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科学方法论的特点
第二章社会科学方法论诸流派一、实证主义

20世纪以来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争论,大都与 实证主义相关。
实证主义试图将自然科学里的方法应用到社会 科学。预先假定了科学的统一性。
实证主义将科学看做是外在于科学之外的客观 存在的研究。即,对象不因为主体的介入而变 化——拒斥了主体与客体之间、主体与主体之 间的解释学因素的发生。
实证主义五个特征:
范式的转移包括哲学、认识论、方法论 的转移和创新。
C,“不可通约性” (incommensurability)
新旧范式之间有一种质的差别,差异到 无法相容的程度。
各范式里的科学家就象在两个不同的世 界里工作。
几个不同:研究方法、解答方式、知识 标准不同;两个世界里说着不同的语言, 不可互相翻译。
第二,“语言”:既要命题由名称组成,一个 名称指谓一个对象。“语言图像论”——“精确 定义、理想、科学语言”。
第三,不可说的“神秘领域”。
“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我们可以 说这个世界,世界之外的领域我们没有语言去 说。
“对于可说的我们都可以说清楚,对于不可说 的我们应当保持沉默”。
一,科学主义: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后 实证主义——孔德、维特根斯坦、波普尔
1,实证主义兴起:孔德、马赫
从近代实验科学开始至今,主宰自然和社会科学 的正统观念近400年。
孔德:16世纪开始在科学研究界占据主流。19世 纪孔德首先用“实证主义”(positivism)一词, 指称一种关于科学和历史的知识论与世界观。
拒斥形而上“学”。(这个领域存在,但不可 说)
哲学就是语言命题意义分析。无意义的命题无 所谓真假。(如,“我说的话都是谎话”,属 于无意义命题)
影响:
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宣言书
1,科学界。如建构实在论。 2,文学界。如作品意义分析。 3,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界。如,摩尔的
爱因斯坦的思维方式

爱因斯坦的思维方式爱因斯坦是历史上最为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他在光量子论、布朗运动的研究中,在宇宙、统一场论等方面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他所创建的相对论,不仅使物理学获得了革命性的进展,而且刷新了人们对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的认识。
面对这样一位科学巨人,人们不禁要问:他是怎样取得这许多成就的?拉普拉斯说:“认识一位巨人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
科学研究的方法经常是极富兴趣的部分。
”每一位富于创造、勇了革新的人,总有他自己的特点,他自己的音调。
那么,爱因斯坦的工作方法,又有什么特点呢?有什么可供我们借鉴的呢?爱因斯坦曾多次谈到,需要建立新的思想体系。
建立新的思想体系,这正是他自己的工作非常突出之处。
拉普拉斯说:“人们要研究某个问题,总得先收集有关资料,尽量吸取前人的成果、方法、经验和教育,这样才能站在巨人的肩上。
”但为了比前人看得更远,光站在肩上还不够,还需要通过新的观察或试验,向大自然索取更多的新资料,并运用辩证思维,对它们进行分析整理,以获得新的认识。
至此,爱因斯坦与常人并无显著不同,他和我们一样,也非常重视基本理论的学习,重视来自实际的实验和事实。
然而,接下去分歧便开始了。
怎样对资料进行理论分析呢?常见的办法是把试验结果归纳成一些经验定律或经验公式,希望通过它们合理地解释过去并预见将来。
但爱因斯坦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样做还很不够,这样做不能使理论获得重大进展。
因为,这些公式最多只概括了局部的、有限多次的经验,对全局来说,对无限的总体来说,它很可能是错误的。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爱因斯坦说:“适用于科学幼年时代以归纳为主的方法,正让位于探索性的演绎法”;应该“由经验材料作为引导,……提出一种思想体系,它一般是在逻辑上从少数几个所谓公理的基本假定建立起来的。
”对这个体系的要求,应是能把观察到的事实联结在一起,同时它还具有最大可能的简单性;所谓简单性是指“这体系所包含的彼此独立的假设或公理最少”。
论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与方法

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与思想方法姓名:姜福义学号:1402120837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与思想方法爱因斯坦在青年时代所以能够在科学上做出划时代的贡献,是与他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分不开的。
他一生都非常关注对科学发现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讨论,他晚年在“自述”中写道:“像我这种类型的人,一生中主要的东西,正在于他想的是什么和他怎么想的,而不在于他所做的或者所经受的是什么。
”这说明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对于他取得的科学成就的巨大作用。
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有以下特点。
第一,他坚持了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传统。
表现在他的认识论和自然观上,他相信在我们之外有一个独立于我们的客观世界。
据他在在“自述”中回忆说,12岁时读了一部通俗的自然科学读物后,就相信“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然而至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及的。
对这个世界的凝视和深思,就像是得到解放一样吸引着我们。
在向我们提供的一切可能范围里,从思想上掌握这个在个人以外的世界,总是作为一个最高目标而有意无意地浮现在我的心目中。
”爱因斯坦在他整个的科学探索过程中,始终坚持着这一信念,这是他的科学探索方法的一个前提。
他在科学研究中坚持以实验事实为出发点,反对以先验的概念为出发点。
他在“自述”中谈到,他在大学时代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实验室渡过的,“迷恋于同经验直接接触。
”他反对以先验的概念为出发点,提倡“唯有经验能够判定真理”。
当迈克耳孙实验的零结果使物理学家大为震惊、失望,纷纷起来修补经典理论基础这个旧船的漏洞的时候,爱因斯坦大声疾呼:“让我们仅仅把它当作一个既成的实验事实接受下来,并由此着手去做出他应得到的结论。
”他在1921年谈到它的相对论时说:“这理论并不是起源于思辨;它的创建完全由于想要使物理理论尽可能适应于观察到的事实。
”爱伊斯坦不仅把实验事实作为认识的出发点,而且也把它作为定义基本物理量的方法。
《科学技术史》试题

测试题一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请就题中【】部分判断正确或错误。
如正确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V,如错误请在后面的括号内画X。
1、英国科学家【惠威尔】于1837年发表的《归纳科学的历史》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科技史著作。
()2、打制石器、人工取火和【制造陶器】是古代技术发端的三项标志性成就。
()3、现今通用的10进位制记数法是【古印度人】发明的。
()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周髀算经》】一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数学著作,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5、【《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医学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的基础。
()6、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7、我国北魏时期农学家【郦道元】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
()8、马克思把【造纸、印刷术、火药】看作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9、都江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
10、【阿基米德】被英国科学史家丹皮尔称为“古代世界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近代型物理学家”,他发现的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是古代力学中两条最伟大的定律。
()11、古罗马科学家【盖伦】所著的《天文学大成》一书把古代的地心思想发展为系统的地心说理论。
()1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453】年出版了著名的《天体运行论》一书,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开始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运动。
()13、伽利略在力学上的三个重要发现是钟摆运动、自由落体定律和【运动叠加原理】。
()14、1666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出版《怀疑的化学家》一书,首次提出“元素”概念,标志着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
()15、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最初是由德国的康德和法国的【勒维烈】分别在1755年和1796年独立提出来的。
()16、【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以丰富的材料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的学说。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覆盖重难点全)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自然辩证法1.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
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
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
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
(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
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
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
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和演变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和演变科学方法论是研究科学知识产生的规律和科学方法的理论体系。
它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指导原则,为科学界提供了合理的研究方法和逻辑体系。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和演变是由人们对科学认识的深化以及科学研究实践的不断发展所驱动的。
科学方法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的思考和探索。
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在早期对科学方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强调了观察、实证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奠定了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方法论不断发展。
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在实际的科学研究中提出了实验和数学建模的方法,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展。
伽利略通过实验验证了地心说的错误,提出了日心说,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结构的认识。
牛顿通过数学建模解释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创立了经典力学,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科学方法论迎来了重大的发展与变革。
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量子论的基本概念,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特性质,引发了量子力学的产生。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了光速不变原理和质能等效原理,彻底颠覆了牛顿力学的观念,为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中期以后,科学方法论进一步向着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波普尔将“假设-推断-验证”的研究模式引入科学探索中,并提出了著名的“假设的真值性未被证实,只能被证伪”的科学哲学原则。
波普尔的观点对科学研究和理论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还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领域的扩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研究者们可以更高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海量的数据。
同时,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如生物信息学、神经科学、环境科学等的兴起,为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尽管科学方法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它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科学方法论的任务是指导科学实践,但由于研究领域的不同以及研究者的主观意识和价值观的差异,科学研究的方法往往存在多样性和灵活性。
《自然辩证法》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简答题: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2、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3、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4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5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6科研选题的原则有哪些?7简要说明科学争鸣及其意义8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9、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10 科学假说及其结构,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11 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如何?12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1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14 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15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16、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17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P30-3118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
P35-3819、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1-62)20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49-5021 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P9-10)22、从科学理论到技术开发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P203)23、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P119)24、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142)25、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
(P267)26、科学理论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P174)27. 研究型大学体制的基本特点。
(P265)(问答,可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28.评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及其重大意义。
29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哪些重要的思想观点?(P6-8)30.试论述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
(P199-200)3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意义?32、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301-30233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3)35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36 论述并比较古代、近代、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特点(10)37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思想(11)38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12)39现代科学革命对近代经典科学的冲击(13)4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41、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4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43、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基本内容44、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45、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问题,迄今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大凡卓有成效的科学家,都十分关心这个问题。
爱因斯坦就是一位对科学理论评价问题有独到见解的科学大师,他关于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的论述,即使今天看来还是那么引人入胜。
本文主要就爱因斯坦的有关见解作一阐释,也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两个评价标准——“外部的确认”和“内部的完美”晚年,爱因斯坦把自己在科学实践中的经验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加以思考和提炼。
在“自述”(1946年)这篇有名的回忆录中,他在开始批判那个作为物理学基础的力学之前,论述了批判各种物理学理论的普遍观点。
爱因斯坦明确提出,评价科学理论有两个标准。
他认为:“第一个观点是很明显的:理论不应当同经验事实相矛盾。
”它“所涉及的是用现成的经验事实来证实理论基础”。
“第二个观点涉及的不是关于(理论)同观察材料的关系问题,而是关于理论本身的前提,关于人们可以简单地,但比较含糊地称之为前提(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作为薹础的关系)的‘自然性’或者‘逻辑的简单性’。
”爱因斯坦分别称这两个标准为“外部的确认”和“内部的完美” 。
它们可以看作是评价科学理论的外部标准和内部标准。
爱因斯坦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写道:“虽然概念体系本身在逻辑上完全是任意的,可是它们受到这样一个目标的限制,就是要尽可能做到同感觉经验的总和有可靠的(直觉的)和完备的对应关系;其次,它们应当使逻辑上独立的元素(基本概念和公理),即不下定义的概念和推导不出的命题,要尽可能地少。
”(pp.5~6)就这样,爱因斯坦十分明确地提出了评价科学理论的外部标准和内部标准,而且认为内部标准从来都在选择和评价各种理论时起着重大的作用。
在科学史上和哲学史上,像这样径直从两个方面提出评价科学理论标准的,恐怕很少有先例。
爱因斯坦的这些观点对当代科学哲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当代科学哲学文献中所谓的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后验标准和先验标准,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与爱因斯坦的外部标准和内部标准有相通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因斯坦的科学方法论的特点
爱因斯坦(1879-1955),人称“现代物理学之父”在物理学的许多部门中都有重大贡献。
他的影响可以同哥白尼、牛顿、达尔文相比拟。
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些新发现的推动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并在这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1916年)。
爱因斯坦的理论,特别是招对论,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爱因斯坦创造的科学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坚持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传统,是爱因斯坦探索科学方法的第一个特点,也可说是基本前提。
他曾经指出:“我急于要请大家注意到达样的事实:这理论(相对论引用者)并不是起源于思辨;它的创建完全由于想要使物理理论尽可能适应于观察到的事实。
我们在这里并没有革命行动,而不过是二条可回溯几世纪的路线的自然继续。
”这里,爱因斯坦强调自己是继承了一个传统,这个传统就是:“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个唯物主义的传统。
爱因斯坦科学方法论的第二个特点是统一性的思想,他的方法论的核心,也就是紧紧抓住物质世界统一性这一中心环节。
他认为,“从那些看来同直接可见的真理十分不同的各种复杂的现象中认识到它们的统一性,那是一种壮丽的感觉。
”这种统一性的思想是爱因斯坦毕生科学工作的灵魂。
他把探索和理解自然界的这种统一性(他有时称为“世界的合理性”)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从创建狭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到统一场论,每跨出一步,都是这种统一性思想的生动体观。
爱因斯坦科学方法论的第三个特点是独立的批判的精神,即牢牢掌握住批判的武器。
在早期,他的批判锋芒是针对着物理学领域中在原则问题上居统治地位的“教条式的顽固”,针对着哲学上的先验论。
他尖锐地批判枯拉图和康掘。
他敢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于闯禁区、敢于创新。
这种独立的批判的精神,使他在青年时代能够完成洛伦兹、普朗克等老一辈理论物理学权威所不敢想。
也不敢碰的事业。
他也能以同样严肃的批判态度来对待自己。
他从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也不文过饰非。
他早期发表的许多论文,往往随后又发表一些更正。
他在七十岁回顾自己一生的成就时说:“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个概念会很牢靠地站得住的,我也不能肯定我所走的道路一般是正确的”,“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只要一个人是诚实的,是有批判精神的”。
爱因斯坦的科学方法论的第四个特点,也就是最突出地显示出他的
非凡的科学创造才能的,是善于运用思维的洞察力,善于深入事物的本质,抓住基本矛盾。
他善于从大量实验事实中,辨别出那些被他称之为“可以普遍推广的事实”,即带有关键性的事实,然后紧紧地抓住它们,深刻揭露其本质,从而取得对自然男.的根本认识。
他不满足于观象的罗列和验的堆积,强调“只有大胆的思辨而不是经验的堆积才能使我们进步”。
他往往在别人认为没有问题的地方看出了问题,在别人觉得习以为常,平淡无奇的现象中看出了不平凡。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建立过程就是两个最生动的例子。
他曾说过:“我的智力较差,什么是Rf问与空问,这个大家都清楚的问题我却一直不清楚”。
而经过馅的辛勤研究,终于突破了牛顿时空观的肋限,把人类对时间与空间的认识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综合爱因斯坦方法论上的四个特点,可以作个形象的比喻g自然科学唯物论的传统可以说是馅壮健的身躯和可靠的运载工具,物质世界统一性的思想是他掌握方向的罗盘,独立的批判的精神是他得以不断前进的动力,思维的洞粥力则是他所具有的精密的观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