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课件

合集下载

肌酐的测定

肌酐的测定

丙酮酸 + ATP
乳酸脱氢酶
丙酮酸 + NADH +H+
乳酸 + NAD+
340nm比色
• 2.肌酐亚氨水解酶法:
肌酐酶水解
肌酐
N-甲基内酰 + NH3
溴酚蓝电极
或离子电极
测NH3
酶法优点:特异性高、准确性好
缺点:酶试剂昂贵、来源困难、不易保存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
准确性、特异性好,一般作为参考方法
• 3.速率法(动力学法): 根据肌酐和碱性苦味酸形成复合物
的速度与非肌酐干扰物的不同,且肌酐 的反应速度与浓度成正比的原理。
干扰物质:
a.快反应物质 最初30s内反应 b.慢反应物质 120s以后反应 肌酐反应:31~60s 该法有助于解决反应的特异性,可消除 某些非化学反应的干扰且简单、快速
• 4.双pH法(二次读数法):
肌酐的测定
• 血清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一种,肌肉组 织中肌酸或磷酸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
• 肌酐的排出量相当恒定,不受食物蛋白 质含量及尿量的影响而与肌肉发达程度、 性别及年龄有关。
• 肌酐的测定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
• 分类: (一)化学法:碱性苦味酸法
1.漂白土碱性苦味酸法 2.阳离子交换树脂法 3.速率法 4.双PH法(二次读数法) (二)酶法: 1.肌酐酰胺水解酶法 2.肌酐亚氨水解酶法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
• 3. 0.75 mol/L 氢氧化钠溶液 • 提供碱性环境
• [操作步骤] 见书
• [注意事项] • 1.制备去蛋白血滤液时,钨酸溶液应缓慢
的滴入血清中,边加边摇,将试剂与血 清充分混匀以利蛋白质沉淀。
• 2.呈色后应在30分钟内比色为宜。过久会 使测定管吸光度增加,可能与标本中存 在的非特异性物质有关。

实验九血清肌酐的测定(碱性苦味酸法)

实验九血清肌酐的测定(碱性苦味酸法)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案
教研室 生物化学 课程 内容 生物化学检验 专业 07 检验 指导教师 徐燕 学时 3 实验九 含氮化合物测定 ——两点法测定肌酐
教材 生化检验实验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教学 内容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 媒体 复习 旧课
掌握两点法测定肌酐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两点法测定肌酐 重点:掌握两点法测定肌酐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难点:把握反应时间。 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课堂演示为辅 肌酐测定方法 (一)原理 肌酐与碱性苦味酸试剂反应生成黄红色络合物,在 500nm 处选择线性较好 的两个吸光度值,与通过同样处理的标准液比较,即可计算出血中肌酐含量。 肌酐 + 苦味酸 (二)操作步骤 加入物(ml) 碱性 橙红色复合物 标准管 1.5 0.1 0.1 样品管 1.5
教 学 要 求
试剂空白 1.5
教 学 过 程
讲 授 新 课
工作试剂 标准液 样品
混匀,37 水浴 9min,用试剂空白调零,分光光度计 520nm 处,读取标准管 和样品管的吸光度。 (三)结果与分析
CT控制很重要,10℃以下会抑制 Jaffe 反应,温度升高可使碱 性苦味酸溶液显色加深。 课堂 两点法测定肌酐为什么要严格把握反应时间? 提问 课堂 两点法测定肌酐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小节 布置 简述两点法测定肌酐的注意事项。 作业 参考 钱士匀主编.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第 2 版,北京:人民卫生 书目 出版社,2003

肌酐生化方法学

肌酐生化方法学

肌酐生化方法学
肌酐(Creatinine)是一种由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通常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肌酐生化方法学是用于测定血清或血浆中肌酐浓度的实验方法。

1. 碱性苦味酸法:这是最常用的肌酐测定方法之一。

在碱性条件下,肌酐与苦味酸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通过比色法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进而计算肌酐浓度。

2. 酶法:利用肌酐酶将肌酐转化为氨和肌酸,然后通过测定氨或肌酸的生成量来计算肌酐浓度。

酶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3. 干化学法:使用纸片或试纸等干式试剂,通过颜色变化或比色法来测定肌酐浓度。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快速检测,但准确性可能稍低。

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这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技术,可以用于肌酐的定量测定。

HPLC 法具有高分辨率和准确性,但设备和操作相对复杂。

5. 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对肌酐进行分析,通过检测肌酐的特定离子或碎片来确定其浓度。

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但设备昂贵。

在选择肌酐生化方法时,需要考虑实验要求、设备条件和准确性等因素。

不同方法可能在灵敏度、特异性、操作简便性和成本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并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Roche P模块 肌酐(苦味酸)说明书

Roche P模块  肌酐(苦味酸)说明书

质控: 质控使用“订单信息”中列出的材料。 可添加其他适用的质控品。 血清/血浆 使用上面列出的未稀释血清质控材料进行 质控。 可添加其他适用的质控品。 尿液 使用上面列出的 Precinorm PUC 和 Precipath PUC 进行质控。 可添加其他适用的质控品。 应根据各实验室的具体要求采用适合的质 控间隔和限值。检测值应在设定的范围 内。若质控值在设定范围外,各实验室应 采取相应措施。 按可用的政府规章和地方法规进行质控。
稀释液 (NaCl)
6µL 144µL
2µL 180µL
10µL 115µL
cobas c 111 系统-检测设定
血清、血浆和尿液应用参数
测定模式
吸光度
Abs.计算模式
动态
反应方向
上升
波长 A/B
512/583 nm
计算结果 第一次/最后一次 21/26
血清/血浆
补偿
-18µmol/L (-0.2mg/dL)
波长(副/主) 反应方向
单位
试剂移液 R1 R3
样本 样本容量
正常 减少 增加
10µL 10µL 10µL
速率法 A
10/27-37-15-23 (STAT 4/12-19)
570/505nm
上升
µmol/L (mg/dL,mmol/L)
稀释 样本稀释
样本
30µL
样本
样本稀释
样本容量
样本
稀释液 (NaCl)
正常
10µL 6µL 144µL
减少
10µL 2µL 180µL
增加
10µL 10µL 115µL
cobas c 311 系统-检测设定 血清和血浆应用参数

血清肌酐测定的两种常用方法

血清肌酐测定的两种常用方法
Me ia q i me tVo. 3, .1 d c lE u p n 1 2 No 2
反应 的 红 色产 物 是 肌 酐 与 苦 味 酸之 间生 成 1 1和 : 12 0 合物 。一 些肌 酐 的 同系物 或 衍 生 物如 胍 基 : 0络 乙酸 内酰胺 ,以及 乙酰 乙酸 、丙酮 酸 、胆 红素 、 乙 内酰脲 等物质 均能 和苦 味酸发 生反应 ,可 导致肌 酐 测定结果 偏 高 , 量 的假 肌 酐存 在 于红 细 胞 中 ,因 大
样 品 和碱性 苦 味 酸 混 合 后 8 0—10 才 开 始 反 应 。 0s 这样 ,在 2 0~8 s 0 ,出现 “ 口期 ” 窗 。在 窗 口期 内
以肌 酐 与苦味 酸 的呈 色反 应 占主导地 位 。为 了提高 速率 法测 定 的特异性 ,速 率法 测定 时间选 择在2 5—
生成橘 红色 的苦 味酸肌 酐复合 物 的反 应速 率 。该 反 应 属拟一 级反应 动力 学 。在 碱性 反应环 境 中 ,样 品
中的肌 酐或干 扰物质 与苦 味酸 的反应 速度不 同。选 择适 宜 的检测 时间 ,避开 干扰物 质对肌 酐 与苦味 酸 反应 的干 扰 ,提 高肌 酐测定 特异 性 。
Jf 在 18 a ̄ 8 6年 发现 肌 酐 和 苦昧 酸 在 碱 性环 境 中反 应 时 ,可 生 成 一 种 红 色 物 质 。 Gen a rew l 一 d第
个 系统 地研 究 了 Jf a 6反 应 的化 学过 程 ,认 为 Jf f a6
试剂 中加入 了抗 坏血 酸酶 , 有效 的消 除血 清 中小 能
1 苦 味酸速 率 法 苦 味酸速 率 法 测定 是根 据 肌 酐与 苦 味 酸反 应 ,
样品 中的肌 酐在肌 酐酶 的催 化下水 解生 成肌酸 。 在肌酸酶的催化下肌酸水解产生肌氨 酸和尿 素。肌 氨 酸在肌氨酸氧化酶的催化下氧化成甘 氨酸、甲醛 和过 氧化氢 ,最后偶联 Ti e 反应 ,比色法测定。 rdr n 酶法 除镁 离子 ( .0 m )有 明显 干 扰 ,其 4 6L o1 他物质 几乎 无干扰 。该 法采 用 双试 剂测 定 , 第一 在

酶法与苦味酸法检测血清肌酐的相关性

酶法与苦味酸法检测血清肌酐的相关性
两种方法测定肌酐的相关性分析
我院检验科近期更换了肌酐的检测方法,由原来的碱性苦味酸两点法改为肌氨酸氧化酶 终点法测定肌酐。由于方法的改变,导致测定结果以及参考范围有所改变,为此有临床医生 反应不太适应。现对两种测定方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求出两者的线性方程,以供临床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 依据肌酐测定的初步结果,收集 100 份我院患者血清,置-20 度冰箱保存备 用。 1.2 试剂 两种检测方法试剂均来自山东潍坊 3V 公司的试剂盒。 1.3 校正品 RANDOX 校正液,批号为 634UN 1.4 质控品 RANDOX 质控品,批号为 881UN 和 557UE 1.5 数据处理软件 Microsoft Excel 1.6 数据收集 依据 NCCLS(美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文件 EP9-A2 要求,根据初步 检测结果,选择 40 份测定值符合分布范围要求的样本进行双份反向测定,记录检测结果。 依据 NCCLS 文件 EP9-A2 要求,对结果进行方法内离群值检查、方法间离群值检查、X 值 合适范围检验。
25 229.5
307 205
34 371.7
35 586.5
289 434.5
16
17
18
1165.0 1247.3 1020
853 887.5 753.5
26 228.5
27 210.0
28 528.3
200.5 188.5 391.5
36
37
38
489.4 103.8 70.9
373.5 115 83.5
间不足导致结果相对肌氨酸氧化酶法偏低。
通过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分析,求得线性方程为 Y=0.6833X+44。笔者将以上 40 份肌氨 酸氧化酶法结果分别代入方程,求得 Y 值与碱性苦味酸两点法测定值作 T 检验分析,求得 P 值为 0.9996,P>0.0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故如有必要,可以根据该线性方程将两者结果 进行转换,以供临床参考使用。

血清肌酐(Crea)测定苦味酸法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血清肌酐(Crea)测定苦味酸法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稳定性:2-8℃7天
-20℃长期储存
3.2 尿液:新鲜标本、不要冷冻、不要加防腐剂
稳定性:2-8℃4天
-20℃长期储存
4 试剂
4.1试剂
来源:ROCHE配套试剂(详见试剂说明书)。
贮存条件及稳定性:未打开试剂盒:2-8℃储存至效期末
R1:打开后机上稳定28天
R2:打开后机上稳定28天
准备:直接使用。
女性:28-217mg/dl(2470-19200umol/l)
8 性能指标
本法线性范围为血液:0.1-25mg/dl尿液:0.1-500mg/dl,不准确度: ±15%,不精密度血液:CV=3.4%,尿液:CV=1.9%,灵敏度为0.1mg/dl。
9 注意事项
9.1R1中含有NaOH溶液,具有腐蚀性;R2中含有苦味酸,具有毒性。如果不慎沾上,请用大量的清水清洗;如果进入眼睛应找医生处理。
9.5血清标本出现溶血、脂血或黄疸等的干扰情况参见抗干扰能力。
ABCD医院
生化实验室
文件编号:
ABCD-SOP-04-20
血清肌酐(Crea)测定苦味酸法
版序:ABCD
页码:第3页,共4页
9.6不能使用苦味算法检测婴儿的溶血标本,因为此使其HbF的浓度大于5%,在此情况下,应该使用酶法肌酐检测。
9.7 换算公式:mg/dl×88.4 =mol/l
SENSITIVITY LIMIT(HIGH) [ 1.1 ]
R.VOLUME(R1) [ 180 ]
S1 ABS(LOW) [ 0 ]
R.VOLUME(R2) [ 0 ]
S1 ABS(HIGH) [ 4000 ]
R.VOLUME(R3) [ 36 ]
9.2 由于敞开口的试剂R1会吸收CO2,致使定标不稳定。一次建议使用试剂罩隔离绝大部分试剂和空气的接触。减少吸收CO2。

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 ppt课件

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 ppt课件

2020/10/15
11
2020/10/15
2
精品资料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血清肌酐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 了解肌酐测定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2020/10/15
4
二、实验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血清中的肌酐(Cre)苦 味酸反应,生成橘红色的苦味酸肌酐复合物。 检测505nm波长处吸光度的变化,可知被测血 清中的肌酐的浓度。其反应式如下:
肌酐+碱性苦味酸 OH红- 色物质
2020/10/15
5
三、器材
1、主要器具
试管与试管架
微量移液器
2020/10/15
三用水浴箱
可见分光光度计
6
四、试剂
1.试剂:R1:氢氧化钠
R2:苦味酸
工作液:将R1与R2按1:1的比例混合面成。
2.肌酐标准应用液(133μmol/L)
2020/10/15
实验五 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
2020/10/15
1
肌酐(CRE)是人体内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 由肾排出,少部分来自食物,大部分在体内生成, 血肌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GFR。 血肌酐的测定对中晚期肾疾病临床意义较大。 肌酐测定方法有化学法和酶法。 酶法主要有三种类型:肌氨酸氧化酶法、肌酐氨基 水解酶法和肌酐亚氨基水解酶法。
7
五、操作步骤
取试管5支,按下表操作
加入物(ml) 空白管
标管
S1
S2
测定管(U) U1 U2
血清
133μmol/L肌酐
标准应用液
—— ——
—— 0.15
—— 0.15 0.15 0.15 —— ——
生理盐水
0.15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肌酐(CRE)是人体内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 由肾排出,少部分来自食物,大部分在体内生成, 血肌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GFR。 血肌酐的测定对中晚期肾疾病临床意义较大。 肌酐测定方法有化学法和酶法。 酶法主要有三种类型:肌氨酸氧化酶法、肌酐氨基 水解酶法和肌酐亚氨基水解酶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血清肌酐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 了解肌酐测定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实验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血清中的肌酐(Cre)苦 味酸反应,生成橘红色的苦味酸肌酐复合物。 检测505nm波长处吸光度的变化,可知被测血 清中的肌酐的浓度。其反应式如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九、方法学评价
1.化学法:即苦味酸法,该法成本低廉,方法简便, 但试剂具毒性和腐蚀性。
2. 酶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采用两点速率法,适合 于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七、注意事项
1.血标本无溶血,应及时处理。 2.工作液开盖混合后,应置2-8度避光保存,稳定期3天。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八、临床意义
肌酐经肾小球滤过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通过肾 小管排泄。只有当GFR下降到正常的1/3时,Scr才明 显上升,是反眏GFR减退的后期指标。 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各种 肾病,急慢性肾衰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炎 等。 降低:见于尿崩症、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六、计算
血清肌酐(mmol/L)= ΔAU/ΔAS×133μmol/L
参考区间:男性:62-115μmol/L 女性:53-97μmol/L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工作液:将R1与R2按1:1的比例混合面成。
2.肌酐标准应用液(133μmol/L)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五、操作步骤
取试管5支,按下表操作
加入物(ml) 空白管
标准管
S1
S2
测定管(U) U1 U2
血清
133μmol/L肌酐
标准应用液
—— ——
—— 0.15
—— 0.15 0.15 0.15 —— ——
生理盐水
0.15
—— —— —— ——
R1
0.75
0.75 0.75 0.75 0.75
R2
0.75
0.75 0.75 0.75 0.75
混匀后,37度水浴箱放置,2分钟后,波长505nm处,空白管调零,
先读取S1、U1吸光度,5分钟后再读取S2、U2吸光度。
肌酐+碱性苦味酸 OH红- 色物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器材
1、主要器具
试管与试管架
微量移液器
三用水浴箱
可见分光光度计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四、试剂
1.试剂:R1:氢氧化钠
R2:苦味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