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合集下载

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分析论文

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分析论文

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分析论文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障碍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然而,西部旅游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障碍和挑战。

本文从基础设施建设、地理环境、文化差异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对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障碍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西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西部地区大多是山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道路、机场、酒店等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

此外,交通网络不畅通,往往导致游客的出行不便。

西部地区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交通和住宿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二、地理环境的限制西部地区多为山区和高原地带,地理环境限制了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受地理条件的制约,游客前往西部地区的旅行往往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一些游客来说是不太具有吸引力的。

此外,西部地区的气候和地貌条件也会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西部地区需要通过开拓独特的旅游资源,增加旅游项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升地理环境对游客的吸引力。

三、文化差异的影响西部地区多民族聚集,各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

然而,文化差异也成为西部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游客可能会因为对于当地文化的陌生而感到不适应,甚至出现文化冲突。

此外,一些当地的传统习俗和信仰也可能会给游客带来不便。

因此,西部地区需要进行文化教育和引导,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和对于当地文化的理解,同时鼓励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以塑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四、市场营销策略不当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市场营销策略不当,西部旅游业的发展还不够迅速。

一方面,西部地区的旅游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价格过高也可能会限制游客的选择。

因此,西部地区需要加大市场营销的力度,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形象,进行精准的目标市场定位,制定更加合理的价格策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结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地理环境的限制、文化差异和市场营销策略不当的障碍。

西部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西部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VS
经验总结
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 以下几点:一是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 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二 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品质 和效率;三是注重营销推广,提高知名度 和美誉度;四是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实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培养人才
加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增 强旅游业的竞争力。
强化环境保护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合理规划旅游活动,实 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05
案例研究:西部某地区旅游 业发展经验分享
该地区旅游业发展背景介绍
地理环境
该地区位于西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风貌,为旅 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人文旅游资源
总结词
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独特。
详细描述
西部地区是中国多个重要文化和民族的聚居地,具有深厚的 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如藏族、维吾尔族、回族 等。这些文化和民族特色为旅游业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总结词
开发潜力巨大,需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虽然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的开发程度还较低,有很大的开发潜 力。然而,在开发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实现旅 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注重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 旅游理念和技术,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
04
西部旅游业发展前景与挑战
西部旅游业发展前景分析
旅游资源丰富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 旅游资源,包括壮丽的风景、独 特的地貌、历史文化遗产等,为 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 优势。

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策略

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策略

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策略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制定了这个西部大开发的重大的战略。

十年以来,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此我们看到了西部地区的重大变化。

在西部大家大开发的过程中,西部地区根据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来壮大地区实力。

本文从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入手分析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进程,这些年来的成绩、经验教训都给予我们深刻的思考空间,对于今后西部大开发的路该怎么走要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旅游资源优势可持续发展策略正文:一、前言并不是所有的地区发展经济都要依靠大量的工业生产来拉动,并不是所有的地区要在资金的堆砌下发展地区经济,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要跟随着成功的案例去发展。

各个地区的发展都应当立足于自身的所具备的条件,自身拥有的资源,盲目的追随别人走过的路而忽视了自身的优势最终会导致问题的出现。

从我国西部的自身条件来看,没有地理位置的优势、没有交通运输的优势、没有舒适气候的优势,但是西部地区拥有的旅游资源是其他地区是不能比拟的。

我们的策略顺着优势走,充分发扬优势,规避劣势。

二、西部旅游资源的优势陕西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甘肃的敦煌莫高窟,西藏的布达拉宫,四川的九寨沟,重庆的大足石刻,云南的丽江古城……这些都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在西部地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有10多处,在全国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的十处中,西部占了一半;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省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全国的68.6%;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民族建筑、与众不同的民族风俗文化;还有西部地区历史上的神秘地带,都是一个个令世界各地的游客向往的胜地。

从西部的自身所具有的旅游资源来看,具有数量丰富、类型众多、品位高、垄断性强、个性化成分鲜明等特点。

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西部的旅游资源并不是想东部某些地区的旅游点那样,是人工雕琢出来的,而是天然形成的,更是有着对游客一种莫名的吸引力。

从某些游客的角度来看,那些充满神秘气息的土地更是他们向往的地方。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本报告对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1. 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达到57.97亿元,同比增长8.4%;入境旅游市场规模达到1.42亿元,同比增长4.5%。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旅游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但2021年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 旅游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成熟,旅游市场规模和接待能力均高于中西部地区。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旅游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3. 旅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旅游产品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多类型转变。

旅游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旅游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4. 旅游市场多元化发展旅游市场从国内游客为主逐步转向国内外游客并重。

出境旅游市场稳步增长,入境旅游市场持续优化。

二、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滞后,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了旅游产业发展。

2. 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旅游企业缺乏诚信经营,损害了游客权益。

3. 旅游市场秩序不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如“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消费”等现象时有发生。

4. 旅游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旅游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具有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产品。

三、旅游产业发展对策建议1.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接待能力。

2.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保障游客权益。

3.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4. 提升旅游产业创新能力鼓励旅游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

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议

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议

Vo . 6 No 3 12 , .
Se .2 7 p 00
20 0 7年 9月
西北地区旅游业 发展现状及对策浅 议
赵 欣 陈建 波 刘 永 泉 , ,
( . 疆 师范 大 学 地 理 科 学 与 旅 游 学 院 , 疆 乌 鲁 木 齐 8 0 5 ;. 疆 防 御 自然 灾 害 研 究 所 , 疆 乌 鲁 木 齐 8 0 1) 1新 新 3042新 新 3 0 1
西 部 旅 游 资源 概述
I I 旅 游 景 点 数 量 丰 富 .
西 北 地 区 是 中 国旅 游 资 源 的宝 库 , 有 “ 界 民族 文 化 大 博 物 馆 ” “ 界 天 然 博 物 馆 ” 重 美 称 。 西 北 地 区 有 世 界 遗 产 2 素 世 和 世 双 处 、 家历史文化名城 1 国 3个 , 有 大 量 的 国家 级 重 点 风 景 名 胜 区 , 省 区还 有 不 胜 枚 举 的省 、 、 级 旅 游 景 点 。 还 各 市 县 I2 旅 游 资 源 种 类 繁 多 . 复 杂 的 地 貌 与 气 候 类 型 使 西 北 地 区拥 有 世界 上独 一 无 二 的特 种 旅 游 资 源 。有 未 经雕 饰 的 原 始 生 态 环 境 ; 冰 川 雪 山 、 有 高 原 湖 泊 、 壁 大 漠 、 溶 地 貌 等 自然 景 观 ; 宗 教 寺 院 、 窟 艺 术 、 城 、 陵 墓 遗 址 等 神 秘 感 强 、 史 悠 久 、 化 底 蕴 深 厚 的人 戈 岩 有 石 古 古 历 文
摘 要 : 我国西部地 区面积 辽阔, 资源 丰富, 民族众 多, 有着 优美的 自然风 光和瑰 丽的人文景观 , 国内外 广大旅游爱 好者向 是
往 和 仰慕 的 地 方 , 长 期 以 来 , 区 旅 游 业 的 发展 却 又远 远 落 后 于 东 部 沿 海 地 区 和 国外 同 类地 区 。文 章 在对 西 北 地 区 独 具 特 色 的 旅 但 本 游 资 源 和 旅 游 业 发 展 现 状 及 其 存 在 的 问 题进 行 分 析 的基 础 上 , 西 北 地 区 旅 游 发展 前 景提 出 了几 点 建 议 。 对

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趋势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日益饱和,西部城市逐渐成为游客寻求新鲜体验的热门目的地。

本文将探讨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第一部分:西部城市旅游市场的现状1.西部城市旅游资源的优势西部地区自然环境优越,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湖泊草原等,同时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遗迹,如古老的民风民俗和少数民族文化等。

这些独特的旅游资源为西部城市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2.西部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西部城市旅游产业的规模和水平仍相对较低,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投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

3.西部城市旅游市场的竞争状况虽然西部城市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除了国内其他城市的竞争,还有国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竞争。

因此,西部城市需要找到差异化发展的路径,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二部分: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机遇(1)国内旅游市场持续扩大:随着国内旅游需求的增加,西部城市有巨大的发展机会。

(2)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西部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3)旅游技术的进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旅游技术的进步为西部城市提供了更多市场机遇。

2.挑战(1)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的限制:西部城市在交通和基础设施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欠缺,这制约了其旅游业的发展。

(2)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相对于东部城市,西部城市的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升,这需要加大投资和培训力度。

(3)文化传承与保护:西部地区的多民族文化是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但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需要保护好文化遗产。

第三部分: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1.精品旅游的发展精品旅游是指以品质为导向、依托特色资源和文化底蕴,提供高品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旅游形态。

西部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西部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西部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汇报人:2023-12-14•引言•西部旅游业现状分析•西部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目录•西部旅游业发展策略探讨•实施发展策略的保障措施•结论与展望01引言0102主题介绍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西部旅游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历史遗产,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分析西部旅游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适合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推动西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报告目的02西部旅游业现状分析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如高山、峡谷、草原、沙漠等,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自然旅游资源西部地区还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等人文旅游资源,为旅游业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分布西部地区拥有众多旅游景区,包括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等,数量众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旅游酒店数量不断增加,包括五星级、四星级等各类酒店。

旅游产业发展规模旅游酒店数量旅游景区数量西部地区旅游总收入逐年增长,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旅游总收入随着西部地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数量也不断增加,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游客数量旅游产业收入情况03西部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旅游资源种类单一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主要以自然风光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的挖掘和开发,没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旅游资源开发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

住宿设施不完善西部地区的住宿设施相对较少,且档次较低,无法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西部地区的旅游服务设施相对较少,如导游服务、旅游咨询等,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交通设施不完善西部地区的交通设施相对落后,交通网络不够发达,影响了游客的出行和旅游体验。

西部地区的发展优势【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取向】

西部地区的发展优势【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取向】

西部地区的发展优势【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取向】国家有关部门2006年发布了《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在西部地区要积极发展能源及化工、重要矿产开发及加工、特色农牧业及加工、重大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

几年来,西部地区这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继续给予政策支持。

一、发展现状(一)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加快向产业优势转化2005年以来,西部地区原煤、原油、天然气和发电量占全国的比重均保持上升态势,其中原煤和天然气占全国比重上升幅度较为明显,前者由2005年的36.9%上升为2010年的49.1%,后者由2005年的70.6%上升为2010年的81.0%。

从产值看,煤炭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产值占全国比重提高幅度较大,分别为13.1、8.3和5.5个百分点。

在西部地区工业中,能化工业和矿产资源开发和加工业占有半壁江山,2010年,产值合计占西部地区工业的58.4%。

在新能源领域,内蒙古、宁夏、甘肃是我国新兴的风能和太阳能能源基地,广西、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的生物质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二)特色农牧业产品加工业带动了就业增长农牧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在带动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5—2010年,西部地区农牧产品加工业产值占西部地区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8.0%下降为17.2%,但农牧产品加工业就业占西部地区全部工业就业的比重则由17.6%提升为19.6%,提升了2个百分点。

2010年农牧产品加工业产值就业弹性系数为0.51,高于西部地区工业0.44的平均水平。

(三)四川、重庆、陕西和广西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优势明显在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中,西部地区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速和占西部地区工业比重升幅最大。

从产业集中度看,装备制造业在四川、重庆、陕西和广西集中度达到84.5%。

这些省区在特定行业的优势较为明显,如广西的专用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重庆的交通运输设备和仪器仪表制造业、四川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陕西的专用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作者:陈立平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36期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及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同时分析了西部旅游业总体水平偏低、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及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的制约,并提出大力发展西部旅游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西部旅游区域不平衡环境制约
一、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业发展迅速
2000年初,作为国家区域总体战略的第一步,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启动。

经十几年发展,西部地区①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

西部地区各省市区也据此制定了相应的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

在入境市场方面,西部地区在宣传、开发、拓展市场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联合促销,使得欧洲、北美、日韩和东南亚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游客大幅增长。

除2003年因“非典”导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滑坡以外,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均稳中有升,而旅游外汇收入基本上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率。

2010年,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数达到了1708万人次,比2009年增长26%,旅游外汇收入52.65亿美元,同比增长21.6%。

在国内旅游方面,除2003年外,实现了逐年递增,其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至2010年,西部地区的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为11.3亿人次和7925.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3.3%和29.4%,而旅游总收入为8281.8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29%。

(二)对地区经济带动作用增强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十几年间,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逐年递增,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稳定在5.3%—9.5%之间,占第三产业总收入的比重(“非典”期间除外)保持在16.89%—25.35%之间。

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仍然较高,这与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状况、产业布局和发展的侧重点有关,但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的支柱,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增强。

(三)成为西部地区各省的竞争优势产业
旅游业是西部地区的综合优势产业,从西部12个省份的经济发展规划来看,各省基本上都不约而同地把旅游业列为优势产业,四川、云南、西藏、陕西更是明确了旅游业的支柱产业
地位。

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古老神秘的文化遗址,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符合世界旅游求新、求异的需求趋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因此,与其它产业相比,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发展潜力巨大,已初具产业竞争优势。

二、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一)总体发展水平偏低
东部地区经济、交通较为发达,原有基础较好,是我国旅游创汇和国际旅游接待的主要基地,国内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也是国内游和出境游的主要客源地。

东部地区旅游产品结构较为完善,观光、度假、商务旅游同步增长,产业结构较为合理。

而西部地区旅游产品以观光型产品为主,旅游产业要素处于全面建设过程中,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仍限制着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尽管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旅游业发展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由于基础薄弱,在产品结构、产品质量、资源开发、市场结构等方面,仍与东部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000—2010年我国三大地带的国内旅游收入差异比较显著,东部地区的旅游收入最高并远远高于其他两个区域,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最少。

就国际入境旅游而言,2000年东、西部地区的国际外汇旅游收入分别为118.06亿美元和12.78亿美元;到2010年,两地区的国际外汇旅游收入分别为419.67亿美元和44.59亿美元。

西部地区的国际外汇旅游收入约为东部地区的1/10,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大致持平。

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星级饭店总量为11676家,星级饭店数量位于前十位的依次为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北京、云南、湖南、四川、湖北和辽宁②,绝大多数属于东部省份,西部地区只有云南和四川两省上榜。

同期,全国旅行社总数为23690家,旅行社数量前十位依次为江苏、山东、浙江、广东、河北、辽宁、河南、北京、上海、湖北,上述省市的旅行社总量占全国总量的56.16%③。

值得关注的是,中西部地区旅行社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西藏、宁夏自治区的旅行社数量增幅最大,超过24%,显示了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

(二)区域内旅游发展不平衡
除了东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外,西部地区内各省市旅游业也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西南片区在旅游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及开发条件等方面优于西北片区。

以2011年国际旅游收入来看,西南片区的云南省列全国第10位,广西、重庆、四川也排在西部地区前列。

而在西北片,陕西省旅游业处于一枝独秀的位置,在接待游客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等几十个主要指标中,陕西省都占到整个西北地区的40%左右。

但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的基础条件非常落后,旅游接待设施也非常有限,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各项旅游业发展指标列全国末三位。

2011年,云南省旅游外汇收入是宁夏的近260倍。

区域内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利于西部旅游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使西部旅游业发展后劲不足。

究其原因,首先是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能力严重不足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其次,西部地区旅游人才培育能力分配也不均衡。

西部地区12个省市的旅游科研院校共有635所,其中仅四川和重庆的旅游科研院校就高达481所,占西部地区旅游科研院校总数的76%,而内蒙古、西藏、青海和宁夏等西部六省区的旅游院校均不到10④。

(三)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制约
生态环境始终是制约西部地区旅游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西部地区是我国许多江河的发源地,江河源头及上游生态环境一旦破坏,不仅直接关系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会对全国气候和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同时,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多为沼泽、戈壁、山石、沙漠,相当部分处于高寒、缺水地带,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加剧。

西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一方面形成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很多地区旅游承载力有限。

在这种资源环境下发展旅游业,必须慎之又慎。

由于旅游开发不当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案例,在西部地区比比皆是。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普遍经济基础差,区位条件相对差,交通相对落后,产业构成较为单一,产业结构极不合理。

各省区市间经济实力不同,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也不同,特别是甘肃、贵州、西藏、青海、宁夏等省区投资规模偏小,愈发扩大了区域间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差距,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距东南主要国内客源地东南沿海地区较远,铁路和公路交通网络稀疏、机场数量少,吞吐能力有限,对旅游业发展是极大的限制,同时西部航空口岸数量太少,或远离主要航空口岸,国际旅游条件严重滞后,缺乏像北京、上海、广州那样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成本也相对较高,对吸引国际游客无疑是个障碍。

针对以上问题与制约因素,笔者认为西部旅游应改进以往粗放式增长模式,走集约发展内涵增长的道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对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特别要发展生态旅游。

充分利用西部地区文化多样性的优势发展旅游,同时强化利益分享机制,保障原住民在旅游发展受益。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建设西部大旅游圈,加强大视野下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从而打造西部旅游整体品牌,提升旅游竞争力。

注:
①西部地区指由西部大开发计划定义的12个省区市,包括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

②《2011年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

http:
///html/2012-6/
2012-6-28-8-42-36760_1.html
③ 2011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情况的公报》,http:///html/2012-
10/2012-10-25-
9-0-71726.html
④中国旅游研究院,http:///html/2010-1/2010-1-1
4-17-37-69350.html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编.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历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
[3]国家旅游局网站,http://
[4]中国旅游研究院,http://
(陈立平,湖南邵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与休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与公益旅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