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基因检测ppt课件
听力检查法PPT幻灯片

盖莱试验(Gelle test ,GT)鼓膜完整者,
检查镫骨是否活动 方法 记录: (+)阳性 (-) 阴性 耳硬化或听骨链固定者为阴性
9
10
纯音测听
目前唯一能准确反映听敏度(听力损失程度)的行为测 听法。估计听觉损害的程度,对耳聋类型和病变部位 作出初步判断。
气导听阈代表中耳传音功能 骨导听阈代表内耳功能 听阈 足以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强 掩蔽(masking process) 平均听阈:将语言频率即500Hz、1000Hz和
气骨导差以低频区明显
13
感音神经性聋
气骨导一致性下降
14
混合性聋
➢气导,骨导听阈皆提高 ➢有气骨导差
15
骨导听力曲线可在1000Hz或2000Hz区呈“V” 形下降,称卡哈切迹(Carhart ’s notch)。
典型卡哈切迹为 阈值提高15dB 左右
16
小结
17
阈上听功能测试(确定病变部位的纯音测
听觉生理
从耳廓、外耳道、中耳、内耳到听中枢的听觉传导 通路上,每个部分都有着特殊的生理意义。
3
音叉试验(tuning fork test)
音叉试验是门诊常用的基本听力检查方法之 一
优点 :器械简单,方法易行,初步鉴别耳聋性
质,可验证电测听结果的正确性
缺点 :不能准确判断听力损失程度 组成: 5个C调倍频程频率音叉
6
韦伯试验(Weber test,WT):又称骨导
偏向试验,系比较两耳骨导听力的强弱。 取振动的音叉柄底置于颅面中线,让患者 比较哪一侧耳听到的声音较响。
韦伯试验: (=)示无偏向,表示听力正常或两耳听力 相等
“ →患耳” 示偏向患耳(或耳聋较重侧), 表示该患耳为传导性聋
耳聋基因检测 - 2

遵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
在不同人群均具有显著的高发病率
临床表现:绝大多数为先天性重度、
极重度耳聋
2
常见的致聋基因及位点
GJB3基因特点
GJB3基因是我国本土克隆的第一个遗传疾病基因
临床症状主要与GJB3突变基因的外显度有关,表现为正 常听力、轻度耳聋、中度耳聋、重度耳聋及极重度耳聋等
荧光探针法 飞行时间质谱法
测序法
耳聋基因检测常用方法比较
方法
主要设备
检测时间 所需步骤
特点
DNA测序法
PCR仪,测序仪 >10H
核酸提取、PCR,金标准,操作繁琐,需
电泳、纯化、测 要专门培训,结果判读
序
复杂
限制性内切酶法 PCR仪,电泳仪 约4H ARMS-PCR法
基因芯片法
P扫C描R仪仪,杂交仪,约5H
荧光PCR法
PDS基因突变 检测 试剂盒
SLC26A4:IVS7-2A>G、1174A>T、、 1229C>T、2168A>G ;
检测位点 (10个)
通量低
厦门致善
GJB2:35delG、167delT、176-
191del16、235delC、299-300delAT
; GJB3:538C>T、547G>A;
12SrRNA:1494C>T、1555A>G;
微阵列 芯片法
微阵列 芯片法
优缺点
检测位点少 (9个) 专用仪器 价格高 耗时长
检测位点 (15个) 专用仪器
价格高 耗时长
凯普
GJB2:35delG、176-191del16、235delC、299-
耳聋易感基因检测 试剂盒
耳聋基因检测与耳聋一级预防演示文稿

第三十三页,共42页。
二代测序
新耳聋基因克隆
p 外显子捕获/二代测序
耳聋基因定向外显子捕获/测序平台 排除已知耳聋基因
增加克隆新耳聋基因的把握
Genome-Wide Linkage Analysis
新耳聋基因克隆
• Performed in 9 affected and 9 unaffected (>35 yrs)
第三十四页,共42页。
候选区域
新耳聋基因克隆
第三十五页,共42页。
第三十六页,共42页。
Genome-Wide Linkage Analysis
新耳聋基因克隆
• 9 affected and 8 unaffected
• Illumina OmniZhongHua BeadChip (900,015 SNPs)
p 《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Maternally inherited aminoglycosideinduced and nonsyndromic deafnes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novel C1494T mutation in the mitochondrial 12S rRNA gene in a large Chinese family.
Whole Exome Sequencing
新耳聋基因克隆
• Candidate variants: non-synonymous variants (missense, nonsense, splicing site, indels, etc) with allele frequencies ≤ 0.001
聋人婚前进行耳聋基因检查,可避免同证婚配的出现
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与筛查 2

遗传性耳聋
由于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致的 耳聋。这种疾病是由父母的遗 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传给后代而 引起的耳聋,并且在子孙后代
中以一定数量出现。
综合征型耳聋
Syndromic hearing loss , SHL 除耳聋外,还伴随有其它组织
器官的病变。
非综合征型耳聋
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 , NSHL
shape of bony structures such as the cochlea and vestibular aqueduct .
Transport iodide ions out of certain cells
Transport:
Ions(chloride , iodide , bicarbonate ,)
耳聋比例:第二常见耳聋基因, SLC26A4基因突变占 全部遗传性耳聋的14%。
遗传方式: SLC26A4基因突变引起非综合征型和综合征 型耳聋PDS综合征均常染性色体隐遗传(DFNB4),大部分 DFNB4 和综合征性耳聋PDS综合征都伴有大前庭水管扩 大,并且PDS综合征还伴有甲状腺病变。
突变相关病症:这是一种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出生时患 儿听力可以正常,但头部外伤、噪声、感染等诱因就可致 患儿听力急剧下降甚至全聋。
• 1846年Thomson发表的下颌骨-面颅骨发育不全综合征最早报道了综 合征型听力损失
• 1882年,Politzer首次描述了X-连锁遗传的听力损失 • 1995年发现第一个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基因后的近十年来,这一领域出
现了飞速的进展 • 2004年,王秋菊博士发现了一个Y-连锁遗传的听力损失家系,从而进一步
丰富了遗传性听力损失的理论内容
什么是耳聋基因检测

什么是耳聋基因检测我国有两千多万聋哑人,其中遗传性耳聋占50%以上。
遗传性耳聋多为隐性遗传病,即夫妻双方均为携带者时,自身听力正常,但子女有25%的机会为聋儿;而仅当夫妻中一方为携带者时,子女听力不受影响。
目前正常人群中携带遗传性耳聋突变基因的比例是5-6%,因此听力正常的夫妻生出聋儿的现象时有发生,新生儿中耳聋发病率已达1-3‰。
遗传性耳聋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目前已发现与耳聋相关的基因至少有200—300个,相关突变位点达1000个以上,这给临床检测聋病易感基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对中国人而言,80%的先天性耳聋患者其致病基因为:GJB2基因235delC、SLC26A4基因919-2 A>G、线粒体12Sr RNA基因1555A>G和1494C>T。
进行这四种基因的检测,可以明确大部分遗传性耳聋的原因。
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对于个人、家庭及下一代都十分重要。
(1)避免“一针聋”:原本听力正常的人,在使用抗生素药物后,出现听力下降或者耳聋俗称“一针聋”。
既往人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现已经明确是由携带线粒体基因被氨基糖甙类药物损伤所致。
抗生素用于预防感染和抗炎治疗,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丁胺卡拉霉素等,因其价格便宜和疗效好的原因,在临床被广泛应用,用药途径包括静脉、肌肉和局部,抗生素都均有一定的副作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导致耳聋,其中一部分患者(线粒体DNA A1555G基因突变)对上述药物极其敏感,少剂量短时应用此类抗生素后也有可能发生耳聋,所谓“一针致聋”。
在用药前进行耳聋基因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明确耳聋的病因,尚可指导携带线粒体DNA A1555G基因突变但未发病母亲家族中的亲属用药,避免他们因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也发生耳聋的悲剧。
(2)减缓耳聋的发展。
PDS基因突变导致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此类患者应尽量避免头部外伤等原因引起颅压增高,损伤内耳,从而可减缓耳聋的发展;GJB2、GJB3基因突变可导致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部分婴儿出生就会耳聋,还有部分在幼儿或青少年时期发生耳聋。
药物性耳聋基因检测幻灯

检测流程
血液样本
PCR扩增
扩增反应液 结果
核酸提取
只有简单的两步操作!
20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1983年,萌发了PCR的想法。
1987年,获得PCR技术专利。
199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Mullis博士
21
实时荧光PCR工作原理
荧光染料与DNA
上游引物 下游引物
双链结合后荧光
35
程序设定
95℃ ,15m 95℃ ,15s 72℃ ,20s
37℃,5m
54℃ ,20s
循环过程
荧光收集点
溶解曲线过程
可设荧光收集点
36
样本处理
不能使用肝素抗凝血
血片使用打孔器打孔取样
37
体外诊断试剂现状
起步晚,规模小 市场潜力大,增长迅速 国内产品单一 国外跨国公司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4.4%
10
基因突变导致线粒体结构变化
图 1. 细菌16S rRNA 和人类12S rRNA 基因结构对比
11
药物性耳聋基因的遗传特点
父亲正常 母亲携带 突变基因
子女将100%携带该突变基因, 药物性耳聋基因属于母系遗传
12
药物性耳聋可控可防
药物性耳聋现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唯一 的办法就是预防。
5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听力 言语 视力 肢体 27% 智力 精神 多重 6% 7% 15%
30%
14%
1%
我国残疾人口有8296万,其中听力残疾人群有2780万, 占30%,居各类残疾之首,累及2.6亿家庭人口。
6
国内耳聋发病现状
我国每年有3万新生儿患重度或极重度耳聋,另有相当
耳科学-耳聋PPT

2.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口服给药:泼尼松每天lmg/kg( 最大剂量建议为60mg),晨起顿服;连用3d,如有效,可再 用2d后停药,不必逐渐减量,如无效可以直接停药。激素 也可静脉注射给药,按照泼尼松剂量类比推算,甲泼尼龙 40mg或地塞米松10mg,疗程同口服激素。
1000
2000
4000
8000
Hz
• 这种类型非常少见,病因的研究也几乎没有。 • 病因可能是在骨螺旋板局部供血障碍,柯替氏器的缺
氧损伤,多与遗传因素相关。
突聋的流行病学
• 根据文献报告:
• 日本3.9/10万人(1972)——27.5/10万人(2001) • 美国5-20/10万人 • 德国20/10万人(2004)——160-400/10万人(2011) • 从全世界来看发病率在5~20/10万人左右 • 推算北京每年约有1000~2000人发病
缺陷而导致的听力障碍。先天性遗传性聋:出生时已有听障。 获得性先天性遗传性聋: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或以后 的某个时期开始出现听障
现 老年性聋;
其他:先天性聋;噪声性聋;创伤性聋;病毒或细菌感染性聋;
全身疾病相关性聋 ;某些必须元素代谢障碍相关;自身免疫 性内耳病;听神经病、脑干听觉径路病变、耳蜗硬化症等
• 全聋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000Hz(250、 500、1000、2000、3000、4000、8000Hz)平均听阈 ≥81dBHL。
低频听力下降型
125
250
5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dB 90
[课件]耳聋与耳鸣PPT
![[课件]耳聋与耳鸣PPT](https://img.taocdn.com/s3/m/d1957d5ea26925c52cc5bf4b.png)
局部检查:检查见鼓膜完整,或有内陷混浊。
纯音测听检查示:听力图呈神经性耳聋。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 代表方:益气聪明汤。
(2)中成药
(3)其他中医治疗 1)针灸治疗 2)耳针 3)穴位药物注射
2.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
(2)物理治疗 (3)助听器
(4)耳蜗植入器
7.自身免疫性耳聋
双耳呈波动性、进行性双 耳或一侧耳先后迅速发展的听力下降,可有 眩晕、耳鸣。病程为数星期、数月,也可能 数年。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患者自觉听力下降,纯音测听结果为骨 传导和气传导同时伴行下降,呈神经性耳聋 曲线的特点,即可诊为神经性耳聋。但各种 不同原因之神经性耳聋则须在详细收集病史 和对各种检查结果(耳鼻部检查、听功能、 影像学以及全身检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才 能作出正确诊断。
局部检查:见鼓膜完整,或有轻微充血,或
鼓膜内陷,纯音测听检查:听力图呈神经性 耳聋。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散邪。 代表方:银翘散或蔓荆子散。
2)痰火壅结
局部症状:两耳蝉鸣不息,或“呼呼”作响,
自感耳内阻塞感,突然或渐觉听音不清。 全身症状:头昏沉重,胸闷脘满,咳嗽痰多, 口苦,大便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 滑。
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耳部的各种检查和全
身检查,找出致病原因,特别要重视中枢性 疾病。一般耳鸣患者常有听力下降,耳鸣的 频率常与听力减退的频率音相接近。
【治疗】
耳鸣的治疗比较困难。
一、病因治疗 如能找到病因,采取病因治疗,
则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药物治疗 改善耳蜗血液循环、能量合剂、 镇静、解痉之类。 三、其他 掩蔽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 疗法、手术治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对四岁及四岁以 内的听力损失患儿 病因进行分析时, 遗传因素所占比例 为71%,高于出生时 N Engl J Med, 2006. 354: p. 2151-2164.
背景介绍——流行病学的警示意义
确立了中国聋哑人群常见的3个易感基因及突变热点 药物敏感性耳聋(mtDNA 1555A>G): 占我国 2780 万听力残疾者的 5-12%, 意味着 139-333 万人可以通 过用药警示而避免致聋。 先天性重度耳聋(GJB2): 占听力残疾者的 20%, 意味着 556 万人可以明确病因,早期发现, 早期干预,聋而不“哑”。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SLC26A4): 占听力残疾者的 16%, 意味着 445 万人通过早期发现可以避免永 久性听力损失。
12S rRNA
GJB3
突变 位点
35delG、 167delT、 176-191del16、 299_300delAT、 235delC
1494C>T 1555A>G
538C>T 547G>A
染色体 表达蛋白
13q11-12 缝隙连接蛋白 Connexin 26
mtDNA 线粒体功能损 失
1p33-p35 缝隙连接蛋白 Connexin 31 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我国本土克 隆和鉴定的第一 个耳聋致病基因
背景介绍——干预措施
助听器: 纯音测听,阈值在40~90dB(中度~重度耳聋)都应
建议配用。
人工耳蜗移植 目前对于感音神经性重度耳聋的有效治疗方法-人工耳蜗植
入手术,20万元/只
适应症: 1)先天性双耳重度-极重度感音性耳聋; 耳蜗移植的最佳 时间是:2岁以内(Audiol Neurootol. 2004 Jul-Aug;9(4):224-33)。 2)语后聋及成年患者有基本语言识别能力及辨音能力且佩 戴助听器无效者。
重度聋 全聋
在耳边大声呼喊方能听到 听不到耳边大声呼喊的声音
61~80dB 超过80dB
4
耳聋分类
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性耳聋、混合性耳聋
耳聋的致病因素
遗传因素; 母亲怀孕期间的药物使用史; 孕母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疱疹、毒浆体原虫病; 母亲的生产史;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颅面部畸形; 早产或体重低; 各种后天因素,如外伤
耳聋基因检测意义
• 节省财政支 出 • 提高出生缺 陷防治水 平;同时推 进计生、卫 生服务水平 • 分析耳聋基因 在当地的流行 病学分布 • 发现的药物敏 感性耳聋和迟 发性耳聋的个 体提高诊断效 率,减少漏诊 率
• 指导婚育。实现优生优育 • 早发现、早干预,实现聋而不哑
产品汇总
遗传性听力损失基因检测-127 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检测-51 三个耳聋基因高通量测序 单个耳聋基因sanger全测序 4个基因20个位点
6
我生育下一个孩子还会耳聋吗?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有25%的几率 生育聋儿。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50%的几率 生育聋儿。
线粒体母系遗传:母系成员 均会有聋病
7
背景介绍——耳聋发病情况
• 听力障碍的发病率:新生儿1‰;青年人1%;45-64岁人群
14%;65-75岁为30%-60%;75岁以后达50%-70%存在不同程度
四个基因20个位点-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MS)技术原理
ddCTP ddGTP ddTTP 单碱基延伸技术 ddATP
(iPLEX™)
G C
Base A C G T Molecular Weight 313.21 289.18 329.21 304.19
技术特点
检测位点多:可同时检测20个基因位点; 灵敏度高:能分辨质量差别为1 Da的分子; 准确率高:>99%; 通量大:每天可检测3000份以上; 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数据自动分析; 检测周期短:收到样本后5个工作日可出报告。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耳聋基因检测
主要内容
背景介绍 耳聋基因检测的意义 产品介绍 案例分享
3
什么是耳聋?
•
•
听觉障碍,不能听到外界声响的表现,轻者听而不真, 重者不闻外声。 WHO 耳聋分级标准:
级别 轻度聋 中度聋 表现 近距离听一般谈话无困难 近距离听话感到困难 纯音听阈 26~40dB 41~60dB
受检人群 检测医院 初筛 TEOAE/DPOAE 结果不通过 复筛(TEOAE/DPOAE )+AABR/ABR阈值) 筛选听力异常 采取最少3个采血斑 临床检验中心 知情同意、自愿选择 结果通过
背景介绍——耳聋发病原因
临床不明确 的感染因素 11%
出生时发病率(186/100,000) SLC26A4
3% GJB2基因 21%
临床明确的 感染因素 10% 其他环境因素 14%
新生儿听力损失中遗传 因素占据了65%的病因
综合征 11%
非综合征型 30% 临床不 4岁时的发病率(270/100,000) 确定的 SLC26A4 感染因 临床确定的 12% 感染因素 素 7% 8% 迟发型听力损失 10% 其他环境因素 14% GJB2突变 线粒体 15% mtDNA1555G 1% 非综合征型 22% 综合征型 11%
临床表现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氨基糖甙类药 变异较大,可由轻度 先天性或后天性耳聋, 物性致聋,无 到极重度,但多数为 耳聋发生或加重与外 法逆反 重度或极重度耳聋 伤、感冒有关
适用人群
新生儿 婚前、孕前和产前人群 各种原因不明的耳聋,包括先天性聋 和后天性聋人群
听力正常,但有耳聋家族史的人群
检测基因及位点
突变 基因
GJB2 SLC26A4 (PDS)
281C>T、 589G>A、 IVS7-2A>G、 1174A>T、 1226G>A、 1229C>T、 1975G>C、 2027T>A、 2162C>T、 2168A>G、 IVS15+5G>A 7q31 多次跨膜蛋白 Pendrin
的听力损失。
•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 1987年的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各类残疾人总数约为5164万, 其中听力言语残疾为1770万人,占总残疾人总数的34.28%,是各类残疾的 首位。 2006年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 万人,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24.16%,位于第二位,仅次于肢体 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