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篇目

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篇目

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篇目1. “《三字经》呀,那可太有意思啦!”就像每天早上妈妈叫我起床,“宝贝,起床啦!”然后我就会迷迷糊糊地回答:“再睡会儿嘛。

”《三字经》里好多句子就像妈妈的话一样,教我要善良、要努力。

比如“人之初,性本善”,这就好像妈妈说要对人友好呀。

2. “《弟子规》,那可是规范我们行为的好帮手呢!”就好比我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我说:“我们要遵守规则哦!”小伙伴也点头说:“对呀对呀。

”《弟子规》里说的“首孝悌,次谨信”,不就是告诉我们要先孝敬长辈,然后做事要谨慎诚信嘛,这多重要呀!3. “哇,《论语》真的好厉害呀!”就像在学校里老师教导我们知识,会说:“同学们要认真听哦。

”我们就会乖乖地回应。

《论语》里孔子说的那些话,就如同老师的教导,“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就是告诉我们学习要经常复习才快乐嘛。

4. “《千字文》啊,那可是一篇了不起的文章!”仿佛我看到漂亮的花朵会惊叹:“哇,好漂亮呀!”《千字文》里丰富的内容,就像那五彩斑斓的花朵一样吸引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多神奇呀!5. “《大学》,这可是蕴含着大道理呢!”就好像我遇到难题会问爸爸:“这该怎么办呀?”爸爸会耐心解答。

《大学》里讲的那些道理,就如同爸爸的解答,“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告诉我们要弘扬美好的品德呀。

6. “《中庸》,听着就很特别呀!”就像我和朋友讨论喜欢的东西,我说:“这个我好喜欢呀!”朋友也说:“我也是。

”《中庸》里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不就像在说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嘛。

7. “《孟子》,里面的故事可精彩啦!”就像我们围坐在一起听故事,有人说:“快开始讲吧!”然后精彩的故事就开始了。

《孟子》里那些关于仁义的故事,就好像一个个精彩的冒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多有意义呀。

8. “《诗经》,那可是古老又美丽的诗篇呀!”仿佛我看到美丽的风景会忍不住赞叹:“哇,好美呀!”《诗经》里的诗句,就像那美丽的风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多有韵味呀。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方村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学校自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坚定不移地抓好这项工作。

本学期,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使经典诵读课程化,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

同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

学校定期组织专人进行诵读检查,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

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升旗仪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明确不学诗,无以言,小学生,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

学校开展的有关活动通过全课程教育网及时报道,扩大影响。

二、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1、明确活动目标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经典诵读课程化,确保诵读时间。

本学期,我校根据上级的安排,利用每天上午上课前10分钟和每天下午上课前1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学校有专人检查,确保诵读时间。

3、开展活动,坚持小型多样。

本学期,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组织班级诵读比赛,及时评价;每周让学生和教师硬笔书法练习诵读名句,选出了优秀的作品在报栏中进行展示;所有班级还将诵读内容与学科课程相融合,教师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利用下午大课间引领孩子们在玩乐中诵读经典,从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读的方法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真正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收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唐诗宋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大纲(朱

唐诗宋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大纲(朱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大纲(朱《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大纲开发商:朱:教学目标:名六年级学生教材:《三字经》《小学生必读古诗70首》一、课程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经典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是根据我校的优良传统和优势,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和选择适合学生的《中国古代诗歌经典阅读》校本课程。

二、课程背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

从《诗经》到百家古书,到唐诗宋词元曲,其知识面之广,气度之丰富,修辞之精,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比拟的。

中国几千年积淀沉淀的古典诗词散文,在思想内容上充满了灿烂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史也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史。

它闪耀的民族精神铸就了中国文化的灵魂和道德的根基,对古人和后人都没有产生动摇的力量。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能够一脉相承,而正是这种蕴含了几千年的伟大凝聚力和民族自尊自信精神,把中华民族的巨人葛从惊涛骇浪中一次次推向前进。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研究成为西方的一项突出研究。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古代文化是美丽的,它蕴含着无与伦比的巨大力量,它将在未来的世界中做出更加杰出的贡献。

1988年,来自世界各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法国巴黎,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提到了:“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30年前的中国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然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弊端,特别强调技能灌输、功利和考试,以至于在世界文化信息的冲击下,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继承。

没有开发,也没有发扬光大。

一个民族的强大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来团结。

在迈向新世界的过程中,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根基,就会出现偏差。

为了让古代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通俗的诗词惠泽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气质,改变学生的气质,滋养学生的人生。

我校开展了“背诵时代美文,弘扬传统文化,做一个青年绅士”的中国古典古诗阅读工程实施活动,选编了流行的《三《人物志》《弟子规》,唐宋诗词100首,文笔优美,寓意深刻,供师生阅读。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五篇模版)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五篇模版)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五篇模版)第一篇: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一)经部选篇1.《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 2.《礼记·中庸》选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二)史部选篇3.《史记·鹖冠子》选段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 魏文王曰:“可得闻邪?”扁鹊曰: “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

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

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 4.《山海经·南山经》选段南山经之首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

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三)子部选篇5.《孟子·公孙丑下》选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至6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4至6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4至6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

回乡偶书年代: 唐作者: 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作者:张可久《清江引》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二、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近思录》南宋朱熹君子之遇险阻必自省于身,有失而致之乎,有所未善则改之;无歉于心则加勉,乃自修其德也。

《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学堂歌》清.张之洞辟中国,始三皇,皇帝尧舜垂衣裳。

洪水平,五伦讲,黎民于变愚变良。

稼穑教,礼乐匡,夏忠商质周文章。

《周易.贲卦》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唐律名例疏议释义》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欲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

《左传.定公十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唐.孔颖达疏夏,大也,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一也。

四、友朋情《义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赠范晔诗》南北朝.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中华传统文化名篇诵读篇目

中华传统文化名篇诵读篇目

中华传统文化名篇诵读篇目中华传统文化名篇诵读篇目一、基本篇目(120篇)1 上善若水《道德经(第八章)》2 关雎《诗经》3 蒹葭《诗经》4 大道之行也《礼记》5 大学(大学之道)三纲八目《礼记》6 《论语》六则(1)“温故而知新”(《为政》)(2)“学而不思则罔”(《子罕》)(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卫灵公》)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8 鱼我所欲也《孟子》9 逍遥游(节选)庄子10 离骚(节选)屈原11 劝学荀况12 伯牙鼓琴《列子》13 愚公移山《列子》14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15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16 长歌行汉乐府17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18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19 短歌行曹操20 观沧海曹操21 赠从弟(其二)刘桢22 戒子书诸葛亮23 陈情表李密24 兰亭集序王羲之25 归园田居陶渊明26 饮酒(其五)陶渊明27 木兰诗北朝民歌28 敕勒歌北朝民歌29 与朱元思书吴均30 三峡郦道元3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32 滕王阁序王勃33 山居秋暝王维34 杂诗(君自故乡来)王维35 过故人庄孟浩然3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37 黄鹤楼崔颢38 行路难李白39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李白40 将进酒李白41 春望杜甫42 登高杜甫43 望岳杜甫4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4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46 芙蓉楼送辛渐(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47 游子吟孟郊48 师说韩愈49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50 次北固山下王湾51 小石潭记柳宗元52 琵琶行(节选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53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54 乌衣巷刘禹锡55 陋室铭刘禹锡56 锦瑟李商隐57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58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59 阿房宫赋杜牧60 商山早行温庭筠61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62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63 秋声赋欧阳修64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欧阳修65 醉翁亭记欧阳修66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67 雨霖铃柳永68 岳阳楼记范仲淹69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70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7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72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73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7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75 赤壁赋苏轼76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77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78 鹊桥仙秦观79 爱莲说周敦颐80 苏幕遮周邦彦81 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82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83 满江红岳飞84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85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86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87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88 书愤陆游89 钗头凤陆游90 卜算子咏梅陆游91 正气歌文天祥92 过零丁洋文天祥93 虞美人蒋捷9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95 天净沙秋白朴96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97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98 临江仙杨慎99 满井游记袁宏道100 项脊轩志归有光101 湖心亭看雪张岱102 增广贤文(节选) 《增广贤文》103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104 黄生借书说袁枚105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林则徐106 少年中国说(节选)梁启超107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秋瑾108 与妻书林觉民109 送别李叔同110 野草题记鲁迅111 自嘲鲁迅112 白杨礼赞茅盾113 匆匆朱自清114 背影朱自清115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116 自立歌陶行知117 我爱这土地艾青118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119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20 黄河颂光未然二、拓展篇目(80篇)1 为无为《道德经(第六十三章)》2 氓《诗经》3 子衿《诗经》4 桃夭《诗经》5 博学《礼记·中庸》6 教学相长《礼记·学记》7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8 庖丁解牛庄子9 橘颂屈原10 国殇屈原11 上邪汉乐府12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13 陌上桑汉乐府14 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15 北方有佳人李延年16 龟虽寿曹操17 白马篇曹植18 桃花源记陶渊明19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20 西洲曲南朝民歌21 隆中对陈寿22 使至塞上王维23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4 渡荆门送别李白25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26 石壕吏杜甫27 新婚别杜甫28 蜀相杜甫2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30 燕歌行(并序)高适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 卖炭翁白居易33 长恨歌白居易34 劝学孟郊35 旅宿杜牧36 菩萨蛮韦庄37 商山早行温庭筠38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李煜39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 李煜40 伤仲永王安石41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42 望海潮柳永43 八声甘州仙吕调柳永44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45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46 定风波苏轼47 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黄庭坚48 鲁山山行梅尧臣49 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50 满庭芳秦观5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52 熟读精思朱熹53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54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55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56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57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58 病起书怀陆游59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60 青玉案贺铸61 扬州慢姜夔62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63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64 长亭送别(元杂剧《西厢记》)王实甫65 问说刘开66 赠梁任父同年黄遵宪67 为学彭端淑68 过虎门林则徐69 风筝鲁迅70 我的母亲老舍71 再别康桥徐志摩72 黎明的通知艾青73 念奴娇昆仑毛泽东74 沁园春雪毛泽东75 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76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77 乡土情结柯灵78 祖国山川颂黄药眠79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80 致橡树舒婷。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通用7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1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教材,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

诵读中华经典美文,是孩子们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捷径。

让孩子们从小扎根在自己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体现。

为了切实有效的在各年级全面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特制定方案如下:一、活动主题:诵读经典名著、打好人生底色,弘扬传统文塑造美好心灵。

二、活动对象:全校学生三、活动时间:20XX年5月------20XX年6月四、活动形式:1、熟读成诵,快乐积累。

国学经典是高度浓缩又相互关联的智能思想体系,包括大量对人生、世界、乃至神秘宇宙的智能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实深远的生命体验。

当然,经典跨越历史的长河,毕竟与现代社会相隔久远,难免存在一些糟粕。

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去了解,去学习。

诵读,强调“口诵心惟”。

“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心、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

语言正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实施快乐学习法。

教师引导学生慢读、快读、熟读、诵读之历程,让学生在默读、轻声读、分组读、齐读,轮读、示范读、听读等多种形式中水到渠成地熟读成诵。

3、营造氛围,让校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

班级精选古诗文、名言警句布置楼道、橱窗。

在校园广播、橱窗、板报等媒介开辟国学经典诵读专栏,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

4、教师指导:⑴语文教师:负责主要任务,多作指导;所谓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对于一些典故,教师适当作一些指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五年级下册(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五年级下册(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五年级下册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邶风·柏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辞达而已矣。

《论语·卫灵公》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宋人之绣……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

——董其昌《筠轩清秘录》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深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雅意,自有言所不得尽其妙者,事事皆然。

——王羲之《自论书》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苏轼《东坡题跋·论书》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礼记·学记》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不苟》仁人无敌于天下。

《孟子·尽心下》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孟子·离娄上》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

《礼记·乐记》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礼记·礼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中庸》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

《尔雅·释天》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

《尔雅·释天》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淮南子·说山训》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名句整理
1、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2、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3、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励。

-----《三字经》
这几句已经给孩子解释了意思背起来应该不难。

4、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只要是人都要相爱。

头顶上的是同一个天脚下托的是同一个地。

5、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才能出众的人威望自然就大。

人们佩服他并不是由于他说话的声音大。

6、勿谗富勿骄贫。

勿厌故勿喜新。

不要巴结富人不要看不起穷人。

不要讨厌故友不要只喜欢新朋友。

7、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如果能亲近仁德的人就会有很多的好处道德就会一天天增进错过就会一天天的减少。

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

现用以说明要成就大业必须立足于当前脚踏实地干下去。

----------《老子》
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能钻进老虎窝怎么能得到小老虎。

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重大成就。

-------《后汉书》10、凡事预则立无欲则废。

凡是有预见就能成功没有预见就要失败。

---------《礼记》
11、知无不言言无不行。

知道的内容没有不说的说出来的话没
有不去做的。

这就是说要毫不隐瞒的说出自己的话并坚持言行一致。

---------宋.苏轼
1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作为一个学者应该是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求学的人应尽心尽力不知疲倦。

--------《论语》
13、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可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礼记》
1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通过学习才会发现自己很多事物不懂通过教学才会发现自己知识贫乏。

------《礼记》1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知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冥思苦想但徒劳无益还不如用心学习片刻有所得。

-------《荀子》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去的时间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的流去。

劝告人们要珍惜光阴抓紧工作。

---------《论语》
17、少而不学长无能也。

少壮时不好好学习长大就没有本领。

--------《孔子家语》
18、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少年时多受点辛苦是关系到一辈子的事千万不要偷懒而虚度一寸光阴。

-------唐.杜荀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