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与私有化

合集下载

新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主张

新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主张

新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主张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在国际经济政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新世纪以来,它的主张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它是一种哲学,一种经济层面的哲学,但从一些特殊角度来说它也是一种政治主张。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西方经济自由主义主张反对国家对于国内经济的干预,提倡市场机制。

而新自由主义正是对经济自由主义的一种另类复苏形式,并且成功的引领了当今英国资产阶级的主要思想!新自由主义的成功,除了是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英国经济形势的需要,还由于其自身独有的优越性,它的宣扬资本主义和市场自由的普遍性,反对社会主义,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新自由主义是一个包括众多学派的思想和理论体系。

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

而广义上的新自由主义除了以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学派外还包括以费里德曼代表的货币学派,以卢卡斯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和以拉弗费尔德斯坦为代表的供给学派等等。

但每个学派的主要思想都包括市场是完全自由的竞争倡导个人主义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崇拜”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私有化等不得不说的是新自由主义学派在提出自己观点时,或多或少也触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缺陷。

但从整体上说,新自由主义经济流派只描述经济现象及其表面联系,不可能、不愿意也不敢去触及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

新自由主义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思想,并走向极端,大力宣扬“三化”。

一是“自由化”。

认为自由是效率的前提,“若要让社会裹足不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给所有的人都强加一个标准”。

二是私有化。

在他们看来,私有制是人们“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从而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

三是市场化。

认为离开了市场就谈不上经济,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

在政治方面,新自由主义特别强调和坚持三个“否定”。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引言经济体制改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现有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和调整的过程。

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基本框架,包括产权制度、市场机制、政府政策等方面。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市场化、私有化、去行政化等,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国民福利。

经济体制改革通常是由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挑战推动的。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显示出许多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许多国家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实现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主要内容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市场化改革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价格市场化:取消或放开价格管制,允许市场调节价格,以实现供需平衡和资源的高效配置。

2.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保护私有产权,鼓励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3.竞争政策:加强反垄断和反竞争行为的监管,促进市场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

4.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和服务水平,支持经济发展。

去行政化改革去行政化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的目的是减少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干预和管理,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去行政化改革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职能转变:由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平竞争环境,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2.行政审批改革:简化和优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3.政府权力下放:推进政府权力下放,将更多的决策权交给市场和企业,减少政府的干预。

私有化改革私有化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的目的是减少政府在经济中的直接经营和管理,扩大私有部门的比重,促进市场化改革。

私有化改革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国有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引入民间资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市场经济带来了私有化,私有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消弱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市场经济带来了私有化,私有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消弱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1、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进行了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带来了私有化,私有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消弱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这样一种观点,你是如何认识的,对于市场经济的优势和不足,又应当怎样解决?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基础。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能搞私有化,也不能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与结构决定的。

对于这个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

任何的动摇与偏离,都会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歧途。

从市场经济的起源和发展来看,它一直是与私有制相结合的,但不能由此推出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实行私有化的结论。

首先,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来看,公有制是在私有制之后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所有制关系,符合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主要手段,社会分工的固定化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不同产业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实现,还需要通过市场平等交换来进行。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践已经证明,在公有制基础上完全可以发展市场经济,从而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财产组织方式和资源配置机制,与运行其中的社会制度是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资本主义可以依托市场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主义也可以凭借它实现财富的积累与共同富裕。

那种认为只有私有制才能提高经济效率的观点,既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历史缺陷,也没有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包容多样化生产力及其表现形式的优越性。

生产越是社会化,生产资料就越是不能实行私人占有,这是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

从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来看,我国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实行私有化。

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根本要求就是通过发挥公有制的主导作用,有效地弥补市场缺陷,创造出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生产效率。

西方民主政治视野下大众媒介的功能异化及后果-精品文档资料

西方民主政治视野下大众媒介的功能异化及后果-精品文档资料

西方民主政治视野下大众媒介的功能异化及后果-精品文档资料西方民主政治视野下大众媒介的功能异化及后果大众媒介伊始曾经被认为是西方宪政民主的一个重要基石,是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的重要实现途径,而保持相对独立性是其发挥民主功能的前提和关键,私有化是大众媒介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必然逻辑。

正如美国学者基恩所说的那样:“市场竞争是实现报刊和广播电视自由不受政府干预的关键条件……自由竞争可以确保意见市场的形成。

”而且,传媒的自由竞争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成本、促进服务,能够更好地与公众的口味相吻合,还能带来竞争之后多元化选择的好处,而政治官僚控制下的媒体却做不到这一点。

“公共服务性广播的原则是趋炎附势的,它为少数人谋利益,其基础是泛商业化的偏见,它窒息了个人的需求,其结果是不能充分利用频谱,从而导致节目贫乏。

官僚制下的公共媒介制作节目,并不注重质量,只是对节目以及节目的时间安排不厌其烦地反复审查。

一旦有不合意之处,便动用去哪里硬性撕破契约。

同时,对公共服务性媒介消费者的选择进行了系统而任意的审查,威胁着表达自由。

”所以,解除规则、自由竞争被认为是西方民主政治中大众媒介功能发挥的前提和保障。

但是,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其反面,媒介的私有化和市场化,虽然在表面上获得了相对于政治权力的独立性,但其结果却难逃市场化、商业化控制的宿命。

在自由主义政策的指导下和市场竞争的法则驱动下,媒介逐步由多元化格局走向了并购、重组,最终形成了寡头化垄断的局面,其后果是媒介成了市场和寡头集团的傀儡,成了几个寡头集团分权逐利的工具,客观性和独立性越来越受到质疑,正朝碎片化、戏剧化、庸俗化、形式化方向发展,被沦为“企业盈利压力、政治谎言和公众低级趣味共同作用下的难以理解混乱的产物”。

同时,也间接导致了民主由公共性走向消费娱乐性,政治参与低下,政治效能感下降,政治民主越来越走向形式化等。

可以看出,大众媒介的私有化并不必然带来民主的结果,相反,市场化的过度竞争导致了大众传媒背离自由主义新闻的根本原则,逐渐偏离其正常轨道,造成了大众媒介的功能异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危及了民主本身。

市场化与私有化

市场化与私有化

市场化与私有化——卢麒元对厉以宁和吴敬琏的深刻批判陈思进发布于2015年6月2日05:47没有足够的哲学功底,就不要妄言经济学逻辑。

妄言经济学逻辑,不仅仅会犯教条主义错误,还有可能导致人民的苦难和国家的灾难。

吴敬琏先生和厉以宁先生,被捧为中国经济学界的泰山北斗,且为历届中国政府所倚重,他们的经济学逻辑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

然而,单纯就经济学水平而言,此二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哲学讲究辩证,经济学判断从来都是相对的,或者说经济学没有绝对是非标准。

再深入一步,经济学研究的着眼点是度的问题,也就是所谓边际效用问题。

任何事情都存在局限性,正所谓过犹不及。

吴先生和厉先生走极端了。

吴敬琏先生推崇市场化。

笔者阅读过吴先生的大部分经济学著作。

老实说,吴先生的学问尚欠周严。

吴先生的研究欠缺两样东西:第一,市场化效能的外部约束条件;第二,市场化效能的边际确定与控制。

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第一,越是好的市场,越需要有效的行政干预;第二,市场是一个有限概念,过度市场化一定酿成灾难,必须确定市场化的绝对边界和效用边际,必须通过制度和政策实施有效地控制。

换句话说,建立市场的同时,必须完善实施管理控制的制度和手段。

否则,真理向前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吴先生及其弟子门生对推动中国市场化有贡献。

但是,那种近乎宗教信仰的市场化理论,严重误导了中国政府对改革方向的认知。

他们对于中国畸形的市场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要建立真正的市场,而不应该是建立“赌场”,更不应该是建立“屠宰场”。

厉以宁先生推崇私有化。

笔者阅读过厉先生的大部分经济学著作。

老实说,厉先生的学问不仅仅欠缺周严,还存在严重的道德缺失。

厉先生对股份制情有独钟。

很遗憾,厉先生却没有搞清楚公有制、股份制与私有制之间的关系。

厉先生戮力推行的其实不是真正的股份制,而是狭义私有制。

严格意义上的股份制,本质上是公有制的一种模式。

厉先生所倡导的畸形股份制改革,是将国有资产通过违宪和违法的方式转变成为私有财产。

什么是私有化?

什么是私有化?

什么是私有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私有化的概念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关注和理解。

那么,什么是私有化?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什么是私有化?私有化,又称为去公有制化、民营化、市场化改革等,是指国家或者民营企业将原本由政府直接控制、管理、经营的企业或者资产转移到民间或者私人控制、管理、经营的过程。

二、私有化的形式1. 股份制改造私有化:国有企业根据《公司法》进行改制,实行股份制,将企业的股权出售给社会资本与员工,从而使企业的所有权变为民营企业所有。

2. 资产转让私有化:政府可以选择将企业或者资产直接出售给国内外投资者,转化为民间或者私人所有的企业。

3. 资产重组私有化:通过筹划企业改革,使企业内部资源重组,举办新的企业,使原先由政府直接控制、管理、经营的企业或者资产变为民间或者私人控制、管理、经营的过程。

三、私有化的意义1. 加强经济效益:通过私有化改革,能够促进国企管理水平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2. 扩大企业规模:依靠外部资本和技术,能够增加国企投资,加强企业战略规划与实施,促进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3. 增强企业市场活力:私有化可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筹资效率,丰富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使企业更能顺应市场经济环境。

四、私有化的争议1. 民企资本过于强势:一些人认为,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会使得企业资产变得过于集中,以至于社会资源不均衡分配、城乡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2. 国有企业自然垄断:另一些人认为,私有化会导致某些领域的自然垄断,使得一些资源无法均衡合理地分配,从而会影响社会稳定。

结语综上所述,私有化作为一种与时代息息相关的全球性经济手段,其对于各种类型的企业都有积极作用。

当然,它也有一定情况下的争议。

无论如何,对于个体企业而言,总而言之,私有化以改善企业经营水平,提高企业发展格局为最终目标,并最终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需求。

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认识

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认识

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认识资本主义现代化意味着经济的市场化和私有化。

在资本主义体制下,市场经济成为主导,个体和企业可以自由买卖商品和服务,追求经济利益。

同时,私有财产权也得到保护,个人和企业有权拥有和支配自己的财产。

这种市场化和私有化的特征使得资源配置更加灵活高效,激发了个体和企业的创造力和动力。

资本主义现代化还意味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推动。

资本主义体制下,由于市场的竞争和利润的驱动,个体和企业更加注重科技创新,追求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

这种科技进步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也带来了社会生活的便利和改变。

例如,工业革命的发生使得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科技的发展使得交通和通讯更加便捷,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

资本主义现代化还意味着社会的分工和专业化。

在资本主义体制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壮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和专业化。

不同的行业和领域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这种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特征使得社会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资本主义现代化还意味着个体的自由和权利的保障。

在资本主义体制下,个人有权自由选择职业、结婚、购买商品等,享受基本的自由权利。

同时,法治的建设也保障了个体的权利和利益不受侵害。

这种个体自由和权利的保障使得个体能够更好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然而,资本主义现代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资本主义的市场竞争可能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由于市场的竞争机制,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此外,资本主义的追求利润的动机可能导致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对可持续发展造成挑战。

同时,资本主义的追求经济效益可能忽视了社会公共利益的考量,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和加剧。

资本主义现代化意味着经济的市场化和私有化、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社会的分工和专业化以及个体的自由和权利的保障。

它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论公共产品的市场化供给

论公共产品的市场化供给

论公共产品的市场化供给2019-10-23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产品⽽⾔的,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传统经济学的理论认为,在公共产品的⽣产上存在着市场失灵,因此,必须由政府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

但是社会的发展表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存在诸多弊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制度环境的建⽴健全等使得市场有必要也有可能成为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者。

本⽂旨在阐述公共产品市场化供给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实现途径。

公共产品市场化供给的必要性现代世界各国的发展表明,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上,存在着效率不⾜、供给短缺、负担沉重和⽆法迅速回应公众多元化需求等诸多问题。

因此,公共物品的市场化供给是⼗分必要的。

(⼀)公共产品市场化供给的必要性源于现实世界中的“政府失灵”传统经济学的理论认为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提供的理由是“市场失灵”,但是实践证明,政府也会“失灵”。

⾸先,政府官员都是理性的“经济⼈”,其⾏为⽬标是追求⾃⾝利益最⼤化,⽽⾮公共利益的最⼤化,因此在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特殊利益集团的“寻租”现象。

其次,政府部门缺乏明确的绩效评估制度,其成本和效率较私⼈企业难以衡量。

公共部门⼈员只有争取职位和权⼒的动⼒⽽没有提⾼效率、改善⼯作质量的压⼒,这就造成了公共部门运作的低效率。

由此可见,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种制度,政府并不⽐市场的成本低,甚⾄更⾼。

(⼆)公共产品的市场化供给可以增加竞争,有利于提⾼社会和经济效率公共产品仅由政府提供,必然会造成某种程度的垄断,垄断会产⽣低效率。

公共产品的市场化供给可以引⼊竞争机制,在私⼈企业与政府之间以及私⼈企业之间产⽣竞争。

市场化引⼊了竞争机制,⽽竞争的结果是公共产品以成本更低和更有效率的⽅式得以提供。

(三)公共产品的私⼈供给有利于解决基础性项⽬的资⾦短缺公共产品相对于消费意愿⽽⾔的短缺现象是其本质使然。

因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私⼈产品的丰富,⼈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但公共产品特有的“搭便车”特征,使⼈们对公共产品的⽀付意愿不会明显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化与私有化——卢麒元对厉以宁和吴敬琏的深刻批判
陈思进发布于2015年6月2日05:47
没有足够的哲学功底,就不要妄言经济学逻辑。

妄言经济学逻辑,不仅仅会犯教条主义错误,还有可能导致人民的苦难和国家的灾难。

吴敬琏先生和厉以宁先生,被捧为中国经济学界的泰山北斗,且为历届中国政府所倚重,他们的经济学逻辑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

然而,单纯就经济学水平而言,此二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哲学讲究辩证,经济学判断从来都是相对的,或者说经济学没有绝对是非标准。

再深入一步,经济学研究的着眼点是度的问题,也就是所谓边际效用问题。

任何事情都存在局限性,正所谓过犹不及。

吴先生和厉先生走极端了。

吴敬琏先生推崇市场化。

笔者阅读过吴先生的大部分经济学著作。

老实说,吴先生的学问尚欠周严。

吴先生的研究欠缺两样东西:第一,市场化效能的外部约束条件;第二,市场化效能的边际确定与控制。

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第一,越是好的市场,越需要有效的行政干预;第二,市场是一个有限概念,过度市场化一定酿成灾难,必须确定市场化的绝对边界和效用边际,必须通过制度和政策实施有效地控制。

换句话说,建立市场的同时,必须完善实施管理控制的制度和手段。

否则,真理向前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吴先生及其弟子门生对推动中国市场化有贡献。

但是,那种近乎宗教信仰的市场化理论,严重误导了中国政府对改革方向的认知。

他们对于中国畸形的市场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要建立真正的市场,而不应该是建立“赌场”,更不应该是建立“屠宰场”。

厉以宁先生推崇私有化。

笔者阅读过厉先生的大部分经济学著作。

老实说,厉先生的学问不仅仅欠缺周严,还存在严重的道德缺失。

厉先生对股份制情有独钟。

很遗憾,厉先生却没有搞清楚公有制、股份制与私有制之间的关系。

厉先生戮力推行的其实不是真正的股份制,而是狭义私有制。

严格意义上的股份制,本质上是公有制的一种模式。

厉先生所倡导的畸形股份制改革,是将国有资产通过违宪和违法的方式转变成为私有财产。

这是打着股份制招牌,违宪违法地推行私有制。

管理层违宪和违法的情况非常严重,旧股东(人民)未能行使股东权力,管理层私自将股东资产转移(侵吞)了,这是极端严重的犯罪行为。

稍具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主体性缺失源于代理权越位。

解决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在于抑制代理权越位现象,落实实名股东(从人大代表中抽签选择即可)的股东权力。

笔者很惊讶,厉先生及其子弟门生却不想落实国有股权的实名股东参与方案,他们玩了狸猫换太子的游戏,他们促成管理层违宪和违法地将国有变成了私有。

将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私有化后,我国人民丧失了本就拥有的财产权,成为了一无所有的打工者。

没有底线的私有化,无异于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本质上是对自由人进行奴化。

老实说,古今中外都罕见如此无知兼无耻的“经济学大师”。

市场化和私有化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

但是,这种逻辑关系不是必然的和绝对的。

恰恰相反,这种逻辑关系是或然的和相对的。

市场化和私有化都存在绝对边界和效用边际。

政府存在的价值在于寻找、控制、坚守市场化和私有化的绝对边界和效用边际。

笔者再重申一遍:过度市场化和过度私有化,将促成少数人剥夺多数人的自由,这是奴化自由公
民的伪经济学逻辑,这种理论将导致人类文明的倒退。

对“吴市场”和“厉股份”的荒谬经济学逻辑,我们早就应该进行彻底批判了。

哲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讲究高水平的对立统一。

一切自由都是相对的。

绝对自由是以绝对不自由为代价的。

没有红绿灯和斑马线,汽车的自由将让行人付出血的代价。

我国主流经济学家,爲了让利益集团获得绝对自由,已经让全体国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我国当前和今后的主要工作是完善对市场化和私有化的管理、监督和控制机制,必须使市场化和私有化受到有效的制约和控制。

在中国,绝对不能继续推进无底线的市场化和私有化了。

这是对人民的犯罪。

所谓“杀出血路”,不然“就是死路”,这哪里是在讨论问题?这种疯狂的态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术讨论的范畴。

这是在鼓动造反,这是在挑起革命。

本文最后,笔者想点评一下世界银行《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的报告。

该报告的核心仍然是两化:市场化和私有化。

值得警觉的是,该报告的落脚点其实是在人民币上。

请注意:
第一、人民币的币值取决于中国政府的备兑支付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政府可支配的财产和收入的总额。

政府可支配的财产和收入的总额是共和国的财政实力,这是人民币发行数量的依据,也是人民币信用的物质基础。

无论是减持国有资产、降低国家税收、增加政府负债等等建议,其意图均在于肢解国家财政职能,弱化中国政府的备兑支付能力。

也就是为掏空人民币币值做前期准备工作。

其终极目的是要瓦解中国国家信用。

我们必须集合并强化中央财政的职能,我们要准备打一场人民币保卫战。

第二、世行所谓的金融改革,无论是利率市场化还是汇率市场化,其意图都是打破中国政府对资本流动的管理,为国际金融资本“屠城”暗开城门。

所谓央行独立性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私有化,不过是为国际金融资本提供“屠城”的工具而已。

我们必须将金融主权牢牢掌握在党中央和全国人大手中,绝对不允许违宪和违法的行为肆意发生。

我们必须牢牢控制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进程,绝对不能允许中国的金融市场失控。

第三、再分配问题超越了一般市场功能,必须通过政府强势介入来解决。

其中,财政转移支付和金融转移支付是两种主要方式。

财政转移支付和金融转移支付均为国家经济管理主权,此问题严禁任何境外机构介入。

协助境外敌对势力侵犯国家经济管理主权,已经构成叛国罪,国家安全机构对相关人士应保持高度警觉。

此份世界银行报告涉嫌侵犯我国经济管理主权,我国政府应向其发出严厉的警告。

我们必须加强税收杠杆和社会保障的综合运用,强化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和效能。

同时,我们更迫切的要解决实质负利率和实质负汇率的严重问题,我们再也不能向资本特权者进行金融转移支付了。

笔者申明,笔者一向支持有序建立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长效机制,笔者甚至建议加快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进程。

但是,笔者一再强调,一定要明确市场化的边界,一定要确定市场化的效用边际,
并据此建立完善的管理控制手段。

没有能力管控,就不要轻言松绑。

老实说,笔者对有关部门的认识水平和管控能力始终存有疑虑。

笔者希望,有关方面多学一点哲学。

最低限度,要做到两明:自知之明和兼听则明。

在特定时期,在特定条件下,市场化和私有化存在着合理性和必然性。

但是,我们一定要懂得辩证,要认识事务的相对性,不要搞绝对,不要走极端,要努力实现高水平的对立统一。

就请吴先生和厉先生去颐养天年吧。

就请佐利克先生回美国去忽悠吧。

中国还是有一些爱国的、独立的、高素质的优秀经济学家的。

关于市场化和私有化问题,中国人一定会给出系统解决方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