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经典篇目

合集下载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十部典籍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十部典籍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十部典籍1.《论语》《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编纂者,主要是乃仲弓,子游,子夏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并由子夏全文加以润色。

故汉儒曰:论语章句出于子夏。

2.《孟子》《孟子》“四书”之一。

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为孟子、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

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

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

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3.《大学》《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实际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讨论古代汉族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在宋代以前,《大学》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遂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为“四书”之一;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

4.《中庸》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重点在中、庸二字,中位于中间,不离两边,不走极端。

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何晏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中华传统美德诗词朗诵经典篇目

中华传统美德诗词朗诵经典篇目

[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中华经典诵读篇目中华经典诵读篇目篇(1):中华经典诗歌朗诵篇目《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汪国真如果不曾相逢也许心绪永远不会沉重如果真的失之交臂恐怕一生也不得轻松一个眼神便足以让心海掠过飓风在贫瘠的土地上更深地懂得风景一次远行便足以憔悴了一颗羸弱的心每望一眼秋水微澜便恨不得泪水盈盈死怎能不从容不迫爱又怎能无动于衷只要彼此爱过一次就是无憾的人生《茶的情诗》美·张错如果我是开水你是茶叶那么你的香郁必须依赖我的无味让你的干枯,柔柔的在我里面展开、舒散让我的浸润舒展你的容颜我必须热,甚至沸腾彼此才能相溶我们必须隐藏在水里相觑相缠一盏茶工夫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无论你怎样浮沉把持不定你终将缓缓地(噢,轻轻的)落下,攒聚在我最深处那时候,你最苦的一滴泪将是我最甘美的一口茶《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泰戈尔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就让我永远感到恨不相逢——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日子在世界的闹市中度过,我的双手捧着每日的赢利的时候,让我永远觉得我是一无所获——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坐在路边,疲乏喘息,当我在尘土中铺设卧具,让我永远记着前面还有悠悠的长路——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屋子装饰好了,箫笛吹起,欢笑声喧的时候,让我永远觉得我还没有请你光临——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初中诗词必背篇目34篇

初中诗词必背篇目34篇

初中诗词必背篇目34篇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学习阶段,背诵一些经典的诗词篇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下面介绍了初中阶段值得背诵的34篇经典诗词篇目。

篇目一:《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篇目二:《望月怀远》-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篇目三:《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篇目四:《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篇目五:《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篇目六:《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篇目七:《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篇目八:《江南逢李龟年》- 杨慎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篇目九:《题西林壁》-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篇目十:《宿建德江》- 王之涣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篇目十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杜甫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篇目十二:《悯农》-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篇目十三:《七步诗》- 曹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篇目十四:《饮中八仙歌》- 韦应物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篇目十五:《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篇目十六:《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篇目十七:《杂诗》- 骆宾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中国传统文化 精选篇目 (三年级上册)

中国传统文化 精选篇目   (三年级上册)

中国传统文化精选篇目(三年级上册)一、古诗类:1、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5、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9、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10、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二、古代词曲类1、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4、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5、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篇目3到6分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篇目3到6分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篇目3到6分钟1、木兰辞(《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明月皎夜光(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翻。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3、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5、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中华经典诵读篇目中华经典诵读篇目篇(1):中华经典诗歌朗诵篇目诗歌现代汉语释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大家知道有哪些诗歌呢《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汪国真如果不曾相逢也许心绪永远不会沉重如果真的失之交臂恐怕一生也不得轻松一个眼神便足以让心海掠过飓风在贫瘠的土地上更深地懂得风景一次远行便足以憔悴了一颗羸弱的心每望一眼秋水微澜便恨不得泪水盈盈死怎能不从容不迫爱又怎能无动于衷只要彼此爱过一次就是无憾的人生《茶的情诗》美·张错如果我是开水你是茶叶那么你的香郁必须依赖我的无味让你的干枯,柔柔的在我里面展开、舒散让我的浸润舒展你的容颜我必须热,甚至沸腾彼此才能相溶我们必须隐藏在水里相觑相缠一盏茶工夫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无论你怎样浮沉把持不定你终将缓缓地(噢,轻轻的)落下,攒聚在我最深处那时候,你最苦的一滴泪将是我最甘美的一口茶《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泰戈尔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就让我永远感到恨不相逢——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日子在世界的闹市中度过,我的双手捧着每日的赢利的时候,让我永远觉得我是一无所获——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坐在路边,疲乏喘息,当我在尘土中铺设卧具,让我永远记着前面还有悠悠的长路——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屋子装饰好了,箫笛吹起,欢笑声喧的时候,让我永远觉得我还没有请你光临——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关于小学语文部编版课本中的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关于小学语文部编版课本中的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关于小学语文部编版课本中的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不要觉得上小学还早就不关注哦!现在正是打好基础的时间呢!
部编版语文教材在后更加重视传统文化了,不止篇目增加了,而且古诗文的题材更更加多样。

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比重。

[玫瑰]接下来给大家稍微讲一下新的部编版课本中传统文化的部分吧!
古诗数量增加
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共编排了132篇古诗文,约占总篇目数的30%。

其中,
古诗词115首、文言文17篇。

国学经典收录到课本中!
还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蒙学读物中,选取符合当今时代特点、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

比如一年级上册识字-第5课学的对韵歌,实际上就是《声律启蒙》的内容,一年
级下册识字-第8课就学了《三字经》的节选。

二年级开始学成语!
二年级上册的课本里面就学了【坐井观天】和【狐假虎威】的成语,[炸弹]二年级
下册课本就要学【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篇目增加的幅度让人瞠目,重点抓传统文化篇目的背诵与理解。

学龄前是孩子相对空闲的阶段,这个时候有大量时间去引导孩子,培养兴趣。

还有就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语文是无法速成的,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特别是文言文,古诗词这种文学素养的提高,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山水训五则中华传统文化阅读篇目

山水训五则中华传统文化阅读篇目

山水训五则中华传统文化阅读篇目山水训,“山欲高,烟霞锁其腰;水欲远,掩映断其派”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派,则远矣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

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

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

直以太平盛日,君亲之心两隆,苟洁一身,出处节义斯系。

岂仁人高蹈远引,为离世绝俗之行,而必与箕、颖埒素、黄绮同芳哉?白驹之诗,紫芝之咏,皆不得已而长往者也。

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

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之本意也。

不此之主,而轻心临之,岂不芜杂神观,溷浊清风也哉!君子为什么喜爱山水呢?置身于园林、丘壑,他们可以拥有淡泊名利的心境;游走于泉水、山石,他们可以不受约束地长啸放歌;隐逸于渔夫、樵夫,他们可以过着舒适的生活;看着猿鹤飞舞、啼鸣,他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亲近。

世人常厌恶像缰锁一样的生活,羡慕从未见过的烟霞中的仙圣。

太平盛世里,人们忠孝之心很盛,若固守自身的高洁,则出仕的忠义和隐逸的节操,难以两全。

难道说,人们若想远离尘嚣去过隐居的生活,就必须像许由、巢父、夏黄公、绮里季那样隐逸吗?《白驹》、《紫芝》这样的诗歌,不过是无可奈何之人的吟唱。

既然如此,那么归隐林泉、得道成仙的想法,岂不是只能在梦中出现,无法实现?如今出现了山水画的高手,能让足不出门的人们看尽山泉丘壑,猿啼鸟鸣之声也仿佛就在耳边。

这真是大快人意,实获我心!这就是世人重视山水画创作的本意所在。

如不以此为宗旨,而轻蔑对待,就歪曲了画家高洁的情志,污浊了自然的清风!画山水有体:铺舒为宏图而无余;消缩为小景而不少。

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

山水,大物也。

人之看者,须远而观之,方见得一障山川之形势气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篇目宋尚宫女论语 (1)朱子家训 (5)弟子规 (6)《太上感应篇》 (7)宋尚宫女论语宋若昭•贝州人•世以儒闻。

父棻•好学•生五女。

若华•若昭•若伦•若宪•若荀•皆慧美能文。

若昭文词高洁•不愿归人•欲以文学名世。

若华著女论语•若昭申释之。

唐贞元中•诏入禁中。

试文章•论经史•俱称旨。

若昭以曹大家自许。

帝嘉其志•称为女学士。

拜内职•官尚宫•掌六宫文学•兼教诸皇子公主•皆事之以师礼。

号曰宫师。

立身章第一凡为女子。

先学立身。

立身之法。

惟务清贞。

清则身洁。

贞则身荣。

行莫回头。

语莫掀唇。

坐莫动膝。

立莫摇裙。

喜莫大笑。

怒莫高声。

内外各处。

男女异群。

莫窥外壁。

莫出外庭。

男非眷属。

莫与通名。

女非善淑。

莫与相亲。

立身端正。

方可为人。

学作章第二凡为女子。

须学女工。

纫麻缉苎。

粗细不同。

车机纺织。

切勿匆匆。

看蚕煮茧。

晓夜相从。

采桑摘柘。

看雨占风。

滓湿即替。

寒冷须烘。

取叶饲食。

必得其中。

取丝经纬。

丈疋成工。

轻纱下轴。

细布入筒。

绸绢苎葛。

织造重重。

亦可货卖。

亦可自缝。

刺鞋作袜。

引线绣绒。

缝联补缀。

百事皆通。

能依此语。

寒冷从容。

衣不愁破。

家不愁穷。

莫学懒妇。

积小痴慵。

不贪女务。

不计春冬。

针线粗率。

为人所攻。

嫁为人妇。

耻辱门风。

衣裳破损。

牵西遮东。

遭人指点。

耻笑乡中。

奉劝女子。

听取言终。

学礼章第三凡为女子。

当知礼数。

女客相过。

安排坐具。

整顿衣裳。

轻行缓步。

敛手低声。

请过庭户。

问候通时。

从头称叙。

答问殷勤。

轻言细语。

备办茶汤。

迎来递去。

莫学他人。

抬身不顾。

接见依稀。

有相欺侮。

如到人家。

当知女务。

相见传茶。

即通事故。

说罢起身。

再三辞去。

主若相留。

礼筵待遇。

酒略沾唇。

食无刈筯。

退盏辞壶。

过承推拒。

莫学他人。

呼汤呷醋。

醉后颠狂。

招人怨恶。

当在家庭。

少游道路。

生面相逢。

低头看顾。

莫学他人。

不知朝暮。

走遍乡村。

说三道四。

引惹恶声。

多招骂怒。

辱贱门风。

连累父母。

损破自身。

供他笑具。

如此之人。

有如犬鼠。

早起章第四凡为女子。

习以为常。

五更鸡唱。

起着衣裳。

盥漱已了。

随意梳妆。

拣柴烧火。

早下厨房。

摩锅洗镬。

煮水煎汤。

随家丰俭。

蒸煮食尝。

安排蔬菜。

炮豉舂姜。

随时下料。

甜淡馨香。

整齐碗碟。

铺设分张。

三餐饱食。

朝暮相当。

莫学懒妇。

不解思量。

日高三丈。

犹未离床。

起来已宴。

却是惭惶。

未曾梳洗。

突入厨房。

容颜龌龊。

手脚慌忙。

煎茶煮饭。

不及时常。

又有一等。

餔餟争尝。

未曾炮馔。

先已偷藏。

丑呈乡里。

辱及爷娘。

被人传说。

岂不羞惶。

事父母章第五女子在堂。

敬重爹娘。

每朝早起。

先问安康。

寒则烘火。

热则扇凉。

饥则进食。

渴则进汤。

父母检责。

不得慌忙。

近前听取。

早夜思量。

若有不是。

改过从长。

父母言语。

莫作寻常。

遵依教训。

不可强梁。

若有不谙。

细问无妨。

父母年老。

朝夕忧惶。

补联鞋袜。

做造衣裳。

四时八节。

孝养相当。

父母有疾。

身莫离床。

衣不解带。

汤药亲尝。

祷告神祇。

保佑安康。

设有不幸。

大数身亡。

痛入骨髓。

哭断肝肠。

劬劳罔极。

恩德难忘。

衣裳装殓。

持服居丧。

安埋设祭。

礼拜家堂。

逢周遇忌。

血泪汪汪。

莫学忤逆。

不敬爹娘。

才出一语。

使气昂昂。

需索陪送。

争竞衣装。

父母不幸。

说短论长。

搜求财帛。

不顾哀丧。

如此妇人。

狗彘豺狼。

事舅姑章第六阿翁阿姑。

夫家之主。

既入他门。

合称新妇。

供承看养。

如同父母。

敬事阿翁。

形容不睹。

不敢随行。

不敢对语。

如有使令。

听其嘱咐。

姑坐则立。

使令便去。

早起开门。

莫令惊忤。

洒扫庭堂。

洗濯巾布。

齿药肥皂。

温凉得所。

退步阶前。

待其浣洗。

万福一声。

即时退步。

整办茶盘。

安排匙筯。

香洁茶汤。

小心敬递。

饭则软蒸。

肉则熟煮。

自古老人。

齿牙疏蛀。

茶水羹汤。

莫教虚度。

夜晚更深。

将归睡处。

安置相辞。

方回房户。

日日一般。

朝朝相似。

传教庭帏。

人称贤妇。

莫学他人。

跳梁可恶。

咆哮尊长。

说辛道苦。

呼唤不来。

饥寒不顾。

如此之人。

号为恶妇。

天地不容。

雷霆震怒。

责罚加身。

悔之无路。

事夫章第七女子出嫁。

夫主为亲。

前生缘分。

今世婚姻。

将夫比天。

其义匪轻。

夫刚妻柔。

恩爱相因。

居家相待。

敬重如宾。

夫有言语。

侧耳详听。

夫有恶事。

劝谏谆谆。

莫学愚妇。

惹祸临身。

夫若出外。

须记途程。

黄昏未返。

瞻望相寻。

停灯温饭。

等候敲门。

莫学懒妇。

先自安身。

夫如有病。

终日劳心。

多方问药。

遍处求神。

百般治疗。

愿得长生。

莫学蠢妇。

全不忧心。

夫若发怒。

不可生嗔。

退身相让。

忍气低声。

莫学泼妇。

斗闹频频。

粗丝细葛。

熨贴缝纫。

莫教寒冷。

冻损夫身。

家常茶饭。

供待殷勤。

莫教饥渴。

瘦瘠苦辛。

同甘同苦。

同富同贫。

死同葬穴。

生共衣衾。

能依此语。

和乐瑟琴。

如此之女。

贤德声闻。

训男女章第八大抵人家。

皆有男女。

年已长成。

教之有序。

训诲之权。

亦在于母。

男入书堂。

请延师傅。

习学礼仪。

吟诗作赋。

尊敬师儒。

束修酒脯。

女处闺门。

少令出户。

唤来便来。

唤去便去。

稍有不从。

当加叱怒。

朝暮训诲。

各勤事务。

扫地烧香。

纫麻缉苎。

若在人前。

教他礼数。

莫纵娇痴。

恐他啼怒。

莫纵跳梁。

恐他轻侮。

莫纵歌词。

恐他淫污。

莫纵游行。

恐他恶事。

堪笑今人。

不能为主。

男不知书。

听其弄齿。

斗闹贪杯。

讴歌习舞。

官府不忧。

家乡不顾。

女不知礼。

强梁言语。

不识尊卑。

不能针指。

辱及尊亲。

有玷父母。

如此之人。

养猪养鼠。

营家章第九营家之女。

惟俭惟勤。

勤则家起。

懒则家倾。

俭则家富。

奢则家贫。

凡为女子。

不可因循。

一生之计。

惟在于勤。

一年之计。

惟在于春。

一日之计。

惟在于寅。

奉箕拥帚。

洒扫灰尘。

撮除邋遢。

洁静幽清。

眼前爽利。

家宅光明。

莫教秽污。

有玷门庭。

耕田下种。

莫怨辛勤。

炊羹造饭。

馈送频频。

莫教迟慢。

有误工程。

积糠聚屑。

喂养孳牲。

呼归放去。

检点搜寻。

莫教失落。

扰乱四邻。

夫有钱米。

收拾经营。

夫有酒物。

存积留停。

迎宾待客。

不可偷侵。

大富由命。

小富由勤。

禾麻菽麦。

成栈成囷。

油盐椒豉。

盎瓮装盛。

猪鸡鹅鸭。

成队成群。

四时八节。

免得营营。

酒浆食馔。

各有余盈。

夫妇享福。

欢笑欣欣。

待客章第十大抵人家。

皆有宾主。

滚涤壶瓶。

抹光橐子。

准备人来。

点汤递水。

退立堂后。

听夫言语。

细语商量。

杀鸡为黍。

五味调和。

菜蔬齐楚。

茶酒清香。

有光门户。

红日含山。

晚留居住。

点烛擎灯。

安排卧具。

钦敬相承。

温凉得理。

次晓相看。

客如辞去。

酒饭殷勤。

一切周至。

夫喜能家。

客称晓事。

莫学他人。

不持家务。

客来无汤。

慌忙失措。

夫若留人。

妻怀嗔怒。

有筯无匙。

有盐无醋。

打男骂女。

争啜争哺。

夫受惭惶。

客怀羞惧。

有客到门。

无人在户。

须遣家童。

问其来处。

当见则见。

不见则避。

敬待茶汤。

莫缺礼数。

记其姓名。

询其事务。

等得夫归。

即当说诉。

奉劝后人。

切依规度。

和柔章第十一处家之法。

妇女须能。

以和为贵。

孝顺为尊。

翁姑嗔责。

曾如不曾。

上房下户。

子侄宜亲。

是非休习。

长短休争。

从来家丑。

不可外闻。

东邻西舍。

礼数周全。

往来动问。

款曲盘旋。

一茶一水。

笑语忻然。

当说则说。

当行则行。

闲是闲非。

不入我门。

莫学愚妇。

不问根源。

秽言污语。

触突尊贤。

奉劝女子。

量后思前。

守节章第十二古来贤妇。

九烈三贞。

名标青史。

传到如今。

后生宜学。

勿曰难行。

第一贞节。

神鬼皆钦。

有女在室。

莫出闬庭。

有客在户。

莫露声音。

不谈私语。

不听淫音。

黄昏来往。

秉烛掌灯。

暗中出入。

非女之经。

一行有失。

百行无成。

夫妻结发。

义重千金。

若有不幸。

中路先倾。

三年重服。

守志坚心。

保家持业。

整顿坟茔。

殷勤训子。

存殁光荣。

此篇论语。

内范仪刑。

后人依此。

女德昭明。

幼年切记。

不可朦胧。

若依此言。

享福无穷。

——恭录自《五种遗规•教女遗规》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1]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其它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弟子规《太上感应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太上感应篇原文: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此为总论)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其他各神亦然。

凡人若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以下是神或凡人一些约定熟成的思维方式: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从善思维方式和表现: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积德累功,慈心于物。

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矜孤恤寡,敬老怀幼。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

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遏恶扬善,推多取少。

受辱不怨,受宠若惊。

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

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

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从恶思维方式和表现: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

以恶为能,忍作残害。

阴贼良善,暗侮君亲。

慢其先生,叛其所事。

诳诸无识,谤诸同学。

虚诬诈伪,攻讦宗亲。

刚强不仁,狠戾自用。

是非不当,向背乖宜。

虐下取功,谄上希旨。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轻蔑天民,扰乱国政。

赏及非义,刑及无辜。

杀人取财,倾人取位。

诛降戮服,贬正排贤。

凌孤逼寡,弃法受赂。

以直为曲,以曲为直。

入轻为重,见杀加怒。

知过不改,见善不为。

自罪引他,壅塞方术。

讪谤圣贤,侵凌道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