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说课稿
《金色花》的语文说课稿

《金色花》的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金色花》,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金色花》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书写亲情的美文,训练重点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学习朗读和圈点勾划。
《金色花》是正好能够体现本单元训练重点的一篇精美的散文诗。
它篇幅短小但意蕴丰赡,写法独特,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由“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入文,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和母子深情。
新课标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要在感悟内容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积累精美的语言,鉴赏独特的写法,训练朗读能力,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感知诗歌人物形象、体会诗歌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爱的情怀。
根据单元目标及本课教学目标,本课的难易程度,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品读,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定为:探究独特写法,理解诗歌主旨。
二、说教法三、说学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还说过:“教会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掌握新知识,才是最高的教学技巧。
”新课标同样也提出:“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语文学习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可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已经成为现在教学的重要目标。
为此,具体采用圈点勾画批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学法实施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六个板块进行本课的教学。
1、播放音乐,创设情境倾听音乐《妈妈的吻》,音乐结束后,老师深情独白:虽然这是一首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的歌曲,但3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动人,那是因为这首歌唱出了母子深情。
今天让我们走进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期待一次更美的亲情洗礼。
(设计意图:以音乐导入,营造温馨的教学氛围,便于学生进入诗歌角色。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说课稿第1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的《金色花》。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
本单元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组元的,在单元目标中要求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其中《风筝》写的是童年时手足间的故事;《羚羊木雕》写的是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散步》写了三代人的和谐美满;《世说新语》两则写了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聪明机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和《纸船》则是表现母爱的两首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
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除了表现母爱也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因此,本课时我只讲授泰戈尔的《金色花》,而冰心的《纸船》则让学生课后进行比较阅读。
我的说课步骤是:一、说目标,二、说内容,三、说教法、学法,四、说教学程序。
一、说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时确定的该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它对课堂一切教学活动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也是对课堂教学展开评价的重要依据,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和当前语文教学的任务,当前的语文教学是语文的工具性的人文性的有机结合,我们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在扎扎实实地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所以本课我确立了三个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二、说内容1、内容:《金色花》是一篇表现母子之情的散文诗,是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新月集》的代表作,他以“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开头,由此展开想象写了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与妈妈一天三次戏嬉的场面,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情,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了解散文诗这一体载;学习文中托物言志的写法;让学生体验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并为学生课后比较阅读冰心的《纸船》打下基础。
初中语文《金色花》说课稿范文

初中语文《金色花》说课稿范文初中语文《金色花》说课稿作为一名优异的教育作业者,就有或许用到说课稿,说课稿能够协助咱们进步教育效果。
那么优异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拾的初中语文《金色花》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咱们一同来看看吧。
初中语文《金色花》说课稿1说教材:《金色花》是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该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本文是首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首要写一个顽皮孩子用狡猾的办法报答母爱,凭借“金色花”这个意象表达情感。
情节简略、言语生动、心思描绘细腻、充溢诗情,很合适朗诵。
是培育学生情感领会才干和朗诵才干的好材料。
说教育方针:依据教材特色、初一学生心思及语文素质和本单元全体方针,依照新课标中“知、能、情”三维方针,我确认本课教育方针为:常识:了解散文诗,把握借物抒情的写作办法,堆集生字词。
才干:培育吟诵和比较阅览才干,由浅入深逐渐了解人物心里情感,了解情感的多种表达办法,进步阅览和言语表达才干。
情感:感悟母子亲情,学会感恩。
依据上述教育方针,考虑学生心思和语文水平,确认本课教育要点——借物抒情的办法和有爱情的朗诵;教育难点——了解亲情的多种表达办法和细腻的人物描写心思。
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育办法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到达教与学的调和完美一致。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讲堂上充分发挥主导效果,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一同依据学生开始触摸散文诗这种新文体,我选用问题引路法、比较归纳法、指点法进行教育,以打破要点和难点;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这是传统教育办法中的精华,把无声的文字还原为有声的材料更能拉近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的间隔。
所以我还选用吟诵法教育,先凭借多媒体手法让学生倾听伴奏朗诵录音,然后亲身重复吟诵,在美丽轻松的气氛里,更好地了解内容,感悟亲情。
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到达不教。
“教给学生学习办法比教给学生常识更重要,而学习办法有必要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进程中不断探索、总结而得到,我遵从的辅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依据本课教育方针使命,我首要辅导学生选用朗诵法、评论法、勾画圈点法、联主意、仿照法进行学习,这样能充分表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不动翰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并能学以致用,把阅览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说课稿第【1】篇〗一、学习目标:1、培养吟诵诗歌的能力。
2、感悟世间至爱亲情。
3、学习诗歌借用具体意象表达感情的方法。
二、重点:通过朗读在简单清新的语言中感悟至爱亲情。
三、难点:借具体意象表达感情。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同学们,我想大家大都是歌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吟诵着《游子吟》长大的,今天当我们翻到母爱这一页的时候,让我们再次深情背诵孟郊的《游子吟》(背诵)。
是啊!母爱是世间最纯洁最真挚的的感情,它如山间的一泓清泉,是那样清澈明亮,在我们身边淙淙流淌,在世界文学史上淙淙流淌。
然而,我觉得已经长大的我们,不仅仅应该享受母爱,更应该懂得怎样热爱母亲,今天就让学习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倾听他对母亲真倾诉?首先让我们走近文学巨匠泰戈尔,了解金色花。
(二)我朗读,我感悟:金色花是美丽而神圣的,泰戈尔笔下的《金色花》比它更美丽更圣洁,下面让我们朗读这首美丽的散文诗,感悟泰戈尔对母亲的深情。
1、自由朗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用“△”标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用“?”号标出。
2、听录音一边正音一边揣摩诗歌的感情以及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作好学习朗读准备。
3、自由的有感情的大声朗读。
(提示)注意:一首好诗,往往就如一首悠扬的乐曲,比如本文的三个“当你”和“我便要”便如一首歌曲每段的起始句一样,唱响了诗歌的主旋律,所以读的时候尤其注意重读与停顿。
4、指名朗读(配乐)、评价。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以上朗读,你能读出以下内容吗?请用以下句式回答。
我读出了一个(调皮淘气、天真纯洁、活泼可爱)的孩子。
你看(你听)……朗读指导:找出能表现儿童调皮淘气的词语,重读,明确语调:儿童特有的调皮,我读出了一个(慈爱、温和、)的妈妈,你看(你听)……我读出了一份(真挚、纯洁的热爱妈妈,依恋妈妈)感情。
《金色花》说课稿(精选4篇)

《金色花》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金色花》说课稿(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金色花》说课稿1一、说教材首先谈一谈我对于教材的理解,《金色花》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4课的一篇文章。
《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
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的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对外界充满好奇,思维活跃,乐于表达,愿意交流。
但他们的阅读时间相对比较缺乏,很难养成较科学的阅读方法,再加上年龄比较小,阅历比较少,所以进入感悟、欣赏层次比较低,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比较差。
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逐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目标根据对于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设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学会感恩他人。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纯朴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我本堂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首先,播放歌曲《鲁冰花》,接下来顺势导入本堂课的课题《金色花》。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的兴趣。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教师进行范读并请学生思考:本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再次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本首诗的感情基调。
《金色花》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金色花》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设计)尊敬的评委,你们好。
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基于此,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金色花》。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特点及作用地位: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之《金色花》。
特点: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
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风筝》写手足之间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写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散步》写三代人的和谐美满;《世说新语》两则是写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聪明机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及《荷叶母亲》则是表现母爱的两篇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
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因此,本课时只讲授泰戈尔之《金色花》,而冰心的《荷叶母亲》则让学生课后比较阅读。
作用: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学习诗中奇特的想象不仅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也为区别下个单元《郭沫若诗两首》中“想象”与“联想”奠定一定的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因此积累生字词语应是每一篇课文的知识目标;根据单元目标中“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的要求,以及“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理,第二、三个目标则是掌握常用的朗读和背诵的方法以及掌握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1、充分预习,收集有关母爱的诗歌、名言,增大学生阅读的容量,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2、针对七年级学生照搬参考书相关资料的现象,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参考书,筛选关键信息,作圈点勾画;3、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归纳朗读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说课稿第1篇】说教材:《金色花》是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该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本文是首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主要写一个淘气孩子用调皮的方式回报母爱,借助“金色花”这个意象表达情感。
情节简单、语言活泼、心理描写细腻、充满诗情,很适合朗读。
是培养学生情感体验能力和朗诵能力的好材料。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初一学生心理及语文素养和本单元整体目标,按照新课标中“知、能、情”三维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知识:了解散文诗,掌握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积累生字词。
能力:培养诵读和比较阅读能力,由浅入深逐步理解人物内心情感,理解情感的多种表达方式,提高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感悟母子亲情,学会感恩。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心理和语文水平,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借物抒情的手法和有感情的朗诵;教学难点——理解亲情的多种表达方式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心理。
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同时基于学生初步接触散文诗这种新文体,我采用问题引路法、比较归纳法、点拨法进行教学,以突破重点和难点;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这是传统教育方法中的精华,把无声的文字还原为有声的材料更能拉近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的距离。
所以我还采用诵读法教学,先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聆听配乐朗诵录音,然后亲自反复诵读,在优美轻松的氛围里,更好地理解内容,感悟亲情。
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而学习方法必须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而得到,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根据本课教学目标任务,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朗读法、讨论法、勾画圈点法、联想法、模仿法进行学习,这样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并能学以致用,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优秀8篇)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优秀8篇)金色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厚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亲至爱的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感受母爱,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味母爱,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点拨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课之前先做一个智力小游戏,激发一下大家的想象力,热热身。
给你们两组词,请发挥想象,说一句话,把二者联系起来。
(出示多媒体)学生,蜜蜂;妈妈,花。
过渡语: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而奇妙,有一个孩子,他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玩起了捉迷藏,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泰戈尔的《金色花》一起看看吧。
二、走进作者与作品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一生创作丰富。
代表作: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此外,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创作对中国诗歌(尤其是散文诗歌)的影响是广泛的。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
本质属于诗。
它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练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
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三、感知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出示要求:扫除字词障碍;有节奏;有感情。
(指明男女读,比比谁最棒)2、学生点评,并明确本文朗读时应用的感情,语调。
3、学生自由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并用“我读出了一位xx的妈妈(孩子)”交流读书感受,并找到文章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色花说课稿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文新学院2010级3班的李欣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色花》。
为了说明我的教学设计,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因为教材的安排一般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紧密相关,所以,我将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两个方面来进行。
)
教材分析:这首散文诗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家庭和亲情”,意在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在感悟生命中亲情的同时,感受生活的美好。
本篇课文是自读课文,《金色花》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调皮地与母亲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母亲之间难舍难分的感情。
整首诗歌清新自然,想象力丰富,言语间充满着美好而又真诚的爱,能对学生的情感、生活有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外界事物比较好奇,对美的事物也有着自然而然的亲近感,因此,如果从感情和美的角度出发加以引导,能够引起大家很大的兴趣。
但是,因为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时间还是相对比较缺乏,再加上年龄较小,所以进入感悟、欣赏的层次也就比较低,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就会差一点,这方面,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加强。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
因此,在根据教材特点、初一学生心理及语文素养和本单元整体目标的基础上,我设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2)感受诗歌画面美,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朗读与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
培养学生对亲人的关爱之情以及欣赏感悟美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与学的发展,明确教学任务,同时,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在感知整个优美清新意境的同时感受真挚淳朴的母子之情。
教学难点:鉴赏诗歌的画面美,体会细腻的人物刻画心理。
四、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
1、多媒体展示法: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多媒体展示法能
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
2、问题引路法:法国的罗曼·罗兰曾说:“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
替他们走路。
”问题引路法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
3、点拨法: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
导。
”,点拨法能启发诱导学生根据老师的点拨进行思考,达到顿悟的效果。
五、说学法:
(新课程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
1、诵读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是传统教育方法中的
精华,把无声的文字还原为有声的材料更能拉近读者与作
者、读者与文本的距离。
2、自主合作探究法:新课标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充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主合作探究法能够使整个
课堂充满生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联想法:新课标要求注重情感教学,通过联想法,想象诗歌中的画面
美,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感悟生活中的美好。
六、说教学过程:(课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好的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将要学习的课文。
)
我将采用一边回忆一边感悟的导入方式,通过师生一起回忆小学时候学习的诗歌《游子吟》,感悟深深的母爱。
同时,体会母亲在游子临行前为游子缝补新衣的画面,回忆自己是否也曾为自己的母亲做过什么,从而引起大家的回忆和共鸣。
最后,引出将要学习的课文《金色花》,一起探讨《金色花》中的“我”为母亲做了什么。
(二)介绍作者,知人论世:(3分钟)
本课作者是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初一的学生对泰戈尔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提前安排预习,在学生已经预习了的情况下先请学生对自己所了解的泰戈尔进行介绍,最后,老师再从泰戈尔的身份、成就、创作主题以及与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希望在达到知人论世的同时帮助理解诗歌的主题。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悟:(7分钟)
(新课标要求情感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不仅可以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还可以体味诗歌中所带有的感情。
)
1、自由朗读。
通过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感情基调。
当学生读完后,请学生谈自己比较喜欢的诗句,包括为什么喜欢,以及通过自己的体会觉得应该怎样去读自己喜欢的这一句诗。
最后,老师加以总结,说明读此诗时需要掌握的节奏、停顿、语速等,读出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以及生活的情趣。
2、配乐朗读。
优美的配乐朗诵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让他们轻松进入学习阶段。
这是遵循快乐学习的原则。
学生在配音朗读的这一部分可以跟着配乐带一起诵读,从而能够更加真切地体会这种情感。
(四)诗歌赏析,合作探究:
(这一部分是我的教学重难点,所以我将从金色花入手,通过提问、点拨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层层推进,攻克我的教学重难点。
)
1、点拨提问,引导学生突破知识点:(6分钟)
(1)“我”变成了什么?(通过简单的问题,找出诗歌主要意向——金色花。
)
(2)“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朵金色花?我没有变成其他什么花,又是为什么呢?(结合课下注释与诗句内容,找出“为了好玩”,回报母亲;以及金色花“纯洁与爱”的涵义。
)
(1)“我”变成金色花以后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这一问题我会引导学生在前三句诗中找到,反复朗读,体会“我”的调皮、快乐以及爱母亲。
)
(2)“我”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是怎样嬉戏的呢?
(这一问题我会请学生自主讨论,从诗歌中“当你···,我便要···”入手,总结出我与母亲的三次“嬉戏”。
想象三次“嬉戏”的画面。
同时,通过诗句中一些细致的描写,比如“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我不告诉你,妈妈”等,体会细腻的人物刻画心理。
在讨论的过程中,我还会请一些同学分享生活中的故事,让大家一起体会生活的情趣。
)
(3)“我”为母亲所做的事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4)母亲又是怎样表现的呢?体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
(这两个问题是根据前面的问题提出,通过前面的分析,加以指导。
便能得出。
)
最后,板书辅助,总结出二人之间的爱是一种相互的爱。
(设计依据:本首散文诗是一篇自读课文,重在体味其中的感情。
新课标要求情感教学,带领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因此,我从诗歌的内容入手,设计了以上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
在体会深深的母爱和感悟生活的美好的同时体会细腻的人物刻画心理和欣赏诗歌的画面美,攻克教学重难点。
)
(五)拓展延伸,自由讨论:(4分钟)
这首诗中“我”对母亲的爱是悄悄的、默默无闻的,大家赞成这种爱的表达方式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表达对母亲的爱。
(学生自由回答)设计意图:这个问题虽是根据诗歌内容的一个小方面提出,但却能反应整个诗歌的主题,即对母亲的爱。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思考怎样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从而使学生养成一个好的人生观,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六)结语:(2分钟)
“同学们,不仅外国有这么多唯美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在我们中国也有很多。
比如王祥卧冰求鲤、董永卖身葬父,子路百里负米等。
不过,不管是谁,是用哪种方法,我们都能体会到温暖。
学习了本文,我们更要关心我们的父母,多为父母做一些事,让父母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设计依据:再一次明确主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以“假如我变成了_____,我要______”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作文。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能够让课堂内容清晰明白地呈现,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
因此,秉着简单大方而又清晰明了的原则,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金 色 花
泰戈尔(印度)
母亲 (祥和、善良、爱孩子) “我”(调皮、快乐、爱母亲)
祷告 发花香
三次“嬉戏” 读诗 投倩影 去牛棚 现原形 请求母亲讲故事
相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