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一年级:《植物是“活”的吗》教案3

合集下载

教案《植物是“活”的吗》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植物是“活”的吗》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植物·第5课时植物是“活”的吗·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本课主要是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

教科书安排了“把我们自己种养的植物带来观察”和“展示我们的观察记录”以及樱花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的例子,通过再次观察,相互交流,归纳植物作为生命体“活”的证据。

第五课着重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充分认识植物是一个生命体这个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2.学习利用多感官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多种感官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奇趣对比新课聚焦】1.师:(展示兔子和蝴蝶图片)兔子和蝴蝶是活的吗?生:是活的。

2.师:怎么判断动物是活的呢?(学生自由回答)3.师:(展示动物的动图)小动物们会动,会发出声音,有呼吸,会吃东西,所以它们是活的。

4.师(出示植物盆栽):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吗?(学生自由讨论,并做好记录)设计意图:结合动物图片,通过谈话的形式引入“怎么判断动物是‘活’的”的话题,学生自由回答,培养学生勤于动脑、乐于表达的能力;展示植物盆栽,提出问题“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吗?”,引导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勤于记录的习惯。

第二板块【智慧聚焦新知扬帆】1.用图片展示植物是“活”的证据之一。

师:之前我们一起种植了植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的观察记录吧!(停留页面:小组展示环节)2.师(展示玉米的生长过程图):说说玉米苗的成长过程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3.师(展示大豆的生长过程图):说说大豆的成长过程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植物的生长会经历发芽——长出叶子——慢慢长高的过程,在植物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给它浇水、晒太阳!4.展示春季樱花盛开的图片。

5.展示春夏秋冬樱花树的图片。

师(总结):植物会随着季节生长变化,所以它是“活”的。

6.展示不同小朋友对植物是“活”的看法,请同学们作出判断。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植物《植物是“活”的吗》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植物《植物是“活”的吗》教科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植物对我们有什么帮助?”等。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植物《植物是“活”的吗》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一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教材中《植物是“活”的吗》章节,主要内容包括:
1.植物的基本特征:了解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组成部分。
2.植物的生命现象: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过程,探讨植物是否具有生命力。
3.植物的光合作用:初步了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
此外,从学生的提问和讨论中,我发现他们对植物与人类关系的认识还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结合现实生活例子,让学生体会到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他们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总之,今天的课程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潜力和热情,也让我意识到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植物的生命现象和光合作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演示和简单实验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植物生命现象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植物为什么需要光合作用?”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通过观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的氧气,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一年级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简介这篇教学设计的目标是教授一年级学生们有关植物是否和人类一样都是生的,需要满足课程标准,并且通过趣味的互动活动,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是活的生命体,和人类一样都需要水、光线和营养•识别常见的植物,并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生活习性•观察和记录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态教学内容1. 认识植物首先,教师应该引入这个主题,让学生们知道“植物”是什么,并且是由什么组成的。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带上真实的植物样本,或者带上一些植物种子和花儿来展示。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描绘植物的特性,例如: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等,以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

2. 植物和人类的相似点教师可以带上一些能提供营养的植物,例如豆芽、小麦苗、萝卜干等,来给学生们看,并说明这些植物需要一定的养料才能生长,和人类需要食物一样;同时还要注重植物和人类相似的地方,例如都生长、都需要呼吸。

3. 植物的生命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们,植物和人类一样也是生的生命体,它们需要水和阳光才能健康生长,它们还需要呼吸和摄取养分。

然而,植物和人类不同之处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食物。

4. 植物和人类的不同之处除了植物和人类生命的形式不同之外,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存在差异。

例如,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和人类不同,植物无法像人类那样主动地移动。

教学方法此次教授植物是活的生命体的知识,需要采用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下面是一些教学方法:•采用趣味活动法,例如寻找小草、观察阳光、种植豆子等•向学生们展示实物和幻灯片•采用互动问答法,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们自己寻找和发现事物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们对这门科学科的理解,可以通过各种评估方法:•绘画,要求学生们画一幅有关植物生长的图片•观察和报告,要求学生们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态,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简单测试,要求学生们回答一些有关这门科学课程的问题总结这次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让一年级学生们了解植物是活的生命体,和人类一样都需要水、光线和营养,旨在鼓励学生们观察和探究生命的奥秘,并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一年级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一年级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一年级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3 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重点: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教学难点:证明植物是“活”的。

准备: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照片、图画等相关资料。

塑料花、植物、课件等。

教学设计:一、课件出示因引入,设疑带入。

1.用课件出示兔和蝴蝶的视频,据此提问:“兔和蝴蝶是‘活’的吗?”请学生说说理由。

学生会从兔和蝴蝶会动、会吃等动物具有的活动能力方面进行解释。

此时教师可以呈现一盆植物,提问:“这盆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吗?”2.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教科书第15页所示的“班级记录表”中。

学生提出的理由可能会有:有叶、有根、有茎,会开花、会结果、会长大、会生病、会枯萎、会死亡,长在土里,需要阳光、水,要施肥等。

二、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1.活动一:学生把自己在第1课种养的植物带到课堂上,结合自己1个月左右的观察记录找一找它是“活”的的证据。

先让学生再次观察植物,回顾1个月中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自己是怎么照顾它的,然后让学生组内交流哪些现象说明植物是“活”的。

接下来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植物并交流。

最后,教师小结,把“绿色”“有茎”等不能作为证据的理由划掉。

2.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教师可以准备带叶的枯枝或非绿叶植物,问学生:“这棵植物是‘活’的吗?它有叶吗?它是绿色的吗?”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活动,把“绿色”“长在泥土里”“有叶”等划去,帮助学生认识到“会长大”“要喝水”等说明植物是“活”的。

3.活动二:出示春、夏、秋、冬四季苹果树的变化的图片,指导学生按顺序依次观察图中的苹果树,说说同一棵苹果树在不同的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把四张图片联系在一起,认识这棵苹果树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植物是“活”的吗》教案教学设计

《植物是“活”的吗》教案教学设计

《植物是“活”的吗》教案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将引领学生概括前4课的学习收获,结合自己种养植物过程中的发现,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这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

教科书安排了“把我们自己种养的植物带来观察”和“展示我们的观察记录”两项活动。

在教师指导下,再次观察、回顾观察记录,同学间互相交流,归纳植物作为生命体“活”的证据。

教科书还安排了活动“我们收集到的其他资料”,以樱花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为例,把学生的视野从对静态现象、短期现象的观察,引向对更为广阔的、长期的、动态的植物生命现象的观察,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植物是“活”的的证据。

教科书安排了对“哪些方面可以说明植物也是活的”和“塑料花是活的吗”两个问题的讨论,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

【学生分析】通过第1课至第4课的学习,学生积累了观察、描述的方法,对植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但一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比较弱,对于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也比较浅显、零散,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回顾与梳理。

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差异性。

多种植物、多种方式的比较、联系,都指向植物是生长变化的特征,建构起植物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通过展示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速度、生存环境、生长状态、生长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建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认知。

樱花树的四季图片,展现长周期植物周而复始生长的特征。

植物的应激反应增加了学生对生物特征的认识。

通过塑料花与真实植物的对比,评测学生对植物生物特征的掌握情况。

最后,用生命周期结束的枯死植物,评测学生对植物失去生物特征的理解。

通过这些措施不仅使学生建立了概念,还能用不同的证据以及不断丰富的科学词汇证明植物是“活”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2.每个小组拿出自己种植的植物,合作观察植物,并展示植物生长记录图片。

找一找哪些证据能证明植物是活的?要求:仔细观察小组讨论寻找证据完成坐好3.我汇报它有哪些变化?越长越高,叶子越来越大……第3天第7天第8天第10天小组合作找出证明植物是“活”的的证据根据自己小组的观察,回顾种植过程中植物的变化通过小组合作既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又能加强学生对植物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回顾植物的变化,加深学生对植物变化的感受,有助于他们发现证明植物是活的的证据它们又有哪些变化呢?发出绿芽了,芽越长越高……4.我回忆在种植它们时,你们都做了哪些事情呢?浇水、施肥、晒太阳……二、还有哪些证据?1.出示一年四季同一棵樱花树变化的图片,学生观察变化回忆是怎样种植的,种植时都做了哪些事情观察植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思考植物的生长还和温度有关,和季节有关通过观察几组植物的对比图讨论总结植物“活”的证据通过回忆自己种植时做过的事情,有助于学生对植物生命体的感受通过对比同一植物在四季中的图片,使学生发现植物的生长还与季节有关系通过讨论总结,学生能把证据汇总,使知识系统再通过对塑料花和植物的对比,我发现:春天花很美,夏天叶子很茂盛,秋天叶子变得稀疏了,冬天树枝上挂满了雪植物会随着温度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2.合欢树夜间枝叶合拢用手触摸含羞草的叶子,观察变化含羞草叶子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三、讨论1.通过以上的分析,哪些方面可以说明植物也是“活”的?证据:植物会长大,会长叶,会开花结果,它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水分、温度……1.思考:塑料花是“活”的吗?为什么?塑料花不是活的,因为它不会长大,不会凋谢,也不需要阳光、土壤……思考并回答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一、判断题1.剪纸的玫瑰是植物。

()2.草地上的野花是活的。

()3.有根、茎的花就是活的。

()二、选择题()是活的。

A BC 1.×2.×3.√A3.塑料花也有根茎,但它不是活的C为一只塑料花,而塑料花是没有生命的课堂小结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活的,生长的过程中都是需要养分和关心的,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不要随意采摘和践踏。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5《植物是活的吗》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5《植物是活的吗》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5《植物是活的吗》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物是活的吗》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植物是活的生物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文字、实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身边的植物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学生动手能力强,喜欢参与实验活动。

在进行本课学习时,学生需要借助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进行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学习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知道植物是活的生物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植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的基本特征。

2.难点:理解植物是活的生物体,能进行生命活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中,感受植物的存在。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认识植物。

3.实验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植物图片、实物、实验器材等。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等。

3.教学环境:宽敞明亮,便于学生观察、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都是活的吗?那么,植物到底有什么特点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呈现植物的基本特征,如: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实验内容:将一颗种子放入透明容器,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2.每个小组拿出自己种植的植物,合作观察植物,并展示植物生长记录图片。

找一找哪些证据能证明植物是活的?要求:仔细观察小组讨论寻找证据完成坐好3.我汇报它有哪些变化?越长越高,叶子越来越大……第3天第7天第8天第10天小组合作找出证明植物是“活”的的证据根据自己小组的观察,回顾种植过程中植物的变化通过小组合作既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又能加强学生对植物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回顾植物的变化,加深学生对植物变化的感受,有助于他们发现证明植物是活的的证据它们又有哪些变化呢?发出绿芽了,芽越长越高……4.我回忆在种植它们时,你们都做了哪些事情呢?浇水、施肥、晒太阳……二、还有哪些证据?1.出示一年四季同一棵樱花树变化的图片,学生观察变化回忆是怎样种植的,种植时都做了哪些事情观察植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思考植物的生长还和温度有关,和季节有关通过观察几组植物的对比图讨论总结植物“活”的证据通过回忆自己种植时做过的事情,有助于学生对植物生命体的感受通过对比同一植物在四季中的图片,使学生发现植物的生长还与季节有关系通过讨论总结,学生能把证据汇总,使知识系统再通过对塑料花和植物的对比,我发现:春天花很美,夏天叶子很茂盛,秋天叶子变得稀疏了,冬天树枝上挂满了雪植物会随着温度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2.合欢树夜间枝叶合拢用手触摸含羞草的叶子,观察变化含羞草叶子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三、讨论1.通过以上的分析,哪些方面可以说明植物也是“活”的?证据:植物会长大,会长叶,会开花结果,它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水分、温度……1.思考:塑料花是“活”的吗?为什么?塑料花不是活的,因为它不会长大,不会凋谢,也不需要阳光、土壤……思考并回答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一、判断题1.剪纸的玫瑰是植物。

()2.草地上的野花是活的。

()3.有根、茎的花就是活的。

()二、选择题()是活的。

A BC 1.×2.×3.√A3.塑料花也有根茎,但它不是活的C为一只塑料花,而塑料花是没有生命的课堂小结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活的,生长的过程中都是需要养分和关心的,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不要随意采摘和践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小学科学一年级资料
《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2.知道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3.知道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二、过程与方法: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
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
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秋
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可结合第2
课的课外作业及学生的精彩发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我们怎样观察?
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在树干的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
级孩子尚未接触过平均值的数学解法);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能不能看出树干
的变化呢?
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狗尾草会枯死吗?樟树的果实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2

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
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还可以观察树叶的其他变化。
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1、活动:根据讨论的结果,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
(活动时间约15分钟)
2、交流: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落叶的数量说明什么问题?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以后测
量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
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的那棵树或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
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你能做到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