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域下的动物福利观

合集下载

生物多样性保护-05-动物福利的理论与实践

生物多样性保护-05-动物福利的理论与实践
常见的猛禽
救助实践
为什么救助猛禽?
救助实践
哪些猛禽需要救助?
救助实践
哪些猛禽需要救助?
救助实践
救助实践
救护设施
救助实践
工作团队
救助实践
北京猛禽的状况
多种猛禽的栖息地。 多种猛禽迁徙的必经路线。 不仅分布在郊区,也分布在市区。
救助实践
城市里的猛禽
救助实践
救助流程
伤病猛禽
接收
体检

是否可能治愈
动物的客观需要
Physiological 食物、水、温度范围、光
Environmental 适当的空间、能躲避捕食者
Behavioural 筑巢、冬眠、觅食
Psychological 减轻厌倦和过激刺激的影响
Social
独处或结群,寻找配偶
动物福利
人类利用动物的方式(一)
作为宠物或陪伴 业余爱好 从事各类工作 作为食品 用于医疗 作为伤残人的助手 用于商业目的
A Better World for Animals and People
I.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冬候鸟/留鸟 2005-8-29
接收时间
野外存活时间(月)
2003-1-8
7
2004-4-19
7
2006-6-9
+9
普通鵟
冬候鸟
2003-11-26
2005-1-5
+12
救助实践
放归野外
救助实践
研究
猛禽的康复数据分析 猛禽释放后的监测 血液及肠道寄生虫研究 猛禽体内污染物分析 野生猛禽的生态学及行为学研究
家用化学品?

实验室动物福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实验室动物福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实验室动物福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实验室动物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但是它们的使用也引起了伦理和道德上的争议。

因此,动物福利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那么,实验室动物的福利现状与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1. 实验室动物福利的现状实验室动物的福利问题与保护动物权益的哲学观点密不可分。

截至目前,各国家和地区对实验室动物福利的规定不尽相同。

例如,在美国,实验动物福利法规定了对实验动物的保护条例,而在欧洲,关于实验动物福利的公约(Laboratory Animal Convention)保证了实验动物的健康和所有权等方面的保护。

实验动物的生存、使用、处死等方面的规定也有所不同。

例如,实验室动物一般会定期接受医学检查和治疗;而在生命科学领域使用的动物,一般是根据实验目的使用最小剂量,同时观察其病理反应。

2. 实验室动物福利的发展趋势未来实验室动物福利的发展趋势是多样的。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方向。

A. 使用替代方法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使用,是第一步。

今天,越来越多的实验动物已经被替代试验方法所取代,例如细胞培养、体外试验等。

新技术、新方法会进一步推动这一趋势。

B. 精细化管理未来,实验室动物的管理将更为精细,例如,建立监督机构,定期检查实验室动物的健康情况以及使用过程中有无福利问题。

同时,实验者也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动物行为质量科学的知识。

C. 环境模拟实验动物的环境一般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影响。

未来,有可能采用细分住所,让实验动物生活在更适合它们的环境中。

例如,可以模仿其天然栖息地,让它们应有地发挥其天性。

D. 更安全的麻醉和人道的处死实验室动物在实验期间需要使用麻醉药物。

未来麻醉药物的开发,能够提供更安全的麻醉剂,并将弥散型麻醉代替局部麻醉等过时的方法。

同时,在实验室动物需要处理或人道安乐死时,也应该注意人道处理方式,避免让它们饱受痛苦。

结论实验室动物的福利,一直是伦理和道德的问题。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动物权益的进一步关注,实验室动物的精细化管理和替换实验方法将成为趋势。

动物福利论

动物福利论

1965年,英国政府为回应社会诉求,委任了 RogerBrambell教授对农场动物的福利事宜进行研究。 根据研究结果,于1967年成立“农场动物福利咨询委员 会”(1979年改组为农场动物福利委员会)。该委员会 提出动物都会有渴求“转身、弄干身体、起立、躺下和 伸展四肢”的自由,其后更确立动物福利的“五大自 由”。 按照现在国际上通认的说法,动物福利被普遍理解 为五大自由: 享受不受饥渴的自由,保证提供动物保持良好健康 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水; 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提供适当的房舍或栖息场所, 让动物能够得到舒适的睡眠和休息; 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保证动物不受 额外的疼痛,预防疾病并对患病动物进行及时的治疗; 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无悲伤的自由,保证避免动物遭 受精神痛苦的各种条件和处置; 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被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 设施以及与同类伙伴在一起。
动物福利一般指动物(尤其是受 人类控制的)不应受到不必要的痛 苦,即使是供人用作食物、工作工 具、友伴或研究需要。这个立场是 建基于人类所做的行为需要有相当 的道德情操,而并非像一些动物权 益者将动物的地位提升至与人类相 若,并在政治及哲学方面追寻更大 的权益。
动物福利概念由五个基本要素 组成:生理福利,即无饥渴之忧虑; 环境福利,也就是要让动物有适当 的居所;卫生福利,主要是减少动 物的伤病;行为福利,应保证动物 表达天性的自由;心理福利,即减 少动物恐惧和焦虑的心情。
Hale Waihona Puke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虐待动 物现象时有发生。
这个国庆长假,很多人外出旅游、探亲访友,也 有一些人到鹿场排队喝鹿血补身。从活熊取胆到活 取鹿血,频频出现的动物受虐待的事件,引起社会 和媒体广泛关注,为动物福利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 据悉,我国首部《动物福利通则》即将出台。

动物福利的哲学观

动物福利的哲学观
与柏拉图差不多同时代的亚里斯多德认为动物虽然 “有种自然与美丽”, 但是,因为动物没有“理性”, 也就没有道德感,因此,在自然的等级里,远远地低于人 类,也因此可以是被屠杀和食用的。
古希腊的思想是西方思想的基石,虽然也有不同的声 音,比如,Plutarch是古希腊的一位祭司。他为素食主义 辩护,理由是普世的仁爱、仁慈,而不是灵魂转换等等。 普鲁达奇试图说服人们,知觉是有程度不同的,动物是有 理性的。人类不应该伤害那些不伤害我们的动物。他成为 现代动物保护者协会的哲学源泉之一。但是,亚里斯多德 的思想更被后来的西方哲学家所推崇。因此,动物缺乏理 性这种论断成为不假思索的既存思想。
通俗地讲,就是在动物的繁殖、饲养、运输、表演、 实验、展示、陪伴、工作、治疗和扑杀过程中,要尽可能 地减少动物的痛苦,不得使其承担不必要的痛苦、伤害和 忧伤。且与之相联系的动物主要有以下几类动物,比如家 畜、伴侣动物、圈禁动物、役用动物、用于体育等娱乐的 动物、实验动物等等。
这些动物的生活品质取决于人们对它们的态度和照顾 程度。因而,动物福利对于这些动物来说是关乎生命需要 和苦乐健康的事情。动物与人一样具有感觉能力,能够感 受到生之喜乐和死之恐惧。但动物跟我们不一样的是,它 们无法用复杂的人类语言与我们沟通。正是因为这一点, 使得我们对其他动物拥有某种责任。这里主要谈的是,我 们对于那些其生存状况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的动物(由人 饲养、控制以及受到人的影响的动物)拥有直接义务;我 们必须关心和照顾它们的生活,满足其基本需要。
动物福利在哲学上的发展过程
在动物和人的关系的问题上,人类在很早的时期就开 始用哲学的观点来理解和分析。远古时代是一个人类与动 物共存的时代。在狩猎时代,人们对动物有根本的尊敬。 动物被看成是有理性、感情、智力、又灵魂的存在。远古 时代的狩猎文化被渐进的农业社会代替。农业文化中,神 祗与农业的生产相连,牲畜祭祀成为向神祗祈福的一种方 式,动物成为牺牲品。

动物福利的法律与伦理研究

动物福利的法律与伦理研究

动物福利的法律与伦理研究动物福利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随着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认识不断加深,我们日益重视动物的保护和福利问题。

随着动物福利的法律保护措施的不断加强,把个体权利保护作为止于至善的伦理理念也被更多人关注和认同。

本文将从法律与伦理两个方面探讨动物福利的研究。

一、动物福利的法律研究1. 动物保护法的制定动物保护法是我国的基础性动物保护法律。

它的制定恰逢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阶段,是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强调保护动物安全、福利和伦理的一部法律。

动物保护法自实施以来,对于保护动物的生命、健康、自然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法律作用。

此外,我国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规定,如《反虐待动物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家畜家禽遗传资源保护条例》等,这些法规和规定进一步切实保障了动物的福利和保护。

2. 动物福利的司法保护动物福利受到了司法保护,在中国法律体系以及其他国家法律体系中,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司法保护措施,如对虐待动物的刑事处罚,对动物虐待行为的民事赔偿。

这种司法保护的形式不仅强化了法律惩戒力度,也起到了对公众进行教育的作用,提醒他们不要对动物进行虐待和伤害。

同时,法律保障也是预防动物虐待的有效措施。

3. 动物福利的立法瓶颈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规定,但动物的保护仍然存在一些立法瓶颈。

一方面,立法缺乏系统,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动物保护法律法规。

另一方面,有些地方依然存在动物保护法规培训、执法等问题。

出现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优化动物福利保护措施的重要问题。

二、动物福利的伦理研究1. 动物福利的伦理哲学基础伦理是关于人类行为的判断,是一种对于非法律性的行为评价的判断,是一种对于人与动物、场景和情境关系的判断、批判和调节。

动物福利的伦理哲学基础在于,我们不要将动物仅仅视为人的道具、人的资源,而应该充分尊重动物的生命和尊严,做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动物福利立法伦理基础

动物福利立法伦理基础

动物福利立法伦理基础保护动物,最终也是保护人类自身的健康及维护人类的利益。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动物福利立法伦理基础,希望大家喜欢!动物福利立法伦理基础现代的动物保护伦理肇始于18 世纪的以反对残酷对待动物为主旨的“仁慈主义运动”(humanism movements)。

西方思想家们为保护动物的行为提供了三条伦理根据。

其一,残酷论(cruelty argument),该观点认为残忍地掠夺和杀害动物是一种残忍的行为。

残酷行为(不管这一行为的受害者是谁) 本身有悖于人性。

而且,残忍对待动物的行为会使人养成残忍的品性,从而对同类也变得残忍、冷漠、麻木不仁。

持此种观点以洛克、康德等为代表。

残酷论是西方动物保护伦理的主流。

其二,感觉论( sentience argument),该观点认为凡带来痛苦( 快乐) 的行为就是恶(善)的行为,不管感受主体是人还是动物。

这是现代的动物解放论(以P。

Singer 为代表) 的前驱,其哲学基础是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

其三,权利论( righ ts argument),该观点认为生命和感觉是拥有天赋权利的基础; 动物也拥有生命和感觉,因而动物也拥有天赋权利(而且一点都不比人少)。

它们的这种权利应得到保护。

以T.Regan 为代表的现代动物权利论继续为动物的权利进行辩护,并把“作为生命主体”的动物所拥有的“天赋价值”( inherent value) 视为动物拥有权利的根据。

动物解放论和动物权利论是现代动物福利运动(animalw elfare movements) 的精神旗帜。

伴随着动物福利理念和相关法律规范出现、成熟乃至日臻完善的背后,在伦理道德领域中一直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和“反人类中心主义” 两大派系的争论。

“人类中心主义者”认为,人类基于生存与发展对自然的改造、利用,必然导致对自然的滥用和掠夺,导致动物物种的迅速灭绝和减少。

“人类中心主义”这种极端不负责任地粗暴对待自然万物的论调,已遭到越来越多的声讨。

浅谈对动物福利的认识与评价方法

浅谈对动物福利的认识与评价方法
浅 谈 对 动 物 福 利 的 认识 与评 价 方 法
吕芳璐 ,李 想 ,徐 良梅
(东北 农业 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哈尔滨 130 5 0 0)
摘 要 :由于动物存在 生理 与心理上的感受 ,因此 对动物福 利的研究与评价 ,不仅应 包含 动物的主观感受与 客观机能 。还 需要综合参 考 多方面的 因素 来理解/ , 本质 ,以期 选择 适 当的评价动物福利 的方法。文章针对动物 q ̄ t' l
找到评 价动 物福 利水 平 的方法 ,来 评估 动 物 实际 生 存 状态 的好 坏 。 对 于 动 物 福利 的本 质 ,科 学 界仍 然 广存 争 议 。 尽 管对 于动 物福利 度量 结 果 的总体评 价 和 阐述 ,需
度 ,越符合偏好的环境越可以造就高水平的动物福 利 。对于需要满足从未经历过偏好的个体 ,只有 意识 到满足欲望的重要性 ,必须经历偏好得到满足 的过程 ,才会感觉到福 利状况的改变 。Sn o 提 ade 出 了对 这 种 经 验 过 程 的 标 准 :在 特定 时段 (1 内 , t) 人或动物的福利与其在 t 时段内的偏好( l 有动机 的 做 、想 、渴 望 、希 望 、不 试 图 躲 避或 偏 好 的获取 ) 和在 t l时段 内 其 经历 情 况 ( 去 、现 在 和将 来 ) 过 的 致 程 度 相 关 ,两 者 越 一 致 福 利 状 况 越 好 …。 例
福利的 多种认识论进行 了简要的概述与分析 ,并对动物福利的评 价提 出了基本的意见。 关键词:动物福利 ; 评价 ; 方法
中图分类号;¥ 1 ;Q 5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 号:10 - 0 4(0 O 0 - 0 9 0 81 99 0 1 0 8 2 1) 7 0 0 - 3

动物权益主义保护动物的福利与权益

动物权益主义保护动物的福利与权益

动物权益主义保护动物的福利与权益动物,作为地球上的一部分,与人类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

它们与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感觉和需求。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动物受到虐待和不公平对待的消息。

为了保护动物的福利与权益,动物权益主义应运而生。

动物权益主义是一种伦理理念,主张动物拥有与人类一样的权利和尊严。

它认为动物不仅仅是人类的资源和工具,而是具有情感、感觉和意识的生命体。

因此,我们有责任为动物提供保护和关怀。

保护动物的福利是动物权益主义的核心。

它主张为动物创造一个最佳的生活环境,使它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自然行为和需求。

这包括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适当的生活空间,以及合适的社交和环境刺激。

另外,禁止虐待动物、限制动物实验以及确保动物生存质量也是保护动物福利的重要方面。

为了实现动物权益主义,我们需要各种机构和组织的支持。

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确保动物的福利得到保障。

非盈利组织和志愿者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致力于救助被虐待或遗弃的动物,并努力提高公众对动物权益的意识。

另外,教育也是改变人们对待动物的方式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向人们传达保护动物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动物和人类是共生共存的关系。

这可以通过学校课程、宣传活动和社会媒体等多种途径实现。

保护动物的福利与权益不仅是为了动物本身的利益,也与人类的福祉息息相关。

动物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与动物的互动也可以给人类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

因此,保护动物的福利对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的生活质量都至关重要。

在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推动动物权益主义,为保护动物的福利与权益而奋斗。

每个人都可以为此做出贡献,譬如选择素食、购买无残忍产品、参与志愿者活动,以及支持相关的组织和倡议。

只有人人都意识到动物权益的重要性,我们才能共同为动物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动物权益主义的出现是对动物福利和权益的保护的一种回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视域下的动物福利观
作者:苏海燕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
摘要:数千年来,人类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唯一值得尊重的物种,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然的索取。

而如今,越来越严酷的生态环境现实,迫使人类渐渐放弃与自然对立的发展观,开始反思。

当道德关怀的视野扩展到人以外的存在时,动物首先成为了被关怀的对象。

关心动物的处境,提高动物的福利,开始在争议中艰难前行。

因此,如何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生存权利,如何规范人们的行为,切实保护动物福利是当前我国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动物福利;中国古代哲学;西方哲学;动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J5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动物福利的内涵
“动物福利”一词最早由美国人休斯于1976年提出。

通常认为所谓动物福利是指为使保证动物康乐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与相应的外部条件,即动物与环境相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其内容包括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

休斯提倡人类在合理地利用动物的同时要兼顾动物的福利,尽量保证为人类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动物享有最基本的权利。

国际上,动物福利的观念经过发展,已经被普遍理解为由五个基本原则构成:1、享受不受饥渴的自由,属于生理福利;2、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属于环境福利;3、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属于卫生福利;4、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悲伤的自由,属于心理福利;5、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属于行为福利。

二、动物福利的哲学观
(一)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动物保护思想
在中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中,与动物最为密切相关的是“天人合一”和“仁爱”。

孔子认为仁爱是由“爱己”至“爱亲”至“爱人”至“泛众爱”,施“爱”于天下。

仁爱、慈善可以推己及人,推人及物。

正如孟子强调“恻隐之心”完全可以应用于动物,人类不仅要仁慈地对待自己的同胞,而且应该仁慈地对待动物。

儒家经典《易》经中就有一句名言,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明确指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一个优秀品质,即对万物怀有仁爱之心。

中国传统宗教中的道教也有着深刻的动物保护思想,在道教经典《庄子·齐物论》中就有:“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秋水》篇还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道家的师法自然,主而不宰,为而不持,功成
而不居,“类无贵贱”的温和的生物平等主义思想,要求人们懂得自然的“无为”本性和运行规律,懂得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道理,行为和欲望必须有合理的限度,适可而止。

佛教对动物保护的态度是鲜明和一贯的。

佛教强调众生平等、戒杀,并强调放生护生。

在佛教看来,众生都有佛性,之所以有的生命是人,有的是动物,是因为他们不同的业力所致。

佛教要求人积极主动地爱护生命、保护动物,不但不能肆意剥夺其他动物的生命,而且还要呵护爱惜这些生物。

中国的大乘佛教形成的素食传统,即汉传佛教要求僧人吃素,即以食用植物为主,以落实“不杀生”之戒。

佛光对自然生灵的普照,显现了佛教思想对生命的敬重及其优良的生态传统。

(二)西方哲学中的动物保护思想
古希腊时期有一批主张素食的哲学家,如毕达哥拉斯、伊壁鸠鲁、普鲁塔克、波菲里等等。

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痛快淋漓地指出:“假如某种动物,如鹤及其他同类的动物,能够思考并且要来指定名称,那它必定跟你一样,把鹤与其他动物相对以抬高自己,而将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都置于一个名下,谓之曰:野兽。


第一次从哲学上直接回答人应当保护动物的理由的是功利主义者边沁,他认为:“人并不是因为拥有理性或语言,而是因为拥有感知力而有权得到直接的道德关注,而动物也有这样感受苦乐的能力,所有人有直接的责任去防止它们受到无为的痛苦”。

他的观念深刻地影响了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当代动物解放运动代表人物澳大利亚哲学家彼得·辛格在边沁的理论基础上,从功利主义的视角,全面系统论证了动物和人一样都不具有固有权利,并提出了“物种歧视”的概念,批评了将动物排出在道德关怀以外的观点。

他在1975年所著的《动物解放》从哲学和伦理学角度详细论述了动物权利的理论,为当代动物权利和动物解放运动打下了理论基础,并引起了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动物解放和关心动物福利的社会运动,因此,这本书被誉为动物解放运动的《圣经》。

三、提高动物福利的必要性
第一、提高动物福利是公共伦理道德的呼唤,有利于更好的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在当今社会,伦理道德生活已不仅仅定位于个人的私人领域,不仅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而是多数人的价值选择、道德实践,具有绝对超越个人、人与人之间的整体效应,这种整体效应正好标志着人类文明的方向——由学会与他人共容即人类现代文明转向学会与自然共容即生态文明。

第二、提高动物福利关乎人类自身的健康。

从医学角度来看,关注“动物福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关注人类自身的健康。

粗暴屠宰、长途运输、不良生存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动物食品的安全和卫生质量。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善待动物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第三、提高动物福利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文明形象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伦理精神。

一个人对待动物的态度如何,反映了一个人是否有健全的人格;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待动物的态度如何,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儒家以及佛教中强烈的不杀生的文化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

因此,提高动物福利,不仅是对我国悠久的人文关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海生.关于我国动物福利立法的构想.法学研究[J],2010
[2]刘哲石.我国动物福利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2008
[3]马纲;张敏.试论加快我国动物福利立法的必要性.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J],2006
[4]李伟;尹红轩;张光辉;刘猛.我国动物福利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家畜生态学报 [J],2009
[5]周训芳.动物保护立法中的人与动物的关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J],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