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运动参与肌肉
举例说明上肢带的运动

举例说明上肢带的运动
上肢带的运动是指通过上肢带的运动来锻炼身体的一种运动方式。
上肢带包括肩部、胸部、背部、手臂和手部等部位,因此上肢带的运动种类非常丰富。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上肢带运动。
1. 俯卧撑:俯卧撑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上肢带运动,可以锻炼胸肌、三头肌和肩部肌肉。
2. 引体向上:引体向上是一种挑战性较大的上肢带运动,可以锻炼背部和手臂肌肉。
3. 单臂哑铃推举:单臂哑铃推举可以锻炼肩部和手臂肌肉,同时也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4. 哑铃飞鸟:哑铃飞鸟是一种锻炼胸肌的运动,可以增强胸肌的力量和稳定性。
5. 坐姿划船:坐姿划船可以锻炼背部和手臂肌肉,同时也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6. 侧平板支撑:侧平板支撑可以锻炼腹肌和腰部肌肉,同时也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7. 仰卧起坐:仰卧起坐是一种锻炼腹肌的运动,可以增强腹肌的力量和稳定性。
8. 坐姿哑铃卷腹:坐姿哑铃卷腹可以锻炼腹肌和腰部肌肉,同时也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9. 坐姿哑铃侧屈:坐姿哑铃侧屈可以锻炼腰部肌肉,同时也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10. 坐姿哑铃肩推:坐姿哑铃肩推可以锻炼肩部和手臂肌肉,同时也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上肢带的运动种类非常丰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通过上肢带的运动,可以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从而达到健身的效果。
肱三头肌的功能

肱三头肌的功能肱三头肌是肌肉系统中的一大肌,位于上臂后侧。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肱长头、肱外侧头和肱内侧头。
肱三头肌是上臂的主要肌肉之一,对于上肢的运动和稳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肱三头肌是主要的肘伸肌。
当我们要将手臂伸直时,肱三头肌通过收缩来驱动肘关节的运动。
这个动作非常常见,无论是提起重物还是推开门窗,肱三头肌的收缩都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肱三头肌的功能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肱三头肌还参与了手臂的旋转运动。
当我们旋转手臂时,肱三头肌的收缩有助于带动和控制手臂的旋转。
例如,当我们打乒乓球或者击剑时,需要通过旋转手臂来控制球拍或剑的方向,这时肱三头肌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肱三头肌还对于肩关节的稳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肩关节因为其特殊的结构而非常灵活,但也相对不稳定。
肱三头肌通过肩胛骨与肩臂骨相连,提供了对肩关节的支撑。
当我们举起重物或者做一些需要肩关节稳定的动作时,肱三头肌的收缩能够帮助固定肱骨和肩胛骨,保护肩关节免受损伤。
最后,肱三头肌还参与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包括搬运重物、举起物体、握紧物体等。
无论是副业搬家还是举起健身器材,肱三头肌的力量都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肱三头肌的发达程度和形状也是许多人追求的健美身材的一部分。
简而言之,肱三头肌是上肢重要的肌肉之一。
它的功能包括肘关节的伸展、手臂的旋转、肩关节的稳定以及许多日常动作的执行。
无论是从生理学的角度还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了解肱三头肌的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锻炼和训练来增强肱三头肌的功能,提高上肢的力量和灵活性,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活动和挑战。
上肢、下肢和躯干主要肌肉的位置、层次及其与相应关节运动轴之间的关系

上肢、下肢和躯干主要肌肉的位置、层次及其与相应关节运动
轴之间的关系
上肢主要肌肉的位置、层次及其与相应关节运动轴之间的关系:
1. 肩关节周围肌肉:
- 肱骨头处的冈下肌位于肩关节的背面,与肩关节屈曲和外
展/内收运动相关,其运动轴通过肩关节中心向外上方倾斜。
- 肱二头肌位于肱骨前侧,由肩关节直接延伸至尺骨,与肩
关节的屈曲运动相关,其运动轴与肩关节的中心一致。
2. 肘关节周围肌肉:
- 三头肌位于上臂的后侧,由肩关节下方延伸至尺骨的髁部,与肘关节的伸直运动相关,其运动轴通过肘关节中心向前上方倾斜。
下肢主要肌肉的位置、层次及其与相应关节运动轴之间的关系:
1. 髋关节周围肌肉:
- 臀肌位于骨盆的侧面,位于股骨头上方,与髋关节的伸直
和外展运动相关,其运动轴通过髋关节中心向外上方倾斜。
- 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侧,由髋关节直接延伸至髌骨,与髋
关节的屈曲和外展运动相关,其运动轴与髋关节的中心一致。
2. 膝关节周围肌肉:
- 股茎肌位于大腿的后侧,由髋关节延伸至胫骨,与膝关节
的伸直运动相关,其运动轴通过膝关节中心向前上方倾斜。
躯干主要肌肉的位置、层次及其与相应关节运动轴之间的关系:
1. 脊柱周围肌肉:
- 脊柱伸展肌群主要位于脊柱的背侧,分布于凸起的脊柱棘突、横突和附件,与脊柱的伸展运动相关,其运动轴通过脊柱中心纵向延伸。
2. 腹肌:
- 腹直肌位于腹部正中央,由胸骨上方延伸至髂骨前上棘,
与脊柱的屈曲运动相关,其运动轴通过脊柱中心纵向延伸。
上肢运动表现训练方案

上肢运动表现训练方案上肢运动表现的训练方案是针对上肢肌肉群的锻炼,在训练中可以包括上肢力量、耐力和灵活性的提升。
以下是一个针对上肢运动表现的训练方案。
1. 热身运动:每次训练前进行10-15分钟的热身运动,如跑步、跳绳或轻松的动态拉伸,以准备肌肉和关节进行训练。
2. 增加上肢力量:- 俯卧撑:进行标准俯卧撑,每组10-15个,3-4组。
- 引体向上:使用支撑杆或设计好的引体向上器材,每组8-12个,3-4组。
- 哑铃推举:使用适量的哑铃,进行哑铃推举,每组8-12个,3-4组。
- 哑铃弯举:使用适量的哑铃,进行哑铃弯举,每组8-12个,3-4组。
3. 提高上肢耐力:- 侧平板支撑:采用侧平板支撑的姿势,每侧持续保持30秒-1分钟,3-4组。
- 三头肌平板卧推:使用哑铃或杠铃进行三头肌平板卧推,每组12-15个,3-4组。
- 仰卧起坐:进行仰卧起坐,每组15-20个,3-4组。
4. 改善上肢灵活性:- 肩关节旋转:进行肩关节的旋转运动,每侧进行10-15次,3-4组。
- 手臂拉伸:将手臂伸直,用对手将手臂拉伸至最大限度,每侧保持15-20秒,3-4组。
- 三头肌伸展:将手臂上举至耳朵后方,用对手按住手肘向下方拉伸,每侧保持15-20秒,3-4组。
5. 休息和恢复:每组训练之间需要充分的休息时间,大约1-2分钟,以帮助肌肉恢复并准备下一组训练。
6. 训练频率:根据个人的条件和目标,将训练方案安排在每周2-4次,每次训练之间应有一天的休息时间。
在进行上肢运动表现训练的时候,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技术,避免受伤。
同时,根据自身情况和目标,可以适量地增加训练的强度,例如增加重量或次数,以提高训练效果。
最后,饮食和充足的睡眠也是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持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以促进肌肉的生长和恢复。
斜方肌的功能

斜方肌的功能
斜方肌是人体内位于上肢以及背部的一个重要肌肉,它起着重要的运动功能和保护作用。
以下是斜方肌的功能:
1. 上肢运动:斜方肌是上肢的主要肌肉之一,它参与了上肢的多种运动。
例如,当人们举起或伸直手臂时,斜方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斜方肌的收缩可以帮助直立,并使整个上肢得到支撑。
2. 肩胛骨的稳定:斜方肌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肩胛骨的稳定。
斜方肌与肩胛骨密切相连,正常的斜方肌紧张度可以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和稳定性。
这样一来,斜方肌可以有效地防止肩胛骨的脱位,同时还可以减少肩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损伤的风险。
3. 姿势的调整:斜方肌不仅参与了上肢的运动,还与背部其他肌肉一起,对整个身体的姿势进行调整。
当人们身体倾斜或转动时,斜方肌的一侧会收缩,使身体能够保持稳定的姿势,并调整重心的平衡。
这对于保持正常的行走、站立和运动姿势非常重要。
4. 呼吸协助:斜方肌还参与了呼吸的过程。
斜方肌与呼吸肌和腹肌一起,帮助肺部进行膨胀和收缩,从而实现正常的呼吸。
当人们进行深呼吸或剧烈运动时,斜方肌会更加紧张,以此帮助扩展胸腔和增加呼吸量。
总结起来,斜方肌是上肢重要的肌肉之一,它参与了上肢的运
动,保持了肩胛骨的稳定性,调整了身体的姿势,以及协助了呼吸过程。
因此,保持斜方肌的健康和灵活性对于保持正常的肌肉功能和预防运动损伤非常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和拉伸来加强和保护斜方肌。
上肢力量训练的作用

上肢力量训练的作用首先,上肢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肌肉质量。
通过力量训练,我们可以刺激肌肉发展,增加肌肉纤维的数量和大小,进而增强肌肉力量。
这不仅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轻松地完成各种活动,如举重、搬运物品等,还可以提高运动表现,在运动项目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上肢力量训练可以改善身体姿势和身体形态。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原因,很多人身体姿势不正确,背部圆肩、驼背等问题比较常见。
通过上肢力量训练,可以加强背部、肩膀、胸部等关键部位的肌肉,改善身体姿势,保持良好的身体形态。
这不仅可以提升外貌吸引力,还可以预防和减少慢性疼痛和肌肉不平衡带来的身体不适。
另外,上肢力量训练还可以提高运动和运动表现。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运动项目中,上肢力量都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在举重运动中,上肢力量是成功举起和稳定杠铃的关键。
在许多球类运动中,上肢力量可以加强控制球的能力,提高远投和精确度。
而在游泳运动中,上肢力量可以提高划水的效率和速度。
总之,上肢力量训练可以让我们在各种运动项目中更加出色。
除了对身体功能的提升外,上肢力量训练还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通过上肢力量训练,可以增强骨骼和关节的稳定性,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
同时,上肢力量训练还可以提高心肺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氧气输送,改善心血管健康。
还可以降低患上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此外,上肢力量训练对于改善身体组成和控制体重也有着积极影响。
通过增加肌肉质量,上肢力量训练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使我们在休息时消耗更多的能量。
这有助于控制体重、减脂和塑造身体线条。
此外,上肢力量训练还可以增加肌肉的收缩力和耐力,提高身体对各类运动的适应能力。
总之,上肢力量训练的作用非常广泛。
它不仅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肌肉质量,改善身体姿势和形态,提高运动表现,还可以改善身体健康,预防慢性病,改善身体组成和控制体重。
因此,无论是健身爱好者还是运动员,都应该将上肢力量训练纳入自己的训练计划中。
运动解剖学12运动上肢的肌肉

运动上肢的肌肉
运动肩带的肌群
上提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和提肩胛肌。该群肌近固定收缩
时,使肩带上提,如做耸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
使头和脊柱侧屈、回旋、伸,如做抬头、转头等动作。
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菱形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3、提肩胛肌:起于上位四个颈椎的横突,肌纤维向后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前臂在肘关节 处屈并旋后;远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肱二头肌
2、肱肌:位于肱二头肌深面。 起点;肱骨前面下半部。 止点:尺骨粗隆。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前臂屈;远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在
肘关节处屈。
肱桡肌:位于前臂外侧皮下。
起点:肱骨外上髁上方。
若与屈肩肌群一起远固定收
缩,可以完成“十字支撑”运
动。
1、背阔肌:位于躯干背面及侧面的腰背部皮下。
起点:第七胸椎至骶骨的所有椎骨棘突,髂棘和下位两肋 外面,纤维向外上前方集中。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向后内下方拉引肱骨,使上臂伸、内 收、旋内;两上臂处于上举位时,远固定收缩,则拉引躯干 向上臂靠拢(引体向上)或提肋助吸气。
止点:尺骨粗隆。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前臂于肘关节处伸,长头使上臂在 肩关节处伸;远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2、肘肌:位于肘关节后外下方皮下。起于肱骨外上髁,止于耻 骨背面上部。伸肘机能同肱三头肌。
采用负重臂屈伸,倒立推(或称倒立臂屈伸)等练习可发展 伸肘肌群的力量;采用屈肘臂上举等练习可发展其伸展性。
外下方,止于肩胛骨内侧角。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远固定
时,单侧收缩使颈(带动头部)向同侧侧屈和转动,双侧
锻炼上肢的好处

锻炼上肢的好处
我们的身体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其中上肢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上肢包括手臂、肩膀、胸部和背部,对于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因此,锻炼上肢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是一些锻炼上肢的好处。
1. 增强肌肉力量
锻炼上肢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使你的手臂和肩膀更强壮,更有力量。
这对于日常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提重物、推车和搬家等等,这些活动需要上肢的力量才能完成。
2. 提高身体平衡
锻炼上肢可以提高身体平衡,因为上肢的肌肉和骨骼是支持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肌肉力量不够,就会影响到身体平衡,导致行走或站立时容易摔倒或失去平衡。
3. 减少肌肉疼痛
上肢肌肉弱势时,容易引起肩膀和颈部的疼痛。
通过锻炼上肢,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减少肌肉疼痛的发生。
此外,上肢的肌肉和骨骼也会得到更好的血液循环,帮助缓解肌肉疼痛。
4. 改善心血管健康
锻炼上肢对心血管健康有益,因为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氧气的摄取量。
这对于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降低心脏病、中风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 减少脂肪堆积
锻炼上肢可以减少脂肪堆积的发生,因为上肢的肌肉需要消耗更
多的热量来运动。
因此,通过锻炼上肢,可以帮助身体燃烧更多的卡路里,减少脂肪的堆积。
总之,锻炼上肢对于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都非常重要。
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锻炼方法,例如举重、俯卧撑、哑铃锻炼等等。
不管选择哪种锻炼方式,都需要逐渐增加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引起的肌肉拉伤或其他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上肢各关节的主要肌群
-----主讲人:郎晟
2
上肢肌肉名称、起止点及训练方法
3
肌肉收缩的形式
肌肉对单个刺激发生的机械反应称为单收缩。
根据肌肉收缩时肌长度和肌张力的变化,可将肌肉收缩分为三种形式。
1、缩短收缩(向心收缩)特点: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肌长度缩短。
作用:是肌肉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实现动力性运动的基础(如挥臂、高抬腿等)。
(1)等张收缩外加阻力恒定,当张力发展到足以克服外加阻力后,张力不再发生变化。
但在不同的关节角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则有所不同。
在关节运动的整个范围内,肌肉用力最大的一点称为“顶点”。
在此关节角度下,骨杠杆效率最差。
如:推举杠铃,关节角度在120° 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大,关节角度在30° 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小。
最大等长收缩时,只有在“顶点”即骨杠杆效率最差的关节角度下,肌肉才有可能达到最大收缩。
而在其他关节角度下,肌肉收缩均小于自身最大力量。
在整个关节活动的范围内,肌肉做等张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往往不是肌肉的最大张力。
4
(2)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速度进行的最大用力收缩。
但器械阻力不恒定。
等动练习器:在离心制动器上连一条尼龙绳,由于离心制动作用,扯动绳子越快,器械产生的阻力就越大。
特点:器械产生的阻力与肌肉用力的大小相适应。
等动收缩的优点:外加阻力能随关节活动的变化而精确地进行调整,使肌肉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
2、拉长收缩(离心收缩)特点:张力小于外加阻力,肌长度拉长。
作用:缓冲、制动、减速、克服重力。
如:蹲起运动、下坡跑、下楼梯、从高处跳落等动作,相关肌群做离心收缩可避免运动损伤。
3、等长收缩特点:张力等于外加阻力,肌长度不变。
作用:支持、固定、维持某种身体姿势。
其固定功能还可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适宜条件。
如:站立、悬垂、支撑等动作。
4、三种收缩形式的比较(1)力量:收缩速度相同情况下,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最大。
(比向心收缩大 50%,比等长收缩大 25%)(2)代谢:输出功率时,离心收缩能量消耗低,耗氧量少。
(3)肌肉酸痛:离心收缩疼痛最显著,等长收缩次之,向心收缩最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