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佛寺园林与当代佛寺园林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浅析

合集下载

当代寺观园林分析ppt课件

当代寺观园林分析ppt课件

重 元 寺
上下 一一 页34 页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对历史和佛教文化的传承 采用传统伽蓝格局和特色 沿用原有殿阁配置和别院名称
现代传统结合 采用新型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
重 元 寺
上下 一一 页35 页
重元寺的不足


没有摆脱传统建筑的形式,

没有山势地形来聚气水体较少。
景观的空间层次也不够丰富
灵 山 胜 境
上下 一一 页39 页
灵山胜境的不足

部分景观过于追求“大”“奇”“新”,

出现广场空旷,大面积硬质铺装在强烈的

阳光下反光刺眼

建筑新奇而造成传统佛教意境的缺失
上下 一一 页40 页
4.3 现代佛教寺庙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总结
现代与传统寺庙园林对比
•传统佛寺神秘感较强,给人以玄深幽远的意味; 现代佛寺开放性较强,给人以阳光、利乐、积 极向上的思想引导 •现代佛寺是在我国传统佛寺造园手法基础之上, 增加了新的血液,有了创新的设计理念 •现代佛寺采取现代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和建筑 技术手段
景第 观四 设章 计现 发代 展佛 状教 况寺
庙 园 林
25
4.1 现代佛教寺庙园林的景观的发展
现代佛教寺庙景观设计的特点
•添加了新的建筑材料,如玻璃、钢筋混凝土的 运用 •佛寺园林中的建筑造型简洁,对于直线条的运 用大多取代传统景观中繁琐的纹饰 •更多增加了景区中符合佛教精神的公共设施 •突出现代景观设计元素,如景墙、雕塑的增加 •更人性化的考虑,如为照顾老年人而做的无障碍 设计 •数字化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引入 •更多运用现代建造技术中声、光、电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迅速膨胀,庞大冗 杂的文化群涌入中国市场

浅谈中国寺庙园林

浅谈中国寺庙园林

浅谈中国寺庙园林学院:城建学院专业:建筑学课程:中外园林简史指导教师:王婷婷学号:201003190117 姓名:王应国[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古建筑与园艺的综合艺术, 其中寺庙园林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从寺庙园林的历史文化背景、寺庙园林的布局形式和植物造景等方面粗浅地分析其园林特点。

[关键词] 寺庙园林; 特点; 植物; 形式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纪念性园林和寺庙园林等。

在现存的古典园林中, 寺庙园林建筑在数量上远超过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纪念性园林的总和, 而且较其它三种园林分布更广。

同时, 佛寺的数量在我国保留的古建筑以及建造时间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中占有很大比例。

著名的寺庙园林有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山东曲阜的孔庙、河南嵩山少林寺、山西太原晋祠等。

1 寺庙园林的历史与形成1.1 寺庙园林的历史寺庙园林主要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 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也可泛指那些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所附设的园林[。

谈我国寺庙园林的出现, 可以追溯于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并逐渐形成禅宗思想与我国儒学、道教“天人合一”的精神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 从而也影响了古典园林的创作。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 把宗教作为一种工具大力提倡, 并与寺舍联系在一起, 促成了寺庙园林的出现。

佛寺的修建始于东汉, 最初是作为礼佛的场所, 后因为满足僧人和施主居住、游乐的需要逐步在寺旁、寺后开辟了园林。

两晋南北朝时期寺庙及寺庙园林的兴起——“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使寺庙园林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流行程度。

到了明清时期,宗教成为统治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对各种宗教均大力提倡, 寺、院、宫、观、堂、庵等种类繁多, 数量激增, 形成寺庙发展的高潮。

1.2 寺庙园林形成的原因:寺庙园林是在历史、文化和宗教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

浅谈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差异

浅谈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差异

浅谈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差异摘要:在中国古代的殷周时期,中国园林被称为是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

秦汉时期的园林是供帝王游憩的境域同,称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玩耍的园林称为园、园池、宅园、别苑等。

“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句。

理论上,园林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腕,经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现代园林;差异性1中国园林的发展简史中国的园林起始于商周时期,成熟于唐宋时期,昌盛于明清时期,停滞于民国前后,再次发展现代(新中国建国之后)。

中国的园林总的说来它阅历了下面几个发展阶段:商周时期的以狩猎为主的皇家苑、囿,如周文王建灵囿。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以自然环境为根底、又增加了人造景物的皇家和贵戚富豪宫苑,如汉武帝的“上林苑”。

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以诗画意境所造的园林,如“东都苑”、“神都苑”、“翠微宫”等。

两宋至明初时期注重开掘自然山水精髓的园林,如“琼华苑”。

明中叶至清中叶时期的“圆明园”,还有就是“避暑山庄”等。

再经过民国前后的停滞之后,我国园林又开端了一个新的发展,就是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新中国建国初期,由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处于恢复时期,也就是1949—1952年间是以恢复和整理旧有公园为主;第一个五年方案期间是以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大量建造新公园为主;1958—1965年期间呈现了公园农场化和林场化的倾向;“文化大反动”期间园林建立再次陷于停滞,这次直到1979年中国园林才得以重新起步,建立速度普遍加快。

2中国园林的特征及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差别由中国园林的简史能够晓得,能够看出,中国传统园林主要满足皇家及官宦,富商的小群体需求,现代园林则主要面向公众。

对功用需求的不同,在造园第理念上就有所不同了,古代园林多用小径,现代园林造园时路就不宜太小了,园林建筑物的范围也有不同。

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区别

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区别

珠海绿动园林-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知名服务商官方: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区别现代景观设计的涵盖面很大,更注重的是一种精神文化,满足大众文化的需求,讲求经济性和实用性。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在城市规划和建筑材料运用的影响下,在感官,景观感受,景观艺术性方面,景观设计成了一个综合人文自然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学科。

传统园林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形成了自然山水风景园的独特风格。

其基本的功能定位都属于观赏性,局部上园林的功能性是单一的。

最突出的就是造园和文学、绘画的结合。

在设计手段上现代景观设计更多的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创造高于审美,注重形式与风格;传统园林设计是在一定的建筑范畴之内,也就是在围墙之内进行设计。

在价值与审美上现代景观讲究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简洁和实用是现代简约风格的基本特点,这样的设计契合了人们热烈、奔放、直率的特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健康宜居的环境。

传统园林设计以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作为指导,从"天"的角度来说,要"师法自然,融入自然,顺应自然",从"人"的角度来说,园林设计必须以"景有尽而意无穷"为诉求。

在专业哲学理论上现代景观园林设计反映的是物质取向,如高尔夫社区,不受地域的限制。

设计处理的是城市功能尺度关系,已经不再是局限于一个围墙里用美学的观点来造园了。

设计过程运用可持续发展,区域规划,生态规划等理论;传统的景观园林的功能关系处理与尺度比较单一化,它所处理的只不过是人的居处和后院的关系。

“参与性生态”景观设计绿动园林认为不管是传统园林景观设计还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都应追求“活力”与“生态”间更高品质的景观平衡关系,创造“参与性生态”景观。

景观设计是提升的一种途径;是传递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表达方式,多样化的空间组合,多元化的场验,延展化的幸福满溢推敲裁剪,对自然的尊重模数化切割组合材质,彰显材料本身的性格表现;景观设计是技术之上的艺术,是源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理解基于场地的地形地貌,对自然元素的提炼、抽象和解构重组。

浅谈寺庙园林景观设计

浅谈寺庙园林景观设计

浅谈寺庙园林景观设计摘要:在中国各地区中存在较多的寺庙,其中许多寺庙为古代流传下的产物。

由于寺庙的文化是部分国民的信仰,使得中国各地区的寺庙建筑保存较为完善。

各地区寺庙的建风格存在大同小异的现象,主要的原因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古代的民众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将寺庙的风格按照一定的要求建造,形成了如今的风格。

寺庙园林景观随着寺庙的建造运势而生,从建立到完善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由多代人修缮而成。

关键词:寺庙、园林景观、设计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寺庙被各地区的政府保护起来。

因为寺庙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产物,而且成为部分国民的信仰地和参观游览的地方。

寺庙园林景观是在寺庙建筑风格、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工作的开展。

景观的设计的标准不仅诠释了寺庙整体建筑风格,而且是中国景观设计发展的演变[1]。

本文通过讨论寺庙园林景观设计,为读者呈现寺庙园林景观的工作要点。

一、寺庙园林的基本概念:寺庙原理在定义中分为两种,狭义:中国古代受到佛教信仰较深影响的原因,导致各地区存在较多佛教性质的寺庙园林。

因此,导致社会中人群在探讨寺庙的概念时,会将寺庙理解为方丈之地。

广义:整个宗教圣地,其实际范围包括寺观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寺庙建筑、宗教景物、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的综合体。

寺庙园林的发展较为久远,在古代人民心中,寺庙园林是神的居所,存在信仰的国民会定期去寺庙祈祷、参拜。

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现代居民思想的转变,虽然存在参拜寺庙的现状,但是更多的国民会以旅游的形式去参观寺庙园林景观。

寺庙园林景观是从寺庙建造成后,逐步完善形成的,其设计风格随着因寺庙的地理位置进行灵活的方式进行,由于设计手段存在灵活性,导致寺庙中较多的自然资源被合理的利用。

通常情况下,寺庙的建造的地理位置在高山中,山岩、林茂等均为装饰环境、设计中需要采用的元素。

在寺庙的环境中,将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元素结合发展,配合古质的院墙、寺内、古亭等寺庙的建筑物品,彰显出古朴性质的风格[2]。

我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区别与联系

我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区别与联系

我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区别与联系作者:薛婧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9期薛婧(上海中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200122)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的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国古典园林特点的形成,是由于当时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诸多复杂因素共同制约和影响的结果。

同时,在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师法自然”自然观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我国古典园林不同于世界其他园林体系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

比较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目的在于,探索如何将传统造景手法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为我国的现代景观设计提供方法借鉴,开辟新思路。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园林;区别联系许多现代景观中设计理念倾向自然,主张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这与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不谋而合。

因此,如何在新时空背景下,从我国的传统园林中寻找灵感和启迪,对指导现代景观设计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同时,古典园林追求自然,尊重自然特性与景观设计感受和体验,场地的历史、自然与生活和谐关系的宗旨相符合。

景观设计发展到今天,不仅融入了大量的建筑元素,同时,也延续着古典园林的一些经典造园手法和景观元素,正是这些手法和元素的不断更新和重新被理解,使得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不至于像国外景观设计那样过于抽象简约和具备强烈的现代感。

具有我国园林传统元素特征和特殊造园手法痕迹的中国现代景观设计更具品尝特性。

1 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的区别1.1 时代精神的演变园林建造风格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推陈出新,因此,不同时代所建造的园林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师法自然”是我国古代园林建造师铭记在心里的一句话,我国古代园林在建筑时,更加强调山水与人之间相得益彰、和谐自然。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园林建筑逐渐从私有制变为公有制,从封闭式园林变为开放式公园,现代西式园林逐渐代替古典园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园林景观。

探究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

探究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

探究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园林被现代景观所取代,这让人们开始思考传统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重新审视传统园林的文化价值。

本文将探究传统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并分析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二者之间的融合是如何实现的。

首先,传统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的历史背景截然不同。

传统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时期,其设计和建造主要是为了满足皇室和富贵人家的休闲需求。

这些传统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民间神话等元素的融合。

相比之下,现代景观设计则更多地关注功能性和可持续性,其设计首先考虑的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和与人们的需求的一致性,从而创造更符合人们居住和工作的环境。

这意味着现代景观设计可能会更加注重绿化和生态系统,以及更加实用的景观元素,例如坡道、天篷等。

其次,传统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在空间利用和主题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传统园林常常被认为是一个小型的“陈列室”,其设计强调不同元素之间的关联和联系。

传统园林通常采用“一步一景”的设计理念,强化小中见大的空间延展感。

传统园林的主题通常是富有文化内涵的元素,例如传统文化、历史传承、园林雅趣等。

相比之下,现代景观设计更加注重空间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现代景观设计通常是由一个共同的主题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的设计相对独立,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空间体验。

现代景观的主题通常更加注重社交和生活质量,例如车道设计、儿童游乐区等。

最后,传统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之间的融合是如何实现的呢?毫无疑问,现代景观设计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传统园林的建筑和景观元素受到挑战。

然而,可以选择把二者的设计理念进行融合,以共同促进更好的环境保护和文化向上能力。

例如,可以在传统园林中添加一个现代功能性元素,例如开放式园林,来弥补传统园林中功能性缺失的问题。

这可以是容易保持生态平衡和功能的现代功能,为传统园林赋予更多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中日寺庙园林对比浅析

中日寺庙园林对比浅析

中日寺庙园林对比浅析摘要:日本园林在吸纳了中国园林思想后,随历史推移发展出各自特有的形式,以两国宗教园林形式表现为甚。

本文从寺庙形式、宗教对园林影响的差异、以及寺庙园林对于环境生态的积极影响几个方面浅析中日寺庙园林。

关键词:寺庙园林,宗教哲学,环境生态1 引言寺庙园林主要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的园林环境,也可泛指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所附设的园林。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园林体系之一: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它分布广泛,数量远远超过现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其他纪念性园林的总和。

简寻日本园林文化的历史遗迹,可以发现日本园林文化从原始自然崇拜时期起便开始吸取中国园林精华,后内化发展为自成一统的独特风格。

2 中日寺庙园林的基本特色对比中华民族和大和民族都是热爱自然的名族,园林都以“山水园林”为特点,日本的“筑山林泉式庭园”、“枯山水庭园”、“茶庭”等园林样式,都与中国园林渊源匪浅,但呈现出来的艺术风貌并不完全相同。

2.1 中国的寺庙是园林化,而日本园林却呈现出寺庙化(宗教化)的特色佛教传入中国后,受释迦摩尼舍园为精舍,佛教经文中也宣传舍宅为寺。

于是,以园为寺、舍宅为寺也蔚然成风,寺庙园林兴建之处,由于衙署园林和达官贵人的宅院的舍作寺院,加深了寺庙与园林的特殊关系,奠定了“寺园一体”这个中国寺庙的基本特色。

它即显示出趋向于居住文人儒僧的私家园林,例如列入世界遗产的苏州“沧浪亭”(图1),曾为大云庵,住持是个诗僧,自称沧浪翁。

也不乏皇家贵族式园林发展的寺园,住持或直接代表皇家或官方代理,政治地位特殊,这样的寺观,建筑带有贵族豪华的色彩,有的装饰的金碧辉煌,有帝王的公园并无二致。

如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

(图2)开始,由于宗教文化本身同时具有哲学和神学两方面的内涵。

不管是得道成仙的“真人”还是修炼成佛获得正果的佛门弟子,几乎都是在名山秀林中成就的,所以,即使是城市的寺园也都有郁郁葱葱的树林和亭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9Planning·Garden 规划 ·园林丨 中图分类号 TU-0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7)12-0059-04 收稿日期 2016-12-30摘 要 佛寺园林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很多传统佛寺及其园林一直留存至今。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当代兴建的佛寺及其园林相较于传统佛寺及其园林,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

该文试图从寺院用地对园林规模的影响、寺院布局与建筑形制对园林类型的影响、寺院园圃种植与绿化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寺院主要活动与访客类型对园林功能的影响、世俗审美文化对园林风格的影响这5个方面,探讨传统佛寺园林与当代佛寺园林的差异,并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 佛寺园林 寺庙园林 传统佛寺 当代佛寺 汉传佛教Abstract Buddhist temple gardens has a very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in China. Many traditional Buddhist temples and their gardens have been preserved to this day. As time goes by some contemporary Buddhist temples and their gardens show a m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Buddhist temples and their gardens. In this article we try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raditional Buddhist temple gardens and contemporary Buddhist temple gardens from these five aspects: influence of temple land on garden scale, influence of temple layout and architectural form on garden type, influence of planting and landscaping of temples on garden plants, influence of the main activities and types of visitors in temples on the function of gardens, influence of secular aesthetic culture on garden style. Finally we also analyze the reason wh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temple gardens are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temple gardens.Key Words Temple gardens, Monastery garden, Traditional Buddhist temple, Contemporary Buddhist temple, Han Buddhism张婉婷 Zhang Wanting 鲍戈平 Bao Geping传统佛寺园林与当代佛寺园林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浅析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raditional Buddhist Temple Gardens and Contemporary Buddhist Temple Gardens佛教于东汉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佛教逐渐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佛教的建筑和园林也逐渐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布局、建筑形式和园林特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佛教寺院和佛寺园林。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佛教寺院和佛寺园林也伴随着佛教思想的发展演变而产生了变化。

当代佛寺园林相较于传统佛寺园林,由于佛教思想和寺院功能等的改变,在寺院的布局、建筑形制和园林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差异性的变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本文主要从5个方面探讨传统与当代佛寺园林的差异及影响差异产生的因素,分别为:寺院用地对园林规模的影响、寺院布局与建筑形制对园林类型的影响、寺院园圃种植与绿化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寺院主要活动与访客类型对园林功能的影响和世俗审美文化对园林风格的影响。

本文所探讨的传统佛寺园林主要是指从佛教传入中国的东汉时期到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衰亡的清代中叶之间兴建的佛寺园林①。

本文所探讨的当代佛寺园林是指建设于当代,且明显区别于传统佛寺园林,具有当代特征的佛寺园林。

广义的“佛寺园林”,主要包括寺院的附属园林、寺院内部的庭院绿化及寺院周边的园林化环境[1]。

1 寺院用地对园林规模的影响寺院用地即寺院建设的选址,主要有城市(包括城中和城郊)、乡村和山林三类。

HA 12/201760设立附属园林的佛寺也相应减少。

不过,无论何种类型的传统佛寺,对寺内庭园的经营都较为重视。

在当代中国大陆,城市中的佛寺往往都是保留下来的传统佛寺或对传统佛寺故址加以改造建设的,鲜有直接新建的当代佛寺②。

当代新建佛寺的情况,除建于乡村外,还多建于一些新开发的旅游风景区中。

探究其可能的原因,一是因为土地公有制,土地用途和面积等由规划部门统一规划,只有用地类型为宗教用地的土地,才能建设佛寺,而此类用地较少,并且审批十分严格,因此想建一处新寺并不容易。

二则当代城市用地紧缺,寸土寸金,加之当代中国社会并不鼓励宗教信仰,因此城市中很少有新建佛寺的情况,甚至城郊、乡村、山林建寺也较过去少得多。

当代寺院用地的紧张,无疑对佛寺园林的发展有所制约,可以说由于寺院用地的减少,佛寺园林的用地和规模也随之缩小。

2 寺院布局与建筑形制对园林类型的影响佛寺布局的不同会决定庭园的位置、大小、用途、与建筑的关系等一系列因素,而佛寺建筑作为佛寺园林的一部分,或至少作为佛寺园林的界面,其体量、外观、色彩、材质等因素会对佛寺园林的景观特征和观景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其功能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佛寺园林的功能用途。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寺建筑便采用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形制。

古印度“佛堂、讲堂、僧房、佛塔”的伽蓝(即佛寺)建筑序列和布局形式逐渐与中国传统建筑的院落式布局相融合,形成主要建筑依次布置于中轴线、辅助建筑沿轴线对称布置的传统寺院格局。

中唐以前,佛寺主要遵循古印度以塔为中心的布局形式(图2),而中唐之后,以佛殿为中心布局的佛寺逐渐成为主流,塔渐渐退出主院居于次要位置,甚至于后期在佛寺中完全消失(图3)[3]。

至宋代,禅宗寺院逐渐形成了以山门、佛殿、法堂、库院、僧堂等为主要建筑,以中轴对称为主要布局方式的“伽蓝七堂”[4]制度(图4),并且佛教各宗派的融合也使得不同宗派的佛寺亦渐渐呈现相似的布局形态,至此佛寺建设开始具有一定的规制。

传统佛寺木构建筑大都为一至两层,整座佛寺多采用水平展开的院落式布局,这使得佛寺内具有丰富的庭园空间,这些佛寺庭园依据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作用,例如中轴线上主殿前的庭园一般会对植两棵大树且较少有其他园林要素,以突显寺院庄重和神圣的宗教氛围,而次要院落的植物以及其他园林要素会较多,呈现出清幽宁静的自然氛围。

另外,传统的多进院落式布局方式也使得传统佛寺可以与山林环境结合的更为紧密灵活,这也佛寺初传时多为朝廷建置,后随着佛教的普及和兴盛,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大量的皇室贵族建寺或贵戚官僚“舍宅为寺”的情况。

此类佛寺一般占地面积较大,且多位于城市或城郊,有些甚至地处城市中相对繁华的地段。

“舍宅为寺”的佛寺通常还保留有原住宅的私家花园作为寺院的附属园林。

原本只供主人观赏的宅园变为佛寺园林之后,便可开放供百姓游赏,佛寺园林便成为古代相对封闭的城市空间中难得的公共交往活动中心。

除国家给予土地配额(即官家建寺等)和国家封赐(即皇家“舍宅为寺”等)的情况之外,传统佛寺的建设还会由僧众和信众主导,此类佛寺建寺所需的土地一般由信徒布施,或寺方通过土地买卖、由质押而兼并等途径获得[2],一般多位于城郊、乡村乃至山林。

相对于城市寺来说,城郊、乡村尤其是山林佛寺的周边环境会更为优美,因此也更有可能结合香客上山礼佛的香道将寺外的山林环境经营为佛寺外部的园林化环境,使其成为佛寺园林整体的一部分。

另外,佛寺用地的大小亦直接影响了佛寺园林的建置。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寺规模大都较为宏大,也多具附属园林(图1),至宋元明清时其规模逐渐因政策限制而缩小,有条件图1 唐代道宣《戒坛图经》所示佛寺布局与比例图2 中唐以前以塔为中心的佛寺(敦煌中唐第231窟北壁弥勒经变) 图3 中唐以后佛寺以佛殿为中心,塔退居主院之外的两侧(敦煌中唐第158窟东壁南侧天请问经变)123有利于形成寺内寺外丰富的佛寺园林。

当代佛寺的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建筑主要有三种情况:仿古仿传统建筑形式、仿古结合现代建筑形式或完全采用现代建筑形式。

寺院布局亦分为多种情况:有些当代佛寺遵循传统佛寺的院落式布局,强调朝向、轴线、建筑序列等,此类佛寺建筑也多为仿古形式(图5);也有一些当代佛寺,由于用地限制、佛寺功能增加、当代建筑普遍高层化等原因,形成了集各种功能于一身的一体化、集合化的佛寺布局,将传统佛寺原本分散的院落式布局和水平流线转化为在同一建筑体量中的集合化布局和垂直流线(图6),并出现了一些弱化甚至消解传统佛寺中轴线和对称布局的趋势。

前者虽然延续了传统佛寺的布局,但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对于庭院绿化、植物栽培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下降,而后者由于建筑集合化消解了院落,使得佛寺庭园作为传统佛寺空间序列的一部分,被内化为建筑内部垂直空间序列的一部分,通常以中庭、露台、平台或屋顶花园等形式出现,并结合垂直交通布置,这种做法使得佛寺园林的抽象性增加。

另外,当代佛寺还有一种对佛寺建筑更为重视的趋势,这也影响了佛寺园林的发展和建设。

3 寺院园圃种植与绿化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传统佛寺非常重视园圃种植和园林绿化。

一方面果蔬和药草的种植满足了僧人食用、药用等的生存需求,再者园圃种植也可为佛寺带来经济收入;另外园圃和园林也为佛寺提供了优美的自然环境。

因此传统佛寺普遍建立了果园、菜园、药圃和花圃,规模较小的佛寺也都尽可能地种植花木、果树、蔬菜和药草。

如在佛寺内部庭院,多栽植松柏银杏等挺拔、虬古、浓荫树种于主殿堂庭院(图7),以烘托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而在次要殿堂、生活用房和接待用房庭院内,则多栽植花卉及观赏树种以体现清雅怡人的环境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