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某莫镇某村老党员先进事迹简介

合集下载

乡镇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与乡镇老干部半年工作总结汇编

乡镇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与乡镇老干部半年工作总结汇编

乡镇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与乡镇老干部半年工作总结汇编乡镇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一、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作为一名老党员,同志始终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把对党无限忠诚的朴素情感化作实际行动融入为当地民众摆脱贫穷,走致富之路上。

上任之初,致力于解决电力紧缺、交通不便等困难,争取到多个供电项目,解决了长期沿用煤油灯的困难,同时修通了至的水泥道路和全村各组之间的组级公路,方便了农民的出行问题。

为了帮助村民致富,他积极争取扶贫项目,带动村民搞农业综合开发,在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在他担任村支书期间提出了“一山一库一田”模式的致富道路,当时的省委书记吴官正亲自前往调研,深受好评,并作为试点进行大规模推广。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每逢当地农民需要前往乡镇办事,他总是积极代劳,当地农民经常还开玩笑说:“戚书记的家是我们大家的家,他家的狗都认识我们,不会吠我们了”。

二、以博大的情怀忠诚旅游事业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有“上演过清明上河图式繁华的村落”古村,有千里江第一岛桃花岛、有江明珠大湖洲,有戚氏宗祠、谢氏宗祠、绣花楼、十八花厅、水阁楼等众多精美的古建筑,极具开发潜力。

为此,老人始终坚持以旅游开发为中心,时时处处为着想,一门心思的投入到旅游开发中,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厌其烦地为做好导游讲解服务工作,在他的内心深处早已把旅游事业的发展当成了自身终身奋斗的目标。

当村民对旅游开发产生质疑时,他顶住压力,没有后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工作。

终于,在他的耐心说服下,大部分群众对旅游开发工作表示理解,旅游开发得以顺利开展。

他用那颗热忱无私的心默默的为旅游事业的奉献力量,用实际行动展现党员的风采。

三、用实际行动树立义务讲解员的高大形象同志退休后,先是整理了人文资料,后又充当起了村里的旅游义务讲解员,每逢镇里通知或游人参观,老人便会立即从荸荠墩家中走路前来讲解。

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word精品模板

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word精品模板

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老党员XX,男,1934年6月出生,现年80岁,195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达55年,XX乡XX村XX组人,曾担任XX乡XX村党支部书记。

该同志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配合支持乡党委、政府及XX村上工作,模范地履行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在各方面积极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受到党内外群众的一致好评,曾多次被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一是努力学习,与时俱进该同志平时特别注意政治时事学习,关心国家大事,特别是在担任XX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以身示范,带头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时期大报告,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并在村委会和支部大会上积极宣传、交流心得体会。

同时,该同志积极进行义务法律宣传和咨询,热诚地为附近村民服务,不厌其烦地向前来咨询的人员解答问题,而且化解了个别人可能采取的过激行动,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是扎实工作,任劳任怨该同志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充分调动全组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大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该同志在党支部工作中,发扬优良的民主作风,经常与支委会成员保持密切联系,随时交流支部情况,积极团结支委会一班人共同做好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大小事情都要同委员们一起研究决定。

对上级来文和工作会议精神都及时传达,并认真贯彻执行。

该同志积极领导村组干部一道挨家挨户动员群众,筹集修路资金,为XX组义务修路10公里(XX边-新公路),极大地满足了XX组及周边200多户村民的出行和生产生活需要。

道路修通后,该同志还主动担负起道路的义务养护工作,不求任何回报。

为此,全村群众称赞他真是村民的贴心人、共产党员的好代表。

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同志心系农民工作,在很难做通群众工作时,他充分利用早晚时间,挨家挨户地做好每户的思想工作,使所在组的新农村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受到干部和群众一致称赞。

农村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

农村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

耕耘四十载种出家乡美——记农村共产党员邬秀荣先进事迹“我退休后的生活比之前都忙,但是看到村里人在文化大院里活动,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邬秀荣笑着说。

走进某某村,只要提起邬秀荣,当地群众都赞不绝口,不仅仅是当过教师的他桃李满天下,更因为退休后的他继续耕耘在养育自己的这片热土上,发挥余热,服务群众,孜孜不倦,无怨无悔。

如果说他是当代麦田里的守望者,那么他所守望的则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信念。

出身于1947年的邬秀荣,是某某村人,1970年在原某某中学任教,并于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此便开始在当地扎根发芽,虽然期间经历了丧子之痛,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冀,因为成绩突出,曾多次受到市、旗单位的嘉奖。

如今,邬秀荣依旧忙碌,用他的话说,“我也没啥想法,自己去世后给村里人留点念想就行”。

一、退休不退场,传递正能量。

海勒素村是发展现代农牧业的试点,土地流转、公司经营等模式最早在这里试行。

当地人普遍以种植为生,实施现代农牧业项目后,不少农民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这些“剩余劳动力”和老人们时不时聚在一起“翻闲话”、搞点小“彩头”的赌博,有些人坐吃山空,只等着政府“帮忙”。

为了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2001年邬秀荣成立了“坐腔班”,组织本村有文艺爱好和特长的村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

随后,他又组织村里能跳会唱的村民拉起了一支30多人的秧歌队,逢年过节自发地为村民演出。

此外,他自己出资1万元购置500余册图书和2个书柜,在自家院内成立了图书阅览室,为当地群众输送了不少精神食粮。

2009年,他积极响应当地党委“一统三化”党建工作模式的号召,成立了文化党小组,带动某某村村民搞文化活动。

党小组不仅鼓励周边群众学习知识、了解时政,还组织大家参加文体娱乐活动。

渐渐地,当地人打麻将的少了,参加文化活动的多了,一种新风尚也在逐渐形成。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不久旗文化局、资助18万元对原有房屋进行了改扩建,邬秀荣文化大院落成了。

老党员先进事迹(精选五篇)

老党员先进事迹(精选五篇)

老党员先进事迹(精选五篇)第一篇:老党员先进事迹老党员先进事迹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位先进党员就是一根标杆。

有着40 年党龄的乡村老党员**,在土地上辛勤耕耘了一辈子,虽然年逾古稀,仍时刻不忘党的恩情、不忘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感恩回报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党员的道德情怀,为广大党员做出了表率,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提供了生动的教材,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老有所乐-----奉献爱心修建食堂20**年6 月,**县**乡**村小学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该村老党员**把自己的一块0.7 亩的耕地无偿捐赠给学校,支持学校修建“爱心食堂”。

**县**乡**村小学始建于 1994 年,现有 12 间教室、***名学生。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教育事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文化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学校基础建设已全面形成,群众对文化育人、科技致富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该村学生入学率明显增加。

20**年,国家全面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农牧区学生“营养用餐”计划,使农牧区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了更多的保障。

为尽快落实这一项目,村“两委”班子想方设法征集土地,拟修建学校食堂,但都因资金短缺,没有建设用地等原因迟迟不能动工,修建食堂迫在眉睫,解决征地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村老党员**今年已经 79 岁了,当他得知学校因没有地方修建食堂时,他的心情几起几落,无法安宁,一向乐于助人的他毅然决定将自己在小学附近的0.7亩耕地无偿捐赠给学校修建“爱心食堂”。

当时全村一片哗然,各种疑问接踵而来,面对这一切,**老人泰然处之,他说:“在我有生之年,能为村里的教育事业出份力,让孩子们安心学习,学有所成,回报社会是我最大的心愿”。

憨厚而诚恳的话语,慷慨而无私的举动,崇高而坚定的信念,终于赢得了村民们赞许的目光。

占地110平米的“爱心食堂”已全面竣工,今年春季开学即将投入使用,全校师生将全面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爱心撒播。

老骥伏枥——xx镇xx村党总支书记冯树义先进事迹

老骥伏枥——xx镇xx村党总支书记冯树义先进事迹

老骥伏枥——辉南镇永兴村党总支书记冯树义先进事迹永兴村是辉南县的一个偏僻山村,这里的村民绝大多数是解放前从外地逃荒来的。

永兴村山多沟深,土地贫瘠,以前是出了名的穷村子。

而如今,这个村集体经济净资产达到200万元,农业总产值实现24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100%的农户看上了有线电视,99%的农户住上了砖瓦房,95%的农户安上了程控电话、吃上了自来水。

永兴村的苍桑巨变,离不开冯树义这位年逾六旬的老支书。

任村党支部书记30多年来,他在这个平凡岗位上创造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建设绿色银行1974年,冯树义上任的第一年,他就访遍了全村828户人家,踏遍了山里的沟沟岔岔。

他在党员大会上说:“永兴村抬头是山,低头是山,一山连着一山,难道这山只能‘长’出个‘穷’字吗?要改变落后面貌,让咱村人过上好日子,咱们就要在‘山’上下功夫、做文章。

”于是,冯树义提出了“林业打头”的发展思路。

“在秃山上栽树”。

这在永兴村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当时不少人对种树能致富半信半疑。

这年秋天,冯树义带领党员干部背上背着煎饼,肩上扛着镐头,来到离村10里以外的南山,开始栽育林带。

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十几天下来,冯树义累肿的腿打不了弯,好多次都是被人从山上架下来的。

看着冯树义走路一瘸一拐的,乡亲们含着泪说:“冯书记,你坐阵指挥就行,活不用你干。

”可冯树义说:“我怎么能呆得住,别说腿肿了,就是头发白了,也要染绿青山,把咱们村的穷根拔掉。

”山里人虽然话不多,心里却有数。

冯树义和党员干部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他们的心,全村的男女老少扛着镐头跟着冯树义上山了。

这年的初冬特别冷,可是永兴村人的心却格外热。

他们渴了就喝口凉水,饿了就嚼几口煎饼,全村上下奋战了60多天,硬是在乱石满坡的南山上挖出了10万多个树坑。

第二年春天树苗涨价,原先准备好的钱不够了,这可怎么办?看着满山挖好的树坑,冯树义心里着了急,他把家里仅有的500元钱捐出来,并号召村支委每人拿100元,党员拿50元。

党员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党员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 对于公文写作者来说,先进事迹是经常要遇到的一类文字材料。

以下是我能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农村党员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党员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以供大家参考![农村党员先进事迹材料范文]党员先进事迹材料范文现年42岁的××是××县白云乡清泉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党员,可他头上的官衔却挺多清泉村党支部副书记,清泉村农民技术协会会长,白云乡兴发芽豆生产合作社社长。

××可是远近闻名的大忙人,找他有时很容易,在田间地头,在培训班的课堂上,在种植户、养殖户的家中,经常有他的身影出现;可有时找他却很难,家里人说他早出晚归看不到他的身影,协会的同事说他刚来就下田间去了,农民说他帮助解决完问题就又被找走了,打他的手机没说几句话他又在抱歉声中匆匆地挂机了……提起××,白云乡及周边乡镇的老百姓都知道他,都感谢他,他十几年如一日,为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为了农民增产增收,不辞辛苦地日夜奔波着,操劳着……风雨之后见彩虹××出生在清泉村,成长在清泉村,他深深地了解农村的贫穷和落后,他也知道造成贫穷和落后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愚昧和无知造成的。

农村的生活单调而乏味,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几亩薄地靠天吃饭。

家庭条件好的,父母开明的,孩子能上几年学;条件不好的,只能早早地扛着锄头下地干活,知识的缺乏造成一代又一代的恶性循环。

他记得看过一部记录片,一个记者采访一个放羊的少年,记者问少年放羊为了什么?少年答到挣钱娶媳妇。

记者又问他娶媳妇为了啥?少年答生娃。

记者再问生娃为了啥?少年想都没想就回答到长大后放羊。

这部片子尽管看过了很多年,可××还是清楚地记得片中的那一幕幕情景。

××亲眼看到父母及乡邻们由于不懂农业技术,种地没少费力,没少投钱,可就是不打粮收入少;还有的农户由于看不懂说明,施错农药,造成粮食绝产。

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文档2篇

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文档2篇

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文档2篇Documents on advanced deeds of veteran party membe rs编订:JinTai College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文档2篇小泰温馨提示: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属于事务公文。

本文档根据事迹材料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文档2、篇章2:听先进党员事迹报告会有感文档篇章1:老党员先进事迹材料文档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即将结束,在这次人口普查中,**社区普查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无私奉献,处处涌现出先进事迹。

社区党员在这次人口普查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一批乐于奉献的优秀退休老党员,**就是其中的一位。

**住在我社区西八苑1栋102室,是当年的下乡知青,**公交公司退休人员,今年已经63岁,个子不高,但看起来身体很结实,性格也开朗,乐于助人,平时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是我们社区歌咏队的成员之一,这次人口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的情况,**这位老党员主动要求担当指导员。

她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人口普查有关技能,积极做好普查员的普查指导工作。

我社区人口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大部分是退休同志,由于年龄原因,对他们来说,人口普查填表工作是一项琐碎而又复杂的事情,很易出错,在填表培训过程中,有一些逻辑关系,**面对种种情况进行分析,不懂就问,在社区往往一做起人口普查工作就耽误了回家吃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身上透漏出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拿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没有我**搞不清楚的事情。

她强烈的责任感和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感动了社区的每一位普查员,在社区营造了时时有创先、处处有争优的良好氛围。

模范事迹颜廷民

模范事迹颜廷民

模范事迹---颜廷民“执法办案中,我们不光要善于打苍蝇,而且还要敢于碰硬,敢于为民除害,伸张正义。

”吉林省抚松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颜廷民在白山市首届“最美白山人”颁奖典礼上说。

颜廷民担任检察长3年来,带领干警解决群众法律诉求40余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60多起,帮扶松林退休职工王淑芳等7名老党员、资助了3名贫困学生。

反贪工作挑战多诱惑也多1994年,颜廷民从吉林司法警官学校毕业后进入白山市人民检察院,从事检察工作20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公诉、反贪部门工作。

从事反贪工作的8年里,他遇到的挑战多,面对的诱惑多,这种情况下办案,既要有忠诚的品质,更要有担当的勇气。

2002年,从事公诉工作的他受命主持专案组侦查原浑江铝厂厂长于某贪污、挪用公款案。

从公诉人到侦查员,角色转换让他既感到被信任的动力,又感到肩负责任的压力。

由于案发已有10年之久,财务资料已残缺不全,涉案单位均为外国公司,取证工作非常辛苦,颜廷民带领办案组连续奔波,辗转国内外。

从这个案件开始,颜廷民正式走上了反贪战线。

8年里,他主办、参办有重大影响的案件100余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超亿元。

他也因此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获得省市“十佳检察官”、全省“杰出检察官”、“五四青年奖章”等。

2011年7月,他被中央政法委授予“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称号,2013年11月,他又被评选为“全国最美检察官”。

时刻不忘是工人的儿子2011年4月,颜廷民上任抚松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他提醒自己:“我是林场工人的儿子,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2012年,抚松县林业系统几名领导与某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相互勾结,冒充农民身份套取国家退耕还林补偿款。

白山市人民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后,经党组慎重考虑,决定把这个案子交给抚松县人民检察院侦办。

接到通知后,颜廷民迅速依法对涉嫌犯罪的县林业系统两个副处级、三个副局(科)级领导干部立案侦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发现这不是一起普通案件,其中竟牵涉到副县级领导干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不褪色的“红叶石楠”
---记**镇**村老党员***
记者**
他小学尚未毕业,却有四十余载的党龄;他工作职位不高,却奉献了毕生的忠诚;他衣着朴素,却散发着高尚的光辉;他不善言词,却能赢得交口称赞。

他说:“只要大家需要,我就会继续做下去。

”在他身上,呈现的是一个党员的默默坚持。

他,就是***,**镇**村退休老村支书老党员。

发挥特长绿色创富
走进如今的**镇**村小蛇湾,一眼望去,一片绿色,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成片树木。

1998年退耕还林后,***偶然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外省种植苗圃,效益不错。

调查林区在这方面还没无人种植,就决定引进苗圃。

自筹资金2万元从外省引进十几万颗不同的树苗种植,又到外地取经借鉴,回来慢慢摸索,十几万科树苗全部存活。

第二年就见效益,***决定把种植这条路一直发扬下去。

桂花、腊梅、黄杨、小叶丁香、银杏、红叶石楠……如今楼院周围里的20余种树木,都是邹书记在过去16年内陆续栽种的。

“无论挑选树种,还是后期养护,我都找专家咨询过,保证每一棵树都能茁壮成长。

虽然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只要愿意付出,哪怕一年种两棵树相信总有一天村会变得郁郁葱葱。

”种树和养护树木也
成了老邹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

“一棵棵树木,就像一个个孩子一样,需要照顾才能茁壮成长,不仅要定期浇水,还要进行修剪。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2011年开始,全区各地开始普遍绿化种树。

***的树木成为林区各单位争抢的宝贝,很快,成熟的树木销售一空。

***迅速引进下一批,精心培育。

在他的带动下,周围百姓也跟着种植树木,纷纷向他取经,他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

“最担心的是他们的销路问题,以我长期的销售经验,帮他们找到买家,增加收入。


67岁的蒋昌莲和老邹是老交情,两家隔的不远。

在老邹的带动下,一家人首批进了3000多棵各种苗圃种植。

“不懂就问老邹,他可是专家,挖窝子,填土,浇水,他可是亲自给我们一颗颗的示范,保证存活率。

没事转到我们家的时候,还及时给我们提出问题。

你看,现在绿丫丫的一片,可都是他的功劳。


“希望我的一点努力,能让更多的人行动起来,一起为美化环境、爱护环境作奉献,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无私奉献带领致富
2005年,和自己的小儿子在靠近五山湖附近开了家砖厂,带动了5名本地人就业。

朱忠国和严莲珍夫妻长期在***的砖厂打工。

“老早本打算出去打工的,砖厂开业后,得知是***老书记开的,我们就来了,
媳妇负责会计和简单的活,我就负责体力活,两个人一年可争近6万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小孩我们也自己带。

我们打算一直做下去。

”提起老邹,朱忠国夫妇有着说不出的感激。

2012年村上修建村级公路,根据国家政策,修路到百姓门前没有任何补偿,很多村民不理解。

老邹主动请缨说服工作,每天挨家挨户作解释工作,说修路都是为了咱老百姓方便,路通了,不是都方便大家么?不到一个月,村上所有的住户全部同意,村级公路很快修好。

“老邹是实在人,他说的话我们都信。

”村上百姓都这样说。

“只有离休的干部,没有离休的党员。

”是老邹内心一直坚持的人生格言。

“离休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拐点,而不是‘车到码头船靠岸’。

我离休后,离而不休,发挥余热,力所能及的为群众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我所做的事情是我的使命和本分,都微不足道、不足挂齿......”
回顾一路走过来的历程,63岁的老邹心潮起伏,感慨万分,他无怨无悔,因为他觉得所做的一切是一个党员应该做的。

政府也给了他很多荣誉,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五好家庭”、“科技示范户”、“致富带头人”“劳动模范”“十星级文明户”“创业示范岗”,他为党旗增添了光彩,为百姓树立了榜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