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合集下载

1二氧化氯 MSDS化学品安全数据表

1二氧化氯 MSDS化学品安全数据表
4.0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1.0目的
普及化学品知识,防止发生意外及指导意外发生的紧急处理方法,保障人员安全。
2.0工作职责
2.1生产操作员:安全范围内使用化学品,避免化学伤害。
2.2品控部:制定相关规范,起指导和预防作用。
3.0 化学品说明
3.1化学品名称: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分子式:ClO 2
分子量:65.5
3.5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3.6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 57-93)中,该物质的液化或压缩品被划为第一类 A级无机剧毒品。
4.2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常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喷雾状水稀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5.0 储存与运输
主要成分:纯品
CAS No.:10049-04-4

二氧化氯MSDS

二氧化氯MSDS
二氧化氯
别名:氧化氯;过氧化氯




★有毒,具有强烈刺激性,吸入高浓度可发生肺水肿
★受撞击、摩擦,遇明火或其他点火源极易爆炸
★与可燃物混合会发生爆炸
★禁止将水注入容器,避免发生剧烈反应



ClO2结构式



燃烧爆炸危险性
·本品不燃,可助燃
·在空气中的二氧化氯浓度达到10%,即易发生爆炸
·受热、撞击、光照或存在杂质时,易发生分解而导致爆炸,释放出剧毒的氯气
火灾:火场内如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800m。考虑撤离隔离区内的人员、物资
·疏散无关人员并划定警戒区
·在上风处停留,切勿进入低洼处
·进入密闭空间之前必须先通风
泄漏处理
·远离易燃、可燃物(如木材、纸张、油品等)
·未穿全身防护服时,禁止触及毁损容器或泄漏物
·在确保安全的隋况下,采用关阀、堵漏等措施,以切断泄漏源


理化特性
·室温为赤黄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液态时呈红棕色,固态为赤黄色晶体。溶于水同时水解为亚氯酸和氯酸
·沸点:10℃
·气体相对密度:2.4
用途
·用作氧化剂、漂白剂、杀菌剂、脱臭剂




·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穿封闭式防化服




隔离与公共安全
泄漏:污染范围不明的睛况下初始隔离至少500m,下风向疏散至少1500m。然后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气体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就医

二氧化氯-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二氧化氯-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化学品标识危险性标志有毒!助燃!腐蚀!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ClO2CAS号:10049-04-4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外观与性状:淡黄色至微红色气体;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熔点/凝固点(℃):-59;初沸点和沸程(℃):11;爆炸极限[%(v/v)]:上限无资料;下限10;溶解性(mg/L):与水混溶;自燃温度(℃):10;分解温度(℃):>11(爆炸)。

气体。

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高压,遇热有爆炸危险。

会引起皮肤烧伤,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吸入有剧毒。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对水生物有剧毒,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健康危害现场急救措施咳嗽,头痛,呼吸困难,恶心,气促,咽喉痛,症状可能推迟显现。

由于本品的物理状态,在商业/工业场合中,认为本品不太可能进入体内。

发红,疼痛。

发红,疼痛。

皮肤接触:先用大量水,然后脱去污染的衣服并再次冲洗,给予医疗护理。

眼睛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吸入:新鲜空气,休息。

半直立体位,给予医疗护理。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立即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消防灭火介质可用:小火:干式化学灭火剂或二氧化碳;大火:喷洒水、水雾或普通泡沫。

禁用:不要在泄漏点或安全设备上用水直接喷洒,否则可能会导致结冰。

泄漏处理措施浓度(mg/m3)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MAC:未制定PC-TWA:0.3 PC-STEL:0.8 消防中心人民医院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

氯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氯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氯气(Cl2)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标识
中文名:氯;氯气
英文名:chlorine
分子式:CI2
分子量:
CAS号:7782-50-5
危规号:23002
理化性质
性状: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碱液。
熔点(℃):-101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临界温度(℃):144
国MAC(mg/m3)1前苏联MAC(mg/m3)1
美国TVL-TWA OSHA 1ppm,3mg/m3〔上限值〕;ACGIH,m2美国TLV-STEL ACGIH 1ppm,m2LC50850mg/m3(大鼠吸入)
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二氧化氯使用说明书

二氧化氯使用说明书

二氧化氯使用说明书一、产品概述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效的消毒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医疗卫生等领域。

本说明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确保安全正确地使用二氧化氯。

二、产品特点1. 高效杀菌:二氧化氯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对各类细菌、病毒、真菌等有广谱的杀灭作用。

2. 安全环保:二氧化氯不会形成有毒物质,使用后可迅速分解为无害物质,对环境无损害。

3. 易于处理:二氧化氯溶液的处理方便快捷,不需要额外的处理设备。

三、使用前的准备1. 了解产品性质:在使用二氧化氯之前,应详细了解其性质和使用方法,遵守相关安全规范。

2. 戴防护装备:使用二氧化氯时,应戴上防护手套、护目镜和口罩,以防止接触和吸入该物质。

3. 保持通风:操作过程中应确保通风良好,避免二氧化氯浓度过高。

四、使用步骤1. 配制溶液:按照产品说明书中的比例混合二氧化氯粉和水,搅拌均匀,制成二氧化氯溶液。

2. 清洁表面:将需要消毒的表面彻底清洁,并确保表面干燥。

3. 喷洒溶液:使用喷壶等工具将二氧化氯溶液均匀喷洒在清洁表面上。

4. 接触时间:根据所需消毒效果,确定二氧化氯溶液需要停留在表面的时间,默认为10-15分钟。

5. 清洗表面:使用清水彻底清洗已处理过的表面,以去除残留的二氧化氯溶液。

6. 注意事项:使用过程中,避免直接接触溶液,如不慎接触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咨询医生。

五、注意事项1. 存储环境:二氧化氯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明火和阳光直射。

2. 避免混合使用:二氧化氯不宜与其他化学品混合使用,以免产生有害物质。

3. 禁止直接摄入:二氧化氯不能直接摄入,如不慎摄入应立即向医生求助。

4. 儿童禁用:二氧化氯需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5. 轻拿轻放:使用和携带二氧化氯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摔落或碰撞。

六、紧急处理1. 吸入毒气:如意外吸入过量二氧化氯,应立即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处并保持呼吸通畅,如情况严重,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二氧化氯安全技术说明书SDS

二氧化氯安全技术说明书SDS
氧化性气体,类别1
危险特性
闪点(℃)
无意义
燃爆危险
本品不然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氢
危险特性
具有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爆炸性反应。对热、振动、撞击和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服,在上风方向灭火。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基本信息
物质名称:二氧化氯
英文名称:chlorine oxide
CAS号:10049-04-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3
联合国编号:1574
熔点(℃)
-59
相对密度(水=1)
3.09(11℃)
沸点(℃)
9.9(97.2kPa,爆炸)
引燃温度(℃)
无意义
外观与性状
黄红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危险性类别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健康危害:
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后主要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吸入高浓度可发生肺水肿。能致死。对呼吸道产生严重损伤浓度的本品气体,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皮肤接触或摄入本品的高浓度溶液,可引起强烈刺激和腐蚀。长期接触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
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喷雾状水稀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氧化氯安全数据表MSDS

二氧化氯安全数据表MSDS

化学品安全数据表MSDS编号:DGHXD-QAWJ-28-27 版本号:A1二氧化氯-Peroxyacetic acid一、化学物品与厂商资料化学品名称:二氧化氯-Peroxyacetic acid 供应商名称:广东XXX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广州市萝岗区广州开发区XXX 电话:8620-3207XXX二、主要组成及性状中英文名称:二氧化氯-Peroxyacetic acid 成分/组成信息:纯品 分子式:CLO2三、危险性概述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黏膜有腐蚀性。

口服急性中毒可引起中毒性休克和肺水肿。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

燃爆危险:易燃,受撞击、摩擦,遇明火或其他点火源极易爆炸。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

就医。

食 入:饮水,口服生蛋清、牛奶或豆浆,禁止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

五、燃烧性及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加热至100℃时即猛烈分解,遇火或受热、受震都可起爆。

灭火方法:用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六、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防腐蚀、防毒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接触。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

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七、搬运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二氧化氯消毒粉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氧化氯消毒粉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氧化氯消毒粉安全技术说明书二氧化氯消毒粉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它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强大的消毒能力。

为了保障使用者和环境的安全,以下是二氧化氯消毒粉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产品介绍二氧化氯消毒粉,化学式为ClO₂,外观呈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状,具有强烈的漂白和杀菌作用。

本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疗卫生、水处理、居家消毒等领域。

二、安全操作指南1. 阅读使用说明:在使用二氧化氯消毒粉前,务必仔细阅读产品包装上的使用说明,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2. 佩戴防护装备: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以防止产品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3. 通风环境:操作时应保证通风环境良好,避免二氧化氯气体集聚造成危险。

4. 防止误配:切勿将二氧化氯消毒粉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使用,以免产生化学反应导致危险。

5. 储存安全:储存时应将二氧化氯消毒粉放置干燥、阴凉处,并远离可燃物和易燃品。

三、安全应急指南1. 接触皮肤:若二氧化氯消毒粉意外接触皮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医检查。

2. 吸入气体:若误吸入二氧化氯气体,立即离开污染区域,并迅速就医救治。

3. 吞食产品:若误食二氧化氯消毒粉,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漱口,并立即求医治疗。

4. 泄漏处理:若发生二氧化氯消毒粉的泄漏,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物理隔离,并使用洗消剂进行清理。

四、环境保护指南1. 合理用量:使用二氧化氯消毒粉时,请按照使用说明中推荐的用量使用,不要过量使用,以免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2. 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应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分类处理,不得乱倒乱扔,以免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3. 包装回收:产品包装应进行回收利用或妥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使用注意事项1. 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推荐的用量和方法正确使用。

2. 儿童和宠物远离使用区域,以免误触或误食。

3.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以免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和效果。

4. 使用后要及时关闭盖子,避免产品受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氯
化学品英文名称: chlorinedioxide
中文别名2
英文别名
技术说明书编码:
分子式:学C1O2
分子量:品65.5


主要成分支纯品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M 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

接触后主要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

吸入高浓度可发生肺水 肿。

能致死。

对呼吸道产生严重损伤浓度的本品气体,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

皮肤接触或摄 入本品的高浓度溶液,可引起强烈刺激和腐蚀。

长期接触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CASNol
49-04-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

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爆炸性反应。

对热、震动、撞击和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
在上风向灭火。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
灭火剂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常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喷雾状水稀释。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酸性紫R比色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黄红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PH
熔点(C ): -59
沸点(C ): 9.9(97.2kPa,爆炸)
相对密度(水=1): 3.09(11 C )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3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C):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C):无意义
引燃温度(C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不溶于水。

主要用途:用作漂白剂、除臭剂、氧化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避免接触的条件:
禁配物: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其他: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其它有害作用: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
UN编号:无资料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Z01
包装方法: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
相应规定;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57-93)中,该物质的液化或压缩品被划为第一类A级无机剧毒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