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02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完整版)00402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完整版)00402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完整版)00402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00402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题型:单选20个;多选5个;名词解释5个,简答题;论述题1、中国第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慈幼机构是哪个:及幼堂。

2、中国第一个提出早育教育的教育家是:贾谊。

3、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4、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有哪些;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中国古代学前道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答:1、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齐家治国的基础;光耀门楣。

2、中国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常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

3、道德教育的内容:孝悌、崇俭、诚信、为善。

5、中国古代流传最广的儿童识字教材是什么?影响最大的是三字经《千字文》6、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的内容及原则;答:1、提倡及早施教;2主张慈严结合3、要求均爱勿偏4、主张博习致用5、重视风化陶染7、胎教的目的有哪些;胎教的理论基础:外象内感说;答:胎教的目的:避免“胎病”的发生,保证胎儿健康发育,提高新生儿的天然素质。

胎教的理论基础: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出的古代胎教学说的基本观点:“外象内感”,明代医学家万全从医学的角度对情绪对胎儿的影响作了较为科学的解释。

“外象内感”说:母亲所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内胎儿。

8、颜之推(名词解释);答:北齐文学家,早年接受家传儒学的教育,奠定了他作为一位儒家学者的学术思想基础。

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的作者。

9、学记(名词解释);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本教育学著作。

10、中国近代最早创立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湖北省立幼稚园;11、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叫什么名字;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12、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答:1、重视蒙养教育;2、要求慎择师友;3、强调学“眼前事”;4、提倡正面教育为主13、民末清初对中国影响最深的幼稚教育是教会幼稚教育;14、蔡元培儿童教育主张:“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及这种方针包括的内容;答:“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

00402学前教育史自考--3清末的学前教育

00402学前教育史自考--3清末的学前教育

4.清末《癸卯学制》明确指出,蒙养院的宗旨是A.蒙养院和家庭教育并重B.以蒙养院代替家庭教育C.家庭教育辅助蒙养院D.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2015.44.清末学制提出蒙养院保育内容,除了游戏、歌谣、谈话外,还有【】A.图画B.体育C.社会D.手技5.在学前教育史上,确立“蒙养园”制度的学制是【】A.《癸卯学制》B.《壬子一一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2014.104.癸卯学制规定蒙养院课程有游戏、歌谣、谈话和【】A.常识B.图画C.手技D.行仪23.癸卯学制规定,蒙养院并不单独设立,而是附设在育婴堂和。

3.清末蒙养院制度,基本上仿照了A.日本B.美国C.苏联D.英国23.近代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日本式的,一种是__。

2013.722.1904年,清政府颁布《_》,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

2013.44.癸卯学制规定蒙养院的师资称()A.教习B.保姆C.乳媪D.节妇5.提出创立人本院对孕妇进行集体胎教的主张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蔡元培D.恽代英23.外国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幼儿教育机构是_幼稚园_____42.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外国教会在华兴办幼稚园的实质及其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材料]“幼稚之年,正就我范围之时”,“上帝之宝座,可藉教师之讲台而至者,藉儿童之游戏而亦至”。

“欲定民主国民之根基,除幼稚园外,无他术也;欲使街巷顽童、家中劣子,成为安分之小国民,除幼稚园外,亦无他术能收效若是之速也”。

答:一、设立幼稚园的实质1、以基督精神奴化中国人的思想,培养高级治华代理人,是帝国主义在华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的终极目的。

2、欧美国家在中国设立幼稚园,均通过教会来组织,这些幼稚园外国化严重,企图以西方的物质文化生活方式征服中国儿童;3、另外宗教色彩浓厚,希望中国儿童从小就忠于基督,成人以后便可以服服帖帖地受洋人摆布。

牧师梅因曾颇有把握地说,如果给他机会训练儿童一直到7岁,便可以保证使儿童以后对教会一直保持忠诚。

00402《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00402《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学前教育史》核心知识点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一、慈幼观念的演变p30二、慈幼与学校的起源1、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名为“庠”主要是一种养老慈幼的场所。

2、“庠”具备的三个条件①农业、畜牧业较为发达,有一定的剩余产品②氏族成员共同劳动,财产共有,儿童公育③实行较为严格的族外婚制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1、宋代的慈幼机构①慈幼局:主要职能是收养弃儿,雇请乳媪鞠育②举子仓或予惠仓:由教育家朱熹始创,其职能与慈幼局略同2、唐鉴创办的及幼堂: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合为一体的慈幼机构)四、慈幼礼俗p321、慈幼礼俗:是慈幼观念与文化在民间普遍流行的通俗形式①试儿(抓周)②洗儿会③命名仪式第二节古代的胎教胎教:是指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一、胎教的作用①被看作是能否培养出合格圣明的君主的必要条件②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③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二、胎教的内容p33-351、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目不观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恶言)2、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饥饱适中、不食邪味、节嗜欲)3、注意环境的影响(居处简静、行坐端严、避寒暑、劳逸以节)第三节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一、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作用①培养幼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至少要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②培养和完善其道德品格,符合儒家所要求的忠孝仁义的基本道德标准③有助于维系家庭和社会的道德礼仪秩序,光宗耀祖的一些期望二、家庭学前教育的规划①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能自己吃东西的时候,教给他使用右手进食②能言,男唯女俞。

男鞶革,女鞶丝。

男孩子应声“唯”发声较直。

女生应声“俞”声音委婉。

男孩子学习佩戴革制衣袋,女孩子学习佩戴丝质衣袋③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六岁,学习简单的数字与辨别南北方位的名称④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七岁开始男女不能坐同一个席上,不能共用一个食具⑤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共5篇)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共5篇)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共5篇)第一篇: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公养公育)。

1.2.古代学前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1.3.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是(“庠”),是学校的萌芽,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1.4.最早有记载的胎教在(西周)时期。

1.5.我国教育历史上最早关于学前教育计划的记录出自(《礼记·内则》)。

1.6.我国古代的学前教育已经有了计划性,但还没有统一和明确的年龄划分,比如《(礼记·内则》)以10岁前为学前教育期,而《大戴礼·保傅》中是8岁,《尚书·大传》中是13岁。

(8岁)岁入小学成为封建时代占主要地位的观点。

1.7.“三公”是指(太师)、(太保)和(太傅)。

1.8.“三母”是指(子师)、(慈母)和(保母),除三母之外,当时宫廷内还置有(乳母)。

1.9.(西周)是我国胎教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初始阶段。

1.10.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的《养胎》一篇中,提出(外象内感)胎教理论。

1.11.(《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医学著作。

1.12.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

1.13.北齐医生徐之才的(《胎产书》)中提出的“逐月看胎法”,奠定了胎教学说初步的营养学基础。

1.14.古代对儿童进行常规教育的内容很多,被概括为(“幼仪”或“童子仪”)。

(礼教)是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

1.15.我国古代对太子、王子的教育,早在(商代)就已经存在。

1.16.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世子法》)。

1.17.我国古代最为流行的三部儿童教材是(《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三者简称“(三、百、千)”。

1.18.自(宋代)以后,童蒙教材的编写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1.19.为儿童编写的故事书多出自(宋代)以后。

1.20.我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有(游戏)、(讲故事)、(体罚)。

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重点归纳

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重点归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史》重难点串讲资料课程代码:00402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一、慈幼观念的演变西周大司徒负责执行保息六政,保息六政的首务就是慈幼。

,也是“老老”和“慈幼"春秋末年,当时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都把“慈幼之政”看作是推行“仁政"的一个标志。

韩非则从母爱和家庭佳偶的角度讨论慈幼问题,认为母爱是造就儿童优良品质的根本原因,还讨论了慈爱与溺爱的界限.二、慈幼与学校的起源中国最古老的学校为庠,既是原是氏族部落储藏剩余猎物和生活物品的场所,又是集体赡养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和没有劳动力的儿童的场所.对于年幼者来说,庠的首要功能是集体保育。

庠的出现具备的三个条件:(1)、农业、畜牧业较为发达,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2)、氏族成员共同劳动,财产共有,儿童公育(3)、实行比较严格的族外婚制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中国古代专门的慈幼机构,以东汉邓太后创办的邸舍为最早,慈幼机构的制度化与普及,是从北宋开始的,也是鼎盛时期,宋代的慈幼机构主要有两种:一是慈幼局,二是举子仓或,雇请乳媪鞠育。

举子仓由教育家朱熹始创,其职能与慈幼局略同。

慈幼机构的大规模恢复,始于清朝。

清代最早的慈幼机构,是康熙元年始建于广渠门内的京师育婴堂.由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则是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合为一体的慈幼机构.四、慈幼礼俗,俗称“抓周” 。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在小儿出生三日或足月时举行,一般都是富贵人家才有财力举办。

仪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盆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钱意味着使儿童富裕,葱意味着使儿童聪明,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取儿童生活在多彩幸福之中之意。

观者各撒钱于水中,谓之“添盆”,意为在众人的帮衬下多才多福。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一、早期学前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 欧洲启蒙时期对学前教育的影响2. 福禄贝尔和幼儿园的创立3.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学前教育运动二、学前教育理念的演变1. 行为主义与认知发展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3.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学前教育的贡献三、学前教育的组织形式与实践1. 家庭式学前教育的兴起与特点2. 公立与私立学前教育机构的比较3. 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与实施四、现代学前教育的挑战与趋势1.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策略2. 科技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与挑战3. 早期教育的普及化与质量保证五、重要人物与文献1. 玛丽亚·蒙特梭瑞与蒙特梭瑞教育法2. 弗里德里希·弗罗贝尔的贡献3. 重要学前教育文献概述六、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1. 不同国家学前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2. 国际组织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指导原则3. 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与认证体系七、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方法1. 学前教育研究的定量与定性方法2. 案例研究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3. 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的传播与应用八、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联1. 早期经历对儿童认知与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2. 学前教育对特殊需求儿童的适应性3. 家庭、学校与社区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协同作用九、学前教育的未来展望1. 面向21世纪的学前教育模式2. 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学前教育策略3. 学前教育领域的创新与领导力培养十、复习题与讨论点1. 学前教育历史的重要转折点2. 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3. 学前教育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请注意,以上内容是基于学前教育史的主题进行的概括性描述,具体的复习资料应包含详细的历史事实、理论解释、案例分析以及参考文献等。

在准备复习资料时,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并且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政策进行更新。

00402学前教育史复习

00402学前教育史复习
加初步知识和音乐欣赏等; (4)在教育方法上,斯巴达强调简练、严厉和服从, 雅典注重和谐、
灵活和温情。 (5)不同点产生原因:斯巴达是奴隶主贵族寡头政治制度的农业城
邦,雅典是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工商业城邦。
四、
1.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学期教育思想、 昆体良对体罚儿童问题的评析。
第八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 教育
一、王充的儿童教育思想 1. 名词解释 王充、禀气说
2. 王充的唯物主义儿童教育观
二、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 1. 名词解释 颜氏家训、早喻教、严而有慈
2. 颜之推的早教思想
三、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1. 名词解释
小人之学、童蒙须知(对儿童生活起居、 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均作详细规定 )
第三章清末的学前教育
一、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 1. 名词解释 章程、武昌蒙养院(1903年,武昌,湖北幼
稚园,也叫武昌蒙养院,是中国创立的最 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 2.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有关 学前教育的规定 3. 康有为、梁启超有关女学及学前教育的主 张
4. 清末蒙养院 蒙养院的对象:3-7岁儿童。蒙养院的意义:学前教
能力;训练手的初步技能。 论学前儿童的教育方法。 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幼儿自己通过感官去认识外部世界。
父母要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 论幼儿入学前准备工作。 父母必须认真做好幼儿入学前准备工作。 夸美纽斯学前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 1)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理论,为近代西方学前教育理论
“推理能力”,开放的教学形式。养成幼儿遵守 纪律的习惯。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孩子,反对责 骂惩罚儿童。 4,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世界 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为近代学前教育发展开了 先河。

自考 00402学前教育史 复习资料

自考 00402学前教育史 复习资料

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中国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中国古代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有语言教育,婴幼儿时期事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古代家庭十分重视培养孩子正确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识字教育,让孩子在入学前识得一些汉字,是一般家庭得普遍做法;计算,一般是粗浅得数字计算,多为日用的需要;自然常识,古代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方法,遇物而教。

神童教育:中国古代,少数有良好天赋又有良好的严格的家庭教育的儿童,便被培养成“幼慧”儿童或“神童”。

历代朝廷都非常重视出类拔萃的早慧儿童,采取措施,对神童加以选拔任用。

简答题2.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教儿宜早;教子义方;信而勿诳;潜移默化;量资循序;有教有爱。

3.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游戏:游戏始终是儿童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儿童教育中,游戏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儿童游戏的种类繁多,常有骑竹马、斗草、荡秋千、捉迷藏等。

讲故事:这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子女的最普遍的方式,尤其对幼小的孩子更是一种好的教育形式。

体罚:体罚就是扑教,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流行广泛。

4.中国古代儿童初步的道德教育幼儿期道德教育只能是初步的,重点是树立必要的、儿童可以接受的道德观念和养成一些良好的道德习惯。

培养志向:树立志向,往往会影响一个孩子一生得成长方向,它会成为一个动力,时时鼓励和鞭策孩子,使其为之奋斗。

教以孝娣:孝,是指敬重长辈;娣,指友爱兄弟。

孝娣教育是古代道德伦常教育的重要内容。

勤俭耐劳:喜欢节俭,切勿奢华,这是古代家庭对后代的普遍要求。

诚实无欺:要求孩子从小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了事要敢于承认错误,要以老实的态度对待人和事,不欺骗别人行善积德:古人经常教育小孩子,为人处世要心眼好,多做善事,不做害人之事。

从小向孩子灌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

礼貌谦让:要求儿童不但要对父母长辈及兄长有礼貌,而且对其他人也要以礼相待。

5 .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宫廷儿童教育的核心就是对未来帝王的教育,所培养的君主合格与否,会影响到国家的命运,因为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决定国君的权力至高无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402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题型:单选20个;多选5个;名词解释5个,简答题;论述题
1、中国第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慈幼机构是哪个:及幼堂。

2、中国第一个提出早育教育的教育家是:贾谊。

3、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4、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有哪些;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中国古代学前道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答:1、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齐家治国的基础;光耀门楣。


2、中国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常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

3、道德教育的内容:孝悌、崇俭、诚信、为善。

5、中国古代流传最广的儿童识字教材是什么
影响最大的是三字经《千字文》
6、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的内容及原则;
答:1、提倡及早施教;2主张慈严结合 3、要求均爱勿偏 4、主张博习致用 5、重视风化陶染
7、胎教的目的有哪些;胎教的理论基础:外象内感说;
答:胎教的目的:避免“胎病”的发生,保证胎儿健康发育,提高新生儿的天然素质。

胎教的理论基础: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出的古代胎教学说的基本观点:“外象内感”,明代医学家万全从医学的角度对
情绪对胎儿的影响作了较为科学的解释。

“外象内感”说:母亲所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内胎儿。

·
8、颜之推(名词解释);
答:北齐文学家,早年接受家传儒学的教育,奠定了他作为一位儒家学者的学术思想基础。

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的作者。

9、学记(名词解释);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本教育学著作。

10、中国近代最早创立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湖北省立幼稚园;
11、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叫什么名字;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12、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答:1、重视蒙养教育;2、要求慎择师友;3、强调学“眼前事”;4、提倡正面教育为主
13、民末清初对中国影响最深的幼稚教育是教会幼稚教育;
]
14、蔡元培儿童教育主张:“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及这种方针包括的内容;答:“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

“五育”并举指的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5、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五指理论的内容;
答: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

目的论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
人。

”课程论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五指理论的内容是: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语文活动
16、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方法论);
答:1、主张“生活即教育”,强调寓教育于幼儿的生活之中;2主张“社会即学校”使教育扩大到自然和社会环境中;3主张“教学做合一”,即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以行求知,手脑并用。

17、陶行知创办了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18、张雪门的课程观:行为课程;什么叫行为课程;行为课程的理论是什么;课程的设计/实施三个原则;
答:完全根据于生活,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就是行为课程。

其理论基础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强调通过儿童的实际行动,使儿童获得直接经验。

/
19、集美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陈嘉庚;
20、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
答:1.他主张教育应该由国家来办理,由国家实行严格控制,教师应由国家聘请,教什么内容应由国家审查。

2.他认为,所有公民,不分男女,不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奴隶除外),都应从小受到强制性的教育。

他提出的教育内容非常广泛,主张受教育者应该德、智、体和谐发展。

3.他提倡早期教育,是最早提出胎教的人。

按照他的主张,儿童受学
前教育应该愈早愈好。

学前教育应以游戏为主。

4.儿童从七岁至十七八岁应该受普通教育。

普通教育的内容应包括音乐和体育。

这里的音乐教育除了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知识,以及文学、诗歌、艺术等内容。

体育不仅包括体操等运动项目,还包括军事训练。

21、亚里士多德把人的灵魂分为:植物性灵魂、动物性灵魂和理性灵魂,他提出西方最早的自然主义教育;
22、昆体良雄辩术理论;他反对体罚,认为体罚为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
~
23、西欧中世纪学前教育的特征有哪些;
答:性恶论的儿童观、畏神禁欲的教育、预成论的儿童观和幼儿教育的成人化。

24、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标志学前教育从神学向人本转变;
25、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理论的指导原则:教育适应自然;教育适应自然包括哪些内容;
答:教育适应自然即遵循自然界的“秩序”,这里的自然界不仅包括自然界,还包括人类社会,他认为客观世界存在支配作用的普遍法则,这些法则在动植物生活和人的活动中都起作用,所以教育要顺应儿童发展的天性。

26、洛克教育漫画;(名词解释)答:《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洛克的代表作之一。

全书以“绅士教育”为主题
分为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包括学问、知识和技能三个部分
阐明了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

27、洛克提出绅士教育的目的;洛克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
28、欧文创办新兰纳克学校;赫尔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学》,提出教育性教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

29、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包括了哪些内容;
答:(一)论教育目的赫尔巴特依据其上述伦理学思想,论述了教育目的的问题。

在他看来,教育目的可分为两部分,即“选择的目的与道德的目的”。

(二)儿童管理赫尔巴特重视儿童管理,视其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

他认为,“只教不管”,会使教育工作变成徒劳;相反的,如果只管不教,则会导致对“心智的压迫”。

在赫尔巴特看来,管理是教育上的一根缰绳,教师必须“坚强而温和”地抓住它。

(三)教学在赫尔巴特的整个教育体系中,教学是中心。

他对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1.多方面兴趣和课程设置;2.教学的形式阶段;3.教育性教学;(四)道德训练
30、《普通教育学》(名词解释);
答:《普通教育学》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年)的重要著作。

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1、福禄贝尔:幼儿教育之父;他的游戏理论包括了哪些内容;
<
答:1、利用恩物游戏认知外界事物福禄贝尔认为幼儿看外界是像雾一样蒙蒙浑沌的,由看到的东西及父母的话来认识事物,婴儿的感官的发展是从听觉、视觉、及至四肢循序发展的。

福氏通过创设幼稚园设计恩物,让幼儿在恩物游戏中认知事物。

2、玩中学,学中玩福禄贝尔主张幼儿教育应通过幼儿的游戏活动来实现。

他认为游戏是一种喜悦、自由、平静、能够和外界平和,同时有第三者能和你起共鸣和同享的活动;游戏是善的来源,幼童很专心地玩,玩到疲倦,在游戏中体会牺牲、帮助别人、协力合作、也能增进自己的幸福,培养稳定耐心。

32、卢梭提倡的儿童教育方法有哪些;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爱弥儿—论教育》;答:自然教育,年龄分期教育,后果教育
33、卢梭的“自然后果法”的概念;
答:18世纪卢梭提出了自然后果法,其中心意思是当儿童犯了错误和过失后,不必直接去制止或处罚他们,而让儿童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

34、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主张爱的教育。

以及他的要素教育论(名词解释);
答:教育过程应从一些最简单的、能为儿童锁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的和谐发展。

35、蒙台梭利开办了儿童之家;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心理特点和儿童发展心理的阶段;提出有准备的教育环境及特点;蒙台梭利关于儿童教育的内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主要支柱有哪些;
答:儿童教育的内容:实际生活练习、肌肉训练、自然教育于体力劳动、感觉教育、读写算练习。

思想支柱有:儿童具有心理胚胎期,有“吸收的心智”,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敏感期,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

36、爱伦凯在《儿童的世纪》预测“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 37、约翰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杜威最主要的观点;
答: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杜威的幼儿教育思想可以归于三句话:“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①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内容基本上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先天生理机能的不断发展、生长,如习惯、冲动、智慧等。

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

②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角度,从教育即生长出发,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

他认为生活是生长的社会表现,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可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所以教育就该是生活本身,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融为一体。

③从获得知识的角度来看,杜威认为“经验的不断改造”是教育的又一特性,他把经验看做是世界的基础,教育也就是通过儿童的主动活动去经验一切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即把求知的过程和知识看成一个东西,让儿童在主观和客观交互作用中获得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