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种试验方法与技术PPT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PPTPPT课件

VS
管理要求
定期通风换气,保持仓库内外清洁,定期 检查稻谷温度、湿度及虫害情况,及时采 取措施防治。
加工利用途径和价值挖掘
加工利用途径
稻谷可加工成大米、米粉、米糕等食品,也可提取米糠油、米蛋白等副产品。
价值挖掘
通过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稻谷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例如,利用碎米生产米粉、米糕等,利用 米糠提取米糠油、植酸等有益成分。
播种量控制
根据品种分蘖力、秧龄长短和移栽方式来确定。分蘖力强的品 种可适当减少播种量,秧龄长的可适当增加播种量,机插秧的 播种量要高于手插秧。同时,要注意控制播种均匀度,避免出 现漏播或重播现象。
05 田间管理技术措 施
灌溉排水管理策略
01
02
03
灌溉原则
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土壤 墒情,合理安排灌溉时间 和水量,确保田间水分适 宜。
在保证高产的同时,注重提高 稻米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高效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应用,实 现水稻生产的高效率。
生态
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实现水稻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
谐共生。
水稻高产栽培原则
良种良法
选用高产、优质、抗病的水稻 品种,结合科学的栽培方法, 实现良种良法的配套。
合理密植
根据地力、品种特性和栽培条 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构 建高产群体结构。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水稻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稻田选择与整理
介绍稻田选择标准、土地整理方 法及稻田改良措施。
阐述优良品种选择原则、种子处 理方法及催芽技术。
播种与育秧
讲解播种时间、播种方法及育秧 技术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概述
包括水稻生长习性、产量构成因 素及高产途径等。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ppt 课件完整版•水稻栽培概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原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实践•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目录•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未来展望水稻栽培概述01水稻起源于亚洲热带地区,包括中国南方、印度、东南亚等地。
亚洲起源全球分布主要产区目前,水稻已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洲,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北美洲。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越南、泰国等国家是全球主要的水稻产区。
030201水稻的起源与分布种子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皮,形成幼苗。
种子萌发期幼苗经过分蘖、拔节等过程,形成健壮的植株,积累养分。
营养生长期包括孕穗、抽穗、开花、结实等过程,最终形成产量。
生殖生长期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高产栽培技术通过选用优良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水稻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
品质评价标准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是评价水稻品质的主要指标。
优质水稻品种应具有出米率高、垩白少、食味佳、营养丰富等特点。
水稻的产量与品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原02理光照与温度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光照强度光照强度直接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过弱或过强的光照都不利于水稻生长。
光照时间每天的光照时间对水稻的生长周期和产量有重要影响,长日照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温度适宜的温度范围对水稻的生长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合理的灌溉制度可以保证水稻生长所需的水分,避免干旱或水涝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
灌溉制度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避免稻田积水,防止水稻根部病害的发生。
排水系统优质的水源对水稻生长至关重要,含有适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水质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提高。
水质水分管理对水稻生长的影响1 2 3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不同,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土壤类型适宜的土壤pH值对水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有重要作用,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
水稻播种与育秧PPT课件

知识准备
三、育秧技术 5.两段育秧技术 水稻两段育秧的小苗秧田、寄秧田与大田面积之比为1:4:16;小苗秧田的
秧龄为3~4叶。 6.杂交晚稻露地培育多蘖壮秧技术 (1) 适期播种:根据当地水稻安全齐穗期和所选用的杂交组合从播种到齐穗所
需天数确定好适宜的播种期。 (2) 稀播匀播:一般每公顷秧田播种量为112.5~225.0kg。播种要分厢过秤,
一般消耗完毕,这一时期称为“离乳期”。
知识准备
二、水稻安全播种期、用种量及秧龄的确定 1. 水稻安全播种期 全国各稻作区一般以与当地历年旬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和12℃,年保证率
在80%以上的开始日期分别作为粳稻(我省为3月底—4月中旬)和籼稻(我省为3 月下旬—4月上旬)品种露地育秧的安全播种期,对于塑料薄膜备
一、水稻幼苗的生长 1. “扎根扶针” 芽谷播种后,胚根下扎,胚芽鞘向上竖起,生产上叫“扎根扶针”。 2. 出苗与出苗期 不完全叶伸出芽鞘,称为出苗(也称现青)。全田有50%的芽谷出苗,即为
出苗期。 3. 幼苗期与“离乳期” 第三片完全叶以前的时期称为幼苗期。在水稻的三叶期,种子胚乳内的养分
性强的品种秧龄可长些。
知识准备
三、育秧技术 1. 早、中稻薄膜保温育秧技术 薄膜保温育秧的秧田整地、施肥、播种等技术与露地湿润育秧基本相同,当
前生产上盖膜的方式有两种: (1) 搭架盖膜育秧的秧田管理措施
知识准备
三、育秧技术 1. 早、中稻薄膜保温育秧技术 薄膜保温育秧的秧田整地、施肥、播种等技术与露地湿润育秧基本相同,当
区或季节宜稀;多穗型品种可密,大穗型品种宜稀。 ② 水稻秧田面积与大田面积之比一般为1:(10~15)。
知识准备
二、水稻安全播种期、用种量及秧龄的确定 2. 水稻大田用种量、秧田播种量及秧龄 (3) 水稻秧龄的确定 ①小苗秧的叶龄少于3.0叶,中苗秧的叶龄为3.0~4.5叶,大苗秧的叶龄为4.5
水稻品种试验方法与技术

2-15
抗病性
1.叶瘟、穗瘟、白叶枯病、纹枯病等。 2.要点提示—— >应准确掌握各种病害的诊断方法。 >某种病在有品种发病的情况下,按标准分无、轻、中、 重4级记载。若某种病全部品种没有发病, 则所有品种 记“未发”而不应记“抗”、“0”、“无”或空白。 >明显发生的其它病虫害也请根据各品种相对发生程度 分无、轻、中、重4级记载或记载发生率。
7
所有试验均不得自行加入其它品种
三、栽培管理
育秧
移栽
施肥 水管 病虫防治
1
育 秧
适时播种
确保足秧
加强管理
适时播种
1.根据当地生产季节确定播种期。 2.根据天气趋势状况确定播种日。
1-1
1-2
确保足秧
1.种子总量适当增加、常规稻和双季稻适当增加、统供
5-4
应到正规的农资店购买品牌农药
5-5
各试点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鸟、鼠为害。
四、观察记载
总体要求 方法标准
1-1
完整:记载表要求的项目都应详细记载。
1-2
规范: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观察记载。
整齐 一般 不齐
紧束 适中 松散
挺直 一般 披垂
繁茂 一般 差
九、一般异常情况处理
一般异常情况:个别秧苗不足、个别品种异常、个别小 区异常、小区部分异常等。 处理意见——
收前仔细巡查: 是否有异常品种、异常小区、异常部位, 记录异常内容、性质、原因,并在记载表上备注说明。 个别秧苗不足: 尽量正常插足2个小区,空白小区用其它 品种代替,但不测产。 个别品种异常: 如属品种原因应视作正常,如是试验原因, 则能准确折算的应进行矫正,不能的作缺品种处理。
水稻品质育种 ppt课件

2020/12/27
9
4 存在问题
4.1 品质育种方法比较落后 4.2 稻米品质鉴定评价方法有待简便快
速化 4.3 品质形成的机理研究太少。
2020/12/27
10
5 稻米品质的内容
2000-2001年中国水稻所 共征集全国除新疆、西藏、青海、山西、台 湾外的27个省(市、区)的水稻样品1109份,品种919个。其中早籼稻品 种349个、中籼稻148个、晚籼稻120个、南方粳稻172个、北方粳稻97个、 籼糯稻14个、粳糯稻19个。依据国家《优质稻谷》三级标准中与品种品 质相关的品质指标(糙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度、胶 稠度、直链淀粉),评价筛选出优质品种118个,占普查品种总数的12.6 %。其中籼稻13个,占2.1%;粳稻94个,占28.6%,糯稻11个,占33.3 %。各稻组评价筛选的米质达国标3级以上的食用稻优质品种情况如下:
碾米品质 (Milling quality):指稻谷的加工性能,主要指标是精米 产量,精米率达70%,耐加工、完整精米(head rice)率达60%以 上;
外观品质(appearance quality):指胚乳透明度、胚乳垩白、米粒 长度和形状等指标;
蒸煮及食用品质(cooking and eating quality) :主要理化性状包 括,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此外还有香味及米粒延伸性 等次要性状;
2020/12/27
8
3.2 湖南水稻品质育种现状
自1984年以来,我省共开展了5次优质稻(米)评比,共评选出优质稻新品 种(系)和组合119个。其中,1984年评选出余赤231—8、湘晚籼1号、岳 农2号、湘早糯1号、系l6选等26个;1986年评选出圭巴、湘哥选、84一 l77、千红7038—1等22个;1995年评选出湘晚籼5号、湘晚籼6号、湘晚 籼9号、培两优288、新香优8O和中优早8l等14个;1998年评选出湘晚籼 l0号、湘晚籼11号、湘晚籼12号、湘晚籼l3号、培两优210和湘早籼3l号、 香两优68等36个;2002年第五次优质稻评选:早优143、99-12、9413- 4被评为省三等优质早籼稻品种,三香优416、中国香稻被评为省三等优 质一季晚籼稻品;H28A/岳91—13、01晚HK9、爱华7号、T98A/259、 H37A/R207被评为省三等优质双季晚籼稻品种;衡晚香3号、 爱华5号、 农香103、香8417、天龙1号、雁泰香1号、中健2号被评为省二等优质双 季晚籼稻品种。
《水稻栽培》PPT课件

光照
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对光照条件有一
定的要求。在生长季节,需要保证充
足的光照时间,以促进光合作用和干
物质积累。
土壤条件
土壤类型
水稻适宜在肥沃、疏松、排水良 好的土壤中生长。壤土或砂壤土
是较为理想的土壤类型。
土壤酸碱度
水稻对土壤酸碱度有一定的适应性, 但以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为宜。过酸 或过碱的土壤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 产量。
06 水稻栽培中存在 的问题与对策
栽培管理不当问题及对策
播种量与密度不合理
应合理确定播种量,调整种植密度,确保水 稻生长空间充足。
施肥不当导致营养失衡
应科学施肥,注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 均衡供应。
水分管理不科学
应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土壤墒情,合理安排 灌溉时间和水量。
耕作层过浅影响根系发育
应加深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生 长。
适应性强,可在多种气候和土壤条 件下生长;高产稳产,具有较高的 经济价值。
水稻的起源与传播
起源
水稻起源于亚洲东南部地区,距今已 有约一万年的栽培历史。
传播
随着人类的迁徙和交流,水稻逐渐传播 到世界各地,成分类与品种
分类
根据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遗传特点等,水稻可分为籼稻和粳稻两大类型。
出种皮。
根系生长
02
幼苗期水稻根系逐渐生长,形成较为发达的根系系统,为吸收
养分和水分打下基础。
叶片发育
03
随着幼苗的生长,叶片逐渐展开,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分蘖期
分蘖产生
水稻主茎基部节上长出分枝,称为分蘖。分蘖的 多少和生长情况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
根系扩展
分蘖期水稻根系继续扩展,吸收能力增强。
实验_水稻的生物学特征及籼粳糯稻的识别

对未标明的实验材料进展观察,鉴别籼、粳2个亚种,并列表说明观察结果。 〔二〕对未标明的实验材料进展观察,鉴别糯稻和粘稻,并列表说明观察结果。
5. 实验报告
见实验指导书 2,4,5题
水稻的5级分类
分类级别 亚种
群Leabharlann 型变种 栽培品种影响因素 温度
光照
水分 淀粉特性
基本型 籼稻
晚稻
水稻 非糯稻
变异型 粳稻 早、中稻 陆稻
糯稻
加上栽培品种的划分,水稻可以按5级分类。水稻的各亚种、群、型、 变种之间互相包括,因此表现型极其丰富多彩。各亚种、群、型、变 种及大量的栽培品种之间也均可杂交产生正常可育后代。
叫第一次分蘖,从第一次分蘖上发生的叫第二次分蘖。
叶: 水稻的叶互生于茎的两侧。种子发芽时,芽鞘 伸长,继后从芽鞘中伸出1片不完全叶〔仅有叶鞘, 没有叶枕、叶舌、叶耳、叶身〕。以后出现的为完 全叶。在计算叶片数目时,我国通常从第1片完全 叶开场计算,日本那么从不完全叶开场计算。 最上的一片叶称为剑叶(顶叶) 。一般剑叶的叶 片组织比下部叶片硬直,叶片较短,剑叶宽度因品 种而异。
种子〔果实〕:
水稻种子由糙米〔颖果〕及谷壳〔内、外稃〕组 成。稻谷外表有毛或光滑,有芒或无芒。谷壳有黄、 棕、红、紫等色,是水稻分类和品种识别中的重要性 状。
去壳的果实叫糙米,由果皮,种皮、糊粉层、胚 及胚乳等都分组成。糙米形状扁圆,两侧各有纵沟 1 条(背沟),有胚的一面为腹面,相对的为反面。成熟不 好时,腹面可能形成腹白,也可能形成心白、基白、 背白,统称垩白。垩白多的米质差,碾米时易破碎, 出米率低。糙米的颜色有白、红、褐、黑、紫等,以 白色最常见。
① 认识水稻的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特征 ② 掌握籼稻与粳稻、粘稻与糯稻的区别
杂交水稻制种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措施ppt课件

22.5—24.0℃,光照13h左右;
• 两系不育系敏感点漂移; • 两系不育系割茬再生的敏感性问题。
10
两系杂交水稻的亲本关系示意图
低
不
温
不育系S
育
短 日
系
表现可育,自花授粉繁殖后 代,后代保持温光敏感特性
繁
殖
不育系S X 恢复系R
高
不育系表现不育,接收恢复
16
杂交水稻制种的主要技术措施
1、基地选择、地点、时间 2、制种隔离 3、播差期、父本分期播种 4、合理的行比 5、花遇检查及调整 6、育性监控 7、割叶、“920”应用 8、赶花粉 9、去杂保纯 10、其他管理措施:水、肥、药
17
一、基地、地点、时间选择
1、抽穗扬花期天气及气候风险; 2、两系杂交稻制种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气候风险。
位,其次是调整花遇、增加活性; ⑴、一般每亩总用量15-20克,不同组合差异较大;
⑵、正常见穗5-10%至见穗30%,不宜过早过迟; ⑶、分2-3次,“前轻、中重、后补”,父本适当加量
,保证父本穗位高于母本15-20cm.
24
25
26
八、赶花粉
1、全过程中每天3-4次,有粉赶到无粉; 2、开花时间不同亲本、天气有差异; 3、原则上前期看母不看父,中后期看父不看母; 3、每次间隔20-30分钟; 4、阴雨天。
• 杂交稻(人为或自然的不同品种杂交)的基因是杂 合的,杂交稻再生长,产生的后代基因分离,长势 长相混杂、所以杂交稻不能留种再种。
2
基本知识
• 生物界存在杂种优势,两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品种杂 交后代有生长优势;
• 两个水稻品种要实现大规模杂交,必须有一个品种 雄性功能丧失而雌性功能正常[雄性不育系(母本 )],由另一个品种(雌、雄性功能均正常)帮助其 授粉受精让其产生后代。