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1 传统文化经典(浙江)

合集下载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课件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课件

想。(4 分)
23.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
中“我知言,我善养吾
”一句的注释。
(2 分)
24.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
能。(3 分)
材料来源 《墨子·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 注·孟子集注》
命题形式
考查角度
23 题考查对材料中心的
一填空
理解概括;
一简答 24 题考查对人物思想观
二、攻克常考题型——理解概括、分析评价是命题点
题型一 理解概括材料内容题 所谓理解概括材料内容是指对材料的中心或重要的观点、 重要概念内涵的归纳总结。这种题常见的考查方式有两种:一 是填写成语、名句、文学文化常识以及重要词语(或句子)含义 的填空(理解概括性填空),这种形式表面是简单的填空,而实 际上是深层次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把握;二是明确提出“理 解”“概括”要求的主观简答(理解概括性简答)。二者虽然形 式有异,但考查实质相同,都侧重于对材料内容的归纳总结, 都属于理解概括型题目。
[样卷剖析](他人之失)
抽检 样卷
理解概括时遗漏其他要点
题目中材料可依据句号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说明了圣 人为政带来的好处(国与天下可倍);第二层(第二句)点明原 因,“非外取地”即不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去其无 用之费”即合理地节约用度;第三层(第三句)“使民用财
名师 也,无不加用而为”“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即强调要珍 诊断 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
考法一 理解概括性填空 命题人为了确保填空题答案的可控性,一般都会在填空处 前后增设一些语言提示,这些语句不但是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 依据,也是推断填空内容的重要凭借。
[例 1] (2017·浙江高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 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 女,弗如也。”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22 传统文化经典(浙江) 含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22  传统文化经典(浙江) 含解析

考点22 传统文化经典(浙江)
(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

浩然,盛大流行之貌。

气,即所谓体之充者。

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

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一句的注释。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经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抓住关键解释的句子“浩然,盛大流行之貌”不难答出“浩然之气”。

答案:浩然之气
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

(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经典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是对画线句子的理解,“盖惟”在这里没有实际意义,“夫”也是助词,无意义,“则”是那么的意思,“于”是对于的意思。

答案:①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

②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

中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知识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知识ppt课件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
习俗:祭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重阳节: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赏菊等。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 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
昆明——春城;苏州——中国的威尼斯;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徐州—— 彭城。
◆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2.天文部分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 ,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 ,能整除的那年 ,就是闰年。
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
◆莫泊桑:法国作家,与契河夫、欧 · 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
小说家”,代表作品有《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契诃夫:“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变色龙》 《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等。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 ◆高尔基:前苏联作家,《童年》是其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另两 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
2019年 考情分 析
近三年来浙江各地中考传统文化知识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分值 一般为2分,预计2019年各地中考卷仍会沿袭以往模式进行考查。
传统文化知识梳理
(一)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
◆《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名篇有《关雎》《 蒹葭》等。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编写,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左传》: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出自《自传》。 ◆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体表作品有《得道多助,失道

2021年浙江省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考点三 文学文化常识识记与运用(共18张PPT)=

2021年浙江省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考点三 文学文化常识识记与运用(共18张PPT)=

“或”是“國”的本字。——《字源解说》 或,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口,郭也。一,地也。——《说文 解字》
考情分析
考点解读
分析预测
考题回顾
备考指导
(1)根据以上提示,甲骨文
,“戈”与“口”两者结合表示
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国”字的义项有:①国家;②周代诸侯国
考情分析
考点解读
分析预测
考题回顾
备考指导
【真题二】
(2020·湖州)疫情期间,一位同学线上学习《送东阳马生序》。请你和他 一起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学习时,他发现了文中“加冠”“耄老”等专门用来指代年龄或年龄 段的词语,于是联想到下面的词语。请问,下面哪一项是不能归入这一类的?
A.始龀 (《愚公移山》 “始龀,跳往助之”) B.垂髫 (《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多髯 (《核舟记》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考情分析
考点解读
分析预测
考题回顾
备考指导
【分析与答案示例】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年龄文化常识的了解,根据 积累,题中A.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B.垂髫:三四岁至七岁 (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C.髯:两 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所以选C。
考情分析
考点解读
分析预测
考题回顾
备考指导
(2)感佩之余,他觉得下面这副对联能概括宋濂其人,但他区分不出上
下联。你认为上联和下联分别是哪一句?
A.厚实养德世称贤(______联)
B.勤艰求学书为上(______联)
提示1
对联要求平仄相谐……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上、下联尾字(联脚)

高考专题复习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

高考专题复习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
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
近三年浙江卷命题与考情分析
卷别
题型
分值
考查内容
类型
2019浙江卷 填空、简答
2018浙江卷
简答
2017浙江卷 填空、简答
《论语·宪问》
6分
儒家经典
《孟子·滕文公上》
《论语·述而》 6分
《论语·泰伯》
儒家经典பைடு நூலகம்
《论语·公冶长》
6分
儒家经典
《论语·述而》
@《创新设计》
考点 理解 评价

10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创新设计》
孔子主张恢复“礼”。认为“治国以礼”既要注重形式,又要注重精神实质。 他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把“不仁”视为礼崩乐 坏的主要原因。对失序之国,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正其位 次。孔子劝人“克己复礼”,把“复礼”看成是“归仁”的重要前提。孔子认为 君好礼则民亦好礼,人人以礼让为先,则国必治。
2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创新设计》
2.从命题形式来看:2017年以前,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对《论语》的考查题型涉 及填空题和简答题两种,且这两种题型具有固定化的趋势。自2017年始分值增 加1分,变为6分,体现出浙江卷对国学经典的重视。考查目标依旧涉及识记、 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赏析、评价、运用这几个方面,其中理解、分析、 概括和评价是考查的重点,考查能力趋向综合,这一点,将在2020年的高考卷 中延续下去。
3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创新设计》
(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

2022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之传统文化阅读

2022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重难点“之传统文化阅读
第二步:深入挖掘,评析结合。
浙江卷文化经典阅读共由两小题组成。第一道题侧重考查对所给语段思想内涵的理解和把握,题型有填空和简答两种,无论哪种题型,都要求答案要可注意以下几点:
(1)精思细想,深入挖掘。
所给语段大都是字约意丰,言简意赅,为此要深入文意内部,细致地思考、挖掘思想的要点及表达的层次。
【解题目】A组真题精练
【2021年】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论语·阳货》)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8.孔子和荀子认为“三年之丧”不能改变的理由有什么不同?(4分)
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题目。(6分)
材料一子夏为莒父①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材料二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战!”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粗译所给语段,尽量读懂其“字面意”。
积极调动以往积累的文言知识,大胆而灵活地迁移到文意的疏通上。语段后如有注释,一定要借助它们来读懂文意。
2.找出体现思想的核心词语。
读的是语意,抓的是思想。几乎任何语段,都有能体现其思想的核心词语(如“义”“孝”“德”“信”等),阅读时把这些词语拎出来,就能“纲举目张”。有的核心词语题干已给出,如“请简要概括孔子对‘自省’的看法”。题干中的“自省”就是语段中的核心词,以“自省”为中心去读语段,就容易多了。
C组巩固狂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15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22传统文化经典(浙江)(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22传统文化经典(浙江)(含答案解析)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22 传统文化经典(浙江)
(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

浩然,盛大流行之貌。

气,即所谓体之充者。

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

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 ”一句的注释。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经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抓住关键解释的句子“浩然,盛大流行之貌”不难答出“浩然之气”。

答案:浩然之气
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

(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经典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是对画线句子的理解,“盖惟”在这里没有实际意义,“夫”也是助词,无意义,“则”是那么的意思,“于”是对于的意思。

答案:①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

②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部分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高考体验PPT完整版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部分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高考体验PPT完整版
答案:德行 言语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 习课件 :第2部 分专题 三传统 文化经 典阅读 1高考 体验(共 24张PP T)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 习课件 :第2部 分专题 三传统 文化经 典阅读 1高考 体验(共 24张PP T)
(2)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 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 分)
5.(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 分)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 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 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 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 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 分) 答: 解析:这道题目检测了考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答案直接来自课文注解。《论 语》选读“克己复礼”章对“梦见周公”作了注释:“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 向往。周朝初年,因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相传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 被认为古代圣贤之一。”掌握了课本内容即可轻松得出答案。 答案:“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 习课件 :第2部 分专题 三传统 文化经 典阅读 1高考 体验(共 24张PP T)
2.(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6 分)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论语·述而》)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论语·泰伯》) 【注】 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②使:假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考点21 传统文化经典(浙江)
1. (2017·浙江卷·T21、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
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2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
区分,其中颜渊属于 ,子贡属于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背诵及理解能力。如果平时背诵过的,此题
基本无难度。没背诵过的,也可以根据颜渊和子贡的性格特点分析出。
答案:德行 言语
2.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
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概括。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文
本的翻译,按题干中的要求,把“与”字理解为连词“和”,题干中的第二个断句
即翻译成“我和你都比不上”,那么,意思就是把自己和子贡放在同等的位置上,
这既是对颜回的夸赞,也是对子贡的安慰和鼓励。第二段材料中,孔子同样是把
自己和颜回置于同列,是对颜回的勉励。结合题目要求,分析出孔子的教育技巧。
答案:①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
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
②善于勉励。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
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
- 2 -

附【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跟颜回,哪个人强些?”子贡回答说:“我吗?怎敢跟颜回比?
颜回呀,听到一件事能够知道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知道两件事。”孔子
说:“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是不如他。”
孔子对颜渊说:“有人任用,就施展抱负;没人任用,就退隐全身。只有我和
你能做到这样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