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旅游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现状1. 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中国旅游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了4.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为就业创造了大量的机会。

2. 旅游业的国际地位中国旅游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升。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消费国和旅游出境国。

中国游客的数量不断增加,对国际旅游市场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3. 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性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

从壮丽的自然风光如张家界、九寨沟,到世界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中国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二、发展趋势1. 旅游消费升级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也呈现出升级的趋势。

游客对于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个性化、定制化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未来中国旅游业将更加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2. 旅游科技创新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对旅游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旅游产品的呈现方式和游客体验。

未来,旅游业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旅游服务。

3. 乡村旅游的崛起乡村旅游是当前中国旅游业的一大热点。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田园风光和慢生活。

乡村旅游的发展将为农村地区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 文化旅游的推广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俗风情,文化旅游正成为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质量和知名度。

5. 绿色可持续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旅游业的共识。

中国旅游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旅游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旅游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1.旅游业现状(1)旅游市场规模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中国旅游总收入达到约5.9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0.5%。

同时,国内旅游人次超过了60亿人次,实现了高速增长。

(2)旅游消费方式多样化: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品质、体验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如特色民宿、高端度假村等。

此外,自由行消费成为新兴趋势,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注重自由自在和个性化的需求。

(3)宗教、文化旅游兴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旅游观念的改变,宗教、文化旅游成为新的热点。

中国拥有众多的寺庙、故宫、长城等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同时也增加了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市场需求。

(4)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旅游业已成为国内GDP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约11%以上。

2.旅游业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旅游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以下是几个旅游业发展的趋势:(1)旅游业结构转型升级:未来旅游需求将更加多样化,消费者对旅游品质和体验的要求将继续提高。

因此,旅游业需要加强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开发高品质、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2)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和数字化已成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旅游解决方案,如智能导游机器人、在线预订系统等将更加普及。

同时,数字化技术为旅游景区提供了更多的营销和推广方式,如社交媒体、直播等。

(3)旅游目的地多样化:中国旅游需求正逐渐向多样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除了传统的城市旅游和观光旅游,农村旅游、休闲度假和健康养生旅游等也将受到更多关注。

同时,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4)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旅游业将与文化、体育、影视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旅游综合体,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从近几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来看,随着中国社会开放、实施经济
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中国旅游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中之一就是旅游
消费的显著增加,它推动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进步。

2024年,中国观光客总数达到5.5亿,全年旅游收入达到8.7万亿,比一年前增长了12%。

旅游产业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同比仍保持在两位数,旅游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正在不断加大。

2024年,我国观光客总数
达到了4.58亿,境外游客达到1.85亿,出境游创收达到3.21万亿,全
年旅游收入达到7.7万亿元,同比增长8.7%,为经济支撑增加了很大的
动力。

从国家旅游政策的加强来看,普惠性政策鼓励群众出行,“十三五”
规划纲要和“中国旅游2025”战略性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旅游的
重要性,以及在旅游政策上积极应对和全面提升游客体验等方面的目标。

从旅游市场结构来看,国内外游客比例逐步均衡,全球游客比重约占45%,2024年,境外游客达到1.85亿人,出境游收入占总收入的43%。

浅谈国内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浅谈国内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浅谈国内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1000字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旅游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但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国内旅游行业遭到了重创,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本文将从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两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国内旅游业。

一、国内旅游业的现状国内旅游业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疫情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国内旅游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旅游者数量大幅减少,旅游企业的经济收入急剧下降。

尤其是在春节期间,旅游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2. 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涌现了许多新的旅游模式和新产品,消费者也在不断地寻找新鲜感和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旅游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品质,才能赢得市场份额。

3. 旅游服务质量亟待提升虽然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还亟待提升。

许多旅游景点的环境卫生、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问题,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体验不够理想。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对策1. 抓住智能化时代的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旅游企业需要更多地借助新技术,提升服务体验,提高效率。

例如,通过智能化酒店、智能导游等手段,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2. 开拓多元化的旅游市场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开拓多元化的旅游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旅游企业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开发全民旅游、亲子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3. 加强人才培养和服务质量提升在发展国内旅游业的进程中,提升服务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旅游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在旅游市场上,管理者应该加强旅游执法工作,遏制市场不良竞争,让游客享受到真正的服务。

4.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为了保证国内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例如,加强旅游监管和规范旅游行业的价格体系,防止价格虚高、恶意抬价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一员。

本文将从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两方面进行分析,并对中国旅游业的未来进行展望。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源于多方面因素。

首先,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从长城到故宫,从西湖到兵马俑,中国的旅游景点无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兴趣。

其次,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享受旅游的乐趣,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使得旅游信息更加透明化、便捷化,为旅游业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仍面临挑战。

一些旅游景点的开发不够科学,存在环境破坏和过度开发的问题。

其次,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再者,旅游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些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二、旅游业发展趋势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化的旅游产品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传统的旅游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未来,中国旅游业将推出更多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比如,定制化旅游将成为未来的趋势,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定制一次独特的旅行体验。

2. 旅游与科技的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旅游业也将与科技越来越紧密地结合。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为旅游体验带来全新的感受。

比如,游客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家中便捷地游览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增加旅游的参与感和趣味性。

3. 可持续发展的倡导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热门话题,旅游业也不例外。

未来,中国旅游业将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提倡绿色旅游,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引进外资与优化服务为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中国将继续引进外资,加强国际旅游业务合作。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分析与预测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分析与预测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分析与预测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旅游业成为了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

这里,我们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1.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消费占国内消费总额的比重逐年增大。

同时,旅游业也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创造了马蜂多计的财富。

2.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中国的旅游市场非常庞大,市场份额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规模均处于不断增长之中。

尤其是随着旅游品质的提升,国内游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首选,旅游消费水平不断提升。

但是,中国旅游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二、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 未来旅游市场的规模有望继续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未来十年内,中国旅游市场的规模有望再次翻倍。

特别是在建构新的文化新旅游时代下,越来越多的游客将充分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2. 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加速未来的旅游产品不仅仅是凭借着门票、景点或美食,更是将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体系,如精准化的定位、个性化的定制、线上线下联动的旅游产品等等。

未来的旅游产品将会通过多元化、高品质和个性化的服务来满足游客的需求。

3. 旅游技术的不断革新未来,旅游技术将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例如:AR/VR、AI等技术将被广泛应用,旅行消费者将会更加便捷地规划旅游路线;而旅游企业则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行业趋势预测等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旅游企业数字化运营,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

4. 文化旅游的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人们审美的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不少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景点通过开发旅游市场,实现了资源变资产,传统手工艺制品、传统医药、佛教文化、历史文化等都可以通过旅游从而实现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这些文化旅游产品也将成为未来重要的旅游类型。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范文(通用10篇)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范文(通用10篇)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范文(通用10篇)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旅游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突出“洪泽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洪泽湖湿地公园争创国家5A级景区”这两条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旅游业加速突破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和县委县政府一系列部署,精心编制旅游规划,加快景区景点建设,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全县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截至目前,接待游客突破14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5.8亿元。

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健全完善规划体系坚持规划先行,所有重点旅游项目先规划,后建设。

完成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及三个片区详规;先后邀请北京大学大地风景规划院、南京林业大学设计院、伟信公司景观设计部、南京恒宇设计院、杭州越都设计院等,对古汴河风光带微地形景观、洪泽湖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园、湿地培训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进行了高标准、高规格设计,避免重复建设,无序建设。

在此基础上又邀请南京尔目公司编制洪泽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并已通过专家评审,省级度假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二、强力推进重点项目截至10月份,我县共投入旅游发展资金9.8亿元,实施旅游项目40余个。

其中:总长33公里,按时速100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总投资6亿元湿地大道已完成基础铺设,明年5月份前竣工通车。

洪泽湖湿地公园启动实施了39项重点工程,已完成水上森林、水上运动中心、沙滩浴场、荷花大观园、景区标识牌更新等31项,培训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古徐街项目)、杆线入地、道路黑色化等8项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完成了双沟至湿地码头11.6公里旅游航道疏浚工程;生态岛屿、植被恢复和观鸟台工程将于近期完工。

此外,临淮镇的湿地森林温泉、临淮古郡,城头乡的洪泽湖湿地采摘园、周台旅游度假村,陈圩乡的野猪林度假村,半城镇的穆墩岛景区、渔家美食村,双沟镇的旅游码头、马术训练基地等项目都在快速推进中,部分已建成投入运营。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近年来,中国旅游业持续发展,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重要的产业之一。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且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国际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行业现状、市场潜能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分析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行业现状中国是世界旅游大国之一,是世界上游客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中国共接待国内游客51.76亿人次,同比增长12.8%;境外游客入境量达到换算成人民币的1375.6亿美元,同比增长4.3%。

旅游业成为国内消费的重要部分,展现了行业的强大发展实力。

在旅游业的构成中,国内游是一个重要的蓝海市场,国内游市场占有率高达94%,国内市场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而通过国际旅游合作,中国市场也将走向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来中国旅游,这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市场潜能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旅游市场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文化旅游市场是一个颇受目光的新兴市场。

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巨大的文化吸引力,开发和推广文化旅游资源已成为放眼未来的重要方向。

其次,年轻人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主力消费者,他们追求自由、个性化的旅游方式,要求旅游体验的新颖和实用性。

再次,休闲旅游、主题旅游等细分市场将得到更多关注和开发,这些市场的增长预期将超过传统的旅游市场。

三、未来发展趋势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出现了几个新变化。

首先,旅游业将进一步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演进,现代科技将得到更多运用,比如智能导游和虚拟现实技术,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其次,旅游文化将成为旅游业未来重要的品牌和营销方向,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和推广将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再次,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逐渐成熟,中国将通过加强国际旅游合作,提升中国旅游的国际化水平,未来将成为世界旅游时代的重要一员。

总之,中国旅游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未来多元化、国际化、个性化发展模式将呈现出更为广阔的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

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

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

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

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

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

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

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

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一)旅游环境不尽如人意
旅游环境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这三种环境都是旅游资源,应并重开发。

如今,大家都认准了旅游是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有的一个省就设了40个旅游开发区。

比如神秘的西双版纳是我国宝贵的热带原始森林,是一个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风景区,但近十几年的毁林开荒,伐木取薪,使森林面积急剧下降,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在已降到临界限。

旅游资源的掠夺性砍伐、文化遗产的人为破坏。

此外,据对中国42处风景名胜旅游景点的调查,其中31处存在严重的旅游垃圾污染问题,占被调查总数的73.8%;污染比较严重的有4处,只有8处的环境破坏与污染较轻,仅占被调查总数的19.05% 。

人们对于同属旅游环境的社会环境,在现代旅游开发中,比起自然资源来,对游客的影响往往更加认识不足。

破坏社会环境也是破坏旅游资源的道理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还有,法律环境也有待改善。

一国旅游环境中种种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乃至心理的因素,但其中起决定作用是法律因素,因为上述各种因素,主要是通过一定法律体制和法律规定,对外国旅游者和旅游服务贸易投资者直接予以影响。

(二)缺乏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
旅游业实际上是跨国性的行业。

只有消除国际旅游的障碍,保证国际旅游人数增加才能为国家赚取经济发展所需的外汇。

而优质、高效、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又是保证国际旅游者重复消费的重要条件。

而中国目前正缺乏这种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例如,签证手续烦琐、海关和边检的效率低下、兑币地点少等。

另外,就是旅行社市场较为混乱。

比如,无序竞争中的竞相压价、高额回扣、价格欺诈、非法经营、违规经营、违规操作;服务贸易方面的“降格服务”等。

(三)缺少对旅游景点的开发和保护
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更不等于旅游业。

开发旅游业必须树立旅游产品的观念,而旅游产品是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方面有机组成的综合体。

不注重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旅游业就不可能有持续发展。

例如自然景观,国家认定的风景名胜区512处,只重视开发使用,而不注意管理保护。

(四)旅游商品供应存在问题多多
国际旅游商品创汇占旅游收入的40 –50%,香港高达60%,我国大陆这一比例平均为20%。

旅游是一种异地的精神和物质的享受活动,而购物则是旅游过程中的延伸和旅游感受的物化,这就要求旅游商品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纪念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收藏性等特色,至少具备一项,兼有多项更佳。

而我国的旅游商品样式陈旧,品种单一;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缺少地方特色,市场趋于雷同;商品文化含量、艺术品味不高,等等。

(五)旅游业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里所指的素质:一是队伍素质;二是产业素质,包括景点建设,商品开发,旅游规则,产业格局,市场网络,企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等等。

如果不提高,将无法经营好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旅游。

三、缓解我国旅游贸易逆差措施
(一实施旅游人才培养战略
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还要依靠人才优势。

且新的运营和管理模式要靠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因此,建立健全新的旅游专业人员和经营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已势在必行。

这种模式必须适应网络经济、信息经济、全球化经济及与之相适应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模式。

要适应逐渐缩短的知识更新时期的要求。

因此必须加快旅游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

培养更多更好的旅游综合型人才。

为全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作出贡献。

(二)要注意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水平
虽然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在“量”上已经达到“旅游大国”的水平。

但在“质”上。

与世界上一些典型的旅游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必须重视旅游服务贸易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创新管理和服务理念。

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卢小金.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下的汇兑损失及不利影响U1.价格月刊,2013(6:54—56.
【2】章家清,谭鹏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影响因素探析Ⅱ】.生态经济, 2009 (1:155—157.
【3】刘丁有,刘信信.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田.开发研究,2012(1:32—35.
【4】P小金.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分析与思考U】.中国商贸,2012 (8:144—146.
【5】杨军.出境旅游与旅游业跨国经营的经济学思考Ⅱ】.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3:281—2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