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WORD版

合集下载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精品】《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精品】《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5
小学-数学-打印版
5
小学-数学-打印版
用一根长3米的绳子,把一只羊拴在树杆上,羊的最大活动范围是多少?〈六〉、学生自我评价。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拓展或测验(10分钟)典型训练题:
1.求下面涂色部分的面积。

半圆面积:
3.14×(10÷2)2÷2
=3.14×25÷2
=78.5÷2
=39.25(平方分米)
三角形面积:10×5÷2=25(平方分米)
涂色部分面积:39.25-25=14.25(平方分米)
2.求下面涂色部分的面积。

圆面积:3.14×(40÷2)2=3.14×400=1256(平方厘米) 正方形面积:40×40=1600(平方厘米)
小学-数学-打印版
5
涂色部分面积:1600-1256=344(平方厘米)
3.用一张长方形铁板切割出一个最大的圆。

(1)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剩余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2÷2)2 3×2-3.14
= 3.14 ×1 = 6-3.14
= 3.14(平方米) = 2.86(平方米)
答:圆的面积是3.14平方米。

答:剩余部分的面积是2.86平方米。

5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教案三篇

【导语】圆是⼩学阶段最后的⼀个平⾯图形,学⽣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还是研究问题的⽅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次飞跃。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教学内容: 圆的⾯积。

教学⽬标: 1. 通过操作,引导学⽣推导出圆⾯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公式解答⼀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激发学⽣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发展学⽣的空间观念。

3.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积。

教学难点: 圆⾯积公式的推导。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掌握了⾯积的含义及长⽅形、正⽅形等平⾯图形⾯积的计算⽅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教学的,教学时要注意遵循学⽣的认识规律,重视学⽣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的⽣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学法指导: 教学本课时,重点引导学⽣提出将圆割拼成已学过的图形,组织学⽣动⼿操作,让学⽣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从⽽培养学⽣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并发展学⽣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

学具准备: 把圆⽚分成⼗六等分,并按课本图所⽰,剪拼并贴成近似长⽅形。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导⼊新课 1. 前⾯我们学习了圆、圆的周长。

如果圆的半径⽤r表⽰,周长怎样表⽰?(2πr)周长的⼀半怎样表⽰?(πr) 2. 课件:出⽰⼀块圆形的桌布。

如果要给这块桌布的边缝上花边,是求什么?(圆形桌布的周长) 3.件:出⽰⼀块圆形的镜框。

如果要镜框配⼀块玻璃,⾄少需要多⼤?是求什么?(圆的⾯积)谁能指出这个圆的⾯积?谁能概括⼀下什么是圆的⾯积?请同学们⽤⼿摸出学具圆的⾯积。

提问:如果圆的半径是2分⽶,你能猜猜这块玻璃到底有多⼤?(同学们纷纷地猜测,有的学⽣可能说这个圆⾯⼩于所在的正⽅形⾯积) 这块圆形玻璃有多⼤,就是要求圆形的⾯积,这节课我们⼀起来研究怎样计算圆的⾯积。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案设计精品版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案设计精品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案设计精品版《圆的面积》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以及相应的自主练习题。

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小学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很大程度属于直观几何的学习阶段,而几何本身比较抽象的。

本节内容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又是一次飞跃,但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一学段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所以在教学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感悟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极限思想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极限思想(化曲为直)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转化教具。

学具:书、计算器、16等份教具、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情境图)教师谈话:同学们,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器回收技术的国家。

“神州”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是半径10千米的圆,实际降落在半径5千米的范围之内,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神舟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有多大?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1、圆的面积谈话:求神舟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有多大也就是求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也就是求圆的面积。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教案《圆的面积》这节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在学生经过推导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就要求他们能利用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有关的题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青岛版六班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青岛版六班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能力目标:能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情感目标: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能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P16中草坪喷水插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插图,说说从图中你能发现数学知识吗?2. 这个圆形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呢?3.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面积。

(板书:圆的面积)二、探究思考,解决问题。

1.请大家估量半径为5米的圆面积大约是多大?2.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圆面积大小①出示P16方格图,让同学们看懂图意后估算圆的面积,学生可以讨论沟通。

②指明反馈估算结果,并说明估算方法及依据。

3.在实际生活中往往要有一个精确的结果,我们接下来就来讨论一个能计算圆面积的方法。

三、探索规律1.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来的吗?2.那么圆形的面积可由什么图形面积得来呢?3.拿出剪好的图形拼一拼,能成为一个什么图形?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形有什么关系?4.同学们操作,老师巡视.5..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把一个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什么图形?6.你能否由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到圆形面积公式呢?并说出你的理由。

①因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也就是圆形周长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圆形的半径。

5.3.1《圆的面积》(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5.3.1《圆的面积》(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圆的面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经历探索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2. 教学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圆形纸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图形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如何计算这个圆的面积吗?”学生可能会说不知道,教师可以继续引导:“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2. 探究新知(1)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片做一个圆形,然后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让学生观察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学生可能会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等于圆的半径。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圆的面积等于π乘以半径的平方。

3. 巩固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如,计算给定半径的圆的面积,或者计算给定面积的圆的半径。

4. 总结拓展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教师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重点关注的细节: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

第五单元《圆的面积》(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五单元《圆的面积》(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圆的面积》年级:六年级科目:数学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解决与圆的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圆的面积教学课件、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直尺、圆规、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回顾: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那么大家知不知道圆的面积公式呢?3.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面积。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圆的面积公式: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圆的面积公式为πr²,其中π约等于3.14,r为圆的半径。

2. 推导圆的面积公式: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圆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可以将圆分割成无数个小的扇形,然后将这些扇形拼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为πr²,因此圆的面积也是πr²。

3. 讲解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计算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的面积,可以将半径r=5厘米代入公式πr²,得到圆的面积为78.5平方厘米。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中的剩余题目。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圆的面积公式,让学生掌握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1.学生对圆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
2.学生在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时,可能存在的困难和误区,如对面积单位的理解、计算过程的准确性等。
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他们对圆的面积学习的热情,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4.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以便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困难,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于理解圆的面积公式有困难的学生,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公式背后的原理。
-对于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学生,设计专门的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准确性和速度。
6.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鼓励学生面对挑战,发展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
-通过学习圆的面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挑战,培养他们面对困难时的积极心态。
3.小组合作,探讨以下问题: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通过实际例子进行验证?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验证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圆的面积知识的理解。
4.尝试解决以下实际问题:假设你需要为一个圆形花园设计一个围栏,已知花园的直径为10米,请计算围栏的长度和花园的面积。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进行灵活计算。
2.解决与圆的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尤其是涉及单位换算和实际应用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将圆的面积概念与实际图形相结合。
(二)教学设想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圆的面积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圆的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提供计算圆的面积的题目,包括直接给出半径、直径以及实际问题等。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1目标预设: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估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合情推理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思想。

教学过程:一、引导估计,初步感知。

1、出示圆形电脑硬盘。

引导学生思考:要求这个硬盘的面积就是要求什么?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估计圆面积大小与半径的关系。

师先画一个正方形,再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估计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多少倍,在这里正方形边长是r,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有什么关系?二、动手操作,共同探索。

1、引发转化,形成方案。

(1)我们如何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2)准备如何去推导圆的面积?2、动手操作,共同探究(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8份,每一份的图形是什么形状?能把这些近似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吗?(2)动手操作。

同桌为一组,把课前准备的16份拼一拼,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3)比较:与刚才老师拼成的图形有何不同?(4)想象:如果我们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拼成的图形有何变化呢?如果一直这样分下去,拼成的图形会怎么样?3、引导比较,推导公式。

圆与拼成的长方形之间有何联系?引导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三个角度去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rr=∏r2追问:课始我们的估算正确吗?求圆的面积一般需要知道什么条件?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1、基本训练,练练应用公式,求圆的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62-64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准确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技术圆的面积,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极限的思想,体会“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风景区草坪中间的“喷水器”洒了一圈水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风景区,为了使草坪更加生机勃勃,园林工人在草地上装置了自动旋转喷水器,喷水器旋转一周,在草地上形成了一个(圆),要想知道喷过的草地有多大,其实就是求的圆的面积。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面积。

二、新课
1、用课件展示4等分圆、8等分圆、16等分圆的情况。

从而得出规律:分得越细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

2、提出问题:
(1)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2)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3、课件展示,学生观察讨论,得出规律:
(1)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

(2)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

4、提出问题: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何关系?
圆的面积 = 长方形的面积
5、导出公式: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S =πr2
三、解决问题
1、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看图计算面积
3、街心花坛中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动动脑筋
草地上长满了青草,一只小羊被它的主人用3米长的绳子栓在草地上,小羊最多能吃到多少青草?
四、课堂总结
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πr ×r
S=πr2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