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长江下游组国家旱稻品种筛选试验

合集下载

杂交稻‘Ⅱ优1259’的生物学特性与产量结构分析

杂交稻‘Ⅱ优1259’的生物学特性与产量结构分析

杂交稻‘Ⅱ优1259’的生物学特性与产量结构分析作者:廖朝阳来源:《农学学报》 2017年第10期0 引言水稻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食用人口最多的粮食作物,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1]。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耕地面积减少趋势不可逆转,提高水稻单产稳定总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唯一选择。

水稻高产栽培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分析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是探讨水稻产量形成的重要手段。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因品种和试验条件而异,穗头中等或较小品种一般表现主要以增穗提高产量[2-7];大穗品种一般表现主要依靠增加每穗粒数增产[8-11],在有不同密度因素的试验条件下也表现以增穗提高产量[12]。

‘Ⅱ优1259’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印尼水田谷细胞质三系不育系‘Ⅱ-32A’为母本,自选强优恢复系‘明恢1259’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稻组合。

‘明恢1259’是用早熟大穗型的籼粳交恢复系‘K59’与迟熟抗性强的籼粳交恢复系‘K1729’杂交,再与具有粳稻血缘的广谱恢复系‘明恢86’复交(‘明恢86’/‘/ K59’‘/ K1729’),经多代选育成的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13-14]。

该组合产量高、适应性广,稻米品质一般。

2004 年通过福建省审定(审定号:闽审稻2004G03),2006 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国审稻2006038),2008 年通过海南省审定(审定号:琼审稻2008013),于2006 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授权保护(品种权号:CNA20030490.9)。

本研究利用‘Ⅱ优1259’2004—2005 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产量结构特征,为高产栽培调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编写、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2004年度、2005 年度的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试验汇总报告。

明光市2005年水稻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明光市2005年水稻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4 试验概况
4 1 试验 田基本情况 .
土壤质地 马肝 土,土壤肥力 中上等 。
42 秧 田 .
采取水育秧方式 ,种子经晒种处理干撒 ,播种量 1Og k/ 8
h2 m ,播种期 4月 2 4日。4月 2 2日施含氮量 2 %三元复合肥 5 7 0 gh z 月 1 5 k / m 。5 O日追尿素 1 0g h。 5 k / m,秧苗 3. - 4叶期用秧  ̄ 草净除草 ,6 1日用杀虫双防治螟 虫 。 月
4 3 本 田 .
为鉴定一批杂 交水 稻新 组合在我 市的表现 ,筛选适合我
市种植的杂交水稻组合 ,加快我市水稻 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 ,
前作小麦 , 机耕匀 、 ,6 4日 细 月 移栽 ,秧龄 3d 5 ,行株
距 2 .c × 1 .c , 6 7 m 3 3m 每穴 1 粒种子苗 , 2 .2 万穴/ m苗 , 栽 8 15 h
表 1 水稻品试 甲组 产量表
36
维普资讯
+甲胺磷 防治螟 虫 、8 1 月 3日用杀虫双 十蚜 虱净防治螟 虫和 稻飞虱 、8 3 月 O日用蚜虱净 +敌敌 畏防治稻飞 虱 。6 1 月 6日 用卞 ・ 乙进行芽前除草 、7 中旬烤 田 。 月
4 4 特殊 气象情况及对试验影响的说明 .
要做好对纹枯病 的防治工 作 。
6 2 协优 12 . 49
分蘖力强 ,结实率高 ,粒重较 高 ,且熟相 、综合抗性好 , 可在我市推广种植 。
6 3 准两优 5 7 . 2
7 、9 、8 三个月阴雨天较多 ,光照不足 ,纹枯病较重 ,影 响结实率 ,对产量有一定影响 。
表2 甲组组合 与对照平均产量 及差异 表
分别为 :I优 H 0 、特优航一号 、协优 12 、I优 8 2 I 13 49 I 0 、 准两优 5 7 优 2 5 2 、 0 、农优 3 、 号 隆两优 1 、 号 绿两优 9 、D 号 优 33 6 、苍优 5号 、农优 1 、农优 4号 、农优 7号 、农优 8 O号

2005年杂交水稻引种试验总结

2005年杂交水稻引种试验总结

各品种 出苗率高, 苗齐、 苗壮, 幼苗生长势强。 从 分孽来看, 各品种最高苗在 2 万苗 以上, O 川丰 5 号最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性。
8品种 综述 7各 品种生 育期 、 济性 状 及产 量 结果 经
71全生育期 ( . 见表 1 )

各品种生育期基本 一 致,对照 I优 8 8 I 3 生育期 为 14 准两优 57生育期最长为 19 比对照 6 天, 2 6 天, 长 5 其余品种均在 14 15 天, 6_ 6 天之问。 72经 济性 状比较 ( . 见表 2 ) 7 .株高: .1 2 各品种株高在 l3 8 19 6 l. — 2 . 厘米之间, 优 88 3 最高为 19 6 2 . 厘米: 标优 2 号最矮, l3 为 l.
维普资讯

农业科技 ・
20 0 5年杂交水稻 引种试验 总结
王 运 贻
( 州省遵 义县种子 管理站 5 3 0 ) 贵 6 10
为了鉴定国审及相邻省审定的水稻新品种在我 市范围内的适应性 、 丰产性 , 为我市杂交水稻新品种 的引种提供科学的依据 , 根据遵义市种子站的安排实 施本 试验 。
上述各个分析结果得出: 单位面积栽植的不同密 度形成不同的生育群体结构, 决定了不 同的薯块及藤 蔓产量, 也就是说, 藤蔓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
果 以商品为 目的, 市场卖鲜薯, B处理为好 , A、 因为 薯块大, 商品性好, 以卖 出较高的价钱 如 以养殖 可 为主 , 以 C 处理 为最 优 ,因为 C 比 D 少 收 3 0公 则 7 斤藤蔓, 而多收 8 公斤薯块, 4公斤薯块 比3 0 4 8 7 公

2005年国家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上)

2005年国家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上)

2005年国家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上)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稻米》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2005年国家共审定通过59个水稻新品种,文中简介了其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
【总页数】2页(P24-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相关文献】
1.2000-2005年通过湖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组合)及其主要性状分析 [J], 严钦泉;朱旭东;严秋平;陈永华;陈基权
2.辽宁省2005年审定水稻品种米质情况分析及改良对策 [J], 姜秀英;韩勇;沈枫;刘军;王之旭;张悦;王丽
3.辽宁省2005年审定水稻品种米质情况分析及改良对策 [J], 姜秀英;韩勇;刘军;王之旭;张悦;王丽
4.2006年国家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上) [J], 王糯兴
5.2005年国家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5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第25次

2005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第25次

关于印发第二十五次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的通知各市、州、县(市、区)农业(农牧)局: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5年4月4-6日在眉山市召开了第五届七次会议,对各育(引)种单位申报审定的十项农作物98个品种进行了认真审核,审定通过了九项农作物66个新品种,现公布如下:主要农作物品种一、水稻1、宜香3728 编号:川审稻2005 0012、阳鑫优1号编号:川审稻2005 0023、内香10号编号:川审稻2005 0034、红优44 编号:川审稻2005 0045、宜香3551 编号:川审稻2005 0056、竹丰优009 编号:川审稻2005 0067、B优0601 编号:川审稻2005 0078、宜香1313 编号:川审稻2005 0089、冈优99-14 编号:川审稻2005 00910、D优6511 编号:川审稻2005 01011、新香527 编号:川审稻2005 01112、B优0301 编号:川审稻2005 01213、田丰优109 编号:川审稻2005 01314、宜香3724 编号:川审稻2005 01415、宜香707 编号:川审稻2005 01516、D香101 编号:川审稻2005 01617、中优445 编号:川审稻2005 01718、宜香2292 编号:川审稻2005 01819、中优368 编号:川审稻2005 01920、科稻3号编号:川审稻2005 02021、内香18 编号:川审稻2005 02122、D优2362 编号:川审稻2005 02223、D优17 编号:川审稻2005 02324、泰激2号选6 编号:川审稻2005 02425、冈优188 编号:川审稻2005 025二、玉米1、敦玉518 编号:川审玉2005 0012、正红211 编号:川审玉2005 0023、川单30 编号:川审玉2005 0034、科源玉6号编号:川审玉2005 0045、华选7号编号:川审玉2005 0056、东315 编号:川审玉2005 0067、丰玉28 编号:川审玉2005 0078、南玉8号编号:川审玉2005 0089、绿单2号编号:川审玉2005 00910、中正4号编号:川审玉2005 01011、正红102 编号:川审玉2005 01112、三北2号编号:川审玉2005 01213、正大628 编号:川审玉2005 01314、蓉玉1号编号:川审玉2005 01415、元玉3号编号:川审玉2005 01516、天香糯8号编号:川审玉2005 01617、普玉9号编号:川审玉2005 017三、大豆1、南豆8号编号:川审豆2005 0012、贡豆15 编号:川审豆2005 0023、川豆10号编号:川审豆2005 0034、南豆7号编号:川审豆2005 0045、富豆2号编号:川审豆2005 0056、中黄13号编号:川审豆2005 006四、棉花1、川杂棉15 编号:川审棉2005 0012、川杂棉14 编号:川审棉2005 002五、马铃薯1、川芋8号编号:川审薯2005 001非主要农作物品种一、蔬菜1、秋月苦瓜编号:川审蔬2005 0012、翠玉苦瓜编号:川审蔬2005 0023、甘杂5号编号:川审蔬2005 0034、甘杂6号编号:川审蔬2005 0045、川腾一号辣椒编号:川审蔬2005 005二、食用菌1、川杯菇编号:川审菌2005 0012、川黄伞1号编号:川审菌2005 0023、川杏鲍菇2号编号:川审菌2005 0034、川姬松茸1号编号:川审菌2005 0045、黄菊菇编号:川审菌2005 0056、雅菇编号:川审菌2005 0067、川农蘑菇1号编号:川审菌2005 007三、甘蔗1、甜城17 编号:川审蔗2005 0012、甜城18 编号:川审蔗2005 002四、高粱1、泸糯8号编号:川审粱2005 001推荐重点推广品种在审定通过的66个品种中,共推荐了3个重点推广品种。

2005年6届1次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

2005年6届1次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

附:1 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届一次会议审定品种目录报2005年元月附:2 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六届一次会议审定品种简介水稻品种审定编号:赣审稻2005001品种名称:中早27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早籼Z96-229与浙农952杂交选育的常规早稻品种审定情况:2004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06.2天,比对照浙733早熟2.3天。

该品种株型适中,叶色浓绿,叶片宽,分蘖力弱,有效穗少,穗粒数较多,结实率高,千粒重大。

株高90.4厘米,亩有效穗20.6万,每穗总粒数102.9粒,每穗实粒数86.0粒,结实率83.6%,千粒重29.2克。

出糙率81.0%,精米率66.8%,整精米率35.8%,垩白粒率92%,垩白度18.4%,直链淀粉含量24.25%,胶稠度30mm,粒长6.9mm,长宽比2.8,透明度3级,碱消值5级。

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苗瘟0级,叶瘟2级,穗瘟0级。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3年平均亩产438.83公斤,比对照浙733减产0.76%;2004年平均亩产458.19公斤,比对照浙733减产2.17%。

适宜地区:赣中北地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3月底-4月初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30-35公斤,亩用种量5公斤。

秧龄28-30天,插秧规格为5×5寸,每穴5-6根苗。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适施穗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分蘖盛期及时晒田控蘖,后期采用湿润灌溉,防止断水过早以保证充分结实灌浆。

注意防治病虫害。

品种审定编号:赣审稻2005002品种名称:中组3号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金早47经组织培养和体细胞无性变异选育而成的常规早稻品种审定情况:2004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07.1天,比对照浙733早熟1.4天。

十个早稻品种比较试验

十个早稻品种比较试验

十个早稻品种比较试验杨安中;张玲;吴文革;段素梅【摘要】采取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10个旱稻品种的生长及产量表现。

结果表明,沪旱15的单产最高,中旱221、赣农旱稻1号、绿旱1号产量分别位于第二~第四位,且与沪旱15的产量差异不显著;焦旱1号、津原85、旱糯2号的产量分别位于倒数第三一倒数第一位。

其中,赣农旱稻1号和绿旱1号生育期、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表现最好,适宜在沿淮地区推广种植。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ten upland nee varieties naa been studied by methods of field trials and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It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HuhanNo15 was the highest; Zhonghan No211, Gannonghand- ao Nol, and Lvhan Nol were ranked from second to fourth, respectively, but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a- mong them. Furthermore, the yield of Jiaohan Nol, Jinyuan No85, and Hannuo No2 were ranked antepenulti- mate to reciprocal first, respectively. Thereinto, annonghandao Nol, and Lvhan Nol performed best on the growth period, in disease resistance and other traits, which are adapted to planting and extending along Huaihe River region.【期刊名称】《安徽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6)006【总页数】4页(P25-28)【关键词】旱稻;产量;性状比较;品种筛选【作者】杨安中;张玲;吴文革;段素梅【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安徽省凤阳县种子管理站,安徽凤阳233100;安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安徽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6中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排世界110位左右。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关于印发《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的通知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关于印发《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的通知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关于印发《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的通知作者:暂无来源:《种子科技》 2017年第10期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专业委员会:为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新形势对品种审定工作的要求,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以下简称《审定标准》)进行了修订。

新修订的《审定标准》(见附件)已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施行,并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1 深刻认识修订《审定标准》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对品种提出新要求,品种审定工作要按照“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种性安全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提高品质为方向,以鼓励创新为根本,把绿色优质、专用特用指标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引导品种选育方向,加快选育能够满足新形势需要的新品种,加快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

2 准确把握修订《审定标准》的主要原则品种审定标准按照以下三项原则进行分类管理。

(1)保障粮食安全。

有利于高产、稳产品种审定。

满足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对新品种的要求,为实施“藏粮于技”提供支撑。

(2)突出绿色发展。

有利于节水、节肥、节药品种审定,有利于优质、适宜机械作业品种审定,满足资源高效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品种的要求。

(3)符合市场需求。

有利于加工专用型、特殊用途及有市场需求的特殊类型品种审定,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多元化需求对品种多样化的要求。

3 科学掌握品种分类标准品种审定委员会按照高产稳产、绿色优质和特殊类型3类,分别制定相应的审定标准,各专业委员会按相应审定标准对不同用途的作物分别开展审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号抗性最好 , 为抗( 级 )其它品种抗性较好 , 1 ; 为中抗
以穗期抗旱性为依据 , 汕优 6 抗旱性
l 9
基肥 : 碳酸氢氨每亩 3 k, 5 g在牛耕后耙 ( 级 ) 3 。
.2 3 前施入 。 第二天移栽 , 株距 2 c 行距 2c 。移栽后 2 . 抗旱性 1m、 4m
维普资讯

试验与研究・
丽水 农业科 技 2 0 0 6年 第 4期
较弱( 级)中旱 3 7 , 号为强( 级 ) 3 。与中旱3 号表现相同 1. %( 5 8 极显著 )全生育期平均 14 , 3 。 3 d 比对照汕优 6 3 的品种有沪旱 l 丽恢68 沪旱优 3 、 2、 号 沪旱优 2 早熟 9 。主要农 艺性状表现 : 号、 d 生长整齐 、 苗期长势旺
次。9 月下旬受台风影响部分组合发生倒伏。
.4 3 小区) 第 参试 品种 8 , 个 分别是京优桂旱 1 、 号 桂旱 2 由 号( 1 . 测产和考种 以各品种第一重复 ( 定为分蘖消长调查点 。收割前五天在调查点起 广西省农科院提供 )沪旱 1/ 、 A 丽恢 6 8I优 6 8 由 2、 I 2 ( 五行 , 进行室内经济 陛状考察。 分小区单收 、 浙江省丽水市农科所提供)沪旱优 3 沪旱优 2 、 号、 号 泥面割取五丛 , (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 中心提供 ) 、中旱 33和中旱 单晒后称取实际重量 。 0
基本上采取水种旱管的方式进行。8 月下旬防 征特性表现 , 为国家旱稻品种审定及筛选 区试参试品 工灌水, 治螟虫, 灌水二次。 灌浆 一 成熟期间防治稻飞虱, 灌水三 种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 参试品种 、 . 1 品种来源及试验地点
次。 杀虫剂防治稻飞虱、 稻丛卷叶螟共七次。 人工拔草二
心负责分析。
1 试 验设 计 . 2
1. %( 0 4 差异达到显著水准 ) 0 。对照 品种 中旱 3 号亩
产 28 k , 8 . g居第九位。除中旱 33比对照减产外 , 4 0 其
1 . 试验地的基本情况 水 稻田, .1 2 沙壤土 , 田内蓄 它品种均显著高于对照。
. 表 ) 水能力差 , 是典型的漏斗 田, 土壤肥力中上。 前作种植 22 生育期 ( 1 全生育期 中旱 33 0 最短, 16 ; 为 d 对照汕优 6 最 1 3 菜用青豆。
桂旱 2 号和中旱 333 。其它品种为中等( 级) o( 级) 5 。
24 米质( 3 . 表 )
盛、 分蘖力强 、 株型紧凑 、 叶片挺直 、 穗大粒多 、 粒重 大、 青秆黄熟 , 每亩有 效穗数 l。 , l 3万 株高 1 1 c 0 . m, 0
依据国标《 优质稻谷》 衡量 , 京优桂早 l 号米质达 穗长 2. m, 1 c 每穗总粒数 17 粒 , 5 3 . 结实率 8 . 千 4 9 %。 6 到2 级优质 , 沪旱优 3 、 号 沪旱优 2 号达到 3 级优质 , 粒重 3 . 。抗性鉴定综合表现 : 0g 5 穗期抗旱性 3 ; 级 稻
均优 于对照中旱 3 ; 旱 2 、 号 桂 号 沪旱 1 / A 丽恢 68 瘟病平均 5 , 2 级 穗瘟损失率 3 。 级 米质主要指标表现 : 米质较优, 与中旱 3 号相当; 其它品种米质一般 , 与汕 整精米率 5 %, 3 长宽 比 31垩 白粒率 1%, 白度 ., 0 垩 优 6 相当, 3 差于中旱 3 号。
27 中国水稻所提供 ) 以中旱 3 C 1和汕优 6 2 结果分析 0( , 号( K ) 3 (K ) C 2作对照。 试验地点: 品种的产量测定在莲都区 21 产量( 2 . 表 ) 碧湖镇 国家区试站试验基地进行。抗逆性鉴定 : 浙江 在今年的试验 中, 对照 品种汕优 6 亩产 30g 3 9k ,
其 3 0 号、 省农科 院植保所负责稻瘟病鉴定 ,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 居第七位。 中比汕优 6 减产的品种有 中旱 3 3
因中心负责抗旱性鉴定 。米质分析 : 由中国水稻研究 中旱 3 、 号 桂旱 2 减产 幅度在 6 . 号, 2 %~ . %; 2 5 5 其 3
所试验点生产提供稻谷样品 , 湖北农科 院食品质检中 它品种产量均高于 汕优 6 ,增 产幅度在 2 . % ~ 3 79 9
23 抗逆 性 ( 1 . 表 )
.1 3 中旱 1 . 育秧 按照当地生产 习惯采用育秧移栽 。 .1 3 播种 2 . 稻瘟病的抗性 依据穗瘟损失率最高级 ,
0 和桂旱 2 号为高感( 级 )中旱 33 中旱 3 9 , 0、 号和 前5 , 天 秧田用牛一耕一耙后 , 人工整平 , 做成一米宽 2 7 3为中感 ( )I 优 6 8 5级 ; I 2 和京优桂旱 1 秧板。 试验品种的种子经浸种 、 催芽后播种。 育秧期间 对照汕优 6 防治虫害一次。旱管。 1 . 移栽 .2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 田间设计 .2 2 设保护行 。 1 种植管理 . 3
为 4d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 , 次 长 , 13 。参试品种熟期介于两个品种之间。其中 3
I 2、 号 沪旱优 3 号生育期较迟 , 与汕 重复 , 区面积 0 2 , 小 . 亩 小区长 5 4 宽 2 m, 0 . m、 . 四周 I优 68 沪旱优 2 、 7 3 优 6 相仿 ; 3 对照中旱 3 号全生育期 14天。 2
维普资讯
丽水农 业科技 2 0 0 6年第 4期
・ 试验 与研 究 ・
20 0 5年 长 江 下 游 组 国 家 旱 稻 品 种 筛 选 试 验
薛石玉 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330 200
鉴定评价新选育或引进旱 稻品种在长江下游 的 第二天施入除草剂。 .3 3 丰产性 、 稳产性 、 适应性 、 抗逆性 、 品质及其它重要特 1 . 大田管理 整个营养生育期间一直没有进行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