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12运动上肢的肌肉

合集下载

2020年上肢肌肉解剖详解(精选干货)

2020年上肢肌肉解剖详解(精选干货)
神经支配:桡神经,自臂丛
神经后束C6/8。
检查:抗阻力伸肘时,可见
肱三头肌收缩。
上臂及前臂肌
• 旋前圆肌
解剖:分两头(肱骨头和尺
骨头),肱骨头起于肱骨内上髁 的嵴部、内侧肌间隔及屈肌总起 点,尺骨头起于尺骨之冠状突, 在肱桡肌之深面止于桡骨干中 1/3外侧。
功能:前臂旋前,也有些屈
肘功能。
神经支配:正中神经,由
功能:伸腕,腕尺偏 神经支配:桡神经,由C6~8组

检查:嘱患者紧握拳,抗阻力
向背侧、尺侧伸腕,在尺骨茎突 的远方摸到此肌腱。
手内在肌
• 定义:肌肉的起点和止点都在手上。 • 分类:大鱼际肌、小鱼际肌、骨间肌及蚓状肌四部分。 • 肌肉特点:体积小,支配神经数目多,因此手内在肌的动作精细,
但当肌肉失去神经支配后,大约经过半年时间,就导致肌肉纤维 变性,即使在恢复神经支配,肌肉也不易再恢复。
上臂及前臂肌
• 尺侧腕屈肌
解剖:尺侧腕屈肌(肱骨头
和尺侧头)之肱骨头起自屈肌总 起点、前臂近端屈肌筋膜及肌间 隔。尺侧头起于尺骨鹰嘴的内侧 缘,尺骨上部之后侧缘,其肌腱 止于豌豆骨。
功能:屈腕。尺侧腕屈肌及
尺侧腕伸肌协同腕尺偏。
神经支配:尺神经。由
C8~T1神经组成。
检查:紧握拳,并抗阻力屈
腕,在腕部偏尺侧可触及其绷起 肌腱。
检查:手自然松弛放在桌面,手 背朝上。检查者以手指置于该手第2、 3掌骨基底部,然后嘱患者做握拳动 作。
上臂及前臂肌
• 拇长伸肌
解剖:起于桡骨背侧并骨间膜, 在拇长展肌起点下方(其肌腱在桡 骨下端背侧经过第三个鞘管,绕过 Lister结节后斜向桡侧),止于拇指 末节指骨基底背侧。
功能:伸展拇指指间关节及掌指 关节。

运动解剖学肌肉

运动解剖学肌肉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原文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浊酒一杯无悲喜,半醉半醒方为真。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出自杭州灵隐寺内的一副对联,其作者不详。

该诗句的意思是也就是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总会留下无尽的遗憾。

万事只求“半称心”,少一些盲目多一点自醒,才能更坦然地面对人生。

“半称心”是在告诫人们世间没有完美之事,不圆满才是真正的圆满,奉劝世人要从容、豁达,乐天知命、为而不争。

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智慧。

眼界放宽,心平气和地追求“半称心”的生活。

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

但有心者特意游遍杭州灵隐寺,也无法找到对这副对联,可能是以讹传讹吧,“假作真时真亦假,假传多了也变成真的。

不管是真是假,这句话确实富有很大的哲理。

《运动解剖学》上肢肌肉

《运动解剖学》上肢肌肉
❖ 功能:
近固定——肩胛骨后缩、上回 旋、上提(上部纤维收缩)或 下降(下部纤维收缩)
远固定——头和脊柱伸直(两 侧肌肉收缩); 头向同侧屈和 对侧旋转:
腰背部皮下
❖ 起止点:
第7~12胸椎棘突、全部 腰椎棘突→→肱骨小结节嵴
❖ 功能:
近固定——肩关节后伸、内 收、旋内
远固定——拉引躯干向上臂 靠拢, 提肋助吸气
胸大肌
❖ 位置:
胸前部皮下
❖ 起止点:
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肋软骨和腹直肌鞘→→肱骨大结节嵴
❖ 功能:
近固定——肩关节前屈、水平屈、内收和旋内 远固定——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并提肋助吸气
三角肌
❖ 位置:
肩部皮下
❖ 起止点:
锁骨外侧半、肩峰、肩胛冈 →→肱骨三角肌粗隆
全身主要肌肉
❖ 运动上肢各环节 主要肌肉
❖ 运动下肢各环节 主要肌肉
❖ 运动脊柱和胸廓 主要肌肉
运动上肢各环节主要肌肉
❖ 斜方肌 ❖ 菱形肌 ❖ 前锯肌 ❖ 背阔肌 ❖ 胸大肌 ❖ 三角肌 ❖ 肱二头肌 ❖ 肱三头肌
斜方肌
❖ 位置:
项部及背部皮下
❖ 起止点:
枕外隆突、项韧带、全部胸椎 棘突 →→ 锁骨外侧1/3 、肩峰 和肩胛冈
❖ 功能:
近固定——肩关节外展、前屈 (前部纤维收缩)或后伸(后 部纤维收缩)
肱二头肌
❖ 位置:
上臂前面皮下
❖ 起止点:
肩胛骨盂上结节(长头)、喙突 (短头)→→桡骨粗隆和前臂筋 膜
❖ 功能:
近固定——肩关节前屈(长头收 缩)、肘关节前屈及前臂旋后 (全部肌肉收缩)
远固定——使上臂在肘关节处屈
肱三头肌
❖ 位置:

2024版运动解剖学(肌肉)医学PPT课件

2024版运动解剖学(肌肉)医学PPT课件

运动解剖学(肌肉)医学PPT课件CONTENTS •肌肉概述与分类•骨骼肌结构与功能•心肌结构与功能•平滑肌结构与功能•运动对肌肉的影响与适应•肌肉损伤与修复肌肉概述与分类01肌肉定义及功能肌肉是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肌肉通过收缩和舒张产生力量,使骨骼绕关节产生运动。

肌肉还具有保护内脏、维持体温和协助呼吸等功能。

肌肉类型与特点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受意识控制,主要负责人体的各种运动。

平滑肌分布在内脏器官中,不受意识控制,主要负责内脏器官的运动。

心肌构成心脏壁,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特点,负责推动血液循环。

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主动作用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可以直接使骨骼绕关节产生运动。

对抗作用在人体运动中,两组相互对抗的肌肉共同作用,使运动更加平稳、协调。

固定作用肌肉通过收缩来固定骨骼和关节,为其他肌肉的运动提供稳定的基础。

协同作用多组肌肉共同完成一个复杂的运动动作,提高运动效率。

骨骼肌结构与功能02直径较小,肌浆丰富,肌红蛋白含量高,呈红色;收缩速度慢,力量小,但持续时间长,不易疲劳。

直径较大,肌浆相对较少,肌红蛋白含量低,呈苍白色;收缩速度快,力量大,但持续时间短,易疲劳。

介于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之间,具有两者的某些特点。

慢肌纤维快肌纤维中间型肌纤维骨骼肌纤维类型及特点骨骼肌收缩原理与过程兴奋-收缩耦联01肌细胞膜去极化引发肌浆网释放钙离子,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导致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出肌动蛋白与横桥结合的位点,引起肌肉收缩。

横桥摆动02横桥是一种能与肌动蛋白结合的蛋白质结构,具有ATP酶活性。

在肌肉收缩过程中,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并摆动,将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使肌肉缩短。

肌肉舒张03当刺激停止时,钙离子被重新摄入到肌浆网中,肌钙蛋白与钙离子分离,原肌球蛋白恢复原位,横桥与肌动蛋白分离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肌肉舒张。

骨骼肌在运动中的表现不同运动项目对骨骼肌纤维类型的需求不同例如,长跑运动员需要较多的慢肌纤维以维持长时间的运动;而举重运动员则需要较多的快肌纤维以产生强大的力量。

上肢的肌肉ppt课件

上肢的肌肉ppt课件

拇长伸肌
【前臂肌—拇长伸肌】
尺骨后面中1/3 和其邻近的骨间 膜
止点:拇指末节 指骨底的背面
作用:收缩时使拇 指内收,伸指关节, 并使前臂旋后。
示指伸肌
【前臂肌—示指伸肌】
在拇长伸肌起点 的下方起自尺骨 背面的下部及其 邻近的骨间膜
止点:指背腱膜
作用:伸示指。
【手肌】
人类手指的运动最为灵活多样,除一般屈伸、 内收和外展运动外,还有对掌运动。
骨间掌侧肌:居第2~5掌骨相邻的间隙内, 为三条小肌肉,第一条肌肉起自第2掌骨的 尺侧面,第2、3条肌肉分别起自第4、5掌骨 的桡侧面。第1骨间掌侧肌的肌腱绕过示指 第一节指骨的尺侧,第二、三骨间掌侧肌的 肌腱绕过第4、5指第一节指骨的桡侧。各肌 腱分别抵止于各该指第一节指骨底,并平第 一节指骨处移行于各指的指背腱膜。收缩时 使2、4、5指内收(向中指靠拢),并屈上 述各指的掌指关节,伸指骨间关节。受尺神 经(C8-T1)支配。
向内
【前臂肌】
由于人类直立生活,上肢完全由支持功用解放出来,上肢不仅是劳动 的器官,而且是劳动的产物,为了保证上肢特别是手的灵活运动,前 臂肌的排列、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小腿肌完全不同。
前臂肌位于桡尺骨的周围,主要作用于肘关节、腕关节和手关节。 前臂肌多为长梭形肌,这些肌肉的肌腹位于近侧,向远侧移行于长腱
肱骨小结节 肱骨小结节嵴
【肩胛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肩胛骨的前 面、肩胛下 筋膜和附着 于肌线的结 缔组织
肩胛下肌 止点:肱骨小结节
作用:收缩时使肱骨 内收并旋内,当关 节运动时,向前牵 拉关节囊。
【自由上肢肌】
自由上肢肌分为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臂肌:分前后两群
臂肌前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 臂肌后群包括肱三头肌、肘肌

上肢肌肉解剖

上肢肌肉解剖
检查:在前臂中立位,抗阻
力屈曲肘关节,在肘及前臂近端 之桡侧可见该肌收缩.
上臂及前臂肌
• 肱三头肌
解剖:其长头起自肩胛盂下
粗隆,外侧头起于肱骨绕神经沟 之上后侧,内侧头起于桡神经沟 下方整个肱骨干后侧.越过肘关 节止于尺骨鹰嘴.
功能:伸肘关节.其长头起于
肩胛骨,因此对肩关节右辅助性 后伸及内收作用.
上臂及前臂肌
• 尺侧腕屈肌
解剖:尺侧腕屈肌(肱骨头
和尺侧头)之肱骨头起自屈肌 总起点、前臂近端屈肌筋膜及 肌间隔.尺侧头起于尺骨鹰嘴的 内侧缘,尺骨上部之后侧缘,其肌 腱止于豌豆骨.
功能:屈腕.尺侧腕屈肌及尺
侧腕伸肌协同腕尺偏.
神经支配:尺神经.由C8~T1
神经组成.
检查:紧握拳,并抗阻力屈腕,
在腕部偏尺侧可触及其绷起肌 腱.
为屈肘.
神经支配:均由肌皮神经支配,
来自C5~6神经.
检查:位置表浅,前臂旋后位,抗
阻力屈肘时可见肱二头肌收缩,在其
远端深部为肱肌.
上臂及前臂肌
• 肱桡肌
解剖: 起自肱骨外上髁嵴
之上1/3处,止于桡骨下端的外侧.
功能:屈曲肘关节,当前臂于
中立位时力量最(大).
神经支配:绕神经,其纤维来
自C5/6神经.
检查:手自然松弛放在桌面,手背 朝上.检查者以手指置于该手第2、 3掌骨基底部,然后嘱患者做握拳动 作.
上臂及前臂肌
• 拇长伸肌
解剖:起于桡骨背侧并骨间膜,在 拇长展肌起点下方(其肌腱在桡骨 下端背侧经过第三个鞘管,绕过 Lister结节后斜向桡侧),止于拇指 末节指骨基底背侧.
功能:伸展拇指指间关节及掌指 关节.
上臂及前臂肌
• 指深屈肌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
近固定
克制工作
腕关节屈
前臂屈肌群
近固定
克制工作
躯干向左回旋
左侧腹内斜肌、右侧腹外斜肌
下固定
克制工作
6.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阶段(反同)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腰椎段屈
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
下固定
克制工作
髋关节屈
髂腰肌、股直肌
远固定
克制工作
向下还原阶段(慢反)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
肌肉工作条件
肩关节伸
胸大肌、三角肌前部
远固定
退让工作
肘关节屈
肱三头肌、肘肌
远固定
退让工作Βιβλιοθήκη 腕关节伸前臂屈肌群远固定
退让工作
3.排球扣球:
扣球的一刹那(快同)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肩关节?
近固定
克制工作
肘关节屈
肱二头肌、肱肌
近固定
克制工作
腕关节屈
前臂屈肌群
近固定
克制工作
4.单手肩上投蓝:
出手的一刹那(反同)
肌肉工作性质
腰椎段伸
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
下固定
退让工作
髋关节伸
髂腰肌、股直肌
远固定
退让工作
7.立定跳远:
向上起跳阶段(反同)
关节的运动
原动肌名称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髋关节伸
臀大肌、股后肌群
远固定
克制工作
膝关节伸
股四头肌
远固定
克制工作
踝关节屈
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
远固定

上肢肌肉解剖

上肢肌肉解剖

2.骨间掌侧肌
• 骨间掌侧肌palmar interossei 共3块,位于指深屈肌腱和蚓状肌深面, 第2、4、5掌骨掌侧面。
• 起自第2掌骨内侧面和第4、5掌骨外侧面,分别经第2、4、5指近节 指骨底相应侧,止于指背腱膜。
• 收缩时内收第2,4、5指(向中指靠拢);屈第2、4、5指的掌指关节和 伸其指骨间关节。
(四)肘窝
• 肘窝cubital fossa位于肘关节前面,为三角形凹窝。 • 外侧界为肱桡肌;内侧界为旋前圆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之间
的连线。 • 窝内主要结构自外侧向内侧有肱二头肌腱、肱动脉及其分支和正
中神经。
(五)腕管
• 腕管(arpal canal位于腕掌侧,由屈肌支持带(腕前深筋膜增厚形成) 和腕骨沟共同围成。
(三)中间群
• 中间群位于掌心,包括蚓状肌和骨间肌。
1.蚓状肌
• 蚓状肌lumbricales 为4条细束状小肌,位于手掌中部,掌腱膜深面。 • 第1、2蚓状肌分别起自第2、3指深屈肌腱外侧,第3、4蚓状肌分别
起自第3~5指深屈肌腱相邻侧,4条肌依次经第2~5指掌指关节外侧, 止于指背腱膜。 • 收缩时屈第2~5指掌指关节和伸其指骨间关节。
四、手肌
• 手肌位于手的掌侧,是一些短小的肌,其作用为运动手指。 • 手肌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群。
(一)外侧群
• 外侧群较为发达,在手掌拇指侧形成一隆起,称鱼际thenar,有4块肌, 分浅、深两层排列,各肌的作用与其名称一致。
• 1. 拇短展肌 abductor pollicis brevis 位于浅层外侧。 • 2.拇短屈肌flexor pollicis brevis 位于浅层内侧。 • 3.拇对掌肌 opponens pollicis 位于拇短展肌的深面。 • 4.拇收肌 adductor pollicis 位于对掌肌的内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胸小肌、菱形肌和肩胛提肌等。近固定收缩时,胸
小肌拉力向下,作用于肩胛骨外侧角;菱形肌和提肩胛
肌拉向内上,作用于肩胛骨内缘和内角,形成使肩胛骨
下回旋的力偶。
采用拉橡皮筋向后划臂、引体向上、爬绳等练习,可
发展肩胛骨下回旋肌群的力量;采用单杠悬垂等练习可
发展其伸展性。
二 运动肩关节的肌群
(一)屈肩的肌群
2、冈上肌:位于冈上窝并起于此处。纤维水平向外止于肱
骨大结节。机能同三角肌中部纤维。
采用负重直臂侧平举或向上拉橡皮筋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群 力量;吊环倒悬垂或单手握肋木向同侧和向对侧转体等练习, 可发展其伸展性。
(四)内收肩的肌群
止于肩胛骨喙突。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内前下方,其旋转分力使 肩胛骨前伸和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外后上方, 能提肋助吸气。
发展该群肌肉的力量和伸展性,参阅使肩带前伸的肌群。
胸小肌起止点
(三)使肩带后缩的肌群
有斜方肌,菱形肌等.该群肌在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肩胛骨脊 柱缘向脊柱靠拢,如做扩胸和飞鸟展翅等练习;在远固定时, 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和回旋,双侧收缩使脊柱伸,如抬头挺胸 等.
起点:第七胸椎至骶骨的所有椎骨棘突,髂棘和下位两肋 外面,纤维向外上前方集中。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向后内下方拉引肱骨,使上臂伸、内 收、旋内;两上臂处于上举位时,远固定收缩,则拉引躯干 向上臂靠拢(引体向上)或提肋助吸气。
2、大圆肌:起于肩胛骨下角背面,纤维与背阔肌走向一致,并
使上臂外展,如侧平举;远固定收缩可完成单臂手倒立或鞍 马单臂支撑向对侧摆体等动作
1、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围绕肩关节周围,分前中后三
部。
起点:锁骨外侧端、肩峰和肩胛冈。
止点:肱骨体外侧的三角肌粗隆。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前部纤维使上臂屈、内收、旋内;后 部纤维使上臂伸、内收、旋外;中部纤维使上臂外展至水平 位。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向前外下方,其旋转分力
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提肋助吸气。
2、胸小肌(前已述及)
采用实力推、俯卧撑等练习可发展肩胛骨前伸肌群的
力量;扩胸或单手握肋木向对侧转体可发展该群肌的伸
展性。
前锯肌位置及作用
使肩带上回旋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和下部纤维及前锯肌下部纤维
斜方肌上部和前锯肌下部纤维在近固定收缩时,分别
(二)伸肩的肌群
有三角肌后部、背阔肌、大圆肌、小圆肌、冈下肌、肱三头 肌长头等。近固定收缩时,该肌群可使上臂向后伸或后摆; 两上肢处于上举位时,远固定收缩则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 完成单杠引体向上动作。
若与屈肩肌群一起远固定收
缩,可以完成“十字支撑”运
动。
1、背阔肌:位于躯干背面及侧面的腰背部皮下。
牵拉肩胛骨的外角和下角,形成力偶,使肩胛骨上回旋,
完成游泳划臂的肩部动作;斜方肌上部和下部的纤维近
固定收缩时,拉力分别作用于肩胛冈的外侧端和内侧端,
同样也形成力偶,使肩胛骨上回旋。
可采用负重侧上举,实力推等练习发展肩胛骨上回旋
肌群的力量;分别采用扩胸和单手握肋木向同侧转体等
练习来发展该肌群伸展性。
使肩胛骨下回旋的肌群
有胸大肌、三角肌前部、喙肱肌和肱二头肌长头等。近固 定收缩时,使上臂完成前平举动作;两上臂若处于上举位置, 远固定收缩,则使躯干向上臂靠拢,完成引体向上、爬绳爬 杆等运动。
1、胸大肌:位于胸前皮下。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侧缘和上六肋软骨、腹直肌鞘前 壁,纤维向外后方集中。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头和脊柱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 双侧同时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可以预防和纠正驼背。
斜方肌
菱形肌:位于斜方肌深层,起于下两个颈椎和上四个胸椎 的棘突,纤维向外下行,止于肩胛骨的脊柱缘。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向内上方,使肩胛骨后缩、
上提、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与斜方肌相同。
可以采用负重扩胸,俯立持哑铃做飞鸟展翅练习等发展
该肌群的力量;
采用冲拳,单
手握肋木向同
侧转体等练习
发展该群肌的
伸展性。
使肩带前伸的肌群
有前锯肌、胸小肌等。该肌群在近固定收缩时,使肩
胛骨前伸,如做冲拳,掷出器械等动作;在远固定收缩
时,可提肋助吸气。1、前锯肌位于胸廓的外侧面起点:上位8—9肋骨的外侧面,纤维斜向上后内方。
止点:肩胛骨的内侧缘和下角的前面。
运动上肢的肌肉
课的任务:了解上肢肌肉的分类和名称,掌 握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掌握大块 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二)下降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下部、前锯肌下部和胸小肌等。该肌群在近固定 收缩时,使肩胛骨下降,如做沉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 能提肋助吸气。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前锯肌(见前伸肩带的肌群) 3、胸小肌:起于第3—5肋骨的前面,纤维向外后上方行,
共同止于肱骨小结节嵴,机能与背阔肌基本相同。
3、冈下肌和小圆肌:两肌位于冈下窝内,分别起于冈下 窝和肩胛骨外缘,纤维外前上方行,止于肱骨大结节。近固 定收缩使上臂伸、内收、旋外。
采用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拉力器或橡皮筋可发展伸肩群的 力量;采用压肩或单杠悬垂可发展其伸展性。
(三)外展肩的肌群:有三角肌和冈上肌。近固定收缩时,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向内前拉引肱骨,使上臂屈、内收 和旋内;远固定收缩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或提肋助吸 气。
喙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短头内侧深面,起于肩胛骨喙突,止于肱
骨内面中部,近固定收缩使上臂屈和内收。
肱二头肌长头(见屈肘肌群)。
三角肌前部(见外展肩的肌群)。
采用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卧推和引体向上等辅助练习, 可发展屈肩肌群的力量;采用单杠背手转肩悬垂、单手握 肋木向对侧转体等辅助练习可发展其伸展性。
1、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部的浅层。
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止点:锁骨外侧端,肩峰和肩胛冈。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上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上方,其旋转 分力使肩胛骨上提、后缩、上回旋;中部纤维的拉力水平向 内,使肩胛骨后缩;下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下方,其旋转分力 使肩胛骨下降、后缩、上回旋。三部纤维同时收缩,使肩胛 骨后缩和上回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