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与代表作品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与代表作品浪漫主义是一股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兴起的文学和艺术运动,它对个人情感、自然界和历史传统等充满了强烈的热情和幻想。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带来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下面我们将探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以及代表作品。
特征一:对自然的崇拜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一大特征是对自然界的极度崇拜。
浪漫主义作家认为自然是对人类精神的滋养和灵感的源泉。
他们将自然界描绘成美丽、神秘和神圣的存在,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例如,威廉·华兹华斯的《抒情小诗集》中,他以优美的诗句表达了对湖泊、山景和田园风光的深深热爱。
特征二:对个体情感的追求浪漫主义文学注重个体情感的表达和追求。
作家们相信人类的内心感受比理性和客观事实更加真实和重要。
他们对个体情感的探索包括对爱情、欲望、悲伤和内心痛苦等主题的深入研究。
约翰·济慈的诗歌《秋思》中,他以细腻的语言表达了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无尽留恋和悲伤。
特征三:对历史传统的重塑浪漫主义作家对历史传统的重塑是为了反抗现存社会秩序的束缚,呼唤着人们对过去的理解和传统的重新认识。
他们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来重新塑造历史,并通过寓言和象征的手法,表达对于社会不公和个人自由的思考。
比如,珀西·比希·雪莱的长诗《普罗米修斯解放》中,他通过描写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普罗米修斯,表达了对专制统治和奴隶制度的批判。
特征四:对神秘和超自然的追求浪漫主义文学充满了神秘、超自然和幻想的元素,作家们探索人类灵魂深处的未知领域。
他们相信人类的灵魂与宇宙和神秘力量相通,通过对神秘与超自然的冥想和表达,传递出对人生意义和宇宙秩序的思考。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抒情诗集》中,他通过诗歌将人类的个体意识与宇宙的辽阔相融合,表达了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深邃思考。
代表作品:1. 威廉·华兹华斯的《抒情小诗集》- 这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集,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外国文学史大二下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复习要点(较详细版)一、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英国、法国)1、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2)以人道主义为批判现实的武器,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企图建构理想的社会图景。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并不重视反映历史的本质,只是把历史作为自己自由驰骋的艺术场景。
(4)喜爱自然风光、异域风情,厌恶资本主义的现实和都市文明。
2、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2)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德国和英国的浪漫主义就是从收集民间文学开始的。
(3)惯用对比和夸张手法,大力提倡想象,重视丑的美学价值。
(4)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二、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思潮发源地:最早的两个浪漫流派1、德国文学概述浪漫主义文学在18世纪末的德国兴起后,很快传播到英、法和欧洲其他国家,形成一股全欧性的文学思潮,发展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开始衰落。
(1)早期(耶拿派,18世纪末—1805):由于政治经济的落后、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唯心主义哲学的盛行,早期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和宗教色彩,悲观思想也比较严重。
施莱格尔兄弟:威廉·施莱格尔(1767—1845)和弗利德里希·施莱格尔(1772——1829),是浪漫主义的理论家。
他们在耶拿创办杂志,宣传浪漫主义文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和放纵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
诺瓦利斯(1772—1853):耶拿派的作家代表,敌视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主张恢复中世纪君主专制和天主教统治。
诗集《夜的颂歌》是为悼念他所爱的一个14岁便死去的女孩而写的,歌颂黑夜和死亡,充满病态心理和神秘主义色彩。
(2)中期(海德尔堡派,1805—1815):1805年在海德尔堡出版的《隐士报》,形成这一时期浪漫主义运动的中心,称海德尔堡派。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①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②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③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④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一、德国文学:是浪漫主义的诞生地耶拿派:①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②1798年到1800年间,他们创办的《雅典娜神殿》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海德堡浪漫派:①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②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收集编写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海涅」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论浪漫派》:它的发表,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早期代表作。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情长诗)后期代表作。
抒发了对德国封建制度和停滞的社会现实的仇恨与憎恶。
霍夫曼和莎米索的创作充满了神秘和怪诞的色彩。
二、英国文学: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①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②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莱尔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金钱关系。
「华兹华斯」湖畔派中成就最高《抒情歌谣集。
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抒情歌谣》与柯勒律治合作。
「柯勒律治」喜欢描写超自然的人与事。
代表作《古舟子咏》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雪莱」雪莱注重对未来的描绘。
英国浪漫主义的特点

英国浪漫主义的特点
英国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一种文艺复兴运动,对文学、艺术、哲学和政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其主要特点如下:
1. 明显的反对文艺浪费:英国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感情、精神和内心体验的表达,反对碎片和轻薄的娱乐形式。
他们强调艺术和文学应该是真正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而不是纯粹为了娱乐消遣而存在。
2. 强调自然与情感:英国浪漫主义者相信自然是神圣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比人类的创意和发明更加真实、美丽。
他们相信自然是唤醒内心深处情感的一个媒介,强调文学和艺术应该是对自然和情感的反映。
3. 热爱历史:英国浪漫主义者对历史和传统情结深厚,对中世纪和古典时期的凝固文化和精神生活有着浓厚兴趣。
他们试图将这些美好的传统文化元素注入到当代文学和艺术生活中。
4. 探索神秘和超自然:英国浪漫主义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探索神秘和超自然是其内在需要。
他们对神秘的事物、远古神话传说和自然灵异现象有着极大的关注。
5. 强调爱的自由和克服生命苦难的力量:英国浪漫主义倡导自由达人的爱情,反对机械的恋爱模式。
他们也关注于人类挑战自己、克服自然灾害的精神力量。
英国浪漫主义强调艺术和文学的力量,试图倡导人类的精神自由、自我的表达和个体价值的体现,对19世纪后期的文艺复兴、现代主义运动和后现代主义都有着持续的影响力。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文学突破描绘现实的范围。
(2)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迷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浪漫派可分为带有资产阶级倾向和贵族倾向的两类作家。
前者具有高昂的革命热情,揭露现实的黑暗和不合理现象,对未来社会充满美好的理想。
后者以怀旧的态度去抨击资本主义。
但是,这两类作家批判现实的武器都是人道主义,他们一般都同情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并以此去构筑理想的社会图景。
(3)酷爱描写中世纪以往的历史,从司各特开始,到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大多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
(4)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的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华兹华斯认为,自然的珍宝探不到底,它既可怡情,又可益智。
他们寄忧思于自然,用自然美来对照社会的丑。
他们不仅歌咏本国自然之美,而且乐于描绘异国风光,强美洲的丛林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国,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哥特式的建筑,古代的废墟等等。
2.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浪漫派作家认为古典主典主义宣扬的理性束缚了文艺,于是把抒发情感置于首要地位,对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的挖掘。
由此浪漫派发现了“自我”,成为对人和世界的新视野的源泉。
(2)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就是从搜集民间文学开始的。
浪漫派从民歌民谣、民间传说中撷取题材,学习表现手法,采用民间口语、民歌韵律创作,大大丰富了文学表现手法,在当时一味仿古或庸俗低劣的作品充斥文坛的情况下,无疑带来了清新、活泼、健康的新气象。
拜伦首创的诗体长篇小说,是在诗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视野广阔,将欧洲各国的社会生活融于一炉。
这种新形式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范围,对长篇小说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
此外,浪漫派对语言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发掘,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为日后的巴那斯派和象征派开辟了道路。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个独特的潮流。
它强调个人情感、追求自由和细致的感受,以及对自然、历史和神秘之美的渴望。
这篇文章将探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以及其在不同国家的影响和代表作品。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其代表人物包括诗人歌德、作家诺瓦利斯和颇受推崇的格林兄弟。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对自然的关注和崇拜。
作家们普遍相信自然是无尽的灵感源泉,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来表达内心的独特感受。
著名作品包括歌德的《浮士德》,诺瓦利斯的《蓝花》和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话》。
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包括诗人拜伦、雪莱和济慈。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的英雄气概和对社会不公的反抗。
诗人们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来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
拜伦的《唐璜》、雪莱的《不列颠训诫录》和济慈的《好意踽踽》都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包括作家雨果、美钠斯和格莱泽。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注重个人的激情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作家们尝试通过对社会不公的揭露和批判来唤醒公众的意识。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以及美钠斯的《在天堂看到的事物》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作。
四、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包括诗人普希金和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深受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但也融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主题。
作家们以强烈的情感和对人类痛苦的洞察力来揭示社会的黑暗面。
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都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五、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包括诗人乔尔吉、莱奥纳第和曼佐尼。
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强调艺术的美学价值和对古典传统的回归。
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将痛苦、激情和爱情的主题融入到了自然景色和历史背景之中。
乔尔吉的《神曲》,莱奥纳第的《贫穷的海蒂》和曼佐尼的《五月》都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英国浪漫主义的写作特点

英国浪漫主义的写作特点英国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文学运动,它在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文学运动始于18世纪末,持续到19世纪中叶,主要在英国和欧洲其他地区流行。
在这个时期,文艺复兴的思想和文化价值体系正在世界各地被重新审视和重建,这使得浪漫主义运动得以在欧美文学界占据重要地位。
英国浪漫主义的写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情感和自我浪漫主义文学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笔墨间充满了情感解放的气息,情感主宰了一切。
浪漫主义文学的风格和写作技巧与传统的文学形式不同,呈现出更为清新自然的面貌。
在这个时代,作家们开始讲述个人的故事,并强调自我表达的重要性。
他们提倡个人的情感、想法和感受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体现,因此在表达的过程中往往会强调第一人称的观察和思考,让读者更多地参与到情感的描述之中,使得文学的丰富性更加突出。
二、追求自由和独立英国浪漫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对旧有传统和规范提出了挑战。
他们认为不应该受到传统价值观念和封建制度的束缚,而应该追求真实的自我和生活方式,让个体有尽可能多的自由和权利。
因此,在英国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中,经常有对贵族阶级和上层社会的批评和反思,同时也有对工人和农民阶级的同情和关注。
三、表达自然和神秘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特别注重表达自然和神秘主义的主题。
他们认为自然是可以人类创造的艺术形式,是人类生活的源泉。
因此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自然美和景观描绘的内容,强调自然之美和恢弘壮丽。
同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对宗教信仰以及超自然现象的追求也十分重视,在其中表达他们关于神秘力量、崇拜和信仰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四、注重艺术和文化的价值英国浪漫主义关注艺术和文化价值,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美的诠释和表达,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因此在浪漫主义文学中,艺术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表达创意和情感的同时,也尝试着探索艺术本身的价值。
总之,英国浪漫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运动,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体验和语言,影响了后来的文化与社会。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特点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特点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文学运动,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流行于英国,对欧洲文学也有一定的影响。
它是人们在繁荣的工业革命和社会政治变革的同时,对传统宗教信仰和世俗主义的脱离,在情感、想象和自然中寻求自由、真实、内心存在和精神平衡的一种文学创作体系。
一、强调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强调个人的感受和情感表达,尤其是对爱、痛苦和孤独等情感的深刻认识和表达。
例如,济慈在《患难中的灵感》中写道:“给我一个悔恨的心,让我为一切泣泪,我就能捉住——到如此微妙的角度——心灵最好的祝福。
”二、强调想象和幻想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想象和幻想,批判现实主义对想象的忽视和扼杀。
浪漫主义文学作家通过对自然、神秘、超验、异世界等体验的描写和幻想,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世界,使读者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例如,雪莱在《弥赛亚之大编年史》中写到:“它的神秘是令人发疯的;我可以在混乱之中发现所有的美和良善。
”三、推崇自然和原始生活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崇拜自然和原始生活,认为自然是人文价值的源泉,是对人类经验的显现。
浪漫主义文学作家会用丰富的词语和形象的描写来表达对风景和自然景观的热爱。
例如,金斯莱为了忘却真正的恐惧,来到了莎士比亚的故乡,在那里:“留下了我的负担,在河边沐浴,把头淋湿。
”四、反对现代文明化的机械化和工业化由于19世纪初英国的繁荣和工业革命,浪漫主义文学作家对现代文明化的机械化和工业化持有负面态度。
他们认为机器生产和资本主义的运作是对人性的破坏,导致人们丧失生命的真正意义。
例如,在考德威尔的《固态善良项目》中,作家批判了社会科技化的动向,呼吁保护自然环境和传统人文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1.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2.creation of a world of imagination3.return to nature for material4.sympathy with the humble and glorification of commonplace5.expression of individual genius6.interest in Milton and Elizabethan Age for literature model7.interest in old stories and medieval romances8.rebellius spirit9.expression of melancholy and gloomy moodDefining the nature of Romanticism may be approached from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primary importance of the free expression of the feelings of the artist. The importance the Romantics placed on untrammelled feeling is summed up in the remark of the German painter Caspar David Friedrich that "the artist's feeling is his law".[7]Critical realismsimply, critical realism highlights a mind-dependent aspect of the world, which reaches to understand (and comes to understanding of) the mind independent world.Aestheticism (or the Aesthetic Movement) is an art movement supporting the emphasis of aesthetic values more than socio-political themes for literature, fine art, music and other arts1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结构The sonnets are almost all constructed from three four-line stanzas(calledquatrains) and a final couplet composed in iambic pentameter[18](a meter used extensively in Shakespeare's plays) with the rhyme scheme abab cdcd efef gg(this form is now known as the Shakespearean sonnet).....主题One interpretation is that Shakespeare's sonnets are in part a pastiche or parody of thethree-centuries-old tradition of Petrarchan love sonnets; Shakespeare consciously inverts conventional gender roles as delineated in Petrarchan sonnets to create a more complex and potentially troubling depiction of human love.[27]He also violated many sonnet rules, which had been strictly obeyed by his fellow poets: he plays with gender roles (20), he speaks on human evils that do not have to do with love (66), he comments on political events (124), he makes fun of love (128), he speaks openly about sex (129), he parodies beauty (130), and even introduces witty pornography (151).Sonnet 29结构follows the same basic structure as Shakespeare's other sonnets, containing fourteen lines and written in iambic pentameter, and composed of three rhyming quatrains with a rhyming couplet at the end. However, it does not follow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rhyme scheme of ABAB CDCD EFEF GG. Rather, the scheme is ABAB CDCD EBEB FF.主题Camille Paglia states that there is nothing in the poem that would provide a clue as to whether the poem is directed towards a man or a woman, but assumes, as many do, that Sonnet 29 was written about the young man[6]Both Paglia and Frank agree that the first octave is about the Speaker’s current depression caused by his social ostracism in his "outcast state” (line 2) and personal misfortune that has “curse[d] my fate” (line 4). The Speaker proclaims his jealousy of those that are “rich in hope” (line 5) and “with friends possess'd” (line 6), once again referring to his hopelessness and low social status. Paglia refers to this section of the poem as a “list of half-imaginary grievances.” Frank seems to agree with herstatement of “half imaginary” since he believes the Speaker wills his own misery.2 Joseph Addison (1 May 1672 – 17 June 1719) was an English essayist, poet, playwright and politician. He was a man of letters, eldest son of Lancelot Addison. His name is usually remembered alongside that of his long-standing friend,Richard Steele, with whom he founded The Spectator magazine.3 Addison's character has been described as kind and magnanimous, albeit somewhat cool and unimpassioned. His appealing manners and conversation made him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men of his day; and while he laid his friends under obligations for substantial favours, he showed great forbearance towards his few enemies. His essays are noted for their clarity and elegant style, as well as their cheerful and respectful humour. One flaw in Addison character was a tendency to con vivial excess, which nonetheless should be judged in view of the somewhat lax manners of his time.4 造谣学校谢里丹Scene I: Lady Sneerwell, a wealthy young widow, and her hireling Snake discuss her various scandal-spreading plots. Snake asks why she is so involved in the affairs of Sir Peter Teazle, his ward Maria, and Charles and Joseph Surface, two young men under Sir Peter's informal guardianship, and why she has not yielded to the attentions of Joseph, who is highly respectable. Lady Sneerwell confides that Joseph wants Maria, who is an heiress, and that she wants Charles. Thus she and Joseph are plotting to alienate Maria from Charles by putting out rumors of an affair between Charles and Sir Peter's new young wife, Lady Teazle. Joseph arrives to confer with Lady Sneerwell. Maria herself then enters, fleeing the attentions of Sir Benjamin Backbite and his uncle Crabtree. Mrs. Candour enters and ironically talks about how "tale-bearers are as bad as the tale-makers". Soon after that, Sir Benjamin and Crabtree also enter, bringing a good deal of gossip with them. One item is the imminent return of the Surface brothers' rich uncle Sir Oliver from the East Indies, where he has been for sixteen years; another is Charles' dire financial situation.7 Oscar wilde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The novel tells of a young man named Dorian Gray, the subject of a painting by artist Basil Hallward. Basil is impressed by Dorian's beauty and becomes infatuated with him, bel ieving his beauty is responsible for a new mode in his art. Dorian meets Lord Henry Wotton, a friend of Basil's, and becomes enthralled by Lord Henry's world view. Espousing a new hedonism, Lord Henry suggests the only things worth pursuing in life are beauty and fulfilment of the senses. Realizing that one day his beauty will fade, Dorian (whimsically) expresses a desire to sell his soul to ensure the portrait Basil has painted would age rather than he. Dorian's wish is fulfiled, and when he subsequently pursues a life of debauchery, the portrait serves as a reminder of the effect each act has upon his soul, with each sin displayed as a disfigurement of his form, or through a sign of ag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