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观察记载标准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观察记载标准(试行)一、试验概况1、试验田基本情况(1)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1)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3)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4)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5)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6)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3、本田(1)前作:冬闲田、绿肥田、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生产田等。
(2)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区试重复3次,生产试验不设重复。
(5)保护行设置: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以寸 寸表示。
(9)每穴苗数:1粒谷苗、2粒谷苗、3粒谷苗、4粒谷苗等。
(10)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12)病、虫、鼠、鸟等防治: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
5、特殊情况说明: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
二、试验结果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中籼、晚籼、晚粳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统一编号顺序、早籼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以便电脑汇总分析。
1、生育特性(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 秧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水稻品种试验实施方案

水稻品种试验实施方案一、前言。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不同品种的水稻对环境条件、病虫害抵抗力、产量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表现。
为了选育出更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进行水稻品种试验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水稻品种试验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试验地点选择。
水稻品种试验的地点选择非常重要,应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水稻种植区域作为试验地点。
同时,试验地点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水资源等也应该符合水稻生长的要求,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试验品种选择。
在进行水稻品种试验时,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作为试验对象。
这些品种应该来自于不同的育种单位或者不同的地区,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四、试验设计。
水稻品种试验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试验地点、试验品种、施肥水、病虫害防治等。
在试验设计时,应该遵循科学的原则,尽量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五、试验方法。
水稻品种试验的方法应该包括试验地点的准备、试验品种的播种、施肥水的管理、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等内容。
在进行试验时,应该严格按照试验方法进行,保证试验过程的规范性和可比性。
六、数据采集。
在进行水稻品种试验时,应该及时、准确地采集试验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水稻的生长情况、产量表现、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内容。
通过数据的采集,可以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价提供有力的支持。
七、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价。
在进行水稻品种试验后,应该对试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为后续的品种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八、结论。
水稻品种试验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试验可以选育出更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科学的实施水稻品种试验方案对于水稻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就是水稻品种试验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水稻品种试验方法与技术

2-15
抗病性
1.叶瘟、穗瘟、白叶枯病、纹枯病等。 2.要点提示—— >应准确掌握各种病害的诊断方法。 >某种病在有品种发病的情况下,按标准分无、轻、中、 重4级记载。若某种病全部品种没有发病, 则所有品种 记“未发”而不应记“抗”、“0”、“无”或空白。 >明显发生的其它病虫害也请根据各品种相对发生程度 分无、轻、中、重4级记载或记载发生率。
7
所有试验均不得自行加入其它品种
三、栽培管理
育秧
移栽
施肥 水管 病虫防治
1
育 秧
适时播种
确保足秧
加强管理
适时播种
1.根据当地生产季节确定播种期。 2.根据天气趋势状况确定播种日。
1-1
1-2
确保足秧
1.种子总量适当增加、常规稻和双季稻适当增加、统供
5-4
应到正规的农资店购买品牌农药
5-5
各试点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鸟、鼠为害。
四、观察记载
总体要求 方法标准
1-1
完整:记载表要求的项目都应详细记载。
1-2
规范: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观察记载。
整齐 一般 不齐
紧束 适中 松散
挺直 一般 披垂
繁茂 一般 差
九、一般异常情况处理
一般异常情况:个别秧苗不足、个别品种异常、个别小 区异常、小区部分异常等。 处理意见——
收前仔细巡查: 是否有异常品种、异常小区、异常部位, 记录异常内容、性质、原因,并在记载表上备注说明。 个别秧苗不足: 尽量正常插足2个小区,空白小区用其它 品种代替,但不测产。 个别品种异常: 如属品种原因应视作正常,如是试验原因, 则能准确折算的应进行矫正,不能的作缺品种处理。
水稻品种试验方案

水稻品种试验方案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对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的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研究和开发新的水稻品种。
水稻品种试验方案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将介绍水稻品种试验的意义、方法和内容。
一、水稻品种试验的意义水稻品种试验是为了筛选出适应不同地区和条件的新品种,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
随着气候变化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旧品种可能面临适应能力下降的问题,因此通过品种试验,可以及时调整和更新水稻品种,提高整个水稻生产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二、水稻品种试验的方法水稻品种试验一般分为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两种方法。
田间试验是在实际的农田环境中进行的,可以反映出品种在真实生长条件下的表现。
室内试验则是通过在温室或实验室中模拟各种环境条件,进行人工培养和观察。
田间试验通常需要选定不同的试验地点,考虑到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管理措施。
试验地点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并且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试验田的布局和设计也需要合理,以确保每个品种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并且排除其它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干扰。
室内试验则需要控制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以模拟不同的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
室内试验通常采用小尺寸的试验盆或器皿,通过人工控制灌溉和施肥,观察品种的生长情况和表现。
三、水稻品种试验的内容水稻品种试验的内容包括不同品种的筛选、评价和比较。
通常需要更多的试验地点和时间来全面了解品种的性状和表现。
其中,重要的指标包括水稻的生长速度、株高、叶片形态、茎秆粗细、抗性状和产量等。
同时还需要评估品种对干旱、病虫害和逆境等的抗性,以及其它农艺性状例如结实性、品质特点等。
水稻品种试验的范围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的划分。
有些试验可以集中在某个地区或特定种植环境中进行,以满足该地区的特殊需求。
还有一些试验则可以针对某些特殊性状或功能进行,例如抗病虫害的品种筛选或特殊口感的品质评价等。
水稻苗情观察记载内容

水稻苗情观察记载内容一、主茎叶片(一)叶片观察项目水稻每长出1个完全叶叫1龄,叶片从始出到全展所经历的日数即为该叶的日数。
1.叶龄即主茎长出的完全叶数,平均每日增长叶片数即为叶龄日增量。
2.始出期即上一叶叶尖伸出下一叶叶枕时的时期。
3.全展期即心叶全部露出下叶叶枕并可见到该叶叶枕的日期。
4.叶长从叶枕至叶尖的长度(单位:厘米)。
5.叶宽叶片最宽处的宽度(单位:厘米)。
(二)观察方法从3叶期起用印泥和号码机标记叶片。
移栽时,将标记过的秧苗小心地移植于观察点。
大面积生产为多本栽培,故样株也应插多本,即把样株分别插到各观察蔸中,确保观察的数据接近大田。
单株未定型叶片的叶龄记载方法,按心叶与其下定型叶的比值记作0.1、0.3、……0.9。
例如某稻株5叶叶尖露出下叶叶枕时记作4.1,5叶长度超过下叶1/3,但不足1/2时为4.3,超过1/2不足2/3时为4.5,超过2/3到4叶等长时为4.7,5叶比4叶长,但6叶未出之前为4.9。
二、群体动态及抽穗动态(一)观察点的系统记载1.定观察样本蔸群体消长情况与叶龄观察可结合一起共同定株,每个类型定两点,每点10蔸,共20蔸。
于返青后调查基本苗,应使样蔸的基本苗数与整个观察田平均每蔸基本苗数大体接近,否则应适应调整。
全省统一观察时间,每6天观察1次,以5月1日为中心,前后推算观察日期。
年度间观察日期不变,以便资料比较分析,每次观察分别将各蔸的总苗数(主茎加分蘖)填入表内,下次记载为累计数。
2.长势调查在观察群体动态的同时,对观察分蘖动态的20蔸同时观察蔸高,6天1次。
具体观察日期:早稻:3/30、4/5、4/11、……;中稻,4/12、4/18、4/24、……;晚稻,6/20、6/26、7/2、……。
3.抽穗进度抽穗时应隔天标记每蔸出穗株数分别填入表内,直到全蔸稻穗抽完为止。
然后根据10蔸总抽穗数计算出比较准确的见穗期、始穗期、抽穗期和齐穗期。
(二)大面积生产观察区的选定为了真实反映大面积水稻群体消长情况,应于观察点的同一丘田内,按五点取样,每点20~40蔸,选定观察区。
各种农作物实验

实验一水稻杂交育种程序参观一目的要求了解水稻育种的程序及各阶段的主要工作。
二材料和用具本院水稻育种科研试验田全部材料,笔记本,铅笔。
三内容说明水稻育种方法很多,主要参观杂交育种程序。
(一)原始材料圃种植水稻育种原始材料的地段叫原始材料圃,主要是种植国内外搜集来的原始材料。
每年不断地引入新种持,丰富基因库。
通过系统观察、细致研究,筛选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具有单一的或综合的优良性状的亲本。
种植的方法按类型(高杆矮杆、粳稻、灿稻)种植。
每份种20-30株,重点材料应每年种植,严防机械混杂,严格保纯,一般材料一室内贮藏能保持其发芽力的情况下,每年分批轮流种植。
每年从原始材料圃选出若干材料作亲本的种于新本圃。
亲本圃应根据需要分期播种调节花期,加大行距,便于操作。
(二)选种圃种植杂种后代的地段为选种辅圃1.杂交一代(F1)(1)F1的播种:由于杂交所得种子数量少,加之又是米粒,故杂交种子发芽不好,易腐烂。
所以杂交种子最好播在塘瓷盘中育苗,然后载于试验田。
每一组合栽成一区,一般F1种10-20株左右,复合杂交则F1应有100株以上。
在每一个杂交种附近应种亲本和对照品种,均有单本植。
(2)观察记载:记载各重要性状,特殊性状以及有无及杂种优势。
(3)去假杂种:在生长期中,着重去假杂种,去杂假种根据父本的指示性状进行。
(4)收获脱粒:一般按组合分虽收获脱粒,但如假杂种的真伪尚不能准确鉴定时,要分株收获脱粒。
2.杂交二代(F2)(1)F2的种植规模:由于F2是变异范围最大的一代,一般每个组合种植2000-10000株,以组合为单位种植。
行长5尺,行距8-10寸。
种植行数依组合要求总株数而定。
每20或50行加入两个亲本或对照品种。
种扦一行作为比较的标淮,一律采用单本植。
(2)观察记载:F2的分离现象是必然存在的,如某一组合没有出现分离现象则可能是假杂种应淘汰。
对株型,生育期,穗部性状,抗病性等重要性状的分离进行描述和评价,作为组合取舍和个体选择的依据。
水稻品种试验田间记载及室内考种项目与标准

水稻品种试验田间记载及室内考种项目与标准
水稻品种试验田间记载的项目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品种名称:记录所试用的水稻品种的名称。
2. 株型特征:描述水稻植株的外形特征,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颜色、叶姿等。
3. 生育期:记录水稻品种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时间长度。
4. 生物学特性:记录水稻品种的生长特性,例如分蘖能力、赘穗率等。
5. 产量表现:记录水稻品种的产量情况,包括单株穗粒数、千粒重、亩产量等。
6. 抗性表现:记录水稻品种对病虫害、逆境环境等的抗性表现。
7. 味道品质:记录水稻品种的米质品质,包括外观、口感、风味等。
室内考种项目与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发芽率:测定水稻种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发芽率,一般标准为90%以上。
2. 幼苗生长情况:观察水稻幼苗的生长状况,包括根系发育、叶片形态等。
3. 耐逆性:将水稻幼苗暴露在逆境条件下,如高温、低温、干旱等,观察其生长状况并评估其逆境抗性。
4. 实根长度和表根长度:测量水稻幼苗的实根和表根的长度,评估水稻的根系发育情况。
5. 胚轴长度:测量水稻胚轴的长度,评估水稻胚芽的发育情况。
6. 叶绿素含量:测定水稻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评估水稻
的光合效率和叶绿素合成能力。
7. 幼苗生物量:称量水稻幼苗的生物量,评估其生长状况和养分吸收能力。
以上仅为常见的水稻品种试验田间记载及室内考种项目与标准,具体内容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和研究目的进行调整。
水稻品种田间试验技术规范

31 编 制 田 间 农 事 记 载 簿 .
l 试 验 要 求 与 内容
保 、 料 试验小 区重 复 以 1 3次 为 宜 。 是区 组 设置 。 本 肥 — 四 基
要 求 是区 组 内 各小 区 间的环 境 差异 应 尽可 能 小 . 区组 间 而
的环 境 差异应 尽可 能大 。 试验 田土壤 肥力 或其他 因素 ( 坡 如
度 、 分、 水 小气 候等 ) 有定 向趋 势变异 时 。 应使小 区 的长边 平 行 于 该趋 势方 向 而 使 区组 的长 边 垂直 于该 趋 势 变 异 的方 向 。 是 处理 排 列 。 任何 ~ 个区 组 内 , 竟哪 个小 区 接 受 五 在 究
哪个处 理 , 般采 用完全 随机 的原 则进行 安排 。 一 六是保 护行
设 置 。 般 试 验 区 组 四 周 设 保 护 行 , 组 之 间 、 区 之 间 无 一 区 小
田间 试 验 的环 境 条 件 最 接近 大 田生 产 实 际情 形 , 由
于 环 境 条件 难 以控 制 , 增加 了 试 验 的复 杂 性 。 了 有效 地 为 开 展 田 间试 验 , 须遵 循 试验 的基 本 要 求 : 是试 验 的结 必 一 果要 可靠 。 了提 高试 验 的准 确性 , 为 在试 验进 行 中 , 有 的 所 农 事 操作 、 田间 测定 及 观察 记 载等 , 应 严格 按规 程 进行 , 都 读 数 准 确 , 录及 时 , 免 错误 。 是 试 验 条 件 要 有代 表 记 避 二 性。 试验 条件 应 该能 代 表将 来准 备 推广 试验 结 果 的地 区 的 自然条 件 ( 土壤 种 类 、 势 、 力 、 象 条件 等 ) 农业 条 如 地 肥 气 与 件( 如轮 作 制 度 、 施肥 水 平 等 ) 如 果 一 个试 验 没有 充分 的 。 代 表性 , 验 结果 就 不 能 为大 田生 产服 务 。 是 试 验 结 果 试 三 要能 够 重复 。 相 同条 件下 , 多次 重复 进行 试 验或 实 践 , 在 要 应能 重复 获得 与 原试 验相 类 似 的结 果 。 田间试 验 的 内容 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试行)
一、试验概况
1、试验田基本情况
(1)土壤质地:
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
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
(1)种子处理:
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2)播种期:
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3)播种量:
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4)育秧方式:
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5)施肥:
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6)其它田间管理措施:
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3、本田
(1)前作:
冬闲田、绿肥田、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生产田等。
(2)耕整情况:
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
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
区试重复3次,生产试验不设重复。
(5)保护行设置:
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
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
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
以寸寸表示。
(9)每穴苗数:1粒谷苗、2粒谷苗、3粒谷苗、4粒谷苗等。
(10)基肥:
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
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12)病、虫、鼠、鸟等防治:
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措施:
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
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
1
5、特殊情况说明:
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
二、试验结果
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中籼、晚籼、晚粳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统一编号顺序、早籼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以便电脑汇总分析。
1、生育特性
(1)播种期:
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
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秧龄:
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5)齐穗期:8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6)成熟期:
籼稻85%以上、粳稻95%以上实粒黄熟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7)全生育期:
自播种次日至成熟之日的天数。
2、主要农艺性状
(1)基本苗:
移栽返青后在第Ⅰ、Ⅲ重复小区相同方位的第3纵行第3穴起连续调查10穴(定点),包括主苗与分蘖苗,取2个重复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基本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生产试验、筛选试验不查苗,要求记载项目见记载表。
(2)最高苗:
分蘖盛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每隔3天调查一次苗数,直至苗数不再增加为止,取2个重复(单元)最大值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最高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3)分蘖率:
(最高苗基本苗)/基本苗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4)有效穗:
成熟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调查有效穗,抽穗结实少于5粒的穗不算有效穗,但白穗应算有效穗。
取2个重复(单元)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有效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5)成穗率:
有效穗/最高苗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6)xx:
在成熟期选有代表性的植株10穴(生产试验20穴),测量每穴之最高穗,从茎基部至穗顶(不连芒),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2(7)耐寒性:
早稻苗期在遇寒后根据叶色、叶形变化记载苗期耐寒性,中、晚稻孕穗抽穗期及后期遇寒后根据叶色、叶形、谷色及结实情况记载中后期耐寒性,分强、中、弱3级。
(8)群体整齐度:
根据长势、长相、抽穗情况目测,分整齐、一般、不齐3级。
(9)杂株率:
在抽穗前后适当阶段调查明显不同于正常群体植株的比例,以百分率(%)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10)株型:
分蘖盛期目测,分紧束、适中、松散3级。
(11)叶色:
分蘖盛期目测,分浓绿、绿、淡绿3级。
(12)xx:
分蘖盛期目测,分挺直、一般、披垂3级。
(13)长势:
分蘖盛期目测,分繁茂、一般、差3级。
(14)熟期转色:
成熟期目测,根据叶片、茎秆、谷粒色泽,分好、中、差3级。
记载发生日期、面积(%)和程度。
倒伏程度分直、斜、倒、伏4级。
直:
茎秆直立或基本直立;斜:
茎秆倾斜角度小于45;倒:
茎秆倾斜角度大于45;伏:
茎穗完全伏贴于地。
(16)落粒性:
成熟期用手轻搓稻穗,视脱粒难易程度分难、中、易3级。
难:
不掉粒或极少掉粒;中:
部分掉粒;易:
掉粒多或有一定的田间落粒。
3、主要经济性状
收获前1-2天,在同一重复的保护行非边行中每品种取有代表性的植株3
穴(中籼和单季晚粳2穴),作为室内考种样本。
生产试验、筛选试验不考种。
(1)穗长:
穗节至穗顶(不连芒)的长度,取3(或2)穴全部稻穗的平均数,以厘米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2)每穗总粒数:3(或2)穴总粒数/3(或2)穴总穗数,保留小数点后1位。
(3)每穗实粒数:3(或2)穴充实度在三分之一以上的谷粒数及落粒数之和/3(或2)穴总穗数,保留小数点后1位。
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5)千粒重:
在考种后完全晒干的实粒中,每品种各随机取两个1000粒分别称重,其差值不大于其平均值的3%,取两个重复的平均值,以克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4、产量测定
按品种成熟先后及时收获,分小区(大区)单收、单晒、称产,稻谷完全晒干(含3
水量籼稻
13.5%,粳稻
14.5%)扬净后称重,以公斤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5、对主要病害的田间抗性
(1)叶瘟:
分无、轻、中、重4级记载,记载标准见附表1。
(2)穗颈瘟:
分无、轻、中、重4级记载,记载标准见附表1。
(3)白叶枯病:
分无、轻、中、重4级记载,记载标准见附表1。
(4)纹枯病:
分无、轻、中、重4级记载,记载标准见附表1。
6、品种综合评价
根据品种在本试点产量、抗性、熟期、米质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对品种作“好(A)、较好(B)、中等(C)、一般(D)”4级评定,并简要说明其主要优、缺点。
附表
1、田间抗病性记载标准
病类叶瘟级别病情无轻中重穗颈
瘟无轻中重白叶枯病纹枯病4全部没有发病。
全试区1-5%面积发病,病斑数量不多或个别叶片发病。
全试区20%左右面积叶片发病,每叶病斑数量5-10个。
全试区50%以上面积叶片发病,每叶病斑数量超过10个。
全部没有发病。
全试区1-5%稻穗及茎节发病,有个别植株白穗及断节。
全试区20%左右稻穗及茎节发病,植株白穗及断节较多。
全试区50%以上稻穗及茎节发病。
全部没有发病。
全试区1-5%左右面积发病,站在田边可见若干病斑。
全试区10-20%面积发病,部分病斑枯白。
全试区一片枯白,发病面积在50%以上。
全部没有发病。
病区病株基部叶片部分发病,病势开始向上蔓延,只有个别稻株通顶。
病区病株基部叶片发病普遍,病势部分蔓延至顶叶,10-15%稻株通顶。
病区病株病势大部蔓延至顶叶,30%以上稻株通顶。
无轻中重无轻中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