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差速器的设计与分析

合集下载

差速器研究报告

差速器研究报告

差速器研究报告差速器研究报告1. 研究目的:差速器是一种用于传动装置中的重要部件,主要用于传递驱动力和转速,同时实现车轮间的差速和转向控制。

本研究旨在探究差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和应用领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知识和参考依据。

2.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深入研究差速器的结构原理、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并与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验证,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

3. 研究内容:3.1 差速器的结构设计:- 差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差速器齿轮、差速器壳体、差速器齿轮轴等。

- 差速器的结构原理,包括固定齿轮和自由齿轮的组合,以及齿轮齿比的选择和设计。

3.2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差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齿轮的组合和转动,使得驱动力传递到车轮,并实现车轮间的差速和转向控制。

- 差速器的扭矩分配原理,根据不同的工况和路面情况,实现左右车轮的差速和扭矩输出。

3.3 差速器的应用领域:- 差速器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轿车、SUV、卡车等各类汽车的传动系统中。

- 差速器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的传动系统中。

- 差速器在铁路交通和船舶领域中的应用,主要用于火车和船舶的传动系统中。

4. 研究结论:通过对差速器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差速器是一种重要的传动装置,能够实现驱动力传递、差速和转向控制等功能。

- 差速器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要素相互关联,需要根据具体工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 差速器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铁路交通和船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5. 研究展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差速器的优化设计和控制策略,以提高其传动效率和工作性能。

同时,还可以研究差速器的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等方面,以提升其整体质量和可靠性。

汽车差速器研究方案

汽车差速器研究方案

汽车差速器研究方案研究背景差速器是汽车驱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使得车轮可以独立地旋转,并且在车辆转弯时使得内侧车轮速度降低,外侧车轮速度增加,从而避免了车轮打滑和转向不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差速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研究汽车差速器的设计和优化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设计和优化一种新型的汽车差速器,提高其性能。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差速器的结构模型设计。

首先要根据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和汽车的使用条件,设计出差速器的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拟和分析,以确定其性能指标和优化方案。

2.差速器性能测试和分析。

在实际的车辆试验中,对差速器的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

3.差速器材料和制造工艺研究。

差速器需要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在材料和制造工艺上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研究方法为了实现研究目标,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具体包括:1.理论模拟和分析。

利用计算机进行差速器结构设计和性能分析,确定其优化方案。

2.车辆试验和数据采集。

在实际的车辆试验中,对差速器进行性能测试和数据采集,分析差速器在不同条件下的工作性能和效果。

3.差速器材料和制造工艺研究。

研究并探索差速器的材料和制造工艺,探索新型材料和新的制造工艺方案,以提高差速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研究成果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1.差速器的新型结构设计和优化方案。

通过理论模拟和车辆试验,设计出一种性能更高、效果更好的差速器结构,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

2.差速器性能测试和分析数据。

在车辆试验中,采集了大量的差速器性能测试和分析数据,为差速器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差速器材料和制造工艺研究成果。

研究了各种差速器材料和制造工艺,探索了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方案,提高了差速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总结本研究针对汽车差速器的设计和优化问题,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和成果。

差速器设计

差速器设计
由于选用对称式差速器,所以有 。从而可以得出
上式被称为是普通锥齿轮式差速器的特征方程。从上式中可知,无论在何种行驶情况下,差速器壳的转速就等于左右半轴转速和的一半。从特征方程中,我们可以得出几种特殊路况时的各部件的转速关系。当一侧的车轮陷入坑中打滑,而另一侧的车轮静止时,此时大化的车轮的转速将是差速器壳的两倍,即 。当采用中央制动器紧急制动时,此时 =0,当 时,那么就会有 。由于此时两侧车轮受力的方向不同,可能会造成偏转甩尾的情况。
差速器按结构可分为齿轮式、凸轮式、涡轮式和牙嵌式等多种型式。在一般用途的汽车上,差速器常选择对称锥齿轮式差速器。它的特点是,左右两个半轴齿轮大小相同,然后将转矩分配给左右两个驱动轮。因此此次设计选用对称式锥齿轮式差速器。由左右两半组成,用螺栓固定在一起整个壳体的两端以锥形滚柱轴承支承在主传动壳体的支座内,上面用螺钉固定着轴承盖。两轴承的外端装有调整圈,用以调整轴承的紧度。并能配合主动齿轮轴轴承壳与壳体之间的调整垫片,调整主动,从动锥齿轮的啮合间隙和啮合印痕。为了防止松动,在调整圈外缘齿间装有锁片,锁片用螺钉固定在轴承盖上。
差速器设计.
————————————————————————————————作者:
————————————————————————————————日期:
差速器设计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会碰到多种情形的车况,导致左右车轮的行走的里程不同,即左右车轮会以不同的速度行驶,即会有左右车轮的转速不同。例如:
(1)汽车在进行转弯时,外侧的车轮要经过更多的路程,速度要比内侧车轮速度大;
代入数据经过计算可知:
45.1~53.5 ,所以此时将球面半径取为50 。
根据汽车设计相关书籍的节锥距的选取方法有:

所以将 取为49

汽车差速器研究方案

汽车差速器研究方案

汽车差速器研究方案背景差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够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使两个车轮不同的转动速度得到平衡,从而保证了汽车的稳定性和行驶性。

然而,由于差速器结构复杂,材料制造难度大,同时需要考虑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等多个因素,因此差速器的研究与改进一直是汽车产业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汽车差速器研究的方案。

方案1. 差速器材料研究差速器材料一般选用钢材、铝合金等。

钢材虽然强度高,但密度大且易生锈;铝合金则密度较小,但同样容易生锈。

因此,如何选择材料,既保证强度和耐用性,又保证汽车的轻量化和环保性,是研究的重点。

我们可以通过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物性等方面入手,结合模拟实验和试验验证,进行材料的筛选和优化。

2. 差速器传动机构研究差速器传动机构包括差齿轮、阳齿轮、动齿轮等组成部分,是差速器的关键部件。

传动机构的优化可以使差速器具备更好的扭矩分配性、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同时减小噪音和过热风险。

我们可以通过材料的选择、桥壳结构的设计、传动机构的优化等方面,进行差速器传动机构的研究。

3. 差速器油研究差速器油在传动中起着润滑、冷却和清洁等作用,对差速器的寿命和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优质的差速器油不仅能够提高差速器的扭矩分配性和稳定性,还可以降低噪音和温度。

因此,开发性能更好的差速器油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从油品的配方、加工工艺、添加剂的选择等方面入手,进行差速器油的研究。

4. 模拟全车系统研究差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一个部分,与发动机、变速器、离合器等多个系统相互作用。

因此,如果想要更好地优化差速器,就应该全面考虑汽车传动系统的相关方面。

我们可以对汽车传动系统的全车模型进行建立,进行模拟试验,分析差速器对整车性能的影响,以期达到优化差速器的综合效果。

结论差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稳定性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行驶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差速器研究方案上,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材料研究、传动机构研究、差速器油研究和模拟全车系统研究等方面。

汽车差速器的设计与分析答辩ppt

汽车差速器的设计与分析答辩ppt
目录
•1. 差速器的背景介绍和数据来源 •2. 差速器的设计方案 •3. 差速器非标准零件的设计 •4. 差速器标准零件的选用 •5. 差速器总成的装配和调整 •6. 致谢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 目前国内的差速器产品技术基本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几个传统 工业国家,我国差速器的自主研发能力仍然很弱,影响了整车新车 的研发,在差速器的技术研发上还有很长构方案图
差速器
差速器的总成装配图
致谢
感谢各位老师的观看,因为水平有限, 所以是设计时可能有不足之处,希望能够 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谢谢!
国外: 外国的那些差速器生产企业的研究水平很高,并且还在不断 的进步。伊顿公司汽车集团是全球化汽车零部件制造的供应 商,伊顿公司研发了新型的锁式差速器。
在汽车转弯时内、 外两侧的车轮转弯 半径R1和R2是不 同,行程完全不同
差速器结构方案图
对称式行星锥齿轮主要是由差速器左 右壳1和4,四个行星齿轮3、两个半轴齿轮 2、十字轴5。动力传送到差速器壳1,差速 器壳1带动十字轴5转动。十字轴带动行星 齿轮3转动,行星齿轮3与半轴齿轮2相互啮 合,所以又将转矩传递到半轴齿轮,半轴 齿轮2与半轴相连接,半轴又将动力传递给 驱动轮,完成了汽车的行驶。
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是行星齿轮机构。差速器壳3和行星齿轮轴5 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行星架。由于它又与主减速器从动齿轮6连 在一起,所以为主动件,设它的角速度为,半轴齿轮1和2为从动件, 它角速度为和。A、B两点是行星齿轮4与半轴齿轮1和2的啮合点。行 星齿轮的中心点是C,A、B、C三点到差速器旋转轴线的距离是相等 的。

汽车差速器研究方案

汽车差速器研究方案

汽车差速器研究方案研究目的差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使轮胎能够以不同速度转动。

在高速行驶或拐弯时,车轮内侧的转速会缩短,而车轮外侧的转速会加快,而差速器可以发挥作用,使车轮的转速得到平衡,提高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汽车差速器进行深入的研究,设计一种更加优化和高效的差速器。

研究内容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差速器是一个减速器,它由内齿轮与一个连杆相连接,连杆连接后端的两个半轴。

当车辆行驶直线时,两个轮胎的转速相同,内齿轮没有承受转矩。

但当车辆以某个方向行驶时,它就会承受转矩,使得一个轮胎获得更多的扭矩,从而造成不同的转速。

差速器中的扭矩将通过轴外环向差速器外侧的较小轮胎传递,从而提高了车轮的转速,直到两个轮子的转速相同。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都有许多的差速器研究成果。

例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电子差速器,利用电子控制器控制不同内部组件的转速,从而实现差速器的功能。

德国宝马公司则是采用了机械式的限滑差速器,其限制两个车轮之间的旋转速度差。

在国内,长安汽车公司也采用限滑差速器,它能够使两个车轮之间的转速比例固定,并且可以限定行驶速度差。

研究方案本研究的重点是对差速器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在车辆行驶中的性能表现。

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案:1.采用仿生学理念设计差速器结构,借鉴昆虫和动物的动作特点,将差速器结构精密化、小型化。

2.使用材料研究和加工技术,制造新型材质的差速器,以改善传统材料配方的机械性能和耐用度。

3.设计新的控制系统,监测差速器工作过程中的数据,通过实时反馈调整差速器的转速,从而提高差速器的响应速度,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操控性。

研究成果通过对差速器的研究,我们将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提高差速器的传动效率,降低转换损失;2.提高差速器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提高车辆的行驶舒适性和操控性;3.提高差速器的耐久性,减少维修和更换成本;4.对当前工程设计和产品应用提供参考。

汽车差速器的设计文献综述

汽车差速器的设计文献综述

汽车差速器的设计文献综述差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用于将驱动轴的动力传递到车轮。

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驱动力的分配和转向功能,以适应车辆在转弯过程中内外侧车轮速度不同的情况。

在汽车差速器的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因素:驱动轴的速度差异、驱动力和转向的精准控制以及差速器在转弯过程中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研究人员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首先,差速器的设计需要考虑驱动轴的速度差异。

驱动轴的速度差异是由于车辆在转弯时,内外侧车轮行驶的道路长度不同而导致的。

D. R. Gillespie等人在文献《Differential Assembly With Variable Drive Ratio》中提出了一种可变驱动比差速器的设计方案,通过改变驱动轴与驱动台的接触角度来实现驱动力的分配。

这种差速器能够根据车辆行驶的速度和转弯的半径自动调整驱动比,从而实现最佳的驱动力分配。

其次,差速器的设计需要保证驱动力和转向的精准控制。

S. Gritsch 等人在文献《A Method for Optimising a Differential Gear for Minimum Transmission Error》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算法的差速器设计方法,通过最小化传动误差来提高差速器的性能。

传动误差是由于驱动轴速度差异和齿轮间隙等因素引起的,这种设计方法可以优化差速器的齿轮形状和布局,以减少传动误差,提高驱动力和转向的精准控制。

最后,差速器的设计需要考虑耐久性和可靠性。

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差速器的齿轮和齿条等零部件容易磨损和疲劳,从而导致差速器性能下降甚至故障。

文献《An analysis on the torsion-acceleration of a differential gear system considering contact fatigue》中,K.Nakano等人研究了差速器齿轮系统的扭转-加速度,通过考虑齿轮接触疲劳来评估差速器的耐久性。

汽车差速器的设计解读

汽车差速器的设计解读

汽车差速器的设计解读汽车差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件之一,它承担着实现轮胎间差速调节、转向和牵引控制的功能。

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机构设计来实现的,可以有效地解决行驶过程中的转向困难和转弯半径加大等问题。

下面将对汽车差速器的设计进行解读。

首先,汽车差速器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两个轮胎的转速差异,使两侧轮胎产生不同的转速,从而实现转向。

在直线行驶时,两个轮胎的转速是相同的,差速器处于无差速状态,两侧轮胎顺利地同步转动;而在转弯时,由于内外侧轮胎行驶半径不同,转速也会不同,差速器会根据不同的转动速度来调整扭矩分配,使内外侧轮胎产生所需的差速,从而实现转向控制。

其次,差速器的设计结构相对复杂,主要由差速器机壳、行星齿轮、差速齿轮等组成。

差速器机壳是差速器的外壳,起到固定内部零件的作用;行星齿轮是差速器的核心部件,由太阳齿轮、行星齿轮和外齿轮组成,其基本结构通过行星齿轮与外齿轮的相互配合来实现不同速度的扭矩传递;差速齿轮将传递给差速器的扭矩分配到左右两侧的驱动轮上。

这些部件的合理设计和配合可以有效地实现差速调节和转向控制的功能。

此外,差速器的设计还需要考虑诸多工程问题。

首先是差速器的强度和耐久性问题,差速器要能够承受较大的扭矩和冲击力,以确保长时间的稳定工作;其次是差速器的密封性,差速器内部含有润滑油,需要保证密封性以防止油漏出和进入灰尘等杂质;再次是差速器的制造成本和安装调试问题,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和工艺流程,以及装配和调试的便捷性。

最后,差速器的设计还需要根据不同车型和用途进行调整和优化。

不同车型和用途对差速器的要求有所不同,一些特殊要求,如越野性能、防滑功能和动力分配等,需要对差速器的设计进行改进和创新。

例如,一些越野车型会使用差速锁来提高车辆的通过能力;一些高性能车辆会采用电子控制差速器来实现更精确的扭矩分配和动力控制。

总之,汽车差速器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问题,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和要求,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才能实现汽车的高效转向和牵引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是对安装在驱动桥的两个半轴之间的差速器进行设计,主要涉及到了差速器非标准零件如齿轮结构和标准零件的设计计算,同时也介绍了差速器的发展现状和差速器的种类,对于差速器的方案选择和工作原理也作出了简略的说明。

在设计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因此对差速器的结构和作用有了更透彻的了解,通过利用CATIA软件对差速器进行建模工作,也让我在学习方面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半轴,差速器,齿轮结构目录1.引言 (1)1.1汽车差速器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2汽车差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1国外差速器生产企业的研究现状 (1)1.2.2我国差速器行业市场的发展以及研究现状 (2)1.3汽车差速器的功用及其分类 (3)1.4毕业设计初始数据的来源与依据 (4)1.5本章小结 (5)2.差速器的设计方案 (6)2.1差速器的方案选择及结构分析 (6)2.2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7)2.3本章小结 (9)3.差速器非标准零件的设计 (10)3.1对称式行星齿轮的设计计算 (10)3.1.1对称式差速器齿轮参数的确定 (10)3.1.2差速器齿轮的几何计算图表 (15)3.1.3差速器齿轮的强度计算 (17)3.1.4差速器齿轮材料的选择 (18)3.1.5差速器齿轮的设计方案 (19)3.2差速器行星齿轮轴的设计计算 (19)3.2.1行星齿轮轴的分类及选用 (19)3.2.2行星齿轮轴的尺寸设计 (20)3.2.3行星齿轮轴材料的选择 (20)3.3差速器垫圈的设计计算 (20)3.3.1半轴齿轮平垫圈的尺寸设计 (21)3.3.2行星齿轮球面垫圈的尺寸设计 (21)3.4本章小结 (21)4.差速器标准零件的选用 (22)4.1螺栓的选用和螺栓的材料 (22)4.2螺母的选用和螺母的材料 (22)4.3差速器轴承的选用 (22)4.4十字轴键的选用 (23)4.5本章小结 (23)5.差速器总成的装配和调整 (24)5.1差速器总成的装配 (24)5.2差速器零部件的调整 (24)5.3本章小结 (24)附图 (25)参考文献 (26)致谢 (27)1.引言1.1汽车差速器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汽车行业发展初期,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的创始人雷诺发明了汽车差速器,汽车差速器作为汽车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曾被汽车专家誉为“小零件大功用”[1]。

汽车转弯行驶时,内、外两侧车轮在同一时间内要移动不同的距离,外轮移动的距离比内轮大。

差速器的作用就是将主减速器传来的动力传给左、右两半轴,并在转弯行驶时允许左、右两半轴以不同转速旋转(差速)[2]。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而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又让汽车产业在危机中有了发展的机遇,在世界各处都有广阔的市场。

目前国内重型汽车的差速器产品的技术基本源自美国、德国、日本等几个传统的工业国家,我国现有的技术基本上是引进国外的基础上发展的,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但是目前我国差速器的自主开发能力仍然很弱,影响了整车新车的开发,在差速器的技术开发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

1.2汽车差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当前汽车在朝着经济性和动力性的方向发展,如何能够使自己的产品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4]尽可能提高是每个汽车厂家都在做的事情,当然这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汽车的每一个部件都在发生着变化,差速器也不例外,尤其是那些对操控性有较高要求的车辆。

1.2.1国外差速器生产企业的研究现状国外的那些差速器生产企业的研究水平已经很高,而且还在不断的进步。

年销售额达18亿美金的伊顿公司汽车集团[5]是全球化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供应商,在发动机气体管理,变速箱,牵引力控制和安全排放控制领域居全球领先地位,对汽车差速器的内部各零件的加工制造要用精密制造方法[6]。

零件主要产品包括发动机气体管理部分及动力控制系统,其中属于动力控制系统的差速器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居领先地位。

伊顿公司开发了新型的锁式差速器,它的工作原理与其他差速器的不同之处:当一侧轮子打滑时,普通开式差速器几乎不能提供任何有效扭矩给车辆,而伊顿的锁式差速器则可以在发现车轮打滑[7],锁定动力传递百分之百的扭矩到不打滑车轮,足以克服各种困难路面给车辆带来的限制。

在牵引力测试、连续弹坑、V型沟等试验中,两驱车在装有伊顿锁式差速器后,越野性能及通过性能甚至超过了四驱动的车辆,通过有限元软件的分析,就可以知道各个车轮的受力情况[8]。

因为只要驱动轮的任何一侧发生打滑空转以后,伊顿锁式差速器会马上锁住动力,并把全部动力转移到另一有附着力的轮上,使车辆依然能正常向前或向后行驶。

毫无疑问,更强的越野性和安全性[9]是差速器的最终目标。

1.2.2我国差速器行业市场的发展以及研究现状从目前来看,我国差速器行业已经顺利完成了由小到大的转变,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发展阶段,在这个转型和调整的关键时刻,提高汽车车辆差速器的精度、可靠性是中国差速器行业的紧迫任务。

近几年中国汽车差速器市场发展迅速,产品产出持续扩张,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汽车差速器产业向高科技产品方向发展,国企企业新增投资项目逐渐增多[10]。

投资者对汽车差速器行业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这就使得汽车差速器行业的发展需求增大。

差速器的种类趋于多元化,功用趋于完整化。

目前汽车上最常用的是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11],还有现在各种各样的功能多样的差速器,如:轮间差速器、防滑差速器、强制锁止式差速器、高摩擦自锁式差速器、托森差速器[12]。

其中的托森差速器是一种新型差速器机构,它能解决在其他差速器内差动转矩较小时不能起差速作用的问题和转矩较大时不能自动将差速器锁死的问题[13]。

这里着重介绍一下一种新型差速器为LMC常互锁差速器:LMC常互锁差速器是由湖北力鸣汽车差速器公司投资5000万元生产的新型差速器2009年批量生产,2010年达到验收。

LMC常互锁差速器[14]用于0.5---1.5吨级车辆,它能有效地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越野型、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15],能够满足很多不同条件和不同情况下的车辆要求。

这种纯机械、非液压、非液粘、非电控的中央差速分动装置,已申报了美、英、日、韩、俄罗斯等19个国家的专利保护,这一技术不仅仅是一项中国发明,也是一项世界发明。

LMC常互锁差速器是由多种类的齿轮系统及相应的轴、壳体组成,具备传动汽车的前轮和后轮轮间差速器、前后桥轴间差速器。

LMC常互锁差速分动器通过四支传动轴和轮边减速器带动四个车轮,实现每个车轮独立驱动,在有两个车轮打滑的情况下仍能正常行驶,在冰雪路面、泥泞路面、无路路面上有其独特优势,可以彻底解决传统四驱汽车的不足:如不能高速行驶;车轮打滑不能正常行驶;不能实现轴间差速;高油耗问题、功率循环问题;四驱转换麻烦等。

装有LMC常互锁差速分动器的车辆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车辆的通过性:具有混合差速,LMC常互锁差速分动器可实现轮间、轴间、对角任意混合差速和锁止,任何情况下单个车轮、对角线双轮不会发生滑转,即使单个车轮悬空,车轮仍有驱动力而能正常行驶。

(2)提高汽车的传动系的寿命和可靠性:因实现了任意差速,消除了功率循环,克服了分时四驱在四驱状态下传动系统因内耗而产生的差速器、传动轴、分动器等机件磨损[16],甚至于致命性的损坏,延长了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

(3)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行车安全,转弯容易,加速性好,制动稳定,操纵轻便安全,无需增加操纵机构。

(4)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功能领先,制造成本低,维修简便,节油,经济环保,产品适用性广。

LMC常互锁差速分动器的研发是在经济刺激的影响下产生的产品,符合我国国情的需要。

1.3汽车差速器的功用及其分类差速器的功用是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驱动车轮以不同的角速度滚动,以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与地面间作纯滚动运动。

图1.1汽车转弯时驱动轮运动示意图汽车行驶时,左右轮在同一时间内所滚动的路程往往不等。

如图1.1所示,在转弯时内、外两侧车轮转弯半径R1和R2不同,行程显然不同,即外侧车轮滚过的距离大于内测车轮;汽车在不平的路面行驶时,由于路面波形不同也会造成两侧车轮滚过的路程不等;即使在平直的路面行驶,由于轮胎气压、轮胎负荷、胎面磨损程度不同以及制造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引起左、右车轮因滚动半径不同而使左、右车轮行驶不等。

如果驱动桥的左、右车轮钢性连接,则行驶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驱动轮在路面上滑移或是滑转。

这样不仅会加剧轮胎磨损与功率和燃料的消耗,而且可能导致转向和操纵性能恶化。

为了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汽车就要安装差速器,从而保证了驱动桥两侧车轮在行程不等时具有不同的旋转角速度,满足了汽车行驶运动学的要求。

在驱动桥的左右车轮之间设置差速器,称为轮间差速器,在两轴间分配转矩,保证两输出轴有可能以不同的角速度转动,使汽车行驶时能作纯滚动运动,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

现在差速器的种类趋于多元化,功用趋于完整化。

目前汽车上最常用的是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还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多样的差速器,如:防滑差速器、强制锁止式差速器、高摩擦自锁式差速器、托森差速器、行星圆柱齿轮差速器。

1.4毕业设计初始数据的来源与依据本次设计选用的是二汽生产的东风EQ1090E型载货汽车作为毕业设计原始数据的来源和依据。

二汽集团应广大东风汽车客户的各种改进意见和建议,从EQ1090开始投产就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技术性能、节源性能和稳定性能,到现在EQ1090E型载货汽车全面完成了向一个新的高质量水平、高性能水平的过渡和转换。

汽车载重量是汽车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参数之一,是汽车整体设计的基本依据,在汽车可靠性和经济性上,载重量都将起主导作用。

EQ1090E型载货汽车规定的载重量为5000千克。

参考的数据有:1.汽车的满载总质量为9290kg;2.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99kw(当发动机转速为3000r/min时);⋅(当发动机转速在1200~1400r/min时),最大转3.发动机的额定转矩为353N m⋅;矩158N m4.汽车的最高车速(满载,无拖挂)为90km/h;5.变速器各档传动比为6.主减速器形式为双曲线齿轮单级减速式,主减速比i为6.33;7.车轮轮辋形式为7.0-20等厚辐盘式,轮胎为普通斜交帘线的标准轮辋轮胎,轮胎规格(GB516-82)9.00-20,10层级。

1.5本章小结本章主要阐述了汽车差速器的研究背景以及发展现状,并且详细介绍了差速器的功用以及分类,最后参考收集了有关本次毕业设计所需的数据资料等,为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差速器的设计方案2.1差速器的方案选择及结构分析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结构简单,工作平稳可靠,广泛应用于一般使用条件的汽车驱动桥上,根据东风EQ1090E型载货汽车的类型,初步选定差速器的种类为对称式行星锥齿轮差速器,安装在驱动桥的两个半轴之间,通过两个半轴把动力传给车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