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各省省考申论热点一 暴雨背后暴露的潜在问题
2011年《申论》真题及参考解析

(贵州、四川、福建、黑龙江、湖北、山西、重庆、辽宁、海南、江西、天津、陕西、云南、广西、山东、湖南、江苏)十七省(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一、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包括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
总时间为150分钟,建议阅读资料为40分钟,作答时间为110分钟,总分100分。
2.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
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该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1.2010年7月16日,国务院召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出席会议并讲话。
他强调,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客观摸清人口信息,全面把握基本国情,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据悉,本次人口普查的调查表比上一次普查增加了一些项目,如“本户住房建筑面积”和“本户住房间数”。
国家统计局表示,要充分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获取住房空置情况的相关信息,将持续统计和发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住房代售率,在部分城市抽选一批住宅小区,进行空置房调查。
2.许多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中部某市的常住人口达到350.18万人,流动人口大幅增加。
流动人口的增长,为该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也加重了该市公共资源的承载负担,对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
该市的人口密度居全省前列,已达501人/平方公里,是全省人口密度的2.28倍,其中某市辖区为4467人/平方公里,是上海市的1.5倍。
“入园难”、“入园贵”已成为时下M市年轻父母们的热议话题。
走后门、托关系,父母、爷爷、奶奶连夜排队,为的是给宝宝在幼儿园里要一个名额。
“入园难”、“入园贵”到底是怎样的情况?一方面,公办幼儿园一位难求,公办幼儿园一般都是由教育部门或者其他政府部门开办,享受政府财政拨款,教师属于事业单位编制,而且基本上都获得“省市级幼儿园”的最高评级,在市民中享有收费低、教学质量好的声誉;另一方面,大型小区的民办幼儿园也出现了“入园难”的状况,每逢招生报名,都会出现家长通宵排队的盛况,还有一些特殊幼儿园报名也很紧张,如一些由高校、企业办的幼儿园。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模拟试)

2011年公务员考试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模拟试)一、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包括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
总时间为150分钟,建议阅读材料为40分钟,作答时间为110分钟,总分100分。
(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二、给定资料【材料1】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
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
(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地下水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水体,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下水的贮存有如在地下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库,以其稳定的供水条件、良好的水质,而成为农业灌溉、工矿企业以及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水资源,尤其是在地表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常常成为当地的主要供水水源。
据不完全统计,70年代以色列国75%以上的用水依靠地下水供给。
德国的许多城市供水,亦主要依靠地下水。
法国的地下水开采量,要占到全国总用水量1/3左右。
像美国、日本等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地下水亦要占到全国总用水量的20%左右。
中国地下水的开采利用量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10%-15%,其中北方各省区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地下水开采利用量大。
根据统计,1979年黄河流域平原区的浅层地下水利用率达48.6%,海、滦河流域更高达87.4%。
1988年全国270多万眼机井的实际抽水量为529.2×108立方米,机井的开采能力则超过800×108立方米。
(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材料2】2009年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土资源部下属的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资助的《中国地下水科学的机遇与挑战》一书介绍,在过去几十年内,为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水需求,中国的地下水开采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
2010年7月,北京举办的2010国际地下水论坛上,与会专家发出警告:一些地区地下水储存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另外,许多地区地下水还遭到严重污染。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省部级)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省部级)【导读】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省部级)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适用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给定资料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黄河从青海源头,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两岸。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蒿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黄河流域四季分明,植被繁茂,山溪密布,旱有密布如网的河流输水,涝有山岗丘峦可退。
这里有第一个能显示华夏文明的夏王朝宫殿群,还有商王朝的第一个有宫殿的都城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
(20分)1.“给定资料4”写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
”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题,围绕“给定资料4”作答。
题目所说的“基本事实”,就是指黄河本身活动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它活动的客观规律就是题目中所谓的“善淤、善决、善徙”。
即黄河经常性的淤积泥沙,并经常性的发生决口甚至河流改道。
这是黄河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活跃的表现。
把这个问题谈清楚就完成了题目所要求的对这句话的理解。
对于黄河这个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这个规律造福于人类自身,我国人民经历了艰苦的探索,从给定材料4本身来看,列举了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认识和实践,这就集中表现在几代领导人的有递进性的指示上,最新的实践就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办好黄河水利,造福人民。
因此,题目中所谓“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也就是说认识规律的目的是要为我所用,因此就要围绕这段文字材料加以深化和应用。
参考答案:“善淤、善决、善徙”即黄河经常性的淤积泥沙,并经常性的发生决口甚至河流改道;这是它自身千百年来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黄河的规律一方面发育了华北平原,构成中国人生存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黄河也对群众构成威胁。
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指示体现了对治黄规律的认识,最新的实践就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办好黄河水利造福人民。
2.“给定材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
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
(10分)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不超过200字。
解析:本题是单一式的概括题,和2010年地市级概括《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的原因很相似,关键是要对材料五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把握,组织答案要注意答案要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省部级)

3、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黄河治理和开发的思想和做法
《黄河精神万古传》的内容要点
1、指出黄河精神的内容--在治理和开发的过程中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号召人们维护和发扬黄河精神
四、"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因此,要从统筹兼顾人与自然协调、黄河精神来写最高最尖端写法。人与自然是不变的、永恒的,也是科学发展所倡导的,黄河精神要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来看,而这也是统筹当前和长远的范畴,而文化又属于文化软实力范畴,当然,三个统筹兼顾的维度,也可以自由组合来解题
三、结构简析
统筹人与自然 弘扬黄河新精神
2、以壶口瀑布为例,介绍介绍黄河的自然景观
《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内容要点
1、古代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印记如宫殿、青铜器、甲骨文等
2、介绍黄河流域出现的历史伟人
3、介绍黄河流域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如:秦腔、豫剧等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的内容要点
1、介绍历史和当代黄河的治理情况
参考答案:
⑴政府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治理黄河;
⑵王景治理黄河的措施得当:兴修黄河大堤和汴渠,选择河身较短、地势较低的较优行河路线,建设和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
⑶这一时期自然环境发生变化,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较少,下游分支较多,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使黄河下游水患减少;
⑷社会人文环境发生变化,这一时期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使黄河输沙量减少。
2."给定材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暴雨考验城市建设

⼀、问题的提出2011年6⽉23⽇傍晚⾄夜间,北京出现今年⼊汛以来降⾬天⽓,截⾄20时,城区平均降⾬量63毫⽶。
受此影响,城区部分路段严重积⽔以致发⽣拥堵,全市有3条轨道交通线路受到影响,维持区间运⾏。
⾸都国际机场进出港航班受到较⼤影响。
暴⾬发⽣后不到1⼩时,北京城区多处地⽅积⽔严重,交通陷于瘫痪。
北京交管局在其官⽅站上发布,到23⽇21时11分,京港澳⾼速岳各庄桥、⼩井桥;西三环丰益桥、丽泽桥辅路,菜户营南路⽟泉营铁道桥等路段积⽔较深。
受暴⾬影响,地铁13号线、亦庄线、1号线等三条线路受到影响,部分站点停运,采取区间运⾏,地铁运营公司所属机电公司、供电公司、线路公司增派抢险⼈员及⼤功率排⽔赶赴现场抢险,⾄20时18分,地铁全路恢复正常运营。
与此同时,地⾯公交连夜准备24⽇早⾼峰运⼒组织。
⼆、相关事件1.2011年6⽉17⽇⾄18⽇14时,湖北出现全省性降⾬过程,致使武汉市共有82处路段出现滞⽔,影响车辆通⾏。
⼤车不能通⾏的路段有21号公路⽯化段、徐东⼤街汪家墩⾄岳家嘴段、雄楚⼤道公安厅门前和⽵叶⼭涵洞等17处;⼩车不能通⾏路段有晒湖涵洞、武东涵洞、九⽀沟涵洞、⼋⼀路、团结⼤道秦园路⼝、常青⽴交往古⽥⼆路⽅向等36处;另解放⼤道徐洲新村、发展⼤道华南海鲜⾄汉⼝⽕车站⽅向等29处渍⽔对交通产⽣了影响。
2.2011年6⽉28当⽇中午,⼀场罕见的倾盆⼤⾬席卷长沙城区。
市区内⼀些主要道路积⽔严重,造成不少地⽅交通阻塞,市民⽣活遭受不利影响。
为了防⽌城市各种功能因⾬⽽瘫痪,长沙出动⼤批市政、环卫、城管⼈员,采取打开下⽔道井盖等措施加快排⽔速度。
3.2011年7⽉3⽇午后,成都市区突降暴⾬,⽩昼如夜。
在成都各个交通地点,有的路⾯积⽔漫过路⼈膝盖,成都红牌楼路不少路段被⽔淹没,车辆⾏驶困难,红牌楼往三环路⽅向交通堵塞长达近⼀个⼩时。
4.2011年7⽉18⽇,南京20年来最长梅⾬季突发“最后⼀击”,猛飙今年以来暴⾬,致使城市东、南、西、北交通四处中断,主⼲道都堵成⼀⽚,车辆排成长龙,路边⼀楼店铺进⽔,纷纷提前关门。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省部级)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省部级)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副省级)参考答案⼀、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两题。
(20分)1.“给定资料4”定道:“黄河健康⽣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个为⼏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
”请结合对这句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规律的认识。
解析:这是⼀道概括题,围绕“给定资料4”作答。
题⽬所说的“基本事实”。
这是指黄河本⾝活动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它活动的客观规律就是题⽬中所谓的“善淤、善决、善徙”。
即黄河经常性的淤积泥沙,并经常性的发⽣决⼝甚⾄河流改道。
这是黄河作为⾃然界⼀部分的活跃的表现。
把这个问题谈清楚就完成了题⽬所要求的对这句话的理解。
对于黄河这个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这个规律造福于⼈类⾃⾝,我国⼈民经历了艰苦的探索,从给定材料4本⾝来看,列举了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认识和实践,这就集中表现在⼏代领导⼈的有递进性的指⽰上,最新的实践就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与⾃然和谐相处,全⾯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管理和统⼀调度”,办好黄河⽔利,造福⼈民。
因此,题⽬中所谓“谈谈对黄河⾃⾝规律的认识”,也就是说认识规律的⽬的是要为我所⽤,因此就要围绕这段⽂字材料加以深化和应⽤。
参考答案:“善淤、善决、善徙”即黄河经常性的淤积泥沙,并经常性的发⽣决⼝甚⾄河流改道;这是它⾃⾝千百年来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黄河的规律⼀⽅⾯发育了华北平原,构成中国⼈⽣存的物质基础;另⼀⽅⾯黄河也对群众构成威胁。
新中国⼏代领导⼈的指⽰体现了对治黄规律的认识,最新的实践就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与⾃然和谐相处,全⾯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管理和统⼀调度”,办好黄河⽔利造福⼈民。
2.“给定材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
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
(10分)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2011国考省部级《申论》解析

2011年国考地市级《申论》解析材料解读一、材料基本内容材料1:主要反映两方面内容:一是打工子弟学校办学的困境,二是农民工子弟上学困难重重。
材料2:农民工子弟上学难的表现及其原因。
材料3:L县采取多种措施对本县的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办学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
材料4:农民倾全力支持教育发展,其中贫困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更大,原因是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上学受教育上。
材料5:柳延希望小学被撤并后的现状的未来。
材料6:希望小学被撤并的原因探析。
材料7:许多学者对乡村文化衰落的担忧和焦虑。
二、材料结构材料1、5、7主要是提出问题,材料2、6主要是分析问题原因,材料3、4主要是给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真题解析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
(20分)1.“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
请根据这两则材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
(10分)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
不超过200字。
解析所属题型:概括题。
考察能力:考察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答题思路:此题材料的来源是材料1、2,概括的对象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答题的要点是“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
显然,出题人并不是简单的要考生对材料中细节部分进行摘抄,而是根据细节部分进行归纳和概括。
而且题目要求“全面”,即材料中所有问题的表现都要概括出来。
材料中提及较多细节性描述,但较为重要的几句话分是“在垃圾场边的平房里”、“在一片荒芜的菜地里”,“校方要收取1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借读费和赞助费”、“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戴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不敢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资”、“这类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不少农民工子女不得不放弃求学”、“将来考大学,因为没有户口,孩子还得回去考”、“要警惕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倾向”、“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降低收费标准”、“曾经因为父母务工地点的变化而被迫转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各省省考申论热点一:暴雨背后暴露的潜在问题【社会问题的背景】2010年5月5日以来,一波接着一波的罕见暴雨侵
袭南中国,各地洪水肆虐。
从5月12日开始,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多
个省份在两个月内陆续遭遇十多次强降雨,一些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其中广州
市在半个月时间里,两次水漫全城。
连续的罕见暴雨让不少城市市区频繁“浮
起来”,暴露出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过度追求“‘水泥硬化’,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等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
【“暴雨背后暴露的潜在问题”】
【潜在问题(一)】
造成内涝严重根源还是城市太脆弱,在极端天气的背景下,现有的排涝设
施抵挡不住大水在城市的“积涝”步伐。
近年来,各地出现了“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等问题,在一栋栋漂亮的现代高楼大厦下面,排涝系统几乎一
片空白,遇到极端天气时往往不是“敌手”。
城市发展带来的地面“水泥化”“硬质化”又给排涝“添堵”,使城市排涝系统不堪重负,可谓雪上加霜。
【潜在问题(一)——解决对策】
(1)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除了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外,城市管理者在制定城市规划时,不能因为城市开发而牺牲公园、绿地、水体,要强调绿色城市化。
崔胜辉提出,要加快现有城区的屋顶绿化,有效留住
一部分雨水,还可进一步绿化城市。
(2)城建部门与气象部门应该加强合作,对城市降雨分区和未来降雨趋势进行专项研究,充分发挥气象对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强预警工作。
戴斌老师
认为,在城建规划中需多增“气象元素”,不单单是一个技术理念的改进,实
际上对城市编制雨水排放规划、河道治理规划,指导整个城市雨水系统的建设
是非常有帮助的。
【潜在问题(二)】
(1)种种气候异常,这可能跟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有关。
(2)极端天气暴露了我国气象预测和应急机制方面漏洞。
(3)政府在提高对气象预测方面的投入方面力度不足,有关技术人才,还有设备等各个方面投入,远远比不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4)气象信息发布手段虽多样,但各有优势和不足。
例如对广州所有手机用户,一条气象短信全部发完也需要4个小时,有时发完暴雨已经结束了,电视、上网发布,则需要市民需求天气信息时有看电视、上网的条件,像“5·7”特大暴雨发生在半夜,大部分人电视关了,手机关了,没有收到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
【潜在问题(二)——解决对策】
(1)天气预警发布后,交通管理部门应对积水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排水管理部门启动城市积涝应急程序,加强疏通地下排水管道,防止城市内涝;
各级政府及时转移危险地带人员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2)应该多建立一些气象观测点,增大数据收集量,迅速改进我们落后的数值模式。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公共设施配置力度,提前做好防洪准备。
并且加
大技术、人才以及设备的配置,改进讯息传播以及公民的相关知识与预防意识。
(3)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中,应留出更多绿地湖泊增强城市雨水吸纳能力。
(4)要让市民获取气象信息更加及时。
有需求的市民应该通过自己方便的渠道,及时就近了解信息,并可采取多种方式互为补充,确保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5)加强宣传,提升老百姓在暴雨发生后的应对意识,学会在暴雨环境下生存,就像日本人在地震中一样。
(6)国家公务员网老师认为买保险也不失为减少损失的一种策略。
但目前,我国这一方面的应对还不是很成熟。
(7)从宏观上根本上来说,人类社会应注重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