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硬脊膜动静脉畸形(瘘)手术
手术讲解模板:先天性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术

手术资料:先天性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术
概述:
的曲张的动脉和静脉错综集簇的血管团。 可发生蛛网膜下腔、脑内或脑室内出血, 甚至形成脑内血肿,偶见硬脑膜下血肿。 出血可造成脑组织损害,产生相应神经功 能缺失症状和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 命。约30%的病人发生癫痫。本病诊断的 主要依据是脑血管造影,出血后病情稳定 时应尽早进行。最好行经股动
手术资料:先天性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术
手术步骤: 利用微导管末端塑型以及体外捻转导管导 向方法,将微导管送至病变供血动脉,而 后再将微导管前端送入AVM病灶内。
手术资料:先天性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术
手术步骤:
7.经微导管对病变进行超选择脑血管造影 (用高压注射器注入造影剂按1ml/s,总 量3ml),对病变的血管结构进行分析, 决定对动静脉畸形是否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并选择栓塞材料及注射方法。
手术资料:先天性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术
概述:
脉瘘,伴有动脉瘤或静脉瘤(图4.11.13~4.11.1-5),以及动静脉循环时间等, 为选择栓塞治疗的适应证、栓塞材料及注 射方法提供依据。
手术资料:先天性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术
概述:
手术资料:先天性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术
概述:
手术资料:先天性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术
手术资料:先天性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术
手术禁忌:
1.病变为低血流者,供血动脉太细,微导 管无法插入,或微导管不能到达畸形病灶 内,不能避开供应正常脑组织的穿支动脉 者。
手术资料:先天性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术
手术禁忌: 2.超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显示病灶为穿支供 血者,区域性功能闭塞试验产生相应神经 功能缺失者。
概述:
手术资料:先天性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术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头痛
• 50%病人主诉头痛,多为纯痛或偏头痛 • 主要原因: –硬脑膜静脉窦内压力增高,静脉血液回流不 畅,脑脊液循环障碍而导致颅内压增高 –扩张的硬脑膜动静脉对脑膜的刺激 –少量硬膜下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对脑膜的刺激 –病变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 –向皮层静脉引流时,有脑血管的牵拉
蛛网膜下腔出血
• 20%以上病人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
• 液体栓塞剂:
–1.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 为最常用的永久栓 塞性,需根据血流速度配成合适浓度 2. 95% 乙醇 3.液体硅胶 –供血动脉细小
• 可脱式球囊和微弹簧圈:
–瘘口较大、经静脉入路到达静脉窦闭塞瘘口
介入治疗-入路
• 动脉入路 • 静脉入路 • 局部穿刺填塞硬脑膜窦
介入治疗--动脉入路
DAVF 成因不明确
分类
• Cognard 分类 • I 静脉引流入静脉窦,血液顺流 • II 静脉引流入静脉窦,血液逆流
– IIa 无血液逆流 – IIb 血液逆流至皮质静脉
• III 直接引流入皮质静脉,无静脉扩张 • IV 静脉直接引流入皮质静脉,静脉扩张 • V 颅内DAVF 引流入脊髓的髓周静脉
–胚胎发育过程中脑血管发育异常硬脑膜内的“生理性 动静脉交通”增加/静脉窦附近的血管异常增生硬脑 膜动静脉瘘
病因
• 获得性学说
– 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关系 – “恶性循环”学说 – 雌激素 – 新血管生成学说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DAVF
• 三种学说
“生理性动静脉交通”开放学说 肌源性自我调节障碍学说
Hiro Kiyosue, 2004
Figure Drawings illustrate a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transverse-sigmoid sinus dural AVFs that is based on venous drainage patterns: Grade 1, antegrade sinus drainage without venous restriction or cortical venous reflux; Grade 2, antegrade and retrograde sinus drainage with or without cortical venous reflux; Grade 3, retrograde sinus drainage with cortical venous reflux; and Grade 4, cortical venous reflux only.
手术讲解模板:大脑大静脉动静脉畸形手术

手术资料:大脑大静脉动静脉畸形手术
手术步骤:
口的暴露。这种入路对处理病变前部和对 侧的供血动脉较为方便。②取枕部切口幕 上幕下联合入路(图4.4.3.6-7)。入颅 后上抬枕叶,沿岩骨嵴后切开小脑幕至游 离缘,再将病变上方的大脑镰切开至直窦, 显露病变后从外侧向后解剖病变。此入路 在处理对侧供血动脉时有些不便。
手术资料:大脑大静脉动静脉畸形手术
并发症: 3.如大脑大静脉AVM的占位效应未能解除, 脑积水仍可发展。
谢谢!
手术资料:大脑大静脉动静脉畸形手术
手术步骤:
尽量保留下矢状窦)。经过大脑镰将对侧的供血动脉夹闭切断(图4.4.3.99)。 供血动脉完全被夹闭时,可有以下表现:①扩张的大脑大静脉“囊”缩小 塌陷;②变为静脉颜色;③用手扪之震颤消失;④多普勒探测无动脉血流; ⑤“囊”内血液的氧饱和度为静脉水平。
手术资料:大脑大静脉动静脉畸形手术
手术资料:大脑大静脉动静脉畸形手术
术后处理:
开颅术后有条件时,应进行ICU术后监护。 无监护条件时也应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 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变化,根 据病情需要每15min~1h测量观察1次,并 认真记录。若意识逐步清醒,表示病情好 转;如长时间不清醒或者清醒后又逐渐恶 化,常表示颅内有并发症,特别是颅内出 血,必要时应做C
手术资料:大脑大静脉动静脉畸形手术
概述:
)。③上述两型兼而有之的混合型,也是 最常见的一型。供血动脉是胼周动脉、大 脑后动脉第4段以及基底 动脉和丘脑穿动脉(图4.4.3.4-1C)。以 上三型并无畸形血管团,仅是供血动脉与 呈壶腹状扩大的大脑大静脉直接交通形成 的动静脉窦。④丛状AVM。 是一个或几个在中脑或丘脑内的畸形血管 团
手术资料:大脑大静脉动静脉畸形手术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大脑半球凸面动静脉畸形切除术讲解模板

手术资料:大脑半球凸面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适应证:
5.小至中型位于大脑凸面表浅部位由少许 小动脉供血者,不管有无出血均应手术切 除,技术娴熟者,对重要功能区AVM,亦 可行手术切除。
手术资料:大脑半球凸面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适应证: 6.大型并扩延到重要功能区者手术与否, 须从手术危险性和不手术自然病程预后去 考虑,比较两者得失来决定。
引流静脉很不恒定,可通向 各个方向。位于颞叶外侧缘 者,乃由大脑中动脉和大脑 后动脉两者供血,引流静脉 差异很大(图4.4.3.1-6)。
手术资料:大脑半球凸面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概述:
岛叶AVM亦称外侧裂AVM。病 变位于岛叶的皮质和皮质下, 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均在外 侧裂内。多为小型或中型, 很少为大型(图4.4.3.17)。枕叶AVM的供血动脉多 为大脑后动脉第4和第5段的 分支,引流静脉可通向横窦、
手术资料:大脑半球凸面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手术禁忌: 1.病人神经症状严重,如长期昏迷、痴呆 和瘫痪,即使将病变切除,也难以改善症 状者。
手术资料:大脑半球凸面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手术禁忌: 2.病人高龄,全身性疾病严重,如糖尿病、 心脏病、肾脏病等不能耐受手术者。
手术资料:大脑半球凸面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手术资料:大脑半球凸面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术前准备:
2.对大型、周围正常脑区血管不显影等高 流量AVM,应充分估计到术时有发生“正 常灌注压突破”的可能,最好将手术分两 期,先期将主要供血动脉用血管内栓塞或 结扎法加以阻断,待1~2周后再行切除术。
手术资料:大脑半球凸面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手术步骤:
正确选择手术切口和入路,是手术开始很 关键的一步。由于AVM在大脑凸面的任何 部位都可发生,所以幕上开颅术的所有相 应切口都可以考虑。但额叶AVM多采用大 型额颞瓣切口,侧裂AVM则多采用翼点入 路,枕叶者则多采用枕部入路。在选择切 口时,除了术者的习惯外,必须注意所选 用切口的开颅范围要足够
硬脑膜动静脉畸形诊断与治疗PPT

硬脑膜动静脉畸形 的治疗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 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卡托普利 等,用于降低颅内压
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卡马西平 等,用于控制癫痫发作
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 抗炎药等,用于减轻炎症反应
手术目的:切除 畸形血管,防止 出血和脑损伤
手术方式:开颅 手术或微创手术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油腻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保持心情愉快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 食均衡、睡眠充足等
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如步行、 跑步、游泳等
避免过度劳累,适当休息, 保持心情愉快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疾病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适量运动等 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避免外伤:避免头部外伤,防止硬脑膜动静脉畸形的发生或加重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 化、免疫等
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等
基因检测:基因突变、基 因表达等
神经功能评估:神经功能 缺损、认知功能等
临床表现: 头痛、头晕、 恶心、呕吐 等
影像学检查: CT、MRI、 DSA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 化、凝血功 能等
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 等
临床表现:头痛、 癫痫、神经功能障 碍等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硬脑膜动静脉畸形病史 年龄因素:青少年和年轻人发病率较高 性别因素: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辐射、化学物质等环境中
病因研究: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等 发病机制研究:血管生成、血管壁异常等 诊断技术进展:影像学、基因检测等 治疗方法进展: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未来研究方向: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 展望:提高诊断准确率、改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等
硬脊膜动静脉瘘

・讲座・硬脊膜动静脉瘘黄 庆 李铁林 段传志 徐如祥作者单位:510282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 V F )是近20年来才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一种椎管内血管畸形。
从1977年K endall 和L og ue 首次报告了10例SDA V F 以来,国内外已陆续报道了260余例。
由于介入神经放射学和显微神经外科学的发展,目前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已有了很大的进步。
现就近年来国内外SDA V F 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1 SDAVF 病因学近年的研究结果越来越支持后天获得性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
其主要支持点有:(1)硬脊膜血管组织学研究显示在正常的硬膜存在潜在的动静脉交通。
(2)有人已经报道先出现颅内静脉窦的闭塞,然后出现硬膜动静脉交通的病例。
(3)颅内手术后的病例有些出现了硬膜动静脉的交通,而这一病变在术前的血管造影时没有出现。
(4)有文献报道静脉窦的闭塞或狭窄先于外伤后瘘口的发生。
(5)多数病人在40岁以后才出现症状,而且瘘口处血流慢,供血血管扩大不明显,与先天性病变的瘘口表现相反。
(6)病灶位于硬脊膜,但静脉引流却仅限于冠状静脉系统。
(7)由于脊神经根处的硬脊膜靠近椎间盘、椎骨或韧带,所以该处硬膜极易受创伤的损害。
2 SDAVF 解剖学椎管的血液循环是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尤其是椎管内静脉系统与全身其它静脉系统相比有较大差别,故Batson 在1940年提出了第4静脉系统的概念,这一系统中的静脉血管内无瓣膜,从而为SDA V F 的发生提供了解剖学条件。
本病是在包绕脊神经根的近端硬膜处及其周围出现动静脉交通性病变,通常有一个或几个供血动脉及一根引流血管,瘘口位于椎间孔附近的硬膜外侧或下方相当于神经根袖套的“腋窝”处,少数位于前侧。
3 SDAVF 病理生理学目前认为引发病人脊髓损伤症状的原因是冠状静脉丛静脉压缓慢升高导致髓内动静脉压力梯度减小。
其过程是:(1)椎间孔处的动静脉交通使动脉血倒流入根髓静脉。
经半椎板入路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

脊髓表 面引流 静脉 , 以防止破 坏脊髓 正常 引流 , 在不 致引起 神经根 损伤 或脑 脊 液 漏 的情 况 下 , 电凝 或切
1 例患者感觉障碍平面均有下降。1 例间歇性跛 7 2 行患 者出 院时的肌力 均增加 1 以上 。需 器械辅 助 级 行走 3 例及卧床 2 例患者肌力无改善 。排尿 、 排便
露椎 间隙上下 半个椎板 的空 间 即可 。本组病 例仅切
除上下相邻椎板 的 34 显微镜下 近硬脊膜 内侧切 /,
断引流 静脉 , 同时病变 处硬脊 膜予 以充分 电灼 , 脊 对 柱稳定 性无 明显影 响 。未见 手术相 关并发 症 。术后 脊髓血 管造影 和复 查及 临 床 随访 观 察 , 实效 果 可 证
vn u suaJ. uoo y 20 ,8 8 :2 91 8 . eo sf tl ̄] Ne rlg ,0 2 5 () 1 7—2 1 i [] JlmaK, jsnC vnGi . pn l ua atr vn u 5 el Ti e C, a j JS ia d rl ,ei e o s e s n r o
2 影像 学检 查 患 者 术 前 均进 行 了 脊髓 核磁 . 共 振成像 ( I检 查 , 接 受 了脊 髓 血管 造 影 明 确 MR ) 并 诊 断 。MR 影 像学 表现 ( 1 :1全部 病例 在脊髓 I 图 ) ()
表面 的前 方或 后方 可见蚯蚓 样迂 曲扩 张的血 管流 空
i t ls c n sie fsua :a o getv my lp t y h t nt ly eo a h t a i ial mi c a i mis
p r h r e e d odr J . ri, 0 6 1 9 1 ) 3 5— e p e l Ⅳ i re [ ] B a 20 , 2 ( 2 : 1 0 i an s n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方法及总结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脊髓血管造影确诊,全部经半椎板入路行引流静脉显微外科切断术。
结果硬脊膜动静脉瘘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病程长,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
术后行脊髓血管造影复查瘘口全部消失。
结论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金标准,脊髓CTA及MRI检查可以作为筛查的一种手段。
半椎板入路引流静脉切断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效果确切,简单可靠,可作为治疗的首选。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is methods of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and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s of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22 patients with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who were treated with microsurgical treatment,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were diagnosed by spinal angiography,were made draining veins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by unilateral hemilaminectomy approach. Results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with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dyskinesia,sensory disturbance,and relieve oneself dysfunction were more seen in aging male,had long course of disease. Orificium fistulae which reexamined by spinal angiography after operation had disappeared completely. Conclusion Spinal angiography is the gold standard of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with the screening methods of spinal CTA and MRI examination. Unilateral hemilaminectomy approach on surgical interruption of venous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has exact effect,is simple and reliable,could be selected as the first treatment methods.[Key words] Spinal dural;Arteriovenous fistula;Operation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 VF)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脊髓血管畸形,发病率低,5~10人/10万人,占脊髓血管畸形的75%~80%,由于其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容易漏诊及误诊,延误了对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使得病情进行性加重,晚期多已造成不可逆性脊髓损害,致残率、致畸率均较高,为提高对SDA VF的认识,现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显微手术治疗的122例有效硬脊膜动静脉瘘病例分析总结如下,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