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归纳
旅游地理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选修 3·旅行地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现代旅行及其作用【导言部分】1、什么是旅行业?(记忆)旅行业是联系旅行者和旅行资源的纽带,是以旅行者为对象,为他们供给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永夜,它不经能知足现代人的旅行需求,并且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函起着促使和带动作用。
旅行业是以旅行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行活动创建条件并供给服务的综合性家产。
简言之,旅行业是旅行(地理)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家产模式(经济)。
2、“现代旅行业”的主要特点①综合性;②服务性;③涉外性;④带动性;⑤柔弱性。
3、旅行活动的三大体素:(记忆)第一节现代旅行极其发展一、旅行的发展(记忆)区分年月历史阶旅行段需求1841年以古代旅行个体需求,如古代君王巡游、文前人遨游等等。
1841年近代旅行集体需求,花费者数目和普及程~1950 年度大大提高1950年以现代旅大众需求,旅行已成为一般大众的消后游费行为二、旅行的定义与判断(记忆|应用)旅行是一种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表现为人们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临时走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判断方法与技巧:1、旅行活动以“活动空间”的“异地性”差别于“其余休闲活动” ;2、旅行活动以“活动目的”的“娱乐性”差别于“其余经济活动” ;3、旅行活动以“活动时间”的“临时性”差别于“人口迁移” ;4、旅行活动以“花费活动的高层次性”差别于“一般的花费活动” 。
5、旅行活动必定要和花费联合起来。
三、旅行的基本种类(理解,黑体的重要)分类依照分类内容又可分为:地方国内旅行性旅行、地区性旅行、按旅行区全国性旅行域区分又可分为:国际旅行跨国旅行、洲际旅行、全球旅行备注:在我国,多半旅行者的旅观光、度假保游属于观光旅按旅行目健、公事、宗游。
一些经济发的区分教和购物五达地区的旅客,种。
开始步入独家保健型和购物性旅游的队列依照旅行活动的发古代旅行、近代旅行家产旅行展历史划旅行、现代旅行空间特点目的分事务性出游占绝出游距离较前家产化阶段,为出现旅行企业大部分短特别提示:科技革命促使经济发展,文化初级家产化阶娱乐性、享受性旅出行距离延段,旅游公司出现游显然增加长生活水平提高,交通条件改良,为旅行产高度家产化阶段,形成达成产休闲性旅行占旅行空间业发展供给了契机。
地理中图版配套课件:选修3 课时2 旅游景区的规划、旅游活动设计与区域发展 (1)

(2)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①积极作用带动区域相关行业的发展 提供就业的机会和岗位 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
②消极影响旅游业的不稳定,导致区域经济的不稳定
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消费品和房地产价格上涨
(3)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①积极作用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可促进历史古迹的保护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
1~3.解析:庐山是著名的断块山。在适当的距离仰观瀑布, 可观其动态和形象,听其声音,看到白色的浪花及其变化。 而李白诗句中反映的庐山瀑布则不能反映其声音美。
二、综合题 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某城镇位于河边,该河上游水深流急,北有高山,森林茂密。 D为工业区,当地盛行东北风。
(1)该城镇要建一个大型园林公园,A、B、C三处,你认为
答案:不行。国家保护的一些珍稀动植物会遭到破坏
(2)景区管理处欲在云峰主要景点上空即B、C两地建一索道, 以方便游客。你对此的意见及理由是 答案: 不行。建索道有可能造成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同时旅 游者为了观赏沿线景点而不愿乘坐缆车,可能导致投资效益 降低
(3)由于雾峰景区交通不便,又有D、E间一段危险山路,游 人一直稀少。景点管理处规划了一条A、间的盘山公路,为 此需砍伐大批千年古树。你对此的意见及理由是 你对解决雾峰景区交通问题的更好建议是 答案: 不行。因为千年古树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间修建索道,这样既保护了古树,又方便了游客 应该在A、
3.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质量 (1)积极影响促进了________的改善 对野生动植物及环境的保护 动植物 (2)消极影响对________的影响 对水体的污染 大气 对________的污染
对旅游吸引物的磨损和破坏
景观 对旅游________的破坏
地理选修三知识点总结(旅游地理)

地理选修三知识点总结旅游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的含义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第2节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课件中图版选修3

[核心点击] 旅游活动成功与否,旅游线路设计是关键之一。旅游线路设计要符合以下 要求: 要求 具体内容 目的 使旅游线路和旅游活动内容更 加合理、可行
符合 考虑旅游者自身特点、经济条件等 经济 因素,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和食宿 状况 条件
选择 将沿途和旅游地不同性质的旅游景 缩短旅途中花费的时间, 降低旅 最佳 点串联成环形(或多边形)线路,尽 游费用,减少体力消耗,满足求 路径 可能避免行程的重复 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教材整理 2
旅游安全及防范措施
阅读教材 P61~P65,完成下列问题:
旅游质量 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旅游业 ________ 可持续 发 1.旅游安全是衡量___________
展的重要因素。 2.事故原因: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 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两大方面。
突发性 自然灾害。 (1)自然因素:各种自然灾害尤其是________ 战争 、恐怖主义、社会动乱、____________ 犯罪活动 、火灾及 (2)社会因素:包括______ 旅游设施 管理不当等。 ____________
报刊 、广播、______ 电视 、国际互联网、________ 旅行社 及亲朋好友等处都 图书、______
是获取旅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料与信息的渠道。
2.选择旅游线路
最少 的时间,花______ 最少 的费用,获 (1)选择旅游线路的基本出发点,是用______ 旅游体验 ,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取最丰富的___________
阶 段 一
阶 段 三
第二节
阶 段 二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1.掌握在旅游活动中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重点) 2.理解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3.学会收集旅游信息,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 的旅游路线。(难点、重点)
旅游地理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现代旅游及其作用【导言部分】1、 什么是旅游业?(记忆)旅游业是联系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的纽带,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他们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长夜,它不经能满足现代人的旅游需求,而且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函起着促进和带动作用。
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条件并提供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简言之,旅游业是旅游(地理)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产业模式(经济)。
2、 “现代旅游业”的主要特点①综合性;②服务性;③涉外性;④带动性;⑤脆弱性。
3、 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记忆)第一节 现代旅游极其发展旅游是一种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表现为人们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暂时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判定方法与技巧:1、旅游活动以“活动空间”的“异地性”区别于“其他休闲活动”;2、旅游活动以“活动目的”的“娱乐性”区别于“其他经济活动”;3、旅游活动以“活动时间”的“临时性”区别于“人口迁移”;4、 旅游活动以“消费活动的高层次性”区别于“一般的消费活动”。
5、 旅游活动一定要和消费结合起来。
特别提示:科技革命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生活 才能游得好,所以,一定要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干净。
②宿:不用住太贵的饭店,因为出来主要是为了旅游,而不是睡觉,所以干净、舒适即可。
③行:选择游览目的地,一定要注意该处进得去,也出得来。
④游:一定要同导游配合好,才可领略更多乐趣和学到更多知识。
⑤购:在异地购买些物品,既有纪念意义,又是乐趣之一。
⑥娱乐乃人之常情。
特别提示:a 、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绝大多数旅游者必须借助交通工具,才能实现旅游的愿望;b 、“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览活动主要依托旅游景区开展;c 、“购”和“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主要途径;d、“宿”和“食”是人们的基本要求,也是旅游业必须满足的条件。
六、旅游者必须具备的三方面条件①金钱;②闲暇时间;③旅游动机。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4]☆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基本要素:食、xx、行、游、购、娱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和吸引力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xx、纪念馆的修复)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4.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4]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是开发式扶贫。
第二章旅游资源5.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b.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旅游资源的核心是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6.旅游资源的分类分类(见下图)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由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4]☆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基本要素:食、xx、行、游、购、娱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和吸引力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xx、纪念馆的修复)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4.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4]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是开发式扶贫。
第二章旅游资源5.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b.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旅游资源的核心是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6.旅游资源的分类分类(见下图)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由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资料讲解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4]☆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1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和吸引力○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4.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4]○1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2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3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4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是开发式扶贫。
第二章旅游资源5.旅游资源的内涵○1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b.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归纳整理第一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旅游资源的含义: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既可以是风景的、文物的,也可以是风俗民情的。
2.旅游资源的内涵:(1)直接用于欣赏、消遣(不包括服务设施)。
(2)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
(3)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3.旅游资源的特性:(1)多样性①内容上:既有自然又有人文;既有景观又有文化;既有古迹又有现代;既有实物又有体验。
②地域上: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各具地方特色。
③季节上: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
④组成上:多要素相互组合。
⑤价值上:美学价值(形式美、朦胧美、色彩美、动态美、声音美)、艺术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
(2)独特性(3)变异性(4)观赏性4.旅游资源的两种基本类型:(1)自然旅游资源:自然赋予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的组合。
(2)人文旅游资源:古今人类社会活动、文化、艺术和科学创造的载体和轨迹。
5.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1)世界遗产可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
(2)中国已有37处世界遗产(截止到2008年底)。
文化遗产:除教材上长城等24处,新增了2处:开平碉楼、福建土楼(共26处)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奇观、江西上饶三清山(7处)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黄山、峨眉—乐山大佛、武夷山(4处)此外,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4)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世界遗产本身都有一段漫长的历史,不仅有它的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还有它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5)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中国的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认识和研究它的价值十分必要,一方面可提高和深化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和主动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可提高旅游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
对世界遗产,不能只从经济上去考虑它的旅游价值,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对它的保护。
对保护世界遗产的态度,可概括为“三个负责”:(1)对历史负责,对创造人类高度价值和文明的祖先负责;(2)对当代人负责,不仅是中国人,也包括全世界人民;(3)对未来负责,要把它完整地交给子孙后代。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1)了解景观特点旅游者应事先对所要游览的景观有所了解,尤其是了解人文景观设计者的美学构思,以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
如: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的太湖石、日月同辉。
(2)精选观赏点位观察对象最佳位置举例千峰万壑远距离俯视张家界武陵源群峰(湘)江河曲线、湖海旷景远距离俯视(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岳阳楼与洞庭湖(湘)黄鹤楼与长江(鄂武汉)腾王阁与赣江(赣南昌)大观楼与滇池(云昆明)峡谷、洞、一线天近距离观看科罗拉多大峡谷、长江三峡、桂林芦笛岩小的湖泊、沼泽、池塘近距离观看(低临水面的厅、榭、廊)西湖(3)把握观赏时机①季节性的景观:我国的名山——多夏季;哈尔滨冰灯——冬季;香山红叶——秋季②特定时间的特定景观:日出、日落、云海——雨过天晴;钱塘大潮——八月十八;泼水节——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青海湖鸟岛——5月(4)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对旅游景观历史文化地位的了解不同,欣赏时所激发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也不同。
如:观赏岳阳楼。
(5)提高审美素质2.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旅游景区景观特点的描述方法:①旅游资源是否丰富、多样;②景观的主要类型;③景观有何地方特色、审美特色;④景观品位的高低:是世界级、国家级还是地方级的。
(1)山地景观——黄山旅游资源丰富。
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地旅游风景名胜区。
景观特点72峰:崔巍雄浑、峻峭秀丽、错落有致,天然巧成。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名冠于世。
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花岗岩断块山,节理发育。
成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植被茂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显著,常出现云海景观。
由地质、地貌、气候等多因素造就。
(2)海域景观——美国夏威夷8个大岛和100多小岛组成。
景观特点热带海域风情和火山景观闻名于世。
世界罕见的休憩风景胜地。
由火山爆发形成,盾形火山利于观赏和考察;成因地处热带,受海洋环抱,气候适宜,雨量丰富,植物茂盛;多种文化融合:海岛文化、移民文化(3)历史遗产——中国长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景观特点中国人文景观第一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世界奇观。
建筑年代之久、规模之大、历史价值之高举世无匹。
成因:古代军事防卫工程。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体现因地制宜思想,与自然环境和谐;是自然地理界线(中段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4)城市景观——法国巴黎①世界十大名城之一景观: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道、凡尔赛宫、爱丽舍宫、卢浮宫。
③景观布局体现欧洲文化特点——主要建筑位于广场中央。
3.评价某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4.总结旅游资源的评价所考虑的因素(1)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①旅游资源特色——吸引旅游者的关键性因素;②旅游资源的价值;③旅游资源的组合和规模(2)旅游资源周边环境的评价:①环境容量;②环境质量;③社会经济环境(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①交通条件;②市场条件;③其他开发条件(投资、施工、服务设施等)第三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1.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景区的吸引物、旅游者、景区的服务业等。
(1)旅游景区的吸引物:景区内标志性的观赏物,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
(2)旅游者——主体地位。
旅游者具有的基本条件:自由支配的收入、一定的闲暇时间、适宜出游的身体条件、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旅游动机。
(3)旅游景区的服务业:交通、食宿、娱乐、通信和购物等。
2.旅游景区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1)旅游者影响和制约景区吸引物的开发利用,以及景区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2)景区吸引物是旅游者旅游的前提条件和景区服务业的基础;(3)景区服务业从旅游者的需求出发,合理开发利用景区吸引物,完善和提高其吸引力。
3.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1)突出景观特色:如泰山雄伟、华山险要、峨眉俊秀、衡岳烟云。
(2)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如江西庐山的白露洞书院以独特方式融汇在庐山自然美中。
(3)维护生态平衡:如杭州西湖,湖沼之地→人间天堂。
(4)最佳综合效益:最大限度发挥景点的综合使用价值。
如甘肃兰州兴隆山瞭望塔:防火护林、鸟瞰全景。
4.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1)景区形象:景观特色是决定性因素。
例:P60 平遥古城的形象设计:理念、行为识别、视觉识别。
(2)功能分区:常见的功能区有服务区、游览区和保护区。
交通线:①便捷、经济、安全、可靠;②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3)空间布局服务设施:①与交通线相连;②在旅游区附近选址;③集聚与分散需具体分析对某旅游景区的交通、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
5.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1)查找、收集旅游资料与信息:图书、报刊、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旅行社、与亲戚朋友交谈是获取旅游资料与信息的渠道。
(2)选择旅游线路:出发点是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丰富的旅游体验,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①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突出特色;讲究韵律——保持兴奋度;“冷热”兼顾——“以热带冷”;发展创新——适应需求;安全可靠。
②选择线路要注意的问题:突出主题;尽可能使景区串联,避免形成重复;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内容;根据经济条件选择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结合旅游资源信息,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例题:【07海南地理卷】(10分)某一旅游团乘汽车或火车由陕西经山西去北京,途中欲在山西境内旅游,图11示意山西省部分旅游景点和旅游区。
回答下列问题。
(1)山西省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有、(4分)(2)请设计一条既经济又便捷(不走重复路线)的旅游路线。
要求由风陵渡或壶口进入山西并游览A、B、C、D四个旅游区,然后由出口1或出口2离开山西。
(6分)【答案】(1)平遥古城、【答案】路线1:由壶口瀑布—临汾—旅游区A(平遥古城、太原等)—忻州—旅游区B(五台山)—旅游区C(恒山等)—旅游区D(大同、云冈石窟等)—出口2。
(6分)路线2:由风陵渡—运城—临汾—旅游区A(平遥古城、太原等)—旅游区D(大同、云冈石窟等)自然灾害自然环境野生动植物6.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传染病、核辐射等社会环境:战争、恐怖主义、社会动乱、火灾、旅游设施管理不当的损害等。
7.旅游事故的防范措施(1)增强安全意识;(2)消除不安全因素;(3)控制不安全行为:①限定游客活动范围,设置安全警告标志;②加强巡视;③及时获得天气预报,预防自然灾害;④加强游客安全教育。
(4)加强救援,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为旅游者提供紧急救护和援助。
第四章旅游业与区域发展1.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带动区域相关行业的发展积极作用提供就业的机会和岗位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旅游业的不稳定,导致区域经济的不稳定消极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消费品和房地产价格上涨2.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文化的作用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积极作用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促进城市卫生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给旅游区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消极影响对旅游区居民健康的不良影响3.减少旅游业负面影响的措施:①使旅游业发展规模、增长速度与旅游区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
②加强管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4.旅游活动和景区建设对环境的主要影响:砍伐树木——影响生物多样性对动植物垃圾污染土壤——影响植物生长野生动植物捕食能力下降,繁衍规律破坏污染水体:旅游垃圾;酒店污水;游艇污染大气:交通工具;厨房油烟;寺庙香火磨损、破坏旅游吸引物:题刻、抚摸、践踏、呼吸、汗气不合理开发——破坏旅游景观和谐,如小卖部;破坏旅游景观不合理开发——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如开山辟路、乱填湖泊、围垦造田5.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1)提高旅游区规划、建设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监测,加大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力度;(2)运用法律法规,健全旅游环境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