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理论知识

合集下载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及17种摄影构图技巧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及17种摄影构图技巧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一、光圈光圈,是镜头中光线通过的孔径大小,用F表示。

简单理解成水管孔径大小,孔径越大,水流越过。

所以光圈越大,光线越多,但F后面的数值越小,如大光圈F1.4。

光圈与景深有直接关系:光圈越大,景深越小,也就是背景虚化模糊程度越高,如拍摄人物时,使用大光圈虚化背景,人物突出;而拍摄风景时,需要背景清晰,就要用到小光圈。

二、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就是曝光时间。

快门速度分为高速快门和慢门,高速快门可以抓拍运动瞬间,同时拍摄不容易产生抖动模糊;慢门也就是长曝光,增加曝光时间在弱光拍摄更有利,还可以表现主体动感,记录光点轨迹,如水流车轨光绘星轨等等。

快门的运行原理如下图:按下快门后:(1)后幕帘开启(2)前幕帘开启,曝光开始(3)后幕帘关闭,曝光结束(4)前幕帘关闭。

三、对焦对焦,就是调节对焦机构移动焦平面位置,让主体成像清晰。

对焦主要有自动对焦AF和手动对焦MF,自动对焦又分为单次自动对焦,伺服(连续)自动对焦,智能自动对焦三类。

1、单次自动对焦单次自动对焦一般用AF-S表示,半按快门后听到“嘀”一声,表示对焦完成,按下快门拍摄即可,一般适合拍摄静物,如商品拍摄,花草拍摄,摆拍人像等。

2、伺服(连续)自动对焦伺服对焦,也称为连续对焦,用AF-C表示。

拍摄移动主体时,保持半按快门,可以持续对焦直到拍摄结束,不用重新半按快门,适合拍摄移动主体,如体育运动,野生动物等。

3、智能自动对焦就是相机自动对焦,用AF-A表示,根据主体是否运动选择单次对焦或连续对焦,有时候会出错。

4、手动对焦手动对焦用MF表示,是最精准的对焦方式。

当自动对焦失效,如拍摄距离过近、有物体遮挡时,都需要手动对焦来调整。

还有需要注意细节的拍摄题材,如微距摄影,都需要使用手动对焦。

四、焦距焦距是镜头的光学中心到感光元件的距离,镜头上标示的50mm,代表焦距50mm的定焦镜头;标示的24-70mm代表焦距24-70mm的变焦镜头。

焦距要明白两点:视角与景深。

基础摄影理论及基础

基础摄影理论及基础

基础摄影理论及基础摄影是一门既艺术又科学的创作方式,通过光线的控制和相机的操作来记录和传达视觉的感知。

掌握摄影的基础理论和技巧是成为一个出色摄影师的重要基础。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摄影的基础理论和技巧,希望对于读者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光的基础光是摄影的基础,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对于拍摄出清晰、有层次的照片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光的基础知识:1.光源:了解不同类型的光源,例如自然光、人工光和闪光灯,并学会如何使用它们。

2.光线的角度:了解光线的角度对于拍摄效果的影响。

比如,拍摄时光线从侧面照射会产生阴影和纹理,而正面光线会使照片看起来平坦。

3.光的温度:了解不同色温的光源对照片色彩的影响。

例如,自然光有不同的色温,早晨和傍晚的光线颜色较暖,而中午的光线则偏冷。

第二部分:相机的基础知识相机是摄影创作的工具,了解相机的基本构造和操作对于掌握摄影技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相机的基础知识:1.快门速度:了解快门速度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快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运动,而慢的快门速度可以捕捉运动的轨迹。

2.光圈:了解光圈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较大的光圈可以让更多的光进入相机,使照片更明亮,而较小的光圈可以增加景深,使照片更清晰。

3.ISO感光度:了解ISO感光度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较低的ISO感光度可以减少噪点,而较高的ISO感光度可以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拍摄清晰的照片。

第三部分:构图和视觉语言构图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如何将拍摄主题放置在画面中以及如何利用线条、形状和颜色来引导观众的视线。

以下是一些构图和视觉语言的基本概念:1.第三法则:了解第三法则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将画面分为九等分,在交叉点或对称线上放置主题可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和平衡的画面。

2.线条和形状:了解线条和形状如何影响观众对于照片的感知。

对于摄影来说,曲线可以用来传递柔和和流动的感觉,而直线则可以传达稳定和坚定的感觉。

3.颜色:了解颜色如何影响照片的氛围和情感。

摄影师入门基础知识

摄影师入门基础知识

摄影师入门基础知识对于许多怀揣摄影梦想的新手来说,踏入摄影的大门可能会感到既兴奋又迷茫。

摄影不仅是按下快门那么简单,它涉及到诸多知识和技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摄影师入门的基础知识。

一、相机的基本构造与操作要成为一名摄影师,首先得熟悉手中的工具——相机。

相机主要由机身、镜头、快门、光圈、感光度(ISO)、对焦系统等部分组成。

机身是相机的主体,承载着各种功能按键和电子元件。

不同型号的机身在性能、操控和手感上会有所差异。

镜头就像是相机的“眼睛”,决定了拍摄的视角和成像质量。

常见的镜头类型有广角、标准和长焦。

广角镜头适合拍摄风景和大场景,能容纳更多的画面元素;标准镜头与人眼的视角相近,成像自然;长焦镜头则可以将远处的物体拉近,常用于拍摄特写和体育、野生动物等题材。

快门是控制相机曝光时间的装置,快门速度越快,能够定格瞬间的能力越强,适合拍摄运动物体;快门速度慢,则可以创造出流动、模糊的效果,如拍摄夜景中的车流。

光圈控制着镜头的进光量,同时也影响着景深。

大光圈(如 f/18、f/28)能够营造出浅景深,使主体突出,背景虚化;小光圈(如 f/8、f/16)则有较大的景深,画面中的前后景都比较清晰。

感光度(ISO)用于调节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

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可以提高 ISO 来增加画面亮度,但过高的 ISO 可能会导致噪点增多,影响画质。

对焦系统则确保拍摄的主体清晰。

现代相机通常有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两种模式,自动对焦方便快捷,而手动对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拍摄微距、低对比度场景)能更精准地对焦。

二、构图的重要性与常见构图方法构图是摄影作品的骨架,决定了画面的布局和视觉效果。

中心构图是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突出主体,这种构图简单直接,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三分法构图是将画面横竖分为三等分,将主体放在四个交叉点或沿线位置,使画面更加平衡和富有层次感。

对称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的美感,常用于拍摄建筑、倒影等场景。

摄影——理论基础知识

摄影——理论基础知识

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学术院举行的科学院和美术院的联席会议上,法国政府授命巴黎天文馆长阿拉贡公布了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技术的详细经过,在摄影史上,都认为这一天是摄影术的正式诞生日。

第一策略:摄影知识一、摄影的历史1、摄影技术的变迁:达盖尔版(1839-1850)→卡罗版(1841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卡罗摄影术”的技术,奠定了现代摄影术的基础。

)→湿版(1851-1890,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

)→干版(现代摄影雏形:19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马多克思,发明了干版摄影。

)2、相机的变迁:伸缩木箱照相机(1839)→柯达1号(1888)→4又1/2单反相机→莱卡I型(1925)→35CM单反相机(1949)→傻瓜相机(20世纪70年代)→拍立得(Polaroid)(1948)→数码相机(1995)。

3、第一幅照片:1826年用8小时曝光。

感光材料:银版的发展,1839年它将曝光时间缩短到2至3分钟。

4、伊斯曼的出现,给摄影史带来了新的革命,1889年,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将伊斯曼提供的70毫米胶卷切成两条各宽35毫米的长条,并在两边打上卷片用的小方孔,这就是日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35毫米胶卷。

达盖尔的伸缩木箱摄影机。

由于曝光时间过长,当时拍摄人像时,被拍摄者需要坐装有头部支撑架的特制座椅。

美国柯达公司于1934年推出了宽度为35毫米的胶片,很快成为最流行的胶卷和电影胶片类型,并一直持续使用至现今。

5、几次重大变革与相关人物:1931年,美国电器工程师埃杰顿(称为“闪光灯之父”)发明了电子闪光灯。

1907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天然彩色片”透明正片,是真正实用的彩色片。

1936年,伊斯曼公司推出了第一个三层乳剂彩色片考贝以后,德国阿克发、日本富士、英国伊尔福等相继推出了彩色正、负片。

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兰德发明了一次成像摄影术。

1945年,瑞典人哈斯布莱德设计了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摄影——理论基础知识

摄影——理论基础知识

年月日,在法国学术院举行的科学院和美术院的联席会议上,法国政府授命巴黎天文馆长阿拉贡公布了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技术的详细经过,在摄影史上,都认为这一天是摄影术的正式诞生日。

第一策略:摄影知识一、摄影的历史、摄影技术的变迁:达盖尔版()→卡罗版(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卡罗摄影术”的技术,奠定了现代摄影术的基础。

)→湿版(,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

)→干版(现代摄影雏形:19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马多克思,发明了干版摄影。

)、相机的变迁:伸缩木箱照相机()→柯达号()→又单反相机→莱卡型()→35CM 单反相机()→傻瓜相机(世纪年代)→拍立得()()→数码相机()。

、第一幅照片:年用小时曝光。

感光材料:银版的发展,年它将曝光时间缩短到至分钟。

、伊斯曼的出现,给摄影史带来了新的革命,1889年,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将伊斯曼提供的70毫米胶卷切成两条各宽35毫米的长条,并在两边打上卷片用的小方孔,这就是日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35毫米胶卷。

达盖尔的伸缩木箱摄影机。

由于曝光时间过长,当时拍摄人像时,被拍摄者需要坐装有头部支撑架的特制座椅。

美国柯达公司于年推出了宽度为毫米的胶片,很快成为最流行的胶卷和电影胶片类型,并一直持续使用至现今。

、几次重大变革与相关人物:年,美国电器工程师埃杰顿(称为“闪光灯之父”)发明了电子闪光灯。

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天然彩色片”透明正片,是真正实用的彩色片。

年,伊斯曼公司推出了第一个三层乳剂彩色片考贝以后,德国阿克发、日本富士、英国伊尔福等相继推出了彩色正、负片。

年,美国物理学家兰德发明了一次成像摄影术。

年,瑞典人哈斯布莱德设计了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并设“哈斯布莱德奖”――摄影界的“诺贝尔奖”。

年,佛克特兰德发明了变焦镜头。

年,瑞典摄影家莱纳尔特·尼尔逊将电子显微镜与摄影技术相结合,进行显微摄影,《生命的奇迹》。

年,日本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部以电荷耦合器件()代替传统的软件(底片)的数码照相()。

摄影基础知识

摄影基础知识

变焦环 变焦环的作用是改变镜头的焦距,以此来调整不同的视角。
焦距的作用
焦距段的作用我们可以归类为四种关系
焦距与视角的关系 焦距与背景的关系 焦距与景深的关系 焦距与畸变的关系
焦距与视角的关系
右图我们可以看出在摄距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焦距段的视 角角度是不同的,越广角的镜头视角角度越大,越长焦大镜 头视角角度越窄。
标 头——50mm与人眼透视关系最接近,比较有真实感。
中长焦——70-100mm比较适合拍摄人像,不仅方便构图,而且透视 关系也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
长 焦——100-300mm适合拍摄人像中的特写,外景时能够得到很好 的景深虚化效果。
微距镜头
微距镜头有50mm、55mm、60mm、85mm、90mm、100mm、105mm、125mm、 180mm、200mm等若干种不同的规格,不同规格的微距镜头又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用 处。
图片中,模特的脚离相机近,由于透视原 理,所以脚会体现的比较大。这样的效果 是通过人为干预是无效的,所以是透视造 成的,而不是因为畸变。
2 画幅
画幅
画幅概念来自于胶片机,指的是胶片的尺寸。也就是数码相机感光元件的大小,135画幅就是我 们过去常见的胶卷尺寸,36x24mm,也就是数码相机上的全画幅规格。 在全画幅的基础上相机厂商又添加了APS-C画幅,感光元件CCD的尺寸为22.2mmx14.8mm。 全画幅之上还有中画幅以及大画幅相机 中画幅相机有四种尺寸,6cmx4.5cm 6cmx6cm 6cmx7cm 6cmx9cm 大画幅相机一张4X5英寸散页片的面积是35mm胶片的13倍,一张5X7散页片的面积是35mm胶片 的25倍,一张8X10散页片的面积是35mm胶片的50倍。
如50mm、55mm可以1:1翻拍A4纸大小的主体,如果使用200mm则需要与主体距离拉 远,但是拍摄一些昆虫等细小物体同时又不想惊扰主体,200mm则有很大用处。

摄影基础理论知识

摄影基础理论知识
摄影基础理论知识
• 摄影概述 • 摄影器材 • 光线与构图 • 拍摄实践 • 后期处理
01
摄影概述
摄影的定义与历史
定义
摄影是通过使用照相机和光线捕捉现 实或创意场景,将其转化为二维图像 的艺术和技术。
历史
摄影自19世纪初诞生以来,经历了从 胶片时代到数字时代的演变,技术不 断进步,艺术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
Adobe Lightroom
专为摄影师设计的后期处理软件,具有强大 的图片管理、调整和修饰功能。
GIMP
免费的开源软件,功能齐全,可满足基本的 图片编辑需求。
Canva
简单易用的在线图片编辑工具,适合初学者 和非专业人士。
图片调整与修饰
曝光调整
通过调整亮度、对比度和阴影等参数,使图片更加明亮或暗淡。
03
02
移轴摄影
通过移轴镜头和后期处理,创造出 微缩模型般的效果。
色彩分离
将图片中的颜色分离并分别调整, 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04
THANKS
感谢观看
情感表达
通过捕捉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其 情感和内心世界,增强照片的故事性。
环境与背景
利用环境与背景元素,营造氛围,突 出人物性格和身份特征。
风景摄影技巧
季节与时间
构图与取景
根据不同季节和时间点的光线、色彩特点 ,选择最佳的拍摄时间和角度。
运用远、中、近景等不同景别,以及横向 、纵向、斜向等不同构图方式,表现风景 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光线的软硬
软光(散射光)产生柔和 的阴影,硬光(直射光) 产生强烈的对比。
构图的基本原则
主题明确
每张照片都应有一个明确 的主题或焦点,引导观众 的视线。

摄影理论

摄影理论
有些相机的矩阵测光系统在决定曝光需要量的同时,还把场景的色彩也计算在内。
矩阵测光目前较广泛地应用于一些高档数码相机,它能够使相机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都取得 较好的自动曝光系统。
景深
• 所谓景深,就是当焦距对准某一点时,其前后都仍可清晰的范围。它能决定是把背景模糊化来 突出拍摄对象,还是拍出清晰的背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拍摄花、昆虫等的照片中,将背景拍 得很模糊(称之为小景深)。但是在拍摄纪念照或集体照,风景等的照片一般会把背景拍摄得 和拍摄对象一样清晰(称之为大景深)。
• 这种测光模式也称“智能化”测光,是一种高级的测光方式。测光系统将取景画面分成若干区 域(不同的相机划分的形状、方式不同),分别设置测光元件进行测量,然后通过相机内的微 电脑对各个区域的测光信息进行运算、比较,并参照被摄主体的位置,推测出被摄体的受光状 态是逆光还是一般光照,从而决定每个区域的测光加权比重,全部衡量后,计算出合适的曝光 值。
相机的分类
• 原理
相机的分类
• 单镜头反光相机(单眼相机,单反)
单镜头反光式取景照相机,(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缩写为SLR camera)又称作单反相机。它是用单镜头并 通过此镜头反光取景的相机。所谓“单镜头”是指摄影曝光光路和取景光路共用一个镜头,不像旁轴相机或者 双反相机那样取景光路有独立镜头。“反光”是指相机内一块平面反光镜将两个光路分开:取景时反光镜落下 ,将镜头的光线反射到五棱镜,再到取景窗;拍摄时反光镜快速抬起,光线可以照射到感光元件CMOS上!
• 达盖尔本人不久就隐退了,1851年他在巴黎附近的家乡去逝。
达盖尔——摄影术之父
• 达盖尔的银版肖像与相机
光的基础知识
• 光是以波的形式沿直线传播! • 亮度:指的是人在看光源时,眼睛感觉到的光亮度。亮度高低决定于光源的色温高低和光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相机的基本构成、设置: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不同之处就是可以直接预览照片,如果照片不满意可以删除重拍。

数码相机的组成;由镜头、取景器、CCD、液晶屏快门等组成。

变焦距镜头改变焦距,也就就是成像的大小。

取景器用来取景用的,CCD就是电子成像的元件,CCD的面积的大小决定像素大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像素。

液晶屏用来显示图像或构图用,快门用来拍照的按钮,存储卡就是用来存储图像,存储卡越大存储的图像越多。

1、光圈与快门:光圈就是用来调节通光量的,光圈的数值越小通光亮越多,相反光圈数值越大通光量越小,光圈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调节曝光量的,通过调节就是通过的光量达到标准,如果在光线相等的条件下成像暗说明光圈的通光小了,此时开大光圈加大通光量,如果图像过亮说明就是曝光过量,需要缩小光圈使之达到曝光标准。

只有曝光标准的图像才能拍出最佳的照片。

一定要掌握好曝光量。

2、变焦与聚焦:变焦指的就是改变成像的大小,变焦有自动与手动之分,有推拉式与旋转两种,一般都就是手动变焦,通过改变变焦得到所需的成像的大小,焦距就就是焦点的距离,通常我们讲的清晰的,现在的数码相机都就是自动聚焦的,半按快门按钮开始自动聚焦,再按快门执行拍照。

3、白平衡设置,白平衡指的就是照片的色彩设定,如果白平衡设置不匹配拍出来的图像会发生偏色,通常所说的颜色不正,色温分日光、白炽灯、荧光灯、闪光灯等在室内一般用的都就是闪光灯,白平衡有自动白平衡设定于自定义设定,拍摄大场面多色彩时自动白平衡比较准,一般都用自定义白平衡。

4、存储卡的设定:数码相机成像的大小采用像素设定来决定的,数码相机一般用大、中、小或者高、中、低来表示。

同一张存储卡像素越大拍的张数越少,拍的张数越多像素就越少,相对应的就是像素大照片的放大倍率就越大,相反就越小。

5、影就是闪光灯同步设定:专业的数码相机都具备闪光同步功能,我们在影视灯下拍照一定选择闪光同步挡否则无法得到满意的曝光量,同步设置要根据相机的说明来设置。

摄影基础知识二、光的运用:摄影离不开光,在摄影中光分为顺光、侧光与逆光三种,顺光指的就是光线从被摄者正面打过来,侧光就是从被摄者侧面打过来,逆光就是从被摄者后背打过来。

拍摄人像一般大都采用顺光或侧面光,很少采用逆光,顺光用得最多。

在摄影室中通常分为主光等与辅助灯,顾名思义主光灯就是整个照明的主要效果,辅助灯光起到连接补光作用,主光照射角度一般成45度角略高被拍者,辅助光角度与被拍者持平,主光量度要超过辅助光的亮度。

灯光的距离取决于等的指数,距离要求远场面要求大闪光灯指数也要大才行。

为得到光滑细腻柔与效果必须采用柔光箱。

光的使用,现在的摄影用光大多采用平光,平光使用适合大多数。

1、构图;照片瞧上去就是否顺眼用什么衡量,首先用的就是构图,构图的方法大致分为黄金分割法、对角线法、九宫格法等,只有达到这几点线上瞧起来操受瞧,否则就会不顺眼,黄金分割就是将长方形分别纵向横向分成两等分,交叉四点就就是黄金点,将主体方到点上,对角线法就是主体在对角线上。

人像分为特写、头像、半身像、七分像、全身像,合影等。

2、色彩搭配;再派人像时背景与人物主体色彩尽可能协调一致,瞧起来才耐瞧,妆面上的眼影色彩一般许多人就会采用预服饰一致的搭配着也说明统一的,色彩的搭配淡雅的色彩更耐一些,大多数用作婚纱照。

三、姿造型:姿势在照片中的作用就是不可忽视的,最基本的就是,人物面部的朝向的空间要比面部的空间大一些,脚前的空间要小于脑后的空间,姿势分;直线、曲线、到三角、向内等等。

人像摄影的美姿造型就是商业人像摄影所特有的。

商业人像摄影的受众就是顾客,由于大多数顾客都希望拍出的照片把自己表现得漂亮一些,这就需要摄影师充分利用拍摄角度、道具环境、灯光造型等手段去美化顾客。

在商业人像摄影中人物的美姿造型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决定:1、顾客的气质类型一个人的气质就是经历、素养、生存状态的综合反映,摄影师在瞧到顾客并与之接触后,对顾客的气质应该有一个大体的分类,比如有的顾客活泼开朗,有的顾客文静端庄,有的顾客高贵典雅等等。

如为文静端庄的顾,客设计时,要使面部表情含绪微妙,四肢与身体的体块的变化不大,人物的姿态造型应就是静态的。

2、顾客的外部特征人像摄影中一般重点注意面部特征与人物体型特征,不同的面部特征顾客的美姿造型不同,一般我们拍摄的顾客都或多或少存在面部长相的缺,陷与体型的不完美,对此,美姿造型应有所不同。

1)、前额突出:拍摄时应请被摄者下颏上倾。

或者设计被摄者的手、头发等掩饰前额。

2)、胖脸型:拍摄时让被摄者以半侧面对着镜头。

拍正面人像,忌使用大平光。

3)、瘦脸型:拍摄时让被摄者面部正对镜头,用大平光、低光位。

在取景框中瞧不要使人物面部颧骨或腮帮轮廊突出。

4)、鼻形不正:拍摄时让被摄者以半侧面或侧面对着镜头。

避面正面拍摄。

5)、高鼻粱:拍摄时让被摄者正面对镜头,用平光位,柔性光。

6)、凹鼻粱:拍摄时让被摄者正对镜头,用顺光位,最好在人物鼻粱上产生高光。

7)、秃头:拍摄时让被摄者戴上帽子或假发,不要使顾客摆弯腰、头顶正对镜头的动作。

8)、双下巴:无论胖瘦,这就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拍摄时请被摄者下巴向前伸、拉长下巴肌肉,就不会挤在一起。

还可以采用高机位拍摄。

9)、两眼大小不一:当有明显的大小眼时,可由造型师通过贴假双眼皮的办法解决,也可以请顾客拍照时将小眼睁大或者让眼睛转瞧不同的地方,还可以让被摄者的小眼靠近镜头,利用近太远小的透视变化修饰被摄者。

10)、凸眼睛:拍摄时可以拍正面人像,用平柔的光线顺光投向被摄者。

11)、面部一侧有斑痕:让被摄者有斑痕的一侧背向照相机或者用头发、手、饰物掩盖。

12)、扇风耳:用头发、手、头饰掩盖,让靠近相机一侧的耳朵处在阴影之中。

不宜拍正面人像。

13)、对眼:尽量不拍正面平视,让顾客左右上下转动寻找最合适的角度拍摄。

14)、体形矮胖:让被摄者穿暗深色衣服,用暗深色背景、道具拍摄。

15)、两腿稍短:拍摄时让被摄者穿统一色调的服装,机位偏低拍摄。

16)、手臂太粗:用服饰修饰改善。

拍照时手臂离开身体,不要挤压手臂,用饰物遮掩手指,减少手臂在画面中所占面积。

17)、小腹突出:拍摄时让顾客挺胸收腹,并可用手势或拿花等方式来作改善。

18)两人合影胖瘦距离太大:让较瘦的一方靠近相机,将另一方遮挡一部分或者转动角度使较胖者显瘦。

19)、两腿太租:让被摄者穿长裙或用道具、饰物掩饰。

20)、手形不美:转动手的角度,选择美的角度拍,如果没有理想角度可采取戴手套,用饰物掩饰等方法拍摄。

四、被摄者的姿势、仪态1、站姿人像:站姿就是人像摄影最常见的姿态之一,站姿人像能够充分展示人物体型线条,美姿自由度大、姿势多。

在摆拍站姿人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被摄者的一条腿站直,另一条腿自由交叉或稍稍抬起,站直的一条腿不要弯曲,抬起的一只腿保持身体平恒。

摆好腿脚就是摆好上面身体部分的前提。

B、被摄者的头部、胸部、臀部一般不在一条直线上。

让身体主线形成曲线或S线。

C、头部、胸部、臀部形成的体块的平面一般不应在一个平面内。

如:胸部体块正向时,面部要侧面,又如:胸部侧向时臀部转正向正面。

D、一般摆站姿都要求从脚下摆起。

2、坐姿人像:坐姿人像相对站姿人像局限性大一些,但坐姿能形成优美的曲线,还有利于消除被摄者的紧张心理。

坐姿以与相机成45度斜向坐姿为基准,分成斜侧向坐姿、背向坐姿与侧背向坐姿三种。

而以上下身躯干所形成的角度来区分,则可分为直角坐姿、钝角坐姿与锐角坐姿,若以两腿交叉摆放的样式来细分,则又可分为大腿上交式与小腿下交式两种。

在拍摄坐姿人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坐姿人像适合表现静态的表情,被摄者的表情宜内敛、含畜。

B、对被摄者关节处的处理就是关键部位。

一般情况下。

很少采用正面坐姿拍照,因为这样一来膝盖冲向镜头,大腿就会显得粗短笨拙。

C、坐姿人像脊柱的处理也十分重要,因为坐姿人像的情绪就写在背上,尤其当拍摄侧背向坐姿与背身坐姿时,情绪高昂,精神饱满时,脊柱总就是直挺挺的。

当情绪不佳时,脊柱将会大幅度蜷缩起来,而平常心态下的脊柱只就是微微的弯曲,因此,当被摄者坐下时,摄影师要提醒她不要坐得太实,应虚虚地坐,脊背不能靠在椅背上,注意用脊梁骨去支撑上半身。

D、坐姿人像不易显身形,一般不选择宽松肥大的服装,为了更好地体现身段曲线与四肢的线条,最好让顾客穿紧身一点的服装。

E、摆坐姿造型时,首先要从镜头中寻找最恰当的身体比例。

只有比例正常了,视觉感受才会舒适。

线条的流畅完整就是坐姿造型处理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坐着的姿势往往会使延伸中的身段曲线中断,坐姿中的线条容易显得锁碎、零乱,但坐姿能更加从容地展示上身躯体的造型优势,可充分地利用上身的外侧轮廊特征曲线来显示体形,加上四肢的协调配合,便可形成较为完整流畅的身体曲线,在处理身体裸露部位,如臂弯、腰腹、大腿等处时,切不要显露因转动挤压而造成皮肉扭曲的线条。

3、双人造型:双人合影照在婚纱摄影中常常遇到,相对于单人照片来说,双人照片的美姿造型更加多样。

它不单有单个人物的体块、线条、人物表情的变化,还有人物之间的交流,在摆双人美姿时,一定不要忘了两人之间神、形的呼应与变化。

拍双人婚纱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双人美姿在造型时要注意相互之间的体块变化,从人体结构上来瞧。

人体分头部、胸部、臀部三大体块,在研究双人美姿造型时我们将两人的体块分成两组体块来研究,一般被摄者相对相机有六种基本结构组合:女正身男侧身、女半侧身顺男半侧身、女半侧身对男半侧身、男侧身女侧身、男正身女正身、男背身女背身。

在这六种基本组合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微调细分就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美姿造型。

B、双人美姿造型要注意画面的线条变化,画面中的线条具有不同的含义,例如:直线给人的感觉就是刚直、雄健等,适合表现男性之美。

曲线给人温柔、恬静的韵味,适于表现优美的环境或者温柔的女性之美。

斜线具有动感,如果斜线的量在画面中占得很少。

动感就少,如果斜线多了,整个画面的动感就会变得很强烈。

斜线的倾斜程度不太大时,动感也就变得缓与了。

五、美姿造型要与人物表情与环境气氛一致人像摄影中被摄人物的姿态表情与人物所处的艺术空间就是相互关联的。

被摄人物所处的环境不同,美姿造型也不同。

例如表现被摄人物处在温馨的环境中时,人物的姿态造型要柔与一些。

表摄人物处在热烈环境时,人物的美姿造型要奔放一些。

在人像摄影中,被摄者的姿态造型与画面中的其它造型元素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画面中任何造型元素的变化都将影响到被摄人物的美姿造型。

摄影者一定不能脱离被摄者的实际情况与她们所处的环境去研究美姿造型。

风景摄影风景摄影就是各类摄影中,最具变化性、戏剧性与挑战性的题材,您必须亲自到大自然中寻找并融入自然,有时为拍到一幅成功的照片,需要往返几次甚至几十次,风餐露宿,这里面的苦衷常人就是很难理解的,在这里我们向喜爱风景摄影的众影友提几点建议:以风景摄影而论,摄影装备自然就是越精良越好,越齐越好,但这不就是初学摄影者能达到的,也大可不必一味地去追求装备的精良与齐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