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塔的传说故事

合集下载

石狮市姑嫂塔的介绍

石狮市姑嫂塔的介绍

石狮市姑嫂塔的介绍石狮市姑嫂塔,又称伯嫂塔,位于中国福建省石狮市市区。

作为石狮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姑嫂塔是福建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石狮市的地标性景点。

姑嫂塔建于南宋咸淳年间(公元1265年至公元1274年),是一座典型的福建南方古塔。

塔高约23米,八角十三层,整座塔身以青砖砌筑,外观金碧辉煌,气势磅礴。

塔身上刻有精美的浮雕和文字,展示了南宋时期的建筑艺术和文化特色。

姑嫂塔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的元素,是一座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

姑嫂塔的名字源于传说。

相传,南宋时期,石狮市有一对姑嫂,姓孙,分别嫁给了两兄弟,一个嫁给了伯兄,一个嫁给了嫂弟。

嫂弟对伯兄的妻子心生爱慕,伯兄的妻子对此保持了高尚的品德和节操,坚决拒绝了嫂弟的纠缠。

后来,这对姑嫂因为伯兄病故而成为寡妇,但嫂弟仍然对伯兄的妻子念念不忘。

为了阻止嫂弟的纠缠,伯兄的妻子决定自尽,投身在石狮市的河中。

后来,为了纪念这位高尚的妇人,当地人民修建了这座塔,并以姑嫂塔的名字来纪念这对姑嫂的悲剧。

姑嫂塔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也是一座重要的宗教场所。

塔内供奉着观音菩萨,塔外则有一座大型的钟楼。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石狮市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和信众前来参观和祈福。

姑嫂塔的周边环境优美,建筑群众多,是一个非常适合游览和拍照的地方。

塔的四周是一片绿树成荫的公园,公园内有湖泊、花坛和休闲广场,供游客们休息和娱乐。

此外,姑嫂塔附近还有一些特色商业街区,可以购买到当地的特色产品和纪念品。

石狮市姑嫂塔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也是石狮市的地标性景点。

它展示了福建南方古塔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众前来参观和祈福。

无论从建筑、历史还是文化角度来看,姑嫂塔都是福建省乃至全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闽南民间传说之凄美的姑嫂故事(可编辑修改word版)

闽南民间传说之凄美的姑嫂故事(可编辑修改word版)

闽南民间传说之凄美的姑嫂故事中秋夜,有人欢喜有人愁。

听见电视里,传出一首感叹姑嫂塔的诗,于是想给大家介绍一下闽南石狮姑嫂塔,介绍她凄美的故事。

望啊望就这样守成了塔剪一缕青丝放起风筝请她飞过重洋去到亲人的身旁。

很久以前,有一年,闽南闹旱灾,庄稼颗粒无收,民不聊生。

宝盖ft下,一位名叫海生的穷人无法缴交财主的田租,被迫离别新婚的妻子和心爱的妹妹,远走南洋,约定三年后回来还债。

海生往南洋后,姑嫂俩天天登上宝盖ft远眺大海归舟,盼望骨肉亲人回家团聚。

转眼三年已到,穷哥哥乘船回来,姑嫂俩在ft上看到哥哥的船已近海岸,谁知忽然刮起狂风下起暴雨,惊涛骇浪打翻船只,姑嫂俩就站在ft头眼睁睁看着海生葬身大海。

姑嫂俩痛不欲生,纵身跃入大海……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建起了这座姑嫂塔。

姑嫂塔(又称万寿塔、关锁塔)位于石狮市东南宝盖ft上,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是古代泉州海上交通的导航标志,“关锁烟霞”为泉州一大胜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宝盖ft,凌霄独立,周围没有其它ft峰为邻,又叫“大孤ft”。

明朝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克晦在一首诗中这么说“乱嶂江边出,大孤ft最孤”。

高踞ft头的那座塔就是“姑嫂塔”。

是一座用花岗岩建造的仿楼阁式的空心石塔。

塔共五层,二十一米高,依借ft势,显得特别巍峨。

姑嫂塔,又称“关锁塔”或“万寿塔”,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公元1131-1162 年,迄今已经有800 多年的历史了。

它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镇南疆而控东溟之势。

《泉州府志》上称它“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可见,姑嫂塔真正的作用,是作为航标的。

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

宋朝的吴自牧在《梦溪录》中说:“若欲船泛外国买卖,则自泉州便可出洋。

“为适应海外交通的需要,在位处泉州港口的宝盖ft上建造石塔,作为航标灯塔,其意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八闽志》就有这样的记载:“在永宁里有石塔甚宏丽,商舶自海迁者,指为抵岸之期。

描写石狮美景姑嫂塔的作文

描写石狮美景姑嫂塔的作文

描写石狮美景姑嫂塔的作文哇,说到石狮的姑嫂塔,那真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

姑嫂塔是石狮市的一处风景名胜,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秘又有趣?其实啊,这个地方不仅有着非常美丽的景色,还有着一段动人的传说呢!姑嫂塔,顾名思义,就是两座塔,一座叫姑塔,一座叫嫂塔。

哎,你可能会问,这两个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那可多了去了!姑嫂塔这两个塔立在一起,像是两位慈祥的长辈守护着整个石狮。

古人说,这两个塔就像是家里的大妈和小姑妈,总是站在那里,给人一种安全感。

要说到这两个塔的外观,那真是别具一格。

姑嫂塔的设计非常讲究,塔身高耸入云,像是两根直插天际的长柱子,简直能把你眼球给炸出来。

塔身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花纹,仿佛是艺术家的杰作,细腻得让人惊叹。

尤其是塔顶的那些装饰,真是让人目瞪口呆,感觉像是迎接四面八方的客人一样,特别气派!说到这两个塔的历史,那就更有意思了。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两位很厉害的女士,她们不仅聪明伶俐,还特别能干。

她们的故事流传至今,大家都觉得,这两个塔就像是她们的化身,象征着她们的智慧和勇敢。

其实,姑嫂塔的传说也是一部爱情故事哦。

传说中,姑嫂姐妹俩非常恩爱,虽然生活中有不少磨难,但她们总是互相帮助,最终在塔下许下了永恒的承诺。

哎呀,说到这里,我都快要感动哭了。

每到清晨,姑嫂塔周围的风景真是美得不像话。

太阳刚刚升起,塔身就被柔和的阳光染上了金黄色,整个塔看起来就像是镀了一层金,闪闪发光。

尤其是塔脚下的湖泊,那真是绝美的存在。

湖面上漂浮着些许荷叶,荷花开放,仿佛是在跟姑嫂塔打招呼。

这种宁静的美景,不禁让人放松下来,心情也跟着变得愉悦起来。

别看姑嫂塔在石狮的历史中已经有了很长时间,但它的魅力却一点也没有减退。

每当夕阳西下,姑嫂塔的轮廓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仿佛是穿上了一层紫色的纱裙,妩媚动人。

塔下的小路上,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游客,他们有的拍照,有的在塔下散步,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和美好。

如果你有机会到石狮旅游,一定不要错过姑嫂塔。

姑嫂塔作文500字

姑嫂塔作文500字

姑嫂塔作文500字姑嫂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主要用于祭祀姑嫂俩,纪念两位在封建思想中普遍被赞誉的人物。

历史上,姑嫂塔是文坛上关于感情和爱情的代表之作,而在当代,这座塔也被视为一种文化建筑,受到广大社会的赞赏。

姑嫂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它建于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年),由明朝宫廷支持建设,主要是为了纪念当时社会尊崇的姑嫂俩,也是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永久尊敬。

这个传说背后的故事也有许多版本,对苦命姑嫂一家的爱恨情仇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

姑嫂塔坐落在太行山脉腹地,以一个景观迷人的位置而闻名。

它将清朝北京古典建筑的完美诠释和宋代典雅的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独特风格。

姑嫂塔外部有一座连接天安门广场和天安门外墙的三段石桥,而内部有一座建筑群,其精美的细节和精致的雕刻都被保存得完好无损。

姑嫂塔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它曾被视为清朝时期中国社会中婚姻礼仪的象征,所以它被认为是一种文化建筑,在当代仍然受到社会的赞赏。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宫廷式建筑的精美设计,以及清朝特有的文化风格。

也可以看到一座众多外围塔、池塘、栏杆等装饰,更令人叹为观止。

姑嫂塔是清朝时期一种极其重要的文化建筑,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实物象征,它不仅能引领我们走进历史的深渊,还能引领我们感受文化的美好。

到访姑嫂塔,可以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清朝文化,了解封建文化中尊崇的情感精神,从而增进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姑嫂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了解它的历史,深入了解它们所承载的文化,是了解中国古老文化的重要途径。

它将古老文化和现代生活完美融合,成为一个文化建筑,受到了广大民众的赞赏。

学习它的历史,欣赏它的建筑美,可以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文化上的熏陶,更是一种深刻的思想。

姑嫂塔作文500字

姑嫂塔作文500字

姑嫂塔作文500字姑嫂塔是上古时期中国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它是一种组合类建筑,是一种古老的家庭结构,它标志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家庭的变迁。

从历史上看,姑嫂塔的最初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很多贵族家庭都将女儿嫁出去,妻子送回家中,以拥有一个可以支持家庭的强大力量。

而姑嫂塔就是利用这种社会结构,从女方家庭将女儿嫁出去,妻子回到家中,而由姑母来担当家庭的主人,既可以圆满完成家庭的任务,又可以起到使家庭得以稳定发展的作用。

姑嫂塔被视为上古中国文明的一种重要表达形式,它不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家庭观念,而且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共同精神,如果说中国的家庭是一个大家庭,那么姑嫂塔就是大家庭的一个重要部分。

姑嫂塔既包括了等级的社会结构,又代表了家庭的永恒的默契,代表着家庭的爱情、慈爱和家庭的统一。

姑嫂塔也反映出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她们在家庭中受到极高的尊重,不仅要承担家庭的重任,而且在家庭内要克服许多家庭政治的挑战,而这些家庭政治挑战又使妇女受到更多的压力,变得更加坚韧和有智慧。

姑嫂塔有着很多功能,它不但可以建立家庭的强大力量,而且还能够把不同家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坚固。

同时,它也可以用来帮助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维系,使家庭美满,故此,它被誉为“家庭之根”。

姑嫂塔除了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之外,它还被视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权威,它集中体现了从家庭礼仪、家庭情谊、家庭道德教育到家庭责任等家庭关系的深层含义,从而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家庭文化和家庭教育的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姑嫂塔一直延续着它的传统。

它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影响力令人瞩目,代表了中国的责任形态和理想的家庭形式,它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使一代又一代的家庭得以安宁地繁衍发展下去。

姑嫂塔在当今社会中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仍然是家庭结构的象征,仍旧是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象征,它仍旧能够激励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责任,增进家庭的和睦,展示出家庭的美丽。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姑嫂塔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姑嫂塔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姑嫂塔姑嫂塔位于石狮市宝盖山上,又称“万寿塔”,它建于南宋年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姑嫂塔背靠泉州海,面临台湾海峡,有关锁水口、镇守东南的气势,所以也称“关锁塔”。

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

当时姑嫂塔成为了海上行船的航标。

姑嫂塔有个传说:在很早以前,石狮宝盖山下有一户人家,父母过世后,兄妹俩相依为命。

后来阿兄娶了妻子。

妻子非常贤惠,对小姑也非常好。

一家三口虽然生活清苦,却过得平平淡淡,没有缺少快乐。

一年干旱,天不下雨,五谷无收,自古闽南地区田少人多,遇到灾害人民无法谋生,就纷纷到南洋去了,姑嫂俩人决定留在家乡。

就在阿兄和村民出海时,吹来狂风,把船和人一同卷进了大海。

姑嫂俩人非常伤心,跳崖自尽了。

人们为了纪念她们,便在她们跳下去的`地方建了一座塔,并取名为“姑嫂塔”。

我喜欢姑嫂塔还有其它原因:现在的姑嫂塔已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早晨和傍晚都可以见到很多人在运动。

我周末的时候也经常会和妈妈一起去爬山。

累了还可以吃路边的小吃。

要上塔顶,有两条路,一条石板路,一条是斜坡。

我都更喜欢斜坡,因为走斜坡非常刺激。

这就是我喜欢的姑嫂塔!。

石狮姑嫂塔一日游作文

石狮姑嫂塔一日游作文

石狮姑嫂塔一日游作文
姑嫂塔有五层楼高,在石狮东面的宝盖山上。

有两层楼游客不能上去,除了检查人员。

传说有一位姑姑和一位嫂嫂盼亲人早日归来,所以她们在宝盖山下每一天搬一块石头上山堆在一起站在上面,想看见远方的亲人早日归来。

经过多年的积少成多她们搬的石头堆得很多很高。

后人为了纪念她们,在她们堆石头的地方建了一座塔,取名姑嫂塔。

这座塔成为古时候人们航海的标记。

我们坐着车,来到了姑嫂塔。

那里绿树浓阴,公路两边盛开着许多不知名的野花,还长着很多狗尾巴草,于是我就随手折了一个结并拿着它去捉弄弟弟哩。

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健身运动场地,那里有跷跷跷、跑步机等等设施。

我和弟弟一看到就迫不及待冲上前去,东玩玩、西玩玩,我们在那里玩得不亦乐乎、满头大汗,可心里却像吃了蜜糖一样开心。

我爬上去了,终于到了顶峰——姑嫂塔。

站在山顶,我往下一看山下的一景一物尽收眼底,一时间,我仿佛是一个巨人,俯视着身下的一切,
房子小的像蚂蚁,山下的人就像一个个小点……。

姑嫂塔的传说故事

姑嫂塔的传说故事

姑嫂塔的传说故事版本一:姑嫂塔的故事发生时间较早,在“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时期,具体来说,大约在公元七世纪到九世纪之间。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刺桐港(泉州),有姑嫂两人,她们每天都要登上宝盖山巅,重复着扛来石头,垒石垫足,翘首远眺大海归舟,盼望骨肉团聚的那一刻。

三年的时间虽然漫长,但她们依然坚持着,期盼着。

终于,在一天清晨,她们看到亲人乘坐的大帆船已经接近海岸。

然而,就在这时,忽然刮起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把亲人乘坐的大帆船打翻了。

亲人不幸葬身大海,姑嫂俩由喜转悲,双双纵身跃人大海。

人们为了纪念她们的深情厚谊和对亲人的执着思念,就在她们曾经垒石筑台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姑嫂塔。

姑嫂塔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悲壮的故事,它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对亲情的重视。

同时,这个故事也体现了人们对海洋的敬畏和对未知命运的无奈。

在那个时代,海上贸易是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海洋也是充满了危险和未知。

人们通过建造姑嫂塔来纪念这对姑嫂,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团圆。

姑嫂塔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泉州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姑嫂塔,了解这个故事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同时,这个故事也成为了教育和传承的重要素材之一,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个地区的文化和历史。

版本二:姑嫂塔,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物,始建于风景如画的宋代,由一位名叫“介殊”的僧人募集资金在宝盖山绝顶兴建。

它像一座高耸入云的灯塔,照亮着商船抵岸的航道,指引着船只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找到安全的归宿。

因此,《泉州府志》对其有这样的描述:“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

”姑嫂塔不仅具有导航指引的重要作用,更是泉州人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的象征。

每当夕阳西下,塔影与余晖交相辉映,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而又永恒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姑嫂塔的传说故事
导读:相传,八百多年前,有一条身长八十华里的水龙王,横卧安东,头在西南,尾在东北。

这是一条懒龙,每年只伸一次腰,翻一次身,就作一次怪。

每作一次怪,就要吐上七七四十九天恶水,使这里方圆百里变成一片汪洋。

那时候,人们常常担心,生怕迟早有一日,安东老百姓的生命财产会被这条水龙吞没。

有一天夜里,人们正在睡梦中,忽然听得有人叫喊:造塔压龙镇水!起初,人们并不在意,哪知一连三个夜晚,都有人这样叫喊,有人出于好奇,跑出去看看,可是什么也没看见。

后来,人们一见面就谈起夜里有人叫喊造塔压龙镇水的事,大家也都觉得要除水患,必须先压住水龙王,不让它伸腰、翻身、吐恶水才行。

就这样,造塔一事就算定下来了。

风声一传开,城里的、乡下的'石工、木工、泥瓦工都来了。

一下子聚集了几百人,大家商量如何造塔。

为难之际,南边来了姑嫂两人,她们说也是来造塔的。

大家商量了一个意见:要想除掉水患,必须造两座塔,压住这条兴妖作怪的懒龙的头和尾,不让它翻身才行。

姑嫂二人听了大家的意见后说道:好!就这么办,你们都回去吧,这事我们姑嫂包了。

话音刚落,姑嫂二人就不见了。

第二天早晨,大家起来一看,大吃一惊,在安东城西门,一座非常漂亮的七层宝塔造好了。

大伙儿登上塔顶,向东北方一望,更是惊讶,那里的宝塔也造好了,上面好像还放着一把瓦刀和一只灰桶呢。

原来,这姑嫂二人并非凡人,而是神仙。

她们答应造塔之后,就
分了工,姑娘负责造安东城西门的妙通塔,压住龙头;嫂子负责造安东城东北唐集的月塔,压住龙尾。

二人约定:星齐动工,鸡鸣为号。

就这样,两人就分头各自造塔了。

到了半夜时光,姑娘的妙通塔先造好了,因为嫂子要给孩子喂奶,误了点时辰,还剩下塔顶未造好。

姑娘看着自己造的塔,十分满意,一时高兴,就捏着鼻子学了一声鸡叫,这一叫不要紧,可慌了嫂子,赶忙收工。

因此,一直到今天,东北唐集的月塔塔顶还有一角未砌好,远远望去,上面放着的几块乱砖很像是一只灰桶和一把瓦刀。

【姑嫂塔的传说故事】
1.狗的传说故事
2.兔的传说故事
3.泰山的传说故事
4.小满的传说故事
5.尧的传说故事
6.清明的传说故事
7.黄帝的传说故事
8.“年”的传说故事
上文是关于姑嫂塔的传说故事,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