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写作风格

合集下载

莫言艺术风格

莫言艺术风格

结合作品论述莫言小说的艺术成就一、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一)、以绚丽的色彩语言表达丰富的主观情愫“色彩作为文化的载体往往代表某种象征,承担特定的含义”。

莫言对色彩语言情有独钟。

从其小说题目就可见一斑: 《红高粱》、《红树林》、《红蝗》、《白棉花》、《透明的红萝卜》、《金发婴儿》、《白狗秋千架》等五彩缤纷的色彩的广泛运用是其小说的亮点之一。

他常用于描绘风景,显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用来描写外貌、描述心理、刻画人物形象。

在五颜六色中,莫言对“红”与“绿”两色赋予独到的内涵。

“红色”在传统文化中原本具有诸如热情、力量、神圣、尊贵、权威、喜庆等丰富语义。

而莫言在小说中却用红色营造一种悲感氛围。

绿色,有青春、生机、智慧、希望的象征。

莫言颠覆了传统的意义,以绿色表达落后愚昧、脏乱卑贱、愤激不安、灾祸死亡等意蕴。

例如《欢乐》文中以对“绿色”的痛恨表达对落后肮脏的生存环境的强烈不满。

莫言还善于以缤纷的色彩意象的叠加,来创设一种令人上气不接下气的窒息氛围,以叙写某种思想与感受。

例如《秋水》)作者用应接不暇的色彩的堆砌,展示人类生存环境的拥挤不堪和现代文明所带来的难以忍受的躁动和喧嚣,以表达无数鲜活的生命被现代文明所淹没的无奈和悲哀。

(二)、打破语言约定俗成的惯例,自出机杼,新人耳目莫言小说的语言给人一种新鲜感,他善于打破语言的常规,创造性地对固有语言重新进行一番排列组合,使其在特殊的语境中生发出崭新的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莫言对语言的运用可谓挥洒自如、妙语连珠,能够信拈成语,组出新意。

如:这个人的脸象一条漫长的道路,路上铺满了土黄色的灰尘,灰尘中弥散着狡诈的狐狸气味。

( 《红高粱家族》)以漫长的路比喻八路军的脸,又由路联想到灰尘及狐狸气味,从而描画出一个久历跋涉、满面灰尘、劳累而又不乏聪慧狡黠的人物形象,生动贴切地呈现出其人留给作者的初次印象,吟之回味无穷。

(三)、语言的叙述风格雅俗共赏,斑斓多姿力求语言风格的丰富多样,是莫言小说的特色之一。

浅析莫言写作风格

浅析莫言写作风格

浅析莫⾔写作风格浅析莫⾔⼩说写作风格“创作者要有天马⾏空的狂⽓和雄风。

⽆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必须有点邪劲⼉。

” ——莫⾔在当代作家中,⼩说家莫⾔虽然来⾃于民间,但⽏庸置疑,莫⾔是中国当代⽂坛最具创新个性的作家之⼀。

莫⾔以语⾔风格独特和创作理念个性化⽽著称。

在20多年的创作⽣涯中,他⾃觉秉承⾃我超越的创新精神,创作出了很多具有独异风格的作品。

《红⾼粱》《红蝗》《檀⾹刑》《蛙》等作品为当代⽂坛作出了巨⼤的贡献,本⽂便以《红⾼粱》《檀⾹刑》为例浅析⼀下莫⾔⼩说写作风格。

莫⾔的故乡在⼭东⾼密县,他在那⾥⽣活了⼆⼗多年。

这⾥是他灵感的发源地,⾃从⼩说《⽩狗秋千架》中第⼀次出现“⾼密东北乡”这个概念后,他以“⾼密东北乡”为背景创作了⼀系列的⼩说,其中以中篇⼩说《红⾼粱》和长篇⼩说《檀⾹刑》影响最⼤,思想和艺术成就也最⾼。

这两部⼩说,从对过去时态的回溯中,窥探、展现和审视我们民族的⽂化⼼理世界。

⼩说中的⼈物,亦正亦邪,亦官亦匪,亦⾼尚亦粗俗,爱憎分明,敢做敢为,充分表现出了民间⼈物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在艺术上,莫⾔以诡谲多变的风格和冷漠、粗犷、精致⽽不乏华丽的描述给⼈以⽿⼀新的陌⽣与惊奇之感,给⼈以悲剧的震撼之美。

⼀.民间表述的新境界莫⾔在与⼤江健三郎的⼀篇名为《寻找“红⾼粱”的故乡》的对话中声称:“我想我的…⾼密东北乡?应该是⼀个开放的概念,⽽不是⼀个封闭的概念;应该是⼀个⽂学的概念,⽽不是地理的概念。

”莫⾔的⼩说构筑了⼀个充满⽣命活⼒与野性的乡⼟世界——⾼密东北乡,对民间进⾏审美表达和批判,借此探究⽣命本质和本原意义。

莫⾔的⼩说充分表现出了对传统审美⽅式、表现模式和悲剧美学原则的颠覆,⼤量运⽤反讽、⿊⾊幽默等技巧,给⼈以新奇和丰富的审美意蕴。

《红⾼粱》中的余占鳌与《檀⾹刑》中的孙丙,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抗⽇英雄”和“抗德英雄”,如余占鳌的⼟匪习⽓,他“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蛋”;再如孙丙,他最初的抗德动机是德国⼈修铁路会破坏风⽔,他在组建农民军时⾃称是岳飞转世,并分封诸将,作战时⼝念咒语,装神弄⿁。

论莫言小说的叙事艺术

论莫言小说的叙事艺术

一、多视角叙述
莫言的小说常常采用多视角叙述的方式,这种叙事方式使故事具有更强的立体 感和真实感。例如,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开始,描述 了“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所见所闻,然后转向第三人称视角,深入描绘了各 个角色的内心世界
。这种多视角叙述方式,让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故事,增强了故事的复 杂性和深度。
谢谢观看
综上所述,莫言小说的结构艺术是其作品独特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他通过复 杂多层次的时间结构、交错穿插的叙事结构、魔幻与现实交织的超现实主义结 构和地方色彩浓郁的地域文化结构等手法,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了不同的文学魅力。这些结构艺术不仅丰富了小说 的内容,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加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
二、交错穿插的叙事结构
莫言小说的叙事结构往往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采用多角度、多视点、多 层次的叙述方式,让读者在不断变换的视角中体验故事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檀香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部小说以一个刽子手的角度展开叙述,但 同时又通过对话、回
忆录等文学手法,将不同的叙事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交错的叙事 结构。这种叙事结构使得小说具有了更强的真实感和更丰富的表现力。
莫言的小说常常融入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种超现实的 神秘感和超自然的惊奇感。例如在《红树林》中,莫言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奇 幻的故事情节相结合,创造了一个魔幻的世界。这些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不仅 丰富了故事的内容
和形式,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五、深刻的社会批判
莫言的小说深入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对封建礼教、权力斗争、贫困 落后等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例如在《蛙》中,莫言通过一个乡村医生的视 角,揭示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残酷和不合理性。这些社会批判不仅反映了社会的 真实面貌,也提高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浅谈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

浅谈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

浅谈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莫言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特点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进行浅谈。

首先,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之一是注重现实主义描写。

莫言的作品往往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基础,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描写来展现社会的现实状况。

例如,在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中,他通过对中国农村的生活细节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种对现实的描写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又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社会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

其次,莫言的小说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他的作品往往以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对当地文化、土地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这些描写不仅使作品更加具体生动,也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农村的独特风土人情。

例如,在莫言的《蛙》中,他以一个农村医生的视角,描绘了中国乡村医疗事业的艰辛和农民的生活状况。

这种地域特色的描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使读者对中国农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还包括对传统文化的回溯和批判。

莫言在作品中常常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揭示其中的弊端和矛盾。

他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细腻的描写,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相结合,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瑰丽和深度,又揭露了其中的问题和隐患。

例如,在《檀香刑》中,莫言用一个禁欲僧人的故事,探讨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回溯和批判,使得莫言的小说具有了强烈的思想性和社会性。

最后,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之一是重视个体情感和人性的探索。

莫言的作品往往以复杂的人性问题为核心,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矛盾性。

他善于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展现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情感纠葛。

例如,在莫言的《丰乳肥臀》中,他通过对一个女性人物一生的描写,展示了她对家庭、爱情和权力的追求和坚持。

这种个体情感的探索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人类的情感体验。

莫言小说之创作风格

莫言小说之创作风格

莫言小说之创作风格莫言是当今文坛屈指可数的一流作家,他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他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的作品极具个性。

他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他超越了中国所有作家同行,进入了世界文学之列。

他的作品创作不断的追求真正的的民间风格,语言上也不断追求民间口语、戏剧的特点。

他的小说运用了很多表现力极强的细节,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浓墨重彩的语言风格,给人以震撼力。

莫言早期的作品描写童年记忆的乡村世界,表现独特的生命体验;中期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塑造神秘的超现实的对象世界,给人以先锋色彩;而后进入新的探索期,激情勃发,画面五彩斑斓,语言充满进攻型、反叛型。

以上只是简单的概述莫言的创作特点,下面的内容将会从我个人的角度,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我对莫言的创作风格的看法。

一、莫言小说的题材内容方面莫言小说的创作一直都把视线定格在农村,可以说是一直关注农村表现农村。

莫言自己认为他选择写农村好像是一种命定,因为他在农村生活了整整二十年,尽管他一直骂这个地方,恨这个地方,但他没有办法隔断与这个地方的联系。

他生在那里,长在那里,他的根在那里。

只要他一离开农村,离开土地,进入都市,就会产生一种眷念。

因此在以后的一系列创作中,农村的生活就成了他灵感的来源。

比如说莫言十三岁时曾在一个桥梁工地上当过小工,给一个打铁的师傅拉风箱生火,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的产生就与他的这段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说中的黑孩虽不是莫言本人,但与他是一体的,心灵相通的。

他在农村二十多年的生活,就像电影胶卷一样,一部一部的储存在他的脑海中,这些内容可以写成小说,可以用语言描述出来,农村题材在他的笔下还没有写完,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东西值得他去写。

莫言能一直用农村题材继续小说的创作,并不是一味的编造,而是他掌握了一种同化生活的能力。

莫言 写作风格

莫言  写作风格

▪ 《生死疲劳》开篇即写西门闹在地狱中为冤 死抗诉,受尽煎熬,终被阎罗王放回。(肉 体转换而意识不死,这样的手法,如果让90 后的读者来评价,简直可归入如今相当流行 的网络“重生门”小说一类)
▪ 莫言曾多次表示自己曾受《聊斋志异》 的影响,而《生死疲劳》对“牛头马面”、 转世投胎的描写,完全可与“聊斋志异”比 美。莫言用了章回体,也是向中国古典和神 怪小说的一种致敬。哪怕是小说的主人公的 姓,也很传统并且山东——西门。
❖ ——【谢尔.埃斯普马克】诺奖评委会主 席
❖ 制作幻灯片的 王慧敏 侯睿 ❖ 以及刚才所有配合我的同学们
❖ 感谢你们
❖ .莫言的历史观,以及富有神话性、传奇性的 叙述文体是世界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是独一 无二的。
❖ 我感到莫言文学的起点,那就是对在挫 折中却顽强生活下去的人的关注。
❖ 莫言依然是属于 相信‘文学’力量的作 家。
写作风格?他的作品充满幻象其运用童话和寓言的手法把幻象和现实糅合在一起精确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以及作家主观世界奇特的心理过程构成了莫言小说忧郁的主调之下一方面是凄楚苍凉沉淀压抑另一方面则是欢乐激情狂喜抗争的独特叙事风格
“创作者要有天马行空的狂气和雄风。无论 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必 须有点邪劲儿。”
写作风格

他的作品充满幻象,其运用童话和寓 言的手法,把幻象和现实糅合在一起,精 确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以及作家主观世界奇 特的心理过程,构成了莫言小说“忧郁的 主调之下一方面是凄楚,苍凉,沉淀,压 抑,另一方面则是欢乐,激情,狂喜抗争 的独特叙事风格。
❖ 莫言的作品定义为魔幻现实主义,会很容易让 人联想到南美大文豪马尔克斯,联想到他是在 模仿马尔克斯的作品。但实际上,莫言不是模 仿马尔克斯,莫言对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有自己 的表现形式,在结合幻想和现实方面他甚至超 越了马尔克斯。

浅析:莫言作品风格

浅析:莫言作品风格

浅析:莫言作品风格浅析:莫言作品风格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就已获得代表中国文学最高成就的茅盾文学奖,他的写作风格也是被研究多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浅析:莫言作品风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山东高密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自上世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他的《红高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已经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

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魔幻现实主义诺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曾说,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会让人们错误地将莫言和拉美文学联系在一起。

但是莫言的写作虽然受到了马尔克斯的影响,但莫言的幻觉现实主义主要是从中国古老的叙事艺术当中来的,比如中国的神话、民间传说,例如蒲松龄的作品。

莫言将中国古老的叙事艺术与现代的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

马尔克斯和君特·格拉斯的对他影响不是直接的,他们真正的重要性在于让中国式的故事讲述方式变得合法了,他们让中国作家知道可以利用自己的.传统艺术写作。

所以,将虚幻的与现实的结合起来是莫言自己的创造,因为将中国的传统叙事艺术与现代的现实主义结合起来,是他自己的创造。

意识流莫言在自己的小说里大量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包括内心独白、多视角叙事、慢镜头描写、意象比喻、自由联想等等,代表作品如《红高粱》《枯河》《球状闪电》《爆炸》《欢乐》《红蝗》等。

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曾说,《红高粱》通过戴凤莲和余占鳌的故事,以时空错乱的顺序,借用意识流的表现方法,叙述了昔日发生在山东某乡村的一曲生命的颂歌。

1987年莫言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的中篇小说《欢乐》曾引起文坛较大争议,由于小说中赤裸裸的描写和“那些超时空的变换,那些人称的跳跃,那些几乎是不加节制的意识流”,令到当时很多保守派文人无法接受,《欢乐》也成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批判对象。

中国当代作家的代表作及其创作风格

中国当代作家的代表作及其创作风格

中国当代作家的代表作及其创作风格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变革,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独到的观点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介绍几位中国当代作家的代表作及其创作风格。

作家一:莫言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而闻名。

代表作之一《红高粱家族》以农村为背景,通过叙述一个家族的兴衰来展现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

莫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人物感悟,表现出了农民的生活困境和对命运的反抗。

他的创作风格独特,语言简练,文字生动,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作家二:余华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颗新星,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真实的写实主义风格而广受赞誉。

代表作之一《活着》讲述了一个农民的苦难经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余华展现了人类生命的脆弱和对命运的无奈。

他的创作风格简洁明了,语言生动,充满戏剧性,令读者产生共鸣。

作家三:蒋子龙蒋子龙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叙事方式著称。

代表作之一《梦回故里》通过叙述一个家族在历史变革中的命运起伏,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

蒋子龙的创作风格凝练而深入,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展现出社会的多面性和个体的矛盾。

作家四:刘震云刘震云是中国当代文学界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以其幽默风趣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而受到读者的喜爱。

代表作之一《一地鸡毛》通过讽刺的笔触和夸张的情节,揭示了中国大城市社会的现实问题。

刘震云的创作风格幽默风趣,语言生动,他善于以小见大,通过细微的描写和夸张的情节,揭示出社会的真相和人性的弱点。

总结而言,中国当代作家的代表作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向读者展现了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社会现实。

莫言、余华、蒋子龙和刘震云等作家通过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思考视角,以鲜活的文字和细腻的描写,将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莫言的写作风格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说过:“莫言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但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并不一定会的诺贝尔奖,当莫言用魔幻现实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地对人性的探索来讲故事后,他就成为了世界级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为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颁发了一座诺贝尔奖,因为他的小说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和魔幻般的故事,莫言用他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绚丽多姿的高密东北乡。

他和他的笔在高密东北乡上空游荡着,探索着人性的欲望,演绎出一曲曲英雄悲歌。

他是一个地道的寻根文学者,在他自己的高密东北乡上为我们讲述着各种引人入胜的故事。

总的来说,莫言的写作风格在乡土文学的基础上加上魔幻现实主义和丰富的想象,用大胆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将众多的人物故事描绘的多姿多彩。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赏析莫言写作风格中的部分特色:独特的视角、大胆的叙事、性和对人性的探索。

首先要研究莫言就不得不提到他的高密东北乡,他将他的老家和每位作家心中都有的理想世界结合到一起,就成为了高密东北乡,成为了他许多作品故事当中的地点。

他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上众多人物的爱恨情仇,如《红高粱家族》当中余占鳌和“我”奶奶的爱情故事,当然还有高密东北乡人民英勇抗战的故事。

就《红高粱》来说,这是最能体现莫言写作风格的小说之一,莫言用独特的叙述视角讲述了交错纷纭的故事,能够让读者亲临现场目睹发生在东北乡的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

他不断改变叙述视角,用父亲的孩童眼光将场景真实再现在我们眼前,“父亲看到孙五的刀子在大爷的耳朵上像锯木头一样锯着。

罗汉大爷狂呼不止,一股焦黄的尿水从两腿间一窜一窜地呲出来。

父亲的腿瑟瑟颤抖。

”通过莫言细腻的描写,孙五活剥罗汉大爷的场景就通过父亲的眼展现出来,这比通过第三人的叙述更加生动和有画面感,好像读者就站在父亲身旁一起目睹这场悲剧的发生一样。

莫言也用无处不在的第三人的视角完完全全地展现出爷爷和奶奶发生在高粱地里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

他们为了维护爱情去杀人,为了追求生存的权利,获得生命的自由英勇抗日。

这种出于对生命本能的热爱,使他们具有一种熊熊燃烧、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笔者认为这就是莫言对人性的诠释。

这里又不得不讲到莫言小说中的性,《红高粱》中爷爷和奶奶在高粱地里的龙凤和谐是他们摆脱封建礼教的约束和追求自由的结果。

这在莫言小说中很常见,他想要突出的是“两颗蔑视人间法则的不羁心灵”,他对性的描写很多样,有赞美的,色情的和最原始的欲望的描述。

性是人类最本能的欲望,莫言写性,是他身为一个作家对人性欲望和本性的探索。

在他的早期作品里有对性的赞美,歌颂了为了追求幸福,自由的男女性爱,《红高粱》中余占鳌和我奶奶的性就是典型。

作者毫不吝啬自己对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所有性爱的的赞美之词,间接批判了旧有贞洁观。

莫言后来在他另一片代表作《生死疲劳》中描写庞春苗和蓝解放的性爱是“她的嘴唇在我嘴里膨胀着,她的嘴巴张开了,一股犹如新鲜扇贝的鲜味儿不满我的口腔。

我无师自通地把我的舌头探进她的嘴里,去逗引她的舌头,他的舌头与我的舌头勾搭在一起,纠缠在一起。

”这样的描写带有很强的浪漫情调,莫言用他奇特巧妙的比喻成功描写了人与人之间压抑的欲望的释放。

庞春苗为人善良而柔弱,性情浪漫而纯美,但她却喜欢上了蓝解放,印证了爱情的高洁和奋不顾身。

也肯定了女性对自我幸福的追求、敢作敢为和妇女的平等。

在莫言小说《红高粱》的开头的第一句话:“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

”在倡导尊重师长的中国社会,诽谤自己的父亲是大不敬,但莫言就是这样做了,而且做得很彻底。

“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蹉、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在这一系列充满矛盾和谬误的话中显现出的是莫言对高密东北乡既亲密又疏离的感情,这样的句子淋漓尽致地体现出莫言大胆的写作风格。

莫言的大胆也体现在前文中的性,在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性总是被压抑的,国人总是忌讳它。

莫言肯大胆地,露骨的写性,本身就是一种突破,也是他在中国成功的关键。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就已获得代表中国文学最高成就的茅盾文学奖,他的写作风格也是被研究多年,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已完善。

谁也不能否认莫言作品的文学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