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沪教版初中地理1-4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合集下载

沪教版本七上地理学习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docx

沪教版本七上地理学习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docx

沪教版本七上地理学习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docxWORD格式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知识点复习(沪教版)一、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优越1)我国领土最南端和最北端约跨纬度49 度,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南部小部分陆地位于热带。

2)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东临太平洋。

3)我国四大近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其中渤海是我国内海,纬度最低的是南海。

4)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的台湾岛。

除此之外还有云南,广西,广东省。

5)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6)当乌苏里江上洒满阳光的时候,帕米尔高原仍是满天星斗,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跨经度大7)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四季分明,寒暑适中,适宜农业生产,为多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省级行政区1)10 个人口大省中,被人口地理界线穿过的是四川省,其余均位于人口地理界限的东部。

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江苏省,其中人口密度约为766.7 人/ 平方千米。

人口大省为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四川,河北,湖南,安徽,湖北等。

※:人口密度 =人口总数÷面积2)参照书P9 页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表格3)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其行政中心是乌鲁木齐。

5)黄河入海口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山东省,其行政中心是济南。

注入渤海。

16006)我国少数民族中壮族集中分布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人口数量万,是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7)我国人口地理界线:北起黑龙江省的黑河,南至云南省的腾冲。

这条线的东南半壁是我国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

黑----- 腾冲,又称“胡焕庸线”。

河8)海南省是我国最南端的省级行政区,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相望,海南省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这里的农作物一年三熟。

9)1997.7.1 ——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初中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与地理1.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它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组成。

地球的内部结构使其拥有地磁场,这对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有重要作用。

1.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昼夜交替,公转使得四季交替。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角度、速度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季节具有重要影响。

1.3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利用空间数据进行地理研究的新兴学科。

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表面特征和环境变化。

第二章:地球与人类生活2.1 人类居住与生活人类的居住选择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些地区因气候恶劣、资源匮乏等原因,不适合人类居住;而一些地区则因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成为人类生活的理想地方。

2.2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水资源污染等。

这些影响不仅改变了自然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也给人类自身带来很大的危害。

2.3 地球村与全球化地球村是指由于交通和通讯发达,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个“地球村”的现象。

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地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联系不断加深。

第三章:地球自然环境的保护3.1 自然环境的价值及保护意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有着重要的价值,包括资源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保护自然环境需要从根本上培养人们的保护意识。

3.2 自然环境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倡导低碳生活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3.3 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地球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也是有限的。

为了合理利用地球资源,需要进行资源评估、开发规划和节约利用等工作。

第四章:气候与气候区划4.1 气候与气象要素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较长时间段内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气象要素。

气候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

4.2 气候区划的依据和原则气候区划是根据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气候区。

最新沪教版初中地理1-4册知识点大全

最新沪教版初中地理1-4册知识点大全

初中地理1-4册知识点大全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实地距离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1/1000或1:1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0 1 2 3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上海版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上海版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上海版地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地球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在我们的学习中,地理知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特别是对于生活在上海的孩子们来说,学习本地的地理知识,更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七年级的地理知识点上海版。

1. 上海的地理位置上海是中国的一座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经度121°29′- 122°05′、纬度30°40′-31°53′之间,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与浙江、江苏两省接壤。

2. 上海的地形地貌上海所处的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大部分是江河平原,地势低平。

上海的海拔高度平均仅为4米左右,因此非常容易发生淹涝等自然灾害。

3. 上海的气候特点上海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夏天炎热潮湿,冬天寒冷干燥,中秋期间的台风天气也时常会影响上海的天气情况。

4. 上海的人文地理上海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被誉为“东方之珠”。

在上海,可以欣赏到悠久历史的名胜古迹,如豫园、城隍庙等。

还可以到不同特色的博物馆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

5. 上海的交通上海是一个交通枢纽城市。

无论是地铁、公交、自驾、还是出租车,都非常方便快捷。

同时,上海的交通条件也越来越先进,例如上海的磁浮列车已经成为世界科技的代表之一。

6. 上海的产业特点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产业多元化,有着很强的工业、商贸和金融业发展。

尤其是在高科技、金融领域上,已经成为国际上的重要城市。

7. 上海的生态环境上海是一座绿色城市,目前拥有众多公园、广场。

如静安公园、世纪公园、龙华绿地等。

同时,上海还注重发展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总的来说,学习地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而学习本地地理知识更是与我们的生活也更加贴近。

希望同学们可以在学习中深入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地理文化和各方面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沪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疆域与行政区划》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疆域与行政区划》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疆域与行政区划》知
识点总结
1.中国的位置:
(1)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deg;,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的疆域: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

3.领土四至点:
N: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主线(约53deg;N)
S: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约4deg;N)
E: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约
135deg;N多)
W:新疆帕米尔高原(约73deg;N)
4.疆界和邻国
(1)陆界和邻国:14个陆上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2)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5.领海:领海的范围是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6.半岛:我国的半岛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7.岛屿:主要分布在东海和南海。

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是三大岛。

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

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为大家提供的疆域与行政区划知识点总结,大家仔细品味了么,希望在学习上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学期《大洲和大洋》知识点总结。

上海初中地理笔记汇总

上海初中地理笔记汇总

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大小:(1)平均半径6371千米(2)最大周长4万千米(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麦哲伦环球航行P2(2)月食(3)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4)地球卫星照片(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经线和纬线: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形状圆半圆长度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相互关系相互平行相交于极点5.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划分起点0°经线(本初子午线)0°纬线(赤道)划分方法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0°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范围0°—180°0°—90°表达方式W或E N或S半球划分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0°-160°E)20°W以西至160°E以东为西半球(20°W-180°-160°E)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6.判断东、西经,南、北纬:(1)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2)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7.判断半球位置:(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①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将要判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

②数值法:大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20°的在东半球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绕转中心地轴太阳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约365天)地理意义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产生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和自转绕日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呈一定夹角2.公转地理意义(北半球):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期 3.21 6.229.2312.22直射位置0°(赤道)23.5°N0°(赤道)23.5°S昼夜长短昼夜平分昼长夜短昼夜平分昼短夜长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3.五带的划分:温度带范围气候特点地理现象热带南北回归线间终年炎热太阳直射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间四季分明无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间四季分明无北寒带北极圈以内终年严寒极昼极夜南寒带南极圈以内终年严寒极昼极夜4.高中低纬的划分:(1)低纬:0°-30°(2)中纬:30°-60°(3)高纬:60°-90°三、地图1.方向:(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2.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3)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4)应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范围内容大小详细小大简略3.图例和注记世界自然地理一、世界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概况:(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3)无论我们怎样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陆地概况:(1)大陆:面积大于澳大利亚(亚欧大陆、澳大利亚大陆)(2)岛屿:面积小于澳大利亚(格陵兰岛)(3)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阿拉伯半岛)(4)大洲:大陆与它周围岛屿的总称(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5)大洲的分界:①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③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④亚—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⑤欧—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⑥南美南极分界线:德雷克海峡⑦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3.海洋情况:(1)海:海洋的边缘部分(2)洋:海洋的中心部分(3)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4)大洋:①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②大西洋:形状如同“S”③印度洋:④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5)相对位置: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二、海陆变迁1.海陆变迁:(1)成因: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主要原因)②人类活动(填海造陆)(2)实例:①青藏高原上的海洋生物化石②台湾海底的森林和古河道遗迹③东非大裂谷的扩张④地中海的面积缩小2.大陆漂移假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3.板块构造学说:(1)地表岩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4.火山、地震带:(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最大)(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5.板块的运动:(1)张裂运动:地表产生裂谷、出现新的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扩大将成为新的海洋)(2)挤压运动:地表形成山脉、海洋面积缩小、消失(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世界的地形四、世界的气候1.天气与气候:(1)天气: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2)气候: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3)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4)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2.气温与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测量:①将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测量②温度计放置离地面1.5米处③日平均气温一般取2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2)气温的变化:①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②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3)气温分布规律:①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②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③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0.6摄氏度/100米(4)等温线:①定义: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②特点:(I)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II)等温线呈封闭形状(5)等温线判断:①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②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③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④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山地⑤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⑥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同纬低(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1)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2)降水量的测量:测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mm(毫米),一般每天8时和20时各测量一次,测量结果之和为日降水量。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上海出版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上海出版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上海出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上海出版上海是中国最具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城市之一,也是国内外游客旅游探访的热门地区之一。

本文将带领大家了解七年级地理学习中与上海相关的知识点,以便了解这座城市的地理特征和发展历程。

一、地理位于上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东临太平洋,面积6340.5平方千米。

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南部,与浙江、江苏两省接壤,是长江口主航道起点,长江下游最后一个一类航道港口。

二、人口分布上海拥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目前的总人口已超过2400万。

而由于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底,常住人口较1982年增长了近四倍。

不过由于上海市区的拥挤度较高,根据城市规划,上海已经对市区居住人口规模进行了限制,将重点转移至市郊周边地区。

三、气候条件上海气候温和多雨,整体气候以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受到北極氣旋和南漢高氣壓影響,春、夏季时水气集中,成为上海降水活跃的主要时段。

四、交通运输上海的交通运输系统已经发展成为了全球领先之一的城市,具有完善的地铁和公交系统,以及高效的机场和火车站。

2019年12月,上海洋山深水港已成为现今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使上海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经济和交通枢纽之一。

五、地质灾害上海地质环境的特殊性给城市带来了诸多的地质灾害,如地面塌陷,地下水位的下降等。

2013年,上海市颁布实施了第一部《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并将之归纳为国土空间规划中专章进行了规定,能够有效的保护上海的土地资源。

总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城市之一。

通过了解上海的地理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这座城市,也可以探索出上海的特色文化,从而更好的适应这个城市的发展和生活。

沪教版初中地理复习全书

沪教版初中地理复习全书

沪教版初中地理复习全书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的认识学习目标1. 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2. 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

重点内容- 地球的形状:球体-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自转周期为一天,公转周期为一年。

复习建议1. 利用模型或图片展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通过实例说明地球的运动规律。

第二节:地图的阅读与绘制学习目标1.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坐标系、图例和注记。

2. 学会阅读地图和绘制简单的地图。

重点内容-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

- 坐标系:经纬度和平面直角坐标系。

- 图例: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的含义。

-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复习建议1. 练习识别和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

2.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阅读地图和绘制简单的地图。

第二章:世界地理第一节:亚洲学习目标1. 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 掌握亚洲的主要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资源。

重点内容- 位置: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北与北美洲相邻。

- 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

- 地理特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多样,河流众多,资源丰富。

复习建议1. 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 列表总结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特征。

第二节:欧洲学习目标1. 了解欧洲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 掌握欧洲的主要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资源。

重点内容- 位置:欧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与非洲相邻。

- 主要国家: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等。

- 地理特征: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气候温和,河流众多,资源丰富。

复习建议1. 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欧洲的位置和范围。

2. 列表总结欧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特征。

第三章:中国地理第一节:地理概况学习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1-4册知识点大全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实地距离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1/1000或1:1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0 1 2 3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

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五、经纬网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2、读经纬网图,能回答有关问题(举例说明)⑴、A 点的经纬度:30°W ,40°NB 点的经纬度:10°W ,10°N⑵、从东西半球看:A 点位于西半球B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A 点位于北半球B点位于北半球。

⑶、从低、中、高纬度来看:A 点在中纬度地区B 点在低纬度地区。

⑷、从地球五带来看:A 点在北温带B 点在热带。

(A 地区有四季变化,B 地区有阳光直射。

)⑸、A 点位于B 点的西北方向。

六、世界的海陆分布1、海洋与陆地:海洋占71%,陆地占29%。

2、七大洲:⑴、识记七大洲的名称和基本轮廓(世界地理P 23 的图)。

⑵、东半球的大洲:亚、欧、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

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地跨东、西半球。

⑶、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亚洲、大洋洲;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南极洲、欧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⑷、亚、欧两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两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3、四大洋:⑴、面积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最浅的是北冰洋。

⑵、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4、识记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

七、世界的地形山地海拔较高大于500米,坡度较陡,地面崎岖。

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丘陵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地面较崎岖。

如:中国的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高原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峻。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

平原地面起伏较小,海拔较低,小于200米。

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东欧平原。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刚果盆地(世界最大)。

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越缓。

八、海洋变迁1、地球表面形态处在永不停自的变化之中。

如:地震、火山等(地中海面积的缩小,红海面积的扩大,东非大裂谷的扩张等都说明地球内部在运动)。

2、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共分为六大板块(见世界地理(上册)P 35 图)。

3、火山与地震: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⑴、环太平洋地震带;⑵、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第三章世界的人口第一节、世界人口的增长1、目前,世界上共有60多亿人口,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正数——人口在增长;负数——人口在减少)。

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非洲和欧洲。

3、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和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美洲的东部等。

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少。

4、世界人口问题:⑴、大气污染,环境恶化;⑵、水资源污染,淡水等缺;⑶、乱垦乱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⑷、建筑用地过大,导致耕地减少等。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世界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等。

2、黄色人种—亚洲东部(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属黄种人)。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大洋洲。

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国境内。

第三节、世界语言和宗教1、语言:⑴、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⑵、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宗教:⑴、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世界上教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

《圣经》为经典);伊斯兰教(《古兰经》为经典);佛教。

⑵、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四、世界的聚落聚落包括城市和乡村两种形式。

城市规模大,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的活动;乡村居民居住地较分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1、天气指某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特点是多变。

如:狂风暴雨、风力大等。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

特点是有相对的稳定性。

如:炎热干燥,冬冷夏凉等。

3、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会读简易天气预报图。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1、气温:⑴、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

⑵、北半球一年当中平均气温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则相反。

2、降水:⑴、降水的三种形式: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⑵、世界上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3、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⑴、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表示。

⑵、举例说明。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2、地球的运动(见下表)。

3、地球上五带的划分:⑴、热带:回归线之间23.5°N—23.5°S(太阳光有直射);⑵、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 —66.5°N(有四季变化);⑶、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有四季变化);⑷、北寒带:北极圈内66.5°N—90°N(有极昼、极夜);⑸、南寒带:南极圈内66.5°S—90°S(有极昼、极夜);注: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4、海陆分布:纬度相同地方,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5、地形、地势的分布:⑴、不同的地形区,气温不相同。

如: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降水和气温则不相同。

⑵、随地势升高,气温降低。

一般情况下,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6、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等。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热带气候: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大陆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终年高温少雨西亚和北非、澳大利亚中部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终年寒冷,降水少。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冰原气候: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比较亚洲和欧洲:2、需要识记的一些内容⑴、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⑵、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400米)。

⑷、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俄罗斯);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

⑸、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世界第三长河,注入东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注入南海。

⑹、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注入里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经8个国家),注入黑海。

⑺、亚洲、欧洲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深的湖泊;里海(中亚)——世界最大的湖泊(内陆湖、咸水湖);死海(西亚)——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巴尔喀什湖(中亚)——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第二节、非洲1、地理位置:⑴、地理位置:赤道从中部穿过,地跨南北两半球。

⑵、海陆位置:东临海洋,面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亚欧相望,东北和东面隔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分界。

2、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54个)。

二战前,只有三个国家独立: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

3、非洲地形:⑴、地形多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海拔500—1000米⑵、势东南高,西北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