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课件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水价(元/吨) 0.2 1.5 14
有效利用率(%) 33 52 87
A.东京的水资源非常紧缺
B.我国水资源污染程度低于日本 C.我国水资源比日本更丰富
D.日本的节水技术与意识强于我国
点拨:日本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多,水资 源丰富,但水价高于我国,其目的是通过提高水价来增强 人们的节水意识。
知识点二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废水处理再利用
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海水淡化
解决沿海城市淡水不足
人工降雨
增加降水量
农业
改进灌溉技术 降低灌水定额
节流
提高用水效率
工业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实行污水资源化
2.中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措施
21 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 16 亿,那时人均资源量将降 低到 1 700 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以下,形势更趋严峻。解决我国 水资源问题,逐步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目标,还需采取更有 力的措施,主要包括:
(3)防治土壤侵蚀的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牧业措 施。
知识点一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1)世界淡水紧缺原因:世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水的 需求量不断增加。
(2)解决对策
措施
目的
修筑水库
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
开渠引水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
开源
水
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表下陷
(2)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以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措施 还有( )
①植树造林 ②人工降雨 ③疏浚河道 ④退耕还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名师点拨】第(1)题,读图可知,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第(2)题,该河 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夏秋多,冬春少。降低河流洪涝灾害发 生的主要措施有:修筑水库;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如在河流中 上游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还林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第二十一单元环境保护第讲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课件

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1力)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耕地不足,依靠占世界8.6%的耕地 石油:污染海洋,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使整个海洋环境退化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2.草地退化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1)草地退化的原因与危害。
自然 原 原因 因 人为
原因
危害
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易受外力破坏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干旱频繁 发生;虫害与鼠害严重等
人口增加;过度放牧;盲目开垦; 乱采滥挖;捕杀野生动物等
牧场退化,载畜量下降;草原生态 恶化;土地沙化和盐渍化;草原动 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 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 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措施:加固尾矿 矿渣库;兴建必要的泄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 江中。
考点 3 生态环境保护
1.森林资源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 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 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 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理由:喀 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 失,需保护。
答案: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
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 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 施。
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治土地污染 ,防治土地退化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简介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够自我再生的资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与非可再生资源相比,可再生资源具有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的优势。
因此,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不仅可以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本文将探讨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方式、保护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方式太阳能太阳能是最为广泛利用的可再生资源之一。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
太阳能发电通过光伏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则利用太阳能热量加热水;太阳能光伏发电则利用光伏板将阳光转化为电能。
风能风能是另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
利用风能发电是最常见的利用方式,通过风轮驱动发电机发电。
此外,风能还可以用于机动车辆、风能驱动的泵浦系统等。
水能水能也是常见的可再生资源之一。
水能可以通过水力发电厂将水能转化为电能。
而水力发电被认为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发电方式,因为水能的再生速度远大于用电速度。
其他可再生资源除了太阳能、风能和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也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
地热能通过地热发电站将地球内部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生物质能则是利用农作物秸秆、木材等生物质来产生能量。
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措施为了实现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保护可再生资源不受过度开发和污染变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可再生资源保护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在开发可再生资源时,需要遵循合理开发原则,确保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不过度开采和破坏生态环境。
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需要充分评估资源储量和可再生速度,确保资源的可持续性。
治理污染污染是可再生资源利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通过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加强污染监测和治理等措施,可以减少对可再生资源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提倡节约用能节能减排是可再生资源保护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提倡节约用能的生活方式,例如使用高效的电器设备、加强能源管理和监测等,可以减少对可再生资源的需求,实现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3.3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教学目的:1.结合实例,说明世界、中国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
2.结合实例,说明耕地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结合实例,说明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教学重难点:重点:1.世界、中国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
2.耕地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难点:植林和毁林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可再生资源:1.概念:在被开发利用后能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经营再生,并继续被人类利用的资源。
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科学地开发利用与保护可再生资源的必要性虽然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再生,但是如果人类对其开发利用的强度超过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它就会退化、解体。
所以对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合理开发利用非常重要。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一)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1.世界淡水紧缺原因:世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2.解决对策(1)开源①修筑水库、开渠引水②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③废水处理再利用④海水淡化⑤人工降雨等海水淡化通过案例阅读能够分析、归纳目前海水淡化的方法和局限性。
1.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用各种能源将海水蒸发,冷凝后取得淡水留下盐分。
反渗析法:在一定压力下使海水通过半透膜,淡水可以通过而盐分被留下。
2.海水淡化的现状:中东一些产油国家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厂。
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色列等、我国天津等地区。
3.局限性:由于海水淡化成本较高,目前运用的还不是很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淡化成本将有望降低。
⑵节流①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采取喷灌、滴灌的方式降低灌水定额。
②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等。
(二)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1.预测: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那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低到l 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以下,形势更趋严峻。
2.已做工作: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已经从1980年的3158立方米,减至2002年的537立方米;从1998年起,已对200多个大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形成110亿立方米的节水能力。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课件.ppt

{ 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 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不足
{ 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修水库蓄水
3、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1)水资源与人口分布不均 (2)人对水体的污染和浪费 (3)人口增长使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 用水量增加
上述资源哪一种资源与其它的资源不同, 有什么不同?
(2)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如果 不被合理利用和 保护,就可能失 去其“永续利用” 的特性,成为非 可再生资源。
(3)自然资源的属性
①稀缺性 ②区域性 ③多用性 ④整体性 ⑤两用性
2. 世界自然资源现状及特点
(1)水资源短缺 (2)土地荒漠化 (3)森林资源破坏 (4)矿产资源匮乏 (5)物种资源加速灭绝
马鞍山
石碌
海南
我国有色金属的分布
我国有色金属 中的钨、锑、 钛、钒、稀土 等储量居世界 首位。
稀土
镍 内蒙古
山东
白云鄂博
金
金昌
甘肃
锑
四川 钒钛
贵州 汞 湖南
锡矿山
招远 铅锌
铜
德兴
攀枝花
铜仁水口山 大余 江西
个旧
云南 锡
平果
铝土
广西 钨
我国三大伴生矿的分布
铁矿中伴生稀土 内蒙古
金昌
镍矿中伴生多种金属
{大河流经的地区:尼罗河、印
(1)耕地 度的两河流域等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区
为什么大河流经地区经常成为世界主要耕地 地形——平坦开阔 土壤——肥沃且深厚 气候——温和、湿润
水源——灌溉水源充足
{热带草原:非洲、南美洲、大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可再生资源: 在被开发利用后能通过天然作用或 人工经营再生,并继续被人类利用的资源。 水资源 可再生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措
修筑水库 开渠引水
施
目
的
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开 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
2.防治措施 土 壤 侵 蚀 的 防 治 措 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 生 物 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 措 施 济林,加强对栽树种草的 建立“防、治、 科学管理 用”相结合的 水利工程:修建水库、灌 体系,将防治 工 程 渠等 工作与消除贫 措 施 水土保持工程:修梯田、 困、土地的合 理开发利用相 淤地坝等 结合,贯彻预 突出农田基本建设,采用 防为主,使生 农牧业 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 态、经济、社 措 施 的措施,如等高耕作,施 会协调发展 用有机肥料,适时耕作, 发展舍饲养畜,种植牧草
修建水库蓄水 开渠调水 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
开发水源
主要措施
退田还湖 进行生态 退耕还林
具体措施
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 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全面改变 环境建设 退牧还草 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 的现象 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依法保护水资源 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农业节水), 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采取全面 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 节水措施 率及重复利用率(工业节水) 加强宣传,节约生活用水(生活节水),提高 节水意识,适当提高水价
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耕地的利用与保护 1.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 保护耕地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2.解决措施 提高土地利用率 提高耕地质量
《可再生资源》课件

风力发电技术
通过风能轮转发电机 产生电能,是一种广 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 技术。
水能技术
利用水能驱动涡轮产 生电能,包括水电站 和潮汐能发电。
地热能技术
利用地壳内部的热能, 通过地热井和热泵等 方式应用于供暖和电 力发电。
可再生资源
介绍可再生资源的PPT课件,包括定义、种类、环保优势、利用现状、未来 趋势等内容。
什么是可再生资源?
定义
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自然恢复或永不枯竭的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能够持续利用,而非可再生资源在使用后无法再生。
常见的可再生资源种类
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可再生能源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 域,如智能城市、电动交通等。
潜在风险和挑战
可再生能源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 临技术突破、经济成本和社会接 受等挑战。
总结
可再生资源对人类社会 的意义
利用可再生资源能够实现可 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减少 能源依赖。
未来可再生资源的发展 方向
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主导能源 形式,应用范围将更广泛、 技术更成熟。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现状
1
利用现状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经广泛应用于发电、供暖和交通等领域。
2
全球分布
不同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程度差异较大,北欧、中国和美国是一些领先的地区。
3
存在的问题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面临着供给不稳定、技术成本和传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可再生能源的未来趋势
发展趋势
未来应用前景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呈现出逐步增 长的趋势,将成为主导能源形式。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选修62.3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以土地资源为例,认识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理解可再生资源的主要特征。
2.了解中外防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经验,知道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
3.了解我国在保证耕地持续供应中进行的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方面成功的经验。
4.学会独立或合作查阅、收集土地资源地理信息,开展社会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信息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社会调查并观察、收集人类对土地资源等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2.讨论、交流所在地政府对防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保护土地资源、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的措施和成功的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对可再生资源利用、保护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关心我国土地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保护问题,关注当地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增强对可再生资源利用时应采取保护的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媒体与教具]课本插图以及网络资源[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前面通过对石油、煤炭利用与保护的学习探究,进一步理解了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利用中存在的资源问题,认识了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对的措施。
今天,我们将以土地资源为例,学习讨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投影】中国植树节的节徽请大家一起来观察和分析一下它的含义。
【师生共同分析】1.树形:(1)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
(2)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申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 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
4.带状耕种,等高线耕作——减少水土流失 5.保护性犁地 ——减少农田扬沙,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保护性犁地,又叫做“免耕法”,它与全 面翻耕土壤的传统方法不同,将收获后的秸秆 及地表残茬进行粉碎后覆盖地表,使用特殊的 免耕播种机将种子插在有秸秆覆盖的地表上, 减少耕作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
二、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开发与保护并重,既要保护耕地,又加大开发耕 地力度,要做到与生态环境相协调,防止盲目扩 大耕地,破坏生态的不科学行为
整理土地是以增加农用土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 量为目的的土地建设和恢复工程,以恢复土地生 产力或作为备用地措施 我国《土地管理法》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执行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确保本行政区内的耕地总量不减少。
从20世纪中期以来,先后在美国、澳大利 亚、加拿大等国推广。
5.保护性犁地 ——减少农田扬沙,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山西省农机发展中心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 保护性耕地(“免耕法”)可以减少地表径流 量50—60%,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可以增 加土壤蓄水量16—19%,增加有机质0.03— 0.06%,提高粮食产量13—16%,降低作业成 本20%左右,减少大风刮起的沙尘暴60%左右。
具体措施: ⑵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具体措施: ⑶提高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综合整治田、水、 林、村; 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能力,防治土壤污染, 防治土地退化。
一、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 施。 防护林带包括水源涵养带、水土保持林带、防风 固沙林带等。
罗斯福工程对我国来说有什么借鉴意义? 治沙之道,不光要种树。还要多管齐下, 综合治理。
1.防风林——抵挡风蚀,减少水土流失。
2.梯田——减缓水土流失
可再生资源是否“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如果开发利用的强度超过其自我更新的能力, 他就会退化、解体。
树形: 1.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5棵,人人动手,绿化 祖国。 2.五棵树意会森林,由 此引申连接外圈,显示 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 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 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