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二)
华中师范大学历年考研笔试真题

华中师大试题填空1.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 依照抽象程度的不同,把人类学习的经验划分为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三大类。
2.施拉姆传播模式强调传授双方只有双向互动才能达到真正的交流。
3.皮亚杰把人的发展分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4.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理论与实践。
5.布卢姆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从底级到高级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6.教育技术是由三个不同的起源融合而成,它们是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系统方法。
7.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依照抽象程度的不同,把人类学习的经验划分为做,观察,和抽象三大类。
8.奥苏贝尔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9.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20 世纪50 年代末;斯金纳被誉为当代程序教学运动之父;“媒体是人体的延伸”是由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的名词解释1.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理论与实践2.先行组织者:指在介绍当前学习内容之前呈现的引导性材料,以便于建立新旧知识间的关系3.前端分析: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先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做4.经验之塔:由戴尔提出的,戴尔将人的经验分成了三大类:直接的经验的经验)、间接的经验(替代的经验)、抽象的经验(符号的经验)。
其中直接的经验位于经验之塔的底层,表示直接的经验是上面两大类经验的基础,人的学习过程总是从最底层的做的经验开始,然后不断上升到最顶层的抽象的经验。
而抽象的经验获得比较困难,人们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具备足够的学习和认知能力,但是上升到抽象的经验是学习的必然目的。
2014年考研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真题(回忆版)

专业课一:社会学方法
名词解释
1.复测信度
2.有效回收率
3.非抽样误差
4.三角检验
5.抱歉忘记了_(:з」∠)_
6.民族志法
简答
1.PPS抽样的原理和程序
2.问卷设计的原则
3.单边检测和双边检测的区别
计算
1.置信区间
2.卡方检验λ系数
论述
1.试论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2.实地研究中局中人和局外人的差别
3.量化研究方法和质性研究方法的差别专业课二: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
1.社会角色
2.社会组织
3.全球化
4.理想类型
5.后现代性
6.抱歉忘记了_(:з」∠)_
简答
1.刚性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
2.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3.曼海斯对知识社会学的贡献
4.应用社会网络理论的几种代表观点
材料分析
1.试用风险社会理论解释食品安全风险的产生原因
2.试用国家和市场的关系分析ZF的职能错位和越位问题
论述
1.试用相关理论说明公民和非ZF组织发挥作用的意义和途径
2.试述女性主义理论对社会学发展的影响。
2014年华师思政考博真题

2014年华师思政考博真题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三选二,每题50分)(招生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1、请结合当前我党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建党的原理、思想高度及其指导意义。
2、简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从六个方面对资本主义的论述,阐述当前资本主义发展的现状。
3、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论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导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学(三道题;招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1、论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3分)
2、试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33分)
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34分)
复试
秦在东院长考核英语口语,自己报考的导师专业提问。
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真题(2011至2013年)

2011信息管理学基础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信息管理2洛特卡定律3非正式信息交流4信息咨询服务5管理信息系统二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零次信息资源是无记录的口头信息资源2自然科学研究人员所需信息内容的综合性比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强3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信息设备及其相应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技能4组织管理能力是信息管理技术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5信息服务业的劳动对象和产品都是信息三,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简述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内容2简述信息资源的教育功能3简述用户信息需求的阶段性规律4试比较单项主动信息传递与多向被动信息传递的特点5简述信息技术对信息管理的负面影响6简述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式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试论信息管理过程中的针对性原则2试论信息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与开发2011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方法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文献信息链2布尔检索模型3基于内容的检索4自然语言检索5倒排文档6 INEX检索评价实验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80分)1简述跨语言检索存在的主要问题2简述dialog联机信息检索系统的最新发展3信息分析的本质是将信息转化为情报,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4有人认为信息分析方法必然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简述你的观点及理由5简述内容分析法的含义6简述网络链接分析的机理7简述技术预见与专利信息分析的关系8简述技术经济信息分析的主要内容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试论词表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的必要性2.随着社会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竞争日益激烈,政府和企业对信息分析与咨询的需求增大,要求更高。
试结合我国信息分析与咨询工作的现状,阐述我国信息分析与咨询业的发展策略。
2012年情报学信息管理学基础一、名称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零次信息资源2、潜在信息用户3、信息交流4、信息揭示5、现代信息技术二、判断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有用性是情报区别于知识的根本属性。
华中师范大学2004-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新闻理论)

华中师范大学2004-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新闻理论)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0分)1新闻传播2陆氏定义3知晓权4固定成见5双重出售6非群体化传播媒介7舆论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在当今时代,人们经常说的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分别是_____ 和_______ 。
2传播环境包括__ _____和_______ 两个方面。
3社会责任理论认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鼓吹的概念是 ________,即“免于……的自由”;而社会责任论所追求的自由概念是________,即“有做……的自由”。
4“魔弹论”又称______ _、__ _____。
这种理论认为,传播者把“信息子弹”发射出去,受传者必被击中,应声倒下。
5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可以确定为以下两点:一是__ _____,二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48分)1中共中央宣传部要求我国的新闻传播工作应当做到“三贴近”。
这“三贴近”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
2关于社会主义报纸的商品性,学术界有三种意见,请分别作简要说明。
3传播学者施拉姆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哪五种功能?4请简要说明传播学中编码与解码的含义。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要求:1要有论证过程2每题论述不少于500字。
1有资料显示,在一些都市报娱乐新闻栏目中被“展示”的女明星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明星。
而且,被“展示”的女明星,其性感或比较性感的比例高达78%左右。
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2据报载,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由于说情者太多,许多焦点内容未能播出,其舆论监督的比例由以前的47%降到了现在的17%。
对此你有何评论?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1、新闻真实性2、软新闻3、传播4、“知沟”假说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主要有__ _、_ __和___ 三种。
华中师范大学二OO四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华中师范大学二OO四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详解招 生 专 业:政治经济学 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及代码:政治经济学(421) 考试时间 元月 11 日 下午一、概念辨析(每题10分,共40分)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剩余价值率和年剩余价值率3、产权与所有制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国有企业建立硬预算约束的条件是什么?3、我国农村经济中农户分散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并存的原因何在?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有何特点?其成因何在?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试述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及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竞争的特点。
2、用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要求。
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二OO四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 生 专 业:政治经济学 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及代码:政治经济学(421) 考试时间 元月 11 日 下午一、概念辨析(每题10分,共40分)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答: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
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又称有用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
不同的具体劳动,性质上是不同的,因而形成使用价值的多样性。
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以社会形式为转移的永恒范畴。
具体劳动虽然是创造是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的耗费。
抽象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只有量的不同。
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历史范畴。
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物质的原子。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重性,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它们是统一的,即不管劳动的具体形式如何,都同时是抽象劳动的支出。
2014华中师范MSW

2014年华中师大社会工作硕士考试试题
第一门:社会工作原理
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
1自决
2亚文化
3越轨行为
4逆向社会化
5社会工作价值观
二简答题(8题,每题10分,共80分)
1请简述社会系统理论的内容。
2请简述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并举例说明之。
3请简述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并举例说明之。
4请简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5请简述组织的要素。
6请简析中国的贫困问题。
7请简析社会制度的作用。
8请简述社会政策的功能。
三论述题(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请论述社会工作发展在中国的内因及其面临的挑战。
2请运用实例论述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
第二门:社会工作实务
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5分,共25分)
1面质
2地区发展模式
3互助小组
4伦理困境
5观察法
二简答题(5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请简述非结构访谈的要点。
2请简述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及技巧。
3请简述社会目标模式的优势与缺陷。
4请简述研究报告的类型及结构。
5请简述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的关系。
三论述题(3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你如何看待ZF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这一新事物?
2请论述社会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3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特点进行比较。
四实务案例(1题,共30分)
请根据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模式,从个人、家庭、团体或社区中挑选一个对象,针对其特定问题,制定一份社会工作实务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审视座右铭:网民留言=领导批示南方都市报■虚拟@现实之黎明专栏7月17日出现一个史无前例的正式机构,全称为“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政府媒体网络事项督办中心(ZZIC)”;揭牌仪式上,两位网友应邀为该机构揭开了红盖头。
随后出现一句原创性很强的“座右铭”,在揭牌仪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称“网民留言=领导批示”即“ZZIC”的座右铭,要“把网民留言、群众诉求、人民呼声同领导批示一样对待,而且要按高于领导批示来对待”。
以“信息渠道”或“沟通媒介”为据,建立具有某种“定向性”的机构,是否可行?郑州方面介绍称,这种网络事项办理机制效果明显,试运行一年间,网民在网上反映后“ZZIC”督办解决了一万多个问题。
显然,拿出宝贵的编制定额“转正”该机构,即郑州高层肯定机构、机制有效的证明,也是正式组建该机构之必要性、可行性的某种证明。
在“网民留言”和“领导批示”之间画一个“=”号,“政治正确”,在理念上没什么问题。
网络和电脑对公众不设限的情况下,任何非网民的“群众”都能于瞬间转化为网民,“网民留言”其实就是“群众呼声”。
至于“网民留言高于领导批示”之语,当属“执政为民”的高调宣示,虽则言辞和表达是新鲜的,但“内核”仍是老版本。
不过,研讨此“等号”,可以发现在技术上还是存在一些讲究的。
主要的讲究,即区分“网民留言”和领导批示的内容与种类。
可把网民留言大致分为“事实信息”与“观点信息”,机构应对与处臵的多为“事实信息”,对观点信息、政策建议或行政建言等网声,则是另一种处臵方式。
而在上达的“事实信息”中,突发事件、紧急危情、公权侵害等,又是重中之重,“高于领导批示”理所当然。
如果没有领导批示就对此无动于衷,按理则应该追究失职、渎职的责任。
上网表达诉求的网民,都是些抱着希望的人。
引起领导注意,获得“领导批示”,通常就是他们的预定目标和理想效果。
诚然,正如连维良先生所说,“如果什么样的问题都要通过领导批示才能解决,就不是一种有效的机制,不是一种科学的机制,不是一种长效的机制”,但是,也应该承认,正是由于存在这样一种不好的机制,群众才希冀那一纸领导批示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