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4 15章 消化管 腺

合集下载

《组织学和胚胎学》PPT课件 消化管

《组织学和胚胎学》PPT课件 消化管

2.HCO3-可中和H+
★ 胃上皮细胞快速更新
胃壁结构模式图
小肠(small intestine)
小 肠 结 构 模 式 图
黏 膜
1.上 皮: 单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 和内分泌细胞; 2.固有层:结缔组织,小肠腺; 3.黏膜肌层: 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 4. 小肠黏膜的特殊结构: 小肠表面积的三级放大
促进维生素B12在回肠 的重吸收
颈黏液细胞 (mucous neck cell) 分布:胃底腺顶部 结构:C呈锲形;核扁平
形,位于C基部,核
上方有许多黏原颗粒。 功能:分泌可溶性的酸性黏 液。
胃底腺(光镜)
壁细胞
主细胞
胃黏膜的自我保护机制 ★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黏液层:0.25-0.5mm, 含有HCO31.将上皮与胃蛋白酶隔离;
肠绒毛
小肠绒毛
小肠腺
吸收细胞(absorptive
cell)
LM:C呈高柱状;核椭圆形,
结构
位C基部;胞质嗜酸性; 纹状缘。
EM: ●微绒毛(表面有细胞衣)
● ●
SER和Gc
紧密连接
功能:消化、吸收营养物质。
小肠腺
腺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内分 泌细胞、 干细胞和潘氏细胞( Paneth cell) 小肠腺特征性C LM:锥体形,顶部胞质含嗜酸性颗粒。 结构 EM:具有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超微 结构特点 功能:分泌防御素和溶菌酶。
*表面黏液细胞(Surface mucous cell)
结构:C呈柱状;核椭圆形,位于C基部;
顶部胞质内充满粘原颗粒,HE染色
切片中胞质色浅至透明。 功能:分泌黏液覆盖于黏膜表面,起保护
作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课件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课件

胃的发育
总结词
胃的发育经历了胚胎期、新生儿期和儿童期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胃的结构和功能 产生影响。
详细描述
在胚胎期,胃从一个原始的管状器官开始发育,逐渐形成囊袋形结构。新生儿期 时,胃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以适应哺乳的需要。儿童期时,胃的大小和容量 继续增长,以适应生长发育的需要。
胃的疾病与病变
总结词
食管的运动
食管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肌肉运动,如蠕动和松弛 ,将食物从咽部推送到胃。
食管的功能
主要功能是输送食物从咽部到胃,同时防止胃酸 和酶逆流进入食管。
食管的感受器
食管内存在感受器,可以感知食物的存在和运动 ,并调节食管的运动。
食管的发育
80%
胚胎发育
食管起源于原始消化管,经过一 系列的发育过程,最终形成成熟 的食管结构。
人类消化管的演化
人类消化管的演化与人类的饮 食习惯和进化历程密切相关, 例如直立行走促进了消化道的 形态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高 纤维食物的消化。
02
口腔与咽
口腔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口腔是消化管起始端,具有咀嚼、吞咽和言语功能。
详细描述
口腔是消化管最前端的部分,包括唇、颊、腭、口底和牙等结构。口腔的主要 功能是咀嚼食物,将食物破碎成食糜,便于吞咽和消化。此外,口腔还参与发 音和言语活动。
消化管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将食物转化 为可被身体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
消化酶的作用
消化管分泌的消化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 肪和碳水化合物,使其变得易于吸收。
消化管的主要组成
01
02
03
04
上皮组织
消化管上皮组织由单层或多层 细胞组成,具有分泌、吸收和 屏障等功能。

组织学与胚胎学习题14-25章选填

组织学与胚胎学习题14-25章选填

组织学与胚胎学14—25章选填第十四章消化管一、选择题1、关于胃小凹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 )A.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B.上皮内含有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C 底部有数条胃底腺开口D 小凹深部有增殖活跃的干细胞2、关于胃底腺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 )A.是分支管状腺B.仅存在于胃底部C.主细胞多位于腺底部,分泌胃蛋白酶原D.壁细胞多位于腺体上部,分泌盐酸3、关于小肠绒毛的结构,下列哪项错误?( )A.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B.有丰富的毛细淋巴管网C.由单层柱状上皮和部分固有层构成D.绒毛内有散在的平滑肌纤维4、关于结肠的结构,下列哪项错误?( )A.有半月形皱襞B.绒毛稀疏,不发达C.有密集的单管状的大肠腺D.大肠腺主要由杯状细胞构成5、构成肠壁内神经丛的主要成分是( )A.交感神经元和无髓神经纤维B.交感神经元和有髓神经纤维C.副交感神经元和无髓神经纤维D.副交感神经元和有髓神经纤维二、填空题1、胃底腺主细胞分泌(),经()激活后,转变为()。

该细胞电镜下见有典型的()的超微结构特点。

2、小肠粘膜表面有许多肠绒毛,它是由()和()向肠腔突出形成的,吸收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是由()和()突出形成的。

第十五章消化腺一、选择题1、唾液腺浆液性腺泡的特点是( )A.腺细胞染色浅B.腺细胞与基膜之间有肌上皮细胞C.细胞顶部有较多粗面内质网D.分泌物含较多糖蛋白2、胰腺的泡心细胞是一种( )A.内分泌细胞B.腺泡细胞 C. 导管的上皮细胞D.干细胞3、胰腺内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 )A.PP细胞B.D细胞C.A细胞D.B细胞4、胰岛较多分布于( )A.胰头部和胰尾部B.胰体部C.胰头部D.胰尾部5、肝血窦特点是( )A.内皮有窗孔,有基膜B.内皮无窗孔,无基膜C.内皮有窗孔,无基膜D.内皮无窗孔,有基膜二、填空题1、人胰岛主要有()、()、()和()细胞,它们分别分泌()、()、()和()。

2、肝窦周隙是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狭窄间隙,内有散在的()和()。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 14 消化腺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  14 消化腺
Digestive gland
目的要求
掌握:胰腺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肝小叶的结构,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熟悉:门管区的结构。 了解:唾液腺的一般结构,腮腺、下颌下腺和舌
下腺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Digestive gland
一、唾液腺 salivary gland 二、 胰 腺 pancreas 三、 肝 脏 liver
窦壁:内皮有窗孔,无隔膜,内皮外无基膜。 窦腔:血液,含 肝巨噬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
3.窦周隙 perisinusoidal space 三、 肝 脏 窦周隙:为肝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间隙,也 称Disse隙。其中充满血浆,含有贮脂细胞。
功能:是肝细胞与血液 之间进行物质交 换的场所。
贮脂细胞 (fat-storing cell)
(三)唾液腺的功能
一、唾 液 腺
分泌唾液(下颌下腺分泌物占70%)
唾液含
水和黏液 唾液淀粉酶 溶菌酶 干扰素 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
二、胰 腺 pancreas 二、 胰 腺
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 实质
内分泌部:也称胰岛,分泌激素
内分泌部 (胰 岛)
外分泌部
(一)外分泌部
1. 腺泡 : 为浆液性腺泡。
中央静脉 肝细胞索 肝血窦
1.肝细胞 hepatocyte
LM: 排列:板状(索状) 形态:体积较大,
多边形 细胞核:大而圆,
常见双核。 细胞质:嗜酸性。
三、 肝 脏
1.肝细胞 hepatocyte
三、 肝 脏
EM: * 粗面内质网(合成蛋白质: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 纤维蛋白原、脂蛋白和补体等)
(4)总导管:假复层柱状上皮
一、唾 液 腺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4.15.23.24章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4.15.23.24章

消化管考题(三)选择题1.味蕾A.仅见于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B.位于固有层内C.细胞为神经元D.味毛是支持细胞的纤毛2.舌乳头中A.菌状乳头数量最多B.丝状乳头数量最少C.轮廓乳头体积最小D.丝状乳头上无味蕾3.成牙质细胞胞体位于A.牙本质内B.牙髓内C.牙本质与牙髓之间D.牙釉质内4.胃底腺主细胞A.主要分布在腺的颈部B.胞质嗜酸性C.分泌胃蛋白酶原D.分泌内因子5.胃底腺壁细胞A.胞质嗜碱性B.没有细胞内分泌小管C.分泌胃蛋白酶原D.分泌内因子6.消化管的潘氏细胞位于A.胃幽门腺底部B.小肠腺底部C.胃底腺底部D.大肠腺底部7.杯状细胞不存在于A.胃B.小肠C.结肠D.阑尾8.食管A.粘膜表面为复层扁平上皮B.有杯状细胞C.无粘膜肌层D.肌层均为平滑肌9.小肠绒毛A.表面上皮细胞无微绒毛B.无毛细淋巴管C.无毛细血管网D.有散在的平滑肌10.消化管壁上有多种腺体,其中A.胃底腺位于粘膜下层B.小肠腺位于粘膜下层C.十二指肠腺位于粘膜下层D.食管腺位于固有层11.结肠带形成于A.外膜局部增厚B.纵形肌局部增厚C.环形肌局部增厚D.粘膜下层局部增厚12.大肠A.无杯状细胞 B.无腺体C.无绒毛D.肌层为骨骼肌13.直肠A.无杯状细胞B.无腺体C.粘膜表面为复层扁平上皮D.粘膜下层有丰富的静脉丛14.消化管的外膜有浆膜和纤维膜两种,其中A.食管为浆膜B.回肠为纤维膜C.升结肠为纤维膜D.十二指肠部分为浆膜,部分为纤维膜15.潘氏细胞A.分布于小肠腺的底部B.胞质内充满嗜碱性颗粒C.分泌酸性磷酸酶有杀菌作用D.也存在于胃底腺16.参与构成消化管皱襞的结构是A.上皮B.固有层C.粘膜下层D.以上均是17.胃底腺A.主细胞数量最多B.颈部有分泌粘液的细胞C.与胃小凹相连D.以上均对18.胃底腺壁细胞不A.具有细胞内分泌小管B.含发达的微管泡系统C.分泌内因子D.分泌胃蛋白酶原19.小肠粘膜上皮吸收细胞A.游离面没有纹状缘B.细胞侧面没有连接复合体C.胞质内没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D.细胞表面没有细胞衣20.胃肠的内分泌细胞A.只存在于表面上皮内B.分泌颗粒均靠近细胞的游离面C.有开放型和封闭型两种D.分泌固醇类激素21.微皱褶细胞A.位于肠壁固有层内B.是一种分泌细胞C.位于胃粘膜上皮中D.基底面的凹窝内嵌有淋巴细胞(四)问答题1.试述胃粘膜屏障的构成及其功能意义。

B772-组胚理论课件-第14章消化管

B772-组胚理论课件-第14章消化管
肌层:内环外纵,肌间神经丛
外膜;
六、小肠 (十二,回,空)
黏膜
上皮:单层柱状上皮 固有层:小肠腺
黏膜肌层 十二指肠腺
黏膜下层 回肠集合淋巴小结 空肠无特殊结构
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外膜:部分十二指肠纤维膜,其余为浆膜
排序?
微绒毛,帕内特细胞, 干细胞,中央乳糜管, 细胞衣,肠绒毛, 吸收细胞,小肠腺
小肠其他层次
黏膜下层:十二指肠腺; 肌层:平滑肌; 外膜;
小肠扩大表面积的结构:
长而弯曲的肠管 环行皱襞 :黏膜 + 黏膜下层
中央乳糜管 绒毛 :上皮 + 固有层 有孔毛细血管
散在平滑肌 微绒毛(纹状缘):细胞膜 + 细胞质
排序?
微绒毛,帕内特细胞, 干细胞,中央乳糜管, 细胞衣,肠绒毛, 吸收细胞,小肠腺
阑尾的横断面
直肠肛门移行处
九、消化管的淋巴组织
也称肠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GALT)
上皮内淋巴细胞 固有层内散在的淋巴细胞和淋巴小结 肠系膜淋巴结 浆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LM:肠黏膜淋巴小结表面,黏膜向肠腔呈圆顶状隆

起 ,无肠绒毛和小肠腺,游离面有微皱褶。
小肠腺,帕内特细胞,干细胞,中央乳糜管, 肠绒毛,吸收细胞,微绒毛,细胞衣,
七、大肠
盲肠、
组成 结肠(升、横、降结肠)
直肠 有半月形皱襞 ,无绒毛 杯状细胞多 特征 肠腺多,直而长,无帕内特细胞 有结肠带、肠脂垂 功能:吸收水和电解质
八、阑尾
结构特征
腔小、壁薄、不规则 肠腺短小,杯状细胞少 淋巴组织丰富 黏膜肌层不完整
防御素、溶菌酶,特征性细胞 内分泌细胞 干细胞: 未分化细胞

组织学第14章消化管(1)

组织学第14章消化管(1)
第14章 消化管
Digestive Tract
授课人:崔明玉
内蒙古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医学ppt
1
组成: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医学ppt
2
管壁分4层
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医学ppt
3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食管
大肠)
区别主要 在粘膜
粘膜 (mucosa) 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食管)/单层柱状上皮(胃肠) 固有层(lamina propria): CT、胃腺、肠腺 粘膜肌(muscularis mucosa):平滑肌
功能: 暂时储存食物 初步分解蛋白质 吸收H2O、无机盐、醇
医学ppt
10
胃小凹
医学ppt
11
胃底部 左:模式图 右:光镜图
医学ppt
12
(一)粘膜
1、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表面粘液细胞) 分泌不溶性粘液(高HCO3-) 细胞间有紧密连接 无杯状细胞 上皮更新快
医学ppt
13
2、固有层:含有大量胃腺
粘膜下层(submucosa):CT、食管腺、12指肠腺 肌层(muscularis):骨骼肌 /平滑肌. 间质卡哈尔细胞 外膜(adventitia):浆膜/纤维膜
医学ppt
4
一、食管 Esophagus
医学ppt
5
(一)粘膜
1、上皮: 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
2、固有层: 细密的结缔组织 血管 神经、淋巴管 、 导管
22
功能:
分泌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 。 杀菌
分泌内因子 协助VitB12吸收
医学ppt
23
颈粘液细胞( mucous neck cell )

组织学与胚胎学 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  名词解释

组织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HE染色法:又名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或粉红色。

PAS反应:又名过碘酸希夫反应。

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

糖被强氧化剂过碘酸氧化后,形成多醛,后者再与无色的品红硫酸复合物(即希夫试剂)结合,形成紫红色反应产物第二章上皮组织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及细胞质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微细指状突起,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扩大细胞的表面积。

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外伸出粗而长的突起,中央有两条单独的微管。

纤毛可定向摆动,从而将粘附于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及有害物排出。

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所形成的许多内褶,内褶间含有与其平行的长杆状线粒体,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第三章结缔组织分子筛:由氨基聚糖与蛋白质共价键结合而成的聚合体。

大量蛋白多糖聚合体形成有许多微孔的筛状结构,称为分子筛。

小于微孔的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等可通过;而大于孔隙的大分子物质,细菌等则被阻挡。

趋化性:当受细菌产物,炎症变性蛋白等物质刺激后,细胞伸出伪足,沿这些化学物质的浓度梯度朝浓度高的部分定向移动,聚集到产生和释放这些化学物质的部位。

这种特性称趋化性。

第四章血液血象:血象是检查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及血红蛋白数量的总称。

网织红细胞:新生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是从骨髓进入血液。

细胞内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其数量代表骨髓的造血功能。

溶血: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称溶血。

第五章软骨和骨同源细胞群:靠近软骨中心软骨细胞越成熟,体积渐大,圆形或椭圆形,成群分布(多为2~6个聚集)它们由同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而来称为同源细胞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 膜
内环 肌食
管 食腺管模
式 图
外纵 肌
2、粘膜下层:含食管腺(粘液腺)
3、肌层 上端:骨骼肌 中段:骨骼肌 上皮 + 平滑肌固有

下端:平滑肌 黏膜肌层 4、外膜:纤维膜 黏膜下层
纤维



食管模式图
食管光镜图
食管与胃贲门移行部光镜图
四、胃
胃的一般结构 黏膜 黏膜下层 肌层 外膜
有纵行皱襞、胃小区、胃小凹 (一)粘膜
胰腺腺泡模式图
胰腺外分泌部光 镜图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破 坏导致一些胃部疾病
胃溃疡
(二)粘膜下层:结缔组织 (三)肌层:厚,平滑肌
(内斜、中环、外纵) (四)外膜:浆膜 •
胃 ( 高 倍 )
一般结构
Hale Waihona Puke 五、小肠(一)黏膜 1上皮:单柱 2固有层:大量小肠腺 3黏膜肌层
(二)黏膜下层:十二指肠腺 (分泌碱性黏液)
(三)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四)外膜:
上皮:单柱 固有层:贲门腺
幽门腺 胃底腺 粘膜肌层
1上皮:单层柱状上皮 表面粘液细胞 2固有层
胃底部黏膜光镜图
胃 小 凹
胃底腺
胃底腺模式图
主 细
壁细胞
内 分 泌 细 胞

主细胞

粘 液
颈粘液细胞

胞 内分泌细胞
壁 细
未分化细胞

1、主细胞(胃酶细胞) • LM:柱状,核圆,位于基
部,胞质基部嗜碱性,顶部 有酶原颗粒 • EM: RER 、GC发达,顶部 有酶原颗粒
淋巴小结
淋回 巴肠 小纵 结切
面 示 集 合
小肠腺:
1.吸收细胞 2.杯状细胞 3.内分泌细胞 4.帕内特细胞 : 小肠腺所特有,锥形,胞质有粗
大的嗜酸性颗粒,分泌防御素和溶菌酶 5.干细胞:增殖分化,更新上皮细胞
小肠组织结构
黏膜
黏膜 下层 肌层
上皮:单层柱状上皮 固有层:小肠腺 黏膜肌层:薄层平滑肌 十二指肠腺 回肠集合淋巴小结 空肠无特殊结构 内环外纵平滑肌
外膜 浆膜 (除十二指肠中段外)
皱襞
绒毛 黏膜
胃 纵行
小肠 环行


不含杯单柱 含杯单柱
结肠 半环行
无 含杯单柱
丰富胃腺 绒毛,肠腺 大量肠腺
内环外纵平滑肌
黏膜下层
十二指肠腺
肌层 厚,三层
结肠带结肠袋
外膜 浆膜 一般浆
大多浆
本章要点
•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特征 • 食管的组织结构特点 • 胃的结构特点,胃粘膜上皮、胃底腺的细胞构
小肠吸收细胞游离面电镜图
胞质: 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GC,将吸
收的脂类形成乳糜微粒 功能:
1.参与消化吸收 2.分泌肠激活酶,激活胰蛋白酶 原成为胰蛋白酶 3.参与sIgA的释放过程
2.杯状细胞 分泌黏液;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增多
小肠上皮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
(三) 固 有 层 • 毛细淋巴管(中央乳糜管),有孔毛细血管;水溶性物 质经此入血

ECL细胞:组胺,促进壁
细胞泌酸


D细胞:生长抑素,抑制

壁细胞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1)黏液层:不可溶性黏液凝胶
--- 隔离上皮与胃蛋白酶 --- 减慢H+向黏膜扩散 (2)表面黏液细胞→ HCO3- →中和H+ →H2CO3 碳酸酐酶 CO2 + H2O • 胃上皮细胞快速更新、迁移 临床意义:
结缔组织 皱襞:黏膜与黏膜下层
共同突起
(三)肌层
内环外纵(胃为三层)、肌间神经丛
纵 切
横 切
肌间神经丛光镜图↑神经元胞体
(四)外膜 • 纤维膜:食管和大肠末段
• 浆膜:胃,大部分小肠和大肠
上皮:类型与功能相适应
固有层:结缔组织中含毛细血管、淋巴
黏膜
管、免疫结构、有的还含腺体
消 化
黏膜肌层:薄的平滑肌 皱
形成纹状缘
(一)黏膜 1上皮:单柱 2固有层:大量小肠腺 3黏膜肌层
空肠黏膜光镜图(示小肠绒毛)
上皮
1.吸收细胞 LM:高柱状,游离面有纹状缘
小肠上皮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
EM: 游离面: 微绒毛:使细胞游离面扩大
30倍 细胞衣:糖蛋白,含双糖酶、
肽酶、胰蛋白酶、胰淀粉 酶等,是消化吸收的部位 侧面:紧密连接阻止肠腔内 的物质由细胞间隙进入组 织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
主细胞电镜图
2、壁细胞 • LM:圆锥形,核圆,居中,可有双核,胞
质嗜酸性
功能:分泌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内因子
壁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3、颈黏液细胞:分泌酸性
黏液;楔形,色淡,核扁平,
居基底

4、干细胞:增殖分化为表

细 胞
面黏液细胞和胃底腺细胞分

5、内分泌细胞

概述 一、组成
口腔、咽、食管、胃、 小肠、大肠
二、功能
消化、吸收、排泄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上皮 黏膜 固有层
黏膜肌层
分 黏膜下层 层
肌层
外膜
纵 切
横切
消化管一般结构模式图
(一)、黏膜 1上皮:复扁(口、咽、食管和肛门)、单柱(胃、肠)
2黏膜固有层:结缔组织,胃腺、肠腺 3黏膜肌层:薄层平滑肌
(二)、黏膜下层:
成和功能 • 小肠的结构特点,绒毛、小肠腺的结构与功能,
各种小肠上皮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第15章 消化腺
概述 (一)组成 • 大消化腺: 大唾液腺、胰腺和肝 • 小消化腺: 小唾液腺、食管腺、胃腺、肠腺 (二)功能: • 分泌消化液,进行化学消化 • 内分泌
二、胰腺
• 被膜:薄层结缔组织 • 胰腺小叶 • 实质分为:
部分十二指肠--纤维膜 其余--浆膜
空肠纵切面光镜图(示环行皱襞)
空肠黏膜光镜图(示小肠绒毛)
﹡ 小肠绒毛纵切面光镜图 ﹡中央乳糜管
肠吸收细胞游离面电镜图
表面积的 三级放大
• 环行皱襞:由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 • 小肠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结缔组织向肠腔突出
形成 • 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特化结构,密集排列
外分泌部,为浆液性腺 内分泌部(胰岛)
(一)外分泌部
1、腺泡: • 主要由胰腺泡细胞组成,为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
胰腺腺泡模式图
胰腺外分泌部光镜图
分泌胰蛋白酶原、胰糜蛋白 酶原、胰淀粉酶、胰脂肪酶、 核酸酶等消化酶
胰腺泡细胞电镜图 N细胞核 RER粗面内质网
ZG酶原颗粒
• 腺泡腔内有泡心细胞,扁平或立方形,色浅,是 闰管起始部的上皮细胞

襞 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中含小血管、黏膜

下神经丛,有的还含腺体

结 肌层:两端为骨骼肌,其余平滑肌,一般内环外

纵排列,有肌间神经丛
外膜:结缔组织的纤维膜或结缔组织外覆
间皮的浆膜
三、食管
1黏膜
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固有层:含食管贲门腺 (粘液腺);粘膜肌层:一层,厚,纵行平滑肌
上皮
固有 层 黏膜肌 层 黏膜下 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