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因素识别评价改善程序(含表格)

合集下载

44人体工程学风险评估识别程序(人权验厂)

44人体工程学风险评估识别程序(人权验厂)

1.目的为确保员工安全与健康,预防从事高体力工作(包括搬运、清洗、装配等)人员的重复提举重物、长时间站立或人体来回弯曲运动等强力工作,受到危害或影响身体健康进行评估与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从事高体力劳动工作人员识别并预防影响身体健康有效控制。

3.职责3.1行政部:负责重体力工作人员相关培训,并定期/不定期进行工厂稽查与督导重体力工作安全教育的执行情况。

3.2各部门:负责体力工作人员统计,并全面识别、评估做好现场重体力工作人员管理:4.定义4.1重体力劳动:按照《重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3869-1997》标准规定的第三级以上体力劳动。

4.2第三级体力劳动:劳动强度指数大于20小于25的体力劳动,即指8小時工作日平均耗能为73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3%,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的劳动。

4.3.第四級体力劳动:劳动強度指数>25,即指8小时日平均耗能值为11304.4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7%,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的劳动。

5.工作程序5.1重体力作业安全管理5.1.1本公司将致力于作业方法的改善、作业频率的減低、搬运距离的缩短、搬运物体重量的減少及适当搬运速度的调整,并尽量以机械代替人力。

5.1.2女工和未成年工严禁参加第四級体力劳动的作业和单人连续负重量(指每小时负重次数在6次以上)每次超过20公斤,间接负重每次超过25公斤的作业;女工在经期、怀孕期、哺乳严禁参加第三級体力以上劳动作业。

5.1.3从事重力劳动时,应考虑员工的体能负荷情形,減少工作时间给予充分休息。

5.1.4在危险工作区域,应尽量避免重体力处理操作;若不能避免时,要作进一步评估減少因体力的处理操作对员工造成的伤害。

5.1.5制定重体力劳作作业规范,并向员工提供有关体力的处理操作的风险和安全措施资料,确保员工的安全及健康。

5.1.6所有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员工应参加公司的安全教育训练。

人体工程学评估表

人体工程学评估表

人机工程与人之因素评价表
序號
1 2 3 4 5 6
車間
作业环境
作业名称
照明温度湿度
辦公區11 1
收放料作业31 1
机台调机11 1
药水室11 1
工程维修11 1
药水领用、
添加11 1
评价部门:
作业姿势
噪音站坐弯腰/下蹲
1 1 1 0
1 0 1 0
2 0 1 1
1 0 0 0
1 1 0 1
1 1 0 2
评价日期:年月日
其它因素
综合指数
优先
备注
视力重复动作搬运重量安全性度
1 2 1 1 11 2
1 1 0 1 10 1
1 3 1 3 14 2
1 2 0 3 10 1
1 3 1 3 13 2
1 2 2 2 14 2
7 質量檢測 1 1 1 0 0 2 2 1 1 1 1 11 2
备注1.评价方法:采用五分负面评分法:劣=5分;差 =4分;可 =3 分;良 =2分;佳 =1分;
2.综合指数之算法:将各项的评价分数予以总计(相加起来);
3.评分标准:综合指数为大于30 时优先度为5;综合指数为21-30 时优先度为4;综合指数为16-20 时优先度为3;综合指数为11-15 时优先度为2;综合指数小于 10时优先度为 1;
4.优先度:评价指数最高者为优先度5,依此类推,对优先度被评价为1的项目,由评价部门和相关部门对其提出改善对策/ 措施。

人机工程因素控制方案:。

人机工程及人体工学评估程序

人机工程及人体工学评估程序

人机工程及人体工学评估程序一、目的:本程序规定了公司在制造/生产过程中对现有操作和过程效果的评价方法,使工厂的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的交转和搬运,便于材料的同步流动以及最大限度地使场地空间得到增值使用,以达到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制造过程能力之目的。

合理减少员工由于不适当的人、机关系、工作环境或手工处理操作所引起的精神压力、身体疾病和伤害。

二、参照法律法规:1.GB/T12330-90 体力搬运重量限值2.GB/T3869-8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3.GB/T13379-92 视觉工效原则室内工作系统照明4.GB/T14790-93 人体手传振动的测量与评价方法5.GB1251.3-1996 人类工效学险情和非险情声光信号体系6.GB1251.2-1996 人类工效学危险视觉信号一般要求设计和检验7. GB/T 14774-93 工作座椅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8. GB/T 14775-93 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9. GB/T 15241-94 人类工效学与心理负荷相关的术语10. GB/T 16251-96 工作系统设计的工效学原则三、进行人机工程及人体工学调查评价1、由技术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对工作场所的所有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人机因素,流通周转及岗位人体工学进行一次彻底的调查评估,以确认是否存在任何需改善的内容。

2、由评估小组填写相关的《评价表》进行评分,将分数进行汇总分析;确定重要因素项目并向总经理提出改善的措施。

3、总经理确认所有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人机因素,流通周转及岗位人体工学等重要因素整改措施的确认。

4、评估小组按要求进行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人机因素,流通周转及岗位人体工学等重要因素整改措施的落实。

四、跟进行动1. 应至少每12个月对工作场所进行一次跟进调查,但当工作环境出现实际转变或人员调动,而导致现有的调查结果不再有效时,亦应进行跟进调查。

2. 评估部在进行每月检查时,也应对人机工程及人体工学问题进行抽样检查。

人体工学评估及其改善

人体工学评估及其改善
5.1.4定期向噪声工作场所的员工提供适当的听力保护用品,如耳塞等。
5.1.5公司提供合格的个人劳动保护,并在员工初次使用听力保护用品前,应对员工进行有关听力保护用品佩戴方法的培训。
5.1.6对接触噪声值超标的员工,每年进行听力测试。并对听力异常员工进行医疗跟踪,并对听力下降的员工采取积极的康复行动。
5.3颈腰椎
5.2.2根据实际情况安装风机、除尘罩、风管等通风除尘设施。清洁工加强对车间地面粉尘的清扫。
5.2.3依据《环境监测控制程序》对粉尘进行监测,并更新、保留监测记录。
5.2.4定期向粉尘工作场所的员工提供适当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防尘口罩等
5.2.5公司提供合格的个人劳动保护,并对员工进行有关粉尘保护用品佩戴方法的培训。
5.1听力:
5.1.1各部门应做好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异常音响以降低噪声影响。
5.1.2正常生产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在各主要噪声源处加装防尘隔音罩或其他噪声消除装置,以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中的噪声标准要求,并保证装置的完好。
5.1.3依据《环境监测控制程序》对噪声进行监测,并更新、保留监测记录。
5.2.6对接触粉尘超标的员工,每年进行粉尘测试。并对呼吸系统等异常的员工进行医疗跟踪,并对其采取积极的康复行动。
5.2.7培训员工对呼吸系统损伤的控制和相关控制措施。
5.2.8行政部根据国家工伤与职业病管理有关规定,对呼吸系统有损伤的员工妥善安置,包括调岗等措施。
5.2.9呼吸系统损伤人员的处理流程表,具体参照工伤与意外事故处理流程图。
5.1.7培训员工相关听力损伤控制和相关控制措施。
5.1.8行政部根据国家工伤与职业病管理有关规定,对听力损伤员工妥善安置。包括调岗等措施。

人体工学识别与评估控制程序

人体工学识别与评估控制程序
5.1人体工学相关因素的识别和确认
5.1.1人体工学识别的范围
识别的范围涉及公司员工进行技术研发、管理、设备维修和生产活动的所有场所,包括所有相关的设施、设备、用具、防护措施,以及作业环境(照度、温度、湿度、噪声、空气质量)、作业姿势(站、坐、蹲、弯腰、后仰、低头、扭曲)、设备操作(频率、安全性)、物料重量等等。
人体工学体力识别评估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CYX-SAP-39
版次:A/0
页数:共3页
制订部门:
制订人:
制订日期:2016-08-01
核准/日期
审核/日期
文件发行章
2016
2016
文件修改记录
序号
修改版次
修改页数
修改内容描述
修改人
核准人
生效日期
1
A/0
ALL
新版制订
JHK
JHHJ
2016-8-01
2
3
4
5.2.1.2对评估出的重要人体工学因素,管理部需与相关部门一起制定后续的改善措施,以确保该因素对工作效率及人体健康的有益性
5.2.1.3各部门在日常检查、监测与测量中,一旦发现人体工程学不利因素,应及时填写《人体工学因素识别及评估表》,经管理部负责人确认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5.2.1.4对危害性严重的人体工学相关因素,如评估改善过程涉及投入巨大资金的,或短期内无法改善的,管理部应及时以书面材料向公司领导汇报。
5.1.2识别的依据
应以人体工学科学理论为依据,并进行充分的调查、测量、分析和研究
5.1.3识别的周期
公司每年组织一次全面的人体工学体力风险评估
5.2人体工学相关因素的评估与控制
5.2.1人体工学相关因素的评估过程和方法

人体工程学识别评价表ok

人体工程学识别评价表ok

人体工程学识别评价表
人机工程伤害危险工作量化分类
部门:
每个工作日次数或小时数或说明
低风险 L
中风险 M
高风险 H
基础控制
工作表面的高度是否可调?
符合但不可调
可调但不符合
不符合且不可 调
工作岗位是否可以调换?
不可完全调换 很难调换
不可调换
工作区是否有对急救设备, 工具和 设备的预防性保养的说明?
员工工作日每天上下午是否各安排 一次小休(十分钟),小休人数比 例。
范围 : 类型
人体工程学识别评价表
人机工程伤害危险工作量化分类
部门:
每个工作日次数或小时数或说明
低风险 L
中风险 M
高风险 H
对肌肉和关节的影响
工作中作业员肘高过肩或手在肩后
作业员作业过程中是否要弯腰或者 蹲下? 站立时躯干前弯60°超过10s或坐着 时头或肘在膝前超过10s
是否要弯曲或旋转手腕?
<180次 <50次 <50次 <1800次
肩重复动作(以小时为单位)
600~900次 900~1200次 >1200次
工作环境
工作站的照明是否足够?
>200 lx
100~200 lx
<50 lx
车间噪音是否让员工不舒服?
<80dBA
80~95dBA
>95dBA
该工作区域的工作温度是否合适?
14~18℃, 24~ 12~14℃, 31.5 <12℃, >36.75
180~300次 50~240次 50~240次 1800~3600次
>300次 >240次 >240次 >3600次
接触压力(如手指、手掌、前臂)

人体工程学评估表范例

人体工程学评估表范例

备 注 3. 评分标准:综合指数为大于30时优先度为5;综合指数为21-30时优先度为4;综合指数为16-20时优先度为3;综合指数为11-15时优先度为2;综合 指数小于10时优先度为1;
4.优先度:评价指数最高者为优先度5,依此类推,对优先度被评价为1的项目,由评价部门和相关部门对其提出改善对策/措施。 人机工程因素控制方案:
序号
车间 作业名称
照明
作业环境 温度 湿度
噪音
人机工程与人之因素评价表
评价部门:
评价日期: 年 月 日

作业姿势

弯腰/下蹲
视力
其它因素 重复动作 搬运重量 安全性
综合指数
优先 度


1
办公区
1
1
1
1
1
1
0
1
2
1
1
11
2
2 收放料作业 3
1
1
1
0
1
0
1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1
10
1
3
机台调机 1
1
1
2
0
1
1
1
3
1
3
14
2
4
药水室
1
1
1
1
0
0
0
1
2
0
3
10
1
5
工程维修 1
1
1
药水领用、
6
添加
1
1
1
1
1
0
1
1
1
0
2
1
3
1

人体工程学评估参数表

人体工程学评估参数表

Step 2
Identify Risks
Hands and Wrists ▼
Elbows
Shoulders
Neck
Back
Legs
≤ 45°
2a. Mark Posture and Force boxes when risk factors are observed.
Flexed > 45°
Ulnar Deviation Rotated Forearm
!


© 2002 by Humantech, Inc.

Tel. 734.663.6707 Fax 734.663.7747
Step 4
Identify Physical Stressors
Mark physical stressors observed: Vibration (V) Low Temperatures (L) Soft Tissue Compression (S) Impact Stress (I) Glove Issues (G) Use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s to show location of stressors.
Fully Extended
Shoulders Shrugged Extended
Extended Twisted > 20° Twisted Unsupported
Left
Right
Left
Right
Unsupported
2a.
Posture
Pinch Grip or Finger Press > 2 lb (0.9 kg), or Power Grip > 10 lb (4.5 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工程学因素识别、评价改善程序
(GB/T28001-2011)
1、目的
本规定的制定旨在通过在工厂场所中积极、合理地应用人体工程学的科学理论,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使其适合员工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实现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的目标,从而进一步维护本公司员工的合法权利,特制订本改善程序。

2、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部门车间,全体员工。

3、职责
3.1 人事部负责文件的制定、修改和监督实施。

3.2 人事部负责组织人体工程学知识培训。

3.3 各部门负责本规定的贯彻实施。

4、人体工程学简介
4.1定义
按照国际工效学会所下的定义,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
健康、安全和术士等问题的科学。

4.2 研究内容
早起的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人和工程机械的关系,即人机关系。

其内容有人体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操作装置,控制盘的视觉显示,这就涉及到了心理学、人体解剖学和人体测量学等,继而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即人-环境关系,这有涉及到了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

至今,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仍在发展,并不统一。

5、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的识别和确认
5.1 识别的范围
识别的范围涉及公司员工进行研发、管理和生产活动的所有场所,包括所有相关的设施、设备、用具、防护措施等等。

5.2识别的依据
应以人体工程学科学理论及公司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并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5.3 识别的周期
公司每年统一组织一次识别活动。

5.4 识别和确认的人员
参加识别的确认的人员应为参加过公司组织的人体工程学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

5.5 识别程序
各部门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识别人员在对本部门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后,编制《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调查、评估改善表》,由人事部负责制订公司《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调查、评估改善表》,并将其分发给相应部门。

6、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评价与控制
6.1 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由各部门负责人按照直接判断与打分法的评价标准,对识别出的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进行评价。

将评价后的《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调查、评估改善表》上交人事部进行汇总,汇总后《嘉兴恒威电池有限公司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汇总表》经人事部经理核准后,进行人体工程学重要相关因素的汇总。

6.2 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的控制:
6.2.1 对评价出的重要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人事部经理应会同相关部门负责人制定改善及保障措施,以确保该因素对工作效率及人体健康的有益性。

6.2.2 各部门在日常检查、监测与测量中,一旦发现人体工程学不利因素,应及时填写《人体工程学相关因素调查、评估改善表》,经人事部经理确认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7、人体工程学应用原则
人体工程学重视以人为本,讲求一切为人服务;为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