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规划的规定道路规划纵坡和横坡共22页文档
道路纵坡规范

道路纵坡规范道路纵坡规范是指道路纵向坡度的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道路纵坡规范。
首先,道路纵坡是指道路纵向的倾斜度。
它对于道路排水和车辆行驶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实际需要,道路纵坡可以分为对称纵坡和非对称纵坡两种形式。
对称纵坡要求道路两侧离中线的高度差基本相等,高度差不得超过规定的数值。
通常情况下,对称纵坡适用于平缓的地形,可以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非对称纵坡则要求道路两侧离中线的高度差不相等,一般较陡一侧用于排水和蓄水,较缓一侧用于车辆行驶。
非对称纵坡适用于较为陡峭的地形,可以提高道路的排水能力。
在确定道路纵坡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道路功能:不同的道路功能对纵坡要求不同。
例如,高速公路要求较小的纵坡,以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而山区公路则需要适当的纵坡,以适应复杂的地形条件。
2. 水平曲线半径:在水平曲线处,较小的纵坡有助于减小车辆转向时的侧向力,提高行驶的稳定性。
3. 排水要求:道路纵坡的设计要考虑道路排水的需要,以防止积水对车辆行驶的影响。
4. 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合理的纵坡设计可以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少车辆的损坏和疲劳驾驶。
在道路纵坡的施工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纵坡施工检查:施工人员应定期对道路纵坡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2. 施工材料选择:施工中应选择合适的材料,保证道路纵坡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3. 施工工艺控制:施工中需要控制好施工工艺,保证道路纵坡的坡度和坡长符合设计要求。
4. 环境保护措施:施工中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道路纵坡的设计和施工都需要遵守相关规范和要求,以保证道路的排水和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道路纵坡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同时,道路使用者也应注意遵守交通规则,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道路竖向方案

道路竖向方案道路竖向方案是指在道路设计中,对于道路的纵向剖面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方案。
通过合理设计道路的纵坡和纵向曲线,能够确保道路的通行安全和行车舒适,提高交通效率和服务水平。
下面将从纵坡、纵向曲线以及附属设施三个方面,介绍道路竖向方案的设计要点。
一、纵坡设计纵坡是指道路沿纵向方向的坡度,包括上坡、下坡和平坡。
合理的纵坡设计可以保证道路在不同坡度下的车辆行驶安全和舒适性。
1. 上坡设计:上坡的设计应考虑车辆在爬坡时的动力和阻力,确保车辆具备足够的爬坡能力。
同时,为了避免车辆滑坡和过分耗油,上坡的坡度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对于重载货车和陡峭山路,应考虑设置坡道燃气站和紧急停车带,提供安全保障。
2. 下坡设计:下坡的设计应考虑车辆在下坡时的制动能力和速度控制。
根据不同类型的道路和交通需求,可以采用减速带、避免车辆过度加速,确保车辆稳定下坡并控制车速。
在长下坡路段,可以设置紧急车道以及引导标志,引导司机安全行驶。
3. 平坡设计:平坡是指没有坡度的道路段落,车辆在此段行驶无需特别制动或加速。
平坡的设计应确保路面平坦、无凸起或凹陷,确保车辆的平稳行驶和驾驶舒适。
二、纵向曲线设计纵向曲线设计是指沿道路纵向方向设置的曲线设计,通过合理设置纵向曲线来改善车辆行驶的视野和舒适性。
1. 地点选择:在设计纵向曲线时,应根据道路线形、地貌地形等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布置曲线,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一般来说,适合设置纵向曲线的地段包括坡度变化较大的区段、视线受阻区域以及需要提供车辆超车条件的区域。
2. 弯道设计:在设置纵向曲线时,需要考虑道路的水平弯度和变坡点附近的曲线半径。
弯道的设计应满足车辆在弯道内的安全行驶和平稳转弯的需求,避免出现车辆失控、侧翻等意外事故。
三、附属设施设计除了纵坡和纵向曲线的设计外,道路竖向方案还包括附属设施的设计,以提供更好的交通环境和行车条件。
1. 加速车道和减速车道:在设计道路时,应考虑车辆的加速和减速需求,设置合适长度的加速车道和减速车道,为车辆提供良好的交通过渡带。
道路纵坡规定

第条地面和道路坡度一、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二、基地车行道纵坡不应小于%,亦不应大于8%;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但其长度不应超过80M,路面应有防滑措施;横坡宜为~%。
三、基地人行道的纵坡不应大于 8%,大于 8% 时宜设踏步或局部设坡度不大于15% 的坡道,路面应有防滑措施;横坡宜为.~%。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概念:城市开发建设地区,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的需要对象——自然地形手段——控制与改造内容——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平衡土石方土石方平衡概念:在某一地域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平衡城市竖向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主要内容: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确定城市用地坡度、控制点高程、规划地面形式及场地高程;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土石方工程和防护工程;提出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景观的规划要求。
规划地面形式:根据城市用地的性质、功能,结合自然地形,规划地面形式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用地名称最小坡度最大坡度工业用地 10仓储用地 10铁路用地 0 2港口用地 5城市道路用地 8居住用地 25公共设施用地 20竖向与平面布局: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完整的土地,自然坡度宜小于15度;居住用地宜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自然坡度宜小于30度;竖向与排水: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度,坡度小于度时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各阶段主要内容及深度:可分为两个阶段、四个层次。
竖向设计规范

1总则1.0.1为规范都市用地竖向规划基本技术规定,提高都市规划质量和规划管理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合用于各类都市旳用地竖向规划。
1.0.3都市用地竖向规划应遵照下列原则:1安全、合用、经济、美观;2充足发挥土地潜力,节省用地;3合理运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都市各项建设用地旳使用规定;4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5保护都市生态环境,增强都市景观效果。
1.0.4都市用地竖向规划根据都市规划各阶段旳规定,应包括下列重要内容:1制定运用与改造地形旳方案;2确定都市用地坡度、控制点高程、规划地面形式及场地高程;3合理组织都市用地旳土石方工程旳防护工程;4提出有助于保护和改善都市环境景观旳规划规定。
1.0.5都市用地竖向规划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原则旳规定。
2术语2.0.1都市用地竖向规划都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都市景观等方面旳综合规定,对自然地形进行运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旳规划设计。
2.0.2高程以大地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并作零点(水准原点)起算地面各测量点旳垂直高度。
2.0.3土石方平衡在某一地区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平衡。
2.0.4防护工程防止用地受自然危害或人为活动影响导致土体破坏而设置旳保护性工程。
如护坡、挡土墙、堤坝等。
2.0.5护坡防止用地土体边坡变迁而设置旳斜坡式防护工程,如土质或砌筑型等护坡工程。
2.0.6挡土墙防止用地土体边坡坍塌而砌筑旳墙体。
2.0.7平坡式用地经改导致为平缓斜坡旳规划地面形式。
2.0.8台阶式用地经改导致为阶梯式旳规划地面形式。
2.0.9混合式用地经改导致平坡和台阶相结合旳规划地面形式。
2.0.10台地台阶式用地中每块阶梯内旳用地。
2.0.11场地平整使用地到达建设工程所需旳平整规定旳工程处理过程。
2.0.12坡比值两控制点间垂直高差与其水平距离旳比值。
3一般规定3.0.1都市用地竖向规划应与都市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同步进行,使各项建设在平面上统一友好、竖向上互相协调。
纵坡规范

第二节纵断面设计第5.2.1条纵断面设计原则如下:一、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二、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三、山城道路及新辟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
四、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
五、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
1.路线经过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时,应提高路基标高以保证路基稳定。
当受规划控制标高限制不能提高时,应采取稳定路基措施。
2.旧路改建在旧路面上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的排水。
3.沿河道路应根据路线位置确定路基标高。
位于河堤顶的路基边缘应高于河道防洪水位0.5m。
当岸边设置挡水设施时,不受此限。
位于河岸外侧道路的标高应按一般道路考虑,符合规划控制标高要求,并应根据情况解决地面水及河堤渗水对路基稳定的影响。
4.道路纵断面设计要妥善处理地下管线覆土的要求。
5.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遇特殊困难纵坡度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
六、山城道路应控制平均纵坡度。
越岭路段的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度宜采用4.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宜采用4%,任意连续3000m长度范围内的平均纵坡度不宜大于4.5%。
第5.2.2条机动车车行道最大纵坡度推荐值与限制值见表5.2.2。
第5.2.3条坡长限制规定如下:一、设计纵坡度大于表5.2.2所列推荐值时,可按表5.2.3-1的规定限制坡长。
设计纵坡度超过5%,坡长超过表5.2.3-1规定值时,应设纵坡缓和段。
缓和段的坡度为3%,长度应符合本条第二款规定。
二、各级道路纵坡最小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5.2.3-2的数值,并大于相邻两个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
第5.2.4条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超高横坡度与道路纵坡度的合成坡度应小于或等于表5.2.4规定值。
道路竖向设计

道路竖向设计竖向设计是道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一般市政道路的线型、横断面以及路面结构都在城市规划中已经确定,可调整的空间非常有限,但是道路竖向设计却是千变万化,可以设计出很多方案,如何使道路竖向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实际情况,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竖向设计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1、纵坡坡度拟定原则1)从汽车的行驶方面考虑,根据汽车的动力性能、行车速度、行车安全、驾驶条件等因素拟定不同的道路坡度。
一般城市道路纵坡度0.5%≤i≤2.5%,i=0.5%是保证路面排水的最小坡度,但是像一般平原地区,例如北京,地势平坦,纵坡坡度不满足大于最小纵坡度的要去,这种情况下,可适当降低标准,坡度控制在0.2%以上也是可以的。
另外2.5%的坡度是自行车最大爬坡坡度,城市道路中自行车较多,要充分考虑自行车的行驶条件。
2)交叉口范围的道路纵坡坡度要≤2%,如果困难可以控制在3%以内。
交叉口是车辆与行人汇集、转向和疏散的必经之地,如果坡度过大,车辆停止不及,失去控制,造成追尾、侧滑、失灵等交通事故。
后果不堪设想。
3)城市道路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当道路设计纵坡度大于贵的的推荐值时,应控制坡长,以减少低档而增加的燃料消耗,另外还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线位标高确定原则1)城市道路标高应略低于临街建筑物的地坪标高,以保证建筑物的出入口平缓,以及自建建筑向路面排水的通畅。
一般道路线位标高应比临街建筑物的地坪标高低20~30cm左右。
2)道路起终点标高的确定。
如果有已建的道路,则以现状道路边缘的路面标高为施工道路的终点标高,与现状路顺接。
如果没有已建道路,不仅要考虑起终点的标高对于本路的合理性和经济性,还要充分考虑道路再延伸线和与之相交道路延伸线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自然的和谐。
避免延伸线出现大填大挖,避免延伸线纵断不合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洪水水位和地下水位。
大部分路面和路基在浸水的情况下强度会减弱,路基设计标高应位于洪水水位或者地下水位以上,对于城市道路,路基标高应位于50年或25年一遇洪水水位以上0.5米,最高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水位。
道路纵坡规定

道路纵坡规定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 1.5 1.5 1.5 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为规范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基本技术要求,提高城市规划质量和规划管理水平,建设部于1999年4月批准发布了《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为强制性行业标准。
自1999年l0月1日起施行。
(1)适用范围。
各类城市的用地竖向规划。
同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基本原则。
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①安全、适用、经济、美观;②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③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④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⑤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
(3)主要内容。
城市用地坚向规划根据城市规划各阶段的要求,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①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②确定城市用地坡度、控制点高程、规划地面形式及场地高程;③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土石方工程和防护工程;④提出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景观的规划要求。
(4)基本要求。
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应满足下列要求:①各项工程建设场地及工程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②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广场的技术要求;③用地地面排水及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
(5)规划地面形式。
根据城市用地的性质、功能,结合自然地形,规划地面形式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
用地自然坡度小于5%时,宜规划为平坡式;用地自然坡度大于8%时,宜规划为台阶式。
台地的高度宜为1.5~3.0m。
(6)城市用地布局。
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应充分考虑竖向规划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和完整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15%;②居住用地应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30%;③工业、储用地宜选择便于交通组织和生产工艺流程组织的用地,自然坡度宜小于15%;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居住区内的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②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竖向规划的规定道路规划纵坡和横坡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