武帝时,有大臣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 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 (1) 材料中“武帝”指谁?
汉武帝
(2)向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大臣是?
1. 西域的地理概念
西域
玉门关 阳关
西域: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 新疆地区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任务与结果
第一次 时间 目的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发展与西域 各国的友好关系 互派使节, 互通商旅, 交往日趋频繁。
成果
了解西域的地理环 境和风土人情,以 及他们想和汉朝往 来的愿望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如何一 曲琵琶好,鸣嘀无声五十年”这首诗是现代史 学家翦伯赞所作,他在诗中赞扬了( ) A.汉武帝 B.冒顿单于 C.呼韩邪单于 D.王昭君
D
昭君出塞和亲的对象是( ) A.冒顿单于 B.呼韩邪单于 C.成吉思汗 D.汉元帝
B
张骞通西域
张骞拜别汉武帝
二、张骞通西域
4、人民渴望统一。
1.秦朝建立的时间:前221年;都城咸阳; 建立者:秦王嬴政;关键战争:长平之战; 历史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 集权的/封建国家。 2.秦朝巩固统治的政治措施: 采用“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 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协助皇帝处理 全国政务
想一想: 张骞身上有一种什么精神?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课件

1.政治: 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
2.经济:商鞅变法,秦国富强
3.军事:战略正确
历史小评述: 秦旳统一历史意义是什么?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久割据 争战旳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动到一种崭新 阶段。
长城
陇西
画一画:
东海 秦朝疆 域四至 旳简图 示意图。
南海
东到东海 西到陇西
秦朝疆域四至 北至长城一带
南到南海
陈胜吴广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演一演,说一说 讨论:广起义经过及成果
公 元
大泽乡
张楚政权 进军关中
前 223
起义
年
旳建立
失败
起义旳历史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大规模农民旳起义,它沉重打击了秦
朝旳残暴统治,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
础。
你懂得中国象 棋中“楚河” 与“汉界”旳 来历吗?“鸿 沟”旳来历是 什么?
2.秦旳都城在 ( C ) A. 洛阳 B. 洛邑 C. 咸阳
3.右图中最突出旳两人是( B) A. 陈胜吴广 B. 刘邦项羽 C. 陈胜刘邦 D. 项羽吴广
D. 长安
4.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原则试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13课 秦帝国旳兴亡
“秦王扫六合”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公元前223年, 定都咸阳, 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种统一旳中央集权旳多民族国家。
性质:
请与你同伴交流讨论问题: 说一说,秦能兼并六国、统一天下旳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教案北师大版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年级七科目历史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本课紧随上节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而来,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是全国性的多民族的统一,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成为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创造了条件;疆域的开拓、对外交流的发展,又巩固了大一统的格局。
教材共三个子目,汉匈和战、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三者之间互相联系。
汉对匈奴战争的胜利是打通汉与西域联系的基础;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环境和各国的风土人情,沟通了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基础;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原与中亚、西亚,直至欧洲的联系,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汉政府对西域的管理和经营是开发西域和丝路畅通的保障。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张骞出使西域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为西域一部分地区已属于国外,另一部分属于我国西北地区,学生地理概念陌生,加之张骞出使西域所走的路线曲折复杂。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等基本史实。
识读“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方法;收集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相关史实,初步掌握搜集、鉴别史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观察丝绸之路路线图、图片和绘画,了解丝绸之路开通等基本史实。
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相关史实,认识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骞出使西域的事迹,体验他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张骞出使西域。
五、教法学法观察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六、教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了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的需要,在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大家还记得是什么措施吗?学生回答。
初中历史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13 北师大版精品课件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遇到哪些 艰难险阻?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张使骞西的使域命“他是功是什”一么?在个冒哪险里呢?
①加强了汉他 此完 行朝成 岂与家的了 不西,外吗 是域又交? 无的是家那 功联一,他 而系个同,天时促才又进西 域与中原的返?经济是文一化员交战流将。,真可
谓中国历史上出类 ②为开拓“丝绸拔之萃路之”人奠物定也基。础。
波斯马球在中国
顶 竿 倒 立 木 俑
白陶舞马
罗马玻璃器皿
罗 马 玻 璃 瓶
东罗马金币和波斯银币
希 腊 神 像 缂 毛 残 片
龟 兹 石 窟 壁 画
佛 像 陶 插 座
东 罗 马 丝 织 物
尼雅织锦
波 斯 鎏 金 银 壶
和 田 玉 兽 面 纹 戟 瓶
马踏飞燕
汗血马
匈奴鹰形金冠
时期
战国 秦朝 汉高祖 汉武帝 汉元帝
关
系
匈奴南下抢掠
战
蒙恬率军北伐匈奴,收复河套 战
汉向匈奴和亲,开放关市
和
卫青、霍去病率军北击匈奴
战
呼韩邪单于归汉,昭君出塞
和
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影响到……
张骞出使西域
玉门关
葱岭
阳关
汉朝时,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 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和中亚等地 区,称为西域。
———(史学家) 翦伯赞
听爷爷说,当年开 拓这条路花了很大 的代价,光是汉武 帝时,仅河西地区 花了至少1000亿 钱上下。
他们认为开辟丝绸之路劳民 伤财,不值得,你同意他们 的观点吗?说出你的理由。
“真是劳民伤 财,一点都不 值得。”
“我太爷爷是汉武 帝时的骑兵,当年 就是因为用兵,死 在这条路上的,害 得太奶奶哭得双目 失明。”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名师课件2 北师大版

秦灭六国
嬴政
前221年 定 都咸阳
秦
谢谢观看!
本课中涉及到有关的历史故事的成语
纸上谈兵 揭竿而起 破釜沉舟 背水一战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约法三章 四面楚歌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北至长城
秦
朝
西到 陇西
东到 东海
疆
域
四
至
南到南海
陈胜吴广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咸阳 戏
陈
大泽乡
秦朝暴政的表现
• 1、徭役、兵役负担沉重 • 2、赋税很重 • 3、刑法很残酷 • 4、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
秦的灭亡
(前206年)
前230— 前221年,秦 先后兼并六国, 建立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 的中央集权国 家。
由陈胜 吴广起义而 开始的秦末 农民战争于 前206年推翻 了秦朝的统 治。
西汉建立
(前202年)
秦亡后, 刘邦项羽为争 夺皇权进行长 达四年的楚汉 战争。刘邦胜, 于前202年建立 西汉。
原因 直接原因始 :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揭竿而起。 经过 初期 : 张楚政权的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
后期 : 进军关中,起义失败。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历史意义 2、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起义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 反抗残暴的统治
材料二:秦孝公即位后的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经济最发达,军队战斗力最强大。此后的123年里,秦 国共消灭了六国150多万的军队,兼并大量土地。
材料三:BC260,秦赵长平之战
一、“秦王扫六合”
1、背景
a.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P64 b.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最强; c.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复习PPT课件 北师大版

请说出跟秦始皇相关的事。
1、灭六国,统一全国 (公元前221) (最大功劳)
建立中央集权制:⑴建立皇帝制度;⑵在 2、政治:
功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政治、 军事、监察;⑶地方推行郡县制; ⑴车同轨 ⑵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3、经济: 统一度量衡; 书同文(统一文字:小篆) 4、文化:
使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为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 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 • 西域开通后,世界出现了一条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丝 绸之路”,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文中的“秦皇汉武”分别是 谁?关于汉武,你都知道哪些?(历史书上的)
5、军事(民族关系): 修长城
过
焚书坑儒 6、思想:
评价:中国古代杰出的皇帝,有功也有过。 功: 。过: 。功大于过。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 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 汉高祖。
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 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 弟为侯。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的内容P.69
• 1.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 2.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各司 其职。 • 3.地方“废分封,立郡县”
中央集权统治的作用(影响、意 义)P.69下
• 秦帝国建立后,秦始皇: • ①统一了车辆形制(车同轨); • ②统一了文字(书同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 字体,后来又推行了一种新的字体---“隶书”; • ③统一了全国货币,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 ④统一了度量衡; • ⑤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还修筑了长城。(西起临 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 • 6.为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焚书坑儒 • 秦统一文字的作用:对于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 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安徽省大顾店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课件 北师大版

二、项羽、刘邦灭秦
项
巨鹿之战
羽
刘邦
精品课件
项 羽
刘
邦
项
伯
项 庄
精品课件
学生展示,教师明确
楚汉战争(公元前206年—前202年)
争战双方:项羽 、 刘邦
结 果 :刘邦胜,建立西 汉
精品课件
总结提升
统一
(公元前221年 )
灭亡
(公元前206年 )
西汉建立
(公元前202年 )
公元前230— —221年,秦 先后兼并六国 ,建立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中央集权 国家。
精品课件
合作探究
一.秦王扫六合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本目内容,先自主思考 以下问题,再与同位之间交流一下。3分钟 后看谁完成的最好。
秦是如何实现统一的?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
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了我
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
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
皇帝。
秦亡后,刘邦项羽 由陈胜吴广起义 为争夺皇权进行长 开始了秦末农民 达四年的楚汉战争 战争,项羽刘邦 (公元前206—— 农民起义军于公 202年)。刘邦胜 元前206年推翻了 ,于公元前202年 秦朝的统治。 建立西汉。
精品课件
当堂训练
•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建立了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
1、公元前209年 2、大泽乡3、口号:王侯将 相,宁有种乎;4、陈胜,吴广
2、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陈胜吴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精品课件
作业布置
• 一、作业:想一想 议一议 材料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器、铜器、畜力……
汉
文化交流
匈
体育活动、音乐、舞蹈……
汉高祖时期、汉武帝时期和汉武帝之后,西汉对匈奴 的政策有何不同?试分析其原因。
所处的时期 汉高祖时期
汉对匈奴政策
国力情况
和亲的性质
战争、和亲
武力反击匈奴 和亲
汉初国力较弱
汉初几十年的休养 生息,国力强盛
被迫和亲
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之后
国力强盛
平等互利
职能: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 来商旅。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
结果:没有完成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张骞 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 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 公元前119年
结果: 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西域的物品
中原的物品
张骞通西域有什 么重要意义?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 王 维
各抒己见:
张骞出使西域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不辱使命、不屈不 挠、执着进取、不怕困 难、百折不挠,爱国、 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 危等。
丝路第一人——张骞
“他是一个冒险 家、 又是一个天才的 外交家,同时又是一 员战将,真可谓中国 历史上出类拔萃 的人 物也。” ——翦伯赞
张骞出使西域一方面打通了西域和汉朝 交往的通道,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 交流频繁,丰富了中原汉族人民的生活 ;另一方面为西域归属汉朝中央政府创 造了条件;同时还开辟了中国和欧洲、 非洲大陆的通道,这条通道就是著名的 丝绸之路;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遗址 ——唐· 王之涣
阳 关 遗 址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败匈奴,其中第三 次(公元前119年)规模最大。
汉初的 “和亲”政策以有限的牺牲换取了整顿内政、休 养生息、发展经济、积蓄力量的时间。到汉武帝时,西汉国力 强盛,已经具备反击匈奴的条件。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次 北击匈奴,其中第三次规模最大。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卫 青、霍去病各率领骑兵5万人,随军从者14万骑,步兵、重兵 几十万人,分道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决战。卫青出定襄塞 外1000余里,与匈奴单于接战,单于兵败,精锐部队丧失殆 尽。霍去病出代郡2000余里,同匈奴左贤王接战,大败匈奴 东部兵,斩获7万余人,北抵瀚海而还。经过这三次大规模的 反击战,匈奴势力开始衰败,再无力南下侵扰汉朝边境,从此, “漠南无王庭”。西汉建国以来近百年的匈奴边患至此基本解 决。
“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唐· 张仲素《王昭君》)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摅胸臆满,舞文弄墨总徒劳。” ——(现代· 董必武)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现代· 翦伯赞)
东汉与匈奴的关系:
①南匈奴 ②北匈奴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内迁到河套地区陕 西、山西北部,同汉族杂居并开始向农耕定居生活过渡。北匈奴 居住在蒙古高原,并控制着西域,它割断了西域与东汉的交通, 还经常出兵进攻东汉北部郡县,掳掠南匈奴人和汉人。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东汉已具备了反击北匈奴侵扰的军事 力量。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汉军四路出击:祭彤(或作肜)、 吴棠出高阙塞,窦固、耿忠出酒泉塞,耿秉、秦彭出居延塞,来苗、文 穆出平城塞。窦固、耿忠的军队追击北匈奴至天山和蒲类海 (今新 疆巴里坤湖),夺得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在那里置宜禾都尉, 留吏士屯田。和帝永元元年(公元 89 ),窦宪、耿秉率师出击北 匈奴,北匈奴降者二十余万人。汉军出塞三千余里,直至燕然山 (今蒙古杭爱山),命班固刻石而还。北匈奴战败后,部分西迁, 匈奴势力逐渐从蒙古草原消失。
(2)秦与匈奴的关系:
①秦统一后北击匈奴,夺回大片土地。 ②秦始皇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基础上, 修筑城防,以抵御匈奴的侵扰。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辽东
临洮
经历了一个战争、和亲、再战争及再和亲的复杂过程。
2、汉朝与匈奴的和战
白登之围 汉武帝反击匈奴 昭君出塞
单 于 和 亲
汉武帝时期,武力反击匈奴
博望侯张骞塑像
丝绸之路
简称“丝路”
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 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 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西域与中原之间的交流示意图
西域与中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西 方
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 宝、音乐、舞蹈、宗教------
西汉初年
国力弱小被迫和亲
规 律 综 合 国 力 决 定 民 族 关 系 :
汉武帝时期
国力强盛
西汉末年
平等互利
1、西域的范围及概况 2、张骞出使西域 丝路第一人——张骞
①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②概况: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21年,汉朝击败匈奴占领河 西走廊,先后设立四郡。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③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新疆地区正式接 受中央政权的管辖.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分布作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
①颁布“推恩令” ②首创刺史制度,设置司隶校尉
经济上:③统一货币,盐铁专营
思想上:④罢黜百家
⑤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边疆治理上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一、与匈奴的关系
1、秦与匈奴的关系
(1)匈奴的兴起:
①匈奴是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 ②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的国家,首领称为“单于”
汉 武 帝 对 匈 奴 的 战 争 形 势 图
“冠军侯”的来历
汉武帝称赞霍去病:
“初生之犊不畏虎,你年纪 轻轻的,打起仗来就这样勇敢, 你一往无前,勇冠三军,就封 你为冠军侯吧!”
(3)汉武帝以后,和亲与互市的局面
呼韩邪、王昭君
公元前85年,匈奴统治集团 内部爆发了争夺权位的斗争,诸 王纷纷自立,形成“五单于争立” 的局面。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 于亲自入汉觐见汉帝,“赞谒称 臣”,塞北与中原始归一统。 汉元帝时,宫女王昭君嫁给 呼韩邪单于。此后,汉与匈奴间 有五十年左右没有战争。它在客 观上促进和加强了匈奴与中原的 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匈奴与汉 族的友好与团结,巩固了塞北与 中原的统一。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