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复习重点样本
景观生态原理 王云才 复习资料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王云才考试复习资料1.景观: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2.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变化及其规划与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
3.景观生态规划:指将生态性原则与景观规划相结合的科学规划方法,主要是通过景观格局——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
在景观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最优利用方案、对策及建议的景观规划途径。
4.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选择合理的指标,对景观环境和景观资源进行适宜性分析,以确定利用方式和发展规划,从而划分景观资源一景观环境的适宜性等级,达到资源与环境的最优化。
5.景观生态格局是指大小和形状不同的景观斑块、廊道、基质在空间上形成的景观镶嵌体的特征。
6.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护和控制某种生态过程发挥关键性作用的格局,即在景观中都存在某种潜在的空间格局,他们是由景观中一些关键性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组成,要有效地实现控制和覆盖,必须占领具有战略位置关键性的空间元素、空间位置和联系,这种关键性的空间元素、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即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7.景观规划设计:是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借助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改变现有的现行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
8.生物通道是联系斑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通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间的连通性也影响着斑块间物种、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流。
通道最显著的作用是运输,它还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对十生物群体而言,通道具有隔离带和栖息地等多种功能。
9.景观敏感度是指在人与景观相互作用以及人对景观认知的过程中,景观处在一个极易发生变化并呈现在景观及其环境系统中的特征。
景观敏感度通常包含景观生态敏感度、景观认知的景观视觉敏感度和景观建筑及其环境敏感度三个方面。
10.景观生态分析界定为在以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为基本手段的生态调查的基础上,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基于景观要素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反映景观格局与过程之间相互头系为基本目的的景观要素的生态分析。
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参考复习)

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参考复习)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1 什么是景观?景观与土地、环境的关系?景观系指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景观与土地、环境的关系:尽管都有“地域综合体”的含义,但“景观”与“土地”(land)却存在本质的区别。
景观指土地的一部分,与土地不仅有着外延上的从属关系,而且景观更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涵义;土地概念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主要关注的是土地的肥力、土地的产权关系和土地的经济价值等景观概念更强调景观供人类观赏的美学价值和景观作为复杂生命组织整体的生态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景观具有更大的内涵。
而“环境”指的是环绕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既可以实体形式存在,也可以非实体形式存在;景观不同于环境,它即不是环境中所有要素的全部,也不是它们简单相加而组成的整体,而是它们综合作用的阶段性产物,是环境构成中的实体部分。
2 景观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生态系统的聚合;2).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3).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5).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6).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
3 什么是景观要素?有何特征?景观是由异质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空间镶嵌体,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称为景观要素(landscape element)1)景观要素即生态系统(ecosystem)2)景观要素具有从属性和均质性3)景观要素的尺度(scales)4)景观要素的边界(boundaries)5)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4 什么是景观生态学?其研究内容有哪些?概念: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学科。
研究内容:1)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2)景观功能:各种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3)景观动态:景观结构和生态学过程随时空的变化;4)景观规划与管理:基于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及其相互制约影响机制,制定景观恢复、保护、建设和管理的计划和规划,确定相应的目标、措施和对策。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生态设计的五个特点:P271、源自地方性设计2、生态账户的设计3、设计结合自然4、每个人都是设计师5、使自然可视化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7 大理论)P301. 生态进化与生态演替理论2. 空间分异性与生态多样性理论3. 景观异质性与异质共生理论4. 岛屿生物地理与空间镶嵌理论5. 尺度效应与自然等级组织理论6. 生物地球化学与景观地球化学理论7. 生态建设与生态区位理论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流派:1. 以景观格局和功能为主的美国流派2. 以荷兰和德国土地生态设计为代表的西欧流派特点:高度结构化的景观3. 以景观综合研究和景观生态规划为主的东欧流派特点:1)立足景观综合研究与应用2)景观综合研究思想4. 以土地生态分类为核心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学派5. 以景观地球化学分析和区划为主的苏联流派6. 以生态建设与生态工程建设为主的中国流派特点:北方平原地区“围宅、围屯、围城、围田”的四维景观生态格局建设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重点:1、景观生态过程——格局的规划设计2、景观生态学的度量体系与景观生态规划3、景观安全格局体系(生态网络)第五节景观生态规划的六大核心整体性、异质性、多样性、复杂性、连通性、稳定性。
1. 景观生态的整体性景观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特征的生态共同体,生物的不同层次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生态整体,组成生态整体的各个要素总是综合地发挥作用。
2. 景观生态的异质性异质性是指在一个区域里(景观或生态系统),对一个物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或某种特性)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
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一般可理解为空间缀块性和梯度的总和。
3. 景观生态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是指景观要素在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
板块多样性、组分种类多样性、格局多样性4. 景观生态的复杂性5. 景观生态的连通性1)景观连通性是指景观元素在空间结构上的联系,而景观连接度是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2)景观连通性测定景观的结构特征,景观连接度测定景观的功能特征,反映了景观特征的两个不同方面3)景观连通性可以从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得到反映,而景观连接度的水平一方面取决于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另一方面还取决于生态群体的生态行为或研究的生态过程和研究目的,仅研究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不足以反映景观连接度的水平。
景观生态学重点

景观生态学重点景观生态学重点1.名词解释①景观④景观结构成分⑦景观连接度①干扰斑块④残存斑块⑥边缘效应⑦景观孔隙度④生态交错带⑤景观边界①景观格局①景观生态安全格局①景观异质性⑦空间异质性③时间异质性④景观破碎化⑤景观多样性④中继站⑨景观生态流③景观阻力①干扰④中度干扰假说①景观变化②景观稳定性⑥破碎化⑨转移矩阵①群丛2.简答题③景观生态学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哪些?①环境资源斑块的特性是什么?⑦斑块边缘对能量、养分、物种有何影响?③简述廊道的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⑦如何判断景观中的基质?③简述孔隙度及其生态学意义。
①简述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步骤简述景观镶嵌性原理简述网眼大小的生态意义试述景观结构形成的主要要素及景观类型简述研究景观格局的重要意义。
简述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的步骤。
④随着尺度的增加,景观宏观异质性和微观异质性的变化规律是什么?①简述景观生态过程的基本动力。
③简述景观中的无机流对景观的主要影响。
④简述景观中关键点的特征⑤景观具有哪些方面的功能?①试述干扰的生态学意义①简述景观生态规划、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侧重点有何差异?②简述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应从哪些方面分析和衡量景观的稳定性?⑦景观变化的判断标准是什么?①简述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规律。
3.论述题②试述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特点②简述廊道的宽度效应①试述景观边界的特征及主要功能④试述生态交错带在景观中的作用⑤试述Forman“理想景观格局模式”的中心思想及其优点①试述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步骤和内容。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

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1、景观:概念:狭义——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美学概念:地理学概念:生态学概念:2、景观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理解景观和景观要素之间联系与区别?基本特征:空间异质性、功能一致性、地域性、可辨识性、可重复性等①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异质性镶嵌;②地貌、植被、土地利用和人类居住格局的特别结构;③生态系统以上区域以下的组织层次;④综合人类活动与土地的区域系统;⑤一种风景,其美学价值由文化所决定;⑥遥感图像中的像元排列。
景观要素是景观的构成基本单元,强调的是均质性,而景观则强调异质性。
在一定条件下其地位可以相互转化,二者的关系体现了景观现象的尺度效应。
景观景观要素相同点都具有等级结构特征,可在不用的问题或等级尺度上处于不同的地位整体景观的组成成分不同点空间实体的整体性组成景观的空间单元的均质性异质性地域单元从属性地域单元1、景观生态学概念:以景观为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变化及其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研究对象和内容:①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②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③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④景观规划和管理。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系统论、等级系统理论、空间异质性理论、时空尺度、渗透理论、复合种群理论等。
基本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尺度性原理、结构镶嵌原理、文化性原理、多重价值原理等。
第三章1、景观形成的自然因素气候:指的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是景观分异的最主要因素。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地貌或形态,式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土壤(发育):作为景观的主要成分,是连续分布在地球陆地表面的自然客体,其发生、发展与景观密不可分,是反映景观的一面镜子。
景观规划复习资料

Chapter 1 绪论景观生态学概要景观:是指一系列生态系统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镶嵌体,在镶嵌体内部存在着一系列的生态过程从内容上看:有生物过程、非生物过程、人文过程从空间上看:垂直过程(发生在某一景观内部或生态系统内部)和水平过程(发生在不同景观单元或生态系统之间)1、景观生态学概要P2景观含义--视觉审美对象,反映了人的理想与欲望--生物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作为系统,与人、物彻底分离--作为符号,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应当从下列几方面进行理解,在景观生态系统中至少存在五个层次的生态关系P2景观格局分析景观生态学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尺度的关系结构——格局——功能——动态景观格局分析方法格局指数方法空间统计方法格局指数方法景观指数:是指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景观格局特征可在3个层次上分析1 单个斑块2 若干单个斑块组成的斑块类型3 包括若干个斑块类型的整个景观镶嵌体常用的景观指数:斑块形状指数、景观丰富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形状指数、正方像元指数、景观聚集度指数、分维或分维数,以及FRAGSTATS中包好的一些常用指数空间统计学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半方差分析、趋势面空间分析方法、聚块样方方差分析、谱分析、小波分析空隙度分析、尺度方差分析等2、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途径P3景观规划设计:是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解决景观水平上生态问题的实践活动,是景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目的就是给居住在自然系统中以及利用系统的资源的人找到一种最适宜的途径,做到对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内容:主要涉及景观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的内容重点:物种与生态系统、生态与自然过程,文化与行为健康等方面3、NPH 体系P4景观生态规划的三个系统:自然景观系统、人造(人文)景观系统:地方性是核心、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天人合一、完整有机自然——人文复合系统景观生态规划的三个理念:设计结合自然、结合地方性、和谐健康4、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P720世纪70年代:景观规划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开始普遍使用——1973年Derek Loviejoy主编《土地利用和景观规划》景观规划发展经历:定性描述到定量模型、、景观分析到综合、局部分析到整体优化、传统美学到生态美学‘常规方法到现代技术运用(1)从朦胧意识到个体生存适应的景观P8(2)从对抗的景观到满意的景观:城市化、工业化、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森林管理.(3)从满意景观到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大地景观支离破碎、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景观规划师P101 服务对象:整体人类和其他生物物种2 研究和创作对象:景观综合体3 目的:创造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景观规划设计景观生态学的深度应用P20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建立在风景园林、地理和生态等学科基础上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通过流动和过程的研究来保护整个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学与全球变化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领域P11城市景观规划:开拓者是Frederick Law Olmsted,提出景观设计与生态思想结合农村景观规划:Richard Forman提出的―可能景观设计‖模式——生态土地组合风景名胜区景观规划:旅游、探险、康体休闲、科学文教活动等自然保护区景观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Chapter 2 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一、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内涵和意义P26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将生态性原则与景观规划相结合的科学规划方法,主要是通过景观格局——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景观生态学.填空1.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2.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3.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4.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5.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6.基质的特征: 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7.景观异质性形成原因: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8.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均匀分配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9.景观多样性三种类型: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格局多样性10.网络的结构特征:1.结点.2.网络格局3.网眼大小11.网络的功能:生境、通道、屏障12.干扰的类型:①按干扰产生的来源划分: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②按干扰的功能划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③按干扰产生的机制划分: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物干扰;④按干扰的传播特征划分: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
⑤按干扰产生的结果划分:离散性干扰和扩散干扰13.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消失14.经过景观的生态流有三种:能量流、物质流、物种流15.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16.景观异质性类型: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17.景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三个指标:组织、活力、弹性简答题1.景观分类的一般步骤和应用?答:景观生态分类的步骤①根据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地形图和其它图形文字资料,加上野外调查成果,选取并确定景观生态分类的主导要素和指标,初步确定个体单元的范围及类型②详细分析各类单元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表列各种特征,通过聚类或其它统计方法确定分类结果③依据类型单元指标,经判别分析,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归属,作为功能性分类结果。
景观生态学复习提纲

景观生态学复习提纲农林专业景观生态考试复习重点的问题《景观生态学》复习提纲1、景观、景观要素、景观组分的概念2、景观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3、景观的组成结构成分,斑块、廊道、基质的概念4、景观生态学的概念、研究的内容及其研究特点5、景观生态学和生态学之间的差异6、斑块的类型、斑块的数量化特征、环境资源斑块的特性7、岛屿生物学理论的内涵8、斑块粒度的生态学意义(或面积和物种数量、能量间的关系)9、边缘类型、何为边缘效应?斑块密度的生态意义?10、廊道的类型和功能。
11、人工廊道、自然廊道效益12、景观连通性、连接度的概念。
13、基质的判定标准。
14、什么是基质的孔隙度或孔性,有何生态意义?15、什么是景观边界?景观边界的生态功能16、什么是生态交错带?是举出几种常见的生态交错带类型.17、景观结构形成的自然要素有那些?18、景观空间格局有哪些基本类型?什么是生态安全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的关键点如何确定?19、Forman“理想景观格局模式”的中心思想及其优点20、景观异质性的概念。
异质性类型有哪两种?21、景观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22、景观生态过程的基本动力有哪些?景观要素之间能量、物质、物种的流动依靠哪些媒介物?23、动物在景观内的运动方式?24、景观要素之间的无机流主要有哪几种?25、景观中关键点的确定途径?26、景观具有哪些方面的功能?27、景观阻力的影响因素28、景观稳定性的概念和判断标准。
29、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及空间模式30、景观变化的判别31、述颌状空间变化模式的优点32、干扰的概念和类型。
33、干扰与景观异质性的关系。
34、干扰和景观破碎化的关系。
35、干扰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6、简述影响干扰发生及效应的因素?37、人类干扰和影响景观的方式38、人类活动对景观影响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哪些?39、什么是景观尺度,有那些基本类型。
什么是景观粒度,什么是尺度效应?40、景观结构的尺度效应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设计的五个特点: P27
1、源自地方性设计
2、生态账户的设计
3、设计结合自然
4、每个人都是设计师
5、使自然可视化
◆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 7大理论) P30
1.生态进化与生态演替理论
2.空间分异性与生态多样性理论
3.景观异质性与异质共生理论
4.岛屿生物地理与空间镶嵌理论
5.尺度效应与自然等级组织理论
6.生物地球化学与景观地球化学理论
7.生态建设与生态区位理论
◆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流派:
1.以景观格局和功能为主的美国流派
2.以荷兰和德国土地生态设计为代表的西欧流派
特点: 高度结构化的景观
3.以景观综合研究和景观生态规划为主的东欧流派
特点: 1) 立足景观综合研究与应用
2) 景观综合研究思想
4.以土地生态分类为核心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学派
5.以景观地球化学分析和区划为主的苏联流派
6.以生态建设与生态工程建设为主的中国流派
特点: 北方平原地区”围宅、围屯、围城、围田”的四维景观生态格局建
设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重点:
1、景观生态过程——格局的规划设计
2、景观生态学的度量体系与景观生态规划
3、景观安全格局体系( 生态网络)
◆第五节景观生态规划的六大核心
整体性、异质性、多样性、复杂性、连通性、稳定性。
1.景观生态的整体性
景观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特征的生态共同体, 生物的不同层次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 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生态整体, 组成生态整体的各个要素总是综合地发挥作用。
2.景观生态的异质性
异质性是指在一个区域里( 景观或生态系统) , 对一个物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 或某种特性) 在空间上( 或时间上) 的变异程度。
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一般可理解为空间缀块性和梯度的总和。
3.景观生态的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是指景观要素在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多样性, 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
板块多样性、组分种类多样性、格局多样性
4.景观生态的复杂性
5.景观生态的连通性
1)景观连通性是指景观元素在空间结构上的联系, 而景观连接度是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
2)景观连通性测定景观的结构特征, 景观连接度测定景观的功能特征, 反映了景观特征的两个不同方面
3)景观连通性能够从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得到反映, 而景观连接度的水平一方面取决于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另一方面还取决于生态群体的生态行为或研究的生态过程和研究目的, 仅研究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不足以反映景观连接度的水平。
6.景观生态的稳定性
相对于一定时间和空间的稳定性
◆踏脚石系统52
位于大型斑块之间, 由一连串的小型植被斑块组成。
连接程度的高低是踏脚石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连接度高的踏脚石系统具有类似于廊道的作用。
以簇群模式发展的踏脚石组合, 才是最为稳定的系统。
踏脚石之间的间距必须在可视距离范围内才具备连接功能, 因此踏脚石系统的最大有效间距须视不同的生物保护目标而定。
◆景观生态分析过程56-58
影响景观生态的十大生态过程57( 图)
影响景观生态规划的十大生态过程一览表
1.物种扩散与迁移过程,
2.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
3.生态系统能量转换( 光合作用) 过程,
4.物种与物种的生态关系过程,
5.空间分异过程,
6.水循环过程过程,
7.大气动力过程,
8.物质重力过程,
9.生命过程,
10.扰动过程。
◆七度评价体系
传统七度评价体系
现代七度评价体系66
传统: 早期的评价核心: 景观生态评价集中在相容度、敏感度、自然度、旷奥度、美景度、可达度、可居度的评价上。
现代: 随景观评价的深入发展到现代七度评价, 相容度、敏感度、持续度、适宜度、连通度、地方性( 原生度) 、健康度。
◆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定义114
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和主体对象。
是人与自然环境协同演化发展形成的有机整体, 人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自然赋予人生存的智慧, 人尊重自然并利用自然, 取得人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 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人文景观系统在特点的自然景观系统的基础上, 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 经过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独特理解和认识, 形成的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利用方式以及在利用过程中创造性的改造自然而形成的天人合一、完整有机的自然—人文复合系统。
)
◆边缘效应与景观界面( 搞清楚) 154
边缘效应: 不同地貌单元生物群落的界面地带, 结构往往比较复杂, 不同生境的物种于此共生, 种群密度大, 生产力水平较高, 将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景观界面: 特定尺度下生态实体之间的过渡带。
在林、农、草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交错带, 即景观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