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格式

国家级站单站文件名: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CCx].txt 国家级站多站打包文件名:Z_SURF_C_CCCC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txt区域级站单站文件名:Z_SURF_I_IIiii-REG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CCx].txt 区域级站多站打包文件名:Z_SURF_C_CCCC-REG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txt 在文件名中:Z: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SURF:固定代码,表示地面观测;I: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测站区站号;C: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编报中心代码;IIiii:测站区站号;CCCC:编报中心代码;REG:区域站资料标志,固定代码。
区域站资料标志为可选标志,如果文件名包含此标志,则表示文件内容为区域级测站观测资料;如果文件名未包含此标志,则表示文件内容为国家级测站(包括基准站、基本站、普通站)观测资料; 2022 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传输方式调整暂不涉及区域站。
yyyyMMddhhmmss:文件生成时间“年月日时分秒” (UTC,国际时);O: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观测类资料;AWS: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要素资料;FTM:固定代码,表示定时观测资料;CCx:数据更正标识,可选标志,对于某测站(由IIiii 指示)已发观测数据进行更正时,文件名中必须包含资料更正标识字段。
CCx 中:CC 为固定代码; x 取值为 A ~ X,x=A 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一次更正, x=B 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二次更正,挨次类推,直至 x=X。
txt: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文本文件。
说明: IIiii 与 R 字段间的分隔符为减号“-”,其它字段间的分隔符为下划线“ _”。
该文件共分为 13 段。
具体如下: ( 1 )测站基本信息( 57 Byte); ( 2 )气压数据( 46 Byte);( 3 )气温和湿度数据( 64 Byte); ( 4 )累计降水和蒸发数据( 41 Byte); ( 5 )风观测数据( 68 Byte); ( 6 )地温数据( 97 Byte);( 7 )自动观测能见度数据( 25 Byte);( 8 )人工观测能见度、云、天气现象( 67 Byte); ( 9 )其它重要天气( 39 Byte);( 10 )小时内每分钟降水量( 123 Byte); ( 11 )人工观测连续天气现象(不定长);( 12 )数据质量控制码( 3 行,每行 158 Byte); ( 13 )文件结束符。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附录

附录1 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管理办法(试行)(中国气象局2004年10月15日“气发…2004‟249号”)第一条为适应我国中小尺度天气加密监测站网建设的发展、拓宽气象业务领域和进行行业管理的需求,拓展我国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的资源,促进气象行业各类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共享,加强各类气象观测站的管理。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中小尺度加密自动气象站(雨量站)、新增项目观测站、气象部门以外的其他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的编定。
第三条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本办法统一编定,并报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备案。
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一般气象站和高空观测站的区站号由中国气象局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区站号编定办法统一编定。
气象部门以外的其他气象观测站使用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并由所在省(区、市)气象局按照本办法编定。
第四条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由5位代码组成,第一、二位为区号,后三位为站号。
区站号的第一位由拉丁字母的A至Z组成,第二位由阿拉伯数字0至9组成。
站号由3位0至9阿拉伯数字组成。
第五条中国气象局统一对各省(区、市)所使用的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的区号进行划分,各省(区、市)气象局可在所分配到的区号范围内确定本省(区、市)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的站号。
气象部门以外的其他气象观测站使用所在省(区、市)的区号,在编定气象部门以外的其他气象观测站的区站号时,区号的第二位固定使用所在省(区、市)的区号第二位的排序第一的数字。
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的区号划分见表一。
第六条各省(区、市)气象局在确定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后须向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报送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备案表。
第七条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备案表至少在该站投入业务运行2个月以前分别以纸质和电子文档(Excel格式)两种形式报出。
第八条扩充气象观测站区站号备案表须包括站名、经度、纬度和气压感应器拔海高度(无气压传感器的加密站为温度传感器感应部位拔海高度,单雨量站为雨量传感器口缘的拔海高度,其他类型观测站的拔海高度的确定另行规定)。
气象 micaps-数据格式

数据格式说明第一类数据格式:用于地面填图diamond 1屏幕上需显示的内容____年__月__日时次总站点数区站号经度纬度拔海高度站点级别总云量风向风速海平面气压(本站气压)3小时变压过去天气1过去天气2 6小时降水低云状低云量低云高露点能见度现在天气温度中云状高云状船向船速第二类数据格式:用于高空填图diamond 2屏幕上需显示的内容____年__月__日时次层次总站点数区站号经度纬度拔海高度站点级别高度温度露点差风向风速第三类数据格式:用于通用填图和离散点等值线diamond 3屏幕上需显示的内容____年__月__日时次,层次,线条数等值线值1等值线值2 ......平滑系数,加粗线值,裁剪框的点数,经纬度值1,经纬度值2,......单站内容长度总站点数区站号经度纬度拔海高度量值第四类数据格式:用于格点等值线diamond 4屏幕上需显示的内容____年__月__日时次时效层次经度格距纬度格距起始经度终止经度起始纬度终止纬度X-DIM Y-DIM等值线间隔等值线起始值终止值平滑系数加粗线值第五类数据格式:用于TLOGP和剖面图diamond 5屏幕上需显示的内容____年__月__日时次总站点数区站号经度纬度跋海高度单站内容长度百帕高度温度露点风向风速百帕第六类数据格式:用于传真图1728 X 2400的点阵文件名按国际电码规定命名第七类数据格式:用于台风路径diamond 7屏幕上需显示的内容台风名称台风编号发报中心总项数____年__月__日时次时效中心经度中心纬度中心最低气压风速七级风圈半径十级风圈半径移向移速最大第八类数据格式:用于城市站点预报diamond 8屏幕上需显示的内容____年__月__日时次时效总站点数区站号经度纬度拔海高度天气现象风向风速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天气现象风向风速第九类数据格式:用于底图投影变换(不可定义为综合图)diamond 9投影方式标准经度标准纬度X放大系数Y放大系数X预先保留预先保留本轮廓线点数标识字符串颜色线宽线型{X Y}···或者:diamond 900000本轮廓线点数标识字符串颜色线宽线型{经度纬度}···四种投影的缺省标准配置如下:投影种类投影编码标准经度标准纬度X放大系数偏移Y偏移放大系数XYLambert 1 7929.9991.8991.899-581 -3411.5999Mecator 2无影响00.5580.573478.01276.0bbq 3 20无影响0.250.25 00nbq 4 20无影响0.250.25 00系统定义的地图文件和参数文件:1.LAMBERT lambertM.dat para1.dat2.MECATOR mecatorM.dat para2.dat3.BBQ bbqMapXY.dat para3.dat4.NBQ nbqMapXY.dat para4.dat云图左下角经纬度(86.4,1.3)第十类数据格式:用于综合图定义(不可再次定义为综合图)diamond 10综合图中所含的图类数数据文件路径可带统配符的文件名数据类型代码···第十一类数据格式:用于流线图diamond 11屏幕上需显示的内容____年__月__日时次时效层次经度格距纬度格距起始经度终止经度起始纬度终止纬度X-DIM Y-DIM第十二类数据格式:用于单点雷达图象(待定义)第十三类数据格式:用于图象(卫星云图、雷达拼图、地形图等)diamond (8个字符) 13(3个字符)屏幕上需显示的内容(40个字符)年(5个字符)月(3个字符)日(3个字符)时次(3个字符)X方向图象大小(5个字符)Y方向图象大小(5个字符)图象左下角经度坐标(8个字符)图象左下角纬度坐标(8个字符)投影方式(2个字符):1-lambert;2-mecator;3-bbq;4-nbq;放缩系数(5个字符)图象种类(2个字符):1-红外;2-雷达拼图;3-地形图;4-可见光;5-水汽对照表文件名(12个字符)系统保留(16个字符)(文件头部分共128个字符)下面是256级灰度表示值···第十四类数据格式:用于记录修改后的等值线diamond 14屏幕上要显示的内容____年__月__日时次时效LINES:条数线宽点数X Y Z···标号个数X Y Z······LINES_SYMBOL:条数编码线宽点数NoLabel 0···SYMBOLS:个数编码X Y Z风向角度或字符串···CLOSED_CONTOURS:个数线宽点数X Y Z···标号个数X Y Z······STATION_SITUATION站号属性···第十五类数据格式:用于调色板设置diamond 15屏幕上显示内容序号红色成分值绿色成分值蓝色成分值···系统色彩配置说明:0-1清屏色和传真图颜色2-255云图256-272线条273-289底图290-321填图322-338符号339 TLOGP站点色彩3403、16、17类站圈颜色341 17类中的汉字底图:274轮廓线颜色,275经度纬度线的颜色,279河流地面填图:风290温度291现在天气292能见度293露点294总云量295高云状296中云状297低云状298低云高299气压300 3小时变压301过去天气一302过去天气二303低云量304 6小时雨量305站点306高度307离散点填图值308(-) 309(0) 310(+)高空填图:风311温度312高度313露点314符号:雨雪322冻雨、冰雹、沙暴323风雾324阴、晴、多云325注326L/G327 N/D328槽线329暖锋330冷锋331固球锋332高温区333霜冻334划线中间结果335划线确认后336霜冻点337第十六类数据格式:用于确定预报区域的站点diamond 16 stations总站点数区站号纬度经度级别···第十七类数据格式:用于站点信息diamond 17 STATION总站点数区站号纬度(度分)经度(度分)高度级别单站内容长度{单站内容}···第十八类数据格式:用于数值预报剖面图diamond 18屏幕上需显示的内容____年__月__日时次时效等分数等值线间隔等值线起始值终止值平滑系数加粗线值显示层格点场(全路径文件名)层数格点场(全路径文件名)···第十九类数据格式:用于初始化参数文件(不可定义为综合图)diamond 19显示中心位置的经度显示中心位置的纬度放大倍数地图数据文件名要素设置缺省值定义如下:#define OBSERVATION_NONE 0X0000#define OBSERVATION_WIND 0X00001#define OBSERVATION_TEMPTURE 0X00002#define OBSERVATION_HEIGHT 0X00004#define OBSERVATION_DEW_POINT 0X00008#define OBSERVATION_CLOUD_VOLUME 0X00010#defineOBSERVATION_PRESSURE 0X00020#defineOBSERVATION_CHANGED_PRESSURE_3H 0X00040#defineOBSERVATION_LAST_WEATHER_1 0X00080#defineOBSERVATION_LAST_WEATHER_2 0X000100#defineOBSERVATION_RAIN_FALL_6H 0X000200#define OBSERVATION_LOW_CLOUD_FORM 0X000400#define OBSERVATION_LOW_CLOUD_VOLUME 0X000800#defineOBSERVATION_LOW_CLOUD_HEIGHT 0X001000#defineOBSERVATION_TRANSPARENCY 0X002000#defineOBSERVATION_CURRENT_WEATHER 0X004000#defineOBSERVATION_MIDDLE_CLOUD_FORM 0X008000#defineOBSERVATION_HIGH_CLOUD_FORM 0X000100#defineOBSERVATION_STATION_ID 0X000200#define OBSERVATION_SHIP_DIRECTION 0X000400#defineOBSERVATION_SHIP_SPEED 0X000800#define OBSERVATION_ALL0XFFFFMICAP主要功能1.资料显示l地面填图l高空填图l通用填图l格点等值线l流线l离散点等值线l台风路径l传真图l卫星云图l雷达资料lTlnP图l站点空间剖面图l格点空间剖面图l站点信息2.图形操作l放大l缩小l动画l漫游l隐现l翻页3.图形编辑l修改等值线l修改站点预报4.预报制作l城市预报产品制作l区域预报产品制作。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A格式

四、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1、总则1.1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是认识和预测天气变化、探索气候演变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和提供气象服务的基础,是我国天气气候监测网收集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
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有必要对2001年版的“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简称2001年版A格式)进行补充、修改。
1.2 本格式以中国气象局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为依据,对2001年版A格式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并将格式命名为“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作为原“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的2003年版。
1.3本格式由一个站月的原始观测数据、数据质量控制标识及相应的台站附加信息构成,包括A文件和J文件两个文件,附加信息即2001年版的“气表-1封面、封底V文件”,作为A文件的一部分。
因此本格式涵盖了气表-1的全部内容。
1.4 根据2003年版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本格式在2001年版A格式基础上增加了相关的要素项目;为了更好地表述数据质量,增加了数据质量控制标识。
观测数据部分历史资料中的技术规定可参照“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本格式不再赘述。
1.5 根据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规定,本格式将2001年版单要素分钟降水量J 文件更改为多要素分钟观测数据文件,作为A文件的补充,简称J文件。
1.6 2001年版与2003年版A、J格式具体变动内容见附件“2001年版与2003年版格式变动对照表”。
1.7 本格式适用于我国现行各类地面气象台站和不同观测仪器采集的数据。
2、A文件2.1 文件名“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简称A文件)为文本文件,文件名由17位字母、数字、符号组成,其结构为“AIIiii-YYYYMM.TXT”。
其中“A”为文件类别标识符(保留字);“IIiii”为区站号;“YYYY”为资料年份;“MM”为资料月份,位数不足,高位补“0”;“TXT“为文件扩展名。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A格式

四、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1、总则1.1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是认识和预测天气变化、探索气候演变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和提供气象服务的基础,是我国天气气候监测网收集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
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有必要对2001年版的“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简称2001年版A格式)进行补充、修改。
1.2 本格式以中国气象局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为依据,对2001年版A格式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并将格式命名为“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作为原“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的2003年版。
1.3本格式由一个站月的原始观测数据、数据质量控制标识及相应的台站附加信息构成,包括A文件和J文件两个文件,附加信息即2001年版的“气表-1封面、封底V文件”,作为A文件的一部分。
因此本格式涵盖了气表-1的全部内容。
1.4 根据2003年版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本格式在2001年版A格式基础上增加了相关的要素项目;为了更好地表述数据质量,增加了数据质量控制标识。
观测数据部分历史资料中的技术规定可参照“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本格式不再赘述。
1.5 根据2003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规定,本格式将2001年版单要素分钟降水量J 文件更改为多要素分钟观测数据文件,作为A文件的补充,简称J文件。
1.6 2001年版与2003年版A、J格式具体变动内容见附件“2001年版与2003年版格式变动对照表”。
1.7 本格式适用于我国现行各类地面气象台站和不同观测仪器采集的数据。
2、A文件2.1 文件名“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简称A文件)为文本文件,文件名由17位字母、数字、符号组成,其结构为“AIIiii-YYYYMM.TXT”。
其中“A”为文件类别标识符(保留字);“IIiii”为区站号;“YYYY”为资料年份;“MM”为资料月份,位数不足,高位补“0”;“TXT“为文件扩展名。
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本目录下的所有自动站实时报文数据格式均遵循以下说明;由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更改了文件名规范,但文件内容格式未做更改!文件名更改参见文件:“附件:自动站观测资料传输文件名调整方案.doc”2、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Z_O_AWS_ST_C5_IIiii_yyyyMMddhhmmss.txt>包括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和加密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该文件为顺序数据文件,共4条记录,第1条记录为本站基本参数,共34个字节;第2条记录为器测项目,共262字节;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第4条记录为目测项目和天气报、加密天气报有关的编报项目,共134字节,当某观测时间无此条记录内容时,该条记录省略;最后一条记录的后面加上“=<CR><LF>”,表示单站数据结束,其他记录尾用回车换行“<CR><LF>”结束;文件结尾处加“NNNN<CR><LF>”,表示全部记录结束。
⑴第1条记录:包括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和观测方式共6组,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⑵第2条记录共52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⑶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每分钟2个字节,即1~2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3~4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119~120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每分钟内无降水时存入“00”,微量存入“,,”,降水量≥10.0mm时,一律存入99,缺测存入“//”。
⑷第4条记录共23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该条记录由相应软件自动形成。
某时次不需要观测或编码的项目,相应记录或编码用相应位长的“/”填充,例如:9时无编报云量,编报云量记录为///,不需编云、天编码,则云状编码记录为24个“/”、天气现象编码记录为////,6小时降水量组编6///1。
二进制通用气象数据表示格式

二进制通用气象数据表示格式介绍在气象学领域,气象数据的表示格式对于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分析至关重要。
传统上,气象数据通常使用文本格式表示,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二进制通用气象数据表示格式变得越来越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二进制通用气象数据表示格式的优势、应用及一些常见的标准。
二进制格式的优势相比于文本格式,二进制格式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存储效率高:二进制格式可以更紧凑地存储数据,占用更少的存储空间。
这对于大规模的气象数据集尤为重要,可以减少存储的成本。
2.传输速度快:由于二进制数据的紧凑性,传输的数据量较小,可以减少传输的时间和带宽要求。
这在远程传输和实时数据分发方面尤为重要。
3.数据精度高:二进制格式可以更准确地表示各种气象参数,减少了数据的丢失和舍入误差。
这对于气象数据的分析、模型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4.数据访问方便:二进制格式的数据可以更快速、高效地读取和解析,提供了更方便的数据访问方式。
这对于实时监测和快速分析非常有帮助。
二进制格式的应用二进制通用气象数据表示格式在各种气象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象预报和模型:气象预报和模型对大量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
使用二进制格式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并减少存储和传输的开销。
这对于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气象监测和观测:气象监测和观测需要实时获取大量的气象数据,并进行实时分析。
二进制格式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准确性,使得监测和观测工作更加高效和可靠。
3.气候研究和分析:气候研究和分析需要处理大规模的历史气象数据。
二进制格式可以减少数据存储的开销,并提供更高的数据处理速度,有助于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和趋势。
4.数据共享和交换:不同气象机构之间需要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以便进行合作和联合研究。
二进制格式可以提供标准的数据表示方式,方便数据的互操作和共享。
常见的标准在二进制通用气象数据表示格式方面,以下几个标准被广泛使用:1.GRIB:GRIB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气象数据编码和压缩格式。
气象gfs数据文件 格式解析

气象gfs数据文件格式解析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是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开发的全球气象预报系统。
GFS数据文件是该系统生成的气象数据文件,其格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本文将对GFS数据文件格式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数据。
GFS数据文件采用二进制格式存储,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气象参数和预报模型的输出结果。
为了正确解析这些数据,首先需要了解数据文件的整体结构。
GFS数据文件通常由多个数据记录组成,每个记录代表了一个特定的气象参数或模型输出。
这些记录之间通过特定的标识符进行分隔。
每个记录由一个记录头和记录内容组成。
记录头包含了不同的元数据,如参数名称、单位、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等信息。
记录内容是实际的气象数据,可以是一个二维网格(例如温度、风速等)或三维网格(例如降水、云量等)。
在解析GFS数据文件时,我们需要根据记录头中的元数据来确定数据的含义和类型。
通过读取记录头中的参数名称和单位,可以了解数据的具体含义,从而在使用数据时进行正确的解释和应用。
此外,GFS数据文件还包含了时间和空间信息。
时间信息用于标识数据的预报时刻,通常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MT)表示。
空间信息则包括经纬度或网格位置,用于确定数据的地理位置。
在解析GFS数据文件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数据的解压缩和转换。
由于GFS数据文件通常采用二进制格式存储,我们需要使用相应的解压缩算法来还原数据。
此外,数据可能还需进行单位转换,以符合特定分析或应用的需求。
总之,解析GFS数据文件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对数据格式、记录结构和元数据进行深入理解。
只有准确解析和理解数据文件,才能正确分析和应用气象模型的输出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传输文件格式
本目录下的所有自动站实时报文数据格式均遵循以下说明;
由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更改了文件名规范,但文件内容格式未做更改!
文件名更改参见文件:“附件:自动站观测资料传输文件名调整方案.doc”
2、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Z_O_AWS_ST_C5_IIiii_yyyyMMddhhmmss.txt>包括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和加密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该文件为顺序数据文件,共4条记录,第1条记录为本站基本参数,共34个字节;第2条记录为器测项目,共262字节;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第4条记录为目测项目和天气报、加密天气报有关的编报项目,共134字节,当某观测时间无此条记录内容时,该条记录省略;最后一条记录的后面加上“=<CR><LF>”,表示单站数据结束,其他记录尾用回车换行“<CR><LF>”结束;文件结尾处加“NNNN<CR><LF>”,表示全部记录结束。
⑴第1条记录:包括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和观测方式共6组,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⑵第2条记录共52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表:
⑶第3条记录为小时内分钟降水量,120个字节,每分钟2个字节,即1~2位为第1分钟的记录,3~4为第2分钟的记录……,如此类推,119~120位为第60分钟的记录;每分钟内无降水时存入“00”,微量存入“,,”,降水量≥10.0mm时,一律存入99,缺测存入“//”。
⑷第4条记录共23个要素值,每组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如下
该条记录由相应软件自动形成。
某时次不需要观测或编码的项目,相应记录或编码用相应位长的“/”填充,例如:9时无编报云量,编报云量记录为///,不需编云、天编码,则云状编码记录为24个“/”、天气现象编码记录为////,6小时降水量组编6///1。
数据记录单位:直接编码的要素按《GD-01》或《GD-05》规定执行;其他要素遵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存储各要素值不含小数点,具体规定如下表:
存储要求:
①若要素缺测或无记录,除有特殊规定外,则均应按约定的字长,每个字节位存入一
个“/”字符;
②云状位数不足时,高位用“/”补足。
风向为方位时,按照方位对应的中心角度记
录,静风时,固定记为PPC。
其他要素位数不足时,高位补“0”,例如:气温-1.2℃,
记录为-012。
③各要素的最大(小)值是指前1小时正点至当前时刻内出现的最大(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