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精)

如何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精)
如何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精)

10.21班会

有特色的活动是增加班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班级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班会、第二课堂、课间活动、校运会、大型文艺活动等。开展活动时,班主任必须要制订整体计划。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架起了桥梁,密切了生生关系,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爱,到互相理解、互相合作。另外这些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平台,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在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人公意识得到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也在无形中增强了。

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当中去,更加懂得珍惜班集体来自不易的荣誉,更加懂得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建立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的集体,使全班学生心向一处看,劲往一处使,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下面结合这几年所带班级的具体实际,谈谈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一、上好第一堂班会课

作为一个新组建的班集体,他们来自不同学校,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桥梁,作为班主任应为学生的交流搭桥铺路,为了缩短学生相互熟悉的过程,第一堂班会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第一堂班会课上首先可以让学生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特长,特长是学生的闪光点也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即使是中下生,他也会在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并改正缺点;其次班主任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优秀毕业生的成长历程阐述优秀班集体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为班级做贡献的潜在热情;再次,是为班级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近期和远期目标,通过目标的逐步实现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因此,生动、内容充实的第一堂班会课将为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起一支精干的班干部队伍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精干的班干队伍。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作为班主任的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所以,从新生入学伊始,班主任就要了解学生的入学材料,并进行仔细地研读。初步掌握了哪些学生学习比较好,哪些学生工作能力比较强,哪些学生比较活泼,哪些学生比较腼腆等等,从而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当然这些都是侧面的了解,找学生谈心,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则是对他们的全面了解。最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从中选用出学习较好,工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作为临时班委。并明确给他们交代任务,提出希望。只要准备充分,了解深入,所选出的临时班委在开学这段时间定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关爱、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

要使班级有较强的凝聚力,班主任应关爱、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对自己的能力的认可。作为“一家之长”,班主任应该关心这一集体,爱护这一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真正地从内心爱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能使他们感觉到老师真心的爱护,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得班集体真正成为团结向上,充满温暖,充满爱意的集体,有极强凝聚力的集体。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奋斗目标

要使班级有凝聚力,重要的一点,班级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有没有共同目标,共同目标的高低,都能影响班级的班风,影响班级的凝聚力。共同目标是通过个体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个体目标与个体现状的差异体现了学生发展与追求的差异。集体目标源于个体目标,又高于个体目标,两者的差异又会诱导学生产生新的追求与需要,从而调整设置新的目标。

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要使班级有凝聚力,还必须精心组织必要的有特色的活动,它能使学生身心愉快,充分享受大家庭的温暖。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所在的集体是幸福的集体,团结的集体,温暖的集体。从而更加热爱关心这一集体,他们就能以更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去。从而达到亲其师,乐其友,信其道的目的。可见精心组织必要的活动是多么的重要。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之间架起了桥梁,密切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助。使他们互相理解,相互尊重,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合作意识。另外这些活动也为同学们提供了舞台,提供了赛场,使他们能公平、合理、适度地竞争,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在活动中使得学生参与意识、主人公意识得到了加强,从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我认为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为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必须正确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使班主任在学生中既有威信又有共同语言,真正成为学生的兄长。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的工作应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是在爱护、关心他们。班主任应想方设法增加与学生沟通的渠道。既要有直接的也要有间接的,既要有口头的也要有书面的。

(二)为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应处理好班干部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干部真正成为师生关系的桥梁,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这就要求班主任应教育学生干部增强为同学服务的公仆意识,不能有高人一等、盛气凌人的优越感;要教育他们在工作中

秉公执法,不能包庇、护短、拉帮结派;要指导他们在开展活动时,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作用,给大家提供均等的机会,使每位同学都有成功的喜悦;要引导他们主动、热情地从思想、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帮助同学,使大家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三)为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还应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

同学关系是班集体凝聚力的决定因素,班内同学团结得越紧密,凝聚力就越强。班主任首先要教育学生以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体贴人、信任人的态度来培育友谊,其次要教育学生敢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使他们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相互理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